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系统建模与仿真

合集下载

并网运行的直驱风力发电系统建模及仿真研究

并网运行的直驱风力发电系统建模及仿真研究
s se . e on r sr t y y t m Th c tol taeg ba ed s on h m a i t e xmum wi po r ta ig nd we rckn co bie v i l pi h onr i pr os d. e m n d ar abe t c tol s c op e Th dy a i r p s ch r ct it oft e n m c es on e a a er i s cs h di ct r -dr e wid e i n v n po wers t m un r h v r yse de t e a i e abl wid pe an t e igl n s ed d h sn e-
d 。 = + + +V 。 () 1
2 2 风 力 机 模 型 -

由风 力 机 的空 气 动力 学 特 性 , 片转 矩 可表 示 为 以下 公 式 : 叶
: :

X -
V d
() 2
d () 3

:百
p w

监 缃B
() 4
Ab ta t sr c
Thi s pa r pe modes gr con e ed l a i d— n ct di t v wid po r r —dr en ec i n we ge er in y t m b PSCAD/ n at s s e o y EMTDC s fwar whc ot e. ih c sss f nd pe w id t bie, r c -dr e y ch o ou ge r or ul-mas t son l atc v er n on it o wi s ed, n ur n di t e i s n r n s v neat , t m i s or i a sh f,on e ̄ a d i c nto t o rl s

风力发电机组数学建模仿真实验

风力发电机组数学建模仿真实验
电系 统动 态仿 真 时.一般 取 n 2 m l即可 。可 以利用平 均 风速和 湍 流分量 =,: 的叠 加得 到风速 序列 :
() ( ) 十 ) 为一段时间T 比 50 ) ( 如 0 s内的风速序列: 为平均风速。
个方面 : ( ) 能 的 随机性 和 间歇 性 。风 速大 小 、风 力 强弱 、风 的方 向都 随时 I风 间在变化 , 是随机 和不 可控 的, 这样 作用 在风力 机叶 片上 的风 能也 就是 随机 的 和 不可控 的 。同时, 由于 风速 分布 是偏 态 的概率 分布, 描述 这样 1 分布至 少 个 需 有 3个 参数 , 即平均 值 、离差 系 数和 偏差 系数 。因此, 对风 能值 的准 确测 量 和 计 算 有 一 定难 度 。 () 步电机 作为发 电机 。目前, 界上大 中型风 力发 电系统采 用 的风 电 2异 世
1引言 调整 能源 结 构 、减少温 室 气 体排 放 、缓解 环境 污 染 、加 强 能源 安全 已 成 为 国内外关 注 的热点 。 国家 对可 再生 能源 的利用 , 别是风 能 开发 利用给 特 了高 度重视 。风 能是 一种清 洁 的可再 生 能源, 风力发 电是 风 能利用 的主要 形 式, 也是 目前可 再生 能源 中技术 最成 熟 、最具有 规模 化 开发条 件和 商业化 发 壤 前景 的发 电 方式 之 一 。 我国风 能 资源丰 富 。据 中国气 象科学 研 究院 的初 步测算 , 国陆 地 1 m 我 O 高度 处可 开发储 量为 2 5 亿 K , . 3 w 海上可 开发储 量 为7 5 W 总 计约 l 亿 K , .K, O w 风 能利 用潜力 巨大 。 国家规划 , 22 到 00年 中国风 电装机规 模 将达 3 0 万 K 。 00 w 在国家 政 策和 资源 优势 的 推动 下, 国风 能开发 利 用取 得 了长足 进 步。 中 国产 化 的 1 5 W大型风 电机组投 入商业 运行 , 功并 网发 电。 国产 大容 量风 .M 成 机将 是 国家发 展风 电的主 力机 组 。根据 目前 的技术 状况 和统 计, 国产 主力机 组 的首选 机型 是双馈 感应 式变 速恒 频风 力发 电机 。 由于风 能的不 确定 性, 大 规模 风 电场 大量 采用这类 风机 的 电场并 网运 行 , 必将 给 电网带来 巨大 的冲击 。 所 以有必 要对风 电场并 网的动态影 响进行深 入分析, 细建立双馈 感应 式变速 详 恒频 风力 发 电机 的静 、动 态模 型 。在此 基础 上, 究风 机 并网 的动 态过 程, 研 分析 风机 对 电 网潮流 、无 功 、电压 和动 态稳 定 等方 面 的影 响 。 由于 各地 大 规模 风 电建 设项 目不断 开展, 电大规模 并 网趋 势 已经形成, 网运行 风力发 风 并 电机 组 的动 态 过程 研 究十 分 重要 和 紧迫 。

