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冷水与热水

合集下载

变别冷热水小班科学教案

变别冷热水小班科学教案

变别冷热水小班科学教案一、引言冷热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而我们有时候需要进行分类,将它们区分开来。

本篇教案将以小班幼儿为目标群体,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和区分冷热水的特征。

二、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将能够:1. 能够理解冷热水的概念;2. 能够运用观察、思考和实验的方法,进行冷热水的分类。

三、教学准备1. 杯子或容器;2. 冷水和热水;3. 温度计(可选)。

四、教学过程1. 引入(1)教师启发问题:你们知道冷热水有什么不同吗?(2)通过和学生的互动问答,激发学生对冷热水的兴趣和认识。

2. 实验观察(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杯子,里面装满了水。

(2)教师分别从冷水龙头和热水龙头中取一些水,分别倒入两个杯子中。

(3)让学生观察杯子里的水,强调观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和记录。

3. 感知温度(1)教师与学生亲身体验:- 先让学生触摸冷水杯子的外壁,记住触摸时的感受;- 再让学生触摸热水杯子的外壁,记录触摸时的感受。

(2)激发学生在实验中进行触感观察、判断和分类的能力。

4. 温度测量(1)教师向学生展示温度计,解释其用途和使用方法。

(2)让学生测量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5. 整理观察结果(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和结果,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冷热水的特征。

(2)让学生以简单的图表或者文字形式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温度记录整理出来,以方便后续讨论。

6. 客观分析和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导致了冷热水的不同?学生可以从触感和温度等方面展开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

7. 拓展延伸(1)通过引导和讨论,学生可以认识到温度是造成冷热水不同的重要因素。

(2)学生可以进一步观察其他常见物体的冷热特征,并进行分类比较。

五、结语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小班幼儿将从实践中学会观察、思考和分类,培养对冷热水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验观察,幼儿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冷热水的特征,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和认知能力。

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13 冷水和热水

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13 冷水和热水

活动2 测量水温的变化
实验材料:
400毫升烧杯、100毫升锥形瓶 、热水、冷水、2个温度计、2 块保温板
实验方法:
1、向烧杯中加入300毫升热水,向锥形瓶中加入100毫升
冷水,并测量冷水和热水的初始温度。
2、把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隔热板盖住杯口,在隔热板
上打两个小孔。烧杯底部垫上隔热板。
3、把两支温度计的玻璃泡端分别穿过隔热板的两个孔 放入冷水和热水中,调整温度计的位置。 4、观测冷水和热水每隔1分钟的温度变化。 5、根据记录的数据画曲线图。
13 冷水和热水
活动1 手指的感觉
将自己的左手食指浸入冷水中,右手食 指浸入热水中,体会手指的感觉。1分钟后 ,将两个手指同时浸入温水中。两个手指的 感”和“热”是相对的
“冷”就是物体温度相对低,感觉“冷”,“热”就是物体 温度相对高,感觉“热”
我们的手指不能准确感受物体的冷热程度
曲线图能告诉我们什 么?
冷水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最后温 度相同。 两个冷热程度不同的物体相遇时,热会由 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原来 温度高的物体温度会降低,原来温度低的 物体温度会会升高,直到冷热物体温度相 同。
谢谢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知冷知热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知冷知热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知冷知热教学目标:1. 理解冷热是物体的感受和性质,能够根据观察判断物体的冷热。

2. 了解物质的受热与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1. 理解冷热是物体的感受和性质。

2. 学会根据观察判断物体的冷热。

教学难点:学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准备:1. 水杯、冷热水、温度计、果汁等。

2. 课堂展示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教师放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在课桌上,让学生轻轻抚摸两杯水的杯壁,询问学生哪杯水更热、哪杯水更冷。

2. 引导学生发现,人们感觉到的热、冷并不是水的真实温度,是人体对温度的感受。

3. 引导学生关注触摸物体时的感受,了解触摸热物体感觉热,触摸冷物体感觉冷。

Step 2 学习新知识1. 展示温度计,详细解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功能。

指出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的,冷热的判断通常是主观感觉,不够准确。

2. 引导学生想一些日常生活中触摸物体来判断冷热的场景,如触摸冰激凌、烧开的水等。

3. 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触摸、测量等方式判断一些物体的冷热程度,记录下来并汇报。

