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的基本做法及规范
植物细胞模型的做法

植物细胞模型的做法制作植物细胞模型是一个有趣的科学实践项目,可以加深学生对植物细胞结构的理解。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DIY植物细胞模型制作步骤:材料清单:•海绵或软泡沫(代表细胞壁)•气球或透明塑料袋(代表细胞膜)•有色的橡皮泥或黏土(分别代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纸筒或塑料管(可选,代表中心体或高尔基体)•细绳或彩色纸条(代表染色体或DNA)•黑色或棕色橡皮泥(代表核仁)•白胶或双面胶•剪刀制作步骤:1、准备一块海绵或软泡沫,裁剪成圆形或矩形,代表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2、将一个小气球或透明塑料袋吹至适度大小,并包裹在海绵外面,象征细胞膜。
3、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细胞的各种结构:o用绿色橡皮泥制作一个扁平的椭圆形,表示叶绿体,可以用黑色细线模拟内部的基粒结构。
o制作一个较大的液泡,可以用半透明或白色的橡皮泥,模拟液泡占据细胞主体体积的特点。
o用紫色或红色橡皮泥制作线粒体,可以捏成扁平的椭圆形或螺旋状结构。
o用蓝色橡皮泥制作细胞核,内部添加一点黑色橡皮泥作为核仁。
4、将以上制作好的细胞器粘贴到“细胞膜”内,按照真实植物细胞内的分布情况进行布局。
5、若有必要,可以使用细绳或彩色纸条绕成环状,模拟细胞分裂时的染色体或DNA结构。
6、最后,将整个模型放置在平稳的地方,以便观察和展示。
注意事项:•在制作过程中,尽量模仿细胞器的真实比例和形态特征。
•可以使用标签注明各个部分代表的细胞结构名称,便于理解和记忆。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避免吞咽小物件或使用锐利工具时受伤。
通过亲手制作植物细胞模型,学生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细胞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还能锻炼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

(七)、绿化的做法 建筑模型的绿化大致分为道路绿化和园林
绿化。道路绿化以行道树为主,增设草坪花坛。 园林绿化以点线面为组合方式,配合草坪、花 坛、水池。树一般以泡沫海绵为材料,剪成球 形、圆锥形、倒圆台形、自由形及片块等。可 用彩水染成各种颜色,待干后配置在道路、园 林上。更加具象的做法是用细多股铁丝扭成树 形,喷漆—挂胶—粘碎海绵。
• 标准模型
标准模型是在初步模型和方案完成后所使用的模型,它
较前述模型对建筑物有更细致的刻画,对设计者的思想有 更进一步的表达,故称它为标准模型,亦叫表现模型。
标准模型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处于初步模型和最终展示
模型之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她根据扩初图或施工图 制作,在材质表示和细部刻画上,要求准确表达,以便交 流和修改。它的作用一般是方案讨论(参与投标、竞赛) 和报送规划局等。若方案定稿极少修改,不少甲方会留它 作为最终售楼(房)的展示模型。
金属片也是如此。 2、有机玻璃的弯曲需要加热才能实现。
(五)球体:
球体的制作视要求而定:
要求精度高可以采取铸造的办法,用石 膏翻制出符合要求的球体;
一般精度要求可以用苯板切削,然后再 做表面处理;
再或用平面结构的形式,用若干个平面 组成球体。
还可以用其他成型的物品。
四、各种环境因素表现方法。 随着建筑模型半成品化的日趋完善,越来
平整地面的底盘是以木制底盘为基面,在大面积 粘上绒纸、吹塑纸或有机玻璃、茶色玻璃。这种底盘 一般以深红色、深灰色绒纸作地面的草坪绿化,再以 深灰色吹塑纸粘硬地面,即道路广场的地面;也可先 粘有机玻璃,再于其上粘城纸作为绿化草坪。 二、土丘坡地的底盘做法
土丘坡地的底盘是在木制底盘的基础上,拨土丘 坡地的等高线以泡沫块,吹塑纸为填充物,垫起坡度, 粘接牢固后再铺上地面材料。也可以用多层苯板雕出 山地形状。
bim模型制作标准

BIM模型制作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 建模规范:BIM模型需要按照指定的建模规范进行,以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建模规范应该包括建模的尺寸、比例、材质、精度等方面的规定。
2. 建模工具:BIM模型需要使用专业的建模工具进行制作,如Revit、AutoCAD BIM、SketchUp 等。
这些工具应该能够支持模型的创建、编辑、渲染、分析等功能,并能够导出符合要求的模型文件。
3. 建模流程:BIM模型的制作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包括模型的规划、设计、创建、检查、优化等步骤。
每个步骤都应该制定具体的任务和要求,以确保模型的质量和准确性。
4. 建模精度:BIM模型需要具备足够的精度,以确保其在后期分析和应用中的准确性。
