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现生产结构
畜牧业发展趋势与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

班级:09级牧医2班姓名:彭家聪学号:09015337畜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草食家畜生产一、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建国后30多年里,我国农畜产品一直供不应求,国家对农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农民生产的畜产品全部由国家统一收购,从来不愁销售,生产者也全然没有市场的概念。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国家逐步放开农畜产品市场。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一部分畜产品在国内市场开始出现过剩的迹象。
本世纪初,过剩的状况日趋严重。
近年来,在广泛调查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农业部提出了我国畜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性方针,该方针可概括为三句话:稳定生猪及禽蛋生产,发展牛羊肉及禽肉生产,突出发展奶类以及优质毛绒生产。
制定上述方针的依据是什么呢?以下分别予以阐述。
1 、生猪生产。
建国以来我国养猪生产受到政策上的特殊照顾,因而发展较快,在畜牧业生产中形成“一枝独秀”的局面。
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94%以上。
在解放后的30年间,实行粮食定量供应,居民摄入能量不足。
猪肉脂肪含量高,能量就高,自然格外受到青睐。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膳食中能量由不足转化为过剩,食物中脂肪(尤其是动物性脂肪)过多,是引起“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减少猪肉消费就成了必然趋势。
有人以为吃瘦猪肉就没有脂肪,其实瘦猪肉仍含相当数量的脂肪,而且其含量要比瘦牛羊肉、瘦禽肉要高。
除健康因素外,各种肉类风味不同,单一的猪肉再也不能满足居民对肉类多样化的需求。
适当调降猪肉在肉类总量中的比重,相应增加牛肉、羊肉、禽肉比重,这是当前、也是今后市场的需要。
近10年肉类市场的实际情况可以证明这一点。
猪肉价格往往先是降到谷底,养猪效益下降,农户就少养商品猪,甚至连母猪也杀掉。
猪少了,价格开始回升,农民又开始多养猪,于是猪肉价格又开始下跌。
猪肉价格总是这样周期性波动,养猪生产也随之起落。
近年来有关畜产品市场预测的文章不少,但大多只作短期预测,指导意义不大。
畜牧业发展不足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02
畜牧业发展不足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产业结构不合理
缺乏多元化
目前,畜牧业产业结构以传统养殖为主,缺乏多元化和 现代化。这种结构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市 场需求,同时也限制了产业附加值的提升。
缺乏创新
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未 能及时引入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导致产业结构调 整缓慢。
02
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加速畜牧业的现代化进程,提高
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生物技术的引入将为畜牧业提供更多的创新手段,例如基因编
03
辑、疫苗研发等,进一步提升了行业的竞争力。
绿色发展将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01
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将促使畜牧业向绿色、低碳、循环的方向转型,实现经济 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产业结构优化
全球畜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成为趋势,同时新兴技术不断应 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消费结构变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动物蛋白的需求增加,同时对食品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关注也 日益增加。
中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01
生产能力提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畜牧业生产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肉
企业将加大对外投资和合作的力度,引进国外 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国际化水 平和竞争力。
国家间的交流和合作将进一步加强,推动畜牧 业的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为行业发展提 供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THANKS
加强疫病防治和生物安全管理
疫病防治
建立健全疫病防治体系,提高疫病防控能力,保障畜禽健康 和生命安全。
生物安全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止病原微生物传播和疫情扩散,确保 畜产品质量安全。
中国畜牧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感谢观看
Thank与流通
流通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 冷链物流保障
市场格局:国内市场为主, 国际市场为辅
加工技术:现代化、规模化、 标准化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政 策,支持畜牧业发展
03
中国畜牧业面临的挑战
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土地资源紧张:畜牧业发展需要 大量土地,但土地资源有限
环境污染: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产 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对环境造成 污染
科技创新驱动
生物技术:基因编辑、生物制药 等新技术的应用
智能装备:自动化、智能化设备 的研发和应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信息技术:大数据、物联网等技 术在畜牧业管理中的应用
