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苗族神秘的丧葬文化
湘西赶尸的真实原理

湘西赶尸的真实原理湘西赶尸,是指一种古老的风俗,即在人死后,将尸体暂时保存在棺材里,等待一定的时机再行埋葬。
这一传统习俗在湘西地区流传已久,而其背后的真实原理也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和探讨。
赶尸的真实原理,首先要从湘西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入手。
湘西地区地势险峻,交通不便,加之受到长期的封建迷信观念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死后的灵魂需要经过一定的仪式才能得以安息。
因此,赶尸的实质是为了等待合适的时机,进行一系列的祭祀和超度仪式,以确保逝者的灵魂得到安抚和安息。
其次,赶尸的真实原理还与当地的宗教信仰有关。
湘西地区多民族聚居,信仰多元,其中傩戏、巫术、道教等宗教信仰对赶尸风俗的形成和延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这些宗教信仰中,有关生死轮回、鬼神超度的观念深入人心,形成了赶尸这一独特的风俗习惯。
此外,赶尸的真实原理还与人们对于死亡的态度和观念有关。
在湘西地区,人们普遍认为死亡并非终结,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存在。
因此,赶尸的背后,是对逝者的一种尊重和怀念,也是对生死的一种超越和解释。
总的来说,湘西赶尸的真实原理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它既是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的产物,也是宗教信仰和人们对生死的认知的体现。
虽然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迁,赶尸这一古老的风俗逐渐式微,但其背后的真实原理却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思考。
赶尸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宗教和人文内涵,对于我们了解湘西地区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湘西赶尸的真实原理的探讨,我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湘西地区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人们对生死的敬畏和对逝者的怀念。
赶尸这一古老的风俗,虽然在当今社会逐渐式微,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却会一直传承下去,成为湘西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和精神标识。
苗族的神秘洞葬是怎样的

苗族的神秘洞葬是怎样的苗族的神秘洞葬是怎样的?满意答案:苗族是中华56个民族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几千年的历史积淀赋予这个民族独特而丰富的文化;正是历史的原因,苗族的文化在外人看来有时不免显得悲壮而神秘。
洞葬习俗,至今在民俗和历史学家眼中还是一个是似而非的迷。
苗族最早居住富饶发达的黄河流域,因他们的祖先神农氏战争失败,被迫迁居贵州大山迷林中。
