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病毒

合集下载

昆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概述

昆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概述

昆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概述13生物技术许勇2013221107120010 早在16世纪,欧洲的养蚕历史中就出现了多角体型昆虫疾病的记载,这种疾病的特征是感染家蚕幼虫细胞内积累了大量晶状物质,约占感染幼虫蛋白总量的17%,其中微米大小的蛋白晶体被称为病毒多角体或包涵体。

质型多角体病毒(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为CPV ),属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质型多角体病毒属(Cypovirus ),多角体一般为四边形、六边形等,大小大致变化在0.5 ~10μm 范围。

病毒粒子为球状正二十面体,具蛋白质包涵体,在宿主细胞质内增殖,病毒核酸为分段双链RNA ,分子量为0.3 ~2.7 ×10道尔顿。

1昆虫质多角体病毒的病毒颗粒结构、分型与命名昆虫质多角体病毒感染昆虫中肠上皮细胞。

CPV病毒粒子为二十面体球形颗粒,直径在50一65 nm之间,为单层衣壳结构,衣壳外表面有2种不同大小的突起;具有3~5种结构蛋白.基因组由10或11个节段dsRNA构成,各节段RNA 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为0 14×106~3.01× 106,G+含量介于34%~49%之间。

根据病毒基因组dsRNA片段在聚丙烯酰胺或琼脂糖凝胶中电泳图谱的差异,将CPV 分为15个电泳型,电泳型之间至少有3个基因节段的迁移率不同,国内钱纪放和吕鸿声对棉铃虫CPV北京株在蚕体连续传代及接棉铃虫产生的病毒进行丁基因组图谱分析,发现HaCPV北京株基因组图谱显示10条电泳带,但电泳型与已发表的HaCPV一5型、8型、1l型均不同,而且在棉铃虫体内连续50次传代试验中,基因组表现极其稳定。

通常,CPV的命名常冠以宿主名称,尽管有些昆虫确实与某种特殊CPV类型呈现专一的相互关系,然而却能被不同CPV类型感染,如莎草夜蛾能被CPV一3刑、5型、8型、11刑和12型感染,舞毒蛾能被CPV一1型、11型、和14型感染等等:因此,仅使用宿主昆虫名称并不适于CPV属的分类,所以目前CPV 的命名同时包括基因组电泳型与其原始宿主名。

昆虫表达系统

昆虫表达系统
➢ 部分载体具有宿主细胞特异性
➢ 识别受体 ➢ 假病毒颗粒
• 杆状病毒及其基因组模型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7页,共19页。
昆虫杆状表达系统简介
• 杆状病毒是已知昆虫病毒中最大的类群 ,发现最早 、研
究最多且实用意义很大的昆虫病毒。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
于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baculovirus expression vector system,BEVS)的建立 ,已被公认为是当今 基因工程四大表达系统之一 。该系统具有许多优点, 如多角体启动子控制下的高效表达 ,完善的转译后 加工修饰 ,较易从无血清培养上清中纯化的蛋白,无 内毒素污染等。 • 杆状病毒载体系统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用于表达单 个外源基因的载体,另一类是多元表达载体,用于插人 并表达2个或多个外源基因
➢ 荧光显微镜法——表位标记的抗体与
直接抗体进行荧光标记——免疫学 方法
• Western印迹法 ➢ 蛋白样品制备→ SDS-PAGE(按分子
量大小)→电转移→一抗(特异性) →二抗→显色
➢ 敏感度:1-5ng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14页,共19页。
杆状病毒-昆虫表达系统技术路线
• BEVS通常由转移载体、亲本病毒和重组介质三部分组成,其技术 路线分以下几步:先将外源片段克隆到载体质粒中, 置于杆状病毒启 动子控制之下, 上下游各有一段与亲本病毒DNA 相匹配的侧翼序 列, 构建成转移载体; 然后把转移载体和野生型病毒共转染入昆虫 细胞,通过同源重组将外源片段插入到病毒基因组,再以特定的筛选 标记和方法获得重组病毒。由于病毒原来的非必需区段被外源片 段取代, 当重组病毒在受体细胞内复制时,外源片段也得到了表达。 最后空斑纯化重组病毒, 扩大培养,分离、 纯化所表达的外源蛋白 。

