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冲刺文言文

合集下载

201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考前冲刺精品复习资料:《送东阳马生序》

201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考前冲刺精品复习资料:《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一、基础知识积累1、作家作品:宋濂,明代文学家,本文选自《宋学士文集》。

朱元璋称之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

2、题目含意:送给同乡马君则的一篇赠序。

3、重点字词解释:(1)余幼时即嗜学:嗜喜欢,爱好.。

(2)致书:得到书。

这里是买书的意思。

致,取得,得到. 。

(3)假借:借。

假也是借的意思。

(4)弗之怠:怠,懈怠,不放松写。

"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

(5)走送之:走,跑。

(6)既加冠:已经加了冠,到了成年。

(7)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忧虑。

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

硕,大。

(8)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尝,曾经。

趋,奔向。

先达,学术界的前辈。

(9)执经叩问:叩问,求教。

叩,问.。

(10)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

(11)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

门人,弟子,学生。

填,塞。

这里的是拥挤的意思。

(12)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13)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14)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示专心而尊敬的)请教。

(15)或遇其叱咄:或,有时。

叱咄,训斥,呵责.。

(16)礼愈至:至,周到。

(17)不敢出一言以复:复,这里指辩解.。

(18)俟其欣悦:俟等待,等。

(19)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20)穷冬:严冬。

(21)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22)至舍:舍,学舍,书舍。

(23)僵劲:僵硬.。

(24)持汤沃灌:热水:沃灌,浇洗。

(25)以衾拥覆:以,用。

衾,被子.。

(26)寓逆旅:住在旅店里。

逆旅,旅店.(27)主人日再食:每天提供两顿饭。

再,两次。

食,提供伙食。

(28)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

(29)戴朱缨宝饰之帽:朱缨,红色的帽带。

(30)腰白玉之环:腰,挂在腰间.。

(31)右备容臭:容臭,香袋。

2014高考语文考前20天冲刺 文言文

2014高考语文考前20天冲刺 文言文

2014高考语文考前20天冲刺文言文万贞文先生传(清)全祖望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

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

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颓,闭之空室中。

先生窥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

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

一日伯兄斯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亦易与耳。

”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

”因杂出经义目试之,汗浸千言,饿顷而就。

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告户部曰:“几失吾弟。

”户部亦愕然曰:“几失吾子。

”是日始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

逾年,遣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绛帐中高坐。

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故于书无所不读,而识其大者。

康熙戊午,诏征博学鸿儒,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

明年,开局修《明史》,昆山徐学士元文延先生往,时史局中征士许以七品俸,称翰林院纂修官,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暑衔,不受俸,总裁许之。

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覆审,先生阅毕,谓侍者曰: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入;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参校。

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

《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手定,虽其后不尽仍先生之旧,而要其底本,足以自为一书者也。

先生之初至京也,时议意其专长在史,及昆山徐侍郎乾学居优,先生与之语《丧礼》,乃知先生之深于经,侍郎因请先生遍成五礼之书二百余卷。

当时京师才彦雾会,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闲淡,然自王公以至下士,无不呼曰万先生,而先生与人还往,其自署只曰“布衣万斯同”,未有尝他称也。

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

故督师之姻人方居要津,乞史馆于督师少为宽假,先生历数其罪以告之。

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钱忠介公嗣子困甚,先生为之营一矜者累矣,卒不能得,而先生未尝倦也。

课外文言文冲刺

课外文言文冲刺

课外文言文冲刺(一)《曾子杀彘》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

”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应为“只是”之意))A.曾子妻之市之:往B.顾反,为女杀彘反:.同“返”C.妻适市反适:往D.特与婴儿戏耳特:特别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他学会欺骗啊。

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无论是教育子女还是做人,都必须讲个“信”字,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

(二)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日:“诺。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译文: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