模型的精度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和精度要求进行设置,避免过度简化和漏掉关键细节。
5. 模型文件导出:BIM模型制作完成后,需要将其导出为特定的文件格式,以便于后期应用和共享。
模型文件应该具有可移植性和兼容性,能够被其他软件和系统正确读取和使用。
6. 协调一致:BIM模型需要与其他专业模型进行协调一致,以确保整个建筑项目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与其他专业人员进行沟通和协作,确保模型之间的协调和一致性。
7. 质量控制:BIM模型制作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质量控制应该包括对模型的尺寸、比例、材质、精度等方面的检查和优化,以确保模型的质量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BIM模型制作标准应该包括建模规范、建模工具、建模流程、建模精度、模型文件导出、协调一致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以确保BIM模型的质量和准确性,为后期分析和应用奠定基础。
同时,还需要注意遵循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以确保BIM模型的质量和准确性符合相关要求。
TPCH模型规范及测试说明

TPCH模型规范及测试说明 使⽤TPC-H进⾏性能测试,需要有很多⼯作配合才能获得较⾼性能,如建⽴索引,表数据的合理分布(使⽤表空间和聚簇技术)等。
本⽂从查询优化技术的⾓度,对TPC-H的22条查询语句和主流数据库执⾏每条语句对应的查询执⾏计划进⾏分析,⽬的在于了解各个主流数据库的查询优化技术,以TPC-H实例进⼀步掌握查询优化技术,对⽐主流数据库的实现情况对查询优化技术融会贯通。
参考: 规范及标准建表语句、SQL参见: TPCH建表语句(是否采⽤分区,多少分区,压缩等⼀般看具体数据库实现,择优): 1SF实际的数据量⽐例范围如下: 所以分布式数据库,模型设计时要跟着orders和lineitem做co-location。
不然重分布都可能会数据偏多。
nation、region、supplier适合做⼴播表。
TPCH测试⼯具可以使⽤官⽅提供的源程序编译(不含建表语句),也可以使⽤(⽀持测试oracle、mysql、pg、gp、sql server等)。
1.Q1:价格统计报告查询 Q1语句是查询lineItems的⼀个定价总结报告。
在单个表lineitem上查询某个时间段内,对已经付款的、已经运送的等各类商品进⾏统计,包括业务量的计费、发货、折扣、税、平均价格等信息。
Q1语句的特点是:带有分组、排序、聚集操作并存的单表查询操作。
这个查询会导致表上的数据有95%到97%⾏被读取到。
Q1的查询语句如下:selectl_returnflag, //返回标志l_linestatus,sum(l_quantity) as sum_qty, //总的数量sum(l_extendedprice) as sum_base_price, //聚集函数操作sum(l_extendedprice * (1 - l_discount)) as sum_disc_price,sum(l_extendedprice * (1 - l_discount) * (1 + l_tax)) as sum_charge,avg(l_quantity) as avg_qty,avg(l_extendedprice) as avg_price,avg(l_discount) as avg_disc,count(*) as count_order //每个分组所包含的⾏数fromlineitemwherel_shipdate <= date'1998-12-01' - interval '90' day //时间段是随机⽣成的group by //分组操作l_returnflag,l_linestatusorder by //排序操作l_returnflag,l_linestatus;2.Q2: 最⼩代价供货商查询Q2语句查询获得最⼩代价的供货商。
共顶点等腰三角形旋转模型的基本做法与结论

共顶点等腰三角形旋转模型的基本做法与结论共顶点等腰三角形旋转模型是数学中常见的几何问题,它涉及到旋转、对称等概念与性质。
本文将以共顶点等腰三角形旋转模型为主题,探讨其基本做法与结论。
一、问题描述我们考虑一个共顶点等腰三角形ABC,其中AB=AC,以A为顶点作一条直线AD,且AD与BC相交于点D。
现在,我们将等腰三角形ABC绕点D进行旋转,旋转角度为θ,求旋转后的三角形A'B'C'的性质。
二、基本做法1. 确定旋转后的三角形根据旋转的定义,我们知道旋转是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旋转一定角度,得到一个新的图形。
在本题中,我们将等腰三角形ABC绕点D旋转,因此旋转后的三角形为A'B'C'。
2. 确定旋转角度旋转角度θ是一个关键的参数,它决定了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
在本题中,我们需要确定旋转角度θ的值。
3. 分析旋转后的三角形性质旋转后的三角形A'B'C'与原三角形ABC之间存在一些性质的关系,我们需要分析旋转后的三角形的各个性质,如边长、角度等。
