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教学设计 示例

合集下载

物理电磁波教案(优秀4篇)

物理电磁波教案(优秀4篇)

物理电磁波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牛牛范文为您带来了4篇物理电磁波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牛牛范文将不胜荣幸。

物理电磁波教案篇一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信号和电信号的转换过程;(2)了解电视信号的录制、发射和接收过程;(3)了解雷达的定位原理。

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的与价值观教学重点:电磁波在信息社会的作用。

教学难点:电磁波在信息社会的作用。

1、电视和雷达(1)电视电视的历史:1927年,美国人研制出最早的电视机。

1928年,美国通用公司生产出第一台电视机。

1925年,美国开始试验发射一些电视图像,不仅小,而且模糊不清。

1927年,纽约州斯克内克塔迪一家老资格的无线电台开始每周三次进行试验性广播。

1939年,全国广播公司在纽约市试验广播。

美国最早的电视机,荧光屏是圆形的,只有5-9英寸大,差不多要坐在电视机跟前才能看清。

但是,电视很快以惊人的速度冲进了美国人的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电视的发展一度陷入停顿。

1947年美国家庭中约有1.4万台电视机,1949年达到近100万台。

1955年,将近3000万台,1960年,达6000万台,于1951年问世的彩色电视机以及大屏幕电视机也进入美国人家庭。

目前美国约有l.2l亿台电视机,平均不到两个人就有一台电视机)。

中国最早的电视诞生在1958年3月17日。

这天晚上,我国电视广播中心在北京第一次试播电视节目,国营天津无线电厂(后改为天津通信广播公司)研制的中国第一台电视接收机实地接收试验成功。

这台被誉为“华夏第一屏”的北京牌820型35cm电子管黑白电视机,如今摆在天津通信广播公司的产品陈列室里。

我国在1958年以前还没有电视广播,国内不能生产电视机。

1957年4月,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十局把研制电视接收机的任务交给国营天津无线电厂,厂领导立即组织试制小组,黄仕机同志主持设计。

电磁波的应用教案

电磁波的应用教案

电磁波的应用教案教案标题:电磁波的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掌握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电磁波的相关知识和实例、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本。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电磁波的应用实例,如手机通讯、微波炉、遥控器等,引起学生对电磁波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知道这些现象背后是什么原理吗?”Step 2:概念讲解(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电磁波的概念和特性,包括电磁波的定义、分类、波长和频率的关系等。

2. 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波与光的关系,解释电磁波是一种横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光就是一种电磁波。

3. 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更多电磁波的种类和应用领域。

Step 3: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电磁波的应用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归纳总结各组的讨论结果。

Step 4:实验设计(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2. 学生根据自己的讨论结果,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观察电磁波的传播现象,并记录实验步骤和结果。

Step 5:实验展示与分析(15分钟)1. 学生依次展示自己的实验设计,并进行实验演示。

2. 教师和其他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和分析,讨论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以及可能的原因。

Step 6:知识拓展(10分钟)教师介绍更多电磁波的应用领域,如医学影像、雷达、卫星通信等,激发学生对电磁波的深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Step 7: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Step 8: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电磁波的应用的小论文,包括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几个具体应用实例。

教学辅助: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电磁波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高中物理电磁波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电磁波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电磁波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并了解电磁波的波长、频率以及传播速度等特性。

实验材料:
1. 电磁波发射器
2. 接收天线
3. 波长测量仪
4. 频率计
5. 示波器
6. 信号发生器
7. 电缆连接线
实验步骤:
1. 将电磁波发射器与接收天线连接,并将接收天线连接至示波器。

2. 开启示波器,调节适当的测量范围,确保能够正确显示电磁波信号。

3. 用波长测量仪测量电磁波的波长,并记录下结果。

4. 用频率计测量电磁波的频率,并记录下结果。

5.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观察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变化,并记录数据。

6.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需要注意安全,避免电器设备损坏或人员受伤。

2. 实验过程中需准确测量数据,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现场,并保持实验设备的完好。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的探究,加深了对电磁波的传播特性的理解。

