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力学教学教案

合集下载

《电动力学》教案 电多极矩

《电动力学》教案 电多极矩

《电动力学》教案电多极矩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电多极矩的概念及其在电磁场中的重要性。

2. 掌握电多极矩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电多极矩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电多极矩的定义2. 电多极矩的计算方法3. 电多极矩的应用实例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多极矩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实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电多极矩解决问题。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加深对电多极矩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电动力学》相关章节。

2. 课件:电多极矩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实例。

3. 的黑板和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回顾电磁学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电多极矩在电磁场中的作用。

2. 讲解电多极矩的定义:介绍电多极矩的概念,解释其在电磁场中的重要性。

3. 讲解电多极矩的计算方法:详细讲解电多极矩的计算步骤,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4. 应用实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电多极矩解决问题。

6.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电多极矩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如有需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作业练习和课后讨论,评价学生对电多极矩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案例案例一:一个带电球体的电多极矩讲解一个带电球体的电多极矩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电多极矩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案例二:带电偶极子的电多极矩分析带电偶极子的电多极矩,引导学生运用电多极矩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活动1. 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关于电多极矩的部分,加强对电多极矩的理解。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电多极矩的应用实例,分享各自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3. 课堂演示:挑选学生代表进行课堂演示,讲解电多极矩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实例。

八、教学策略1. 生动形象:使用直观的课件和实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电多极矩的概念。

《电动力学》教案 第二章 静电场.docx

《电动力学》教案 第二章  静电场.docx

第二章静电场1 一个半径为R 的电介质球,极化强度为,电容率为计算: (1)束缚电荷的体密度和面密度; (2)自由电荷体密度; (3)球外面和球内的电势; (4) 该带电介质球产生的静电场的总能量。

解:问题有球对称,故由叨=蛭+ R=茂得介质球内的电场强度 瓦=—^- = -^4,(尸 VR)£ _ £()£ _ % 广极化过程遵从电荷守恒,球内与球面总的束缚电荷必定等值异 号,且有球形对称,在球外面电场互相抵消,故球外面电场相当 f " 4 展 KR于总的自由电荷心=L PjdV =——集中于球心时产生的电6 6()场4密0sKR r .必 £°(£ — £())户,r> &Q 卜里,=甲=室一坚罗 。

' a4花 r 4 展"上式用级数展开其结果跟用分离变量法的结果一致。

解的必=自由电荷体密度:自由电荷体密度:9接地空心导体球内、外半径为&和R?,在球内离球心为。

(。

<&)处置一点电荷。

,试用镜像法求电势。

导体球上的感应电荷有多少?分布在内表面还是在外表面?解:由于接地导体球的屏蔽作用,球壳及外部空间的电势为零,求解区域为球腔内。

以球心为坐标原点,令4位于Z =。

处。

问题有轴对称,球内电势的全部定解条件为:vV = --^(z-^z);8加项T有限,此书=。

在z=b处放一假想电荷必,则球内任意一点的电势"Q I Q'4筋°尸4茏(/,其中,是点电荷&到场点的距离,/是点电荷必到场点的距离,1_ 1] ]即•尸^R I即•尸^R II + a1 -2Racos0,r』+ a2— 2Rd COS0Q必Q r由边界条件切得:[; + >]=0,即~^ = ~ 二0r r R=R}H ' R=R]n R2解的。

=-*" = 土aaI , QQRJan(p =——[/*__% ]4密。

《电动力学》教案 电多极矩

《电动力学》教案 电多极矩

《电动力学》教案电多极矩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电多极矩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2. 掌握电多极矩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电多极矩解释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电多极矩的定义和分类。

2. 电多极矩的计算公式。

3. 电多极矩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2. 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3.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四、教学步骤1. 引入电多极矩的概念,解释其物理意义。

2. 讲解电多极矩的分类和计算公式。

3. 通过具体的实例演示电多极矩的应用。

4.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提出问题并解答。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的清晰度和连贯性。

2. 学生对电多极矩概念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电多极矩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4. 学生对电多极矩应用实例的分析能力。

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多极矩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2. 学生能够掌握电多极矩的计算方法。

3. 学生能够应用电多极矩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电多极矩的定义和分类。

2. 电多极矩的计算公式。

3. 电多极矩的应用实例。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2. 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3.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教学步骤:1. 引入电多极矩的概念,解释其物理意义。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电荷分布,引入电多极矩的概念。

