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合集下载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期末复习 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期末复习 教学设计
四、及时巩固内化
A.必做题:
1.完成期末复习第1题。
学生观察图,说说图中有几个几相加,写成加法算式。
写出两道乘法算式、两道除法算式。
说说每道算式的含义。
乘法:3个5相加。
除法: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5个;15个月饼每5个1份可以分成3份。说说各部分的名称以及读法。
2.补充:根据要求写算式。
8乘3等于24。
2.二(1)班男运动员有5人,女运动员有6人。每人有3个皮球,他们一共有多少个皮球?
【板块一】
出示预习作业,交流预习成果1。
【板块二】
Hale Waihona Puke 1.引入:师: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期末复习阶段!本节课我们复习乘除法的含义以及相应的计算。
2.揭示课题:《复习》。
【板块三】
1.出示复习题。
2.学生根据自主学习单自主学习。
期末复习
教学内容
书本P104~P105期末复习第1~6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体会乘、除法的内在联系;能熟记口诀,熟练口算表内乘法以及相应除法,能计算简单的乘加、乘减、连乘和乘除混合运算式题。
2.理解乘、除法的含义。
3.培养孩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乘除法的含义,熟练口算表内乘法以及相应除法。
3.师:5和一个数相乘,积的个位可能是什么?2和一个数相乘,积的个位可能是什么?
师:说说口算时用的什么口诀?
师:用口诀计算乘法和除法有什么区别?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B.选做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试做。
集体交流。
【板块四】
A.必做题:
1.师:这里表示几个几相加?用加法怎么计算?表示几个几相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复习 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复习 教学设计

复习教学内容第21--23页教学目的1. 通过整理复习,观察乘法口诀表,初步了解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律,进一步强化对乘法口诀的记忆。

2. 能用1到6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律,理解数量关系,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乘法口诀表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

1. 口算3×2 5×3 3×34×2 1×4 3×42×2 4×4 3×52. 观察乘法口诀表,你能把空格部分填上吗?为什么这样填?你也是这么想的吗?(横、竖观察,有不同的规律。

)乘法口诀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形状?横着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竖着观察第1列,你发现了什么?最前面所有的“一”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第2个数和第4个数是一样的?竖着观察第2列,你发现了什么?最前面所有的“二”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最后的积每次都大2?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2的乘法口诀中的积也是每次大2,这个2又是怎么得来的?同样的方法观察第3、4、5、6列,让学生说出其中的发现,并说出产生这种现象的理由。

找出只能计算一道乘法算式的口诀,并说出乘法算式。

二、巩固练习1. “想想做做6”可对所提供的符号逐个试验,也可以根据数的特点及相互关系,先猜想再验证。

2. “想想做做7”开放题,方法不唯一。

3. “想想做做11”体会“各”的意思。

分别说说每人买了什么,也就是要用几个几元?联系乘法含义列式解答。

规范解答格式。

4. “想想做做12”读题之后你会怎样比较?(1)对应比较,突出一一对应的思想。

(2)列式计算比较。

说出所列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规范解答格式。

三、课堂作业第1、5、8、9、10、13题。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期末总复习》第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期末总复习》第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期末总复习》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期末总复习》主要包括了本册书中的重难点知识和易错点,涵盖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时间、认识货币、空间与图形、统计、量的计量等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经历了本学期的学习后,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但对于一些重难点知识和易错点,可能还存在理解不透彻、掌握不牢固的情况。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可能对于某些知识点掌握较好,而部分学生则可能存在明显的知识盲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时间、认识货币、空间与图形、统计、量的计量等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时间、认识货币、空间与图形、统计、量的计量等基础知识的复习。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重难点知识和易错点的理解和掌握,如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间换算、货币计算等。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采用对比、举例、讲解等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练习题、答案等。

2.准备教学工具,如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本册书中的重难点知识和易错点,为新课的复习做好铺垫。

苏教版二年级数上册期末复习教学设计反思(最佳版本)

苏教版二年级数上册期末复习教学设计反思(最佳版本)

本单元是对本学期教学内容的整理与复习,主要包括两个小板块: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

