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血液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_王小钦
《全血细胞减少》课件

《全血细胞减少》PPT课 件
全血细胞减少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影响了身体内各种细胞的数量和功 能。
全血细胞减少的定义
全血细胞减少是指体内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症。
全血细胞减少的原因
1 遗传因素
某些全血细胞减少疾病可以通过遗传方式传播,影响家族的多个成员。
2 药物和化疗
某些药物和化疗可能对骨髓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全血细胞减少。
治疗方法和药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药物治疗
口服药物、静脉注射或植入可以促进细胞增殖和代 谢。
造血干细胞移植
从健康供体或自体采集造血干细胞来恢复血细胞正 常产生。
预防措施和建议
1 避免暴露有害物质
减少接触可能对骨髓产生负面影响的有害物质。
2 定期体检
及早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全血细胞减少风险因素。
3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和适度运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3 自身免疫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导致身体攻击正常血细胞。
常见的全血细胞减少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无法产生足够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白血病
白血病会破坏造血系统,导致全血细胞减少。
骨髓纤维化
骨髓纤维化会取代正常的造血组织,导致全血细胞减少。
临床表现和症状
1 贫血
全血细胞减少导致贫血症状,如乏力、气短和头晕。
2 易感染
白细胞减少使患者容易感染,如发热、喉咙痛和结痂。
3 出血
血小板减少会引起瘀斑、鼻出血和牙龈出血等出血症状。
全血细胞减少的诊断和检查
1
血液检查
通过检测血液中各类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骨髓穿刺
全血细胞减少症常见造血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

可 根 据 既 往 经 验 选 用 抗 生 素 , 般 常 用 内酰 胺 酶 类 、 三 代 一 第
头孢类效果较好 。 防 止 误 吸是 预 防 吸人 性 肺 炎 的关 键 , 者入 院后 不 论 意识 患 清 醒 与 否 , 应 及 时 排 痰 , 理 呼 吸 道 分 泌 物 , 置 人 胃管 , 均 清 并 意 识 清 醒 后 检 查 吞 咽功 能 , 如无 吞 咽 呛 咳 、 音 嘶 哑 , 可 拔 除 胃 声 方
炎球菌 , 明这些细菌为吸 入性肺炎 常见菌 , 培养 结果未 出 说 如
7 3 . 56例 ,. 5 p 7 3 ≤ H≤ 7 4 2例 , H> 7 4 . 51 p . 5者 4例 ; 脉 血 动 二 氧 化 碳 分 压 2 . ~ 4 . , 均 ( 2 1 ± 6 4 ) 0 0 8 0mm Hg 平 3.6 。 5 mm
24 血 气 分 析 . P 7 2 ~ 7 5 , 均 7 4 ± 0 8 , H< H . 2 . 0 平 .O .5p
治 疗 可 减 轻 肺 损 伤_ , 疗 本 病 应 首 先 应 用 抑 制 上 述 吸 人 物 中 5治 ]
细 菌 及 其 繁 殖 的抗 生 素 。 痰 菌 检 查 是 确 定 吸 人 性 肺 炎 病 原 学 诊 断 的重 要 方 法 , 可 作 为 选 择 恰 当 抗 生 素 的 依 据 , 尽 量 在 并 应 患 者 用 抗 生 素 前 做 此 项 检 查 。 本 组 患 者 痰 培 养 阳 性 率 为 6 . , 养 出 肺 炎 克 雷 伯 菌 、 绿 假 单 胞 菌 、 肠 埃 希 菌 、 36 培 铜 大 肺
Hg ≤ 4 . fHg 1 , 0 0mr 6例 , 4 . l > 0 0mm Hg 6例 ; 脉 氧 分 压 动 3.~8. 8O 8 0 mm , 均 (5 0 1 . ) ; 酸 氢 盐 Hg 平 5 . ± 2 6 mm Hg 碳 1.~2. 16 6 1 mmo/ , 均 ( 9 9± 2 )mm lL, 2 . lL 平 1. .2 o/ ≤ 2 0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血液病是一类涉及血液及造血系统的疾病,包括各种类型的贫血、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对于患有血液病的患者,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血液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标准,希望能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血液病的诊断。
