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全文及解析

合集下载

《过零丁洋》 文章解析

《过零丁洋》 文章解析

《过零丁洋》文章解析《过零丁洋》是中国现代作家沈从文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

小说讲述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和他的妻子过着艰辛的生活,然而他们依然坚守着爱与希望的故事。

本文将对《过零丁洋》进行深入解析,从主题、情节、人物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展开讨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故事。

一、主题分析《过零丁洋》的主题是关于生活的坚持与希望。

故事描写了贫穷渔夫和妻子面对困难生活的顽强精神,他们用自己的努力与坚持改变生活的现状。

这个主题通过对主人公思想变化和行为的描写来展现,让读者感受到生活中的困境和希望,激发人们奋发向前的力量。

二、情节分析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展开,通过主人公的视角,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故事的情节。

小说的情节可以分为五个部分:1. 描述主人公和妻子生活的艰辛。

他们生活在贫穷的环境中,靠打鱼为生。

作者通过描写贫困的生活条件和主人公的努力,展示了他们艰难生活的困境。

2. 主人公偶然得到一颗明珠。

在捞鱼的过程中,主人公意外地捞到了一颗碧绿的明珠。

这个情节给了主人公和妻子希望,他们相信这颗明珠能够改变他们的命运。

3. 主人公为了明珠四处奔波。

为了卖掉明珠,主人公到了城市四处奔波。

然而,他们发现身份的差异和封建思想的束缚使得他们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

4. 主人公将明珠抛入大海。

在被迫放弃明珠的希望后,主人公将明珠抛入了大海。

这个情节寓意着主人公对现实的无奈和无力,以及对命运的抗争。

5. 主人公对生活的态度发生改变。

尽管失去了明珠,但主人公对生活的态度有了新的认识。

他们体会到生活的真谛不在于财富,而是在于对生活的坚守与希望。

三、人物分析1. 主人公:贫穷的渔夫,与妻子相依为命。

他勤劳善良,坚持努力工作,渴望通过明珠改变生活。

2. 主人公的妻子:勤俭持家,执着坚强。

她陪伴主人公一起面对困境,给予他支持和鼓励。

3. 城市的人们:具有封建思想,不接受主人公的明珠。

他们只相信财富和地位,对主人公和妻子持有歧视态度。

四、语言运用分析沈从文在《过零丁洋》中运用了优美的文学语言,以及细腻的细节描写,达到了情感共鸣的效果:1. 形象描写: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更清晰地感受到故事的场景和人物的情感。

过零丁洋注释及译文

过零丁洋注释及译文

过零丁洋注释及译文(原创实用版)目录1.文本概述2.过零丁洋的背景和意义3.注释的重要性4.过零丁洋的注释及译文解析5.总结正文1.文本概述《过零丁洋》是一首描绘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英勇就义的诗歌。

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文天祥忠诚于国家、宁死不屈精神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在后世广为流传,成为一首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和强烈民族气节的佳作。

2.过零丁洋的背景和意义零丁洋位于今广东省珠江口,是南宋末年抗击元军的重要战场。

文天祥在南宋末年担任右丞相,积极组织抗元。

1278 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被俘,次年被押送至大都(今北京),最终在 1283 年英勇就义。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以身许国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捍卫尊严的历史见证。

3.注释的重要性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注释是理解的重要工具。

对于《过零丁洋》这样的历史题材诗歌,注释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诗歌背后的历史事件、人物关系以及隐喻象征等。

通过注释,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4.过零丁洋的注释及译文解析以下是《过零丁洋》的部分注释及译文:原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注释:辛苦遭逢,指历经艰辛;起一经,表示科举中举;干戈寥落,形容战乱频繁;四周星,表示时间流逝。

译文:历经艰辛,终中科举,然而战乱频繁,时光荏苒。

原文:“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注释:山河破碎,指国家沦陷;风飘絮,比喻局势动荡;身世浮沉,表示个人命运多舛;雨打萍,比喻生活困苦。

