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导学案汇编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及其变迁规律;2. 掌握地球表面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影响;3. 能够分析海陆变迁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导学内容:1. 海陆的分布情况:地球表面大约71%是海洋,29%是陆地;2. 海陆的变迁规律: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是不息变化的,受地质构造、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3. 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影响:地壳运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都会导致海陆的变迁;4. 海陆变迁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海陆变迁会影响人类的生活、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的稳定。
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是怎样的?海陆是如何变迁的?2. 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引发学生对海陆变迁的好奇和思考。
第二步:进修1. 讲解地球表面海陆的分布情况和变迁规律,介绍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2. 指挥学生分析海陆变迁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海陆变迁带来的挑战。
第三步:实践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海陆变迁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响,提出应对措施。
2. 让学生设计海陆变迁主题的展板或海报,展示他们对海陆变迁的理解和看法。
第四步:总结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强化对海陆变迁的理解和认识。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激发他们对地球变迁的兴趣和热情。
导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进修,了解更多关于地球海陆变迁的知识,拓展对地球变迁的认识。
2. 组织实地考察或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海陆变迁的过程和影响,深化对地球变迁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对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及其变迁规律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分析海陆变迁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认识和举世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希望学生在进修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取知识,更能够探索未知,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之星。
第二章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1★ 导学案

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导学案(1)班级姓名组别把握三维目标●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重难点:(1)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2)用板块运动学说解释一些现象。
难点: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帮你合作中提升读书P36——37文字和图片资料,思考回答:1. 地球表面海陆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的。
2.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的变动和海平面的,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此外,的活动,例如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3. 由此可见,“沧海桑田”的变化有自然原因引起的,也有人类活动改造而形成的。
4.时光倒流:请猜想教材p37地理事物的过去是怎样的,并写出变化过程和原因。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1.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是国的科学家。
2.大陆漂移学说的观点:①他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曾经是相互连接的,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②后来原始大陆分裂,经过大陆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大洲和大洋。
3. 大陆漂移学说的科学证据:(1)魏格纳偶然发现了什么,让他有了大陆漂移的猜想?(2)只是发现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轮廓吻合能不能直接说明它们原先是连在一起的?(3)还需要哪些证据:不仅①非洲东岸与南美洲西岸的十分相似;而且②拼合大陆的古地层相似;③古生物相似(例如海牛和鸵鸟在非洲与南美洲都有分布)等,这些都能证明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曾经连接在一起。
4.从大陆漂移假说来推断,大西洋面积将,太平洋面积将。
5.南极大陆地下埋藏着大量的煤矿,是因为南极洲原来在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生长着茂密三、板块的运动(一).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板块学说认为,有岩石圈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而是由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可以划分为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中;●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活动比较,多火山地震。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都集中分布在的地带。
(例如: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 。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七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导学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海陆是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记住6大板块,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3、能够运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自己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三、教学重点能利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四、导学过程自主学习:(一)自学“沧海桑田” 1、读教材32页内容“沧海桑田”在地理科学上的正确含义是( ) A、填海造陆种田B、比喻世事的变迁C、比喻海陆的变迁D、在海边种植桑树2、读图,接要求完成下列内容(1)读33页图2.10及文字,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曾经是,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2)读33页图2.11及文字,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曾经是,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3)读33页图2.12及文字,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在不断扩大是因为它修建了,这说明也能引起海陆变化。
3、归纳提高:上述材料可知,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和三种,其中和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二)自学“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1、阅读36页《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后,你有什么感想?2、读34页图2.15思考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可以拼合的这一事实,是不是巧合?3、读35页图2.15“大陆的漂移示意图”,回答1~2题。
(1)2亿年前地球上的各大洲是什么样的?(2)6500万年前各大洲开始。
(3)做35页活动题,思考大陆漂移说成立吗?说说它的基本观点。
(4)大陆漂移假说是由国科学家提出的。
(三)板块的运动1、读教材37页内容,回答:大陆漂移是由引起的。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主要有大板块,分别是、、、、、,其中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澳大利亚大陆所处的板块是。