三、结论通过对共顶点等腰三角形旋转模型的分析和计算,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旋转后的三角形A'B'C'也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即A'B' = A'C';2. 旋转后的三角形A'B'C'与原三角形ABC共顶点A,即A'、B'、C'三点共线。
这些结论可以通过具体的计算和证明进行验证,但在本文中我们不做具体的推导和证明。
四、实际应用共顶点等腰三角形旋转模型在几何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我们常常需要通过旋转来生成对称的图形,而共顶点等腰三角形旋转模型就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过对旋转后的图形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建筑物的结构和形态,并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规划。
在计算机图形学中,共顶点等腰三角形旋转模型也是一种常见的变换操作。
学生制作模型 过程中 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制作模型-注意事项一、概述学生制作模型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实验中常见的活动之一。
通过制作模型,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然而,在实际的模型制作过程中,学生们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接下来,我们就来深入探讨学生制作模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选题在开始制作模型之前,首先要选择合适的题材。
选择的题材应当符合学生的芳龄和知识水平,同时要有足够的挑战性和实践性。
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制作题材。
三、材料在制作模型时,选择合适的材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生应该根据模型的特点和自己的需求选择材料。
如果是制作科学模型,可以选择塑料、纸板等易加工的材料;如果是制作艺术模型,可以选择面团、颜料等材料。
在选择材料时,学生需要注意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避免使用有毒或易燃的材料。
四、设计在开始制作模型之前,学生应该先进行合理的设计。
设计要考虑到模型的外观、结构、功能等方面,以及制作的步骤和难点。
设计阶段的合理规划,可以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浪费。
五、制作过程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或步骤进行操作。
要注意细节和工艺,保证模型的精准和美观。
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技术难题,学生应该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可以向老师请教,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等途径获取帮助。
六、安全在制作模型过程中,学生应该引起重视的是安全问题。
在使用刀具或化学药品时,要保持注意力集中,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制作完成后,要对使用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影响。
七、总结制作模型是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好机会,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需要注意选题、材料、设计、制作过程和安全等方方面面。
只有通过细心、耐心和努力,才能完成一个令人满意的模型作品。
制作模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
八、个人观点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学生制作模型是一项非常有益的活动。
国家《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

中国建筑邱奎宁《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GB/T51235-2017)解读建筑产业互联网与B IM 技术应用交流会标准编制任务来源2013年1月14日,住建部批准立项住建部发布《2013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建标[2013]6号),批准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开展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信息模型应用标准》编制工作。