老友说:“好啊。

”吴起说:“(我在家里)等待您一起进餐。

”老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

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

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

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派,使)②故人来,方.与之食(才)③恐.其自食其言也(害怕,担心)④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讲信用,守信)2、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D )A.(吴)起不食待之。

B.故人来,方与之食。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D.(吴)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高考冲刺文言文背诵5篇

高考冲刺文言文背诵5篇

高考冲刺文言文背诵一《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竹林),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格外)清冽(清凉)。

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近岸,卷石底以(而)出(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卷,弯曲),为坻,为屿(小岛),为嵁(不平的岩石),为岩。

青树之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大约)百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头,皆若空游(在空中游动)无所依(依靠)。

日光下澈(阳光照到水底),影布(映)石上。

佁然(呆呆的样子)不动,俶尔远逝(忽然向远方游去),往来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可知其源。

坐潭之上,四面竹树可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悄怆(忧伤的样子)幽邃(幽静深远)。

以其境过清(凄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年轻人):曰恕己,曰奉壹。

高考冲刺文言文背诵二《张衡传》南北朝:范晔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VIP专享]2014冲刺文言文

[VIP专享]2014冲刺文言文

1、君不侮臣刘向赵简子上羊肠之坂,群臣皆偏袒推车,而虎会独担戟行歌,不推车。

简子曰:“寡人上坂,群臣皆推车,会独担戟行歌不推车,是会为人臣侮其主。

为人臣侮其主,其罪何若?”虎会对曰:“为人臣而侮其主者,死而又死。

”简子曰:“何谓死而又死?”虎会曰:“身死,妻子又死,若是谓‘死而又死’。

君既闻为人臣而侮其主者之罪矣!君亦闻为人君而侮其臣者乎?”简子曰:“为人君而侮其臣者何若?”虎会对曰:“为人君而侮其臣者,智者不为谋,辩者不为使,勇者不为斗。

智者不为谋,则社稷危;辩者不为使,则使不通;勇者不为斗,则边境侵。

”简子曰:“善。

”乃罢群臣,不推车。

为士大夫置酒与群臣饮,以虎会为上客。

【注释】①坂:bǎn,山坡,斜坡。

②使:动词,充当使节。

③使:名词,使者。

这里指外交关系。

【译文】赵简子乘车上羊肠坡,大臣们都露出膀子给简子推车,惟有虎会扛着戟,边走边唱歌,不推车。

简子说:“寡人上坡,大家都推车,惟有你扛戟,唱歌,不推车,这就是作臣子的侮辱自己的君主。

臣子侮辱君主,该判什么罪?”虎会回答道:“作臣子的侮辱自己的君主,犯双重死罪。

”简子问:“什么叫双重死罪?”虎会答道:“自己被处死,妻子儿女也处死,这就叫双重死罪。

不过,您既然已听说臣子侮辱君主的罪,也愿听听君主侮辱臣子的罪吗?”简子问:“君主侮辱了臣子会怎么样呢?”虎会说:“当人君的侮辱了臣子,有才智的人不给国君出谋划策;能言善辩的人不愿替国君充当使节;勇敢的人不愿为国君战斗。

显然,有才智的人不出计谋,国家就有危险;有辩才的人不当使节,外交关系就不顺利;勇敢的人不愿战斗,边境就会被侵犯。

”简子说:“这意见很正确。

”便不再要大臣推车。

事后还设酒席和群臣同饮,把虎会尊为上宾。

内容17.从选文看,赵简子是一个的人。

18.自古以来,君贵臣贱,本文却指出君侮臣对国家的严重危害,你认为其中包含着什么思想?17.善于纳谏,知错就改。

18. 君臣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或:君敬臣,臣才愿为君效命;国家利益重于个人权威)。

2014语文高考最后冲刺逆袭语基+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2

2014语文高考最后冲刺逆袭语基+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2

2014语文高考最后冲刺逆袭:语基+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2一、语基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爸爸工资不高,妈妈没有稳定的工作,生活拮据,但他们兄弟二人都很懂事,让枣推...梨.,关系融洽,很受邻居们喜爱。

