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李镇西教育思想报告有感
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范文(精选23篇)

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范文(精选23篇)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范文(精选23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篇1读本好书,像是给心灵洗澡。
《做最好的老师》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敲打在我的心灵深处,一直在感动着。
这是李镇西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
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
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
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我深深爱上这本书,如同爱着我的孩子们,我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一步步向李镇西老师走进。
人们给予教师许许多多荣耀的称誉。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等等,尤其是中国儒家将尊师敬孔的思想发挥到极致,“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影响浸润了中华文明几千年。
然而今天教师也不再拥有令人真正崇敬的荣耀和光环。
重塑教师形象,还教师与教育最本真的面目,是我们每一个人民教师神圣的职责和不可推卸的义务。
那么站在21世纪的今天,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我们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的心中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教师形象呢?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给我了一些启示。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又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一叠叠作业本为他的青春无数开平方。
”其实这些都只说了一半。
因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
”我则认为:教育首先是一种服务,教师是一种带有浓厚服务性质的职业。
听李镇西老师报告体会:做一个真爱学生的班主任

我有幸凝听了全国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教育思想专题大型报告。
说实话李镇西这个名字对我来实在不陌生,我经常光临李老师的博客,欣赏他的博文,他的朴素,真诚深深地感动了我。
这是自己第一次听李镇西老师的报告,是关于班主任工作的。
平时自己口口声声的说爱学生,听李镇西老师的报告后才明白那只不过是自己在一厢情愿的滥用权威,跟李镇西老师的爱学生比起来自己要学习的地方实在是太多太多。
李镇西老师的这个班主任之所以做的非常成功,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他的爱心。
教育不是简简单单的爱,在他的爱心教育里布满了艺术,布满了聪明。
因此我特别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听得专心,记得认真,想把李老师的每句话,每种教育思想与方法融进自己的头脑里,指导自己的今后的教育工作。
报告中让我体会最深的是李老师的教育之爱,用他的爱心谱写着教育的诗篇。
他不但以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教育女儿,也用这样的信念教育学生和学校的老师,用自己的行动深深的感染他人,作为做人的信念。
在这样的理念熏染下,让学生的一举一动处处体现出替他人着想,对他人的尊重,给他人带来快乐的同时自己也会具有一生的幸福。
这是李老师学生给她的来信片断。
我清楚地记得第一节课的第一分钟,就在这节课,这一分钟,您把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写在了黑板上。
我像接到诏书一样把它工整地写在了语文书封二的空缺处,高二、高三,我的语文书封二的空缺处都是一样的一句话,乃至大一的教材上也是。
后来,我不再傻傻地写,由于这句话已深深地存在于我的心里,成了我生命的一部份,我一直努力着想要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李老师把他的教育理念传递着。
同时李老师也是用这句话诠释着自己,让孩子们因他的爱心而感到快乐;因他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我作为一位小学的班主任,关心学生的冷暖,解决学生的题目,乃至经常地窝在教室里给学困生补习知识,这样做就是爱学生吗?听了李老师的报告,我体会到这实在不是真实的爱学生。
1、爱,是一种迷恋,师生之间的迷恋之情。
李镇西心得体会

