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语言交际能力

合集下载

论述语言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论述语言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论述语言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的内涵
及相互关系
语言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是两个密切相关但又不同的概念。

语言能力是指个体掌握语言知识和规则的能力,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等方面。

它是一种内在的心理能力,是学习和使用语言的基础。

言语交际能力则是指个体在实际交际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

它不仅涉及语言知识和规则的运用,还包括社交、文化、情感等方面的因素。

语言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语言能力是言语交际能力的基础,没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和规则,就难以进行有效的言语交际。

言语交际能力则是语言能力的具体体现和运用,只有在实际交际环境中不断练习和运用,才能真正提高语言能力。

同时,言语交际能力也反过来影响语言能力的发展。

通过实际的言语交际经验,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知识和规则,进一步提高语言能力。

总之,语言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在语言学习和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以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素质。

阐达你对巴克曼语言交际能力模型的理解

阐达你对巴克曼语言交际能力模型的理解

阐达你对巴克曼语言交际能力模型的
理解
巴克曼语言交际能力模型是由美国语言学家芭芭拉·巴克曼(Barbara Babcock)提出的,用于描述和评估个人在语言交际方面的能力。

该模型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语言能力:指个体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包括语法、词汇、语音、语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 社会语言能力:强调在不同社交环境中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涉及到语言的礼貌性、适当性、文化敏感性等。

3. 语篇能力:关注个体在组织和理解连贯的语言文本时的能力,包括语法连贯性、逻辑连贯性、主题一致性等。

4. 策略能力:指在语言交际中灵活运用各种策略来解决问题、达到目的的能力,如回避、转换话题、请求澄清等。

巴克曼语言交际能力模型认为,这四个方面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语言交际能力。

该模型强调了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交际效果,不仅关注语法和词汇的准确性,还注重语言使用者在不同情境下的适应能力和交际策略。

这个模型对于语言教学、语言评估和跨文化交际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提醒我们,在学习和使用语言时,不仅要关注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还要培养在各种社交场景中灵活、有效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言交际能力名词解释

语言交际能力名词解释

语言交际能力名词解释以《语言交际能力名词解释》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语言交际能力是每个人必备的基本处世技能,但也在不同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理解语言交际能力,我们先来解释一下重要的语言交际能力名词。

话语能力是指利用语言表达自己想法、感情和思想的能力。

口头话语能力和书面话语能力是必备的基本话语能力,它包括表达能力、口语语法能力、口语拼写能力等。

听力能力是指听懂他人口头言语信息的能力,涉及到听力理解能力、听觉语言能力等。

听力不仅是交际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也是掌握英语的基本要求,因为只有听懂了英语,才能有足够的信息去记忆,从而学习新的词汇和表达。

语言组织能力是指综合运用各种语言技巧,采用合理的方式表达想法或论点的能力。

这是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述的重要依据。

语言组织能力分为口头组织能力和书面组织能力。

口头组织能力主要表现在语言运用上,包括结构性语言、表达组织能力等;而书面组织能力则是对文字的编辑和组织,利用合理的文字顺序、文化内涵、语法规范等,表达自己想法和感受。

谈话技巧是指用聆听、理解、反应等技巧,在谈话中控制语言的行为技巧。

如合理的礼貌用语、礼仪、调整谈话主题等,都是口头交际中谈话技巧的体现。

情感交际能力是指通过会话交流、肢体语言、表情以及言谈举止等表现,表现清晰、明确的感情。

它可以增加朋友、同事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使沟通行为更加真实、完整。

技术交际能力是指通过非语言的形式来表达想法和感受,并能平等地与其他人交流。

它不仅支持语言的传输,而且强调对计算机的关注,包括技术、功能和实用性等。

综上所述,语言交际能力包括话语能力、听力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谈话技巧、情感交际能力和技术交际能力等几方面。

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彼此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语言交际能力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技能,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只有掌握了这些关键技能,才能有效地与他人交流,改善社交能力,增强思维能力。

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区别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区别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区别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摘要: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是既联系密切又有明显区别的两个概念,分析两者的区别及其关系,对外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外语教学一、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定义不同时期的语言学家对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有不同的表达。

20世纪初,瑞士学者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提出了语言学的“语言”和“言语”(langue and parole)的概念。

索绪尔认为,语言是某一语言集团共同认可的一种语言体系、一种规范、一种语法;言语是指语言行为,是句子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表现。

索绪尔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语言的,认为语言是一种语言体系、一种规范。

而乔姆斯基更多地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他认为语言是一个人,头脑中的产物。

20世纪6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M.A.K.Halliday)提出了“语言潜势”和“实际语言行为”(linguistic potentialand actual linguistic behavior)的概念。

