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联想法

合集下载

学会运用联想法记忆词语

学会运用联想法记忆词语

学会运用联想法记忆词语现代社会,词汇量的积累对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如何高效地记忆大量的词语,联想法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联想法通过将要记忆的词语与已知的事物或经验进行联系,以此来加深词语的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接下来,本文将介绍联想法的基本原理和一些实用的技巧,帮助大家更好地运用联想法记忆词语。

一、联想法的基本原理联想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产生词语和其他事物的关联,将抽象的词语转化为具象的形象,从而增强记忆效果。

我们的记忆往往更容易接受和保存具象的信息,而产生联想就是为了将抽象的词语转化为具象的形象,以此来提高记忆效果。

二、联想法的实用技巧1. 视觉联想法视觉联想法是通过将要记忆的词语与视觉形象进行联系,产生视觉印象来提高记忆效果。

例如,要记忆词语“马”,可以将它与马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匹奔驰的马在草原上飞驰,这样可以加深对“马”这个词语的记忆。

2. 动作联想法动作联想法是通过与动作相关的形象来记忆词语。

例如,要记忆词语“跳舞”,可以想象自己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跳舞,感受到舞蹈的动作与节奏,这样可以提高对“跳舞”这个词语的记忆效果。

3. 声音联想法声音联想法是通过将要记忆的词语与声音的联想进行联系。

例如,要记忆词语“喵喵”,可以模仿猫叫的声音,反复念叨“喵喵”,这样可以加深对“喵喵”这个词语的记忆。

4. 情感联想法情感联想法是通过将要记忆的词语与情感相关的形象进行联系。

例如,要记忆词语“快乐”,可以想象自己在与亲友共度时光的快乐场景中,感受到快乐的情感,这样可以提高对“快乐”这个词语的记忆效果。

三、如何高效运用联想法记忆词语1. 主动联想在学习新的词语时,我们可以通过主动联想的方式来加深记忆。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上述提到的视觉、动作、声音和情感联想法,将要记忆的词语与形象、动作、声音和情感进行关联,主动地创造具有印象的记忆形象,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2. 创造联想环境创造联想环境是指在学习和生活中创造出利用联想法记忆词语的场景和条件。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词语解释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词语解释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词语解释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词语解释是培养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和词汇积累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并加深记忆。

本文将介绍几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词语解释教学方法。

一、词语解释教学方法之联想法联想法是一种常用的词语解释教学方法,通过将不熟悉的词语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以帮助他们理解新词汇的含义。

具体操作可以采用以下步骤:1. 在解释生词之前,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是否听说过类似的词语或看到过相关的事物,以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

2. 运用丰富的教学素材,例如图片、实物、动画等,与新词进行联想,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想象。

3. 引导学生描述他们的联想,以及理解新词的思维过程。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拓展他们的思维。

二、词语解释教学方法之猜测法猜测法是通过上下文的线索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含义的方法。

通过教授学生阅读理解技巧,培养他们从上下文中获得信息的能力。

具体操作可以采用以下步骤:1. 提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熟悉的词语,不要直接查字典,而是先尝试从句子中、上下文中获得信息。

2. 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的暗示,从前后关系、词语搭配等方面猜测生词的含义。

3. 经过猜测之后,可以再确认答案。

教师可以给予反馈,或者要求学生查字典核实,以加深对词语含义的理解。

三、词语解释教学方法之比较法比较法是通过将新词与已知词语进行对比,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记忆新词语的方法。

具体操作可以采用以下步骤:1. 选取与新词意义相近或相反的已知词汇,将两者进行比较。

教师可以采用类似的句子结构或语境,将新词和已知词语放在一起呈现给学生。

2. 引导学生观察新词和已知词汇的不同之处,帮助他们理解新词。

3.请学生主动参与比较的过程,提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促使他们形成较为准确的概念。

四、词语解释教学方法之拆分法拆分法是通过将复杂或陌生的词语拆分成容易理解的部分,逐步呈现给学生,以帮助他们理解整个词语的含义。

浅谈联想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联想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联想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联想法是一种有效的语文教学的方法,它将有助于学生突破抽象的思维,有利于以具体的实例来引导学生思维,从而实现教学的目的。