解释电多极矩的物理意义,如电荷分布的形状和大小。

2. 讲解电多极矩的分类和计算公式。

介绍电多极矩的分类,如monopole moment, dipole moment, quadrupole moment 等。

给出电多极矩的计算公式,如dipole moment 的计算公式为p = qd,其中q为电荷量,d 为电荷分布的距离。

3. 通过具体的实例演示电多极矩的应用。

以一个简单的电荷分布为例,演示如何计算其电多极矩。

解释电多极矩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电磁场的辐射和吸收。

4.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提出问题并解答。

电动力学教案案例分析

电动力学教案案例分析

电动力学教案案例分析案例一:电荷和电场1. 案例描述在电动力学教学中,学生常常需要理解电荷和电场之间的关系。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可以通过以下教案设计进行案例分析。

2.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理解电荷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理解电荷与电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运用库仑定律计算电荷之间的作用力。

3. 教学内容及步骤3.1 引入通过简单的问题或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电荷和电场的概念,并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认知。

3.2 探究利用电荷重排实验或带电粒子受力实验等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以获得关于电荷和电场之间的规律性认识。

3.3 知识讲解在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初步理解电荷和电场之间的关系后,通过讲解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电荷、电场及其性质的理解。

- 介绍电荷的基本概念,包括正电荷和负电荷;- 解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即库仑力和电场力;- 引入电场概念,解释电子、质子等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受力情况。

3.4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案例一:两个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 通过给定两个带电粒子的电荷量和距离,让学生计算它们之间的作用力;- 引导学生理解作用力与电荷量、距离的关系;- 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并推测作用力的变化规律。

- 案例二: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受力与运动- 利用实际情景或图像,描述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受力情况;-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规律;- 鼓励学生思考,改变电场强度或电粒子的电荷量对其运动轨迹的影响。

3.5 总结与拓展通过总结学习的内容和案例分析的结果,帮助学生加深对电荷和电场的理解,并引导他们拓展思考。

4.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思考过程;- 提问学生,考察其对电荷和电场相关概念的理解;- 分析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教学延伸通过案例分析的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并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物理课的电动力学教案

物理课的电动力学教案

物理课的电动力学教案电动力学教案引言:电动力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是研究电荷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规律。

电动力学的研究对于理解和应用电学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以电动力学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电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电场与电场力1.1 引入电场1.1.1 引导学生观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1.1.2 提出电场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电荷产生的电场对其他电荷的作用力1.2 电场的性质1.2.1 通过实验观察电场的作用方式1.2.2 引导学生总结电场的性质,包括电场强度、电场线等1.3 电场力的计算1.3.1 探究库仑定律的表达式及其意义1.3.2 引导学生运用库仑定律计算电场力大小二、电势与电势差2.1 引入电势的概念2.1.1 提出电势的定义及其与电场力的关系2.1.2 引导学生理解电场与电势的区别和联系2.2 电势差的计算2.2.1 探究电势差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2.2.2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计算电势差2.3 电势能的转化2.3.1 通过实验观察电势能的转化过程2.3.2 引导学生认识电荷在电场中的势能变化三、电路与电阻3.1 引入电路的概念3.1.1 提出电路的定义及其基本组成3.1.2 引导学生了解电流和电压的关系3.2 电阻的概念与特性3.2.1 探究电阻的特性及其对电流的影响3.2.2 引导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3.3 串联与并联电阻3.3.1 引导学生了解串联与并联电阻的特性和计算方法3.3.2 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和验证串并联电阻的规律四、电容与电容器4.1 引入电容的概念4.1.1 提出电容的定义及其与电势差的关系4.1.2 引导学生认识电容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4.2 电容的定量表达4.2.1 探究电容的计算公式及其单位4.2.2 引导学生计算电容的大小和电势差的变化4.3 并联与串联电容4.3.1 引导学生了解并联与串联电容的特性和计算方法4.3.2 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和验证并串联电容的规律五、磁场与磁场力5.1 引入磁场的概念5.1.1 提出磁场的定义及其与电流的关系5.1.2 引导学生了解磁场力对带电粒子的作用5.2 磁场力的定量表达5.2.1 探究洛伦兹力的表达式及其计算方法5.2.2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计算磁场力的大小5.3 磁场对运动带电粒子的影响5.3.1 引导学生理解磁场对带电粒子运动轨迹的影响5.3.2 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和验证磁场力对带电粒子运动的影响六、电磁感应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6.1 引入电磁感应的概念6.1.1 提出电磁感应的定义及其与磁场变化的关系6.1.2 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和应用6.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6.2.1 探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式及其意义6.2.2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大小6.3 感应电流与楞次定律6.3.1 引导学生了解感应电流的形成和楞次定律的表述6.3.2 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和验证感应电流的规律七、电磁波与电磁辐射7.1 引入电磁波的概念7.1.1 提出电磁波的定义及其与电磁感应的关系7.1.2 引导学生认识电磁波的基本属性和分类7.2 电磁波的传播和特性7.2.1 探究电磁波的传播方式和速度7.2.2 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的关系7.3 电磁辐射的影响和应用7.3.1 引导学生了解电磁辐射对人类生活和健康的影响7.3.2 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和验证电磁波的传播特性结语:通过本教案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并掌握电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实验能力。