李镇西心得领会【篇一:李镇西讲座心得领会】心得领会5 月 12 日至 5 月 13 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兰州举办的“李镇西教育思想报告会”,李镇西是今世有名教育家,教育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现任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
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曾获全国优异语文教师、成都市十大优异青年、成都市十大教育明星等称呼。
经过这两天的培训,我感想特别深,只好用得益匪浅这四个字来形容。
李老师用自己的真挚来为班级管理刻画了崇敬的教育理念,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下边就说说此次培训的心得领会:一、学习的整体印象——爱是永久的教育理念在此次讲座中,有一段话对我的感想很深。
“教育不可以没有爱,但爱不等于教育,教育需要爱,教育还需要智慧。
”我感觉做好一个好的班主任真的需要智慧。
对学生的爱是基础,而智慧是来自于实践中的不断反省,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中提高的。
李镇西老师提出的“做一个富裕灵魂的班主任”,其实做好一个班主任很简单,就是做最好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健康、快乐、踊跃的成长,就是一个老师,一个班主任应当做的事情。
“做一个富裕灵魂的班主任!”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念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庸的细节,也是绚烂的人生。
“做一个富裕灵魂的班主任!”这是李镇西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在 25 年的从教课生涯中这么做的。
“谁都盼望成为英豪好汉、伟人巨匠,但受自己条件、社会环境等限制,真实成为艺术家、文学家、公司家的,不过少量。
‘人比人,气死人’,由于你比的人,处于人类文明的金字塔尖,自然越比越感觉自己无能。
可是,请别忘了,固然或许你永久成不了‘家’,但经过努力,你却完整能够成为最好的你。
”这些话是李镇西老师写给学生的,也是他写给他自己的。
“既然只好当老师,那么悲悲戚戚是当,高快乐兴也是当,我自然选择后者!怎么才能高快乐兴呢?我就多想孩子们可爱的地方,尽量把课上好,尽量和他们一同玩,这样孩子们也愈来愈爱你了。
听李镇西老师报告体会:做一个真爱学生的班主任

听李镇西老师报告体会:做一个真爱学生的班主任我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教育思想专题大型报告。
说实话李镇西这个名字对我来并不陌生,我经常光临李老师的博客,欣赏他的博文,他的朴素,真诚深深地打动了我。
这是自己第一次听李镇西老师的报告,是关于班主任工作的。
平时自己口口声声的说爱学生,听李镇西老师的报告后才明白那只不过是自己在一厢情愿的滥用权威,跟李镇西老师的爱学生比起来自己要学习的地方实在是太多太多。
李镇西老师的这个班主任之所以做的非常成功,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他的爱心。
教育不是简简单单的爱,在他的爱心教育里充满了艺术,充满了智慧。
因此我特别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听得专心,记得认真,想把李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种教育思想与方法融进自己的头脑里,指导自己的今后的教育工作。
报告中让我体会最深的是李老师的教育之爱,用他的爱心谱写着教育的诗篇。
他不仅以“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教育女儿,也用这样的信念教育学生和学校的老师,用自己的行动深深的感染别人,作为做人的信念。
在这样的理念熏染下,让学生的一举一动处处体现出替别人着想,对他人的尊重,给他人带来快乐的同时自己也会拥有一生的幸福。
这是李老师学生给她的来信片段。
我清楚地记得第一节课的第一分钟,就在这节课,这一分钟,您把“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写在了黑板上。
我像接到圣旨一样把它工整地写在了语文书封二的空白处,高二、高三,我的语文书封二的空白处都是同样的一句话,甚至大一的教材上也是。
后来,我不再傻傻地写,因为这句话已经深深地存在于我的心里,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我一直努力着想要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李老师把他的教育理念传递着。
同时李老师也是用这句话诠释着自己,让孩子们因他的爱心而感到快乐;因他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我作为一名小学的班主任,关心学生的冷暖,解决学生的问题,甚至经常地窝在教室里给学困生补习知识,这样做就是爱学生吗?听了李老师的报告,我体会到这并不是真正的爱学生。
李镇西报告会体会

《李镇西思想教育报告会》体会11月8-9日,我校班主任在吴校长的带领下,一行19人到临沂四中参加了“全国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教育思想专题报告会”。
聆听了李镇西及其弟子李俊兴、郭文红的教育感悟和教育趣事。
李镇西,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全国十杰教师”,“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式的教师”。