本文从理论上介绍了联想法,并通过实际案例介绍了它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联想法的理论依据及其科学性联想法是一种利用一种人脑中存在的形象、声音、感觉、情感和抽象的概念的联系来引导学生思维的方法。

联想法的理论依据是心理学,它体现了心理学中的“主观认知”理论,即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是学生的认知过程。

联想法的技术特征是制定联想任务,诱导学生在想象中进行思维,发掘学习内容的有趣之处。

利用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自主性思维中探索、开拓、创新,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联想法作为一种心理学技术,在科学性、准确性、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联想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1.实施联想法进行教学语文教学中,联想法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语文知识,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文字。

联想法可以以多种形式进行实施,通过制定联想任务,营造一个使学生产生思考和发散思维的氛围,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更好地理解文字信息。

例如,在学习《水浒传》的过程中,通过定义联想任务让学生联想到“英雄”的相关词汇,并要求学生用语文说出来,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理解语句,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理解语文知识,发散思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学习的目的。

2.联想法实施语文课外活动联想法也可以用于语文课外活动的实施,以促进孩子对语文的学习,以及帮助他们更好地获得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乐趣。

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孩子们去参加联想课,例如,教学者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语文拼音的联想活动,以及让学生进行文字游戏,等等。

这些联想活动有助于培养孩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让他们对语文有更全面的认知。

三、结论从上文可以看出,联想法是一种科学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他们面对知识点的全面理解。

联想法是提高语文学习记忆的法宝

联想法是提高语文学习记忆的法宝

联想法是提高语文学习记忆的法宝作者:ye知识结构相互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把握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语文学科学习的一项基本要求。

我们在探究知识之间关系时,从下面的思路去思考: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区别和联系,区别是指知识之间的差异,联系包括两者的共同点和相互作用、影响等,运用这一思路去学习,自然会提高学习效率。

用联想法快速突破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提高语文记忆方法,是学好语文的法宝。

一、激情联想快速突破语言表达。

语文重点尽在文中联想、理解并用的记忆方法.。

如多音字“咽”字的区别与应用。

我举了这样的例子。

他咽(yān)喉疼痛,咽(yàn)不下东西,在床上呜咽(yè)着。

同学们爱听爱用爱学。

带有情感的、生活的知识同学们很乐意接受。

再如:关联词,宁可……也不……。

同学们不会造句,我讲了“郑人买鞋”的故事启发同学们,我只说上半句,他()相信尺码……。

同学们自然而然地造句:他()相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这归功于潜意识的功效。

二、激情联想就是潜意识运用敲门砖。

潜意识,这是一个很新的名词。

潜意识指的就是潜藏在我们一般意识底下的一股神秘力量,是相对于“意识”的一种思想。

又称“右脑意识”、“宇宙意识”,脑内革命作者春山茂雄则称它为“祖先脑”。

潜意识也就是人类原本具备却忘了使用的能力,这种能力我们称为“潜力”,也就是存在但却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

潜能的动力深藏在我们的深层意识当中,也就是我们的潜意识。

我尝试着将它运用到学习当中去,在同学们中收到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简单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习惯可以提升到潜意识学习的境界。

我们的人类意识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者的比例大约为1:4.所以,弗洛伊德才用冰山的一角来形容我们的意识,而水面下的潜意识却远远超过意识。

因此,我一直在研究,如果我们可以教会同学们运用潜意识来学习,那么,我们不仅可以并行处理事务,同时效率也会得到数倍的提高,并且,最为难得的是我们根本就感觉不到劳累。

联想法

联想法

联想法所谓联想法,是人们把某一领域里的某个事物与其它领域的事物联系起来加以思考,从而进行创造发明实践活动的一种方法。

联想法,亦可称为想象法。

“想像是一切希望和灵感的源泉”(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

美国的布劳乌斯基博士也曾对想象一词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想象,就是把浮现在脑海中的形象重新进行组合安排”。

