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第三节-古书中的用字

合集下载

古书中的用字

古书中的用字

2. 同音替代字。简化字中有一些来源于原先意义 不同的同音字或音近字。这样,它既承担自己原 先的字义,同时又表示与之对应的繁体字的字义。 丑:丑醜 ;几:几幾 ;里:里裏 ;饥:饥饑; 后:后後 ;余:余餘 ;斗:斗鬭 ;谷:谷榖; 干:干乾 榦 幹
3. 两个以上的字共简为一形。简化字通常只有 一个对应的繁体字。但也有一些简化字对应两 个或两个以上繁体字的情况。 钟:鍾鐘;发:發 髪 ;历:歷 暦 ;获: 穫 獲 ; 脏:臟 髒
(二)异体字的形体类别
1.文字结构类型的不同 往往是一为会意字,一为形声字。 如:泪——涙 岳——嶽 野——埜 絷——馽 灾——烖
2.构字部件不同 (1)变换形符:睹——覩 溪——谿 (2)变换声符:綫——線 粮——糧 (3)声符和形符都有所变换:迹——蹟 村——邨 3.构字部件相同而位置不同 如:和——咊;群——羣;鞍——鞌;雜——襍
(三)古今字的意义关系
1.今字承担古字的本义 州——洲 队——坠 然——燃 禽——擒 益——溢 责——债 华——花 其——箕 亦——腋 莫——暮 2.今字承担古字的引申义 取——娶 解——懈 知——智 道——導 反— 采——彩 舍——捨 戚——慼 栗——慄
1.取古体字,如礼禮、乃廼 2.草书楷化,如头頭 3.同音替代,如后後、向嚮 4.取其部分,如声聲、亲親、虫蟲、烛燭 5.改换偏旁,如庙廟、怜憐、拥擁 6.重新创造,如國国、护護
(三)学习繁简字必须注意的几种情况 1.同形字。有些简化字跟古书中的某个字形完 全相同,但实际上是读音和意义都不相同的两 个字,形体相同纯属巧合。例如:“臘”简化 字为“腊”。
2.本有其字的通假:某些词原先已为它造过 专用字,但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使用本字, 而是另找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它。 ①庄公寤生,惊姜氏。(《郑伯克段于鄢》) ②举错不可不察也。(《张释之传》) ③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系辞下》)

古书中的用字

古书中的用字

(2)為假借義造新字。古字表本義,今字表假借義。 為假借義造新字。古字表本義,今字表假借義。 采——彩:采的本義是摘取,《詩·豳風·七 ——彩:采的本義是摘取,《 豳風· 月》:“春日遲遲,菜蘩祁祁。”又假借表“彩 色”義,《禮記·月令》 色”義,《禮記·月令》:“命婦官染采。”鄭 玄注:“采,五色。”此義後作“彩”。 ——避 辟——避、闢、譬、僻:“辟”本指法制,又假 借來記錄“躲避”、“開闢”、“譬如”、“乖 僻”等詞,後為假借義新造專字。 以及如舍捨等 以及如舍捨等 。 王筠在《說文釋例》 王筠在《說文釋例》中稱為本義另造後起字為累 增字,為引申或假借義另造的字為分別文(即分 別字)。
2.廣義異體字: 廣義異體字: 裘錫圭:一般所說的異體字往往包括只有部分用 法相同的字。嚴格意義的異體字可以成為狹義異 體字,部分用法相同的字可以稱為部分異體字, 二者合在一起就是廣義的異體字。 李 榮:“異體字就是功用相同、形體不同的字。 異體字有各種不同的情況……有的異體字功用完 異體字有各種不同的情況……有的異體字功用完 全相同。……有的異體字用途有寬窄之分。” 全相同。……有的異體字用途有寬窄之分。” (《文字問題》,商務印書館,1987) 文字問題》 商務印書館,1987) 屬於廣義異體字中的所謂部分功能相同的異 體字如:1955年公佈的《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 體字如:1955年公佈的《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 中的“雕”字一組又精簡掉的“鵰”、“彫”、 “琱”、“凋”四個異體。
古書中的用字
——古今字、異體字、通假字、 ——古今字、異體字、通假字、繁簡字 古今字
一.古今字 (一)含義 古今字, 古今字,是指同一個詞在不同的時代 用不同的字來表示,在前的叫“古字” 用不同的字來表示,在前的叫“古字”, 在後的叫“今字” 在後的叫“今字”。 古今字是一種歷時 的同詞異字現象。 的同詞異字現象。 (二)古今字形成的主要原因 上古漢字數量少, 上古漢字數量少,一個字往往兼表數 為了區別不同的用法, 詞。為了區別不同的用法,就常以原字為 基礎加以改造造出新字, 基礎加以改造造出新字,來分擔原字的某 些義項。 些義項。 箕畚)——箕 古今字) 其(箕畚)——箕(古今字)