环保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污染治理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补贴、税收优惠等,以促进畜牧业发展。 政府加大了对畜牧业科研的投入,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研发。 政府鼓励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政府推动畜牧业与旅游业、餐饮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拓展市场需求。
占比:畜牧业在中国农业总产值中的占比逐年上升,已成为农业经济的重 要支柱产业。
地区分布:畜牧业产值在不同地区分布不均,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牧区是 主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产业结构:畜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程度不断 提高。
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
规模化养殖的优势:提高生产效 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展的挑战与机 遇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中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03 中国畜牧业面临的挑战 04 中国畜牧业发展的机遇 05 中国畜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二章-畜牧业生产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 ppt课件

因地制宜原则:生产结构的建立,主导部门的选择,主辅部门的 结合,应有利于各地资源优势的发挥,有利于资源的相互利用, 有利于市场的需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决不可取同一模式, 搞一刀切。只有这样,建立的生产结构才具有合理性,才能取得 最大的经济效益,才能保持生态平衡。
5 .突出发展奶类生产 :第一要加强奶业基地建设,增加良种奶牛数量,提高 整体产奶水平;第二要发展奶业产业化,加快乳品加工业的调整,开发适合不 同消费群体的优质奶制品,增加液态奶生产;第三是突出奶类消费宣传,引导 城乡居增加奶产品消费,在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有条件的地力要积极推行 学生加餐奶。
6.突出发展羊毛生产:发展羊毛生产的重点是提高绵羊个体产毛量和羊毛品质。 在细羊毛集中产区,要确定重点区域,大力发展优质细羊毛,实现优质细羊毛 的规模生产。全面推行机械剪毛、羊毛除边、分级整理、机械打包、客观检验 等规范化的管理模式,确保羊毛质量达到毛纺工业卜的要求。推行羊毛拍卖和 工牧直交,减少中间环节,实现优毛优价。
产品价格的影响:畜禽饲养者是利益盈亏的直接承担者,因而在选择饲养 牲畜种类时,除了考虑地理环境、生产习惯、消费水平等因素外,还要考 虑畜禽饲养收益的大小。
Ⅲ 畜产品种类单调,质量不高,难以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开始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其消 费行为也正由单一追求数量向数量、质量、品种并求的多元化方向转移。畜 产品消费变化之一是长销不衰的猪肉,尤其肥肉现在常常滞销,而瘦肉成了 人们追求的目标;变化之二是昔日被视为上品的禽肉,现在成了寻常人家的 家常菜,由高档食品变成大众化食品;变化之三是长期作为幼儿、老人营养 食品的牛奶,现在也成了普通食物,消费量猛增。变化之四是一些优质、高 档特种经济畜禽,如香猪、山鸡、乌骨鸡、火鸡、野鸡等成了消费热点,生 产供不应求。这些情况说明,尽管生产决定消费,但更重要的是,生产应积 极主动地适应消费、引导消费。
畜牧行业的现状以及发展

畜牧行业的现状以及发展一、引言畜牧行业是一个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它涉及到肉类、奶制品、皮革等多个领域。
在现代社会中,畜牧行业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于国家和人民的福利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现状和发展两个方面来探讨畜牧行业的情况。
二、现状1. 畜牧业产值逐年增长近年来,我国畜牧业产值逐年增长,其中以猪肉产量最大。
据统计,2019年全国猪肉产量达到了54.04万吨,同比增长18.8%;而全国毛牛存栏头数为86.77万头,同比下降0.4%。
这说明我国畜牧业在不断壮大。
2. 畜牧业面临的问题虽然畜牧行业发展迅速,但是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生态环境污染。
由于养殖场规模越来越大,养殖密度越来越高,导致养殖废弃物无法得到有效处理而污染环境。
此外,还有饲料安全、养殖技术、市场营销等问题。
三、发展1. 优化畜牧业结构为了解决畜牧行业面临的问题,需要优化畜牧业结构。
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养殖废弃物处理来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可以推广科学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畜牧业的效益和质量。
2. 发展绿色畜牧业发展绿色畜牧业是当前推动畜牧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绿色畜牧业是指在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的前提下,采用科学合理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实现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同时生产出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高质量产品。
3. 推进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指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对养殖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精准监测与管理,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以实现最佳效益。
这种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能够降低成本。
4. 增加出口量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畜牧行业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
出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国畜牧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着很好的口碑和竞争力,通过增加出口量可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行业竞争力。