B.他潜心于文字学研究,身居书斋十多年,焚膏继晷....,颇下了一番“头悬梁锥刺股”的功夫,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C.小李考虑问题总是出于公心,勇担责任,从不患得患失....,所以在这个有着十年奋斗历程的团队中威望很高。

D.我攀过陡峭的崖壁,历尽艰辛,登上绝顶,放眼望去,天无涯际,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答案】 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解题思路】A“让枣推梨”,指兄弟互相谦让友爱。

使用正确。

B“焚膏继晷”,点燃灯烛来接替日光照明。

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

使用正确。

C“患得患失”,指对于个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计较。

使用正确。

D“登高自卑”,登高山从底下开始。

比喻事情循序进行。

此处属望文生义。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波士顿马拉松赛的两声爆炸,无疑给大型体育比赛的安保工作敲响了警钟,如何确保赛事安全,成为组织方必须面对的新难题。

B.对那些刻苦训练的年轻运动员,即使他们在比赛中偶尔有发挥失常的情况,依然应该受到爱护,绝不能一棍子就把人打倒。

C.这次大会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已经完成了,我们咀嚼、体味这一段经历,没有失落感,有的只是在平凡事务中享受奉献、成长与幸福。

D.深陷债务危机的希腊和西班牙,失业率已经超过20%,主要是由于这两个国家经济衰退和实施大规模财政紧缩政策所导致的。

【答案】 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解题思路】B介词误用,应删掉“对”。

C成分残缺,应在“与幸福”的后面加上“的快乐”。

D句式杂糅,可改为“主要是由于这两个国家经济衰退和实施大规模财政紧缩政策”或“主要是这两个国家经济衰退和实施大规模财政紧缩政策所导致的”。

中考冲刺文言文《论语十二章》翻译句子练习

中考冲刺文言文《论语十二章》翻译句子练习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文: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令人感到快乐的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疑惑了。

(4)吾日三省吾身。

译文: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是一个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强迫其改变志向。

冲刺文言文

冲刺文言文

1、君不侮臣刘向赵简子上羊肠之坂,群臣皆偏袒推车,而虎会独担戟行歌,不推车。

简子曰:“寡人上坂,群臣皆推车,会独担戟行歌不推车,是会为人臣侮其主。

为人臣侮其主,其罪何若?”虎会对曰:“为人臣而侮其主者,死而又死。

”简子曰:“何谓死而又死?”虎会曰:“身死,妻子又死,若是谓‘死而又死’。

君既闻为人臣而侮其主者之罪矣!君亦闻为人君而侮其臣者乎?”简子曰:“为人君而侮其臣者何若?”虎会对曰:“为人君而侮其臣者,智者不为谋,辩者不为使,勇者不为斗。

智者不为谋,则社稷危;辩者不为使,则使不通;勇者不为斗,则边境侵。

”简子曰:“善。

”乃罢群臣,不推车。

为士大夫置酒与群臣饮,以虎会为上客。

【注释】①坂:bǎn,山坡,斜坡。

②使:动词,充当使节。

③使:名词,使者。

这里指外交关系。

【译文】赵简子乘车上羊肠坡,大臣们都露出膀子给简子推车,惟有虎会扛着戟,边走边唱歌,不推车。

简子说:“寡人上坡,大家都推车,惟有你扛戟,唱歌,不推车,这就是作臣子的侮辱自己的君主。

臣子侮辱君主,该判什么罪?”虎会回答道:“作臣子的侮辱自己的君主,犯双重死罪。

”简子问:“什么叫双重死罪?”虎会答道:“自己被处死,妻子儿女也处死,这就叫双重死罪。

不过,您既然已听说臣子侮辱君主的罪,也愿听听君主侮辱臣子的罪吗?”简子问:“君主侮辱了臣子会怎么样呢?”虎会说:“当人君的侮辱了臣子,有才智的人不给国君出谋划策;能言善辩的人不愿替国君充当使节;勇敢的人不愿为国君战斗。