苗族没有一天忘记过自己的故土,洞葬其实只是一种对先人灵柩的暂时存放,希冀有一天能够回到自己真正的家乡叶落归根,入土为安。
在贵州黔南山区有个溶洞,叫梅洞,里面放有四百来具不同时期的棺材,是贵州最大的苗族洞葬,从棺木间穿行进去,不时见到朽坏的棺木和还未风化的尸骨,地上还有一些破碎的瓦罐之类的容器。
棺材摆放各异,一律头向北面入口,均固定在两个或三个“井”字架上,六根柱子三个“井”字架支撑的棺材为男性,四根柱子两个“井”架支撑的棺材为女性。
棺木有平板平头和鼓型雄头之分,其大小因亡者的体型而定。
平板平头棺为明代,凸型雄头棺为清代。
平板平头型棺木制作粗糙,鼓型雄头棺木多为杉木本色,洞里面的棺材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最晚的一具也是在清末。
洞里面安放的全是山下面村庄吴姓苗族的先祖,每逢清明他们都要上来祭祀自己的先祖。
借着火把往里走,空旷的洞里面全是形状各异的钟乳石、洞中央右侧有一个天然的小洞穴,是当年苗王躲避外敌时的临时会客厅,小洞穴里面还有一个小洞穴,是苗王寝宫。
往里直走距离出口大约100米,有人工修建的防护墙,当地人称营盘,是用来抵御外敌进攻的,每有外敌骚扰,山下的吴姓都会带上全部家当上来躲避。
防护墙用石块砌成,城墙不高,大约3米,墙上有瞭望口,右侧边有一个城门,用大青石砌成,方便吴姓家族的人进出,城墙两边的岩壁上最高处还可以站人和存放石块,每有外敌来攻,他们就在上面扔石块来抵御,在冷兵器时代是一个天然的防御屏障。
在每年的三月三、六月六,苗族同胞都要在洞外举行庄重的杀牛祭祖仪式,在宽敞的洞内大厅举行别具一格的跳洞,村寨的建筑至今还保留着古朴、浓郁的苗族风格。
带你去了解苗族丧葬习俗(送火、偷猪、二次葬)

带你去了解苗族丧葬习俗(送火、偷猪、二次葬)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分布在世界各地。
中国境内主要居于黔、湘、鄂、川、滇、桂等省区。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苗族祖先最初居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三苗”时期迁入汉江平原。
后因战乱等原因,逐渐向南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及云贵高原等地。
千百年来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使苗族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这种民族文化在葬礼仪式上表现得更为显著,接下来专业人士就给大家谈一下,苗族人传统的丧葬习俗。
其一、上粮:上粮是布依族举行的一种祭奠仪式,死者所有女婿都要为老丈人会岳母“上粮”。
上粮是用的“粮”多用酒和钱替代,传统习俗认为,为死者上的“粮”越多,死者在天上就会越富裕。
上粮时,当魔公念到“上方(死者)开条子来啦!大姑爷许上三百五两银子的粮”,大女婿便连忙道一声旱涝无收的话,地上一枚铜板或一杯酒,钱被魔公收了,酒便当场喝了,如此反复四五十次或上百次,有经验的女婿上粮前,会提前准备充分的零钱以免出丑,其二、下唐:下唐是把灵柩放入墓穴后举行的祭奠仪式。
当灵柩在墓穴内放正后,由长子带领孝男孝女把孝襟卷称布兜,依次从灵柩尾端向头端爬去,前来帮忙的亲友会往兜里抛土,据传这是为死者“送行”,如果认为某孝子在死者生前不孝,人们会不顾一切用泥土猛砸其背,以表示对不孝子的惩罚。
其三、开路:开路是布依族加祭仪式后举行的一项祭奠仪式,开路仪式由魔公主持。
主持“开路”时魔公要唱“开路书”直到天亮,所唱内容为死者生前经历的事。
开路每送一程就要说出一个地名,这对研究布依族祖先迁徙的路线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开路仪式结束后,要敲九下铜鼓,同时在灵房上插个洞,让死者的灵魂上天。
