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布局设计规范-制造部

合集下载

PCB布线设计规范精选全文

PCB布线设计规范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印制电路板设计规范一、适用范围该设计规范适用于常用的各种数字和模拟电路设计。

对于特殊要求的,尤其射频和特殊模拟电路设计的需量行考虑。

应用设计软件为Protel99SE。

也适用于DXP Design软件或其他设计软件。

二、参考标准GB 4588.3—88 印制电路板设计和使用Q/DKBA—Y004—1999 华为公司内部印制电路板CAD工艺设计规范三、专业术语1.PCB(Print circuit Board): 印制电路板2.原理图(SCH图):电路原理图,用来设计绘制,表达硬件电路之间各种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图。

3.网络表(NetList表):由原理图自动生成的,用来表达器件电气连接的关系文件。

四、规范目的1.规范规定了公司PCB的设计流程和设计原则,为后续PCB设计提供了设计参考依据。

2.提高PCB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减小调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增加电路设计的稳定性。

3.提高了PCB设计的管理系统性,增加了设计的可读性,以及后续维护的便捷性。

4.公司正在整体系统设计变革中,后续需要自主研发大量电路板,合理的PCB设计流程和规范对于后续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SCH图设计5.1 命名工作命名工作按照下表进行统一命名,以方便后续设计文档构成和网络表的生成。

有些特殊器件,没有归类的,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其英文首字母作为统一命名。

对于元器件的功能具体描述,可以在Lib Ref中进行描述。

例如:元器件为按键,命名为U100,在Lib Ref中描述为KEY。

这样使得整个原理图更加清晰,功能明确。

5.2 封装确定元器件封装选择的宗旨是1. 常用性。

选择常用封装类型,不要选择同一款不常用封装类型,方便元器件购买,价格也较有优势。

2. 确定性。

封装的确定应该根据原理图上所标示的封装尺寸检查确认,最好是购买实物后确认封装。

3. 需要性。

封装的确定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的。

总体来说,贴片器件占空间小,但是价格贵,制板相同面积成本高,某些场合下不适用。

PCB可制造性设计工艺规范

PCB可制造性设计工艺规范

PCB可制造性设计工艺规范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是电子产品中非常常见的一部分。

它是由一种基层材料(通常是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通过印刷或压合技术固定在基层上的导电层构成的。

PCB可制造性设计工艺规范是一系列准则和要求,用于确保PCB的设计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能够达到高质量和可重复性。

首先,对于PCB可制造性设计工艺规范来说,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布局和布线。

布局指的是元件在PCB上的位置和排列方式,而布线则是指通过导线将元件连接在一起。

在布局方面,应该根据电路的需求和元件的特性进行合理的布局,避免不必要的干扰和噪音。

在布线方面,应该注意导线的长度、走线的宽度和间距,以及阻抗匹配和传输速率等因素。

其次,PCB可制造性设计工艺规范还包括了对于孔的规定。

在PCB制造过程中,通常需要在板上打孔以安装元件。

对于孔的规定,包括孔的类型(如贴片孔、通孔等)、孔的直径和位置等。

这些规定需要考虑到元件的尺寸和安装的要求,以及后续的焊接和连接等操作。

此外,在PCB可制造性设计工艺规范中还包括了对于焊盘和焊接的要求。

焊盘是指用于连接元件和导线的金属圆盘。

对于焊盘的规定,包括焊盘的形状、尺寸和间距等。

而对于焊接的要求,包括焊接的方法、焊点的形状和强度等。

这些规定需要考虑到焊接工艺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以及后续的维修和升级等操作。

最后,PCB可制造性设计工艺规范还应该包括对于阻焊和丝印的要求。

阻焊是一种覆盖在PCB表面的绝缘材料,用于保护导线和焊盘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对于阻焊的规定,包括阻焊的类型、颜色和厚度等。

丝印则是一种印刷在PCB表面的文字和标记,用于标识元件和线路的位置和功能。

对于丝印的规定,包括丝印的颜色、位置和字体等。

总的来说,PCB可制造性设计工艺规范是为了确保PCB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能够达到高质量和可重复性而制定的一系列准则和要求。