学习的主要内容有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表内乘除法;购物;图形的变化;测量等。

其主要知识点是:1. 数与代数。

2. 图形与几何。

本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学习数学是刚刚入门。

但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整理与复习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复习内容,适当地引导学生主动地整理知识。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组织复习时,要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需求,尽可能设计一些生动活泼的练习内容,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 在复习时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安排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 把握复习内容的难度,不要人为地提高难度,以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

3. 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 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整理与复习的能力。

2. 开展多种形式的复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 数与代数1课时2 图形与几何1课时数与代数。

(教材94、第95页的内容)1.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熟练地进行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并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2.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结合具体情境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熟练地进行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及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收集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课件。

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啊,这本书新内容我们就要学完了,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数与代数”。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这节课要进行的教学内容,避免复习时杂乱无章,尽量做到目标明确、有条不紊】师:先想一想,在“数与代数”这一小板块,我们学过哪些内容?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3《复习(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3《复习(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3《复习(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3《复习(第1课时)》主要是对前两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包括加减法运算、认识货币、长度单位、时间单位等。

本节课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运算、认识货币、长度单位、时间单位等基本知识点,但部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困难。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加减法运算、认识货币、长度单位、时间单位等基本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加减法运算、认识货币、长度单位、时间单位的实际应用。

2.难点: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练习本等。

2.学具:学生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本节课将要复习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回顾加减法运算、认识货币、长度单位、时间单位等基本知识点。

2.呈现(10分钟)通过出示一些实际情境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数学信息。

例如,展示一幅购物场景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中物品的价格、数量以及需要支付的金额。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活动。

例如,每组发放一些虚拟的货币,让学生进行购物活动,练习计算总价、找零等。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可以包括加减法运算、认识货币、长度单位、时间单位等方面的内容。

5.拓展(5分钟)出示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8-3乘法的意义、表内乘法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8-3乘法的意义、表内乘法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8-3乘法的意义、表内乘法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8-3乘法的意义、表内乘法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这一节,主要让学生复习和掌握乘法的意义,表内乘法以及如何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感受乘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乘法,对乘法的意义和表内乘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的意义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和实例,让学生感受乘法的意义,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道具,如图片、实物等。

2.设计好教学活动和练习题。

3.准备好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情境,如“小猴子的水果店”,让学生回顾和复习乘法的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小猴子要给每个小朋友分一样多的水果,怎么分才能最快分完?引出乘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乘法的规律。

通过实例演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乘法的计算过程,掌握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表内乘法的计算练习,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如“乘法接力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巩固(10分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进行计算。

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化的场景,如购物、做饭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乘法的应用。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一)”(复习2)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一)”(复习2)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一)”(复习2)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第13课时复习(2)教学内容:课本40—41页复习8—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乘法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发现并提出身边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

1、出示口算卡片,齐说得数并说说用了哪一句口诀?2、口答。

4个5是多少?二、综合复习。

1、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第9题。

(1)出示第8题图,学生独立观察。

(2)小组讨论计算方法,集体汇报。

3、第10题。

A、出示第11题,读题。

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B、小组交流,说说该怎么算?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4、第12题。

出示第12题,根据图意,学生小组间自由提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并进行解答,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5、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板书设计: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一五得五二五得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教学反思: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乘法的含义,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律。

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且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期末复习 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期末复习 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期末复习第1课时复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表内乘、除法 (8)第2课时复习平行四边形、厘米和米的认识及观察物体 (10)第3课时复习解决问题 (13)(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含义,体会乘、除法的内在联系;能熟记乘法口诀,正确、熟练地进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能正确地口算简单的乘加、乘减、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式题;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式题,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运算能力。

