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中的娱乐文化略论
明清小说第一节概述

明太祖朱元璋
(二)社会经济背景
明初统治者注重恢复农业生产,恢 复社会经济,从而使社会经济特别是 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明中叶,抑商政策开始松动,农村 经济的发展也为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于是商业逐渐繁荣起来, 城市经济成为主导。
明中叶后商业经济的发展引起的变化
☆市民阶层人数众多。在这些市民中, 商人们经济实力雄厚,对于社会生活具有 重要影响。 ☆文人与商人交往密切,两者之间在思 想感情和审美趣味等方面相互影响。 ☆ 文学观念和文化意识发生变化,从
5、心学思潮对文学与小说创作的影响
◇“主情”的文学观念席卷文坛。 ◇作家的主体意识明显加强。文学作品虚 构性增强,《西游记》的出现。 ◇肯定人性、放纵个性、追求世俗的享受 和欢乐,《金瓶梅》、“三言”、“二拍” 的一些作品。 ◇向往个体人格的自由与平等成为鲜明的 审美理想,孙悟空、杜十娘。
二、明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说分类
理论上肯定俗文学的价值,创作符合 市民受众知识状况与审美情趣的通俗 文艺成为风气。
☆负面影响。
二、社会思想文化背景与心学思潮
王阳明像
1 、王阳明心学的兴起及其 思想实质与意义 心学把外在权威的“天 理”拉到了人的内心,变 为人的内在自觉的“良 知”,鼓励人们用自己的 本心去思考问题判断是非, 在客观上突出了人在道德 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在 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利 于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3、长篇白话小说 分类:历史演义小说 冯梦龙的“三言”《喻 世明言》、《警世通言》、 《三国演义》、英雄传 《醒世通言》,凌濛初的 奇小说《水浒传》、神 “二拍”《拍案惊奇》、 怪小说《西游记》、世 《二刻拍案惊奇》是最重 情《金瓶梅》,被称为 要的作品。 明代四大奇书。 其他还有《鼓掌绝 影响:才子佳人小说 尘》、《石点头》、《西 青楼小说、讽刺小说、 湖二集》、《欢喜冤家》、 谴责小说等类型,都是 《 十 二 笑 》 、 《 幻 影 》 从世情小说分支出来的。 ( 又 名 《 三 刻 拍 案 》) 、 武侠小说与英雄传奇小 《一片情》、《九云梦》 说联系密切。 2、白话短篇小说
明清小说在当代影视传播的局限和对策

元化 和 商 人 主 导 , 一 定 程 度 上 过分 追 求 娱
清时期是小说 发展的黄金时期 , 诞 生了 中
明清小说在 当代 的传播影响非常显著 : 使 古典小说获得 了全新的传播方式 , 改变 了 其仅依赖 文字 传播越传越窄 的现状 , 同时 丰富 了表现形式 ;在形象信息 的塑造上 , 更多地考虑 了时代 特征和审美娱乐需求 ; 传播主体 多元 , 传播辐射 范围广且时间缩 短, 推动 了明清 小说在 海外 的传播 , 提 升
【 关键词 】 明清小说 影视传播 局 限性 对 策
历史 上众 多经典 文学作 品通 过各 种
影视媒介 由于其独特的媒介优势 , 对
说 的传播主 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离。
2 、 在 传 播 内容 上 , 从 选材 、 改编 到 演
传播方 式 , 为教 化 民众 、 传 承和 发扬 中华
文化作 出了重要 贡献。 中国古代史 中 , 明
了海外 影响力 ; 传 播效 果提 升 , 给受众 充 分的想象空 间 , 在一定程度上 吸引受众 回 归到原著 。
一
绎, 信 息在 多次演绎 中 出现 了分化 、 误读
和 偏 差
国古典 文学 的 四大名著及 大批 优秀小 说 作品 , 如《 三言二 拍 》、 《 儒林 外史 》、 《 金 瓶梅 》、 《 聊斋 志异 》 等。 在 明 清时期 , 这 些 作品往往通过 口传 、 手抄 、 刻本 、 编 撰唱
休闲学 第二章 休闲发展史

第二章休闲发展史*运用休闲的能力是检验文明的最终手段*——罗素*休闲发展史是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人的休闲理念和休闲活动、休闲方式、休闲能力。
*一中国休闲发展史*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休闲思想内涵,独特而深邃,从《诗经》、《庄子》、《墨子》、《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体现出中国文化对休闲的体验、理解与思考。
(一)《诗经》及先秦文化:休闲思想的产生*朝吟风雅颂,暮唱赋比兴。