病毒生物防治简介

病毒生物防治简介
生物鉴定方法:
通过感染试验方法鉴别病毒的存在,比如接 种后能引起健虫发生同样疾病。
电子显微镜观察:
通常包括超薄切片技术、负染色技术和投 影技术等。
血清学方法 :
该法可确定各个分离株的亲缘关系,鉴别 用一般方法难以区分的病毒。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鉴定:
利用病毒的蛋白和核酸进行分子生物学方面 的鉴定。
4℃冰箱备用。
主要病毒杀虫剂生产实例有:
1、核多角体病毒杀虫剂 2、颗粒体病毒杀虫剂
核多角体病毒杀虫剂
目前,核型多角体病毒是应用最广泛的 昆虫病毒。在中国已进入大田试验的生产 示范的核多角体病毒杀虫剂有:棉铃虫 NPV、斜纹夜蛾NPV、油桐尺蠖NPV、茶黄 毒蛾NPV、舞毒蛾NPV、美国白蛾NPV、杨 尺蠖NPV、甘蓝夜蛾NPV等。
4 应用昆虫病毒防治害虫的状况
较早应பைடு நூலகம்于森林害虫膜翅目叶蜂类的防治,如 欧洲云杉叶蜂、欧洲松叶蜂、斯氏松叶蜂等, 在林区应用NPV等可获得较为持久的防治效果。
在鳞翅目森林害虫中,利用病毒防治有效的实 例也不少。如舞毒蛾,天幕毛虫、松毒蛾、松 带蛾等林木害虫。
目前大约已有50余种昆虫病毒进行过大田防治 试验。
病毒生物防治简介
1 前沿:
昆虫病毒是引起昆虫致病和死亡的重 要病原体。最早关于昆虫病毒的记载是 中国,在1149年出版的《农书》中,就 记载有家蚕的“高节”“脚肿”病,这 就是现在所称的核型多角体病毒病。
到1986年前为止: 国内外已从约1100种昆虫、螨类中分出
约1690种病毒 我国已从约7目26属190种昆虫中分离出
3 生物防治中病毒的生产
病毒为专性寄生病原,至今尚未研究 出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只能在活细胞 中增殖。因此,目前国内外应用于害虫防 治的昆虫病毒制剂主要是通过活虫体增殖 和细胞培养法繁殖。

昆虫病毒种类和应用技术

昆虫病毒种类和应用技术

昆虫病毒种类和应用技术昆虫病毒是昆虫的病原微生物,可以利用昆虫活体作为生物反应器进行扩增,经过适当的加工过程,生产出病毒生物农药(杀虫活性成分主要是杆状病毒)。

早在1892年,德国用松针毒蛾NPV防治松树林上的松针毒蛾(Lymantria monacha)。

发现最早、研究时间最长、防治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杆状病毒科的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opolyhedrovirus,简称NPV)和颗粒体病毒(Granulovirus ,简称GV)以及呼肠孤病毒科中的质型多角体病毒(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CPV)。

1975年,美国的Sandoz公司登记了第一个病毒生物农药产品,其商品名叫Elcar,是病毒含量为10亿PIB/克的美洲棉铃虫NPV(Helicoverpa zea NPV,HzNPV)可湿性粉剂。

这一产品的出现,标志了昆虫病毒以农药的身份正式进入农药市场。

上世纪30年代,加拿大为了控制云杉吉松叶蜂(Gilpinia hercyniae)的为害,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引进寄生蜂进行防治,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云杉吉松叶蜂病毒(NPV)也随之传入,结果导致害虫病毒病的大流行,对云杉吉松叶蜂种群控制的效果维持了50多年。