古书中的用字

古书中的用字

古书中的用字1、古书中的用字四种常见的用字现象: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通假字。

1)古今字----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就形成古今字,在前的叫“古字”,在后的叫“今字”古今字成因---一字多义,爲了书面上有所区别,人们就造出新字来分担古字的记词任务,以求达到一字一职同源分化所谓同源----是指某几个词具有相同的语源,词义之间有联系,有引申关系。

奉——捧贾——價昏——婚坐——座禽——擒止——趾道——導包——胞原——源益——溢受——授北——背见——现文——纹臭——嗅同音假借何——荷要——腰戚——慼孰——熟卒——猝采——彩免——娩顷——倾解——懈申——伸尝——嚐县——悬2)异体字----读音(包括古音和今音)和意义(包括本义和引申义)完全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3)通假字---- 通假字包括本字与借字。

古书里的用字,如果它所记录的词义不是该字的本义或引申义,这个字就是通假字。

通假的基本原则------同音替代音同音近是用字通假的必备条件,没有这个基本条件。

识别古书中的通假字,可分别从音、义、形、证(例证)四个方面进行考察。

4)繁简字----简化字与其所对应的繁体字合称繁简字。

★5)通假字与古今字的区别比较项目古今字通假字从出现时间上看“历时”现象,古字和今字不是同时并存的“共时”现象,通假字和本字是同时并存的。

从字型上看古今字之间往往有一些联系通假字和本字之间没有联系6)通假与假借的区别古书用字歧异的通假字,与六书中的假借字是不同的通假字有一个对立面,也卽本字;而假借字则不存在本字的问题通假字的存在说到底是一种写同音别字的现象7)古今词义的异同①、范围上的差异(Ⅰ)词义扩大(菜) (Ⅱ)词义缩小(宫)(Ⅲ)词义转移(汤)②、色彩上的差异(Ⅰ)褒贬色彩不同(爪牙)(Ⅱ)轻重色彩不同(诛)练习:㈠辨析下列詞語的古今變化:去、勤、勸、河、睡、子、禽、穀、瓦、聞、恨、謗、賄、誅、怨、妃㈡说明下列各词的句中义,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

03第三课 古书中的用字

03第三课 古书中的用字
古 书
通 因聲音相同或相近而臨時借用的字,叫通假字。
假 字 一字多词
借字所承擔的意義叫借義或假借義
中 的
异 一词多字
体 音义完全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叫异体字。
字Hale Waihona Puke 用多字多词字
分 因为引申和假借等原因,一个汉字往往承担多个 化 义项。为了分担文字的记录功能而造的新字,就
字 是分化字。
分化字是相对源字而言的。

分化本义:新字承担本义


分化引申义:新字承担引申义

分化借义:新字承担假借义


分化广义:新字承担源字的部分意义
录职能的字,叫源字。
(二)、分化文字职能的方法
1、假借其他字分化职能 : 何---荷 指---旨 女---汝
2、利用异体字分化职能: 猶---猷 亨---享 箸---著
3、造新字分化职能:
其---箕 赴---讣 母---毋
(三)、分化字的类型
分化字承担的可能是源字的本义、引申义或假借义, 也可能是源字广义中的部分意义,因此,分化字分为四类:
a、构件所处的位置不同; b、笔道形态略有不同。
(二)、识别异体字要注意的问题
1、历史上曾经是异体字,后来变成两个不同的字; 如:咳---孩 份---彬 讶---迓
(小儿笑) (文质具备) (迎接)
2、历史上是意义用法不同的字,后来为了精简汉字,变成了异体字
(这类字在阅读古书时切不可视为异体字);
如:炮(páo)--- 砲
偷---媮
霓---蜺
(放在火上烤)
(苟且、怠惰、盗窃) (雌性彩虹)
(投石武器)
(苟且、巧黠、安乐) (雌性彩虹、寒蝉)