20世纪90年代应用语言学家巴克曼和帕尔默(Bachman and Palmer)提出了语言能力的概念,他们认为语言能力主要由语言知识和策略能力这两大部分组成。

语言知识包括结构知识和语用知识,策略能力包括目标确定能力、估计衡量能力和策划实施能力。

根据与前面各理论的对比分析,笔者认为,这里的语言知识可以和本文提到的概念“语言能力”相对应,外语能力可以和“交际”能力相对应。

综前文所述,关于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界定,各类定义不同,但可以概括为:“语言能力”(competence)即具有语音、语法、词汇的知识,能听、说、读、写语法上正确的句子;“交际能力”指运用语言于交际的能力。

二、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关系能力在前,交际行为在后,表示能力决定行为。

在使用母语的情况下,受到教育的成年人都具有一定的交际能力。

但在实施语言行为时,也会出现某种差错,例如用词不当或前言不对后语等等。

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名词解释

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名词解释

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名词解释
语言能力是指个体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和认知的能力。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认知能力:指个体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认知。

2.语言表达能:指个体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3.语言理解能力:指个体听懂他人言语、阅读文章或理解其中含义的能力,包括听力理解和阅读理解。

4.语言逻辑能力:指个体运用语言文字进行逻辑思考、推理和论证的能力,包括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等。

5.语言习得能力:指个体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掌握语言文字的规则、语法和词汇等知识的能力。

交际能力是指个体运用语言文字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交技巧:指个体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出的技巧,包括口头表达技巧、非语言交际技巧等。

2.非语言交际:指个体通过身体动作、面部表情、声音语调等方面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意图和态度。

3.跨文化交际:指个体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时,能够理解和适应不同的文化习惯和行为方式。

4.情感交际:指个体能够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情感状态和情感变化,并能够适当地回应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5.沟通策略:指个体在交流过程中,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和策略,以达到有效的沟通效果。

语言交际能力

语言交际能力

英语小课题学习资料一.什么是语言交际能力巴克曼(Bachman,1990)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就是把语言知识和语言作用的场景特征结合起来,创造并解释意义的能力。

他将语言交际能力分为三大成分:语言能力,策略能力(与心理生理机制。

Bachman 用图1形象地表示出CLA 的构成及其成份的内在关系。

图1交际语言能力的成份(Bachman 1990:85)图中的知识结构指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知识及关于现实世界的知识。

语言使用的环境包括交际双方(信息发出者和接收者)、环境、话题和目的等。

Bachman 认为,CLA 包括三部分: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机制。

下面着重介绍这三部分能力。

① 语言能力Bachman 认为语言能力包括两部分:组织能力和语用能力,其中每种能力又可以分成更小的范畴(见图2)。

图2语言能力的组成(编译自Bachman 1990:87)1)组织能力决定语篇(口语的和书面语的)是怎样构成的,涉及到那些控制语言形式结构的能力及能够生成和辨认语法正确的句子,理解命题内容并把句子按顺序排列成语篇的能力。

组织能力又可以进一步分为语法能力和语篇能力。

语法能力由几个彼此相关而又独立的成份组成,包括词汇、词法、句法和音系学或字系学等方面的知识。

语法知识决定词是怎样组成话语或句子的;语篇知识决定话语或句子是怎样连接起来形成语篇的。

语篇能力指根据衔接和修辞组织的规则,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话语或句子连接成语篇的能力。

衔接的手段有明示的,如词汇连接、指称、替代、省略等,也有暗示的,如决定新旧信息在语篇中的出现先后的惯用准则。

而修辞组织的规则主要指叙述、描写、比较、分类等方法。

2)语用能力语用能力决定话语或句子、意图和语境是怎样联系起来并构成意义的。

上文所讨论的组织能力涉及到的是语言符号与其所指的关系,而在交际语言使用中还必然会涉及到语言使用者和交际语境的关系,这正是语用学研究的范畴。

②策略能力Bachman把组成语言能力的另一部分称之为“策略能力”。

语言交际能力 名词解释

语言交际能力 名词解释

语言交际能力名词解释所谓语言交际能力是指正确地运用口头语言与他人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说话。

1。

语言交际能力的概念交际能力是指顺利完成口头交际任务的能力。

是语言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流畅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准确的口头理解能力。