2.使学生能联系乘、除法的含义,正确解答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以及有关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能联系加、减法的含义,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从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以及合理选择信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线段、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地识别这些图形;进一步感受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能结合具体的事物选择合理的长度单位表示相应的长度,能用厘米或米作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限整厘米)的线段;能正确区分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到的同一个物体的不同的视图,培养借助直观进行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4.使学生在回顾整理、练习应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成功获得数学知识的乐趣,激发主动学习的愿望,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教材说明】这部分内容是全册教科书的整理和复习。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理解,沟通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掌握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等有关计算,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提高运算能力;不断积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的教学设计
与反思
导学视窗?复习指导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江苏南京市栖霞区栖霞中心小学(210033)王海燕
复习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厘米和米”“位置和方向”.
复习目的:
1.巩固所学的位置和方向及长度单位的知识,能综合运用
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拓展相应知识学习的空
间.
2.加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注重
探索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推理能力.
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复习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吗?是啊,老师也很
喜欢看,再过两天就是元旦了,羊村长打电话来,邀请咱们班的
小朋友去羊村参观呢!想不想去啊?(电脑演示课件)
二,复习”位置和方向”相关知识
师:村长告诉我们,羊村在小树林的北面(电脑演示课件),
离我们学校很远,所以一大早我们就出发了(电脑演示课件)! 可是,走着走着,我们在小树林里迷路了,不知道方向了,能有什么办法吗?(让学生畅所欲言,如早晨面向太阳站立,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看树的年轮;看指南针等) 三,复习”厘米和米”相关知识
1.看书回顾.
师:快要期末考试了,羊村长正在给喜羊羊班上的小朋友
复习有关”厘米和米”的知识呢!小朋友们想不想加入学习啊? 那我们一定要精心准备,可不能输给菩羊羊哦!来,请小朋友打开数学书第48—53页,回顾一下”厘米和米”这个单元中,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可以与同桌先交流交流.
2.汇报反馈,板书梳理.
师:同学们,咱们也不能光自己学习,还应该把自己的收获
与大家分享一下.来,谁先说?(学生汇报反馈,互相补充,教师相机点拨)
生.:我们认识了线段,知道线段有两个端点,连接两点可
以画一条线段.
生::我们认识了米和厘米,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
厘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常用米作单位,1米=100 厘米.
3.深化对1厘米和I米的认识.
师:1厘米有多长?你能比划一下吗?那么,你能估计这块
橡皮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吗?(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测量)这支铅笔的长大约是多少厘米呢?(先估再实际测量) 师:再请小朋友看作业本上的第3题,你能估一估长方形
每条边的长度吗?
师:估计得准不准呢,我们得测量一下.(学生交流测量结
果)
4.练习.
师:我们在这个单元认识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下
学期我们还将认识分米和毫米.以后我们还将学到千米等长度单位.小朋友们,只要我们好好学习,就能掌握很多很多的知
识!下面,羊村长要出题考考小朋友了.
(1)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数学书106页第12题).
(2)比赛画线段.
①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3)解决实际问题.
师:村长告诉我们,羊村魔法学校准备进行冬季跳绳比赛,
我们给小羊们买了一根长20米的绳子,村长把它剪成几段,让小羊们练习,第一次剪了8米,第二次剪了5米,这根绳子比原来短了多少米?
师(追问):你是怎样想的?
师(小结):村长告诉我们,不仅要有一双智慧的眼睛,还耍
善于分析,这样才能看清事情的真相,才能战胜灰太狼啊! 四,全课总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参观了羊村.回想一下,当我
们迷路时,在()和()的帮助下辨别了方向,找到了羊村;找
到羊村后,我们根据平面图中上()下(),左()右()找
到了学校;并根据第几层第几号找到了小羊们的教室;还在羊村长的带领下,一起复习了有关厘米和米的知识.小朋友们学得开心吗?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太快,我们就要离开羊村了,小朋友们有什么话要对他们说吗?
反思:
1.对教材的处理.不应是”简单再现”而应是”沟通联系”.
本节复习课,教师针对学生掌握的程度不同,充分发挥学
生的主体性,利用集体智慧完成知识的整理过程,先互补与启迪,接着深入挖掘,整合.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的位置关系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及”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教师设计了体育馆等几个问题来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接受,构建知识体系,最终实现在复习中”人人获得发展,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
2.对知识的建构不应是”强硬灌输”而应是”唤醒生长”.
知识的建构,是在学生主体意识充分唤醒状态下的积极主
动地建构.活动使学生深化认识l厘米和1米,接着,我又让学
生在解决实际问题后谈感想.这样不仅挖掘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也更好地将知识进行了疏理,促进了认知模块的建构,让旧知”生长”起来.
我们认为,知识的”沟通”是复习课的鲜明特质,知识的”生
长”是复习课的目的所在.在复习课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把各知识点分类整理,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沟通起来,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窥一斑而见全豹”,复习课并不难上,我以为——无限风光在”复习”!
(责编黄桂坚)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