他的报告共分两大部分:“朴素最美”、“幸福至上”。
李校长从“教育是一种理解”、“教育是一种传递”、“好老师的标准”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用丰富的教育实例,生动形象地阐述了爱心与教育的重要关系。
重点分享了“未来班”的点点滴滴:班名、班训、班歌、班徽的制定,班级制度的建设,用照片串起“完美教室”美丽回忆,提出并践行“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幸福”的理念。
爱,是一种依恋。
谁爱儿童叽叽喳喳声,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已经入迷,谁就爱孩子。
在李老师的报告中,爱是一条主线,爱,无处不在。
李老师现在的目标是“做孩子不怕的校长”,他要求班主任们也“做孩子不怕的班主任”。
老师应该有儿童一般的情感,儿童般的兴趣,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做有童心的教育者,李老师了解孩子们的需要,和学生在学校的小树林里玩捉迷藏,游泳池边留下了他和学生的泳装照,在孩子中间,他就是一个孩子,天真烂漫,他的生活和教学中充满浪漫与情趣,他说“幸福比优秀更重要”,要让孩子感到快乐感到幸福,给孩子的童年、少年和青年留下浪漫,在他的学生中有大学教授,有拥有大企业的总裁,也有默默无闻的打工者,他们都积极向上,无一不感到做李老师的学生是一种幸福!李镇西老师是一个浪漫的富有激情的人,他从参加工作以来,用相机记录他与学生的浪漫故事。
如今年过半百的李老师,依然浪漫无比,今年的学校运动会开幕式上,他要求每个孩子都参加,每个班出一个节目,结果,开幕式成了狂欢节,操场变成了快乐的海洋“浪漫、情趣、狂欢”,他则穿梭于孩子中间,为孩子拍照,与孩子合影,尽情分享他们的快乐!就是这样一个与孩子一起编制故事的老师,先是被称为“中国式的苏霍姆林斯基”,最后干脆称他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时至今日,他依然执着地追寻着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真谛!佛山班主任讲师团成员、广东佛山石门中学班主任李俊兴老师的讲座也精彩纷呈。
李镇西教育思想专题报告范文会心得

李镇西教育思想专题报告范文会心得用爱心谱写教育诗篇双树小学高静2022年5月5日,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到甘肃兰州市对其教育思想做专题讲座,我学区8名教师被派往学习,我很荣幸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
与以往的报告有所不同,李镇西给我们带来的不是教育管理的手段、教育教学的理论或方法,确切地说这是一堂教师职业思想引导课,是一堂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分享课,是他曾经用心用情经历过的教育故事,而这些故事感染着在场的每个人。
整个讲座中,李镇西老师最本质的思想有两点:“朴素最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幸福至上,享受童心,当好老师。
”“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感到幸福。
”如何真正做到这两点,李老师对教师的爱阐明了详细的理解。
而我,对于教育之爱也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爱是一种依恋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孩子的依恋之情,是教育修养中最高尚的品质之一。
这种依恋是站在教师的角度上思考的,然而,它又何尝不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彼此共同生存生长的呢?只有爱上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声音,才能愿意从事我们的教育事业,而只有爱孩子们叽叽喳喳声爱的入迷,教师才会最终获得幸福感,孩子们对你也才能够真正的信任和依恋呐!依恋和被依恋都是一种温暖的幸福。
这些天,我们班班主任张老师去北京学习,有一天中午我陪同孩子们吃饭的时候,一个孩子苦恼地问我张老师什么时间回来,她说没有张老师他们像是丢了一件东西,我奇怪地问丢的是什么,这个孩子说是“有趣”。
她很喜欢张老师上课时的幽默风趣,更喜欢下课时张老师捏她的小脸蛋。
我不禁想到了平日里的张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融洽的场面。
我想,这就是老师对孩子们的爱和孩子们对老师的依恋吧。
很希望自己成为这样的老师,和孩子们彼此关爱,彼此依恋。
爱是一种尊重其实,我们所说的教育之爱,是充满民主精神的爱,它的核心是尊重与平等。
而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其实真正做到尊重是很不容易的,我们总是站在更高的或者自己的角度对待孩子,而不去考虑孩子本身或者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欢迎大家分享。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读完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最大感受是崇敬,李老师的教育智慧、爱心令我折服。
李镇西老师教育智慧令我折服。
读《爱心与教育》,常常被李老师的一些别出心裁的教育设计、教育艺术所折服。
