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林分调查因子
林分调查因子

林分调查因子将森林划分成林分的测树标志。
由于森林的外貌、树种、年龄、生长速度、生长密度和立地条件多种多样,必须把复杂的森林划分为内部特征相同并与邻近部分有明显差别的最小森林地域单位,即把大面积森林划分为林分,才能进行合理的经营管理。
划分林分的测树标志一般有下列10种:①林分起源。
靠自然力成林的为天然林,靠人为力量成林的为人工林。
当天然林或人工林被采伐或遭火灾后,有许多阔叶树种(如栎与杨树等)及少数针叶树(如杉木等)可以由根部萌芽更新,称萌生林;由种子起源更新的称实生林。
萌生林比实生林生长发育与成熟得快,衰老也较早。
这两种森林的经营管理不同,需要划成不同林分。
划分林分起源的依据,除访问或查阅经营档案外,可根据森林的某些特征来分辨,如人工林一般树种较单一、混交时株行距较整齐、年龄很少差异,萌生林的树干基部常有疙瘩等。
②林相。
林分中乔木树冠形成林冠层次的外貌。
又称林层。
单层林有较为整齐的一层林冠。
复层林有两层以上较为明显的林冠层,其中经济价值最高、蓄积量最大的林冠层称主林层,其余的称次林层。
热带雨林的林冠呈垂直郁闭,无法分层。
若不分别林冠层次进行调查与经营,则不必划分林层。
③树种组成。
区分纯林与混交林的树种数量标志,用十分数法按树种在林分总蓄积或总断面积中所占比重写成树种组成式来表示。
例如马尾松纯林的组成式为“10马”;7成马尾松与3成麻栎混交的为“7马3麻”;组成树种比重相等时,把经济价值大的写在前边。
组成树种比重小于5%而大于2%者,在组成式后和树种简称间打加号;小于2%时打减号;如上述松栎混交林中还有4%的枫香混交,则记作“7马3麻+枫”。
④林分年龄。
有同龄林与异龄林之分。
除较少林分的树木年龄完全相同的绝对同龄林之外,林分年龄用龄级(也称龄阶)表示。
分别树种生长速度的快慢,用5年或10年或20年为龄级单位。
特别速生树种可用2年或3年为一龄级。
林分中树木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的为相对同龄林,即一般所说的同龄林。
森林调查6~12章名词解释

信息系统:指能对数据和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加工和再现,并能回答用户一系列的问题的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一种特定的空间信息系统以采集、储存、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与空间与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呃空间信息系统。
生长率:指某项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该因子原有总量之百分比,又叫做连年生长率。
林分生长量:一定时间内活立木蓄积量、枯立木蓄积量、抚育间伐蓄积量的总和。
自然稀疏:在林分生长过程中的某个时刻,开始出现的林分株数随着林龄增加而减的现象。
毛生长量:林分中全部林木在调查间隔期内生长的总材积。
平均标准木:林分中胸径、树高、形数与林分的平均直径、平均高、平均形数都相同的树木。
立木材积表:根据立木材积与胸径、树高和干形三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而编制的,载有各种大小树干平均单株材积的数表。
第七章 角规测树
角规测树:利用一定视角设置半径可变的圆形标准地来进行林分测定的一种测树技术。
投影差:在垂直摄影的航空像片上,高于或低于基平面的地物点在像片上的像点与基平面像点比较所产生的位移。判读因子:光谱反射特性、各种地物的影像特征和林木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地类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森林判读的主要依据,这些不同的特征因子叫做判读因子。
轮廓判读:按照森林经营和调查统计的要求把林区各类土地和有林地各类森林小班在像片上勾绘出轮廓,作为调查和经营的最小单位。
总生长量:指树木第一年生长开始到调查时止的生长总量。
平均生长量:是指平均每年生长的数量,按时间长短又可分为总生长量、定期生长量、连年生长量3种。
定期生长量:指一定间隔期内树木的生长量。
定期平均生长量:指树木在某一间隔期的生长量除以间隔的年限所得的商。
连年生长量:指一年间的生长量。
【课程大纲】《测树学》

《测树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测树学(英文):Forest Mensuration课程编号:14241017课程学分:3.0课程总学时:48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二、课程内容简介测树学是论述树木、林分、大面积森林及其原木产品的数量测算、质量评定和生长动态分析的理论与技术方法的一门学科,它为森林资源调查及其它林学相关学科提供研究、分析森林的测算理论、技术和方法,是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单株木及林分的4大量(材积或蓄积、出材量、生长量、生物量)的调查测算,林木及林分各因子的调查测算,林分结构调查,林分密度及林地质量评价,角规测树原理及其应用,林分生长收获预估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课程是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森林资源调查、评价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能熟练开展森林的外业调查以及内业分析处理工作,理解林业数表编制的一般方法和程序,了解新技术(3S技术等)、新方法在林业中的发展前景及应用,为开展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价及林学的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分析服务,并进而为林学专业学生适应林业生产、成为合格的林业技术人员及研究人员奠定坚实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论(1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测树学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内容;理解测树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对林学学科的重要意义;了解测树学的发展概况及其先验知识。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测树学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内容;难点:测树学先验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一、测树学的概念和内容二、测树学的目的、任务三、测树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及其在林业中的地位四、测树学发展简史五、测树学中的误差、精确度及准确度六、测树学中的有效数字七、本书调查因子使用的计量单位及符号第一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6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常见树木树高、直径测量仪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伐倒木及立木材积的常规测定方法;理解树干干形及其研究方法,枝条、树皮及薪材材积的测定方法;了解测树新仪器、新方法,立木材积测定的其它方法。
林分调查—标准地调查(森林调查技术)