秋看鱼虫乐,春观草木情。
(诗经)*就薮泽,处闲旷,此江海之事,避代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
(庄子刻意)(二)汉代至唐朝前------隐逸文化与田园生活的休闲*得意于丘中,徜徉于林泉,拥抱山川,赞美大地。
自由闲适,独善其身。
超然物外,逍遥自适。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饮酒》诗、散文《桃花源记》、张载的《招隐诗》。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长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桌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明清的主要文学流派及明代文学(汇总)

明清两代的主要文学流派及主张。
明代文学明代文学的发展以弘治、正德年间为界,可划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文坛相对寂寞,后期相对繁荣。
严酷的文化专制导致明代诗文继续衰退,围绕拟古和反拟古,涌现出众多流派。
明代通俗文学成绩斐然。
戏曲方面,北方杂剧退潮,南戏成为主导。
一代戏剧大师汤显祖将戏曲传奇推向高峰。
小说方面,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拟话本”标志着短篇小说的繁荣,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的问世,则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长篇叙事性文学作品的崛起。
(一)流派纷纭的明代诗文。
著名流派有:台阁体。
明代永乐至成化年间的诗派,以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文渊阁大学士杨荣、武英殿大学士杨溥为代表。
“三杨”历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时逢明代的“太平盛世”,皆为台阁重臣、太平宰相,位极人臣,倍受宠幸。
他们的创作雍容典雅,洋溢着志得意满的神气,内容上极尽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被称为“台阁体”。
茶陵派。
成化至弘治年间的流派,以湖南茶陵人李东阳为首。
李继“三杨”之后,以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的地位主持诗坛。
他不满“台阁体”阿谀粉饰的流弊,主张宗法唐诗。
不过,他要学的只是唐诗音韵格律,而非唐诗精神。
因此,茶陵派仍未脱净台阁体气息,但启发了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
前七子。
弘治至正德年间的流派,以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等七人为骨干,针对八股文和“台阁体”造成的虚饰、委顿的文坛风气,掀起了以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为号召的复古运动,同时在政治上勇敢地跟残暴贪婪的权贵进行斗争。
他们以关注现实的诗文创作和挑战强权的战斗精神形成巨大影响。
但也有盲目尊古的不良倾向。
后七子。
嘉靖至隆庆年间的流派,以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吴国伦、徐中行等七人为骨干,李、王为首领。
后七子复古拟古的文学主张与前七子相同,但言论更激进,声势更浩大。
王世贞认为文章一代不如一代,东汉文弱,六朝文浮,唐文庸,宋文陋,再往后便无文章可言了。
明清小说文本中的小说读者论略

九回, 写两 个小沙 弥“ 坐在 山 门上 , 着一部《 尼孽 海》 拿 僧
的春 书, 正在 那 里 看 一 回 , 一 回 , 掌不 绝 ” 笑 鼓 。
4明西湖伏雌教 主《 . 醋葫 芦》 第四 回, 写成硅“ 日与 朝
文 分 析 , 将 下 述 小 说 中 涉及 的小 说 读 者 信 息 撮 述 如 下 : 兹
春 宫图儿 、如 意君 传》 淫书浪 曲 , 《 、 背地 里演 习 出各种娇
态。 ”
8清烟水散人 《 . 桃花影》 第一 回, 写书生魏 玉卿,每 当 “ 独坐无聊 , 把 那《 真记》 《 玉奴 外史》 《 便 会 、杨 、 武则天如 意
广东技 术 师范 学 院学 报 ( 社会科 学 )
21 0 0年第 4期
J u a fGu n d n oye h i r lUnv ri o r lo a g o gP ltc ncNoma iest n y No4,C1 . 2 I0
明清小 说 文 本 中的小 说读 者 论 略