古书中的用字

古书中的用字

(三)关于通假,有人把它分为两种情况,即所谓 关于通假,有人把它分为两种情况, 本无其字”的假借和“本有其字” “本无其字”的假借和“本有其字”而不用的古音 通假。也有人认为前者不属于通假, 通假。也有人认为前者不属于通假,那是六书中 依声托事”的假借,只有后者才是古音通假。 “依声托事”的假借,只有后者才是古音通假。我 们同意后者的观点。现区分如下。 们同意后者的观点。现区分如下。
古今字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古今字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古今字所表示的 词义关系来看,主要有: 词义关系来看,主要有: 为本义造今字。有些字被假借作别的意思, 1、为本义造今字。有些字被假借作别的意思,于 是又为它的本义造个所谓的今字。这种文字现象, 是又为它的本义造个所谓的今字。这种文字现象, 文字学上称为加形保义。所保的,就是该字的本义。 文字学上称为加形保义。所保的,就是该字的本义。 例如: 本义是从高处坠落下来。 例如:队,本义是从高处坠落下来。后来假借为队 列的队,于是就造坠字以保住坠落的本义。 列的队,于是就造坠字以保住坠落的本义。队是古 坠是今字。 字,坠是今字。 其他的如: 其他的如:队—坠,正—征,匡—筐,或—国, 段—锻,莫—暮,须—鬚。
今字与古字在形体方面存在比较复杂的关系。 今字与古字在形体方面存在比较复杂的关系。主要 有: 今字与古字在形体上存在相承的关系。 1、今字与古字在形体上存在相承的关系。 就是说, 就是说,今字是在所谓古字的基础上加上表义形符 而创造出来的。 本来是乐曲终了的意思。 而创造出来的。如:竟,本来是乐曲终了的意思。 但在古代文献里也常用来表示边境的意思, 但在古代文献里也常用来表示边境的意思,例如 左传宣公二年》 子为正卿,亡不越竟, 《左传宣公二年》:“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 讨贼,非子而谁? 其中的竟, 讨贼,非子而谁?”其中的竟,用的就是边境的意 后来,就在竟字的左边加上个土,造了个境字, 思。后来,就在竟字的左边加上个土,造了个境字, 这就形成了一对古今字的关系。 这就形成了一对古今字的关系。这是古今字产生的 主要途径。常见的有: 主要途径。常见的有:禽—擒,责—债,要—腰, 辟—避、譬、僻,卒—猝,其—箕,莫—暮,员— 圆,韦—围,取—娶,昏—婚,州—洲,解—懈;

2.3古书的用字

2.3古书的用字
2.“本有其字”的假借,即通假字。 如:蚤,通“早”;亡,通“无”
(三)通假字产生的原因
1.古人的一种习惯,一种时尚。 2.其始书之也,仓卒(猝)无其字,或以音类比方假借为 之,趣于近之而已。(见《经典释文·叙录》引郑玄)
这种情况,很像今天的写别字,但又与今天的写别字 不同。最初使用某个通假字的人,无疑同于今天的写别字 。但这个别字产生之后,别人也跟着仿效,相沿成习,就 具有了社会合法性。而今天的别字,却是不合法的。
通假字则没有这种功能, “甚矣!汝之不惠”,“惠”在这里作“智慧”讲,离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后 ,仍作“贤惠”讲,并没有产生新义。
可见,通假字、假借字二者虽有其“同音代替”的 共性,更有其明显的区别:假借是本无其字,而借
用同音字来代替,一经借用,便长期替代;通假是
本有其字,而临时偶尔地借用同音字来替代,语言 环境变了,通假字也就不复存在。假借字产生新义
3.改换古字的形符。如: 說悅 赴訃 振賑 唱倡
4.改换古字的声符。如: 邪耶 譙誚(qiào) 蕃藩(fān) 撝揮
5.完全改换字形,今字与古字形体上无关。这是 由假借造成的古今字。如:
戰顫 伯霸 要邀
6.对古字略加增损。如:
大太 不丕 母毋 閒間
二、异体字
(一)定义 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不同而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在
其中的“说”字,后来写作“悦”。在表示“喜悦”的意 义方面,“说”字先出现,是古字;“悦”字后出现,是今 字。“说”和“悦”就是一对古今字。
高空坠落 娶妻 躲避 簸箕 欠人钱财 燃烧
邀请 鼻子 蛇 水漫溢
古字
队 取 辟 其 责(《说文》,责,求也) 然(《说文》,然,烧也) 要 自(象形,鼻子) 它(she《说文》它,虫也) 益