其四、加祭:加祭仪式是等吊唁的亲友散去后,死者的至亲举行的祭奠仪式。
举行加祭仪式时,要先摆好猪头、酒芭蕉等祭品,然后由有学问的人作祭文,全体亲属解开孝帕,西端拖地,跪于灵前,同时还邀请识字能歌者在灵前表演节目。
其五、冷尸:冷尸是布依族对死在外乡人的俗称,冷尸体如果是小孩子,要立即埋掉。
湘西赶尸的真实原理

湘西赶尸的真实原理
湘西赶尸的真实原理是一种古老的习俗和宗教信仰,它相信死者在世间逝去后会继续存在,并且需要得到合适的安葬才能得到安息。
根据这个信仰,如果死者无法得到适当的葬礼和安葬,他们会变成"无主孤魂",无法超生到来世。
因此,赶尸的目的
是将逝者重新埋葬到合适的墓地,以便他们能够得到和谐和平的生活。
赶尸过程中,通常由专门的人员负责,他们被称为"赶尸人"。
他们会在夜间进行赶尸的活动,遵循特定的仪式和程序。
首先,他们会寻找那些逝者没有得到适当安葬的墓地,这可能是由于缺乏财力或身份不明导致的。
然后,赶尸人会挖掘出逝者的尸体,并进行必要的清理和修复工作。
接下来,赶尸人会按照特定的仪式和规范,将逝者的尸体重新埋葬到合适的墓地。
这个过程通常会伴有祈祷和念经等宗教仪式,目的是为了让逝者的灵魂得到安宁。
整个过程需要保持谨慎和尊重,以免冒犯逝者或触犯相关的宗教信仰。
需要强调的是,湘西赶尸并不涉及任何黑暗或邪恶的行为,它是一种传统的宗教仪式。
虽然赶尸的过程可能会让人感到恐惧或不适,但它是为了给无主孤魂带来安宁和救赎。
由于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差异,赶尸在现代社会已经逐渐减少或消失,但在湘西和其他一些地方,仍然留存着这一传统。
苗族丧葬文化 苗族的丧葬礼节有哪些

苗族丧葬文化苗族的丧葬礼节有哪些一:离不开芒筒芦笙。
在丧葬期主家和客人都吹奏芦笙追悼死者。
苗语称为“补你哪录”。
吹奏的原因是芒筒和芦笙是苗族同胞生活的一部分。
苗族人又认为在阴间有“打杆队牛”即芦笙场。
阳间的人吹奏了,死者在阴间拥有芒筒和芦笙。
才能够快乐。
芒筒和芦笙声音宏亮,让主家少冷清些。
芒筒和芦笙有很多丧葬调,可以表达人们的哀思。
在丧葬期,每次吃饭前要吹奏一下,才能吃饭。
在进客当晚人们则通宵顺时针绕棺跳芦笙舞。
送葬时也吹奏。
到坡上后仍然跳芒筒芦笙舞。
下葬时也吹。
客人向主人告别时以吹芒筒和芦笙的方式告别。
只是不同的时间段吹的曲调有所不同。
主人和客人吹的曲调又有所差异。
二:祭牲。
苗族传统观念认为死者在阴间需要猪和羊喂。
更需要水牯牛到阴间参加斗牛比赛.同时也需慰劳前来治丧的人员。
故需要宰杀猪和水牛、山羊。
杀水牛祭亡灵是苗家最高规格的葬礼。
往往是经济实力雄厚或人丁十分兴旺的家庭才在葬礼中杀水牛。
选水牛是非常讲究的。
要求“雾沙雾水”,即牛之五官没有缺陷,‘献’没有差错,四肢正常。
否则会给主家带来厄运。
杀水牛时前,用白纸制一个有铜鼓图案的,苗家称为“游把”的头饰给牛戴。
把牛拉到斗牛场游一圈。
然后鸣枪三次。
才把牛杀了。
把游把高挂在粮仓上永久保存改革开放后,加勇社区饲养水牛少之又少。
就罕有人家在葬礼中宰杀水牛。
该社区正统的短裙支系苗族也不杀黄牛祭奠亡灵。
认为杀黄牛会“析克”,会使亲戚关系淡化。
猪则不可缺少了。
所杀的猪大部分由主家自备外,往往其女婿和外子、内子等亲戚赠送给主家。
而没有抬猪而关系又密切的亲戚则赠送山羊。
上世纪九十年代山羊价格暴涨之后,就很少有有人赠送山羊,而改送小猪或若干斤猪肉。
对于赠猪者主家要回赠该头猪的一支带尾猪腿。
若由于某方面的原因,他所赠送的猪没有杀。
可用其它没有尾巴的猪腿代替,但要向客人说明清楚。
否则客人要么生气要心灰意冷。
说明后客人也会予以理解。
对于赠送其它礼物的客人,主家也适当的回赠。
浅谈苗族殡葬风俗