将真连城诱骗至其 家中, 出《 红记》供 其赏玩 。 拿 娇 ,
1. 0清墨 憨斋主人《 醒名花》 第八 回: 陶公起 身 , “ 全公
同到 自己 书房 中 闲谈 。陶公 把 桌上 书卷 翻 看 , 内有 一本 小
说, 乃是邵十洲故事 , 名叫《 玉楼春》 。”
传 奇, 可笑也 。”《 ’ 贾云华还魂记》 写书生魏鹏 爱看《 也 娇 红记》 寻芳雅集》 。《 还写书生吴寻芳与佳人王娇凤在一起 评论《 红记 》 娇 。 2明吕天成《 . 绣榻野 史》 卷上 , 写东门生的 书桌上摆 着
明清时期民间说唱艺术发展论述

明清时期民间说唱艺术发展论述乾隆时杨米人的《都门竹枝词》,形象地描绘了人们争相观看鼓词的情景。
明清时期的说唱音乐作为民间广泛流传的艺术形式,继宋元之后,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存有的二百多种民间曲艺大多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
一般著述和一些词书中大都将说唱艺术分作八类,即鼓词类、弹词类、渔谷类、牌子曲类、琴书类、杂曲类、走唱类、板诵类。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鼓词、弹词、牌子曲三类。
鼓词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种说唱音乐,它的产生和宋元的鼓子词和词话有一定的联系。
鼓词之名,明代已有。
最早使用此名的是贾凫西,他作有《木皮散人鼓词》,是一部较好的鼓词作品。
现存最早的鼓词传本是明万历、天启年间刊印的《大唐秦王词话》。
鼓词早期作品规模较大,清中叶后,为了适应市民的欣赏趣味和各种演出场地,鼓词逐渐趋于小型化,出现了从长篇鼓词摘取部分精彩唱段的“摘唱”及演唱短篇故事的“段儿书”等形式。
鼓词的唱词为七言或十言句,句式非常灵活,伴奏乐器主要有鼓、拍板、三弦、琵琶等,其中鼓、板等乐器由演唱者自己演奏,以掌握节奏。
鼓词在流行过程中与各地方言、曲调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新的说唱艺术——大鼓。
大鼓一经产生,就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发展之势非常迅猛,至清代末年,各地流行的大鼓有十余种,著名的有西河大鼓、梨花大鼓、安徽大鼓、梅花大鼓、京韵大鼓等。
这些大鼓多以流行地区而得名,并因地域关系所形成的语言、曲调的差异,在唱腔上各具特色。
弹词主要是流行于我国南方的一种说唱音乐,也叫南词、文书、评弹等。
弹词的产生可能和宋代的陶真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也用陶真代替其名。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记道:“杭州男女瞽者,多学琵琶,唱古今小说、平话,以觅衣食,谓之陶真。
”清李调元也有“曾向钱塘听琵琶,陶真一曲日西斜”之诗句。
明清小说论文

(2007-03-20 11:16:27)转载 凡是读过明清章回小说的人,都会对其先诗词、再议论,然后才开始正式叙述故事的开头模式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象。
也许正因为人们对这一明显的文本构成现象太熟视无睹,长期以来,很少有人进行系统研究。
但是,通常人们最熟视无睹的,往往是一个民族最独特的。
笔者通过对200余部明清章回小说开头的研究发现,明清章回小说的开头并非千篇一律,也不是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寻的。
这些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下、在长期的演进过程中形成的开头模式,尽管有俗套之嫌,却以其独特的方式在小说的叙事结构、内容寓意及读者接受等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功能。
这些开头模式是中国章回小说叙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模式,决不可抛开这些具体的特征而去谈抽象的理论。
这些模式的形成,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民族审美心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明清时期的社会思潮、其他文学体裁的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与作家个人的思想、经历及创作习惯有关。
本文将在分析章回小说开头模式的基础上,着重从文体形成的角度展开对明清章回小说开头模式的研究。
一 明清章回小说沿袭了话本小说的创作体制,它的开头也从话本小说的篇首诗词、入话、头回演变而来。