至今为止,世界各国至少有60多株昆虫病毒进入大田应用,主要是NPV、GV、CPV。

有30多种病毒取得注册、登记,进入生产应用。

在现已发现的1690种病毒中,杆状病毒占到60%以上。

目前已在500多种昆虫中分离到杆状病毒,其中大部分感染鳞翅目昆虫(蛾类和蝶类),少部分感染膜翅目的叶蜂和双翅目的蚊虫等。

世界各国都在开发和应用昆虫病毒防治害虫,如美国主要是Certis:棉铃虫NPV(GemStar),甜菜夜蛾NPV(SPOD-X ),舞毒蛾NPV(Gypchek),苹果蠹蛾GV(CYD-X)。

澳大利亚的Ag Biotech Australia Pty Ltd公司主要生产棉铃虫NPV(ViVus, ViVus Gold);瑞士的Andermatt Biocontrol公司主要产品是茶小卷蛾GV(Capex),苹果蠹蛾GV(Madex),棉铃虫NPV(Helicovex),甜菜夜蛾NPV(Spexit)等;法国Natural Plant Protection主要病毒产品为甘蓝夜蛾NPV (Mamestrin),AgriVirion Inc.,苜蓿银纹夜蛾NPV(AcMNPV);印度的AJAY Bio Tec. LTD.主要开发甜菜夜蛾NPV(Spodopterin),棉铃虫NPV(Heliokill)国内的主要产品包括原药产品棉铃虫NPV、甜菜夜蛾NPV、小菜蛾GV、菜青虫GV;制剂产品有:棉铃虫NPV、甜菜夜蛾NPV、斜纹夜蛾NPV、茶尺蠖NPV、茶毛虫NPV、甘蓝夜蛾NPV、小菜蛾GV、菜青虫GV、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以及一些同其它杀虫剂混配的病毒制剂。

昆虫病理学 昆虫病毒

昆虫病理学 昆虫病毒
4、GV的专化性
·颗粒体病毒的专化性较强,交叉感染的情况甚为少见,一般认为颗粒 体病毒是包涵体病毒含DNA的各类中专化性最强的一类。
·以往尚无颗粒体病毒能在植物或其他动物细胞中增殖的报道。近年我 国用小菜蛾细胞系BCIRL-Px2-HNU3复制小菜粉蝶GV和用家蚕细胞 系Bm-21E-HNU5复制小菜蛾GV成功。
3 重要昆虫病毒的概述
3.3 质型多角体病毒(CPV)
·质多角体病毒(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CPV)的 发现比NPV和GV都要迟。日本蚕病学家石森直人早于1934年就观 察到家蚕的中肠上皮细胞内存在有多角体,但当时并未确定是由一 种新型病毒引起的。 ·CPV可感染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鞘翅目、脉翅目5目昆虫, 但主要见于鳞翅目和双翅目。
NPV病毒粒子结构图
3.1 核型多角体病毒(NPV)
(1)NPV的理化性状:
• 不溶于水及多种有机溶剂如乙醇、乙醚、三氯甲烷、苯、丙酮等 • 强酸或强碱溶液处理,能使多角体蛋白质溶解。 • 病毒粒子外有包涵体的保护,可在自然条件下存活多年仍不失效。对低温
有较高的忍受力。
如家蚕NPV在–135℃~–150℃条件下反复冻结融解5次,其感染力不变。对高 温的抵抗力较差,如粉纹夜蛾NPV的失活温度为82~88℃10min,棉铃虫NPV的失 活温度为75~80℃10min,粘虫的NPV在100℃经10min失活。
MNPV感染鳞翅目昆虫感染 模型
3.1 核型多角体病毒(NPV)
4、NPV的选择性与专化性
·杆状病毒曾以选择性和专化性高而著称,但试验证明一种昆虫的杆 状病毒能感染其他昆虫的事例并不少见。
·家蚕NPV能侵染柞蚕等11种昆虫。欧洲云杉卷叶蛾(Choristoneura murinana)的NPV能侵染云杉卷叶蛾(C.funiiferana)、苹果囊蛾、 李食心虫、欧洲松梢卷叶蛾等。红棕灰夜蛾(Sarcopolia illoba)NPV 能侵染银纹夜蛾、黄地老虎、粘虫等12种夜蛾科害虫。