八年级物理教案:电动力学实验教学方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电动力学实验教学方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电动力学实验教学方案导言电动力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是以电学为基础,探讨电流产生、传输以及如何利用电能等电学现象的科学。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本文将探讨电动力学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理解和描述电荷、电流强度、电动势等概念和实验原理。

2. 能够掌握测量电流强度和电动势的方法,识别并处理实验数据。

3. 能够熟练使用基本的电路元件,如电池、电阻、电表等,并能组装简单电路。

4. 能够进行基本的电学实验,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二、教学内容1. 电荷和电流强度的实验测量通过使用电荷计和电流表对电荷和电流强度进行测量,理解电荷和电流强度的定义,并熟练应用单位和符号。

2. 电动势的实验测量通过使用电压表和不同电源之间的电压差进行测量,理解电动势的概念和实验原理。

3. 欧姆定律实验通过连接电池和电阻,测量电流强度和电阻之间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的实验原理。

4.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通过组合多个电路元件,测量电流强度和电压之间的关系,理解基尔霍夫定律的实验原理。

5. 简单电路的组装和实验通过使用电池、电阻、开关等元件,组装并熟练操作简单电路,测量电流强度和电压,理解实际电路中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法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讲授电动力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实验原理。

2. 实验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操作,从实践中掌握电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3. 讨论辅导法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讨论和辅导,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巩固。

四、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必要的实验器材和材料,并针对实验内容进行讲解。

2.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基本概念、方法和实验原理,让学生掌握电动力学的基本知识。

3. 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测量,从实践中体会电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物理中学电动力学教案:初一

物理中学电动力学教案:初一

物理中学电动力学教案:初一一、引言电动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电荷的运动和与之相关的现象。

初中阶段作为物理学的起步,电动力学也成为了学生们接触和认识电的基础。

本教案以初一学生为主体,由浅入深地介绍了电动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原理,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解释。

二、电荷及其性质1. 什么是电荷?先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什么是电荷?引导学生思考静止在不同物体上的小带电粒子就叫做电荷。

然后通过实验或图示说明正负两种类型的基本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2. 互斥与吸引接下来向学生解释互斥和吸引这两个基本性质。

正与正相互排斥、负与负相互排斥;正与负相互吸引。

通过展示磁铁吸附或排斥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性质。

三、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1. 静电现象静态摩擦产生静电现象是学生们最常见的一种现象。

提问学生有没有遇到过摩擦之后物体可以吸附小纸片、绒毛或灰尘等,然后引导他们认识到这是由于电荷的转移导致的。

2. 电荷转移原因解释电荷转移的原因,即摩擦会使得一些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从而导致了静电的产生。

四、带电物体和感应现象1. 带电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当两个带有不同类型电荷的物体接触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通过实验或图示向学生展示正负两种类型的带电物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并改变彼此状态。

2. 感应现象介绍感应现象:当一个带电物体靠近未带电物体时,未带电物体中会产生临时的异性电荷,在两个物体之间形成了一对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力。