2。

语言交际能力的特点交际能力既然是交际的需要,因而它就不同于一般的言语能力,具有其独特的内容和规律。

主要体现在:( 1)交际能力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活动。

(2)交际能力总是伴随着思维活动,思维能力强的人交际能力也相对较高。

(3)交际能力更多地依赖语言技巧和言语感觉,与生俱来的“口头笨拙”并无太大关系。

3。

语言交际能力的形成条件(1)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口头表达的基础。

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修辞知识、逻辑知识和文体知识;语言技能主要包括发音技能、音变技能、词类转换技能和构段技能等。

这些都是影响交际能力的前提条件。

(2)听说训练人的交际过程离不开说与听,尤其是听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口头交际。

听觉和语言学习过程密切联系在一起,在听觉学习阶段,说出来的不是语言,而是“信号”;只有通过语言学习和训练,才能逐步地掌握语言,产生和使用交际的语言。

(3)社会生活实践口语表达除了听、说的条件外,还要接触大量的人、事、物。

由于社会生活的作用,在各种场合必须讲话,参加各种社会交往活动。

口语能力的形成是在大量的社会实践中完成的。

语言交际能力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理解和表达比较单一的情景。

如电视上播放的广告,电台播出的新闻等。

第二个层次是理解和表达比较复杂的情景。

如节日祝贺,介绍自己的观点,应答某个特定的请求等。

第三个层次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语言。

如遇到陌生人,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庭状况,劝慰病人,做出某项决定等。

语言交际能力还可以从词汇、句法、语篇等方面来分析。

在口语交际中常用的词汇有两类:一类是常用词,是指每个人经常遇到的,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

言语交际技能包含

言语交际技能包含

言语交际技能包含
以下内容:
1. 发言能力: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用恰当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构造完整的句子和段落。

2. 听力能力:能够聆听并理解他人所说的话,包括理解他们的观点、意图以及所传递的信息。

3. 问问题的能力:能够提出明确、有意义的问题,以获得所需的信息或进一步的解释。

4. 回答问题的能力:能够给出简洁、准确的回答,回应他人的提问。

5. 礼貌和尊重:能够使用得体、礼貌的语言和言行,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6. 追随对话的能力:能够在对话中参与并跟随他人的思路和话题,做出恰当的回应。

7. 非语言交流技巧:包括面部表情、姿势、眼神接触等非语言手段,能够准确、恰当地传达自己的意图和情感。

8. 沟通技巧:包括善于倾听、理解他人以及与他人建立共鸣和联系的能力。

9. 解决冲突的能力:能够有效地处理和解决沟通中的冲突和分歧,以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

10. 适应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能够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环境中灵活地交流,并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语言交际能力
形象表达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部分课文都配有相应的插图。

这些图画都具有一定的编排目的,体现了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而且它们色彩鲜明、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
共鸣。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些插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激
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丰富表达的内容。

教学《为人民服务》一文时,学生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深刻思想内涵的认识比较模糊。

为突破这一难点,我让学生交流课外资料,结合插图了解张思德的
平凡事迹,并从这些平凡的事迹中体会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精神。

将比较深刻的道理与形象具体的图画联系在一起,学生说话
的兴趣和愿望自然会被唤起,他们语言的表达也就更加丰富具体了。

从学生的描述中可以看到,他们的观察是细致的,想象是丰富的,
思维是活跃的。

这种看图说话训练,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迁移表达为了帮助学生感受课文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灵活性,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抓住语言训练的迁移点,让学生从文中悟出说写规律,从而使不拘一格、精彩纷呈的语
言表达变得有章可循。

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借助课文中特殊的语言
形式,精心为学生设计说写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可让学生练习用"起初……后来……接着……""到处……到处……有的……有的……"句式练习说话,让学
生学会动静结合地表达,并掌握排比句式的用法。

教学《长城》一
文时,可让学生按"站在……看着……扶着……很自然地想起……"
的句式练习说话,指导学生按"所见-所闻-所感"顺序连贯有序地表达。

同时,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我们的训练要体现出层次性和递
进性:
从最简单的训练内容,如仿词、造句、换词、仿说句子,到稍难一些的常用句式、构段方式、仿写片段的练习,再到模仿整篇文章
的结构、叙述说明的方法练习等,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进行训练。

在训练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兴趣提高了,想象丰富了,表达能
力实现了由简单的操作到复杂的模拟迁移和创造,提高了语言表现力,实现了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飞跃。

折叠想象情境,拓展表达从最简单的训练内容,如仿词、造句、换词、仿说句子,到稍难一些的常用句式、构段方式、仿写片段的
练习,再到模仿整篇文章的结构、叙述说明的方法练习等,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进行训练。

在训练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兴趣提
高了,想象丰富了,表达能力实现了由简单的操作到复杂的模拟迁
移和创造,提高了语言表现力,实现了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飞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