浅谈苗族殡葬风俗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其中殡葬礼仪是苗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苗族的宗教信仰、社会文化、道德观念等方面的特色。
一、苗族对死亡的认识在苗族的世界观中,人们的生命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肉身,一种是魂灵。
生命的终结并不意味着人的灵魂会消失,而是会回归祖先的世界。
苗族认为,对死者的爱和尊重是人类道德情感的表现,因此对死者的安葬礼仪一直是苗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苗族的殡葬习俗1、净化祭礼苗族殡葬习俗的第一步是净化祭礼,目的是为了祛除灵魂的不洁,使其能够去往祖先的世界。
在净化祭礼中,由家族中的男子负责吹唢呐、打锣敲鼓等音乐表演,女子负责扫地净化、煮豆子等净化活动。
2、压身苗族的压身仪式是指将死者放置在一个特定的棺材中,并在棺材顶部放置一个石头来保持敞开的状态。
在压身仪式期间,男子还会冲击大鼓,并进行丧童舞蹈等传统礼仪。
3、火葬在苗族的殡葬礼仪中,火葬被视为最高的礼仪。
在火葬仪式中,死者的灵魂会随着火化而升华,以便更容易回到祖先的世界。
在火葬仪式中,家族中的长辈会负责点燃火柴,然后将它们放入棺材中。
4、后事宴在苗族的传统礼仪中,后事宴是必不可少的仪式。
在宴会中,家族中的亲朋好友会一起享用美食。
这个宴会的目的是为了祈求死者的灵魂能够顺利回归祖先的世界,也是对死者生前的缅怀和悼念。
5、扫墓在苗族文化中,扫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仪式。
每年的祭祀期间,家族中的亲人会回到故乡墓地,扫墓、祭祀、供奉祖先,以示对祖先的敬仰和致敬。
三、结论苗族殡葬礼仪是苗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反映了苗族人对死亡的认识,也是他们对亲人境况的敬意和尊重。
殡葬礼仪是苗族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苗族人传统的信仰、宗教观念、社会文化、人文精神等。
保护和传承苗族传统文化,是人们应该重视和努力去实践的责任和使命。
苗族丧葬风俗

苗族丧葬风俗1、报丧苗族死人实行上葬。
成年人死亡,用衫树棺木碱尸,未成年小孩夭折,用木匣掩埋。
正常去世老人,落气时要烧“落气钱”,同时要放三炮火,俗叫“启程炮”。
用桃树叶或水菖蒲烧水洗澡,穿寿衣上柳床,然度入棺。
2、守灵棺木放在堂屋正中央,全家举哀,戴孝帕,大门贴上“当大事”字样,晚上请道士“打绕棺”、念经,停柩三至七日,上山安葬。
3、择日有的要择“吉日”,看哪无忌讳才扶柩入土。
灵柩上山要由死者娘舅家找一个年纪大的人,身缠二、三丈白布提着稻草把在前面引路,孝子孝孙也要头戴孝帕,手执香纸,撇纸钱,抬丧不走弯路,逢山翻山,遇水涉水,甚至践踏庄稼也不计较。
4、下葬到坟地棺木入穴后,由孝子亲手持锄连挖三锄,连呼死者三声,然后众人才动手埋葬。
送葬人一律耍回孝家,孝家门外放有一碗水泡饭,每人千拈儿粒,放在嘴边吹散,才能进屋。
对非正常死亡的人,不论老幼,不能停尸屋内,多数不择日子,随死随埋,丧事草率。
扩展资料苗族葬礼接客礼仪:正戛那天,众亲友陆续前来。
特别是娘舅( 或姑妈) 前来祭奠时,孝家要在路口边铺上一个竹垫,上呈三角形,放上三个草团,草团中间放上三个熄灭的柴火,旁边摆三杯酒,还有一副竹卦,并请一能说会道的管事恭候。
娘舅( 或姑妈) 家也请人领队代言。
当客人一行来到竹垫边,管事先斟酒给每个客人喝,然后主客家请来的代言人用比喻的方式唱问竹卦是否准备好。
管事也用同样方式一一作了回答。
代言人拿起竹卦,唱着朝后奠三杯酒给死者及其三代祖宗后,向三个方向踢掉柴堆,客人哭进灵堂。