1. 临床症状,不同类型的血液病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如贫血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白血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出血等症状。
医生可以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来初步判断可能的血液病类型。
2.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是诊断血液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血液细胞分析仪可以检测患者的血液细胞数量、形态和功能,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例如,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通常明显升高,贫血患者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通常明显降低。
3. 骨髓穿刺,对于一些疑难病例,医生可能会进行骨髓穿刺检查,以获取骨髓细胞进行细胞学分析,从而明确诊断。
二、血液病的治疗标准。
1. 化疗,对于大多数血液病,化疗是常规的治疗方法之一。
化疗通过使用化疗药物来杀死异常细胞或抑制其生长,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不同类型的血液病需要使用不同的化疗方案,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骨髓移植,对于一些血液病,如白血病和淋巴瘤,骨髓移植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通过将健康的骨髓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可以重建患者的造血系统,达到治疗的效果。
3. 靶向治疗,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针对血液病的靶向治疗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靶向治疗通过作用于特定的分子靶点,抑制异常细胞的生长,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较小的副作用。
4. 支持疗法,在进行化疗或骨髓移植等治疗过程中,患者常常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脱发等。
此时,支持疗法,如抗感染、止吐、止痛等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对于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通过综合运用临床症状、血液检查、骨髓穿刺等方法进行准确诊断,然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化疗、骨髓移植、靶向治疗和支持疗法等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附97例分析)

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附97例分析)
徐景丽
【期刊名称】《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10(032)003
【摘要】@@ 全血细胞减少症是指外周血三系细胞同时降低的一种常见的血液学现象,病因繁多,诊断过程复杂.笔者结合我院收治的全血细胞减少97例的临床资料,对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进行了分析.
【总页数】2页(P183-184)
【作者】徐景丽
【作者单位】临沂罗庄中心医院内一科,山东临沂,27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56.3
【相关文献】
1.B超在腹腔积液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附97例分析) [J], 张静文;胡建华
2.194例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诊断与鉴别诊断 [J], 刘彤华
3.194例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诊断与鉴别诊断 [J], 刘彤华
4.十二指肠间质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附7例分析) [J], 孙明;张黄华;顾东华
5.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附24例分析) [J], 杨先春;陈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血细胞减少病例分享课件

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疗效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预防复发
针对不同病因引起的全血细胞减 少,采取相应的预防复发措施, 如避免暴露于有害环境、定期复
查等。
04