他对顽童的转化与优秀学生的培养与提高上他独到的一套。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教师也有有权发泄他的愤怒,任何一个有涵养的、受过教育的人也在所难免)的时候,他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
他写“家校联系本”、填“报喜单”、游玩、集体评议、每日九问、写“灵魂的搏斗”、学生作文表扬、推荐好书等,所有这些都是李老师教育智慧的表现。
他的这些做法,时时处处体现了一个名师的高明,他总是以自己特别的方式来启迪学生的心灵,来走进学生的心灵。
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爱的真挚令我折服。
李老师说:“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我们对学生的爱,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更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学生汪斌的父亲执意留下一筐鸡蛋感谢李老师对儿子的关爱,李老师每天用小煤油炉煮上一个鸡蛋给汪斌送去。
家境困难而品学兼优的宁玮善良节俭,李老师送钱给她补充营养。
在高考以几分之差落榜后,宁玮情绪波动很大,李老师一直鼓励她,八年如一日的通信,电话联络,成为宁玮成功人生的最大动力。
父亲病逝,家庭欠债的伍建有了辍学的念头,李老师支持同学们给他捐款捐物。
假期,李老师带着学生步行三十多里山路,来到伍建劳作的田头。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很喜欢听李镇西老师讲的课,也听说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非常感人所以便买来阅读。
读上这本书,我就有一种被磁石吸引的感觉,书中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生动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震撼着我。
“爱心”充满了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的每一个角落,让我明白了当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孩子的心,也让我明白了应怎样去爱这些孩子。
“爱学生就必须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李镇西老师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班里的每个孩子都会引起他的兴趣,如孩子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孩子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孩子们的快乐和痛苦有哪些,他都了如指掌,如:家境困难而品学兼优的宁玮善良节俭,父亲病逝,家庭欠债的伍建有了辍学的念头,高考落榜宁玮情绪波动很大。
他总是能及时地发现孩子们哪里需要他的帮助和指点,他把学生当成朋友,学生也把它当成朋友。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我认为教育不应违背儿童的天性。
当然,“不是违背”并非一味迁就,而是把童趣引导到正当的途径和允许的范围内发挥,这将会使学生的心和教师贴得更紧。
如果教师本人甚至也保持或培养一点“儿童的天性”,那么,简直可以使师生之间的心灵融为一体。
”他坚持每天利用午休,给学生读《红岩》《爱的教育》《凤凰琴》……,学生笔记本上写上小诗,李老师正是因为有这样一颗童心,使他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这颗童心,使他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情感世界,也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拨动着他的心弦。
他常说:“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归本真温暖你我——李镇西老师报告有感崔其升校长、魏书生先生还有李镇西老师应该代表了中国目前最先进的教育。
崔校长是我的师父,魏先生的报告前不久刚刚听过,今天又有幸跟李老师学习了一天。
内心不由生出大大的感慨,正是刘西金校长的宽眼界、爱学习让我接触了这些颇具代表性的教育大家。
李老师的教育直指教育的最根本:让儿童幸福。
最具代表性的论断为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反观李老师的教育历程,从1982年走上讲台开始就是用心和学生沟通,用爱和学生连接,用实实在在的身体力行诠释教育就是和学生共同成长。
我不得不佩服李老师的细心与坚持。
从自己带的第一个未来班,到今天成为教育家,他记得自己带的每一个学生,记录了学生成长的每一步。
当他用多媒体展示出一个个学生的照片、他写给学生的手稿、他和学生的亲密活动时,我的内心充满了崇敬和激荡。
这是怎样的教育情怀,又是怎样的对教育的热爱啊!也只有内心充满了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才可能几十年如一日的去记录、去参与、去快乐的和学生融合在一起。
做李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
当老师和学生一起骑自行车、摸鱼、甚至在冰天雪地里摆出自己的班级时,老师是快乐的,学生更是快乐的。
这种超越了师生界限的教育真的是回归了教育应该有的样子。
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不是教学。
我不由回想起我的小学,我81年出生,8岁上了小学,12岁的时候遇见了武玉洁老师。