2-2 海陆的变迁 (导学案)

2.2 海陆的变迁【课标要求】1. 结合实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2. 结合实例,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学习目标】1.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并分析原因。
2.能说出大陆漂移说的内容,并能运用大陆漂移说解释地理现象。
3.了解并分析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4.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能运用地图指出六大板块的划分,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自学导航】海陆的变迁(阅读课本P37-43)【自主探究任务】1._________和_________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_______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2.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是_______变为_______的证据,这是________的结果。
3.我国东部沿海的海底,发现了古河流的遗迹,是________变为________的证据,这是_________的结果。
4._______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_________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_________,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5.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________学说。
6.读图完成下题。
(1)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即:、、、、、,其中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序号是________。
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________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3)根据测量,A红海面积不断缩________,B地中海的面积在逐渐________。
7.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使地表形成或;发生碰撞挤压运动时,使地表,形成。
红海地处板块和板块之间。
8.世界上著名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有:、。
人教版七年地理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导学案主备人:审核人: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海陆是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记住6大板块,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3、能够运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自己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三、教学重点能利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四、导学过程自主学习:(一)自学“沧海桑田”1、读教材32页内容“沧海桑田”在地理科学上的正确含义是( )A、填海造陆种田B、比喻世事的变迁C、比喻海陆的变迁D、在海边种植桑树2、读图,接要求完成下列内容(1)读33页图2.10及文字,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曾经是,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2)读33页图2.11及文字,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曾经是,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3)读33页图2.12及文字,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在不断扩大是因为它修建了,这说明也能引起海陆变化。
3、归纳提高:上述材料可知,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和三种,其中和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二)自学“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1、阅读36页《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后,你有什么感想?2、读34页图2.15、、、有哪两种?地最终1、日本火山众多,地震频繁,每年的有感地震达到1500多次,是世界著名的“火山之国”,“地震之国”,利用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分析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是什么?2、观察图2.22,2.23和2.24,分析喜马拉雅山脉是如何形成的,科学测量表明,珠穆朗玛峰还在不断升高,这说明什么问题?3、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北京时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的海域(3.9°N,95.9°E)发生里氏8.5级大地震,引发高达10米的海啸,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学案2:2.2 海陆的变迁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2一、学习目标: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3.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1.海陆变迁的原因。
2.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3.对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解三、学习过程:学习任务一:沧海桑田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和,还有人类的活如和等。
学习任务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读图2.16、2.17、2.18、2.19、2.20和阅读材料,了解大陆漂移说是有科学依据的,知道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者及大陆漂移学说的内容?学习任务三:板块的运动1.阅读进一步重点了解板块学说的要点:①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②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③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间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图)2.讨论:说出六大板块、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3.图中箭头有几种受力方向,试用书表现一下。
4.两大火山地震带是?5.在世界地图上用带状标明两大火山地震带。
6.方向不同使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产生一是发生,一是发生。
7.讨论:张裂运动使地表发生了断裂,如红海的形成,并且大西洋将会继续扩大。
阅(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图)举例此种情况还有。
8.讨论:碰撞挤压使地表隆起抬升,如地中海将会、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不断。
9.观察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示意图,注意各幅图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了解一下山脉的形成过程。
四、随堂检测: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表形态的变化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不可能短时间内改变B.喜马拉雅山地岩层中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C.沧海桑田的变化主要是地壳变动和海平面升降造成的结果D.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可能触发地震2.地球表层由大板块组成。
《海陆变迁导学案》

《海陆变迁》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海陆变迁的观点和原因。
2. 掌握海陆变迁的影响和意义。
3. 能够分析海陆变迁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导学内容:一、海陆变迁的观点和原因1. 海陆变迁是指地球上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相对位置、形状和面积发生变化的过程。
主要原因包括地壳运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