通过实例讲解感应现象,例如使用与可调节金属杆和小纸片构成的装置来演示。

五、电路与导线1. 什么是电路?讲解什么是简单的闭合回路,并通过图示向学生展示电流需经过一个完整的闭合回路方能成立。

2. 导线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导线在电路中的作用。

介绍导线的特性以及其在电路中起到连接各个元件、形成闭合回路、传导电流等功能。

六、电池和电流1. 什么是电池?引导学生思考电池的作用和作为电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高中二年级物理课堂教案:电动力学

高中二年级物理课堂教案:电动力学

高中二年级物理课堂教案:电动力学一、引言电动力学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电动力学,学生可以了解电流、电路和电磁场等基本概念,掌握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以及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的产生等知识。

本教案将以高中二年级物理课堂为背景,通过设计一节具体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电动力学的重要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电流的概念和符号表示。

- 掌握电流和电荷数量、电压之间的关系。

-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够运用到不同电路中。

2. 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使用安全电路实验仪器和元件。

- 具备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 能够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提出合理的结论。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段电流产生的视频,引发学生对电流的思考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电流是什么,它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 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电流的概念和符号表示,解释在导体中由电荷流动形成电流的过程。

并解释电流的单位安培(A)的定义。

接着,教师讲解电流和电荷数量、电压之间的关系,引入电流强度和电荷数的计算公式。

通过实例演示和计算,让学生掌握电流和电荷数量之间的数学关系。

最后,教师引入欧姆定律的概念,讲解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以及欧姆定律的计算公式。

通过实例演示和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

3. 实验探究(40分钟)为了加深学生对电流和欧姆定律的理解,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活动。

实验材料:- 电池(1.5V)- 电线- 电阻丝- 安全电流表- 安全电压表实验步骤:- 搭建一个简单的电路,将电池、电线和电阻丝连接起来。

- 用安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并记录下来。

- 用安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并记录下来。

- 将电阻丝的长度变化,重新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 根据测量结果,计算电流和电压之间的比例关系,并验证欧姆定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电动力学》教学教案教材 高教出版社 作者 蔡圣善第一周授课时间章节名称 预备知识 矢量分析初步§1、标量与矢量§2物理量的空间积累 §3物理量的空间变化率(1)教学内容1、标量场 定性描述一个标量常可以使用等势面的概念 定量描述为一个标量通常使用空间与时间的函数 ),(t x标量函数的空间变化率的最大值—— 梯度2、矢量场 定性描述用场线的方法 定量描述为一个空间,时间的矢量函数),(t x E E。

3、掌握 研究矢量场的基本方法 空间的积累4、通过对矢量场的通量的研究,(大于零,小于零,等于零)来判断区域内是否有源、是否有汇、是否连续。

5、通量的局限性, 教学难点1、通量大于零,小于零,等于零时,封闭面与场线的关系。

2、梯度的定义式与在各种正交坐标系中的表达式的不同。

例题1、 求 ▽r ▽· r ▽(r1) r = x i + y j + z k 授课时间章节名称 §3物理量的空间变化率(2)§4、算符的二级运算 §5曲线坐标系教学内容1、 通过对矢量场的环量的研究来讨论矢量的性质。

由其是否等于零来判断是否为有势场。

2、 旋度的定义及旋度在直角坐标系中的表达式。

3、 算符的二级运算,梯度的旋度,旋度的散度,梯度的散度以及旋度的旋度。

4、场点与源点在数学表示方法上的区别,哈密顿算符的场点与源点的区别。

5、体积元在柱坐标系与球 坐标系中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1、 梯度,散度及旋度是算符的一级运算,对应的是一阶偏微分方程,在数学上,一阶偏微分方程较难计算。

为了将一阶偏微分方程换成二阶偏微分方程,引入算符的二级运算。

2、 为了今后计算方便,以下的计算结果应该熟记。

▽ ,▽,,得区别。

▽ ρ(x ,)φ(x ),▽,ρ(x ,)φ(x )的计算结果是不同的。

但是电荷守恒原理▽·(j ,t )+ t= 0中,为了简单,常常将一瞥省略。

3、 体会公式 )()()(41)(,3,,,x x x x dv x X E o中的场点与源点的区别。

4、 体积元在柱坐标系与球 坐标系中的表示方法。

例题 ▽×r ▽·(3r r ) ▽×(3r r ) ▽ (3rrp)第二周授课时间章节名称 §6 δ函数与并矢§7矢量场的唯一性定理 第一章 麦克斯韦方程组§1、静电场 (1)教学内容1、质点,点电荷的共性,δ函数 ▽2(r1)= - 4πδ(x )的证明。