建筑产业互联网与B IM 技术应用交流会《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标准审查会(2016.07.21)1 总则2 术语与符号3 基本规定4 施工模型5 深化设计6 施工模拟7 数字化加工8 进度管理9 造价管理10 质量安全管理11 施工监理12 竣工验收建筑产业互联网与B IM 技术应用交流会报告提纲报告提纲BIM 施工应用标准编制基础BIM 施工应用标准编写策划BIM 施工应用标准主要内容国标宣贯的后续工作一二三四建筑产业互联网与B IM 技术应用交流会第一部分BIM 施工应用标准编制基础一建筑产业互联网与B IM 技术应用交流会⏹2004年~2005年(预研项目)➢课题一:建筑业信息化发展战略与标准体系研究➢课题二:基于国际标准IFC 的建筑设计及施工管理系统研究➢课题三:基于电子商务的建筑业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课题四:建筑工程网络协同工作平台研究➢课题五:建筑业信息化应用示范研究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建筑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建筑产业互联网与B IM 技术应用交流会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现代建筑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4000万)设计层面集成保障施工层面现代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绿色建筑全生命期设计关键技术研究高性能建筑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研究高效能建筑设备系统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建筑结构高效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建筑材料与设备系统施工安装关键技术研究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的标准规范研究现代建筑设计施工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现代建筑技术集成示范工程建设建筑产业互联网与B IM技术应用交流会⏹2006年~2010年(滚动支持)➢课题一:建筑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及关键标准研究➢课题二:基于BIM 技术的下一代建筑工程应用软件研究➢课题三: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四: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五: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建筑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3000万)建筑产业互联网与B IM 技术应用交流会⏹2011年~2015年➢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建筑工程绿色建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中设立了“城镇住宅建设BIM 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示范”课题。
相对价值评估模型的基本做法

相对价值评估模型的基本做法相对估价法也称乘数法或可比法,是一种相对分析,即按照市场为可比资产支付的价格来确定目标资产的价值。
相对估价法的假设前提是:资产按照某些特性具有可比性,可比资产的价格与特定的收益或资产指标之间存在线性的对应关系。
相对价值评估包括以下四个步骤:寻找可比公司选择估值方法确定相关乘数应用乘数进行计算寻找可比公司在相对估价法下,最核心的是确定乘数,而乘数的选择是通过比较可比公司来实现的。
如果可比公司与目标公司存在差异,选择出的乘数可能就无法完全反映目标公司的特点,当这些特点对企业的价值有重大影响时,相对估价法的价值评估结论就会出现重大偏差。
例如,如果可比公司的增长率或经营前景与目标公司存在差异,那么可比公司的乘数水平就无法成为目标公司的有效参照。
因此,选择可比公司是相对估价法最为关键的步骤。
但是,寻找可比公司是相当困难的,因为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家企业。
从事相同行业的企业在发展阶段、成长性和资本结构等方面也极有可能存在重大差异。
在使用可比法时应尽可能找出最具可比性的公司,而不是找出尽可能多的可比公司,那些被选中的可比性较差的公司只是在浪费分析人员的时间。
选择估值方法根据所使用乘数的基础不同,相对估价法可分为两类:收益倍数法和资产倍数法。
收益倍数法运用广泛,而资产倍数法的使用范围较窄。
因为股东投资和公司保有资产的目的是创造收益,公司绩效评价的标准是其资产的运用效率,而以资产的一定倍数进行价值评估不能体现这一标准。
资产倍数法更多应用于回报水平比较稳定的行业,尤其是资本密集型行业。