他当时是刚刚分配到我们村小的老师,周六周天他会带着我们去爬山,摸鱼、骑车这种活动没有过,但摘酸枣、采野花这些成为我童年快乐的记忆,偶尔也会在他宿舍吃饭,那也成为我童年最美的美味。
放大假的时候他会把他宿舍的钥匙给我,让我伺候他养的花花草草。
有一件小事我清晰的记得:一次在学校需要买练习本,我没有钱,他给了我,八零后该知道是一两毛钱的样子。
我抽空跑回家拿了给他结果迟到了,因为那件事他大发雷霆,我真的怕了他,但也感受到了他浓浓的爱意。
后来我小学毕业,陆续和他通过几次书信,再见时我已过而立,他也两鬓微霜,共同回忆二十几年前的时光时,也是泪眼婆娑。
李老师的教育唤醒了我童年幸福的回忆。
如今,我也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并且做了校长。
策马扬鞭过,归来我已不少年。
回头想想,我和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远,我离真实的教育也越来越远。
所幸今天跟李老师重温了我童年的快乐。
今天不仅仅是听了报告这么简单,带着感动,带着温暖在朝向教育的本真上我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谢谢李老师,谢谢刘校长,很有意义的一天过去了。
王涛2018.12.1李镇西报告会感悟李镇西是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教育大家,就在今天,他用一张张照片,一个个例子,用一场丰富的教学盛宴来影响着所有与会老师的感受。
就像李老师自己的教学观,“只要你善良、正直、勤劳,就是我最好的学生”,他并不试图灌输我们什么高大上的理论,而是用他的生活点滴给我们以生活的启迪。
而平等教育,给予学生心灵的自由是我听会的最大感受。
在报告会上,李老师不是简单地说说学生的变化,或者自己对学生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而是把学生的生活与自己情感的连结真实地展现出来,完整地展示学生的个性、经历,多年后的状态,这里面他不仅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还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同一的位置上,错了违反了班规就主动受罚,不搞特殊,这种平等民主的教育思想真是令我眼前一亮深受启发,这也让我深刻意识到,教育是互爱,是理解。
李老师是一个教师,是一个班主任,他敢于释放孩子爱玩的天性,对自己的教育理念贯彻的很彻底,始终如一坚持教育即幸福。
为此,他可以趴在地上和学生学狗叫,他可以和学生一起骑自行车、游泳,他可以和学生在雪地里打雪仗,他可以和学生在树林里玩游戏,他可以和学生在草坪上看书……这些最平凡的行为是他释放孩子天性的最基础手段,可我却不能做到。
他手里的那些书信、那些班级史册、那些陈年照片无不透露出他的智慧,他的细心和他的真诚!李镇西老师秉承着教育是幸福的教育观,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要向李镇西老师学习,做一个有教育理想的真教师。
唐志凤2018年12月01日我为什么成不了那个引领者——听教育家李镇西报告有感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
能零距离地聆听这两位教育大家的专场报告,欣赏领略大师的睿智和风范,作为普通的老师,能如此幸运的,又有几人!真的应该好好感谢我们的大家长、领路人刘西金校长。
没有他的大教育情怀,没有他的超前眼光,我们绝大多数老师可能此生都不会有向崔其升、魏书生、李镇西、肖培东等教育教学大师零距离交流学习的机会!当我们陶醉于这些教育专家台上的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侃侃而谈的时候,当我们感动于他们一个个师生融洽的故事时,当我们惊羡于他们所创造的一个个教学神话时,我们是否在反思自己:同在一个蓝天下,他们为什么如此耀眼夺目,成为教育这个行业的精英、翘楚、引领者,而我们绝大多数同行、同事却不能,都泯然众人矣?刚迈进学校的那一刻起,他们和我们一样满怀激动和热情,都有一颗把课上好、把班带好、做个好人的心;我们和他们一样,也希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们和他们一样,也想在这个行业里能有所作为,有所建树。
可是,同样是领着一群孩子在知识的海洋里邀游,为什么我们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甚至搁浅了呢?一、我们缺少坚守当我们从听得热血沸腾的会场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慢慢冷却、冷静下来之后,我们会发现这些大师只所以能超过我们,成为让我们需抬头仰望的教育大咖,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难能可贵的品质,那就是坚守!刚出道时,他们的教学环境、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生源等并不比我们好多少,甚至比我们现在差不知多少倍,可他们没有牢骚,没有抱怨,没有朝三暮四、朝秦暮楚,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终成正果!我们呢?要么禁不住外面世界的诱惑,厌倦枯燥无味的重复,这山望着那山高,心猿意马,或跳槽或放弃;要么没有别的出路只能认命将就着干这份工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没有方向,没有目标,看不到自己未来的样子,就更谈不上坚守,谈不上优秀,谈不上引领!二、我们缺少学习在倡导全民读书、终生学习的今天,我们会因为家庭、社会等诸多因素为借口不读书、不学习,我们很多人还在吃当学生时所学的还剩下的那点可怜的老本,或忙于教学事务或忙于各种应酬,不充电,不深造,不提升。