第三课 古书的用字

第三课 古书的用字





(二) 异体字的形体差异 异体字的形体差异主要有以下六种: 1.所用造字方法不同,一体为形声,一体为非形声。如: 嶽-岳、耻-恥、淚-泪、磥-磊、膻-羴,等。 2. 同为形声,所取意符不同。如:逼-偪、徧-遍、逾- 踰、咏-詠、误-悮、溪-谿.榜-牓、暖-煖、糠-穅, 等。 3. 同为形声,所取声符不同。如:饋-餽、昵-暱、棹- 櫂、猿-猨、梅裤-袴、掩-揜、溯-泝、楠-枬,等。 4. 同为形声,所取意符和声符都不同。如:愬-诉、迹- 跡、剩-賸、椀-盌、村-邨.妆-粧、粳-秔,等。 5. 偏旁部首所处的位置不同。如:峰-峯、略-畧 、惭- 慙、概- 、鹅松-枀、秋-秌,等。 6. 笔道形态略有不同。这往往是由于书写的风格、习惯的 不同而造成的字体的差异。如:冰- 、册- 、皂- 、吴 - 等。
在古代原本不是异体而是意义或用法不 同(或不尽相同)的两个字,现在为了精简 汉字,在和“异体字整理”时也视同异体字 加以合并而成了一个字。例如“炮”,本是 一种烹调方法。《礼记· 礼运》:“以炮以 燔。”注:“炮,裹烧之也。”而“砲”是 “机石”,指古代战争中用机械之力发石以 攻敌,故字从石。后来发明了火炮,才借 “炮”为“砲”。炮与砲原本并非一字异体。 现在当作异体字合并后,炮行而砲废。 类似的还有奸与姦。
再如“雕”、“凋”、“彫”这三个字各有
自己的本义:“雕” 的本义是指大型的猛禽; “凋”的本义是指草木零落,即凋谢;“彫” 的本义是雕刻。后来“雕” 假借为“彫”, 有了雕刻的假借义,而且一借不归,后来人 们通常把“彫刻”的“彫”写作“雕”。 “彫”也可以假借为“凋谢”的“凋”,例 如《论语· 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 彫也。”因此,“雕”、“凋”、“彫”也 是假借关系,不是异体关系。

(完整版)古书中的用字

(完整版)古书中的用字

古书中的用字主要内容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古今字和通假字主要内容一、古今字和通假字的概念二、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区别三、与通假字相关的问题下面语句中加横线字为通假字的是()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门宴》)B.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C.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D.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鸿门宴》)E.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古今字和通假字的概念古今字古今字是指古今两个时代先后产生的记录同一个词的两种字形。

先产生的叫古字,后产生的叫今字。

姜氏欲之,焉辟害?(《郑伯克段于鄢》)其他名称:累增字、分化字、区别字。

郑玄最早使用古今字这个术语。

凡读传,不可不知古今字。

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籀文为古字,小篆、隶书为今字也。

¡ª¡ª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通假字“通假”是古书上出现的字形临时借用现象。

一个汉字记录一个或几个词,通常是固定的。

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人在写文章时,弃本字不用,临时借用了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去通融替代。

这种现象就叫做通假。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门宴》)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区别产生的原因不同今字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古字的¡°兼职¡±问题。