四、结论总之,畜牧行业是一个重要的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面对诸多挑战和机遇。
只有通过优化结构、发展绿色畜牧业、推进精细化管理、增加出口量等措施,才能够实现畜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畜牧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则

畜牧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则
畜牧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调整和改进畜牧业的产业组织、生产方式和产品结构,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以下是畜牧产业结构优化的一些原则:
1. 多样化产品结构:推动畜牧业向多元化产品结构发展,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肉类产品,还应发展奶制品、禽蛋、皮毛、动物药材等多种产品,以提高畜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2.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引进现代化的养殖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率。
这包括改进饲养管理、优化饲料配方、提高疾病防控能力等,以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产品质量。
3. 强化科学养殖:借助科学技术的支持,推进畜牧业的科学化管理。
这包括基因改良、疫苗研发、养殖环境控制等方面的创新,以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抗病能力和适应性。
4. 发展循环农业:推动畜牧业与农业、环保紧密结合,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例如,通过畜禽粪便的有机肥料化利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环境污染。
5. 提升养殖品质:注重提高畜禽的品种质量和养殖环境,确保畜牧业的产品安全和质量,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需求。
6. 加强产业链协同:加强畜牧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和风险共担,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7. 保护生态环境:在畜牧业发展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采取环境友好的养殖方式,减少养殖废弃物的排放,保护水源、土壤和生物多样性。
综上所述,畜牧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则是多元化产品结构、提高生产效率、科学养殖、循环农业、提升养殖品质、产业链协同和保护生态环境。
这些原则的实施可以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
我国畜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畜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畜牧业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畜牧业的发展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成为增加国民营养水平和经济报酬的重要经济行业。
目前,我国畜牧业处于一个正处于发展中的阶段,主要表现在:
1.畜牧业的产业结构不断完善;
目前,我国畜牧业的产业结构正在不断完善,从肉类、禽类、水产品等多个方面吸收外来资源,调整了传统畜牧业的生产结构,扩大了生产规模,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2.畜牧业技术不断改进;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畜牧业技术不断得到改进,新的科技设备和建设的饲料工厂及养殖场,以及各种营养料的出现,让畜牧业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和提高。
3.畜牧业品种不断改良;
随着品种育种的不断完善,我国畜牧业正在不断改良品种,从而提高畜牧动物的产量,改善畜牧动物的品质,增加畜牧动物的种群数量和多样性,这样才能满足不断增加的市场需求。
4.畜牧业社会化服务得到加强;
随着政府的支持,我国的畜牧业服务逐渐趋于社会化。
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结构

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结构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畜牧业的发展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经济效益。
本文将从养殖品种、养殖方式、养殖规模和养殖区域四个方面,探讨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结构。
一、养殖品种的发展结构我国畜牧业的养殖品种种类繁多,包括牛、猪、羊、鸡、鸭、鹅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养殖品种的发展结构也在不断调整。
以前主要以猪、牛为主要养殖品种,但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禽类养殖逐渐兴起。
特别是近年来,鸡、鸭、鹅养殖规模迅速扩大,成为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养殖方式的发展结构我国畜牧业的养殖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传统的户养方式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模式转变。
大型养殖场的兴起,为畜牧业提供了更好的管理和监控手段,同时也提高了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粪污处理、疾病防控等环境友好型养殖方式也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
三、养殖规模的发展结构我国畜牧业的养殖规模呈现出多层次的结构。
一方面,有大型养殖企业,规模庞大,生产效益较高。
另一方面,还有大量的农户养殖,规模相对较小。
这种多层次的养殖规模结构,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能保持畜牧业的多样性,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就业和增收的机会。