并网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建模与仿真

并网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建模与仿真

[ 摘 要 ]基 于 P C D E D 仿 真 平 台 搭 建 了双 馈 风 力 发 电机 组 / 力 发 电 场 的 暂 态 模 型 . 风 速 变 化 下 S A / MT C 风 对
风 电场 并 网 运 行 的端 口 特 性 做 了 仿 真 , 证 了 模 型 的 正确 性 . 次 , 典 型 故 障情 况 下 并 网 风 电场 的运 行 进行 验 其 对 了 仿 真 , 析 了 转 速 、 功 无 功 等 量 的 动 态 响 应 , 验 证 了转 子 侧 有 C o a 保 护 电路 的双 馈 电 机 有 一 定 的 分 有 并 rwbr 低 电 压 穿 越 能 力 , 助 于 故 障情 况 下 电 网 的 恢 复 . 有 [ 键 词 ]双 馈 风 机 ;矢 量 控 制 ;解 耦 控 制 ;运 行 特 性 关
7 6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21 O O年 第 1期
1 2 双 馈 风 力 发 电机 的 动 态 数 学 模 型 .
第 2 5卷 第 1期
VO . 1 25 NO. 1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J u n lo b iUn v r i fTe h oo y o r a fHu e ie st o c n l g y
21 O 0年 2月
Fe . b 2O1 O
叶尖 速 比 。 应最 大 风 能利 用 系数 C 对 . 即只要
度, 可能 加剧 故 障 , 最终 导致 电网瘫痪 . 因而 , 为维 持
系 统稳定 运 行 , 求 风 电机 组 有 一 定 的低 电压 穿 越 要
调 整 叶轮旋 转速 度 就 可 以得 到 最 大 风 能 利 用 系数 ,
[ 稿 日期 ]2 0 — 1 — 1 收 09 2 5 图 1