现代人通常把这一引出小说正文的部分统称为楔子,但如果我们对一定数量的明清章回小说略加考查,就会发现情况远非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
因此,我们谈论明清章回小说的开头,还要从大量的作品入手,在一定的历史坐标下详加辨析。
本文在参考话本小说入话、头回的基础上,根据章回小说中是否有头回以及头回内容、性质的不同,大致将章回小说的开头模式划分为三类:引首类、楔子类、缘起类。
(一)引首类。
【最新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复习知识点背诵提纲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复习知识点背诵提纲1.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1)表现:①废除宰相制度②裁撤中书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③设立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是皇帝的内侍机构)④设立厂、卫等特务机构,凌驾于司法部门之上,受皇帝直接领导(2)影响:强化了君主专制,解决了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但容易形成宦官专权,加剧明朝政治黑暗。
2.郑和下西洋:(1)目的:为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2)主要方式:朝贡贸易(3)意义:①积极: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行,是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②消极: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后来未能持续。
3.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1553年,葡萄牙入侵濠镜澳。
4.明朝经略边疆的措施:①蒙古(鞑靼、瓦剌):修筑长城,鞑靼首领俺答汗接受明朝册封。
②藏族(乌思藏):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了宣慰司、元帅府等机构,委用藏族上层人士任职。
③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对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5.清朝君主专制强化:(1)奏折制度:①特点:迅速、机密。
②作用: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2)设立军机处:①设立原因:雍正时,为处理西北军务。
②特点:简(机构简单)、速(办事效率高)、密(保密性强)。
③职责: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④评价: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3)文字狱与文化专制。
6.清朝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
7.清朝经略边疆的措施:①东南-台湾: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小说中的娱乐文化略论
作者:杨晓莉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15期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明清小说中的娱乐文化研究(2018-ZZJH-566)。
摘要:明清时期的娱乐文化丰富多彩,但在此期的历史文献中只是简单抽象的记录,缺乏具体生动的反映,而明清时期的小说创作则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憾。
本文试以明清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品《金瓶梅》和《红楼梦》为例,分析此期小说中的娱乐文化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所呈现出的不同内容。
关键词:明清小说;娱乐文化;《金瓶梅》;《红楼梦》
作者简介:杨晓莉,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02
明清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的小说作品,这些小说的质量参差不齐,书中描写的内容也较为繁杂。
