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新技术及应用

合集下载

新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新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1提取分离技术
近年来有许多新的提取分离技术在中 药制剂的研 发和生产 中得刮了规模性地应 用, 如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超滤法 、大孔 树脂分离技术、 半仿生技术 。 采用这些技术 1 可以尽最人 可能地提取分离出中药材 中的 各种有效成分 , 为新剂型的研发创造有利的 条件 。 1 1超 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 超临界流体萃取是近代分离领域出现 的高新技术 , 了可以减少有机 溶剂使用 除 外, 还具有提高萃取效率和选择性高 , 省时 , 萃 取 溶 媒一 般 选 用 C 便 于 挥 发 , 取 物 O, 提 较为干净 , 环境污染小 , 操作条件易于控制 等特点, 一 是 种较为理想的萃取 方法 。 高瑞 英等分别采用 r 超临界流体萃取 、水蒸汽 蒸馏及索 氏提取法对广藿香挥发油进行萃 取, 并用CC - MS 法鉴定广藿香中挥发油的 成分, 广藿香酮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 别为 分 2 .%、2 .%、2 .%,表 明 S E法 相 对 86 48 72 F 其他方法可有效提高挥 发油 的提取率。李 红茹等通过对 比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与传统 的乙醇提取 一氯仿萃取法测定雷 公藤 中的 有效成分 ,实验结果表明 S E法测定的主 - F 要有效成分雷 公藤 素 的收率是传统法 3 。 . 4 倍 ,成功 地 应 用于 雷 公 藤 的 主要 有效 成 9 分的萃取 。李仙义等通过研究超临界流体 萃取法(F ) s E提取中药荜茇中的胡椒碱的方 法 ,采 用 反 向高 效 液相 色谱 法 进 行 分 离测 ,。。 Nhomakorabea、
兰 譬 垦 塞差 彗 显 别 爨 蓰 望 明 碧 苷 _ 篙 甫 堑 坌 2 94% 3#芍 芝 苎 棼 。 暮; 型 1 . ,其1 最 篙 1" 11 0 中/ 药 蕹 苷 量 柱 后 别 28%1,O总 l … … … … … 含 上 前 分 为5 .0.I I 器 一 03F芍1 … … %白  ̄ A / 、 0 %。 6 4

中药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工艺_

中药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工艺_
10
0 固体分散体
片剂
隐丹参酮不同剂型的比较
80
生 70 物 60 利 50 用 40 度 30
20 10
0 固体分散体
普通片剂
隐丹参酮不同剂型的比较
第二部分 中药制剂成型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辅料
一、固体分散技术——优缺点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大孔树脂柱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五、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原理
吸附性原理
吸附力是范德华力或氢键作用的结果
筛选性原理
树脂为多孔性结构,具有分子筛的作用
有机化合物根据吸附力的不同及分子 量的大小,在树脂的吸附机理和筛分原理 作用下实现分离。
Tp-Cp线 气液平衡蒸气压曲线
Tp
三相点
Cp
临界点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三、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原理
采用CO2超临界流体的原因 CO2的临界温度(Tc)为31.06℃,接近室 温 CO2的临界压力(Pc)为7.39MPa,比较 适中 CO2的临界密度为0.448g/cm3,在超临 界溶剂中属较高的 CO2性质稳定、无毒、不易燃易爆、价廉
分子蒸馏(Molecular Distillation, MD),是一种利用不同物质分子的平均自 由程的差别,在高真空度下进行分离精制的 连续蒸馏过程。
?自由自由程程:一个分子与其他分子相邻两次碰撞
之间所走过的路程。 平均自由程(λm):某时间间隔内的自由程平均值。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四、分子蒸馏技术——原理
从统计学观点来看,在环境压 强和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小分子的 平均自由程大,大分子的平均自由 程小。当λm(大分子) <d冷凝面-蒸发面<λm(小 分子) 时,小分子可被冷凝收集,从 而实现混合物料的分离。

中药学领域的创新技术或方法

中药学领域的创新技术或方法

中药学领域的创新技术或方法中药学领域是一门古老的学科,研究的是传统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药效、药物相互作用、质量控制等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中药学领域也迎来了一系列创新技术和方法,从而推动了中药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中药学领域中的创新技术和方法。

1.活性成分提取技术活性成分提取是中药研究的基础和关键环节。

传统的提取方法通常是通过水、酒精等溶剂提取活性成分,但存在提取效率低、操作复杂、耗时长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超声波提取、微波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等新技术的出现,提取效率大大提高,同时还能降低对溶剂的需求,更环保。

