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100所名校高考模拟卷金典卷语文(一)

合集下载

2021届全国百所名校新高三原创预测试卷(一)语文试题

2021届全国百所名校新高三原创预测试卷(一)语文试题

2021届全国百所名校新高三原创预测试卷(一)语文试题★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8、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9、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木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今,信息革命带来生产力发展质的飞跃,强力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进步,深刻影响社会环境和文化形态,文艺创作也如此。

互联网介入文艺创作,绝不仅仅是简单的传播途径扩大和呈现载体改变。

就像部分戏曲演出于勾栏瓦舍,电影在黑漆漆的盒子里造梦,电视带来全家欢,一种文艺形式的发展、接受与所适配的媒介形式无法分开。

网络小说、网络剧、网络大电影、网络综艺等以“网”之名蓬勃兴起的文艺形式不只是传统艺术在小小荧屏上再次呈现,而是有其独特的创作方法、传播规律。

2021届山东省高三上学期百所名校12月联考语文试题

2021届山东省高三上学期百所名校12月联考语文试题

第二次质量监测联考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从最早的摩崖石刻、结绳记事,到后来的竹简木刻、纸质图书,再到后来的电视电脑,阅读的形式与载体都发生了许多变化。

电视、电脑、移动终端等,不断把人们从传统的阅读中拉走,电视的大屏、电脑的中屏和手机的小屏,让现代社会的阅读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现在“低头族”已经成为社会的一道“风景线”,纸质阅读的危机也再次凸显在我们面前。

网络阅读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但是,网络阅读也有其问题。

首先是对专注力的影响。

无论是电脑还是手机等终端产品,屏幕呈现的内容往往跳跃性强,色彩鲜艳,会吸引和刺激人的眼球,分散人们的注意力。

网络的超级链接让我们在一篇又一篇文章之间、一个消息又一个消息之间应接不暇,每一次点击,其实都是一次注意力的中断与转移。

在网络阅读的过程中,注意力不断处于亢奋或者疲倦的转换之中,对于发育不够成熟的儿童来说,注意力与意志力处在成长关键期,过早地进行网络阅读,显然不利于他们相关能力的培养。

这也是国外许多中产阶级家庭不让孩子看电视、上网,甚至不让孩子接触IPAD等电子产品的原因所在。

其次是对思维力的影响。

在网络时代,我们处在一个信息不断涌来的海洋之中。

碎片化的信息,让我们的思维也变得碎片化。

有价值的信息与无用的信息交杂在一起,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之中。

黑格尔曾经说过:在绝对的光明中与在绝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

所以,需要厘清各种信息的真伪,需要过滤无用的信息,需要付出更多的处理信息的时间与精力。

思维品质反映了人们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

以思维深刻性为例。

思维的深刻性,即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涉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

2021-2022年高三高考模拟卷(一)语文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三高考模拟卷(一)语文 含答案

2021年高三高考模拟卷(一)语文含答案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凫.水辐.射敷.衍塞责随声附.和B.乘.机惩.创瞠.目结舌惩.前毖后C.复辟.包庇.奴颜婢.膝刚愎.自用D.陶冶.拜谒.因噎.废食笑靥.如花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鼓角争鸣烽火边城刀光箭影血雨腥风B.自由翱翔危如累卵舌战群儒变焕莫测C.烟炎张天临阵脱逃虚张声势曲高和寡D.殒身不恤不容置喙层峦叠障咬文嚼字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两会期间,秦皇岛公安处立足管辖区域内的实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措施,确保重载运输安全。

②在“三公消费”人人喊打的当下,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提出了公款吃喝的新办法。

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既要简政也要放权,要依法放权给市场和社会,凡是市场能有效的就交给市场。

A.严密抑止调剂B.周密抑制调节C.严密抑制调节D.周密抑止调剂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炙手可热....的名校遭到冷遇,“天之骄子”受到社会指责,人们不禁要问:“大学生到底怎么了?”B.这次运动会,小李得了冠军,骄傲的尾巴都翘到了天上,对朋友竟然也侧目而视....。

C.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他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D.福建莆田市交通综合执法支队将公款吃喝“阵地”悄然转向更具隐蔽性的私人会所,这种采取潜藏“阵地”的方式吃喝,就能吃得心安理得....吗?岂不是自欺欺人、遗害无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认为,城市雕塑是人民的艺术,是美丽中国的文化表现,应该多措并举下大力气发展好。