基于MatlabSimulink的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建模和仿真研究

基于MatlabSimulink的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建模和仿真研究
基于MatlabSimulink的永磁 直驱风力发电机组建模和仿真
研究
01 引言
03 建模与仿真 05 结论与展望
目录
02 相关技术综述 04 结果与分析
引言
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渐成 为研究热点。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是一种新型的风力发电系统,具有高效、可靠、节能等优 点,在风能利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MatlabSimulink作为一种强大的数值 计算和仿真工具,为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的建模和仿真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结论与展望
本次演示基于MatlabSimulink对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进行了建模和仿真研 究,探讨了风速、控制策略和冷却系统等因素对发电机组性能的影响。通过仿真 实验,发现了一些有实用价值的结果,为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然而,本研究也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可以对风速模型、控制策略和整个风力发电系统进行更 深入的研究和优化。
通过仿真研究,可以分析不同设置条件对模型和仿真的影响。例如,改变风 速大小和变化规律,分析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和效率变化;调整控制策略,研究 其对电机控制性能的影响;改变冷却系统参数,分析其对电机温度场分布的影响 等。通过对比实验和仿真结果,可以总结出建模与仿真的方法与技巧,为实际应 用提供参考。
结果与分析
建模与仿真
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的模型,需要对各个组成部 分进行详细建模。首先,建立风速模型,根据风速的变化,通过控制电力电子变 换器来调节发电机转速,实现风能的最大捕获。其次,建立永磁发电机模型,根 据磁场分布和电机的结构参数,计算电机的电磁性能。此外,还需要建立电力电 子变换器和控制系统模型,实现电能的转用价值的结果。首先,风速对永磁直驱 风力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和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在平均风速较高的情况下,发电 机组的输出功率和效率较高;而在风速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 和效率会受到一定影响。其次,控制策略对发电机组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矩阵式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矩阵式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f q ec fh upt oaeadteipt o e co cnb dpn et d s di M txcn e e.Sa ig r u nyo eotu l g n u w rat a e nee dnl aj t ar vr r t t e t vt h n p f r i y ue n i o t rn
W ANG Xu—d n L U e o g. I L i
( ol eo fr a o nier g n e no aU i r t o eh o g ,H ho N i egu0 05 , hn ) C l g fnom t nE g e n ,Inr e I i n i Mogl nv sy f c nl y oht em ng 10 1 C i i e i T o a
侧功率因数 的独立控制 。从等效交一 交变换器的空间矢量调制方法 出发 , 直一 按照交一 交直接变换控制方式实 现了对矩阵式
变换器建模和运行控制规律研究。仿真结果表 明矩阵式变换器具有优 良的输入输出特性 , 证明了仿真模 型的正确性和可行 性, 为今后的实用化奠定 了基础 。 关键词 : 矩阵式变换器 ; 交直接变换 控制 ; 交一 变速恒频 ; 风力发电
rc n e s l.Th s t asafu d t nfrfr e rcia it td fteMar o v r r e ta dfai e b u 。i ly n ai o t rp at bl ysu yo t xc n e e . o o u h c i h i t
ABS TRACT: o rc n e e s d i o b y f d w n e e ai n s se mu t o s s h a a i t f i dr ci n P we o v r r e n d u l- e i d g n r t y t m s s e st e c p bl yo - i t — t u o p i b e o l p w rf w.Marx c n et r a rv d i u od n u u r n n u p t o tg i l n o sy n h h s a o e o l ti o v r n p o i e sn s ia i p t re ta d o t u l e s ec l c v a mu t e u l ,a d t ep a e a

风力发电机液压变桨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风力发电机液压变桨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2020,风力发电机液压变桨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杨红全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0241
摘要:介绍了风力发电机液压变桨系统的原理.建立了液压变桨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稳定
性与响应性分析。对液压变桨系统采用比例积分微分控制,通过仿真确认了控制效果。
关键词:风力发电机;液压变桨;模型;仿真
2液压变桨系统控制流程
风力发电机液压变桨系统是一种用电液比例阀 控制液压缸的位置反馈系统。控制器根据风速、叶 片桨距角及参考指令来控制电压.通过独立比例放
收稿日期:2019年9月
作者简介:杨红全(1982
)・男•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风力发电机组设计工作.
E-mail: yanghq4(« shanghai clectric. com
Key Words: Wind Turbine ; Hydraulic Pitch ; Model; Simulation
1研究背景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由于石油危机导致能源 紧张问题•风能作为可再生、无污染自然能源引起了 人们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世界各国均出台了一系 列促进新能源发展的措施。与此同时.科学技术不 断进步.风力发电的成本迅速下降.成为新能源大力 崛起的重要推动力。我国的风能资源相对丰富.除 西藏和新疆外.海上可开发的风能容量为7.5X108 kWo风能密度高于300 W/m2和高于400 W/m2的 地区.面积共有650 000 km2和280 000 kn?,可以安 装的发电机容量分别为3. 7 X 109 kW和2.8X 109 kW"。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末.我国风力发电量 占各种能源发电总量的9%,位于火力发电与水力 发电之后,排名第三位⑷。目前.风力发电机已向大 功率、海上及陆上低速大叶片型等方向发展 。风力 发电机分为直驱风力发电机、半直驱风力发电机和 双馈风力发电机.目前市场上以双馈风力发电机为 主。双馈风力发电机需要由齿轮箱增速后进行发 电。桨距的控制方法有液压桨距控制、电动桨距