四、养殖区域的发展结构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也呈现出区域分布不均衡的特点。
东部地区以现代化、规模化的养殖场为主,养殖规模大、产品质量高。
中部地区以农户养殖为主,养殖规模较小,但养殖种类多样。
西部地区以草原畜牧业为主,养殖规模大,但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多。
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结构正朝着多样化、规模化、环保型的方向发展。
养殖品种、养殖方式、养殖规模和养殖区域的调整和优化,不仅提高了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也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加强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工作,以确保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畜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分类
最常见的是按家畜类别、用途、品种、
畜群进行分类
第一层次:畜类结构 家畜构成
第二层次:畜种结构
第三层次:品种结构 第四层次:畜群结构
经济用途
生产性能 性别、年龄
二、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发展的基本现状
(一)农牧业结构
我国情况:畜牧业产值稳步逐年上升
当今世界,畜牧业占整个农业中比重的高低, 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 一
2506.39 69.2 188.68 4954.3 64.7 330.3
1995 20340.9
11884.6 58.4
709.9 936.5
3.5 3.8
3.7
6045.0 7393.1
29.7 29.7
1701.3 2712.6
3605.6
8.4 10.8
10.0
2000 24915.8 13873.6 55.7
• 全国解放以后,牲畜品种改良工作蓬勃 发展,在畜种杂交、改良、新品种推广 和地方良种选育以及繁殖技术等方面取 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品种改良和引进
工作的速度还不够快,发展也不平衡,
导致长期以来我国的畜禽品种结构以低
产品种为主,良种畜禽所占比重较小
猪
从生产数量上讲,现在上市的肉猪基本上是二元杂种猪。从质量上讲, 二元杂种猪的血缘成分是本地猪和外国猪各半,其瘦肉率不够高,仅为50 %稍高,肉质也不够鲜美。现在讲养猪不赚钱,就指养这种二元杂种猪。 这种猪不划算的原因,就是它的生产数量大,肉质差,低消费者吃不完, 高消费者又不想吃。今后该养什么猪,目标是养三元、四元杂种猪。三元 杂种猪的父母代,或者是一个本地母猪品种,两个外国公猪品种,或者是 三个品种全是外国品种。前者为“两洋一土”,如杜长花(太原花)、大 长北,后者为“外三元”,如杜长大。四元杂种猪或者为“三洋一土”, 如大杜长北、长大杜花,或者为两土两洋或者为“外四元”,如美国迪卡。 “外三元”和“外四元”虽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但肉质差。目前一些 商品猪场多饲养这种猪。土洋杂交的三元、四元猪生长速度、瘦肉率和经 济效益均高于二元杂种猪,肉质也鲜美,是以后养猪业推广的方向。
肉牛
近年,牛肉消费在国内也逐渐增长。发展肉 牛在销路上没有问题,进可以上国际市场,退可 以转国内市场。因此,发展肉牛要用外国品种公 牛的冷冻精液去杂交本地母牛,以提高杂一代的 生长速度和牛肉品质。夏洛来、海福特、西门塔
尔、皮尔蒙特等是现在多用的外国优种公牛品种。
(五)畜群结构 评估畜群结构,主要是看母畜所占的比 重高低 牛:我国约为39% 猪:我国在7%左右 羊:我国平均为50.6% 我国目前的畜群结构还存在着适龄母畜 比重偏低、繁殖成活率不高、老龄公母 畜比重过大、商品畜明显不足等问题
比重
产量
431.6
比重
18.13
产量
259.6 672.8 919.1
三、目前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畜牧业生产结构高耗低效,资源利
用效率低,严重牵制了畜产品供给能力
的增长
各类畜禽对饲料中主要营养物质能量、蛋
白质的转化率高低顺序依次为:奶牛、蛋鸡、
肉鸡、肉牛、肉猪
我国肉、蛋、奶产量及其构成变化
年份 肉类 蛋类 奶类
产量
1984 1995 2000
第三章 畜牧业生产结构与区域布局的类型及概 况
第一节 畜牧业生产结构
一、畜牧业生产结构的概念及分类
(一) 概念
畜牧业生产结构,指的是畜牧业生产各要素的构 成情况,不仅包括畜牧业内部结构,还包括畜 牧业外部结构和地区结构等
内部结构
地区结构
畜类结构
畜种结构
牧区畜牧业
农区畜牧业
品种结构
畜群结构
半农半牧区畜牧业
2004 36239.0
18138.4 50.1 1327.1
12173.8 33.6
(二)畜类结构
• 我国畜类结构变化表(%)
年份 1949 1957 1965 1970 1975 1978 1984 1988 1990 1996 2000 大牲畜 37.50 25.53 21.58 21.09 17.89 16.60 18.90 18.74 18.89 18.21 17.05 猪 绵山羊 36.10 26.43 44.44 30.03 42.78 35.64 46.05 32.86 51.94 30.17 53.30 30.10 53.50 27.60 51.14 30.12 50.63 30.47 49.45 32.34 50.28 32.67
肉鸡
肉鸡消费市场有两个,一个是国际市场,一个是国内市 场。我国大部地区饲养的肉鸡的销路是国内市场。目前,肉 鸡所遇到的问题和猪一样,也是一个品种问题。饲养什么品 种好,目标是国内优良肉鸡品种。目前,我国许多地方饲养 的肉鸡品种是外国品种,如美国AA系。外国肉鸡品种虽然瘦 肉率高、鲜嫩,但鸡肉质差,不符合我国居民厌瘦喜肥的食 鸡口味,因而在国内市场消费不畅。而我国肉鸡品种集肥嫩 于一身,在国内消费市场适销对路。国内肉鸡品种很多,现 在销路较好的有广东三黄鸡,广西麻黄鸡等。
(三)畜种结构
• 我国畜种结构的特点:在畜牧业肉类产品中,中国的畜种 结构与世界畜种结构基本一致,按照比重从高到低排序都
是猪肉、禽肉、牛肉、羊肉。但是,在中国肉类总产量中
猪肉产量占有65%的比重,远高于其他畜种的比重。世界 食草家畜牛肉和羊肉产量的比重为29%,而中国的比重仅 为15%。
Hale Waihona Puke (四)品种结构亿元
1117.6 2380.1
%
80.0 74.1
亿元
48.1 161.6
%
3.4 5.0 5.2 4.3
亿元
209.3 587.3 798.31 1967.3
%
15.0 18.3 22.1 25.7
亿元
22.1 85.1 126.11 410.6
%
1.6 2.6 3.5 5.4
1985 3619.49 1990 7662.1
畜产品有效供给得到保障。到2015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8 500万吨、 2 900万吨和5 000万吨,羊毛产量达到43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 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十二五规划目标)
1978-2004年中国农业总产值构成(当年价格)
农业 种植业 林业 牧业 渔业
年份 亿元
1978 1980 1397.0 3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