收益倍数法通常使用预测的收益,而资产倍数法通常使用历史的资产。
相对估价法假定价值与收益或资产指标之间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
这显然并非一个严谨的假设,因此,使用相对估价法的必要前提是:上述假设在所运用的范围之内是合理的。
因此相对估价法的选择要适应行业特点,使上述假设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正确和合理的。
确定相关乘数一般情况下可比公司会超过一个,不同可比公司的乘数必然存在差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型的基本做法及规范1:制作前的准备工作1.MAX的场景单位场景的单位尺寸是一个MAX文件最基本的信息之一。
没有特殊要求时,我们使用Centimeters(厘米)为统一单位进行模型制作。
△在制作模型之前须对MAX的场景单位进行设置:点开菜单栏Customize下的Units setup选项如下图调整红框范围内的选项注意:每次制作模型之前都要先检查单位设置,确定无误后方可进行制作,△当需打开文件的场景单位与当前使用MAX场景单位不同时,会出现提示框。
1 号框内a 项显示的是所打开文件的场景单位。
b 项显示的是当前操作的MAX 的场景单位。
2 号框内a 项是指改变文件的场景单位适配当前操作MAX 的场景单位。
b 项是指更改当前操作MAX的场景单位,采用所打开文件的场景单位。
出现提示框时要注意检查当前操作的MAX程序和文件各是什么场景单位。
一般情况下应选择2-b(采用打开文件场景单位)。
如果文件的场景单位不符合要求,也应该将文件打开之后再进行单位尺寸的调整。
为防止单位错乱,应避免直接选择2-a项。
注意:更改MAX文件场景单位的要求:更改一个已有MAX文件的场景单位时,首先以原文件的场景单位打开该文件。
然后在MAX设置内把场景单位参数更改到所需的单位。
最后使用“工具”面板内的“Rescale World Units”工具进行场景的缩放。
注意:缩放场景严禁使用“Select and Scale Non-uniform”(选择和缩放)命令·“Rescale World Units”的使用:注意:使用该命令之前应将需要缩放的物体塌陷掉,特别是使用过FFD命令的物体。
①:点开“工具”面板。
②:寻找“Rescale World Units”工具。
如果面板中没有。
则点击红框上方的“More”按钮。
③:在弹出的面板内选择“Rescale World Units”,然后点OK。
④:运行后出现该按钮,点击。
⑤该选项内填写需要缩放的倍率,如果需要放大10倍就填“10”,需要缩小10倍就填“0.1”⑥“Scene”选项是指缩放的倍数作用于整个场景。
“Selection”选项是指缩放的倍数只作用于所选择物体。
根据需要选择后点击“OK”。
注意:对于境外客户提供的文件必须注意英制和米制之间的转换。
2.CAD文件导入MAX的处理△需要导入的DWG 文件应先在AutoCAD 内整理。
将标注、室内家具等非建模必须的元素删除。
以减少文件量,提高导入MAX 后的运行速度。
用于导入的DWG 文件应是AutoCAD2000及其以下格式文件。
·导入DWG文件前,应检查DWG文件的单位尺寸:在AutoCAD的命令栏内输入“Units”调出提示框后可在红线范围内察看到当前操作文件的单位。
此单位作为DWG 文件导入MAX后比例调整的参照·导入后的物体必须成组。
·成组后根据DWG 文件的单位和MAX 制作时所需的单位换算出场景需要的缩放比例,并使用“Rescale World Units”工具调整场景尺寸。
·最后将导入物体的绝对位置归于±0 点。
注意:导入CAD文件在MAX场景中的摆放如下图:3.其他文件导入MAX的处理1.对于客户提供SketchUp资料,须按照SketchUp文件重新进行MAX模型制作,不允许利用SketchUp原模型。
2.对于客户提供的其他形式的资料(主要是客户提供模型),都需按照模型规范来整理(省面,垃圾物体,重叠面,共面,塌陷,材质,帖图,坐标)后才能移交给后期制作。
2:样条线的处理1. 样条线(splines)的画法:样条线是MAX里的基本形体,也是我们制作模型时候最常用到的。
样条线创建时的方法直接关系到该样条线的属性,从而影响了一系列基于样条线运行的指令所产生的结果。
所以,为了避免多人协作时因做法差异而可能带来的各种问题,并保证模型物体的属性统一。
在创建样条线时,我们必须按照以下要求进行:a) 为了与MAX 默认的基本样条线属性统一,创建Line (线形样条线)时,要注意勾画线性的方向,在线性方向不一致的情况下,请注意使用脚本(顺时针线点)b) 在使用Rectangle (矩形样条线)、Circle (圆形样条线) 等封闭样条线和Arc (弧形样条线) 时,无特殊要求,按制作需要创建便可。
c) 创建Helix (螺旋线样条线)时,注意使用Make First命令将线段起始点和末点互换,以改变样条线方向。
2. 其他文件格式的线形导入MAX后的处理:在实际的模型制作过程中,经常会把一些其他格式的文件(如:DWG文件等)导入到MAX里使用。
△一般情况下,其他格式的线形文件导入MAX后不能直接使用,必须把制作所需用到的线形重新描画。
△如果有特殊需要而必须直接使用导入的线形,那么我们首先需要对所使用线形反塌陷,并调整起始点位置统一线形方向,然后的依照下图核对或调整线形属性:①.激活所选线段的segment层级②.将鼠标移动到所选线形上点击鼠标右键调出菜单。
③.如图勾选红框内的选项,使勾选图标对应Curve 。