电磁波的频率、波长以及传播速度对电磁波的传播有重要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电磁波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电磁波教案初中

电磁波教案初中

电磁波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波的产生过程及其基本特性。

2. 掌握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电磁波的产生过程。

2. 电磁波的基本特性。

3. 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难点:1. 电磁波的产生过程及其原理。

2. 电磁波的基本特性。

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电磁波发生器、接收器、导线、灯泡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电磁感应现象。

2. 提问:同学们知道电磁波吗?它是什么样子呢?二、电磁波的产生(15分钟)1. 讲解电磁波的产生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波的产生原理。

2. 演示实验:使用电磁波发生器产生电磁波,并使用接收器接收电磁波。

3. 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电磁波的产生和接收过程。

三、电磁波的基本特性(15分钟)1. 讲解电磁波的基本特性,如频率、波长、速度等。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计算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

3. 让学生了解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四、电磁波的应用(15分钟)1. 讲解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无线电通信、电视、手机等。

2. 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波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前景。

3. 让学生举例说明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电磁波的产生、特性和应用。

2. 强调电磁波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结合实验,总结电磁波的产生过程和特性。

2. 让学生思考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撰写一篇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和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电磁波的产生过程、基本特性和应用实例。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对电磁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但在讲解电磁波的产生原理时,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解释。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初中物理教案电磁波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电磁波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电磁波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特点。

2. 掌握电磁波的频率、波长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3. 了解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特点。

2. 电磁波的频率、波长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 电磁波的产生原理。

2. 电磁波的应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

2. 教学视频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教学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手机、电视、无线网络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设备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吗?二、电磁波的产生(15分钟)1. 讲解电磁波的产生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变化的电流周围空间存在电磁波。

2. 演示实验:通过改变电流的大小和方向,观察电磁波的产生。

3. 引导学生总结电磁波的产生条件。

三、电磁波的传播(15分钟)1. 讲解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引导学生掌握光速的概念。

2. 讲解电磁波的频率、波长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3. 演示实验:通过改变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观察其传播速度的变化。

四、电磁波的应用(15分钟)1. 讲解电磁波在通信、医疗、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应用。

2. 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波的优缺点,如无线通信的便捷性和对人体潜在的危害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电磁波的理解。

2. 强调电磁波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电磁波现象。

2. 布置练习题,巩固电磁波的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实验和实际应用,使学生了解了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电磁波教案

电磁波教案

电磁波教案电磁波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磁波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磁波教案1【学习目标】:1.了解电磁波的发现背景2.伟大的预言3.知道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及电磁场和电磁波【自主学习】: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1831-1879),英国物理学家,经典电磁理论的奠基人.1831年6月13日出生于爱丁堡.1847年入爱丁堡大学听课,专攻物理.他很重视实验,涉猎电化学、光学、分子物理学以及机械工程等等.他说:把物理分析和实验研究联合使用得到的物理科学知识,比之一个单纯的实验人员或单纯的物理家所具有的知识更加坚实、有益而牢固. 1850年考入剑桥大学,185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得了学位,留校工作.1856年起任苏格兰阿伯丁的马里沙耳学院的自然哲学讲座教授,直到1874年.经法拉第举荐,自1860年起任伦敦皇家学院的物理学和天文学教授.1871年起负责筹划卡文迪什实验室,随后被任命在剑桥大学创办卡文迪什实验室并担任第一任负责人.1879年11月5日麦克斯韦因患癌症在剑桥逝世,终年仅48岁.【课堂点拨与交流】一、电磁波的发现1、电磁波的发现背景A、麦克斯韦---科学神童B、法拉第对麦克斯韦的激励C、前人的工作成果2、伟大的预言A、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电磁感应现象B、假设-----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磁场C、预言电磁场的存在-----1864年,麦氏发表了电磁场理论,成为人类历史上预言电磁波存在的第一人。

二、电磁场和电磁波1.、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1).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2).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2、电磁波例: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下列图所示,能发射电磁波的是( )A、电磁波与机械波的区别B、电磁波的速度---光速!C、光是一种电磁波3、赫兹实验赫兹证实:(1)电磁场、电磁波的存在。