Step 3 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热的性质,了解物体受热后会发生变化。

2. 展示一张图片,其中有一个冰块放在桌上融化的过程。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出现的变化。

3. 引导学生总结物体受热后的变化,如融化、变形等。

Step 4 总结归纳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自主总结冷热是物体的感受和性质,触摸物体来判断冷热不够准确,温度计可以精确测量物体的温度。

2. 提醒学生在生活中要注意安全,避免触摸过热的物体,如热水壶。

Step 5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参考本节课的内容,观察家中不同物体的冷热情况,记录下来并写下感受。

Step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和梳理,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Step 7 下堂课预告预告下堂课将学习物体的蒸发变化,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十三课 冷水和热水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十三课 冷水和热水

2.预测
我认为,冷水会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
3.观察、实验、记录
根据书上P51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提醒学生注意冷热水的初始温 度,强调合作实验,观测水温变 化,作记录。)
4.整理实验数据 教师讲解绘制曲线图的方法(示范)— —学生根据记录表绘图 5.分析讨论实验结果 根据曲线图描述冷水和热水温度的变化, 热如何在冷热水之间传递。
6.结论
热水——温度降低, 冷水——温度升高。 结果——温度相同。 热——从热水传向冷水。
一、认识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的概念
温度:人们用温度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计:测量物体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工具。
2.认识各种温度计
体温计
棒式温度计
电子温度计
数字温度计
二、探究学习 ——热如何在冷热水之间传递 1.提出问题
当我们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时, 这两个容器中水的温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13.冷水和热水
活动1:手指的感觉
活动要求:
将自己的左手食指浸入凉水中,右手食指浸入热 水中,体会手的感觉。1分钟后,将两个手指同 时浸入温水中(或触摸木头桌面)。看看两个手 指的感觉一样吗?
水温不要太高,小心热水烫手
交流:
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并 试着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 因。
活动2:测量水温的变化

小学科学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小学科学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小学科学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在小学的科学实验中,我们经常会学习到有关水的三态变化的知识。

通过观察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水的特性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个简单而有趣的小学科学实验,以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实验一:冷却水的凝固实验简介:通过冷却热水,观察水的凝固现象。

实验材料:热水、冷却器(例如冰块、冷水等)实验步骤:1. 准备一杯热水,确保水的温度高,但不会造成烫伤。

2. 将冷却器(例如冰块)放入水中。

3. 注意观察水的变化,特别是水表面的变化。

实验结果:在加入冷却器后,我们可以观察到水逐渐冷却,并最终形成固态的冰。

这表明水在冷却的过程中,会经历液态到固态的转变。

实验二:加热水的蒸发实验简介:通过加热水,观察水的蒸发现象。

实验材料:水、加热器(例如加热板、炉子等)实验步骤:1. 准备一杯水,填满容器,确保有足够的水量。

2. 将加热器放在水的底部,逐渐加热水。

3. 注意观察水的变化,特别是水表面是否产生水蒸气。

实验结果:在加热器的作用下,我们可以观察到水逐渐加热,并最终发生蒸发。

这表明水在加热的过程中,会从液态转化为气态,即发生水的蒸发。

实验三:水的升华实验简介:通过观察冰的升华现象,进一步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实验材料:冰、容器、小刷子(或其他物品)实验步骤:1. 准备一块冰,放入容器中。

2. 不断观察冰的变化,特别是冰表面的变化。

3. 使用小刷子或其他物品,轻轻地刮去冰表面的一层。

实验结果: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冰逐渐减少,并且没有产生液体水。

这是因为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即直接从固态转化为气态,而没有经历液态的中间过程。

通过以上三个实验,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水的三态变化:从液体(热水)到固体(冰),通过冷却作用;从液体(水)到气体(水蒸气),通过加热作用;以及从固体(冰)到气体(水蒸气),通过升华作用。

这些实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水的性质,还能够激发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加深他们对水的三态变化的理解。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三年级起点)《第二单元 冷和热》知识点整理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三年级起点)《第二单元 冷和热》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冷和热1、冷热与温度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我国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为(℃)。