这些准则和要求涵盖了PCB布局和布线、孔的规定、焊盘和焊接的要求,以及阻焊和丝印等方面。

PCB布线设计规范

PCB布线设计规范

PCB布线设计规范1.布局规范-尽量使信号线、电源线和地线的路径尽量短,减少信号传输时的延迟和干扰;-对于高速信号线,要注意并配备相应的阻抗控制;-尽量减少信号线和电源线之间的交叉和平行布线,以减少互相的干扰;-分区布局原则:按照信号的类型和频率,将电路板分为数字区和模拟区,并分别进行布局,以避免数字信号对模拟信号造成的干扰;-合理安排组件的位置,将频繁使用的器件放置在靠近接口或者外部连接器的位置,以减少信号传输距离。

2.信号布线规范-保持信号线的间距:对于高速信号线,要保持足够的间距,以减少串扰和互相干扰;-避免信号线与电源线的平行布线:电源线会产生较强的磁场,容易干扰信号线;-保持信号线的长度一致性:保持同一信号线的长度一致,以减少信号传输时间的差异。

3.电源布线规范-电源线和地线的布线要尽量平衡:同时布线电源线和地线,减少共模噪声的产生;-电源线和地线要和信号线分离布线,以减少干扰。

4.地线布线规范-多使用地平面层:可以在PCB设计中增加地平面层,减少地线的阻抗,提高抗干扰能力;-分离数字地和模拟地:对于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同时存在的电路板,应该将数字地和模拟地分离,并通过合适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以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

5.未布线信号处理-对于未布线的信号,要进行正确的终端处理,防止信号反射。

6.PCB布线工具-使用合适的PCB设计软件进行布线设计,提高设计效率;-在布线前可以使用仿真工具进行预布线分析,优化设计。

以上是常见的PCB布线设计规范,通过遵循这些规范,可以提高电路板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具体的规范要根据实际设计需求和电路特性进行调整和优化。

PCB电路板PCB设计规范

PCB电路板PCB设计规范

PCB电路板PCB设计规范1.尺寸和形状:根据电路板应用和要求确定尺寸和形状,确保能够容纳所有的组件并符合外形要求。

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PCB的弯曲、挤压等因素,应保持板面较为平整。

2.布线规范:合理规划布线,使布线路径尽量短,减小电阻和干扰。

应避免线路交叉和平行,减少串扰和阻抗不匹配。

同时,应根据不同信号的特性分开布线,如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和高频信号。

3.引脚布局:根据电路板上的组件情况,合理安排引脚位置和布局,以便于布线和检修。

引脚布局应尽量避免互相干扰,减少电磁辐射和串扰。

4.电源和接地:电源和接地是电路板的重要部分,应合理规划电源和接地的位置和路径,确保电源供应稳定和接地可靠。

同时,应避免电源和接地回路交叉、干扰。

5.差分信号设计:对于差分信号,对应的差分线应该保持相同的长度和距离,并且相对地和其他信号线隔离,以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

6.阻抗控制:对于高频信号和差分信号,需要控制PCB的阻抗以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

通过合理布线、选用合适的线宽和间距等方式来控制阻抗。

7.信号层分布:不同信号应分配在不同的信号层上,以减少串扰和互相影响。

如分离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层,使其相互独立。

8.过孔和焊盘:过孔和焊盘是PCB上的重要部分,需要合理设计和布局,以便于焊接和连接。

过孔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尺寸和孔径,焊盘应采用适当的尺寸和形状。

9.元件布局:在布局元件时,应合理安排元件的位置和间距,以便于布线和散热。

同时,要注意元件的方向和引脚位置,以方便组装和检修。

10.标记和说明:在PCB上标注元件的名称、值和引脚功能,以便于使用和维护。

同时,在PCB设计文件中提供详细的说明和注释,方便其他人理解和修改。

总之,PCB设计规范是确保PCB电路板设计的合理性、可靠性和可制造性的重要标准和方法。

通过遵循相关规范,可以有效提高电路板的性能和可靠性,减少故障和制造成本。

PCB可制造性设计规范

PCB可制造性设计规范

PCB可制造性设计规范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的制造性设计规范是指在设计和布局PCB电路板时所需考虑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以确保电路板的制造过程顺利进行并获得可靠性和性能。