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方 向互差 1 2 0 。 电角度。
1 概述
随着 近年来 风 电在并 网新 能源 中所 占 比例 越来 越 大 , 研 究风 电并 网后 对 电网的影 响也得 尤 为重要 。 恒速 恒频和 变速恒 频 是 当下 并 网风力 发 电机组 的主流模 式” l 。 直驱 式 风力 发 电系统 与双 馈式 风力 发 电机相 比 , 那 些容 易发生 故
方程 :
少, 变流 器 及其 控 制 系统 成 为主 流 研 究 方 向 , 通 过 对 整 个 系统 进行 控 制 , 进 而跟 踪 风力 发 电机 的最 大 功率 , 实 现 并 网。文 献【 2 】 和【 3 】 建 立 了详细 的变流器 模 型 , 并研 究 了直驱 永磁 风 力发 电机 的工作 原 理 , 通过控 制 发 电机 转速使 机 组
f U d R i d + p L d i d — c ^ ) e L q l a
【 u q = R i q + p L q i q — c ^ ) e L 山4 - c ^ ) 。 f
f 1 1

式中, u d 为 电压 的 d轴 分量 , u 。 为 电压 的 q轴 分量 , i d 为 电流 的 d轴 分量 ,i 。 为 电流 的 q轴 分量 , L 口 为 等效 d轴
在 风速 低于 额定 值 时 实现最 大功 率跟 踪 : 如 果 风速超 过 额 电感 , L o 为等效 q轴 电感 , R为定子 电阻。 定值 , 借 助 桨距 角 进 行控 制 , 在 一 定程 度 上确 保 系统 保 持 磁 链 方 程 为 : i L d I + 在 额 定输 出功 率状 态 , 在 风 速范 围较 大 时 , 通过 控 制 风 电 l q = Lq l q

一种新型的大型风电系统最大风能追踪控制的建模与仿真

一种新型的大型风电系统最大风能追踪控制的建模与仿真

摘 要 : 了新设 计的“ 介绍 变步长最大风能摘 获控制 器” 采 用矢量控制 算法, , 实现 了风力发 电杌 输 出有功和无功功 率的解耦控制 。在有 功功率控 制方面, 控制器根据发 电机输 出转速扰动 时, 应输 出有功 功率的变化“ 相 变步长” 地调整 系统输入 , 直到 系统运行到最 大风 能 点。 仿真 结果表 明, 系统不依 赖于最优功率 曲线和风机参数 , 该 而且收敛速度快 , 以迅速 实现“ 可 最大风能追踪” 控制 , 有一定的应用 具
热 门的研究话题 , 这些算法基于不 同的变流器 拓扑结构 , 根据 它们的原理 大致 可以分为叶尖速 比( s 算法 、 T R) 功率信 号反馈
图 2 P 控 制 原 理 框 图
13 登 山搜 索 ( . HCS) 制 控
(S ) P V 算法和登山搜索( C ) H S 控制 。
图3 HCS控制原理框图
收 稿 日期 :0 8 0 — 3 2 0 — 9 2
作者简介 : 孙国霞( 9 8 ) ( 罗斯族 )新疆塔城人 , 1 一 女 俄 7 , 硕士 , 主要研究方 向为电力系统控制技术 。
《 装备制造技术)0 8 20 年第 l 期 2
HC S的基本原理 图可由图 3表示 ,已有文 献对 最大风能 基于上所述 的最大风 能追 踪摸块 的控制思想 , 搭建 如图 5
价值 。
关键 词 : 变速恒频 ; 双馈发 电机 ; 矢量控制 ; 最大风能追踪 中图分类号 : K 1 T 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7 — 4 X(0 8)8 0 6 — 4 1 2 55 2 0 0 — 0 60 6
煤炭 、 石油 、 矿等矿物资 源 , 在不到 2 0年 的时间 内 铀 将 0 枯竭。 而太 阳能 、 潮汐能、 生物质能等新 能源还不具备规模化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力发电系统建模与仿真 摘要: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获得