B.中国电影要保持可持续发展与繁荣,必须解决两个环节的问题。

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

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
(2)词中表达了作者强烈而复杂的爱国激情:自己虽 不畏艰险胸怀壮志,但抗敌复国的抱负不能实现;自 己虽日渐年迈,但壮心不已,无奈朝廷局势难料,国 势动荡不安,让人心生忧愤。
14.(1)在结构上,先交代王友忘记了很多自己收到 的名片的相关内容,为全文情节的展开做铺垫;(2) 在主旨的表达上,突出了即使是第一张名片也会被人 忘记,暗示了在靠名片维系的社会中,没有多少真实 的记忆。。
• 15.(1)黄河岸边的秋凉,引起了作者对北方 温热大炕的渴望和特有的安逸生活的向往,也 找到了汉学家留给自己的问题的答案: 北方的大 炕能马上让人联想到中国和中国人。
• (2)在离开家乡的北方人心中,炕是一种生活 一种传统,一种独特的享受,炕是永恒的参照 和长久的思念。 ( 2分,意思对即可)
• 16.通过对炕上人、物和炕上生活的描写, 表现 了安逸、温暖的北方冬天的生活情趣。(2分 )语言生动形象, 有画面感;(2分)朴实自然, 有乡土气息。( 2分, 意思对即可)
17.从态度、精神、信心等方面作答。积极健康、言之 成理即可。。
金典卷(六)答案:
• (1)“数”说明数量之少, 已不再是当年成林成 片的样子;“残”写出了杨柳残败不堪, 已不再是 当年郁郁葱葱、浓荫蔽日的样子。数和残从数量 和状态两方面, 写出了隋宫外面的杨柳残败的样子 , 从而映衬出隋宫的破败荒芜的景象, 借以表现作 者心中兴废之叹。
• (2)这两首诗都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来表 达作者心中的兴废之叹。 不同的是, 第一首是正 衬, 以哀景衬哀情(极力渲染隋宫外杨柳残败衰颓 的样子, 借以衬托隋宫的衰败);而第二首诗是反 衬, 以乐景衬哀情(以宫树的蓊郁茂盛 (嵯峨犹有 当时色)来表现隋宫的破败荒芜)。。
14. 作者从小时候听到的故事、诗句和幼时的愿望 写起, 表现了一种自幼而生的对仙山佛境的强烈向 往之情, 为后文写游历仙叠岩的兴奋和喜悦之情作 感情铺垫。同时也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语文卷(一)

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语文卷(一)

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语文卷(一)(150分钟150分)第I卷(选择题共3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处暑(chǔ) 气氛(fēn) 巨擘(bò) 力能扛鼎(gāng)B. 请帖(tiè) 骨碌(gū) 炮烙(páo) 泥牛人海(nì)C. 裨益(bì) 道行(xíng) 豆豉(chǐ) 羽扇纷巾(guān)D. 徜徉(cháng) 龟裂(jūn) 楷油(kāi) 沐猴而冠(guà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联袂通牒天堑仗义直言B.瞋目韶光按摩趋之若骛C.凑合文身良宵暗剑难防D嘉奖蜂拥缉拿世外桃源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他只要在泉边采撷一枝芦管,一吹起来便足够使泉水,使整个的森林吟唱,使听者屏息在夕暮的风中。

②记忆中,芦花多半是生在沼泽之地,或是江畔或是湖湄, _白居易才说:“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

”③对于普通话的发音是否准确,很多同学,长此以往,就变成“走音王子”了。

A. 振动所以不以为意B. 振动而且不以为然C. 震动所以不以为意D. 震动而且不以为然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在谈到如何治理国家时说,“民无信不立”,表明诚信是“立政之本”。

孔子又说,“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政府有诚信,公民自然也讲诚信。

B.论坛的开放、博客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使世界进入到“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

但人人都有“麦克风”,绝不等于人人都可以“乱放风”。

C.他每次面对那些需要他审批签字的文件,拿起笔的手就会自然发抖,因为他知道,若稍有不慎批下去,这将意味着什么?D.导演需要不断反思,我做这部影片,是为了别人?还是自己?是娱乐别人?还是自己?心里装着观众,作品呈现的东西就会不一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外交部发言人姜瑜25日表示,中国奉行和平发展战略,积极践行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和睦邻友好的周边地区合作。

2021高三100所名校高中模拟卷语文(一)

2021高三100所名校高中模拟卷语文(一)

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语文(一)(150分钟150分)考生须知:1.本卷侧重:高考评价体系之基础性.2.本卷怎么考:①考查信息性阅读基本技能(题1);②考查文学审美基本技能(题8);③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题l1);④考查语言文字运用基本技能(题19)。

3。

本卷测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陶渊明使用的意象,多取材于现实中可有之物;杜甫使用的意象,多取材于现实中实有之物;而李商隐使用的意象,多取材于现实中无有之物.他们在选取意象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由他们为人、为诗的态度决定的。