译文:国家沦陷,局势动荡,个人命运多舛,生活困苦。

原文:“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注释:惶恐滩头,指面临困境;说惶恐,表示心怀忧虑;零丁洋里,指身处险境;叹零丁,表示无奈。

译文:面临困境,心怀忧虑;身处险境,无奈叹息。

原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人生自古谁无死,表示生死无常;留取丹心,意为保持忠诚;照汗青,意味着名垂青史。

译文:生死无常,唯保持忠诚,方能名垂青史。

过零丁洋原文及翻译

过零丁洋原文及翻译

过零丁洋原文及翻译过零丁洋原文及翻译导语: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过零丁洋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过零丁洋原文及翻译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音寥(liáo)惶(huáng)遭(zāo)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

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也做杀青。

这里特指史册。

译文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

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

想到前兵败江西,(自己)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

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让我)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注释零丁洋:即“伶仃洋”,现在广东省中山南的珠江口。

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

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

“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

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

干戈寥(liáo)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

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

干戈,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寥落,荒凉冷落。

南宋亡于本年(1279),此时已无力反抗。

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

高考必背64篇汇编之《 过零丁洋 》(原文+解析+译文+情景默写+作文素材运用积累)

高考必背64篇汇编之《 过零丁洋 》(原文+解析+译文+情景默写+作文素材运用积累)

高考必背64篇汇编之《过零丁洋》(原文+解析+译文+情景默写+作文素材运用积累)过零丁(宋)文天祥《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

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

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四年的艰苦岁月。

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

想到前兵败江西,(自己)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

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让我)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整篇赏析】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

天祥于德祐元年(1275),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1278)被俘,恰为四个年头。

此自叙生平,思今忆昔。

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一关个人出处,一关国家危亡,两件大事,一片忠心。

唐宋时期,一个人要想替国家做出一番事业,必须入仕,要入仕,作为知识分子必须通过科举考选,考选就得读经,文天祥遇难时,衣带中留有个自赞文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就是把这两件事拴在一起的。

圣人著作就叫经,经是治国安邦的。

这两句诗,讲两件事,似可分开独立,而实质上是连结在一起的。

干戈寥落一作干戈落落,意思相近。

《后汉书·耿弁传》“落落难合”注云:“落落犹疏阔也。

《过零丁洋》文天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最终定稿)

《过零丁洋》文天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最终定稿)

《过零丁洋》文天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最终定稿)第一篇:《过零丁洋》文天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过零丁洋》文天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

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

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作品原文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⑵起一经,干戈⑶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⑷,身世浮沉雨打萍⑸。

惶恐滩⑹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7)。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8)照汗青(9)。

作品注释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

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

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⑵遭逢:遭遇。

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

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⑶干戈:指抗元战争。

寥(liáo)落:荒凉冷落。

一作“落落”。

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⑷絮:柳絮。

⑸萍:浮萍。

⑹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

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

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7)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8)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9)汗青:同汗竹,史册。

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作品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创作背景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

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

《过零丁洋》中考题解析

《过零丁洋》中考题解析
5.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
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从炼字的角度赏 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
主要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表达为国捐躯、舍生 取义的意志与决心。 “取”和“照”,普通的动词表达神 圣的意义,简单、直接,有力度,情感昂扬,充分表达出诗 人的民族气节与生死观,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 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 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 时起时沉。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 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 此孤苦无依。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 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 千秋,青史留名。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D(地名的双关,不是拟人。)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愿为国捐躯(舍生取义、视死如归 等)的思想感情。
3.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 世浮沉雨打萍。”所展现的画面。
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局势如那狂风中飘散 的柳絮,无可挽回;自己的一生身世坎坷, 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 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 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 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 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文天祥《过零丁洋》的意思及赏析

文天祥《过零丁洋》的意思及赏析

文天祥《过零丁洋》的意思及赏析过零丁洋1文天祥辛苦遭逢2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3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