了飞速的发展。本文基于风力机发电建立模型,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基于风资源特点,建立了以风频、风速模型为基础的风力发电理论基础; (2)运用叶素理论,建立了变桨距风力机机理模型; (3)分析了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的运行区域与变桨距控制的原理与方法,并给出了机组的仿真模型,为风力发电软件仿真奠定了基础; (4)搭建了一套基于PSCAD/EMTDC仿真软件的风力发电系统控制模型以及完整的风力发电样例系统模型,并且已初步实现风力机特性模拟功能。 关键词:风力发电;风频;风速;风力机;变桨距;建模与仿真 1 风资源及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

1.1 风资源概述 (1)风能的基本情况[1] 风的形成乃是空气流动的结果。风向和风速是两个描述风的重要参数。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果风是从东方吹来就称为东风。风速是表示风移动的速度即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所经过的距离。 风速是指某一高度连续10min所测得各瞬时风速的平均值。一般以草地上空10m高处的10min内风速的平均值为参考。风玫瑰图是一个给定地点一段时间内的风向分布图。通过它可以得知当地的主导风向。 风能的特点主要有:能量密度低、不稳定性、分布不均匀、可再生、须在有风地带、无污染、分布广泛、可分散利用、另外不须能源运输、可和其它能源相互转换等。 (2)风能资源的估算 风能的大小实际就是气流流过的动能,因此可以推导出气流在单位时间内垂直流过单位截面积的风能,即风能密度,表示如下: 35.0v (1-1)

式中, ——风能密度(2/mW),是描述一个地方风能潜力的最方便最有价值的量;

——空气密度(3/mkg); v——风速(sm/)。 由于风速是一个随机性很大的量,必须通过一段时间的观测来了解它的平均状况,一个地方风能潜力的多少要视该地常年平均风能密度的大小。因此需要求出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风能密度,这个值可以将风能密度公式对时间积分后平均来求得。有效风能密度还可根据下式求得 21)(5.03vvdvvPv

(1-2)

式中, 1v——启动风速(sm/); 2v——停机风速(sm/); )(vP——有效风速范围内的条件概率分布密度函数]2[。 平均风能密度则可用下式求得: dtvPvT)(5.0

13 (1-3)

1.2 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 风能具有一定的动能,通过风轮机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拖动发电机发电。风力发电的原理是利用风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通过增速器将旋转的速度提高来促使发电机发电的。依据目前的风车技术,大约3m/s的微风速度便可以开始发电。风力发电的原理说起来非常简单,最简单的风力发电机可由叶片和发电机两部分构成如图1-1所示。空气流动的动能作用在叶轮上,将动能转换成机械能,从而推动片叶旋转,如果将叶轮的转轴与发电机的转轴相连就会带动发电机发出电来。 1.3 风力发电的特点 风力发电具有以下特点: ① 可再生的洁净能源; ② 建设周期短,装机规模灵活,可根据资金情况决定一次装机规模,有一台资金就可以安装一台投产一台; ③ 可靠性高,把现代高科技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使其发电可靠性大大提高,中、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可靠性从80年代的50%提高到了98%,高于火力发电且机组寿命可达20年; ④ 造价低,运行维护简单,实际占地面积小; ⑤ 发电方式多样化,既可并网运行,也可以和其他能源如柴油发电、太阳能发电、水利发电机组形成互补系统,还可以独立运行; ⑥ 单机容量小 2 风能及风力机系统模型的建立