一、尺寸规范1.PCB电路板的尺寸要符合制造商的要求,包括最小尺寸、最大尺寸和板上零部件之间的间距。

2.确保电路板的边缘清晰、平整,并防止零部件或钳具与电路板边缘重叠。

二、层规范1.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所需的层次和层的数量,确保原理图和布局文件的一致性。

2.定义PCB的地平面层、电源层、信号层和垫层、焊盘层等的位置和规格。

三、元件布局规范1. 合理布局元件,以最小化路径长度和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提高电路的可靠性和性能。

2.避免元件之间的相互干扰和干涉,确保元件之间有足够的间距,以便于焊接工序和维修。

四、接线规范1.线路走向应简洁、直接,避免交叉和环形走线。

2.确保信号和电源线路之间的隔离,并使用正确的引脚布局和接线技术。

五、电路可靠性规范1.选择适当的层次和厚度,以确保足够强度和刚度。

2.确保电路板表面和感应部件光滑,以防止划伤和损坏。

六、焊接规范1.在设计中使用标准的焊盘尺寸和间距,以方便后续的手工或自动焊接。

2.制定适当的焊盘和焊缺陷防范措施,以最小化焊接问题的发生。

七、标准规范1. 遵循IPC (Institute for Interconnecting and Packaging Electronic Circuits)标准,以确保PCB的制造符合国际标准。

2.正确标注和命名电路板上的元件和信号,以方便生产和测试。

八、生产文件和图纸规范1.提供准确和详细的生产文件和图纸,包括层叠图、金属化孔、引线表和拼图图等。

2.确保文件和图纸的易读性和可修改性。

九、封装规范1.选择适当的封装类型和尺寸,以满足电路板的要求。

2.避免使用不常见或过于复杂的封装,以确保可靠的元件焊接和连接。

PCB标准设计规范-1

PCB标准设计规范-1

■P CB的材質有電木板,玻璃纖維板和半玻璃纖維板等●電木板一般僅僅用在單面板●玻璃纖維板是用環氧樹脂+玻璃纖維布+銅皮壓制而成。

主要用于雙面板,代表性的有FR4。

●半玻璃纖維板是用環氧樹脂+玻璃纖維布+短纖+銅皮壓制而成。

主要用于雙面板,代表性的有CM-1,CM-3。

玻璃纖維板和半玻璃纖維板約有90%的產量用于雙面板。

●目前本公司使用的主要是玻璃纖維板和半玻璃纖維板,分別為FR4和CM-3,其它還有陶瓷,金屬基板,因本公司尚未使用到,在此不再贅述,后面的內容也將只針對FR4和CM-3兩种材質講述。

■P CB基板(覆銅板)的一般規格及標注方式●PCB的厚度常用規格有0.3,0.4,0.5,0.6,0.8,1.0,1.2,1.6,2.0,2.5,3.0,3.2mm等(其中厚度為1.6mm 的PCB大約占所有PCB產量的95%),一般標注為T=??mm(T為THICKNESS的縮寫)。

厚度為1OZ(盎司)/平方英尺,一盎司=28.35克,,根据銅的密度可計算出1OZ/平方英尺銅箔厚度=0.0014”=0.035mm,一邊標0為單面板。

⏹●PCB的表面處理方式有很多种,本公司主要使用的有松香板,單面噴錫板,鍍金板。

●松香板為一低成本的PCB加工方式,它只是將加工好的PCB經過微蝕刻后噴上一層松香,以防止銅箔氧化,一般只用在單面板的加工上。

目前本公司的部分血壓計及一些GP的產品有用到。

●單面噴錫板是為了提高PCB的焊接性能,將加工好的PCB經過噴錫工藝流程處理,其焊接效果比松香板有明顯得提升。

目前單面噴錫板在本公司主要應用在部分血壓計及一些GP的產品上。

●鍍金板實際上是鍍鎳鍍金板,它又有鍍軟鎳軟金和鍍硬鎳硬金之分。

鍍軟鎳軟金其電鍍用的是氨基磺酸鎳系列電鍍液,鎳的鍍層是塊狀結晶,有無數的孔隙,比較适合打線作業。

鎳的鍍層一般要求150u”(3.8um)以上,金的鍍層一般要求1-3u”(0.025~0.075um)以上。

PCB设计规范DOC

PCB设计规范DOC

PCB设计规范DOC1.PCB尺寸和形状:PCB尺寸应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合理选择。