显然,有才智的人不出计谋,国家就有危险;有辩才的人不当使节,外交关系就不顺利;勇敢的人不愿战斗,边境就会被侵犯。

”简子说:“这意见很正确。

”便不再要大臣推车。

事后还设酒席和群臣同饮,把虎会尊为上宾。

内容17.从选文看,赵简子是一个的人。

18.自古以来,君贵臣贱,本文却指出君侮臣对国家的严重危害,你认为其中包含着什么思想?17.善于纳谏,知错就改。

18. 君臣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或:君敬臣,臣才愿为君效命;国家利益重于个人权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君不侮臣刘向赵简子上羊肠之坂,群臣皆偏袒推车,而虎会独担戟行歌,不推车。

简子曰:“寡人上坂,群臣皆推车,会独担戟行歌不推车,是会为人臣侮其主。

为人臣侮其主,其罪何若?”虎会对曰:“为人臣而侮其主者,死而又死。

”简子曰:“何谓死而又死?”虎会曰:“身死,妻子又死,若是谓‘死而又死’。

君既闻为人臣而侮其主者之罪矣!君亦闻为人君而侮其臣者乎?”简子曰:“为人君而侮其臣者何若?”虎会对曰:“为人君而侮其臣者,智者不为谋,辩者不为使,勇者不为斗。

智者不为谋,则社稷危;辩者不为使,则使不通;勇者不为斗,则边境侵。

”简子曰:“善。

”乃罢群臣,不推车。

为士大夫置酒与群臣饮,以虎会为上客。

【注释】①坂:bǎn,山坡,斜坡。

②使:动词,充当使节。

③使:名词,使者。

这里指外交关系。

【译文】赵简子乘车上羊肠坡,大臣们都露出膀子给简子推车,惟有虎会扛着戟,边走边唱歌,不推车。

简子说:“寡人上坡,大家都推车,惟有你扛戟,唱歌,不推车,这就是作臣子的侮辱自己的君主。

臣子侮辱君主,该判什么罪?”虎会回答道:“作臣子的侮辱自己的君主,犯双重死罪。

”简子问:“什么叫双重死罪?”虎会答道:“自己被处死,妻子儿女也处死,这就叫双重死罪。

不过,您既然已听说臣子侮辱君主的罪,也愿听听君主侮辱臣子的罪吗?”简子问:“君主侮辱了臣子会怎么样呢?”虎会说:“当人君的侮辱了臣子,有才智的人不给国君出谋划策;能言善辩的人不愿替国君充当使节;勇敢的人不愿为国君战斗。

显然,有才智的人不出计谋,国家就有危险;有辩才的人不当使节,外交关系就不顺利;勇敢的人不愿战斗,边境就会被侵犯。

”简子说:“这意见很正确。

”便不再要大臣推车。

事后还设酒席和群臣同饮,把虎会尊为上宾。

内容17.从选文看,赵简子是一个的人。

18.自古以来,君贵臣贱,本文却指出君侮臣对国家的严重危害,你认为其中包含着什么思想?17.善于纳谏,知错就改。

18. 君臣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或:君敬臣,臣才愿为君效命;国家利益重于个人权威)。

2、戴高帽俗以喜人面谀①者曰:“喜戴高帽”。

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

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

”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②。

”师怒曰:“吾辈直道③事人,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

”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注释】①谀:奉承。

②龃龉(jǔ yǔ):上下牙齿不齐。

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

③直道:直率的方式。

【译文】世俗把喜欢别人当面阿谀的人称为“喜欢戴高帽子”。

有一个准备去外省做官的京官,去和他的老师告别。

老师说:“外省的官不好做,你应该谨慎从事。

”那人说:“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碰到人就送一顶,应当不至于有矛盾不快。

”老师很生气,说:“我们应以忠直之道对待别人,何须如此呢!”那人说:“天下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人,能有几个啊?”老师点头说:“你的话也不是没有见识。