虫媒病毒资料

虫媒病毒资料

03
虫媒病毒的传播与生态环境关系
虫媒病毒与宿主昆虫的关系
虫媒病毒依赖宿主昆虫进行传播
• 昆虫媒介叮咬感染的人或动物后,携带病毒传播给其他 人或动物 • 不同病毒依赖不同的昆虫媒介,如登革热病毒依赖蚊子 传播
昆虫媒介的生物学特性影响病毒传播
• 如昆虫媒介的活动规律、繁殖方式、宿主范围等 • 昆虫媒介密度高、活动范围广的地区,病毒传播风险较 高
04
虫媒病毒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个人和家庭层面的预防措施
提高虫媒病毒预防意识
• 了解虫媒病毒的传播途径、症状和预防方法 •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蚊虫叮咬
采取个人和家庭预防措施
• 使用蚊帐、防蚊液、长袖衣物等防蚊措施 • 清除室内外蚊虫孳生地,如积水、杂草等
社区和公共场所的预防措施
加强社区和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
• 黄病毒科:包括黄热病病毒、登革热病毒、寨卡病毒等 • 披膜病毒科:包括乙脑病毒、西尼罗病毒等 • 布尼亚病毒科:包括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等
虫媒病毒的传播途径与特点
虫媒病毒主要通过叮咬传播
• 昆虫媒介叮咬感染的人或动物后,携带病毒传播给其他人或动物 • 人与人间传播较少见,主要通过媒介昆虫传播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和实施
• 宣传虫媒病毒防控法律法规,提高公众法治意识 • 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查处,确保防控措施落实
05
虫媒病毒疫苗的研究与开发
虫媒病毒疫苗的研究现状
虫媒病毒疫苗研究取得一定进展
• 如黄热病病毒、登革热病毒、寨卡病毒等疫苗研究 • 部分疫苗已获批上市,如黄热病病毒疫苗和乙脑病毒疫 苗
虫媒病毒疫苗研发仍面临挑战
• 如疫苗保护效果不理想、安全性问题等 • 新型病毒变种的出现可能导致疫苗研发滞后

杆状病毒载体-演示文稿

杆状病毒载体-演示文稿
另外,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具有剪切的功能,能表达基因 组DNA;还有对重组蛋白进行定位的功能,如将核蛋白转送到 细胞核上,膜蛋白则定位在膜上,分泌蛋白则可分泌到细胞外 等。
最后,杆状病毒对脊椎动物无感染性,现有研究也表明其 启动子在N-%动物细胞中没有活性,因此在表达癌基因或有潜 在毒性的蛋白时可能优于其它系统。
④能容纳大分子的插入片段:杆状病毒毒粒可以扩大,并能包 装大的基因片段,但目前尚不知杆状病毒所能容纳的外源基因 长度的上限。
⑤能同时表达多个基因: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具有在同一细胞内 同时表达多个基因的能力。既可采用不同的重组病毒同时感染 细胞的形式,也可在同一转移载体上同时克隆两个外源基因, 表达产物可加工形成具有活性的异源二聚体或多聚体。
❖ 杆状病毒用作外源基因的表达载体,通常是通过体内同源重 组的方法,用外源基因替代多角体蛋白基因而构建重组病毒。 由于多角体基因启动子在感染后18~24h开始转录和翻译, 一直持续到70 h。外源基因置换掉多角体基因后,并不影响 后代病毒的感染与复制,意味着重组病毒不需要辅助病毒的 功能。
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的结构
达产物,将其致敏原性降到最低限度是值得重视和探讨的问题。 (4)由于该系统独特的性质,使其被广泛地应用于基因工程、药 物开发、疫苗生产、表达免疫活性分子和某些致瘤病毒蛋白以及 基因表达调控研究等多个领域中。迄今为止,已有数百个基因在 昆虫细胞或幼虫体内得到高效表达,为获得大量的类原型蛋白及 其功能研究提供了可能。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粒子模式图
❖ 杆状病毒粒子呈杆状, 大小为330×80nm。由 膜及核髓组成。膜为三 片层状,外层பைடு நூலகம்由蛋白 质白质及脂质组成的套 膜,现代病毒学称为囊 膜,内层是由蛋白质构 成的衣壳,中间为胶粘 层。衣壳内为髓核,是 呈螺旋型的双链脱氧核 糖核酸分子。衣壳和髓 核构成核衣壳。在一个 套膜中,包裹的核衣壳 数目因寄生的部位不同 而异。