在进行PCB布局时,应根据特定需求确定PCB的形状,边缘应呈规整的矩形或圆角矩形。

2.PCB层次和层数:根据设计需求,合理选择PCB的层数,常见的有单层、双层和多层PCB。

根据信号完整性要求,可在多层PCB中加入地层和电源层,提高抗干扰能力和信号传输质量。

3.线宽和线距:合理选择线宽和线距对于PCB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较窄的线宽和线距有助于减小PCB的尺寸,但也会增加制造和焊接的难度。

因此,需根据具体应用需求和制造工艺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4.确保电磁兼容性(EMC):在进行PCB设计时,应考虑电磁兼容性,以降低电磁干扰和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通过合理分布和布线可以降低干扰源和受干扰源之间的耦合,使用屏蔽罩和地层来减小电磁辐射和接收。

5.元件布局与布线:合理的元件布局和布线有助于优化PCB性能、降低串扰和噪声。

对于模拟和数字信号,应按照不同的信号类型进行分区布局,减少互相干扰的机会。

高频和敏感信号线应尽量短且平行布线,降低引入的噪声。

6.引脚映射和标识:为了便于排查和维护,应做好引脚映射和标识。

对于器件的引脚和连接器的引脚应有明确的标识,方便布线和调试。

7.保留特定区域:在PCB设计中,可能存在一些需要保留的特定区域,如机械固定孔、散热器或接口连接器的安装区域。

在布局时要合理规划这些区域,以免干扰到其他电路或器件。

8.禁止区域和引脚验证:有些器件在工作时可能会产生较大的电磁辐射或高温,需要在设计时设置禁止区域,并在设计验证阶段进行引脚验证,确保没有错误连接。

9.工艺规范:在PCB设计中,还应根据制造工艺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工艺规范。

如焊盘的孔径和间距、复杂线路的线宽要求等,这些规范可以在整个制造和组装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

10.DFM/DFT设计原则:DFM(Design for Manufacturability)和DFT(Design for Testability)是一系列设计原则,旨在方便制造和测试过程。

PCB设计规范

PCB设计规范

一、目的规范产品设计,更有利于整个制造过程,减少制程中不良的发生率,降低制造工艺难度。

二、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各部门PCB设计。

一、外尺寸根据公司现有设备,在设计时,应考虑基板的设计尺寸(如有客户指定超出此尺寸的PCB,需考虑该板的外发制造)根据公司设备情况.模板时应避免将PCB窄边作为制造用板边.或在窄边布置工艺板边.注:②.自动插件部品脚距离制造板边<5 mm(图中②)③.手动插件、自动插件部品表面任意部分距离制造板边尺寸<2.00mm;(图中③)⑤.<1.00mm空电路线距离制造板边尺寸<3.00mm(图中⑤)⑥.定位孔中心距离制造板边>7.00mm或定位孔边缘距离制造板边距离>8.50(图中⑥)④.手动插件的背面焊盘距离制造板边<1.00mm;(图中④)PCB设计参考标准1、公司当前设备可制造最大PCB外尺寸为330.00*250.00mm;但最小整板不得低于64.00mm.2、当有以下情况之一,需要增加工艺板边:①.SMD贴装部品焊盘距离制造板边尺寸<5.00mm;(图中①)外形尺寸无工艺板边布板时需要特别注意禁止布置SMD元件区域,不得安放任何SMD元件.释义:工艺板边——工艺边其实就是为了辅助生产插件走板、焊接过波峰在PCB板两边或者四边增加的部分,主要为了辅助生产,不属于PCB板的一部分,生产完成需去除。