孝家跪在堂前迎接并扶客人一同入堂。
外管事则预先安排了一户人家供孝家主客住宿。
如有死者的女婿牵有牛或猪、羊来祭奠,则自己找管事并要一一讲清楚方可收下,参加祭奠仪式也要请示管事同意,有的甚至亲生女儿、女婿的哭诉,也要得到同意。
凤凰旅游攻略网之湘西苗乡丧葬习俗

凤凰旅游攻略网之湘西苗乡丧葬习俗苗族在丧葬仪式中自古就有“闹丧”习俗,它蕴含了大量珍贵的苗族丧葬口碑资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苗族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
关于苗族的“闹丧”习俗,早在唐代张的《朝野佥载》中就作了如下记叙:“五溪蛮父母死,于村外搁其尸,三年而葬,打鼓踏歌,亲属宴饮舞戏,一月余日。
”至明清以后,湘西各地方志更作了详细的描述。
如《乾州厅志·风俗志》(乾隆四年本)载:“(苗俗)初丧,举家绕白布于首,浼道土取河水浴尸,奏佛事,里党无论亲疏皆来坐夜,锣鼓喧阗,歌呼达旦,名曰…闹丧‟。
丧家设酒肴以待。
”《永顺县志·风土志》(乾隆五十八年本)载:“(苗谷)死则环尸哭泣,且歌终日即葬,无丧服。
”可见苗族“闹丧”习俗有着悠久历史。
据调查,苗族“闹丧”习俗主要有“说火把”、唱吊亡歌和“打绕棺”等仪式活动。
说火把”,苗族呼其为“已烂达”。
这是苗族“闹丧”仪式中最古老的习俗。
该项仪程安排在开吊的当晚举行。
届时,丧家在庭院里或楼门边燃起一堆旺火,火旁丝着舅方和丧家各自请来的礼郎(俗称“牙郎”),周围围满了前来陪丧的群众。
然后由双方礼郎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讲述“火把”的根源。
这是因为在出丧的那一天,未等天明就需由舅亲手执火把在灵枢前引路,一直奔向坟场。
而这一行动的内涵是什么,便构成了“说火把”的中心议题。
其实,双方的答辩都不是一时的即兴之言,而是在吟诵一部早已流传千古的苗族丧葬吊词。
它由《别了凡间,要去濮娘家》、《打扮好人,去濮娘家园》、《砍树搭尸床》、《你们是谁卵生蛋孵》、《这样才来开亲》、《火把的根源》、《盘问死因》、《门外火堆如何了结》、《火把怎么给》等九章共1100多行组成,全部采用对仗或对偶句式,每句三、五、七言不等,近似于骈体。
吟涌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给听众以庄严肃穆之感。
如答辩“火把”的根源一章,丧家礼郎问:我们认你们是根蔸,我们认你们是舅亲,你们要唱火把的根蒂,它如何起源?你们要说清“点火把”,它怎么产生?舅方礼郎答道:火把有源,火把有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西苗族神秘的丧葬文化
时欢·二哥舅·文英元·石绍宗·石承灵
位于湖南的湘西苗族人民,从古至今人死后实行的是土葬。
相传古时死在异国他乡的湘西苗族人,苗族巫师可以通过封丧术使尸体不腐烂,之后便用
赶尸术把死人尸体赶回故里,超度亡魂后才入土为安。
湘西苗族人死后丧葬的大致程序为:洗尸------地理仙算停丧和安葬日------做道士念经超度
亡人------安葬亡人------喜相土昂{苗语,即招魂,把亡人灵魂招回家中居住}------相娘{苗语,即仙娘}找亡魂问事-----挂亲------清明扫墓。
洗尸:一般情况下,人死后要马上用具有辟邪的桃树树枝泡水后来洗死人尸体,洗好后给
亡人穿上寿衣装入棺材里面,盖上棺盖,在棺材下面点上油灯。
地理仙算停丧和安葬日:人死后,家人往往很及时请地理仙到家里,算死人停丧和安葬日,同时地理仙要负责给死人找好安葬地和给死人下葬。
做道士念经超度亡人:在停丧日里,道士不定期地给死人做道士念经超度死人灵魂,死人
下葬前夜,道士往往要做通宵法事,出门时间到了,道士发丧,礼炮齐鸣,死人抬出,道士