”那人出来后,告诉别人说:“我(准备的)一百顶高帽,现在只剩下九十九顶了。

”1. 文中“高帽”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其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

2. 本文就人性的弱点进行了透视。

读了以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1、阿谀奉承比喻2、(1)人们大多喜欢听顺耳的话,不喜欢听逆耳的话,所以能闻过则喜的人是值得称颂的。

(2)爱听好话,喜欢奉承是人们的通病。

3、《宋史》文言文,完成第25—28题。

(共8分)刘清之,字子澄,临江人,甘贫力学,博极书传。

调万安县丞,时江右大侵①,郡檄视旱,徒步阡陌,亲与民接,凡所蠲②除,具得其实。

州议减常平米直③,清之曰:“此惠不过三十里内耳,外乡远民势岂能来?老幼疾患之人必有馁④死者。

今有粟之家闭不肯粜⑤,实窥伺攘夺者众也。

在我有政,则大家得钱,细民得米,两适其便。

”乃请均境内之地为八,俾⑥bǐ有粟者分振⑦其乡,官为主之。

规画防闲⑧,民甚赖之。

【翻译】刘清之,(他的)字是子澄,是临江人,跟从兄长靖之学习,家境贫苦但学习努力,书看得很多,经传各类都看。

调到万安县当官,当时江右背叛军大举入侵,郡县的榜文说当地大旱,走到田间土地处。

刘清之和百姓接触了解,凡是有的都免除,都做到了。

州县里商议减少常平常米价,清之说:“这样的恩惠不过三十里内罢了,外乡和远处的人怎么会来。

年幼有疾病患的人定会有饿死的。

现今家有粮食的人家,闭门不肯卖米,是等着抢别人吧。

这个时候,我是管理者,大家得钱,人民得米,两厢都方便。

”于是请境内的地为八分,有粮食的人者赈济百姓,当官的人主持。

规画防止闲话,民十分信赖他。

【注释】①江右大侵:江西又称江右;大侵:古代称荒年。

②蠲(juān):除去。

③常平米直:古时筑仓储谷,谷贱时增价买入,谷贵时减价卖出,以稳定米价。

直,价值,价格。

④馁(něi):饿。

⑤粜(tiào):卖米。

⑥俾(bǐ):使。

⑦振:同“赈”,救济。

⑧规画防闲:谋划和防范。

27.找出选文中表明刘清之设想的赈济灾民的最终结果的句子。

28.从选文中能看出刘清之在为官方面有哪些特点?请概括。

27.则大家得钱,细民得米,两适其便。

28.(1)关爱百姓;(2)有谋略,办事周全。

4、商於子驾豕商於子①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

大豕不肯就轭③,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

宁毋先④生过而尤之日:“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⑤也。

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

宁毋先生日:“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日:“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

吾岂不知服田⑥必以牛,亦犹牧⑦吾民者必以贤。

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

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日:“是盖有激者⑧也。

”【翻译】商於子家很贫穷,又没有牛耕田,他就牵一头大猪向东而作。

大猪不肯被套上轭,一套上又被挣脱,一天也不能耕一小块田。

宁毋先生经过时责备他说:“你错啦!耕地应当用牛,凭借牛巨大的力气能够使土块耕起,凭借牛坚硬有力的蹄子可以站立于泥淖之中。

猪再大,怎么能耕地呢?”商於子怒目而视但没搭理他。

宁毋子先生说:“如今您用猪来代牛耕地,不是差不多弄颠倒了吗?我同情你才告诉你,您却发怒还不搭理我,是为什么啊?”商於子说:“您认为我颠倒是非,我还认为您颠倒是非呢。