CATALOGUE
病例总结与讨论
病例特点与难点分析
患者为中老年女性,出现全血细 胞减少症状,包括贫血、出血和
感染等。
经过初步调查,排除了再生障碍 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标准和国内权威 指南,制定诊断标准,包 括全血细胞计数、骨髓检 查、遗传学检查等指标。
பைடு நூலகம்
鉴别诊断要点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01
MDS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疾病,与全血细胞减少相似,
但骨髓检查可发现病态造血现象。
急性白血病
02
急性白血病可导致全血细胞减少,但骨髓检查可发现大量白血
文献来源
主要来自国内外权威医学期刊、 专家著作、临床研究报告等。
筛选标准
文献内容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 和指导性,同时结合病例特点进 行筛选。
主要参考文献列表
参考文献1
全血细胞减少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版),中 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华血液杂志,2016年。
参考文献2
HLA-DRB1等位基因与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相关性研究,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5年。
治疗过程及疗效观察
治疗过程记录
详细记录患者的治疗过程 ,包括使用的药物、剂量 、给药时间等。
临床症状观察
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 ,如贫血、出血、感染等 是否得到改善。
实验室指标检测
定期检测血常规、网织红 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指标,评估治疗效果。
血液病的鉴别与诊断方法

血液病的鉴别与诊断方法血液病是一类以骨髓、血细胞或者淋巴系统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早期鉴别和准确诊断是确保顺利治疗和管理的重要步骤。
本文将介绍血液病的鉴别与诊断方法。
一、临床表现血液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但常见的症状包括贫血、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异常等。
贫血常伴有疲劳、乏力、气喘、心悸等症状。
出血倾向可表现为皮肤瘀斑、鼻血、牙龈出血等。
淋巴结肿大常见于淋巴瘤等疾病。
白细胞异常常伴有发热、感染等情况。
通过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以初步判断可能的血液病类型。
二、实验室检查1. 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鉴别和诊断血液病的最基本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它包括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片鉴定等。
血常规结果可以提供血液细胞数量和形态的信息,进一步指导疾病的诊断和分类。
2. 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是确诊血液病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可以获取骨髓细胞的形态学、免疫学和遗传学信息,进一步确定血液病的类型和分期。
3. 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特定标记物的含量来鉴别和诊断血液病。
常用的免疫学检查包括免疫组化染色、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等。
4. 分子遗传学检查:部分血液病与染色体异常或者基因突变有关,通过分子遗传学检查可以帮助确认血液病的诊断。
例如,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基因突变检测可以用于诊断染色体异常性白血病和遗传性血液病。
三、影像学检查部分血液病(如淋巴瘤)可能伴随有淋巴结肿大和器官受侵,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有关淋巴结、脾脏、肺部等的信息。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扫描、PET-CT等。
四、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是通过活体或尸检获取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通过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血液病的类型和病变特征。
常见的病理学检查方法包括组织切片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
五、其他辅助检查除了上述常见的鉴别与诊断方法,还有一些特殊的辅助检查方法可以用于补充诊断。