2.分离与纯化技术中药中含有复杂的化学成分,因此需要进行分离与纯化以提取单一成分或者纯化复杂成分。

传统的分离与纯化方法主要包括色谱技术和电泳技术,但效率不高,操作繁琐。

近年来,液相色谱技术、气相色谱技术和电泳技术等得到了快速发展,提高了分离与纯化的效率和准确性。

3.高通量筛选技术传统的中药筛选方法通常是使用动物试验,时间长、费用高、结果的可靠性有待提高。

而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出现,为中药筛选提供了新的方法。

高通量筛选技术可以快速筛选出成百上千个化合物对特定靶点的活性,能够大大提高筛选效率,加快新药研发进程。

4.网络药理学网络药理学是运用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等技术,综合分析中药的多靶点、多成分作用机制的一门新兴学科。

传统的中药研究通常只关注单一成分或者单一靶点的作用,难以全面了解中药的整体作用机制。

而网络药理学能够综合分析中药在多个靶点上的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中药的整体作用机制。

5.分子对接技术分子对接技术是通过计算机模拟预测药物与靶点之间的结合方式和力学性质,寻找中药的新靶点和新作用机制。

传统的中药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试验来验证药物和靶点的相互作用,费时费力。

分子对接技术能够事先预测药物与靶点的相互作用情况,在前期筛选中节省时间和资源。

6.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技术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态过程。

中药制剂检测技术第七章中药制剂检测新技术

中药制剂检测技术第七章中药制剂检测新技术
将待测样品溶液瓶置于进样器中,设定操作参数,
如进样压力〔电动进样电压〕、进样时间、正极端或负极 端进样、操作电压或电流、检测器参数等,开场分析。根 据初试的电泳谱图调整仪器和操作缓冲液以获得优化结果 。而后用优化条件正式分析。
第一节 毛细管电泳法
〔四〕数据处理
第一节 毛细管电泳法
〔三〕溶液的制备 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细称取没食子酸对照品于25ml量
瓶中,用95%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作为对照品溶液; 称取肉桂酸对照品,用95%乙醇溶解并稀释至25ml,作为 内标溶液。
第一节 毛细管电泳法
2.山茱萸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将山茱萸药材剪碎,称取5g ,加95%乙醇50ml,浸泡12小时,加热回流提取2小时,过 滤,滤渣重复提取2次,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10ml。 移至50ml量瓶中,加95%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细量 取2ml并参加内标溶液1ml,95%乙醇稀释定容至5ml,摇匀 ,即得。
1.电极槽和进样系统 2.清洗系统 3.毛细管 4.检测器 5.铂电极 6.电极槽 7.恒温系统 8.记录和数据处理
第一节 毛细管电泳法
6. 毛细管电色谱(CEC) 该法是在毛细管电泳技术不断开展和液相色谱理论日益完善的
根底上逐渐兴起的。 它是将细粒径固定相填充到毛细管中或在毛细管内壁涂覆固定
相以电渗流驱动操作缓冲液〔有时再加辅助压力〕进展别离 的,包含了色谱和电泳两种机制,其中以色谱为主,但对荷 电溶质兼有电泳作用。
每次进样之前毛细管要用不同的溶液冲洗,选用自动冲洗进样 仪器较为方便。进样方法有压力进样、负压进样、虹吸进样和电动 进样等。进样时通过控制压力、电压或时间来控制进样量。
5. 检测系统 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质谱仪等均可作

中药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工艺

中药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工艺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
(1)传统中药制剂剂型的适应性研究:安宫牛黄丸,六神丸。 (2)适合于中药复方制剂特点的新剂型研究:①大剂量,多组 分,②剂型因素研究。
二、中药注射剂研究——发展历程