制造板边——是指在完全没有工艺板边的情况下PCB四周的边缘部分,常常被视作板边在制造过程中使用。

二、定位标示释义:定位孔——用于制造过程中安装夹具或机械定位的通孔。

定位开孔与安装孔可通用.螺丝孔——产品组装时用于固定或安装产品的通孔。

因受力较大。

在设计时需要做加强其机械应力.1.定位孔的设计根据制造工艺来定,公司现行使用定位孔的工艺段分别为:自动插件印刷ICT FCT高压测试公司现行AI采用弹簧爪片对PCB进行定位作业,故对PCB定位孔有一定的技术要求.①.爪片的可定位尺寸在3.00-6.00mm.最佳生产状态为3.00mm(中心距离板边5.00mm)②.定位孔大小定∅4.00mm,允许误差为+0.05③.所有定位孔或螺丝孔周围5*5mm范围内,禁止布置SMD元件.以避免基板加工或螺丝紧定时产生外力导致部品损坏.(定位孔设计在工艺板边时,则无需考虑此问题)2、MARK点的设置.焊盘外径D一般不小于(d+1.5)mm,其中d为孔径,对于一些密度比较大的元件的焊盘最小直径可取(d+1.2)①MARK点为1*1mm露铜圆形,可以选用镀锡,在周围再围绕∮3.00mm圆环,以增强与隔绝外围线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CB布局及元件装配的设计规范——制造部XX年XX月XX 日年Rev.01Introduction (导言)1.此文献提供了关于可制造性设计(DFM----Design For Manufacturability)规范的总体要求:2.设计一个最有价值、品质性能兼优的可靠性产品是研发部门的职责,为了保证产品的可制造性,研发部门必须充分考虑到当前的制造能力,在设计执行阶段应经常集会回顾当前的设计及制造问题以提高制造能力,请研发人员严格按照本文所制定的规范履行职责,有任何改变必须经SMT部门NPE(New program engineer)同意。

DimensionsDimensions (尺寸)全文所使用的度量单位:mmp(范围)Scope此标准定义了PCB及装配最基本的设计要求,如下几点:•PCB Layout 及元件装配•线路设计•异形元件Layout•PCB 外形尺寸•多层PCBApplicability(应用)此文提到的所有标准应用于HYT所有产品中(除非另有说明)1. PCB Layout 及元件装配1.1通常考虑因素(Layout和元件)因为表面贴装的焊接点大多都比较小,并且在元器件与PCB之间要提供完整的机械连接点,由此在制造过程中保持连接点的可靠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通常在产品制造、搬运、处理当中大PCB贴大元器件要比小PCB贴小元器件更冒险,因此越密集分布的PCB板对其厚度及硬度有更高的要求以避免在加工、测试及搬运过程中受弯曲而损坏焊接点或元器件本体。

因此在设计过程要充分考虑到PCB的材质、尺寸、厚度及元件的类型是否能满足在加工、测试及搬运过程中所承受的机械强度所承受的机械强度。

1.1.1 在对PCB布局时应考虑按元件的长与PCB垂直的方向放置,尤其避免将元器件布在不牢固、高应力的部分以免元器件在焊接、分板、振动时出现破裂。

具体见以下图示:1121.1.2 元件热膨胀性不匹配表面贴片元件特别是无铅元器件在焊接过程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热膨胀的冲击,元器件的焊端与元件本体如果在高温焊接及大电流流过时热膨胀不匹配将导致元件本体与焊端破裂。

总的来说,大的元器件比小的元器件更易受热膨冷缩的影响,一般在焊接加工工艺中只允许电容尺寸等于1812。

121.2.1 元件贴片相似的元器件应按同一方向整齐地排列在的PCB 板上以方便SMT 贴片、检查、焊接. 建议所有有方向的元器件本体上的方向标示在PCB 板的排列是一致的, 见如下图:1.2元件装配1.2.2 SMT元件手焊、补焊要求:由于大多SMT元器件在手工焊接过程中极易受热冲击的影响而损坏,因此不允许对SMD料进行手工焊接,在生产当中出现的不良应尽量在低温下焊接。