采用联想法,可以扩展人脑固有的思维,从而激发出更多的创造性思维。

知识和经验丰富的人,他的联想能力自然就强。

因此广博的知识是联想的基石。

联想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和想法,产生许多联想,在联想中获得创造发明的成功。

联想法可分为自由联想、强制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相似联想。

下面逐一介绍。

1、自由联想所谓自由联想,就是不受任何限制,在浩瀚的思维海洋里,展开联想的翅膀去自由自在地去思索。

自由联想往往会突发奇想,往往会产生被常人讥笑的“异想天开”的“梦想”。

其实一些奇异的梦想每每就是一些重大发明的开始。

例如:“纸是保不住火的”这几乎是人们的公断。

然而在1 9 72年我突发奇想:如果能发明一种火都烧不着的纸,岂不是一项发明。

尔后我又不断地产生联想,如果把耐火的纸用于热处理防渗碳工艺中能防止碳原子的扩散多好,用贴纸防渗碳法,比原来的镀铜防渗碳法,不仅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可以解决镀铜防渗碳法不能解决的许多技术难题。

当我决定实践这项创造活动时,遭到了许多非议,嘲笑、挖苦、阻拦、批评接踵而来,可是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学习了十几门学科的知识,始终坚信,我一定能发明这种可以耐1 0 0 0多度,可以包得住火,可以在9 3 0度正负十度这种全世界公认的热处理渗碳工艺中防止碳原子扩散的纸。

经过l 3年的艰苦奋斗,我终于发明了这种奇特的能够防止渗碳的纸。

1 9 8 5年被国家命名为Win l型热处理保护胶纸,该纸获得了国家发明奖,还在7 3个国家参加的,1 5 0 0 0多项发明参赛的世界首届青年发明家发明成果大赛中荣获金牌。

谈语文阅读中的比较法与联想法

谈语文阅读中的比较法与联想法

谈语文阅读中的比较法与联想法占有知识是阅读的主要目的。

但我们同时也要明白,知识的价值不只在于占有,更可贵的在于灵活运用。

读书的效果通常是从它的使用价值来含衡量的。

如何才干促使“死知识”向“活知识”转化呢?联想与比较是两种有效的“促进剂”和“转化酶”。

假如说一般的阅读读方法是单纯的涉和某种领域知识向彼种领域知识的过渡,即进入思维领域中的不再是单一的知识,而是两方面甚至更多方面知识的相交碰撞。

在很多时候,这种知识的撞击结果能促进思维的活跃,使阅读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所不同的是,比较法往往是由现状回溯过去,而联想法则更多地由现状游至未来,带有更大成份的发明性。

1、联想法:联想法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所谓联想阅读法,就是指阅读者借助联想进行阅读的方法,德国诗人,思想家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的反面“俄国剧作家、诗人克尼雅宁说:“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并不只满足于“读懂”“纸面上的话”,其主要目的在于读到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这就要求阅读者对所读的知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解上,而且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探索的联想,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

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人脑中,就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联想。

从思维运用的角度划分,联想可具体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移植联想等几种类型。

因此,联想阅读法通常也表示以下几种形式。

其一,接近联想阅读法。

接近联想阅读法,是指阅读者在读书时由所阅读的知识刺激而发生的在时间或空间上与这种知识有关或相近的联想。

这种联想要求联想的跨度要适当,所联想的事物与书本知识不只有相似性,更主要的是有相关性。

运用接近联想法阅读,能协助阅读者打破学科的界限,学会统筹兼顾,组合知识的身手,以进化论的发生来说,19世纪英国科学家华莱士和达尔文分别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论。

感悟联想法提高写作巧思

感悟联想法提高写作巧思

感悟联想法提高写作巧思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够更好地组织和表达思想,使文章更富有逻辑性和说服力。

联想法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在写作中更加自如地运用想象力和联想能力,从而提高文章的质量。

以下是我对联想法的一些感悟和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的写作者。

1. 联想法的概念联想法是一种思维方式,通过把一件事物与另一些事物或场景联系在一起,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表达和创造。

在写作中,联想法可以被用来为文章添加丰富的细节和生动的描写,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文章所传达的信息。

2. 联想法的应用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联想法来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比如,可以将一个物体、人物或场景与一个具体的形象相联系,从而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所想表达的意思。

另外,也可以通过将不同的场景、人物或物品联系起来,来展示丰富多彩的人性和社会现实,从而让作品更加鲜活、有趣。

3. 联想法的例子以下是一个例子,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联想法:假设我们要写一篇关于风景的文章。