例如,淋巴结活检、脾切除术、流式细胞术、PCR 等。
全血细胞减少症

全血细胞减少症全血细胞减少症(pancytopenia,PCP)是指多次外周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及血小板计数(PLT)均低于正常值的下限。
其不是疾病的诊断,而是引起血液有形成分减少的疾病的共同临床表现,了解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对正确的诊断、治疗疾病和评估疾病的预后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分为两大类:造血系统疾病及非造血系统疾病。
一、造血系统疾病1、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目前许多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原因常为造血系统疾病,且以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最多见,尤其在青中年男性患者中更为明显。
其发病机制为各种因素,尤其机体的免疫调节机制的紊乱:如T细胞亚群分布异常、辅助T细胞/抑制T细胞比例倒置以及造血负调控因子如干扰素-r、白介素2和肿瘤坏死因子-a水平升高等,从而引起造血干细胞的减少和功能异常最终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三系细胞生成减少。
其临床特点是:骨髓增生低下,粒、红、巨三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淋巴细胞、浆细胞等非造血细胞相对增加,小粒空虚。
患者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计数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增高,组化染色碱性磷酸酶升高,有核红细胞糖原染色阴性。
2.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是一种后天获得性红细胞膜缺陷引起的溶血病。
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造血干细胞的PIG-A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糖磷脂酰肌醇锚磷脂合成障碍,使CD55和CD59等补体调节蛋白不能连接于细胞膜,导致红细胞对补体的敏感性增加,发生血管内溶血。
此病有时也表现为骨髓低增生, 临床上与AA 关系密切。
但PNH 患者有血红蛋白尿,免疫表型分析有补体调节蛋白CD55、CD59表达阴性和血管内溶血的证据, 如: 游离血红蛋白升高,结合珠蛋白降低, 间接胆红素升高, 尿含铁血黄素阳性。
全血细胞减少的鉴别诊断

❖ DC: blasts:leukemia, MDS, MF RBC teardrop cells, nucleated cells: MF
Answers
❖ 平素偏食,不食肉类和牛奶 ❖ SI, TIBC, TS, SF均正常 ❖ FA 14.5ng/ml, VitB12 72pg/ml(>150) ❖ BM: 大致正常?,部分RBC淡染区轻度扩大 ❖ CD55, CD59阴性细胞<RBC和中性粒细胞5% ❖ 溶血检查:(-)
❖ PCA-Ab (+), 内因子抗体(+)
全血细胞减少的鉴别诊断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ancytopenia
Definition
Peripheral blood ❖ WBC<4.0×109/L ❖ Hgb<100g/L ❖ PLT<100×109/L
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与疗效标准》,北京科学 出版社,1998
❖ Blood biochemistry: Tbil↑IDbil:HA, MA LDH↑:HA, MA, malignancies
❖ Urine: Rous+: PNH UBG↑:HA Bil+: liver disease
Diagnostic procedure
-BM aspiration
❖ Cellularity ❖ G:E=2-4:1 ❖ Morphrology and ratio of different
myeloma, lymphoma ❖ Megaloblastic anemia(MA) ❖ 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 ❖ Myelofibrosis(M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ML) 、非 霍 奇 金 淋 巴 瘤 ( NHL) 、尿 毒 症 、恶 性 肿 瘤 骨 髓 浸 润、巨幼红细胞 性 贫 血 、多 发 性 骨 髓 瘤 占 了 全 血 细 胞 减 少 症 病因的前 10 位。轻中度全血细胞减少症中以肝炎后肝硬化 或 合 并 脾 功 能 亢 进 最 常 见 , 患 者 分 散 在 血 液 科 、消 化 科 、外 科等科室; 其次系统性红斑狼疮亦占相当比例。中重度全血 细胞减少症中以 MDS、再障和 AML 最多 见 。 血 液 系 统 疾 病 造 成 的 全 血 细 胞 减 少 症 中 以 再 障 、MDS、 急 性 白 血 病 、 淋 巴 瘤 、多 发 性 骨 髓 瘤 、巨 幼 红 细 胞 性 贫 血 最 多 见 , 非 血 液 系 统 疾病造成的全血细胞减少症以结缔组织疾病、肝硬化和 ( 或 ) 脾 功 能 亢 进 、感 染 性 疾 病 、药 物 应 用 、肿 瘤 性 疾 病 最 多 见。不同级别医院和不同国家的疾病谱也有不同, 基层医院以 肝硬化和( 或) 脾功 能 亢 进 、感 染 性 疾 病 、结 缔 组 织 疾 病 较 常 见。有文献报道, 印度全血细胞减少症中以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和再障最常见[3]。