送至村口,回来后用五谷和大公鸡给丧家驱鬼打扫屋。
安葬亡人:亡人抬到坡上,下葬前,地理仙要在亡人墓地用米画八卦,放朱砂,在五方五
位烧香烧纸钱,敬肉敬酒。
事毕,用大公鸡放煞和扎米,其咒语各师稍有区别。
我师放煞和
鸡扎米的咒语如下------“佛曰:仔鸡仔鸡,不是非凡鸡,王母娘娘抱晓鸡,第一飞往天边去,大鹏展矣恨天机;第二飞往树林子,圆满成龙各现鸡。
一母所生八个蛋,内中抱出九个鸡。
说此鸡,道此鸡,长得头高尾又低,别人拿来无用处,弟子拿来放煞鸡,天煞,地煞,年煞,月煞,日煞,时煞,百无禁忌,大吉大利{以上为鸡放煞咒语}。
佛曰:仔鸡仔鸡,不是非凡鸡,王母娘娘抱晓鸡,第一飞往天边去,大鹏展矣恨天机;第二飞往树林子,圆满成龙各现鸡。
一母所生八个蛋,内中抱出九个鸡。
说此鸡,道此鸡,长得头高尾又低,别人拿来无用处,弟子拿来跳锦{井}鸡。
一跳东来,二跳西,子子孙孙穿朝衣;三跳南来,四跳北,文武
官员主家得;五跳中央属太极,龙神归位。
天无忌,地无忌,年无忌,月无忌,日无忌,时
无忌,一切帮忙人等无忌,百无禁忌,大吉大利{以上为鸡扎米咒语}”。
下葬前,鸡又扎米又高声大叫是最好的,预示主家日后必能兴旺发达。
鸡放煞和鸡扎米过后,就到洒富贵米,也叫洒八卦米。
先把棺材放进安葬地,调整好位置后,孝男孝女孝孙男左女右背着跪在坟前,孝帕张开等着接富贵米。
地理仙{即地理先生}手
拿一袋米,边念咒语边把米洒向孝男孝女孝孙。
事毕,孝男孝女孝孙把自己接到的富贵米吃掉,留下一人外,其他的人按男左女右方向绕棺材一圈,然后不准回头不准哭地离开。
留下
一孝人跪在棺材傍边,先挖三锄泥巴,挖一锄喊亡人一声。
过后,礼炮再次齐鸣,帮忙的人
正式用石头把棺材旁边围好,做好墓门,用泥巴把棺材埋好,做成坟墓的样子,地理仙同时
给死人扫坟。
等一切事情做好过后,再给新故的亡人以及周边的坟墓烧些香纸,然后大家一
起离开墓地归家。
洒富贵米的咒语各师稍有差别,我师的咒语为:“佛曰:时日良吉,天地开张,紫薇黄道,太乙文昌。
也不早,也不迟,正是呼龙下葬时。
龙神,龙神,听我叮咛------呼山要转,呼水
要逆。
水逆三朝发万代,子子孙孙福无边。
呼转龙头出天子,呼转龙尾状元生,呼转乾坤出
宰相,呼转江河出公卿。
一葬亡人头,亡人肚里不心忧,二葬亡人腰,亡人肚里不心焦,三葬亡人脚,亡人肚里得安乐。
清问你孝家是要福或者要贵。
{孝家人要答,大多数答为------福也要,贵也要}·要福送你福,要贵送你贵。
要福者,送你钱粮万担,金银百米装满仓;要贵者,送你金榜题名第一先。
状元郎,榜元郎,京都榜上名远扬。
一送荣华富贵;二送金玉满堂;三送三元早中;四送骆马齐昌;五送五子登科早;六送狮子配麒麟;七送天上七姊妹;八送神仙过洞庭;九送九把红伞不离手;十送我送得全,送上你主家文武两状元;十一,十二,我送不清,先送白鹤仙师上天庭。
左拜青龙,右拜白虎,前拜朱鹊,后拜玄武。
孝子孝女孝孙坟前大哭三声。
{孝家要哭才吉利}·恭喜,寅葬卯发,富贵双全”。
扫坟的咒语一样是各师不同。
我师的咒语为:“天灵灵,地灵灵,主家请我来扫坟。
一扫东方甲乙木,子孙代代状元出,阴魂扫进,阳魂扫出,阴魂渺渺{淼淼}入棺木。
二扫南方丙丁火,富贵荣华福寿多,阴魂扫进,阳魂扫出,阴魂渺渺入棺木。
三扫西方庚辛金,荣发富贵由此生,阴魂扫进,阳魂扫出,阴魂渺渺入棺木。
四扫北方壬癸水,主家发财从今起,阴魂扫进,阳魂扫出,阴魂渺渺入棺木。
要出不出,不出弟子放出九牛锉{戳,凿·
造}出。
天无忌,地无忌,年无忌,月无忌,日无忌,时无忌,一切帮忙人等百无禁忌,大吉大利。
”
至于喜相土昂,相娘找亡魂问事,挂亲,清明扫墓等事情是下葬以后的事情了,在此我就不着叙述了。
湘西苗族无处不充满着神秘的色彩,我希望喜欢苗族文化的专家和学者们,能够对湘西苗族的丧葬文化做出进一步的挖掘和研究。
戊戌年冬笔笔{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