2.2 风频模型 风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和间歇性。为了较精确地描述风速及其变化特性,引入风频分布的概念。风频分布就是风速的统计概率分布,是衡量风能资源分布特性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风电场某个时段每一风速出现的概率,可以通过分析风电场实际测风的原始资料得到。 根据风电场实际测风的结果,假设风速是以小时平均,按每小时正点前十分钟测取,那么在一年之内就有N个测点,这样可得风电场实际的风频分布为:

yviiN

NF (2-1) 式中 iF——风速wiv的实际分布频率;

viN——一年内风速wiv出现的次数;

yN——一年内总的测风点数,一般有8760yN。 风电场风速符合威布尔分布: KAVKeAVAKvf1

(2-2) 式中,v为风速(sm/),•f为威布尔分布函数,A、K为威布尔尺度系数(sm/)和形状系数。 利用风电场测风的结果,对实际所得的风速数据进行统计,得出年平均风速

PV和风速频率分布iF,并采用最小逼近法,

min12yNiiiFf (2-3)

算出威布尔分布参数A、K的近似值。从而得到风速风频特性的数学模型,进而得到风电场风能资源分布和评估、风力发电机组选型和发电量的预测以及风电场并网对系统的影响分析。

2.2 风速模型

通常用四种成分的风速来模拟实际风速:基本风wbv、阵风wgv、渐变风和随机风。 (1) 基本风wbv 基本风反映了风场平均风速的变化,风力发电机向电网输送功率的大小主要由基本风决定,它的测得由风电场测风所得的威布尔分布参数近似确定。一般认为基本风在一段时间内不随时间变化,可取常数。



KAvwb11 (2-4) 图2-1 基本风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2) 阵风wgv 阵风为描述风速突然变化的特性,可假设在该段时间内风速具有余弦特性。





其他时间02cos12111maxGGGGGwgTTtTT

TtG

v (2-5)

式中, maxG——阵风幅值(sm/);

GT——阵风周期(s);

GT1——阵风开始时刻(s)。

图2-2 阵风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3) 渐变风wrv 渐变风用以描述风场稳态能量随时间缓慢变化的过程,以风速由小变大为例,渐进风可用下式模型:





RRRRRRRRRRRwrTTtTRTtTRTTTtTTtTtv

22max21max

12

1

210或 (2-6)

wbv t 式中,

maxR——渐变风的最大值;

RT1——渐变风开始时刻;RT2——渐变风结束时刻;

RT——渐变风保持时间。

图2-3 渐变风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4) 随机风 随机风表示风速变化的随机特性:随机噪声风速。



niiiiVwntwwwSv12

1

)cos(2

342

2

2

12iiNiVFwwFKwS

wiwi)5.0( (2-7)

式中,

iw——第i个分量的角频率;

w——随机分量的离散间距; i——在0~2间服从均匀概率密度的随机变量;

NK——地表粗糙系数,一般取0.004;

F——扰动范围(2m); ——相对高度的平均风速(sm/);

)(iVwS——风速随机分量分布谱密度(sm/2),通过对其积分便可得短期

风速数据。 (5) 合成风速 模拟实际作用在风力机上的风速为:

wnwrwgwbwvvvvv (2-8)

(6)综合风速模型

VwESWind SourceGustMean

RampNoiseVw

图2-4 综合风速模型 输入参数如下:

① 基本风:smvwb/9。

② 阵风:smv/2max,sTIG3,sTG1,数量为1。 ③ 渐变风:smv/2max,sTIR4,sTR1,数量为1.5. ④ 随机风:004.0NK,22000mF,50n。 仿真结果如下:

图2-5 综合风速模型仿真结果 在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风是近似的服从威布尔分布,也就是说,近似的服从正态分布。如图2-5所示,在没有外力风速的情况下,由于受随机噪声风的影响,风速的曲线波动很大,在3s和4s时分别又受到阵行风与渐变风的影响,波形也出现了相应的波动,其综合风速的最大值可达到15.96m/s。所示说,用以上的四个风的分量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可以大体的描述风的波形,但在一些细节上还需要进一步修正,所以它的使用范围是有限的,只是可以用在一些要求的精确程度不高的模型的仿真。

2.3 风力机建模与分析 2.3.1 风力机能量转换过程

风力机能量转换模型的功率及转矩计算公式是根据流体力学中气流的动能计算公式,并结合贝兹理论得到的,详见资料[4]。风力机简化模型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