利用昆虫病毒杀虫剂益处多多

利用昆虫病毒杀虫剂益处多多

加强作用机制研究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深入探究昆虫病毒杀虫剂的作用机制,为 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提供理论支持。
推动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 性的害虫问题,促进昆虫病毒杀虫剂在全 球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保障人类健康
通过控制害虫和媒介昆虫,昆虫病 毒杀虫剂的使用可以降低疾病的发 生率,保障人类健康。
04
昆虫病毒杀虫剂的未来展望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
基因工程技术为昆虫病毒杀虫剂的研发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 持,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良昆虫病毒的毒性、繁殖能力 和宿主范围等特性,提高杀虫效果。
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昆虫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 用机制,进一步揭示昆虫病毒杀虫剂的作用机理,为后续研 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利用昆虫病毒杀虫剂益处多 多
汇报人: 2024-01-03
目录
• 昆虫病毒杀虫剂简介 • 利用昆虫病毒杀虫剂的益处 • 昆虫病毒杀虫剂的应用 • 昆虫病毒杀虫剂的未来展望 • 结论
01
昆虫病毒杀虫剂简介
昆虫病毒杀虫剂的定义
01
昆虫病毒杀虫剂是一种利用昆虫病毒防治害虫的方法,通过病 毒传播感染,使害虫死亡。
维护生态平衡
昆虫病毒杀虫剂的选择性较强,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较低,有利于维 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研发新型昆虫病毒品种
提高生产工艺和制剂质量
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种类的害虫,研发具 有特异性杀虫效果的昆虫病毒品种。
优化昆虫病毒生产工艺,提高制剂的稳定 性和持久性,降低生产成本。
昆虫病毒杀虫剂能够针对性地防 治害虫,对有益昆虫和动物无害 ,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杆状病毒(Baculovirus)
• 主要见于昆虫体内,是已知昆虫病毒中类群最大、 发现最早、研究最多、且实用意义最大的。 • 主要应用: – 作为载体,表达外源基因; – 作为杀虫剂,有效地控制农业害虫的发生,并 且对环境不造成污染。
• 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 Nuclear Polyhedorosis Virus, AcMNPV)研究得最深入。
昆虫病毒
了解昆虫病毒的种类、 特点及其应用
三、昆虫病毒的一般特性
•昆虫病毒可用于害虫的生物防治
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研究成功"生物导弹"新技术, 防治松毛虫获得成功。 利用卵寄生赤眼蜂特有的行为特点,结合昆虫病 毒流行病学规律,通过卵寄生蜂将经过高新技术 处理的强毒力病毒制剂传递到靶害虫卵表面,使 初孵幼虫罹病死亡。
既能有效地控制害虫大发生,又可以保护天敌, 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无害。
五、杆状病毒
优势(与细菌、 酵母、 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相比):
多角体基因启动子下的超高表达效率; 表达产物的翻译后加工与高等生物相似,可使蛋白 产物保持天然结构、生物活性和免疫活性; 可同时表达多个外源蛋白,来源遍及动物、植物、 细菌真菌和病毒; 能容纳较大的外源基因而不影响其本身的增殖; 蛋白产物易从无血清的培养上清中纯化,无内毒素 污染; 生物安全性高,对植物和脊椎动物均无致病性,而 且经重组后的病毒因失去多角体保护而使其在自然 界的生存能力很弱。