1.2.3 SMT元器件不应放置在有DIP(Double in line package双列直接式组装)、通孔元件的下面(目前公司无1.2.3SMT Double in-line package波烽焊接工艺,以手工替代,这一条可不执行)。

1.2.4 SMT料应远离PCB定位边缘5mm1.2.5 SMT加工必须与焊接工艺相匹配,如回流焊接只适用于PCBA的回流焊接,波烽焊接也只适用于PCBA的波烽焊接。

1.3波烽焊接(略)1.4回流焊接1.4.1 回流条件:为确保元件在回流焊接前后性能的一致性,要求元器件的参数要求必须达到HYT 的回流要求。

回流焊温度曲线回流焊温度曲线:斜率(Ramp rate):>4C°/Sec峰值温度(peak temp.): 235 C°(lead product) 270 C°(lead-free product)液化时间(Time above liquidus ): 应能承受120Sec元件间隔1.4.2 元件间隔:PP—Pad to PadBB—Body to BodyBP—Body to PadChip料1.4.3 线路布局1.4.3.1 使用绝缘及不可焊接材料覆盖在裸露、无需焊接的铜箔及线路上以防止在回流焊接时焊锡流到裸露的铜箔及线路上而造成焊盘无锡、少锡或虚焊等。

1.4.3.2 Pad位的对称性避免焊盘与大的铜箔相接或用隔热材料将焊盘与大铜箔连接部分小化以免在回流焊接时由于散热太快而导致冷焊的出现。

对于单个形状的元件,其焊盘的设计应成对称,以免在回流焊接时出现立碑的现象。

1.4.3.3 通孔的位置设计方针通孔应远离元件的焊盘以免在回流焊接时焊料通过通孔流出焊盘而造成无锡、少锡等现象。

通孔与焊盘的最小距离为0.63mm,通孔仅仅在大的元器件上的焊盘上才可以使用,例如像DPAK & D²PAK,但是必须要求通孔的的直径不大于0.3mm或者更小,并且为避免在回流焊接过程中出现锡通过通孔流到另外一面造成凸状而影响另一面的生产,应考虑在另一边塞住通孔。

DPAK & D²PAK1.4.4 回流装配要求1.4.4.1 有机械支撑装置的焊接:在PCB上提供较多的铜箔可焊面积以使元件与PCB的焊接点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去支撑,尤其是导线与铜箔相接的位置。

1.4.4.2 针对有支撑柱的情况下,易碎的陶瓷电容应放置在应力最小的位置。

1.4.4.3 特殊元器件的装配。

1443特殊元器件的装配a. 在焊接工艺中(特别是无铅工艺),不要选用与PCB与热膨胀不相符的并热膨胀较大的元件器,除非已经证实了试验成功及确认无任何问题,否则板变形及焊接点破裂可能发生而影响可靠性。