3. 曲线的做法要求:制作模型的过程中,经常要用到带弧度的样条线(包括完全的曲线和同时含有直线与弧线的组合线)。
注意:为保证曲线的稳定性,在创建和调整曲线时有一些要求。
·一般情况下,保持样条线的段数值(Setp)为“6”。
Optimize(优化)选项为打开。
·创建出的曲线要注意其形态和段数,保证曲线光滑(1)。
不允许出现明显折线(2)的情况。
·如果要提高一个样条线的光滑度,可以在样条线上添加点(Refine)。
添加点的时候要尽量使点均匀的分布。
·创建带弧度的样条线时一定要注意线段数与视觉效果的平衡,保证最佳效果和最少段数. 注意:描画2维样条线时,应将捕捉选项设置在2.5维。
以避免所创建的样条线不在一个平面上,场景中的线性不允许出现灰色,白色和黑色的线性。
3:常规建筑模型的做法注意:单位换算:1 inch 英寸=25.4mm 毫米= 2.54cm厘米1 foot 英尺=12 inches 英寸=0.3048 meter 米=30.48cm厘米1 yard 码=3 feet 英尺=0.9144 meter 米1 (statute) mile 英里=1760 yards 码=1.609 kilometers 千米1.建筑常用尺寸注意:底层地面与室外地坪应有20cm-60cm的高差。
以上尺寸仅供参考,具体制作以图纸或实际测量尺寸为准,建筑细节如有节点大样详图或剖面图模型制作是必须参考。
在不清楚的情况下可以询问负责人或者客户。
2.模型墙体的做法制作较为精细的建筑模型时,需要将建筑的墙体用实体,墙面如图所示:注意:制作此类规则墙体模型时,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使用立面描画样条线后Extrude(挤压)的制作方式①必须使用拼接墙面的方式②制作,保证立面上等宽的部分只使用一个立方体贯通。
并且要注意减面。
·两种做法的网格区别。
可以看到“A”的网格多且乱,很不稳定,不利于调整。
“B”的网格则整洁的多。
注意:标准拼接墙面做法示意:墙体的等宽部分尽量使用一个贯通的立方体。
若干立方体组合出墙体结构。
拼接墙面制作时要注意删面,完全重叠的、从外侧看不到的面都要删掉。
注意:不规则立面墙体制作参考:墙面的交接方式如下图:·其他实体墙面做法均以此类推。
注意:制作弧形墙面时保留一个基准线,所有的结构均使用该标准线制作。
基准线在创建过程中应将所有窗户或构件的位置预先添加好点。
3.实体窗框的做法从立面上描出窗框的外轮廓。
用Outline命令给出窗框的宽度。
使用Extrude命令做出窗框的厚度,然后添加Edit Mesh 命令在Face层级下选定其中一段边框。
将所选的窗框段复制出来,做中间部分的窗框。
用同样方式把剩余的窗框补充上,并调整到需要的样式。
完成的窗框同样要注意删面。
重叠的、内侧的面都要删除。
注意:立面单元相同,平面位置重叠的窗框必须贯通共享。
窗框的平面位置一般在墙体的正中间。
如有特殊情况,以资料或实际测量数据为准4.玻璃的做法注意:无特殊要求时,所有玻璃均为单片。
平面上位于窗框或其他玻璃支撑结构的正中间。
同一个立面且在平面上没有进退关系的部分使用整个单面作为玻璃,应用尽少的边,保持最少的面数。
剖面示意图:注意:1.在制作窗框和玻璃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考虑脚本的使用。
2.圆弧窗框的段数应与其相应的玻璃相同,以免近景发生错位的光影效果5.建筑材质的规范①:该部分为“屋顶”。
平屋顶材质与楼板、阳台材质要分开,不可混用。
②:该位置的材质如果属于:没有资料说明其材料、没有使用纹理贴图、仅使用了纯色贴图。
材质名统一为“坡屋顶”。
③:材质名固定为“窗框”,不得使用“窗楞、窗格”等名称。
④:该位置的材质如果属于:没有资料说明其材料、没有使用纹理贴图、仅使用了纯色贴图,材质名统一为“墙面”。
⑤:材质名为“阳台板”,该材质应与阳台线脚,阳台底和楼板材质要分开,不可混用。
如果是多层数建筑的全封闭阳台的屋顶面,应赋予“楼板”材质。
⑥:如果建筑主体不同的结构使用了同样质地的材料。
那么在模型制作时,其相应的各个结构同样也只赋予一个相同的代表其质地的材质球。
比如图中的窗台、屋檐、线角使用的都是白色涂料。
这时可以给它们共同赋一个材质名为“线脚(白涂料)”的材质球。
·楼板材质须按照下图所示分开。
4:基础地形的做法基础地形模型包括的范围参见:1.常规地形做法。
注意:导入MAX内作为制作参照的DWG文件或图片先将坐标归零,将其在Z轴的绝对坐标上移动-10CM,然后将其冻结(图片或者是DWG文件可以冻结显示图片或者线性颜色。
具体做法如下,打开物体属性将红色填充区域中的打勾选项的中的勾去掉。
△在绝对坐标±0.00位置放一个大片,在上面扣出水面和下沉广场的位置,做为主路面。
绿地、铺地、道路等所有地面上只能看到一个面的物体,全部使用一个单片。
注意:所有单片必须完全是一个平面,从侧面看时应为一个水平直线。
制作时要注意。
△路沿的宽度为10cm,高度为12cm。
主路侧人行道和广场铺地在绝对标高10cm位置。
主要景观绿地位于绝对标高8cm位置。
·剖面示意:△广场上的拼花铺地及各种材质变化,应通过将不同材质面片叠加错落的方式实现。
·没有特殊要求时禁止使用分解做法分解做法示意:·景观绿地内的步道、小广场与铺地做法类似,从绿地开始向上叠加。
所有不同材质的平行面片间距最大不超过1.5cm,最小不超过0.5cm。
与路沿相接部分的面片高度必须低于路沿顶面0.5cm以上,要注意调整面片叠加时的层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