2、唯一确定矢量场的条件,推论满足同一散度,,旋度与边界条件的矢量场是唯一的。

3、库仑假设 平方反比 电场的定义,点电荷的电场,已知电荷分布求电场。

4、高斯定理 ,,1dv x s d x E o中X 与X ,取值范围的不同。

教学难点1、 高斯定理的结果为什么与面积的选取无关。

2、 电场的通量不为零,而电场的散度却是零。

3、 电场的通量公式中X 与X ,,,1dv x s d x E oX 与X , 的取值范围是不同的。

但是在散度公式中▽·E (x )= ox )(中的X 是同一个点。

4、§1的习题用两种方法求解。

解一直接求解。

解二利用高斯定理求出场强,再求散度与旋度。

了解通量,场强和场强的散度是三种不同的物理概念。

5、公式▽·E (x )= ox )( 对点电荷不成立。

授课时间章节名称 §1、静电场 (2)§2 电流与稳恒磁场(1)教学内容1、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o l d E的证明。

2、静电场的散度与旋度。

3、平方反比定律的证明4、 电势的引入5、 点电荷、电偶极子的电场与电势6、 电流强度 电流密度矢量(体电流),(面电流)。

7、 电流连续性方程 教学难点公式 0dv ts d J ,在两种情况下的讨论。

一是稳恒时,物理量不随时间变化,有t=0,故0 s d J 。

电流是稳恒电流。

二是当区域趋于无穷大时,不可能有电流流出封闭面。

0 s d J ,则有0dv t,空间的总电量Q 为一个常数。

第三周授课时间章节名称 §2 电流与稳恒磁场(2) 教学内容1、 复习安培力,比-萨定理。

安培力与磁场的方向垂直。

磁场与电流的方向垂直。

磁场的横向性。

2、 从比-萨定理304r rl Id B引出矢势 Ardvj04 及 B = ▽×A 3、 恒磁场的通量与散度。

教学难点1、 矢势,,),(4),(dv rt x j t x A o的引入,注意X 与X ,的区 别。

2、 对于稳恒电流其矢势有 ▽·A = 03、 ▽×B =j o的证明4、I dl 与j dv 的统一授课时间 2004–9-24 星期五章节名称 §3法拉第定律 §4麦克斯韦方程组和洛仑兹力§5介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1)教学内容1、电磁感应定律 其实质是变化的磁场可以激发电场。

2、位移电流的引入满足电荷守恒定理。

3、洛仑兹力公式。

4、电磁场理论的三大基本假设,麦克斯韦方程组,洛仑兹力公式,电荷守恒定理。

麦克斯韦方程组给出了场量与源量之间的关系,说明了源量是如何激发场量的,场量可以脱离源量独立存在,形成电磁波。

洛仑兹力公式说明了场量是如何作用于源量的,电荷守恒定理约束了源量之间的关系。

1、 5、介质的极化P 与极化电荷Q ,极化电流J p j v tP t E6、均匀极化 教学难点1、 电磁感应定律的实质。

变化的磁场 >> 感生电场(非静电场)>>非静电力电荷运动,>>电流。

2、 电动势与电势的区别。

3、 封闭曲线所围的面积不是唯一的。

在 s d j l d B0 公式中,L 所围的面积应是任意的,即对任何以L 为边界的面积来讲都是成立的。

4、 传导电流与位移电流的同异第四周授课时间章节名称 §5介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2) §6边界条件 教学内容1、介质的磁化 磁化强度矢量 vm M2、 诱导电流 —— 磁化电流与磁化强度之间的关系 m I l d M3、 均匀磁化 磁化强度是一个常矢量j = ▽M4、 介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5、 电磁场的边界条件的切向跃变,与法向跃变。