b. 在回流焊接过程中,除非已经证实了测试成功及确认对结果无害,否则不要选择非SMT物料在SMT进行表面装配而在炉后手工补锡。

进行表面装配而在炉后手工补锡c. 当然针对一些元器件对其引脚进行修正也可以作为SMT物料进行焊接。

d. 当非SMT元器件使用于SMT贴片时,对其引脚的弯曲度及平整度有一定的要求,如果需要弯曲,其弯曲部分不能延伸到脚与本体的相接处,而是弯曲点与本体的距离(L)为元件引脚的直径或厚度但至少不能小于1.0mm,具体可参照以下图及表格:如果对其引脚进行整平,整平的厚度应不少于引脚直径的40%:e. 异形元器件引脚成形加工的共面度要求(最大0.15mm):1.5基准校正点(Fiducial marks)1.5.1 基准校正点的应用15111.5.1.1 总体考虑a.基准点是位于PCB板上的类似于焊盘的小薄片,通常基准点的制作与SMT元器件的焊盘制作在同一时间进行蚀刻处理;b.由于基准点与SMT元器件焊盘在同一加工过程中进行,因此其相对位置比定位孔与焊盘的相对位置更稳定准确;c.在SMT加工过程中, 通过SMT贴片机的照相系统对PCB基准点坐标的读取,以及通过计算机系统对坐标偏差的计算准确定位PCB的位置,因此,元件贴片精度得到很大的提高.1.5.1.2 基准点的类型这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PCB基准点”,另外一种根椐不同元器件的需要而设的“元件基准点”1) PCB基准点a.对于单板的Layout,建议使用三个基准点来作为角度、线性及非线性失真的补偿,如果PCB板的元件间距或脚间距有小于50mil pitch的就必须要使用三个基准点;il i h的就必须要使用个基准点b.三个基准点位于PCB板上的三个角落位置;c.在PCB长度及对角线的范围之内,三个基准点的距离应尽量最大.d.基准点一定不要放置在如上图所示的受限制的区域,必须放置在距离PCB边缘的4mm以上的位置;e.如上图如示,每块板的两个基准点是进行角度及线性补偿的最低要求;f.两个基准点应确立在PCB对角线的位置上,在生产过程中基准点通常作为参考点来检测板的存在及校正板与板之间的细微的偏差;g g.SMT元件应尽量放置在基准点的范围内.H.对于PCB拼板的Layout,最好用三个(如果元件Pitch小于50mil必须采用三个)或两个基准点以补偿PCB拼板的偏差;i.在回流焊接加工过程中,PCB基准点必须包涵到PCB拼板的Gerber file中;j.对于一些高密度分布的PCB板中如果没有多余的空间放置基准点,可以考虑将基准点放置在拼板之间的连接材料上,但为了考虑基准点与PCB元件分布的精度,必须将基准点与PCB元件分布一起设计在Gerber file中;a.与绝缘材料之间的相距尺寸(Fiducil dia.b.b.准点尺寸相近的图案,此图案还包括多层板中的里层图案。

2. 设备的局限性对物料规格及元器件包装的影响2.1P.C.B厚度在波烽焊接加工过程中,那么PCB的厚度标准要求为:1.6mm,最薄不能低于1.0mm,不然PCB 在过波峰焊接时易弯曲变形而导致PCB上的元器件损坏及焊接点破裂,影响产品的可靠性.在回流焊接加工过程中,薄的PCB可以被使用倘若在PCB两边增加均衡性铜箔及通过拼板适当的设计而减少PCB的弯曲可能性。

2.2表面贴片元件221.SMT现有的贴片机所能处理的表面贴片元件包装有8mm、12mm、16mm、24mm、32mm及44mm的卷装料及支装料,散装物料在SMT加工过程中是不允许采用的。

2.SOIC的标准包装应优先选择卷装形式,减小支装包装方式从而减少对机器贴片效率的影响。

3.包装那些异形元器件或非SMD元器件作为SMT贴片元件时(像屏蔽罩之类)应采用胶材质的拖盘或其它方式进行包装以避免在运输及加工过程中使元器件变形而影响其共面性。

的拖盘或其它方式进行包装以避免在运输及加工过程中使元器件变形而影响其共面性4.可贴装的元件高度不能大于15mm3. 线路设计规范3.1 加强焊端的独立性, 减弱焊端之间的影响, 如下图3.2 如果焊端位于较大的铜箔上, 那么必须修整较大的可焊区焊端面积以避免出现短路等不良.如下图3.3 为了达到较好的机械强度尤其是对于1OZ铜的PCB及有手工焊接要求的PCB,经常加大铜箔的面积,如下图:3.4通孔不允许位于底部为金属物质的元器件下面,除非他们之间有绝缘体隔开,并且此绝缘体能承受焊接时的高温冲击而不被损坏;3.5铜路与焊端连接的颈部位置应加宽以避免在焊接的过程中出现断裂的现象;3.6焊盘不允许位于与大铜箔的附近,他们之间最小间隔应不小于1.8mm;3.7线路宽度及线路之间的间隔定义(对于1oz或2oz铜的PCB);3铜的PCB)3.7线路转角定义4. PCB 外形尺寸这个设计规范为SMT加工制造(单面或双面板PCB)定义了其的外形尺寸要求:4.1外形尺寸1、所有的PCB的外形轮廓必须是直的,这样可以减少PCB在SMT加工过程中上板、出板及中途传输过程中的出错率,从而缩短PCB的传输时间、增强PCB的固定及提高SMT加工品质。

SMT不能接受通过在空余的地方增加如下图所示的Dummy PCB以增强PCB的固定及提高SMT加工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