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电磁波的概念和特点。

2.学生掌握电磁波产生的方式和原理。

3.学生能够了解电磁波的传播特点和应用。

教学内容:一、电磁波的概念和特点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波动现象。

它既有波动性质,也有粒子性质。

电磁波在真空中速度恒为光速,是一种能量传播方式。

二、电磁波的产生方式和原理1.电磁波的辐射产生当电子从高能态跃迁到低能态时,会释放出能量,这部分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

常见的产生电磁波的装置包括:天线、电视、电台等。

2.电磁波的感应产生当磁感线在导体上运动时,会感应出电动势,从而产生电磁波。

常见的产生电磁波的装置包括:微波炉、电磁炉等。

3.电磁波的共振产生当电磁波在一定介质中传播时,若该介质的属性与电磁波的频率一致,则会产生共振现象,并产生电磁波。

常见的产生电磁波的装置包括:激光器、雷达等。

三、电磁波的传播特点和应用1.电磁波的频率分类电磁波被分类为不同频率的波,常见的分类方式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

2.电磁波的特点(1)速度恒定,远远高于声速。

(2)电磁波在真空中能够传播,不需要媒质进行传递。

(3)电磁波携带能量,能够产生光感。

(4)电磁波的波长和频率决定了它的特性,如能够辐射能量大小,穿透物质的能力等。

3.电磁波的应用(1)无线通讯:通过无线电波传播信息。

(2)雷达:通过微波信号测量目标的位置和速度。

(3)医疗:通过X射线和γ射线来进行透视和治疗。

(4)能源:通过太阳能和风能等电磁波能源来供给电力。

(5)导航:通过GPS定位设备来进行地理位置的定位。

教学方法:讲授 + 实验教学步骤:一、引入问题老师问学生:“你们在通讯中用过哪些设备?这些设备利用了什么原理进行通讯?”二、讲解电磁波的概念和特点通过讲解电磁波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

三、展示电磁波的产生方式和原理通过展示生动的实验视频和示范,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产生方式和产生原理。

2023年电磁波教案(精选13篇)

2023年电磁波教案(精选13篇)

2023年电磁波教案(精选13篇)电磁波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磁波谱的构成,知道各波段的电磁波的主要作用及应用。

2.知道电磁波具有能量,是一种物质。

3.了解太阳辐射。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与电磁波谱中各种频段波的应用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电磁波的应用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明确不同的电磁波具有的不同用途和危害,感悟现代科技的正反两个方面,培养辩证唯物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难点】电磁波的能量。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讨论【教学用具】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电磁波的范围很广。

我们通常所说的,无线电波、光波各种射线,如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都是电磁波。

我们把各种电磁波按照波长或频率大小的顺序排列成谱,就叫电磁波谱。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电磁波谱中各种电磁波的特点和主要作用。

(二)进行新课1.电磁波谱(投影)师:请同学说出电磁波家族中,主要有哪些种类?波长最长的是什么?波长最短的是什么?他们主要在哪些方面有应用?学生观察图谱,发表见解。

生:电磁波家族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波长最长的是无线电波中的长波。

波长最短的'是γ射线。

师:下面我们依次认识这些电磁波的特点和应用。

2.无线电波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看书,讨论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1)无线电波的波长范围?(2)无线电波有哪些主要应用?3.红外线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红外线的波长介于哪两种电磁波之间?(2)红外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红外线的主要应用有哪些?4.可见光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可见光的波长范围?(2)可见光包括哪几种颜色的光?(3)天空为什么看起来是蓝色的?傍晚的阳光为什么比较红?5.紫外线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紫外线的波长范围?(2)紫外线有什么特点?(3)紫外线有哪些应用?6.X射线和γ射线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这两种射线的波长有何特点?(2)X射线和γ射线有什么特点?(3)X射线和γ射线有哪些主要用?7.电磁波的能量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哪些证据能够说明电磁波具有能量?(2)怎样理解电磁波是一种物质?8.太阳辐射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从太阳辐射出来的电磁波有哪些种类?(2)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哪些区域?在哪一个波段附近能量最强?(三)课堂总结、点评本节课学习电磁波谱的构成,了解了各种电磁波的特点和主要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波教学设计示例
电磁波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的 1.常识性了解电磁波,知道电磁波的频率、波长的概念。