五、杆状病毒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
Baculovirus Expression Vector System,BEVS
• 80S初,国外学者发现多角体蛋白基因 (polh)的强启动子及晚期大量表达的特性, Smith等首次建立了AcMNPV/秋黏虫细胞 表达系统,表达了人β干扰素。
• 从此,以杆状病毒作为载体,在昆虫细胞 或虫体内表达外源基因,形成了BEVS 。
昆虫病毒生产过程
• 饲养昆虫 • 病毒感染 • 收集病毒
斜纹夜蛾病毒杀虫剂及甜菜夜蛾病毒 杀虫剂: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NPV)
病毒杀虫剂生产工艺(以NPV杀虫剂为例)
病毒杀虫剂生产工艺(以NPV杀虫剂为例)
五、杆状病毒(Baculovirus)
• 有包膜的超大双链闭合环状DNA病毒 (135k bp)
一、昆虫病毒的研究
裘维藩(19122000 ) 中国科学 院院士,植物病 理学家,北京农 业大学教授,完 成中国第一部 《植物病毒学》 专著
高尚荫(1909-1989) 中国科学院 院士,病毒学家从事TMV、流感 病毒、昆虫病毒等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既明 医学病毒学家 田 波 植物病毒学家 谢联辉 植物病毒学家 毛江森 医学病毒学家
五、杆状病毒(Baculovirus)
• 形态特征:
– 包含体:核多角体、颗粒体 – 病毒粒子:有包膜、产生2种:芽生型bubed (早期)和包埋型occluded(晚期) • 病理学特征: – 宿主仅限于节肢动物 – 动作迟缓、食欲减退、虫体肿胀,轻触即破, 流出浓汁(无臭),倒悬而死。 – 可入侵中肠组织、进入血淋巴及其他组织 – 从感染到死亡需5~7d。
五、杆状病毒
构 成
通常BEVS由转移载体、亲本病毒和重组介质三 部分组成,其技术路线分以下几步: 先将外源片段克隆到载体质粒中,置于杆状病毒 启动子控制之下,上下游各有一段与亲本病毒 DNA相匹配的侧翼序列(flanking sequence), 构建成转移载体; 把转移载体和野生型病毒共转染入昆虫细胞,通 过同源重组将外源片段插入到病毒基因组,再以 特定的筛选标记和方法获得重组病毒。 最后空斑纯化重组病毒,扩大培养,分离、纯化 所表达的外源蛋白。
核型多角体病毒属(Nucleopolyhedrovirus) 颗粒体病毒属(Granulovirus)
2、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
质型多角体病毒属(Cypovirus)
3、痘病毒科(Poxviridae)
昆虫痘病毒亚科(Entomopoxvirinae)
4、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
“生物导弹”
• 以卵寄生蜂为媒介传递病毒防治害虫,用柞蚕卵来繁殖 赤眼蜂,并将研制的适应赤眼蜂携带的病毒剂型均匀地 雾化喷洒在柞蚕卵表面。当赤眼蜂咬破壳从蚕壳爬出 来时,每个蜂身上可粘上数百个病毒。赤眼蜂能迅速准 确地找到害虫卵作为寄生卵,贴近害虫卵壳的同时,病毒 粘到卵壳上,使害虫种群发生病毒性流行病。 • 只用5枚生物导弹就可控制一亩地范围的松毛虫流行; 持续期长,一次防治多年受益。 • 实施方法简单:将半个火柴盒大小的“生物导弹”挂 在树木一人高处。
五、杆状病毒
早期的BEVS有很多不足, 短短20多年时间里,随着杆状病毒分子生物学研 究的不断深入,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迅速发展,不 断完善,已成为当今基因工程领域四大表达系统 之一,在研究基因表达调控、蛋白质结构和功能 分析及各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制备等方面发挥着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
浓核病毒亚科(Densovirunae)
5、虹彩病毒科(Iridoviridae)
虹彩病毒属(Iridovirus)
6、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
西格马病毒属(Sigmavirus)