新制剂 清开灵 醒脑静注射液 麝香保心丸 苏冰滴丸 冠心苏合丸 参麦注射液
现代中药制剂研究成果:① 中药复方与剂型改进
组 成 牛黄 栀子 珍珠母 板蓝根 黄芩 金银花 水牛角 麝香 冰片 郁金 栀子 麝香 人参提取物 牛黄 肉桂 苏合香 蟾酥 冰片 苏合香 冰片 苏合香 冰片 乳香(制) 檀香 青木香 人参 麦冬 原 方 安宫牛黄丸 安宫牛黄丸 苏合香丸 苏合香丸 苏合香丸 生脉饮 药味 11
15
3
② 中药提取物制剂(思密达和银杏叶制剂占34.8%) 银杏叶制剂:金纳多(德国—26.9%)、达纳康(法国)、舒血宁(北京双鹤)、天保宁(康恩贝)、 999银杏叶片(三九)、络欣通(山西傅山)。 思密达:黏土中提取有效成分.法国益普生7.04亿欧元(2004年) 。 ③ 日本汉方制剂研究 全球植物药300 亿美元的贸易额中, 我国仅占3 % , 日本>70 %(2009年)。 六神丸(救心丹): 国际市场6~7亿美元/年=我国中药出口总额/年。 津村株式会社: 销售额为6.12 亿美元(1999年),比我国同年出口中药材、植物药提取物、 中成药的总额5.16亿美元还高16%。 津村柴苓汤:1991年获FDA批准临床试验。
二、中药制剂研究——现代研究(二)

对中药复方制剂的基础研究
(1)阐明药效作用:大承气汤与小承气汤、六味地黄丸 (2)有效成分研究(拆方):当归芦荟丸(靛玉红---异靛甲) (3)配伍规律研究(组方机理):半夏泻心汤

中药有效部位制剂研究

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应用研究

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应用研究

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应用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应用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传统中药制剂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药效不稳定、生产工艺复杂、质量控制难度大等,限制了中药制剂的临床应用和市场竞争力。

为了解决传统中药制剂所面临的问题,药物制剂新技术应运而生。

这些新技术包括了药物纳米技术、多晶技术、微胶囊技术等,通过应用这些新技术,可以提高中药制剂的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药效等,推动中药制剂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应用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药物制剂新技术的概念、中药制剂现代化现状、应用案例研究、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为推动中药制剂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应用研究,通过对药物制剂新技术的概念进行梳理和分析,深入了解中药制剂现代化的现状,借助实际案例研究探讨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

通过研究药物制剂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揭示中药制剂现代化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本研究,为中药制剂现代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中药制剂行业的发展,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为人类健康服务。

1.3 研究意义以及其他无关信息。

谢谢!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进程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保健需求的增加,中药制剂现代化已成为当今医药领域的热点问题。

药物制剂新技术的引入和运用,有助于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使中药更好地满足现代人的健康需求,推动中医药的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传承。

其次,药物制剂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对于促进中药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引进先进的药物制剂技术,可以提升中药制剂的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拓展中药产品的国际市场,推动中药产业走向世界。

药物制剂新技术

药物制剂新技术

药物制剂新技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药物制剂技术也在不断革新。

药物制剂新技术对于提高药物疗效、降低副作用、提高患者依从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当前热门的药物制剂新技术,并分析其应用前景。

一、纳米技术纳米技术在药物制剂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通过纳米技术,可以将药物包裹在纳米粒子中,从而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纳米药物具有较小的粒径,可以更容易地穿透细胞膜,实现在靶组织的精确释放。

此外,纳米药物还可以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二、微球技术微球技术是一种将药物包裹在微米级球形颗粒中的技术。

微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缓释性能,可以实现药物的长效释放。

通过调整微球的材质和结构,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和释放时间,满足不同疾病的治疗需求。

微球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抗癌药物、抗生素等领域。

三、脂质体技术脂质体是由磷脂等脂质材料组成的纳米级囊泡结构。

脂质体可以将水溶性药物包裹在内部水相中,同时将脂溶性药物包裹在脂质双层中,实现药物的双向传递。

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靶向性,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此外,脂质体还可以作为基因传递载体,为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四、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是一种基于数字模型文件的制造技术,采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

在药物制剂领域,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个性化、精确化的药物制剂生产。

通过3D打印技术,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定制出具有特定形状、结构和药物释放性能的药物制剂。

这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五、智能药物制剂技术智能药物制剂技术是一种能够响应体内环境变化,自动调节药物释放速率的药物制剂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对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酶活性等)的响应,实现药物的定点、定时、定量释放。

智能药物制剂技术有助于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减少给药次数和剂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药物制剂新技术的发展为医药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应用

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应用

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应用中药制剂是指通过对中药药材进行剂型设计,利用药物辅料,按照一定的配方和工艺制备而成的中成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现代医药的发展,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应用逐渐成为了一个热点问题。

新技术的引入,为中药制剂的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丰富了中药品种和剂型,提高了中药的质量和疗效。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应用,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微胶囊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微胶囊技术是一种将药物包裹在微小胶囊中的制剂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护药物成分,在胃酸等环境下避免被破坏,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减轻药物的刺激性,提高药效。