我难道不知道侍弄田地必须用牛,也就如同治理百姓必须用贤人一样。

不用牛,虽然侍弄不好田地,它的害处小;不用贤人,那么天下遭受祸害,它的害处大。

您怎么不以责备我的话去责备治理百姓的人啊?”宁毋先生回头对弟子说:“这应该是对现实有不平之气的人。

”[注释] ①商於(wù)子:作者虚构的人物。

②豕(s h ǐ):同“猪”。

③轭(â):牛拉东西时驾在颈上的曲木。

④宁毋:作者虚构的人物。

⑤淖(nào):烂泥。

⑥服田:驾牲口耕田。

⑦牧:统治、管理。

⑧有激者:(心中)有不平之气的人。

3.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是抨击统治者不用贤人。

5、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14分)年羹gēng尧①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

蒋衡应聘而往,年甚爱其才……年征青海日,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片、草一束。

”军中不解其故。

比次日,遇塌子沟②,令各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

番③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

遂破贼巢。

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④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顷即寂。

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

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

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

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

”(节选自《啸亭杂录》和《郎潜纪闻》。

有删改)【注】①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

②塌子沟:淤泥深坑。

③番: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

④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翻译】年羹尧镇守西安时,广泛寻求天下有才之士,用厚禄供养为幕僚。

蒋衡应聘而来,年羹尧非常爱惜他的才学……年羹尧征伐青海时,一日升账后,忽然传令说:“明天出兵,每人各带木板一块、草一捆。

”军中上下不明白原因。

等到第二天,最到淤泥深坑,让军士把草束起来扔进坑里,上面铺上木板,军队行进没有阴碍。

这个西南民族的人正是以此坑为天险,大意间不料大队敌军忽然压境。

如此这般攻陷敌人的巢穴。

又一次淤泥深坑征伐西藏时,一天晚上漏三下时,忽然听到强劲的西风刮来,片刻之后就停下来。

淤泥深坑匆忙唤来参将,带300快马出营,往西南方向的密林中搜索贼兵,果然尽数抓获。

有人问原因,年羹尧说:“只一下就停下来,肯定不是风,是飞鸟受惊振动翅膀的声音。

半夜鸟飞出,肯定有人惊扰它。

这里往西南十里的地方,有茂密的树林,栖息的飞鸟肯定很多,我判断肯定是贼兵来埋伏,所以惊起鸟群来。

”1、联系选文,分析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分)答案要点: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于①重视人才,广招天下才士。

②预备板、草,越沟攻破贼巢。

善于了解和利用战地环境。

③派骑三百,密林搜歼敌人。

善于正确判断敌情,善于指挥部队作战。

(答到两点,一定要联系选文内容分析)(即得2分)6、子奇治县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①。

既而君悔之,遣使追。

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

”齐君曰:“何以知之?”曰:“共载者皆白首也。

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②以赈③贫穷,阿县大治。

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

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注:①阿:指阿县。

②廪:粮仓。

③赈:救济。

【译文】子奇十六岁的时候,齐国的国君派(他)去治理阿县。

不久,齐君反悔了,派人追赶。

追赶的人回来说:“子奇一定能够治理好阿县的。

”齐君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回答说“同车的人都是老人。

凭借老人的智慧,由年轻的人来作最终决定,一定能治理好阿县啊!”子奇治理阿县,把兵库里的兵器锻造成为耕田的农具,打开粮仓来救济贫穷的人民,阿县治理得整整有条。

魏国的人听说小孩子治理阿县,兵库里没有武器,粮仓里没有积粮,于是就起兵攻打(齐国)阿县,阿县的人父子兄弟相互鼓励,以自己家的兵器打败了魏国军队。

【小题3】从全文看,“阿县大治”是因为子奇采取了哪些得力的措施?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4】阿县“败魏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小题3】(2分)把兵库里的武器锻制成农具,给百姓使用;打开粮仓救济贫苦的人民。

【小题4】(2分)子奇关心人民、重视生产,从而得到人民的拥护,因此轻而易举的打败魏国。

7、巨商蓄鹦鹉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

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

主人惜之,加意笼豢。

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时否?”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