2、温度计是由(玻璃泡)、(玻璃管)、(刻度)等部分构成的。

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

3、光凭自己的感觉不能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4、一杯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并且呈(先快后慢)的规律下降。

5、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答:⑴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部),并且要(轻拿轻放)。

⑵将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⑶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

⑷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液面),并且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6、(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温度是(36℃-37℃之间),水烧开时的温度是(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也就是说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冰点是(0℃)。

2、热的传递1、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2、(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3、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4、烧水时,下部的水受热后会(上升),上部比较冷的水会(下降),通过热水和冷水的(循环)流动,使全部的水逐渐变热,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对流)。

5、分析下图中热的传递方式。

⑴对流。

⑵辐射。

⑶传导。

⑷辐射。

3、加热和冷却1、(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体积)。

2、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温度计)就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

3、(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

(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态。

4、糖、蜡烛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体)。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四上-【第07课《水受热遇冷会怎样》知识梳理】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四上-【第07课《水受热遇冷会怎样》知识梳理】

第七课《水受热遇冷会怎样》
1.生活中有时会见到这种现象,在壶里加满水后放到灶台上烧,水还没烧开,壶里的水就往外
溢。

这是怎么回事儿?
答:这是因为壶里的水受热时体积膨胀,所以水往外流。

2.预备实验用品,组装一个用于研究水受热遇冷发生变化的实验装置。

观察这个装置,它与生
活中常用的哪种仪器相似?
答:它与生活中常用的温度计相似。

3.实验①②
把实验装置轻轻放入热水中,观察实验装置中出现的现象。

答:将实验装置放入热水中,水位上升了,说明水的遇热体积会变大。

把实验装置从热水中取出,再放入冷水中,实验装置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将实验装置从热水中取出后再放入冷水中,水位有所下降,说明水的体积缩小了。

4.在上述实验中,玻璃管中的水位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怎样解释这些变化呢?
答:一般情况下,水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5.在实验中你还发觉装置放入冷水后,最终水位并没有降到很低,为什么会比初始水位高?谁
来说一说水位的高低和什么有关?
答:因为实验②中的玻璃杯中的冷水温度不够低;我认为水位的高低和烧杯中水的温度有关,即使放入冷水中,水温不够低,水位也会比较高,假如放在一杯温度更低的水中,体积还会缩小,水位就还会下降。

(在实验②的冷水中加入冰块,会发觉玻璃管中的水位会继续下降。


6.拓展与应用——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
水是液体,会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

其他液体如酒精、橙汁、酱油和食用油受热或遇冷,也会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吗?
答:其他液体受热或遇冷,也会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

(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验证。

)。

小学科学易考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小学科学易考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小学科学易考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水的三态变化是小学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水可以存在三种不同的形态,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下面将详细介绍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相关知识。

1. 固态(冰)水在低温下会凝固成冰,成为固态物质。

在零度以下,水分子的热运动减缓,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小,形成规则的排列结构,从而形成冰晶体。

冰的性质是固体的性质,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形状。

2. 液态(水)水在常温常压下,以及温度在0℃到100℃之间时为液态。

在液态下,水分子的热运动比较剧烈,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但又能保持一定的接近程度。

这样的结构使得水具有流动性和可塑性。

3. 气态(水蒸气)水在高温下或者受热蒸发时会转变为气态,成为水蒸气。

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具有较大的体积和自由运动的特性。

在大气压力下,100℃时水开始沸腾,液态水迅速转变为水蒸气。

除了以上三种常见的态,水还有两种特殊的态:过冷态和超热态。

4. 过冷态当水的温度低于0℃,但尚未凝固为冰的时候,称为过冷态。

在过冷态下,水分子的热运动仍然存在,但没有凝聚成冰晶体。

过冷水一旦遇到一个凝固核,可以迅速凝固成冰。

5. 超热态当水的温度超过100℃,但尚未沸腾时,称为超热态。

在超热态下,水分子的热运动非常剧烈,但还没有形成水蒸气的气泡。

超热水容易发生爆炸性沸腾,需要小心处理。

水的三态变化是由于不同温度和压力下水分子的热运动的不同而引起的。

在升温过程中,水的状态从固态转变为液态,再转变为气态;在降温过程中,状态则相反。

这种变化被称为相变,是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转变的过程。

水的三态变化对日常生活和自然界有着重要影响。

冰具有浮力,可以使得在冬天结冰的湖泊和河流表面形成保护层,防止水体过快蒸发。

液态水作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生命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蒸气则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蒸发和降水,维持着地球上的水平衡。