微胶囊技术可以应用于中药制剂中,比如用于制备中药颗粒剂、中药胶囊、中药软胶囊等。

通过微胶囊技术,可以更好地保护中药的有效成分,提高中药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

目前市场上就有一些采用微胶囊技术制备的中药制剂。

比如采用微胶囊技术制备的参芪颗粒剂。

这种制剂采用了高分子材料将药材粉末包裹在微小胶囊中,增加了中药的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从而延长了保质期,减少了药物的降解和损失。

采用微胶囊技术的中药制剂还可以减轻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降低了药物的不良反应,更适合患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使用。

纳米技术是指将物质制备成纳米级别的技术。

纳米级颗粒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较小的颗粒大小,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抗氧化性,降低药物的肝代谢率,延长血药浓度时间,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

这些特性使得纳米技术成为了一种十分理想的制剂技术。

近年来,纳米技术在中药制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采用纳米技术制备的中药纳米颗粒剂、纳米乳剂等制剂,其包裹着纳米级的中药颗粒,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

纳米级颗粒可以更好地渗透细胞膜,增强药物的靶向性和吸收性。

特别是采用纳米技术制备的中药乳剂可以提高药物在水溶液中的分散度,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使中药的口服制剂更加易用和方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处理的新技术、新工艺
超微粉碎技术 超声提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分子蒸馏技术 大孔树脂吸附技术 膜分离技术 喷雾干燥技术 冷冻干燥技术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二、超声提取技术——概念
{ 超声提取是利用超声波(频率>20KHz)具有的机 械效应、空化效应及热效应,通过增大介质分 子的运动速度,增大介质的穿透力以提取中药 有效成分的技术。
超滤
澄清药液 超滤膜、工 超滤液
浓缩
艺条件优选
配液…
干燥 成型
液体制剂 固体制剂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六、膜分离技术——微滤
{ 微滤膜特点:
z 截留孔径在0.1μm以上的物质 z 通常作为超滤、纳滤、反渗透的预过滤 z 价格便宜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前处理的新技术、新工艺
超微粉碎技术 超声提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分子蒸馏技术 大孔树脂吸附技术 膜分离技术 喷雾干燥技术 冷冻干燥技术
五、大孔树脂吸附技术——概念
大孔性树脂的特性
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种不含交 换基团的, 具有大孔结构的高 分子吸附剂。具有多孔性的巨 大网状结构。
D301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中药制药新技术及其应用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程建明
中药制药新技术及其应用
新技术
新新剂剂型型
中中药药 现现代代化化
新新辅辅料料
新设备
中药制药前处理新技术
超微粉碎技术 超声提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分子蒸馏技术 大孔树脂吸附技术 膜分离技术 喷雾干燥技术 冷冻干燥技术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二、超声提取技术——原理(机械效应)
{ 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可以使介质质点在 其传播空间内产生振动,从而强化介质的 扩散、传质,即超声波的机械效应。
超超声声波波 辐射压强
传传播播 分子摩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组织细胞变形 植物蛋白变性
生物分子解聚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适 合 于 对 温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四、分子蒸馏技术——设备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四、分子蒸馏技术——优缺点
局限优性点::
单纯的蒸分馏离温,度不低具备提取功能 进样物可料有及选分择离性后地的蒸组出分目必的须产为物低极性液态 初期投工入艺较简大单,,生不产需能要力使有用限溶剂
七、喷雾干燥技术——工艺参数
1.物料密度 2.进风温度 3.出风温度 4.工作压力 5.喷雾速度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八、冷冻干燥技术——概念
冷冻干燥(freeze-drying),简称冻干。 是指将被干燥物料冷冻成固体,在低温减压条 件下利用水的升华达到去水的目的。
四、分子蒸馏技术--概念
分子蒸馏(Molecular Distillation, MD),是一种利用不同物质分子的平均自由 程的差别,在高真空度下进行分离精制的连 续蒸馏过程。
自?由自程由:程一个分子与其他分子相邻两次碰撞
之间所走过的路程。 平均自由程(λm):某时间间隔内的自由程平均值。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一、超微粉碎技术——设备
JB系列超微粉碎振动磨
气流粉碎机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气流粉碎--原理
JB系列超微粉碎振动磨
压缩空气高速喷射入 粉碎腔,在多股高压 气流的交汇点处物料 被反复碰撞、磨擦、 剪切而粉碎,粉碎后 的物料在风机抽力作 用下随上升气流运动 至分级区,在高速旋 转的分级涡轮产生的 强大离心力作用下, 使粗细物料分离,符 合粒度要求的细颗粒 通过分级轮进入旋风 分离器和除尘器收 集,粗颗粒下降至粉 碎区继续粉碎。