《郑伯克段于鄢》:¡°姜氏欲之,焉辟害?¡±¡ª¡ª避《晋灵公不君》:¡°晨往,寝门辟矣。

¡±¡ª¡ª闢《晃错传》:¡°使主内亡邪辟之行,外无骞污之名。

¡±¡ª¡ª僻《礼记¡¤中庸》:¡°辟如行远必自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借的借用關係往往比較固定,而通假的
借用很不固定,容易產生誤解和困難。
通假字與本字的語音關係
例 句 本字 類 型
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史記· 項羽本紀》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同上)
同音通假
甚矣,汝之不惠。《列子· 湯問》 軍驚而壞都舍。《呂氏春秋· 察今》
慧 如 冒
雙聲通假
沒死以聞。《戰國策· 趙策》
2、古今字是一種有目的區別和分化,聯繫固
定;通假字涉及語音問題,屬於臨時借用。
3、古字與今字在意義上有繼承關係;通假字
的本字與借字之間一般沒有意義上的聯繫。
三、異體字
【異體字】
讀音意義完全相同、形體不同,在任何
情況下都可以互換使用的一組字,叫做異體
字。
異體字舉例

羅振鋆《碑別字》
異體字的形體類別 1.造字方法 不同 縶-馽 岩-巖 淚-淚 羶-羴 災-烖 嶽-嶽
第三節
古書中的用字
1
返回本章目錄
一、古今字 二、通假字 三、異體字 四、繁簡字
2
返回本章目錄
一、古今字
辟 辶
辟 門
躲開,避免。
薑氏欲之, 焉辟害? 《左傳· 隱西元年》
消除,排除。
辟除民害。《荀子· 成相》

辟 亻
辟 言
邪僻,偏僻。
秦國辟遠。《史記· 范雎蔡澤列傳》
比如,打比方。
辟之是猶立直木而求景之枉也。《荀子· 王霸》
過程中的 分化現象
誤寫
能否互換
不能

不能
四、繁简字
定義
【繁簡字】
繁簡字就是同一個字筆劃繁簡不同
的兩種寫法。繁簡字著眼于筆劃的多少。簡
化字與被簡化的繁體字合稱為繁簡字。
繁簡字與繁體字簡化的區別
1.今天的簡化字有的是古代的簡體字。
筆 笔
糧 粮
禮 礼
亂 -- 繁體 乱
--简体
古代異體字
2.今天的簡化字不一定都是古代的簡體字。
罎-罎子

夫解雜亂紛糾者不控卷。

《史記· 孫子吳起列传》
疊韻通假
通假字的類型
1、偶爾出現的通假:同音別字 信—伸 歸—饋 畔—叛 沒—冒 2、某個時期慣用的通假:
蚤—早 冊—策 尿—溺 疲—罷
3、取代本字的假借:
何(負荷的本字)—荷(芙蕖葉)
艸(艸木的本字)—草(櫟樹的果實)
通假字與古今字的關係
1、古今字是一種歷時現象,二者不同時出現; 通假字是一種共時現象,可以同時出現。
種 zhǒng-種子 种 chóng-姓
萬 wàn-數詞
万 mò-万俟(q í )
幹 gàn-幹事;主幹 乾 gān-乾燥
臺 tái-樓臺
檯 tái-桌子
颱 tái-台風
台 yí -我
榦 gàn-樹榦
干 gān-盾牌
繁简字-同音字
藥-草藥,醫藥
穀-五穀
药-白芷,香草名
醜-醜惡,醜陋 丑-十二地支之一
後:後面 后:君主
共用字
兩個繁體字簡化為同一個
鐘 鍾 钟
簡化字。
繁简字-同形字