6、 掌握从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求边界条件的一般方法。

并举一反三。

教学难点1、磁化电流与磁化强度的关系式。

2、 电位移矢量,与磁场强度为什么是辅助物理量。

3、 诱导电流是传导电流的一种,是电荷的微观运动的宏观表现。

4、 传导电流,位移电流,诱导电流之间的不同与相之处。

5、 公式s d j l d B应用到边界面上时,电流密度矢量j 将不再适用,换用面电流密度矢量a 。

6、 在公式的推导中,有一些项由于不同的原因而等于零,注意区别。

7、 在边界面上,法向方向是唯一的,而切向分量是不确定的。

第五周授课时间章节名称 §6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完备性第二章 电磁场的守恒定律于对称性§1电磁场的能量流密度(1)教学内容1、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完备性的证明2、 利用唯一性定律解题1—15题3、电磁场的能流密度,能量密度。

4、电磁场的能量转换与守横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A 、封闭区域内有带电体。

B 、开放的区域内无带电体。

C 、一般情况。

5、 磁场对带电体的作用使得电场的能量变成动量与热量的举例。

教学难点1、 能量密度的数学表达式(21E ·D + B ·H )能流密度的数学表达式 S = E ×H 2、 在区域V内,单位时间内,电场与带电体之间的能量交换为dv E j dv v B v E dv v f)( 。

单位时间内,区域V 内的能量通过区域的边界面与外界的能量交换是 ds H E ds S 。

电磁场自身的能量的变化率是tdv 。

3、tdv + dv v f = — ds S 授课时间章节名称 §2 电磁场的能量流密度 (2)§3、规范与规范变换教学内容1、 电磁场与带电体之间的能量交换举例,电能转换成热能,动能。

2、 无限长导线能量的传输问题3、 将麦克斯韦方程组过渡到二阶偏微分方程的三种情况 稳恒 源量为零 一般情况4、 规范与规范变换 教学难点1、 张量、并矢 降阶运算,张量与矢量的一次点乘和两次点乘。

2、 为什么可以对矢势的散度进行选择?3、 洛仑兹规范第六周授课时间章节名称 §4电磁场的动量守恒定律 第三章 导体与电介质静电学 教学内容1、 电磁场的动量转换与守恒。

动量密度。

动量流密度。

2、 标势的边界条件 三种情况 一般 介质 导体 教学难点1、动量密度与能量流密度之间的关系2、将电场的边界条件化为电势的边界条件。

第七周授课时间章节名称 第四章 静电场边值问题的解法 §1、特解法 教学内容1、静电场的能量问题2、求解静电问题的方法分类 积分法 边值法3、当感兴趣空间没有自由电荷分布时,泊松方程化成拉普拉斯方程 20 4、球坐标系中,当电荷分布具有轴对称时泊松方程的通解。

)(cos )(1n n nn nn P r b r a5、对导体球的讨论,使学生掌握在三种边界条件下,如何利用边界条件确定系数。

6、分离变量法的一般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1、 利用边界条件和比较系数法,确定常数。

2、 分别用电磁学(分布型问题)方法,电动力学(边值型问题)的方法解题。

3、均匀电场无限远处的电势4、 对通解的分析 授课时间章节名称 §1、特解法的习题课 教学内容1、 分别讨论均匀电场中的接地导体球,带电导体球和介质球的问题。

2、 均匀介质球球心处,有点电荷与偶级子的问题。

教学难点1、 边界条件的应用。

r = 0和r 趋于无穷时,电势的特殊情况。

2、 对解的分析与距离的关系。

3、 介质的电容率趋于无穷时,介质的性质类似于道题。

第八周授课时间章节名称 §2 镜象法 教学目的1、 掌握镜象法的适用范围,在X ,点处有点电荷。

则空间的微分方程的写法为▽2φ=-oQδ(X -X ,)2、 掌握象电荷选取的原则,在非感兴趣空间选取,与电荷呈对称性,以便不影响空间的电荷分布。

3、 熟练掌握点与平面,(导体与真空,介质与介质)点与球面的像电荷的选取。

教学难点1、 镜象法的理论基础是唯一性定理。

2、 提出尝试解让其满足方程和边界条件。

3、 像电荷一经选定,边界面不复存在,但是边界条件依然成立 授课时间章节名称 §3电多极矩(1) 教学内容1、电势的多极展开2、系统的总电量,电偶级子,电四级子的定义式。

电荷分立分布与连续分布的两种情况。

教学难点1、 电势的展开式的张量的表达式2、 电四级子的物理图像3、 电荷分布与电势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