二、超声提取技术——设备
前处理的新技术、新工艺
超微粉碎技术 超声提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分子蒸馏技术 大孔树脂吸附技术 膜分离技术 喷雾干燥技术 冷冻干燥技术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三、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概念
物质处于其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TP) 以上的单一相态,即超过气、液两相临界温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汽 冰 水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八、冷冻干燥技术——原理
{ 在三相点以下的压 力和温度下,水由 冰直接变为水蒸 气——升华。
{ 根据升华的原理, 通过控制适当的温 度及压力,使冰不 断变为水蒸气并抽 走,达到干燥的目 的。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一、超微粉碎技术——概述
{超微粉碎技术是指用特殊器械将中药粉碎成超细 粉末的技术。
{超微粉碎--5-10μm。可以低温。
{普通粉碎--75-2000μm(10目-200目)。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一、超微粉碎技术——概述
{ 不同药材有不同的低温脆 性范围 z 羚羊角 最佳低温粉碎 温度为-70℃~-60℃ z 杏仁 最佳低温粉碎 温度为-160℃~-150℃ z 熟 地 最佳低温粉碎 温度为-105℃~-95℃
八、冷冻干燥技术——特点
{ 适用于热不稳定性、受热易被破坏的药物 { 适用于生物制品及中药粉针剂的制备 { 保持原来的生物活性 { 含水量低,便于长期贮存 { 设备复杂,耗能高,周期长,成本高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八、冷冻干燥技术——设备
{制冷系统 {真空系统 {加热系统 {控制系统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一、超微粉碎技术——概述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一、超微粉碎技术——优缺点
优 点:
a.可粉碎在常温下难以粉碎的药材 b.防止芳香性、挥发性药材有效成分的损失 c.改善物料流动性 ,便于制剂 d.提高生物利用度
缺点: 能耗大,生产成本高
敏、光敏、湿敏物质及芳香性物质 { 可进行高选择性的提取,省去了分离步骤 { 萃取操作提取完全,有利于中药资源的充
分利用
前处理的新技术、新工艺
超微粉碎技术 超声提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分子蒸馏技术 大孔树脂吸附技术 膜分离技术 喷雾干燥技术 冷冻干燥技术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 超滤膜特点:
z 截留分子量在1000-1000000之间的可 溶性分子
z 通常用于蛋白质、细菌等大分子物质的去除 和浓缩
z 生化、医药产品的分级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六、膜分离技术——超滤的一般工艺流程
中药 水提,粗滤 滤液 浓缩 浓缩液
预处理:高速离心、微滤、调pH值、热处理冷藏等
三、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工艺参数
z 压力 z 温度 z CO2流量 z 萃取时间 z 夹带剂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三、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优势
{ 萃取效率高,无溶剂残留 { 萃取过程温度接近室温,尤其适用于热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六、膜分离技术——概念
{ 膜分离技术: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特征, 达到浓缩、澄清、分级、纯化、富集等目 的。
z 微孔滤膜(空气过滤、无菌过滤、预过滤等) z 超滤膜(中药注射液、精制中药提取液等) z 纳滤膜(工业流体的分离纯化,如食品、制药、水处理、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七、喷雾干燥技术——特点
优 点: 干燥时间短; 干燥温度低,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料; 产品质量好,含水量<5%。
缺点: 热效率低,设备清洗较麻烦。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七、喷雾干燥技术——原理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度和临界压力时的非气、非液流体
超临界流体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应用超临界流 体作为萃取溶剂,利用程序升压对
不同成分进行分步萃取的技术。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三、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原理
A-Tp线 气固平衡升华曲线
B-Tp线 液固平衡熔融曲线
Tp-Cp线 气液平衡蒸气压曲线
药液




洗脱剂
储 罐

再生剂
检测器/过程控制器
分段收集
五、大孔树脂吸附技术——特点
{ 优点
应用范围广 分离性能优良 溶剂用量少 可重复使用
水煎煮-30% 水煎醇沉-15% 大孔树脂5%
前处理的新技术、新工艺
超微粉碎技术 超声提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分子蒸馏技术 大孔树脂吸附技术 膜分离技术 喷雾干燥技术 冷冻干燥技术
生物化工等)
z 反渗透膜(双蒸水的制备等)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六、膜分离技术——原理
六、膜分离技术——原理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六、膜分离技术——原理(浓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