7、微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
肠道病毒属(Entervirus)
二、昆虫病毒的类型
三、昆虫病毒的一般特性
(1)宿主特异高 能杀灭害虫,而不影响害虫的天敌, (2) 昆虫病毒主要是通过口器感染
(3)
引起主要害虫的再猖獗与次要害虫上升等可能性 较小; 有些昆虫是植物病毒的介体,一般对介体
(2)不会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 昆虫病毒是自然界本 昆虫无害 来存在的,特别杆状病毒(核型多角体病毒与颗 粒体病毒)对河虾、牡蛎、蚌、蟹没有致病性, (4)昆虫病毒可用于害虫的生物防治 对两栖类、鱼类、鸟类及哺乳动物也无任何中毒 性、致病性或异常变态反应; (3)后效作用明显 不仅病虫本身就是病毒生产的“小 优点: 工厂”,而且有些情况下,病毒还可经卵传染, 杀灭次代害虫,化学农药无此特点。 (4)生产容易、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适于推广 缺点:
• 分类上独立为杆状病毒科(Baculovidae),分3个属:
– 多角体病毒属(Nucleopolyhedrovirus) – 颗粒体病毒属(Granulovirus)
– 非包埋杆状病毒属(Nonoccluded Baculoviruses)
• 目前至少从600多种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中发现 各种病毒的感染——调节种群密度 • 感染病毒的幼虫形成大量包含体,扩散、传播 • 杆状病毒有宿主专一性,对脊椎动物、植物完全 不感染——应用安全
三、昆虫病毒的一般特性
(1)大多数昆虫病毒能形成包含体,病毒粒子封闭 在包含体中,包含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包含体的特性: • 在许多有机溶剂中不溶解(酒精、乙醚、氯仿、 苯和丙酮),对蛋白酶抗性强,但它们溶解于 碳酸钠、氢氧化钠、氨的水溶液中。 • 在自然条件下比较稳定,落到土壤中的包含体 病毒能保持活性多年 • 对高温敏感,对阳光和紫外线也缺乏抵抗力, 一般的消毒剂也可使包含体病毒失活。
属于13个病毒科、2个病毒亚科、21个病毒属。 病毒核酸的类型分为: • DNA病毒——dsDNA病毒,包括: ①杆状病毒科;②多分DNA病毒科;③痘病毒科; ④泡囊病毒科;⑤虹彩病毒科。 • DNA病毒——ssDNA病毒.包括细小病毒科。 • DNA和RNA反转录病毒,包括: ①前病毒科: ②变位病毒科。 • RNA病毒——dsRNA病毒,包括: ①呼肠孤病毒科:②二分RNA病毒科 • RNA病毒——ssRNA病毒,包括: ①微RNA病毒科;②野田村病毒科;③T4病毒科
根据包含体在寄主细胞中的部位,分为:
核型多角体病毒(NPV,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寄生在寄主细胞核内,包含体内含有多个杆状病毒粒子。 质型多角体病毒(CPV,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 寄生在寄主细胞质中,包含体内含有多个球状病毒粒子。 颗粒体病毒(GV,granulosis virus): 在感染的细胞核里和细胞质里均可发育形成。多为椭圆形, 也有肾形。每个包含体一般仅含一个杆状病毒粒子。 无包含体病毒 : 如昆虫浓核病毒,感染病毒的宿主细胞核膨大,核内物质 呈浓密、丰盈现象。 昆虫痘病毒(Vagoiavirus):椭圆形与纺锤形包涵体存在 于细胞质内,但纺锤形包涵体是不包埋病毒粒子的.
研究昆虫病毒的意义
茶树害虫的幼虫、蛹、成虫和卵
小菜粉蝶(菜青虫 )
二、昆虫病毒的类型
昆虫病毒的种类繁多,涉及11个目的900多种昆虫, 据统计我国已经发现的昆虫病毒有200余株。
根据“Virus taxanomy1999”,昆虫病毒可分为7个 科: 1、杆状病毒科(Baculoviridae)
第七章 昆虫病毒
地球上的昆虫可能达1000多万种,约占地球生物多样性 的一半,已命名的约100万种。 中国估计有60-100万种,但已记载的只7万种左右。
第八章 昆虫病毒
一、昆虫病毒的研究 二、昆虫病毒的类型
三、昆虫病毒的一般特性
四、昆虫病毒对有益昆虫的危害
五、杆状病毒(Baculoviru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