临床医师应当充分利用血常规中的参数对全血细胞减 少作鉴别诊断, 如 MCV 减 少 时 常 要 考 虑 是 否 为 严 重 缺 铁 性 贫 血 、慢 性 病 贫 血 、PNH 等 疾 病 , 进 行 铁 蛋 白 、血 清 铁 、总 铁 结 合 力 、CD55、CD59 等 检 测 可 帮 助 诊 断 ; MCV 明 显 增 大 , 特 别 是 大 于 120 fl, 要 怀 疑 巨 幼 红 细 胞 性 贫 血 ; 淋 巴 细 胞 比 例 明显增高, 要怀疑再障。许多疾病根据血常规和外周血涂片 提供的线索就可明确诊断, 不必每例患者均进行骨髓检查。
树立正确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思路
不少临床医师面对全血细胞减少病例往往首先想到血 液系统疾病, 而未考虑许多其他内科疾病也有全血细胞减 少症状。其实对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应首先 排除其他内科疾病, 然后再考虑是否系以全血细胞减少为 主要表现的血液病。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很多, 据我院 369 例 全 血 细 胞 减 少 症 分 析 , 其 病 谱 有 37 种 之 多[2], 且 非 血 液系统疾病几乎占据一半( 48%) 。可见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诊 断需要有广泛的内科知识和宽广的思路, 不能单纯从血液 系统疾病中考虑。肝炎后肝硬化和( 或) 脾功能亢进、骨髓增 生异常综合征( MDS) 、再障、结缔组织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临床资料详细询问 “暴露史”对诊断 MDS 也有重要意 义, 5%~10% MDS 患者有苯及其衍生物接触史。不同年龄段 发病率高低也有助于病因分析, 如老年人全血细胞减少症 首 先 考 虑 MDS, 年 轻 人 则 优 先 考 虑 再 障 。 欧 美 国 家 报 道 , MDS 中位发病年龄约 70 岁, 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 ; 我 国 和 亚 洲 一 些 国 家 MDS 中 位 发 病 年 龄 低 于 西 方 国 家 , 约为 55 岁。东方国家再障平均发病高峰年龄在 20~30 岁。
外周血涂片瑞氏染色手工细胞分类应由有经验的血液 科医师或血液病实验室技术员完成。外周血涂片是血液病 诊断的窗口, 可发现许多问题, 快速提供疾病诊断的线索, 需对每例全血细胞减少的患者都进行此项检查。如对以全 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认真进行外周血 涂片检查, 绝大多数病例( 98%) 可发现有一定数量白血病细 胞, 帮助快速诊断。外周血涂片对再障和 MDS 鉴别具有重要
重视血液常规检查的标准化及外周血涂片检查
自 动 血 细 胞 分 析 仪 可 获 得 白 细 胞 、红 细 胞 、血 红 蛋 白 、血 小 板 数 、血 细 胞 比 积 、红 细 胞 平 均 体 积 ( MCV) 、红 细 胞 分 布 宽度、白细胞分 类 计 数 、血 小 板 平 均 体 积 等 参 数 。 质 量 好 的 自动分析仪可提供比较标准化的数据, 但必须了解许多步 骤 都 可 影 响 结 果 的 正 确 性 , 如 采 血 部 位 、仪 器 、试 剂 的 标 准 化等。血小板严重减少或增多时易致测定数据不准确; 有较 多幼稚细胞时分类常不可靠; 红细胞大小不一易影响 MCV 真实值等, 都必须予以考虑。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6 年第 5 卷第 5 期
·455·
·讲座·
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血液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王小钦, 林果为 (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血液科, 上海 200040)
关键词: 全血细胞减少症; 诊断; 鉴别诊断 中 图 分 类 号 : R446.11; R446.8 文 献 标 识 码 : C 文 章 编 号 : 1671-2870( 2006) 05-0455-03
J Diagn Concepts Pract 2006, Vol.5, No.5
细胞遗传学检查包括染色体核型和荧光免疫原位杂交 ( FISH) 发现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是诊断 MDS 重要依据。有 少数 MDS 病例, 骨髓涂片和病理均不能确诊, 但染色 体 有 8 三体和 20q 缺失等异常, 最后结合临床诊断为 MDS。MDS 病 例有细胞遗传学异常约 占 40%左 右 。 一 般 认 为 再 障 无 染 色 体核型异常, 但有文献 报 道 再 障 中 可 有 11%的 病 例 有 染 色 体异常[7]。而据我们的经验, 再 障 中 染 色 体 异 常 率 约 1%, 其 预后差, 需密切随访是否可能转化为 MDS。