陶渊明是一位平实质朴之中见深微高远的人。

其为诗与为人一向以平实质朴为主,不喜炫奇立异。

另外他又认为精神胜过物质,他诗中活跃着的,常常是事物的概念而非实体,诗中表现事物也往往只是遗貌取神地书写。

所以陶渊明诗中没有一句是刻意写景咏物的,他所写的孤云、飞鸟、松树、菊花都是他以精神体认之后的概念,绝非实有之个体。

他诗中意象与情意的关系是“以心托物”,他把满怀激情托于他所选择的事物概念之中来表现.渊明心灵深微,志向高远,为人之态度却极其平实质朴。

这正是他不取象于实有之个体,仅取象于可有事物之概念的缘故。

杜甫则不然,他最大的特点在于极其关注现实,以最大的勇气面对现实,以最大的才能叙写现实.他所选取的事物,多为现实中实有之物,这原是不足为怪的事,只是杜甫同时又是感情最深厚、最真挚的诗人,他常常把自己强烈的感情投注于他所写的一切事物上,使之因诗人的感情与人格的投注而呈现出意象化的意味,所以他诗中的形象与情意的关系是“以情注物”,他注入的感情使事物意象化了。

关注现实,从实物中取材,这是他的诗形成写实风格的缘故.李商隐是形象化、意象化大师。

陶、杜诗中的意象无论如何丰美,仍不过是自然而然的表现。

读李商隐的诗,却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作者在有意地制造意象、安排意象.有时李商隐所表现的,就是一片错综繁复的意象,与陶、杜叙述尚有理念可寻,意象为感情的自然流露的情形完全不同.这是李商隐的先天禀赋、后天遭际和隐约幽微的表现方法造成的。

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

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

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一、语文卷1. 阅读理解(一)现代文阅读【文本一】选取了我国著名作家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通过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反映了旧社会对劳动妇女的压迫。

考生需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及主题思想。

【文本二】选自当代作家毕飞宇的散文《推拿》,通过对盲人按摩师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他们自尊、自强的精神风貌。

考生需从文本中提炼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并结合现实谈谈自己的感悟。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选取了一篇关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新闻报道,考生需快速捕捉文章要点,理解文章结构,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2. 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选取了《史记》中的一篇人物传记,考生需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理解文意,分析人物形象。

(二)古诗词鉴赏选取了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考生需分析诗句的意境、表达技巧,以及诗人的情感。

二、数学卷1. 选择题涵盖了集合与函数、导数与微积分、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知识点,旨在考查考生的基本概念、基本运算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填空题涉及数列、平面向量、概率统计等知识点,考查考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技巧。

3. 解答题包括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等题型,着重考查考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英语卷1. 听力模拟真实语境,考查考生对英语语音、语调、语速的辨识能力及听力理解能力。

2. 单项选择覆盖词汇、语法、功能意念等知识点,检测考生的英语基础知识。

3. 完形填空选取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考生需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运用词汇、语法知识完成题目。

4. 阅读理解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体裁,考查考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及信息捕捉能力。

5. 写作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四、物理卷1. 选择题围绕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等核心概念,设计了一系列选择题,旨在检验考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否运用物理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2. 实验题选取了经典的物理实验,如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探究电阻的串并联等,要求考生理解实验原理,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2021届高三全国卷高考模拟试卷 语文(第一模拟) Word版含答案

2021届高三全国卷高考模拟试卷 语文(第一模拟)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名校试题重组语文(第一模拟)(本试卷共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由于自然灾害以及伴生的社会动荡、国内战争、外敌入侵,世界上很多辉煌一时的伟大文明就此覆灭。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提出,两河文明、希腊文明与罗马文明的衰落,与自然灾害的频仍直接相关。

而后来的历史研究,也证明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的古阿卡德帝国、古印度的哈拉帕文明衰亡的主要原因都是气候波动和生态崩溃;瘟疫的爆发,也直接导致了罗马帝国“黄金时代”的结束以及阿兹台克帝国、印加帝国的迅速瓦解。

但是,让灾难史研究者很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何以同样遭受周期性、大规模自然灾害的中华民族,却每每能够在灾难中迅速恢复并持续发展?②这一问题,有很多答案。

其中不容忽视的是,自古以来资源的短缺、灾难的频仍,让中国人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民族心理,并积淀为一种深层的社会意识,我们可以称作“韧”的精神。

这种“韧”的精神,蕴有强大的自我恢复和更新能力,呈现出变通的智慧和顽强的活力,从而使得中华民族安然渡过历史长河中各种各样的困境,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历经一次又一次的灾难和变革而延续至今。

③“韧”的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表现是外向的儒家思想和内向的道家思想的配合。

在大一统国家出现的前夜,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针对不同的社会情境,各抒已见,提出为人处世、治国安邦的种种方案,形成了数千年来民族智慧的“百宝箱”。

其中两个相辅相成的代表思潮,就是儒家和道家。

如果说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华文明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阳刚一面,那么道家思想则反映出谨慎内效、谦虚忍让的阴柔一面。

两者一刚一柔,一张一弛,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韧”性特质。

④儒学是讲求“入世”的进取型思想,它以“修齐治平”为己任,追求人在社会中的自我实现。

这种思想恰可与现代社会的竞争环境相配合:现代社会崇尚进取,鼓励竞争;儒家思想重视群体,鼓励奉献,这些都是社会前进的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