总之,水的三态变化是小学科学中的基础知识。

通过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孩子们能够对水的特性和行为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在变热过程中,体积大
小有没有发生变化?
——有

lpu48hln
晚饭后,咱们夜校班就开始正式上课啦!所有的课本,晚上来了以后再发。你们都看到了,咱们的授课学习室就在丙班旁边。这以后哇, 咱们每天晚上酉时开始授课,每次授课学习时间为一个半时辰。如果不是家里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大家伙儿最好不要迟到早退或者缺 课。现在没事儿了,都回去干活儿去哇!”夜校班的学生们七嘴八舌的答应着,陆续回家干活儿去了。大壮过来,和耿老爹一起将孔夫子 的牌位请回室内重新安放好。耿老爹对大壮说:“你也回去哇。俺想逗留一会儿再走!”大壮答应一声也回去了。耿老爹先轻轻地走到丙 班授课学习室的窗前,听到耿直还在给学生们分发课本。一会儿,耿直开始按照计划上课了。再仔细听一会儿,感觉这个平日里有些个喜 欢闹腾贪玩儿的淘气包,今儿个这第一课,讲得还挺不错呢!耿老爹放心了!再走到乙班和甲班授课学习室窗前简单地听一听,感觉耿英 和耿正讲得都挺好,耿老爹自个儿笑笑,愉快地回家考虑编写二年级小学童的教材去了。“耿家小学堂”的教学程序步入正规以后,耿家 父子们就在教学之余,一边修改完善二年级小学童的教材,一边从耿英已经编写好的剧本中先挑选了几个剧情比较简单一些的出来。大家 坐在一起商量着仔细修改一番,再经过反复的琢磨和改进,编排成了乡民们自己演唱的戏曲。然后,由耿老爹亲自出面,把乡镇上的几十 名平日里非常热爱文娱活动,并且又有这方面天赋的乡亲们组织了起来。在六、七月农闲挂锄期间,耿老爹就在自家门前不远的场地上, 组织大家认真地拉奏演唱排练起来。而每每到了晚饭后,他们的排练场地就搬到了大戏台上。如此,在每日晚上的两个多时辰内,大戏台 上一准儿都是灯火通明的。每到此时,小学堂的大院儿里乐声悠扬、歌声嘹亮,被选入到土戏班子里的乡民们群情高昂,学得像模像样的。 在当年的春节期间,就齐心协力正式演出了几场。“三六九镇”上的全体乡亲们,乃至附近村子里赶来看戏的乡民们细细地欣赏品味着这 些乡土气息十分浓郁,同时又充满了朴实无华劝世意味儿的“土戏”,无不欢欣鼓舞拍手称赞……5第百三七回 紧张有序筹备中|(付印课 本赴省城,顺带家人开眼界;父子四人巧谋划,咱镇上还需要大课堂。)早在耿家双喜临门为长子耿正和长女耿英同一天操办婚礼的时候, 耿老爹已经初步编制好了一套“耿家小学堂”一年级小学童准备采用的教材。此时,距离“耿家小学堂”开学也就两个多月了。时间不等 人,耿正和耿英新婚未满一月,就和弟弟耿直一起,将这套新编的初级教材认真仔细地研究了一遍。除了增加了为数不多的一些小娃儿们 喜闻乐见的内容之外,基本上没有做太大的改动。与此同时,耿老爹还编制了一套夜校教材。由于夜校针对的是十

实验:
往冷水和热水中 各滴一滴红墨水,看看 会有什么发现?
▲建议:
将红墨水滴入后, 不搅拌,不摇晃杯子, 静静地观察红墨水分别 在冷、热水中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化。
实验:
将冷水袋放入热 水中,将热水袋放入 冷水中,又会出现什 么现象呢?
实验观察:
★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 有没有发生变化? ——没有
实验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