我们可以试着想象一下下面的场景:你站在一处高处,向远处望去,眼前是一片广袤的大草原,草地上顽皮的小鸟跳跃跳跃,草丛中蹦跶着一只只小兔子,清新的花香飘着,时不时传来牧羊人唱歌的声音,一辆辆提篮的农民背着丰收的果实走过......通过这个场景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草原的宁静、生命的欢腾、季节的交替和自然的魅力。

而我们在写作中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主题和表达需求,灵活使用相关的场景、人物或物品,来展示自己的想象和创意。

这样不仅可以让作品更富有感染力,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技能和表达能力。

4. 结语联想法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技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组织和表达思想,还可以让我们具备更多的想象力和创意。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联想法时,我们要尽量结合主题和表达需求,让作品既有趣又有意义。

希望以上的感悟和体会,能够帮助更多的写作者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语文教学情境创设“四法”

语文教学情境创设“四法”

语文教学情境创设“四法”语文教学情境创设是指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场景,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四法”进行情境创设,分别是:联想法、想象法、逆向法和演绎法。

一、联想法联想法是指通过联想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联想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情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在教学《西游记》的时候,可以给学生看一幅插图,让他们联想自己是孙悟空,站在如来佛祖的宝座上,自己是如来佛祖,要把孙悟空抓住。

让学生通过联想,想象自己是孙悟空,如何控制地上的一切。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对《西游记》故事情节的兴趣,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二、想象法想象法是指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创造出一个虚构的情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在讲述《小兔与小猴》的故事时,可以提问学生:如果你是小兔,家里突然出现了一个小猴,你会怎样和他相处呢?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小兔,通过描述和表演,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三、逆向法逆向法是指通过逆向思维,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去解决一个已有的情境问题。

在学习《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七十二变的时候,可以给学生看一些插图,让他们想象自己是孙悟空,要面对的敌人。

然后,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作为孙悟空,要应对这个敌人,你会如何使用七十二变呢?让学生逆向思维,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七十二变的理解和掌握。

四、演绎法演绎法是指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演绎。

在学习《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扮演,通过对话和表演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提高语言表达和演绎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联想法
阅读的主要目的在于学习知识。

但我们也明白,知识的价值不仅在于知道,更可贵的在于灵活运用。

读书的效果通常是从它的使用价值来含衡量的。

如何才能促使知识的应用呢?联想法是比较有效的阅读方法之一。

如果说一般的阅读读方法是单纯的涉及某种知识,其实更多的时候是两种不同思维、想法的碰撞。

在很多时候,这种碰撞的结果能促进思维的活跃,使阅读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进而可能给学生带来创造性的突破。

联想法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所谓联想阅读法,就是指阅读者借助联想进行阅读的方法,俄国剧作家、诗人克尼雅宁说:“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

中国有句成语叫“字里行间”,这就需要学生在接触到新的文本以及新的知识的时候,不是仅仅的去读懂字面上的意思,而是积极的去思考,结合生活实际去思考。

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并不只应满足于“读懂”“纸面上的话”,其主要目的在于读到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这就要求阅读者对所读的知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解上,而且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探索的联想,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

客观事物也是如此。

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人脑中,就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联想。

从思维运用的角度划分,联想可具体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移植联想等几种类型。

因此,联想阅读法通常也表现以下几种形式。

其一,接近联想阅读法。

接近联想阅读法,是指阅读者在读书时由所阅读的知识刺激而产生的在时间或空间上与这种知识有关或相近的联想。

这种联想要求联想的跨度要适当,所联想的事物与书本知识不仅有相似性,更主要的是有相关性。

运用接近联想法阅读,能帮助阅读者打破学科的界限,学会统筹兼顾,组合知识的本领,如看到鱼,马上会想到水;提到哈尔滨,马上想起寒冷以及冰雕;一提到北京会想到天安门广场和“鸟巢”等,这些都是因为在空间上有接近之处。