再看看我们的引领者崔其升、魏书生、李镇西、肖培东等,哪一个不是坚持读书和学习!像李镇西老师,取得了那么多成绩,创造了那么多教学神话,按一般人来讲,名利都有了,别人很难企及了,可以不用再学习了。
可人家年龄那么大了,还去读博士,让自己前进一步,再进一步,不断地挑战自我,刷新自我,超越自我。
反观我们自己,:安于现状,不读书,不学习,不思进取,小学即成,小富即安,自然不会成为让领导期盼的那个引领者!三、我们太懒这里的懒,不是说我们不爱岗,不敬业,而是说我们缺少反思、总结、整理、保存,我们懒得去做一个有心人。
我们可能过多地关注了大师们所取得的成就、头上的光环、造成的影响,而看不到他们几十年来读书不断、学习不止;惊诧和震撼于他们能记住那么多学生、老师的姓名,惊诧和震撼于他们至今还保存着他们与学生一幕幕动人的故事和精彩的瞬间,惊诧于他们有那么多的教学专著的出版、再版,而忽视或看不到他们在光鲜亮丽的背后付出了多少隐忍和汗水。
试问自己:教学这么多年,写了多少教育教学随笔,写过几篇下水文,记录过多少与学生一起感动或难忘的瞬间,还记得多少教过的学生的姓名?我们这个行业、这个队伍里,从不缺少有能力、有才华的人,但我们往往缺少一颗坚持不懈的上进的心!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一个人不会随随便便成功!我们向大师们学习,除了学他们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成功的经验,更要学习他们对教育的情怀和坚守,学习他们淡薄名利,一心向学,心无旁骛,把学生看成和自己一样的人格平等的人,并倾其一生成就学生,让学生幸福,和学生一起感动和幸福!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我们应该像大师们那样,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积累,不断总结,不断提升,不断让自己对自己的成长目瞪口呆,不断告诫自己要成长为那个自己引以为傲的引领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听完了大师的报告,你、我、大家,敢不敢说:从我做起,从当下做起,向我看齐?!田辉2018-12-2听李镇西专家报告之感今天听取了李专家的报告,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孩子在教育中应该能寻求到快乐,教育不能让孩子们失去本真,而不是让孩子们成为刷题的机器。
李老师从教学的第一天起就以儿童的天性为本真在进行着教育!他带领孩子们课下之余一起游戏,一起捉鱼,一起学狗叫,他和学生们是最好的哥们最好的朋友。
他学校应该给孩子们“撒野”的空间,这样才是儿童本该有的童年。
再者李老师当了一辈子的班主任,即使后来他当了校长,他同样的教课同样的当班主任。
他管理班级都是和同学们以平等的身份一起去管理班级。
制定自己班的班级文化,特别是班规,他制定学生的班规,学生制定他的班规,如有违反和学生一样罚值日。
正是这种平等的态度让学生都把自己的班级真的都当成是自己的。
对于后进生,李老师给他们正确的引导,首先让他们有上进心,有集体荣誉感,有什么事情李老师都让他们去做,让他们感觉到他们的重要性,最主要的是让他们有尊严,让他们的童年过的不失童真!最后李老师讲到,老师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那个让自己“吃惊”的自己。
也就是说老师要自我不断的成长,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
让老师被尊重,让老师有幸福感!今天的报告真的是一场盛宴,让我明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让儿童不失天真。
让他们快乐学习!同样自己也需要不断的成长,这是一辈子都要做的事情。
刘彦庆2018.12.1用爱心做教育今天,感谢学校给我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有幸听了全国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教育思想专题报告!此次的学习让我再次得到了提升,也让我更加坚定了用爱心做教育的重要性,明白了教育的真谛在于还给学生一个自由释放的空间,学校应留给学生一片撒野的地方等!会议分两个议程,上午李老师主讲话题是:新教育与教师成长,让梦想开花;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下午李老师主讲内容是:用生命演绎生命。
一、新教育与教师成长,让梦想开花。
李老师以苏霍姆林斯基“人是最高价值”开始,并提出“应该首先培养人才,还是人”这个问题,以实例层层展开论述,让我们明白了培养人的重要性!做老师的应有被淘汰的压力感,只有当时生彼此相融,彼此能够听到对方的心跳,能够感受到对方的脉搏时,教育才能真正发生。
尊重儿童,意味着教育过程要有儿童情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希望是孩子们生活和学习得有意思”今后我要最终学生,尽最大努力让孩子们生活学习的快乐!二、课堂教学从老师的提问开始,还是从学生的提问开始?毫无疑问,新的教育理念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跳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也与我们学校推行的“10+35”课堂模式相符合!今后我要严格贯彻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探究,学生学生自主,教师引导,三、幸福比优秀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