2. 地壳运动是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球的地壳不息运动,造成海洋和陆地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例如板块运动导致海底隆起和沉降,影响海陆分布。
3. 气候变化也会引起海陆变迁。
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改变陆地和海洋的边界,影响海陆分布和生态系统。
4. 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也有重要影响。
过度开发和污染导致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受损,改变海陆生态平衡,影响海陆变迁的过程和结果。
二、海陆变迁的影响和意义1. 海陆变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海陆变迁改变了地球表面的形态和结构,影响了气候、生态系统和地质构造,对自然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2. 海陆变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海陆变迁改变了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布,影响了人类的居住、生产和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3. 海陆变迁的意义在于钻研和认识地球表面的变化规律和机制,增进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珍爱和可持续发展,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环境。
三、海陆变迁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1. 海陆变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海陆变迁改变了地球表面的形态和结构,影响了人类的居住、生产和发展,如海岸线变化影响渔业和旅游业发展,海洋污染影响海产品质量和人类健康。
2. 海陆变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海陆变迁改变了地球表面的结构和生态系统,影响了气候、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如海平面上升导致滨海城市淹没,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综上所述,海陆变迁是地球表面重要的地质和地貌变化过程,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产生重要影响,需要加强钻研和珍爱,增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导学案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导学案考纲要求:1、会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2、会用板块构造学说说明世界闻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考向嘹望:1、海陆变迁实证;2、会用大陆漂移学说、板块运动学说说明一些地理问题,如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知识点一:沧海桑田复习目标:明白海陆变迁的缘故并能够举实例说明海陆是变迁的。
自主复习:阅读课本36-37页,完成下列问题:1、沧海桑田的原意是指,用来比喻。
2、海陆变迁的要紧缘故是和。
此外,也会导致海陆变迁,如,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但不是海陆变迁的要紧缘故。
3、专门多实例能够证明海陆是变迁的,如,山脉发觉海洋生物化石,我国东部海底发觉,荷兰的。
4、喜马拉雅山脉有海洋生物化石,缘故是。
我国东部海底发觉古河流遗迹,缘故是。
荷兰的围海大坝说明对海陆变迁的作用。
合作探究一:你明白还有哪些实例能够证明海陆是变迁的?知识点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发复习目标: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发觉过程、差不多观点及科学依据。
自主复习:阅读课文38-40页,完成下列问题1、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不断的,不是固定不变的。
2、40页阅读材料告诉我们,德国科学家从地图上得到启发,提出了学说。
据此学说,洋在扩张,洋在缩小。
3、大陆漂移学说的差不多观点是什么?4、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有哪些?合作探究: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知识点三:板块的运动复习目标:明白板块构造学说的差不多观点,并能利用此观点说明相关的地理现象。
自主复习:阅读课本41-44页,完成下列问题1、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说明,大陆漂移是由引起的。
2、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是什么?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的地带。
3、图2.19,说说六大板块的名称。
几乎全部在大洋的板块是板块。
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位于板块,澳大利亚位于板块。
板块的运动方向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出来,分为运动和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考纲要求:
1、会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2、会用板块构造学说说明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考向嘹望:
1、海陆变迁实证;
2、会用大陆漂移学说、板块运动学说解释一些地理问题,如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知识点一:沧海桑田
复习目标:知道海陆变迁的原因并能够举实例说明海陆是变迁的。
自主复习:阅读课本36-37页,完成下列问题:
1、沧海桑田的原意是指,用来比喻。
2、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和。
此外,也会导致海陆变迁,如,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但不是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3、很多实例能够证明海陆是变迁的,如,山脉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我国东部海底发现,荷兰的。
4、喜马拉雅山脉有海洋生物化石,原因是。
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流遗迹,原因是。
荷兰的围海大坝说明对海陆变迁的作用。
合作探究一:你知道还有哪些实例能够证明海陆是变迁的?
知识点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复习目标: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发现过程、基本观点及科学依据。
自主复习:阅读课文38-40页,完成下列问题
1、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不断的,不是固定不变的。
2、40页阅读材料告诉我们,德国科学家从地图上得到启示,提出了学说。
据此学说,洋在扩张,洋在缩小。
3、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4、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有哪些?
合作探究: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知识点三:板块的运动
复习目标: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利用此观点解释相关的地理现象。
自主复习:阅读课本41-44页,完成下列问题1、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引起的。
2、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是什么?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的地带。
3、图2.19,说说六大板块的名称。
几乎全部在大洋的板块是板块。
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位于板块,澳大利亚位于板块。
板块的运动方向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出来,分为运动和运动。
4、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从图上看,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火山地震带和火山地震带。
中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因为中国位于板块板块板块交界地带,地壳。
知识构建:海洋变成陆地
地表形态变化陆地变成海洋
人类活动改变地表
大陆漂移假说
发现过程
假说内容
地球表层分六大板块
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是不断运动的
板块内部稳定、交界处活跃
会考链接:读全球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板块名称:
甲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 丁___________
(2)2009年4月6日,意大利(图中⑤处)发生了30年来最严重的强烈地震,主要因为该国处于______火山、地震带。
(3)印度尼西亚地震频发,图中①~④四个地点中示意印尼所在地震区的是
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