又如,一提起诸葛亮,马上就会想“火烧赤壁”和“三顾茅庐”,这是因为这些事情在时间上接近。

运用接近联想,把遇到的事实、事物和学到的知识与接近事物联系在一起,形成空间或时间上有相关之外的系统,就可产生联想,而且提起一种东西就可能联想到一大串内容。

这种方法可以使阅读者的思维活动从一个定向点向接近的知识领域拓展。

这些知识的重新组合与融汇通常能引导阅读者提出具有创造性的观点和主张。

其二,类似联想阅读法。

类似联想阅读法,就是指阅读者由所阅读的知识的刺激而自然产生与书本知识相似或相仿的联想。

这种阅读法可以引起连锁反应,促使阅读者把有关或同类的知识加以联系,延伸,比较,补充,从而丰富和扩大。

,如著名豪放派词人苏轼的作品境界雄阔豪迈,个性鲜明,意趣横生。

像他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由此,阅读者可以联想到毛泽东同志所写《沁园春雪》中的名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了主席创建新中国的伟大抱负及其雄才大略。

这一系列的类似联
想,可以使阅读者开阔自己的阅读视野,从一本书联想到与其他作品。

这样,阅读者联想的面越大,学到的知识越多。

其三,对比联想阅读法。

对比联想阅读法是指读者,由所阅读的知识刺激而产生的与本知识完全相反或根本对立的联想。

客观世界普遍存在着矛盾对立的现象,事物都是相对存在的。

对比联想反映了识记对象之间的这种独立性,我们可以据此进行记忆。

利用事物内在的对立统一关系,可以帮助我们从一个方面回忆起另一个方面。

两个相反的对象,只要想到一个,便自然而然地会想出相对的那个来。

诗词中运用对比联想的地方也很多,试举杜牧七律三例: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河湟》颔练,意思是:河湟百姓尽管身着异族服装,处境艰苦屈辱,处境艰苦屈辱,但他们的心却没有被征服。

这是以外表与内心对比。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润州二首》颈联,意思是:先朝遗寺荒凉冷落,河边酒楼盛景繁荣。

这是以一衰一盛对比。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颔联,意思是:行者踌躇满志,乐观开朗,送行者空虚无着,怅然若失。

这是以二者心境对比。

)这类诗句对仗工整,对比鲜明,形式上一目了然,意义上深切感人,这是有利于记忆的。

在阅读和科学实践中,采用对比联想的方法,反书本已有知识之道而行之,很多时候反而能自生机杼,独创一格,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其四,移植联想阅读法。

移植联想阅读法,就是指阅读者由阅读的知识刺激而产生的把某方面的知识转移应用到其他方面的联想。


植联想往往是跨学科跨领域的创造性的联想。

如有人读三国,并把《三国演义》从文学作品范畴推广度到其他领域,就是运用的移植联想的方法。

有人认为:“《三国演义》是一本探讨如何分析形势,调动有利因素,战胜对手,壮大自己的书,值得企业家好好研读。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一部军事经典著作。

但许多企业家把它移植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去,取得了很大成功。

这一切都表明,巧妙地运用移植联想阅读法,可以使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做出创造性的成绩。

联想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联想阅读法,对于培养阅读者的创造性思维是有益的。

但是,其运用也并非易事,它通常需要阅读者掌握四个要点,第一,联想要跳出自身思维的框架。

如果我们在读书过程中所展开的一系列联想都与本知识相差不远,或与别人一般性的想法没有多大区别。

那么这种联想就没有多大的价值,所以,阅读时,阅读者要克服各种惯性的约束。

自觉地,有意识地让自己进行多方面特别是独到的联想。

第二,联想要符合客观规律。

阅读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才会有所提高,有所长进。

阅读者千万不要为联想而联想,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

第三,联想不要脱离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

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是联想与想象的前提,脱离了这两者联想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书本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是联想与想象的触介,阅读者对本知识理解得越全面,越深刻,其联想的基础就扎实,方向就越明确,独到的见解,新观念产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样,阅读者的社会生活经验和体会积累得就越多。

联想的外延就越宽,内容也更精彩丰富。

第四,联想不要局限于一种内容和和形式。

联想
要尽可能多种多样,要善于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层次,角度,重点去探索和追寻,比如阅读者可以把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移植联想等融合起来,交叉,组合运用,然后再加以科学的联想。

只有通过联想,阅读者才能知疑善思,举一反三,闻一而知十。

这种不仅读懂书中的知识,而且还要获得书本之外的东西的阅读战略,才真正称得上用书之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