而明清时期不同的小说作品中,对娱乐文化的描述以及娱乐文化存在的形式均有不同,本文试以明清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品《金瓶梅》和《红楼梦》为例来对此期小说中的娱乐文化进行解读。
一、明清时期娱乐文化概述
娱乐文化是自古至今一直存在的一种文化,娱乐文化也是大众文化的一种。
我国古代的著述中极少有专门记载娱乐文化的文献资料,明清时期也是如此,但明清时期的娱乐文化的相关信息,我们则可以从明清时期的小说作品中窥见些许。
譬如在《韩湘子全传》中,“湘子道:‘世上有什么东西解得闷?’当值的道:‘插牌、斗草、打双陆、下象棋、绰纸牌、斗六张、掷骰子、蹴气球,都是解得闷。
’”可见,在明清文化中娱乐文化就是日常的解闷消遣文化。
明清时期,娱乐文化的定义虽是不明确的,然而娱乐文化却是真实存在的。
明清时期娱乐文化的内容在不同阶层的人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如普通百姓、文人士大夫的娱乐内容就有所不同。
明清时期普通百姓比较喜欢热闹喧哗的娱乐活动,如掷骰子、猜枚,逢年过节的舞龙舞狮、社火等表演以及赶庙会等等,而文人士大夫的娱乐内容要比普通百姓的丰富,且更偏重于文雅类的娱乐活动,如琴棋书画、诗词创作、品茶等。
明清两个时代虽然紧紧相连,但从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两个时期的娱乐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在明朝时期,文学作品中所反应出的娱乐文化更具有功利性,该种状态存在的原因与当时的社会现状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明朝时期,尤其是中后期,官场腐朽不堪,买官换官的现象屡见不鲜,商贾之人亦可以与权贵之人进行官位的利益交换游戏。
士大夫阶层的娱乐在有些情况下就是这种功利主义的游戏,娱乐失去了本真。
甚至在庙会、赶集等大型的百姓娱乐活动中,都掺杂着一些不见光的游戏。
譬如,从《清嘉录》中记载的升官图中也可以看出,将官场作为游戏场一般进行赌博的行为是存在的,这样的娱乐游戏方式也自然违背了游戏的初衷。
在明朝时期,娱乐活动掩盖下的买官换官行为屡见不鲜。
在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下,娱乐的存在有时就是为了帮助人们获取某种事物,成为人们的利益交换手段。
因而,娱乐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本真的意义。
娱乐文化功利化的现象延续到清代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清代小说中体现出的娱乐思想更贴近自然,更加注重娱乐本身的乐趣。
造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清代士大夫的回归意识。
在明末士大夫们对人性进行最大幅度的解放后,清代士大夫则对明末娱乐文化中的功利性和文学作品中的情色描写进行了一定的批判,更加注重道家意识,并将道的思想融入到了社会风气的建设中,因而,清代小说中体现出的娱乐思想更贴近自然,通过高雅的生活情趣,体现天人合一的娱乐思想;二是清代的社会状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统治者在社会中提倡政治的清廉与文学的高雅。
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清代小说中的娱乐思想更贴近自然,抛弃了人性的复杂面,将游戏或者娱乐本身的乐趣充分地挖掘了出来。
同时期下产生的其它类文学作品也充分彰显了这一思想,譬如《菜根谭》、《浮生六记》等,都是通过自然的娱乐,寻找本真。
二、《金瓶梅》、《红楼梦》中娱乐文化的嬗变
《金瓶梅》和《红楼梦》是明代和清代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的世情小说,它们分别围绕西门庆一家和贾府这个大家族,从不同的层面细致地展现了明代中后期和清代康乾盛世时的一些社会风貌。
在对书中人物及其种种琐碎生活的描述中,展现了明清时期人们多种多样的娱乐活动。
由于明清两朝时代的变迁,展现在《金瓶梅》和《红楼梦》中的一些娱乐活动在继承的基础上也有所变化。
(一)宴饮娱乐描写的变化
宴饮是古代小说中较为常见的一项娱乐活动,在《金瓶梅》、《红楼梦》中也有许多宴饮娱乐活动的描写。
由于时代不同,两部作品中的宴飲活动所侧重描述的视角也有所不同。
《金瓶梅》中关于宴饮活动的描述就有二千多处,在这些宴饮娱乐的描述中,作者的视角多集中在男性身上,笔墨多用于描述男性之间喝酒逗乐以及酒后的情事描写中。
在《金瓶梅》
中,众多女子就是西门庆的酒后娱乐玩物,女性始终处于被娱乐的地位,甚至成为宴饮娱乐内容的一部分。