1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一江一口。

2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

3惶恐滩:在今一江一西万安县,水流湍急,为赣一江一十八滩之一。

4汗青:史册。

我辛苦读书,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一官半职,从此在兵荒马乱中带兵打仗整整四年。

大好河山在战乱中破碎不堪,就像风中飘散的柳絮,身世的沉浮像雨中浮萍。

当年惶恐滩的兵败经历,至今想起来依然让人心惊,经过浩瀚的零丁洋时,只有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了。

人活在世上,自古以来谁没有一死呢?但我打算为国捐躯,留下这颗忠诚的心去映照后人!【忠诚之美】文天祥为南宋时期一爱一国诗人,他的这首《过零丁洋》是兵败被俘后囚禁监狱时写的,此诗写得苍凉悲壮、正义凛然。

文天祥虽为文官,却不得不指挥作战,即便败仗后在威一逼一利诱面前,他也没有屈服,坚定着为国捐躯、舍生取义的忠诚信念。

这份一爱一国情怀,至今闪耀在史册上。

【赏析】文天祥的这首《零丁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把诗人自身的经历与国家的安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再加诗句中生动形象的比喻、巧妙的双关语等艺术手法的结合,使全诗情调悲壮,耐人寻味。

比如这首诗中语意双关的一句就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双关语的使用使语言表达得含蓄、语意深,给人以深刻印象。

在作文训练中使用双关语很普遍,也就是在作文行文中将表与里、虚与实、此与彼巧妙地结合,不仅能增添了内容的厚度,还可以拓展作文表现空间。

【启示】可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这首《过零丁洋》里最有名的诗句。

这两句诗不仅坚定了诗人一爱一国的勇气,更为身后的仁人志士们树立了一个一爱一国的榜样,激励着他们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

其实,诗人告诉我们的就是生活的意义,你为什么而活?为国家、民族,还是家庭、个人?诗人选择的是一条烛照的人的道路,就像一颗永远不沉落的太一陽一。

《过零丁洋》赏析习题及答案

《过零丁洋》赏析习题及答案

《过零丁洋》文天祥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作者】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江西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大臣,政治家、文学家,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

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

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

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

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

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

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主题思想】这首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赏析】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

诗的开头,回顾身世。

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

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

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

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

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音
寥(liáo)惶(huáng)遭(zāo)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
简为汗青,也做杀青。这里特指史册。

注释
零丁洋:即“伶仃洋”,现在广东省中山南的珠江口。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
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
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
“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
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
第。
干戈寥(liáo)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干
戈,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寥落,荒凉冷落。南宋亡于本年(1279),此时已无力反
抗。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四周星即
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四周星用整数。旧注多以“四周星”为文天祥1275
年应诏勤王以来的四年,其实本诗前两句应当合起来理解,是诗人对平生遭遇的回顾。
“山河”句:以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形象地
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说明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风飘絮:运用比喻
的修辞手法,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
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身世”就是说人生经历
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赣江,水流湍急,极为险恶,为赣江十八滩之一。宋瑞宗景炎二
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
“零丁”句:孤苦无依的样子,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诗人被俘
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
留取丹心照汗青:留取赤胆忠心,永远在史册中放光。丹心:红心,比喻忠心。汗青:
因竹片水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特指史册。

译文
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
年的困苦岁月。
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
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
想到前兵败江西,(自己)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
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
自己的孤苦伶仃。
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让我)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
青史吧!

赏析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
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
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
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
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
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则是身陷
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
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
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影响
《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这首诗是他在1279年正月过零丁洋时所作。诗中概述了自
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
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
为气贯长虹、启迪后世的名篇,尤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影响了一代又
一代爱国志士和广大民众。自"五四运动"以来到抗日战争,在中国本土,在南洋和海外各地,
无论是文学创作、戏剧演出、歌曲传唱中,经常可以看到《过零丁洋》等篇,激励民族情愫
的呐喊。对后世志士仁人的节操,文学上的挚情文采都有深刻的启发和广远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