全血细胞减少症的鉴别诊断是临床医师特别是血液科 医师常见问题。大多全血细胞减少症可明确病因, 但少数患 者 经 住 院 全 面 检 查 仍 无 法 明 确 病 因 。本 文 拟 对 全 血 细 胞 减 少 为主要表现的血液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出一些建议。
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性和现状诊断全血细胞减少症的重 要性。约有 3%~5%的病例经全面检查仍不能确诊, 如 2 例 MDS-RA 的病例经骨髓涂片、活检、染色体检查均不能确诊, 随访 6 个月后再次骨髓穿刺和活检, 仍不能确定, 1 年后第 3 次骨髓检查才确诊为难治性贫血。某 26 岁年轻患者, 全血 细胞减少, 骨髓涂片呈增生活跃, 有红系病态造血, 初诊为 MDS, 以后随访过程中骨髓活检 3 次均呈增生极度低下, 最 后诊断为再障, 应用环孢素和雄激素治疗半年获得完全缓 解, 随访 2 年, 血象一直正常, 从而确诊为再障。某例患者诊 断 为“免 疫 相 关 性 全 血 细 胞 减 少 症 ”, 但 经 1 个 月 糖 皮 质 激 素治疗无效, 血象进行性下降, 再次骨髓穿刺发现三系明显 病态造血, 最后诊断为 MDS。所以临床随访十分重 要 , 诊 断 不明的全血细胞减少症病例需经一阶段临床随访或诊断性 治疗最后才能确诊。
对疑难病例应坚持多项检查综合诊断
为提高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血液病的诊断水 平, 有条件的单位应同时进行多项检查, 包括细胞形态学、 骨髓病理学、细胞遗 传 学 、流 式 细 胞 术 等 。 当 前 临 床 上 造 成 全血细胞减少的鉴别诊断困难, 常发生在低增生性 MDS 难 治 性 贫 血 ( MDS-RA) 与 再 障 间 的 鉴 别 诊 断 上(具 体 鉴 别 要 点 见表 1), 此时更应强调多项检查综合诊断。骨髓涂片细胞形 态学检查反映了骨髓造血功能, 但其仅反映穿刺点的情况, 常存在抽样误差, 且涂片是来自窦血, 易发生外周血液稀 释, 骨髓小粒才是真正代表骨髓实质性组织。因此光凭一次 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 检 查“骨 髓 增 生 不 良 ”就 诊 断 为 再 障 可 能造成误诊。且再障骨髓 存 在 局 灶 性 增 生 , 即“热 点 ”现 象 , 所以即使一次骨髓涂片示骨髓增生活跃也不能排除再障, 需结合骨髓活检 或 多 次 、多 部 位 穿 刺 诊 断 。 我 们 发 现 76 例 再 障 中 有 5 例 第 1 次 骨 髓 涂 片 为“增 生 活 跃 ”, 以 后 依 据 骨 髓活检和多次 骨 髓 穿 刺 才 获 得 确 诊[4]。 在 89 例 慢 性 再 障 患 者共 531 次骨髓穿刺中, 有 231 次提示增生良好, 300 次提 示增生不良 ; 28 例 急 性 再 障 患 者 的 72 次 骨 髓 穿 刺 中 , 有 3 次呈增生良好, 69 次增生不良[5]。说明慢性再障需多次骨髓 穿刺并结合骨髓活检才能获得对造血功能较正确的估计。 唐笑迪等[6]报道 130 例 MDS 病例同时做骨髓涂片和活检, 发 现 粒 系 病 态 造 血 检 出 率 活 检 高 于 涂 片 ( 分 别 为 76% 和 38%) , 红系病态造血检出率活检低于涂片。单纯红系病态造 血在再障中并不少见。我们也发现有多例 MDS 病例, 骨髓涂 片细胞形态学不能确诊 MDS, 但骨髓病理发现成簇 幼 稚 细 胞 , 有 典 型 幼 稚 前 体 细 胞 异 常 定 位 ( ALIP) , 故 最 后 诊 断 为 MDS。判 断 ALIP 现 象 必 须 注 意 数 量 及 幼 稚 细 胞 性 质 ( 凭 免 疫组化) , 真性 ALIP 才具有诊断价值。
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标准为外周血常规检查 2 次以 上, 持续白细胞计数 < 4×109/L、血红蛋白<100 g/L 和 血 小 板 计数<100×109/L[1]。因存在实验室和人为操作误差, 重复检查 十分必要。
全血细胞减少症系一种临床表现, 只有找出病因, 才能 对 因 治 疗 。 我 院 1996 年 至 2002 年 住 院 的 369 例 全 血 细 胞 减少症病例经全面检查, 出 院 时 仍 有 20 例 ( 5.4%) 诊 断 不 明 确[1]。诊断困难时, 有的医师常用表面现象来解释病因, 如患 者 有 轻 微 脾 肿 大 , 就 诊 断 为“脾 功 能 亢 进 ”, 或 给 一 个“免 疫 性全血细胞减少症”的 诊 断 就 予 患 者 长 期 口 服 泼 尼 松 , 结 果 证实为误诊, 给患者带来痛苦; 单凭一次骨髓穿刺涂片提示 增生不良就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不考虑是否为 取材不良。我们曾遇 1 例 3 年前诊断为“再障-阵发性睡眠性 血红蛋白尿( PNH) 综合征”病例, 3 年后全血细胞严重 减 少 , 骨髓涂片为增生活跃, 复查 3 年前骨髓涂片发现并无骨髓 小粒, 可能是取材不良造成的增生低下, 当时就应诊断为 PNH 而非再障-PNH 综合征。总之, 目前全血细胞 减 少 症 的 诊断尚不尽如人意, 存 在 思 路 不 清 、单 凭 骨 髓 涂 片 诊 断 而 忽 略 其 他 检 查 、不 重 视 临 床 资 料 的 采 集 和 随 访 工 作 等 问 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