2.记住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二)教具水,水槽,水木棍,麻绳,电池,半导体收音机,钢锉,导线。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人们通过声音(如语言、音乐等)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如家长的教诲、教师的授课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

声音是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帮助我们了解世界。

通过我们在初中二年级学习过的声现象的有关知识,可以知道: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我们听到的声音通常是靠空气传的;声波在空气中的传速度大约是340米/秒。

在前面我们还学习过电话,电话的话筒能把声音振动转化为强弱变化的电流,电流流经听筒,听筒又能把它转化为振动,使人听到声音。

2.引入新课飞机上的飞行员与地面指挥员的对话不用电线;我们每天听收音机或看电视,也没有电线直接通向电台或电视台。

可见,这些都不是用电线来传播电信号的,我们称作“无线电通信”。

那么,无线电通信是怎样传输信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简单知识。

3.进行新课板书:第一节电磁波 (1)演示实验①手持小木棍,让木棍下端接触水槽水面,使同学们看到,水面上有一圈圈凸凹相间的状态从木棍接触水面处向外传播,形成了水波。

②音叉(或其他发声体)振动时,在空气中会有疏密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形成声波。

声波看不见,摸不到,但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会引起鼓膜振动,使我们产生听觉。

总结以上实验(和其他事例)得出结论:板书:波是自然界普通存在的现象 (2)电磁波板书:当导体中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会向周围空间发射电磁波。

电磁波看不到,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间接观察它的存在。

演示课本上图13—2的实验,实验后让学生阅读课本上“实验”后的两个自然段,再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回答。

①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②举出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类似的现象。

教师归纳小结,讲解电磁波的初步知识,并说明间接观察是物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如借助小磁针可以间接地研究磁场)。

(3)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讲解课本图13—3水波在1秒内传播的波形图,结合小木棍振动时产生水波的演示实验说明:①波峰与波谷的概念;②在1秒内出现的波峰数(或波谷数)叫水波的`频率;频率的单位叫做赫兹,简称赫。

常用的频率单位是千赫和兆赫。


书: 1千赫=103赫,1兆赫=106赫③波长与波速的概念;④分析得出:波速与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板书:波速=波长×频率类似于水波,电磁波也有自己的频率和波长,也同样可以用波形图来描述,讲解课本图13—4频率不同的电磁波的波形图。

需要说明以下二点:①电磁波的频率等于产生电磁波的振荡电流的频率。

②电磁波频率、波长与波速的关系。

板书:对电磁波同样有波速=波长×频率电磁波在空间是向各个方向传播的,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板书: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是3×108米/秒。

在空气中和在真空中近似。

注意:不同频率(或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传播速度都相同,所以频率较大的电磁波,波长较短。

例: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采用20.009兆赫和19.995兆赫的频率发送无线电信号,这两种频率的电磁波的波长各是多少?(光速为2.9979×108米/秒)(答案:波长分别为14.983米和14.993米)由于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各不相同,所以在我们周围空间里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电磁波。

按照课本上的图表,介绍无线电通信所用的电磁波(也叫无线电波)的几个波段。

4.小结(略) 5.想想议议:教师演示并提出问题。

打开半导体收音机,调到一个没有电台的地方,使收音机收不到电台的广播。

然后开大音量,让收音机靠近220伏特的交流电线,从收音机会听到“杂音”。

这是为什么? 6.布置作业 (1)阅读课本上的阅读材料:无线电波的传播途径。

(2)阅读本节教材。

(四)说明 1.本节内容知识多,范围广,要注意掌握教学要求,使初中学生常识性了解电磁波的有关知识,如波长、频率、波速等。

有些知识只宜点到为止,不能求深求全。

2.用“类比”水波的办法通俗讲解波的形成和波长、频率、波速的概念;用半导体、钢锉、电池、导线演示电磁波的存在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三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