在《红楼梦》中,作者在宴饮中描述的视角与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红楼梦》中的宴饮描写对象基本以女性为主。
造成该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清代对男女情爱的再解读,导致男女关系中,追求一种更为自然平和的爱意状态,而并非纯粹生理上的刺激。
将情感在此用礼仪约束了起来,男女在感情方面更具有对等性,因而,在具体的小说描绘中更需要突出男女情爱下女方的心理变化,这也就意味着作者需要大量的笔墨着眼于对女性的描绘;二是清代对女子的约束性更强了,在理学三纲五常的束缚下,女性成为更加弱势的一方,女性需要恪守的礼教教条更多,因而在男女情爱中,女性受到的约束更多,导致多数男性不能直接与女性接触,从而使当时的知识分子就将对女性的幻想寄托于书中,从书中找到窈窕淑女们娱乐的美好场景,最终导致清代小说作家更喜欢将娱乐描述的视角放在女性身上。
(二)棋类活动的演化
《金瓶梅》和《红楼梦》中都有不少有关棋类活动的描述。
在《金瓶梅》中,下棋是人物打发空闲时间的一项重要的消闲娱乐活动,从西门庆和其妻妾到帮闲子弟及乐妓,大多都会下棋。
甚至擅长下棋还常常被用来作为衡量个人修养的一个标准,如第一回西门庆出场时,介绍说他“学得些好棒,又会赌博,双陆、象棋、抹牌道字,无不通晓。
”[1]第六十九回,郑爱月向西门庆介绍林太太时,说她“双陆象棋,无所不通。
”[1]第十八回中说陈敬济是“诗词歌赋,双陆象棋,拆牌道字无所不通,无所不晓。
”[1]第七回,孟月娥出场时,说她也是“双陆棋子,不消说。
”[1]诸如此类,均可以看出棋类活动在明代十分的流行。
到了清代,棋类活动更加的流行,甚至出现了围棋“清代十大家”等群体,这种风气自然对曹雪芹也会有影响,因此,在《红楼梦》中,下棋是描写次数最多的休闲娱乐活动。
贾府的主子们都善于下棋,也喜欢下棋,大观园中的女儿们就经常相约下棋并观局。
在各类棋艺活动中,围棋尤其普及,在书中,几乎所有的人物都会下围棋,上至主子们,下至丫环、小厮。
可见,从《金瓶梅》到《红楼梦》,棋类活动越来越流行,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都喜欢下棋这种娱乐活动。
(三)赏戏听曲的演变
从《金瓶梅》到《红楼梦》,娱乐活动里赏戏听曲的作品、场所均有所不同。
《金瓶梅》中赏戏听曲的作品多以元代、明代的为主,其中,元代的作品以杂剧为主,明代的作品以传奇为主。
而《红楼梦》中赏戏听曲的作品则有所不同,除了以元代的杂剧作品、明代的传奇作品为主以外,还有清代的戏曲作品,且以传奇作品为主。
这种现象是由于元明清三个朝代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影响并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戏曲类型,其中,元代最为流行的
戏曲形式是杂剧,明清两代最为流行的戏曲形式是传奇,这就导致了这两部小说作品中所描述的戏曲作品类型有所不同。
《金瓶梅》、《红楼梦》中都有不少赏戏听曲内容的描写,尤其是女性赏戏听曲的相关内容的描写。
细读就会发现,两部作品中女性赏戏听曲的场所也有所不同。
《金瓶梅》中女性賞戏听曲的场所较为多样化,除了在自己家中赏戏听曲外,她们还可以经常外出游赏,而外出游赏的种种娱乐活动中就有赏戏听曲这一项。
这是由于《金瓶梅》产生于明代的中后期,而明代中后期由于受心学的影响,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因此,《金瓶梅》中的女性所受的束缚比较少,她们可以外出游赏。
而《红楼梦》中女性赏戏听曲的场所就比较单一化,大多集中在贾府内部。
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红楼梦》主要的描写对象是贾府这个世家大族,世家大族对女性的管教比较严;另一方面是由于清朝中前期统治者加强思想统治,大力提倡程朱理学,使礼教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总之,由于两部作品中所描写的女性的身份的不同,以及明清两朝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使两部书中所呈现出来的赏戏听曲的作品、场所均有所不同。
三、结语
纵观《金瓶梅》和《红楼梦》中娱乐文化的表现并结合明清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不难发现,两部作品中娱乐活动中相关内容的演变,离不开社会历史文化的整体变迁。
明乎此,可以使我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明清小说中的娱乐文化。
参考文献:
[1]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