là-國君在年終
葉 yè-植物的葉;姓
用臘品祭祀
祖先鬼神
叶 xié-同“協”,叶


xī-小動物的 整體幹肉
蟲 虫
chóng-泛指動物
huǐ - 虺之初文,
蠟 là-蜂蠟 蜡 zhà-年終祭祀百
神的儀式
毒蛇
寜 ní ng - 安寧 宁 zhù - 貯積
谷-山谷,姓
餘-剩餘 余-第一人稱代詞
幾-幾乎,幾何
几-几案,几乎,jī
僕-奴僕,pú
仆-向前跌倒,pū
裏-裏面
里-里程,邻里 鬥-爭鬥
價-價格
价-善
剋-剋制 克-能,胜 範-模範 范-姓
斗-升斗,量器
徴-徵求,徵兆 征-征伐
韆-鞦韆
瀋-汁;地名
千-數目 黨-政黨
党-姓 雲-雲彩
沈-姓 鹹-鹹淡
定義
【古今字】
在某一種意義上古今兩個時
代先後產生的,記錄同一個詞而 形體不同的一組字叫做古今字。
古字出現在前,即原字;今 字出現在後,即分化字,或称區 別字。
古今字產生的原因
采-彩 景-影 辟-避
1. 詞的分化 而形成的 古今字
責-債
赴-訃 竟-境
反-返
昏-婚 田-畋
奉-捧
弟-悌 取-娶
益-溢
大-太
上古典籍中通假字較多,後世漸少。 辨別通假字應以上古音為標準。 王念孫、王引之的《讀書雜誌》《經義 述聞》解決了許多通假字問題。 方法:以聲音為線索,破通假,讀本字。
通假與本無其字的假借不同,但也
有人稱為假借,屬於用字的假借。
通假與假借的關係,具體見教材P47
二者相同的是都屬於同音的借用。區
別在於假借是本無其字,通假是本有其字。
東-东 憐-怜
門-门 --草書楷化 劇-剧 --改換聲旁
3.今天的簡化字都
是由繁到簡;古 代的繁簡字有的
是由簡到繁。
繁簡字的分類
古書中甲字和乙字是形音
同形字
義都不同的兩個字,但甲字的 簡化字與乙字形體完全相同。
適:往, 恰好 适:疾速, kuò
古書中甲字和乙字是意義
同音字
不同的同音或音近字,簡化時 筆劃較少的乙字代替了筆劃較 多的甲字。
修:修飾
(本義)
修≠脩

沽:買賣玉或其它 酤:買酒
賣酒
沽≠酤
zhì

放 置
置 ≠寘

雕 鵰
兇猛的鳥 刻、畫 草木衰落



古今字、異體字、通假字的區別
區別项
產生的時間
古今字
異 體 字
通 假 字
有古今之別 可以同時產生 臨時借用 文字演變 不同時期、 不同地域的 人運用不同 的造字方式
產生的原因
咸-皆,副词 聽-聽聲音
云-說
听-笑的樣子
繁简字-共用字
獲-猎獲
髮-头髮
穫-收穫
復-反復 複-複雜


發-發射 纖-纖細
縴-縴繩 匯-匯合 彙-词彙


臟-臟腑
髒-肮髒


歴-歴史
曆-曆法 彌-彌补
瀰-瀰漫


祇-zhǐ,仅仅 隻-zhī,量词

擺 - 擺动
襬 -衣的下幅 壇-祭壇

鐘-鐘鼓 钟 鍾-一種容器
古字與今字的關係
字形上 的關係 在古字上增加意符--反返 在古字上更換意符--說悅 禽擒 斂殮
當初讀 音相同 或相近
語音上 的關係
今字以古字為聲符--昏婚
今字沿用古字的聲符-沽酤
今字所表示的意義只是古字義項中的 字義上 的關係 一項。
二、通假字
定義 【通假字】 指古人在書寫某個詞的時候,放著本 字不用,卻借用一個音同或音近的字來代 替而產生的一種用字現象。即指用來代替 本字的音同或音近字。與本字相對,也叫 通借字。 通假字所表示的意義與字形無關。
知-智
臭-嗅
坐-座
說-悅
莫-暮
須-鬚 孰-熟
然-燃 其-箕
2. 同音假借 而形成的 古今字
直-值
女-汝求-裘 皇-凰 Nhomakorabea免-娩
希-稀 或-域
要-腰
虛-墟 與-歟
古今字的對應關係
一對一
反-返 虛-墟
昏-婚 沽-酤
取-娶 馮-憑
赴-訃 斂-殮
輻射式: 辟
一對多 連鎖式
避 僻 闢 譬 嬖


採 綵
猒--厭--饜 氣--氣--餼
2.形符不同
妖-祅
歌-謌 蚓-螾
貓-貓
唇-脣 韻-韻 棲-棲
杯-盃
睹-覩 啖-啗 褲-袴
3.聲符不同
鰍-鰌
4.形符聲符 皆異
訴-愬
和-咊
村-邨
慚-慙 襍-雜
部≠陪 忙≠忘
剩-賸
裡-裏 鵝-鵞
枷≠架 吟≠含
5.偏旁位置 不同
峰-峯
紋≠紊 裸≠裹
異體字-非異體字
游:水中活動
遊:
陸上行走
`
游≠遊
脩:幹肉(本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