6.2标准地的实测方法01 02 03 04每木检尺树高测定测定郁闭度测定林分年龄 目录 05其他因子测定01每木检尺每木检尺即测定标准地内每一株树木的胸径。
每木调查的主要工作是分别林层、树种、起源、年龄(或龄级)、活立木、枯立木测定每株树木的胸径、并按整化径阶记录、统计各径阶林木株数,取得林木株数按直径分布序列的工作。
每木检尺的步骤用轮尺或围尺测定每一株树的胸径,按实测直径或按径阶记录;径阶大小的确定:我国(2003)规定,林木调查起测胸径为5.0㎝,视林分平均胸径以2㎝或4㎝为径阶距并采用上限排外法。
径阶阶距越大,平均直径越小,调查误差越大。
Dg>12cm时,4㎝为一个径阶距6<Dg<12cm时,2㎝为一个径阶距Dg<6cm时,1㎝为一个径阶距每木检尺的步骤3)起测径阶:起测径阶是指每木检尺的最小径阶。
胸径为5.0㎝)。
4)划分材质等级:(1)商品用材树:用材部分占全树高的40%以上(2)半商品用材树:用材部分长度在2m(针叶树)或1m(阔叶树)以上,但不足全树高的40%(3)薪材树:用材部分长度在2m(针叶树)或1m(阔叶树)以下每木检尺的步骤5)注意事项①测定者从标准地的一端开始,由坡上方沿着等高线按“S”形路线向坡下方对每棵树先进行标号,然后进行检尺;②正好位于标准地境界线上的树木,本着一边取另一边舍(北要南不要,舍东取西)的原则,确定检尺树木;③要防止重测或漏测:一般每木检尺时,测者每测定一株树,应高声报出该树的树种、林木质量等级和直径大小,等记录者复诵后再取下测尺。
记录者及时在每木调查记录表的相应栏中记入。
6)计算林分平均直径。
02树高测定树高测定Array测高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林分条件平均高或各径阶平均高。
1)求林分平均高:在标准地内,随机选取25~30株林木测定胸径和树高,一般每个径阶内应量测3~5株林木,满足正态分布,并记入测高记录表中。
用图解法或数式法建立树高曲线,确定林分平均高和径阶平均高。
林分10大调查因子

林分10大调查因子1.起源。
靠自然力成林的为天然林,靠人为力量成林的为人工林。
当天然林或人工林被采伐或遭火灾后,有许多阔叶树种(栎类、杨树等)及少数针叶树(杉木等)可以由根部萌芽更新,称萌生林;由种子起源更新的称实生林。
萌生林比实生林生长发育与成熟得快,衰老也较早。
这两种森林的经营管理不同,需要划成不同林分。
划分林分起源的依据,除访问或查阅经营档案外,可根据森林的某些特征来分辨,如人工林一般树种较单一、混交时株行距较整齐、年龄很少差异,萌生林的树干基部常有疙瘩等。
2.林相。
林分中乔木树冠形成林冠层次的外貌。
又称林层。
单层林有较为整齐的一层林冠。
复层林有两层以上较为明显的林冠层,其中经济价值最高、蓄积量最大的林冠层称主林层,其余的称次林层。
热带雨林的林冠呈垂直郁闭,无法分层。
若不分别林冠层次进行调查与经营,则不必划分林层。
3.树种组成。
区分纯林与混交林的树种数量标志,用十分数法按树种在林分总蓄积或总断面积中所占比重写成树种组成式来表示。
例如马尾松纯林的组成式为“10马”;7成马尾松与3成麻栎混交的为“7马3麻”;组成树种比重相等时,把经济价值大的写在前边。
组成树种比重小于5%而大于2%者,在组成式后和树种简称间打加号;小于2%时打减号;如上述松栎混交林中还有4%的枫香混交,则记作“7马3麻+枫”。
4.年龄。
有同龄林与异龄林之分。
除较少林分的树木年龄完全相同的绝对同龄林之外,林分年龄用龄级(也称龄阶)表示。
分别树种生长速度的快慢,用5年或10年或20年为龄级单位。
特别速生树种可用2年或3年为一龄级。
林分中树木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的为相对同龄林,即一般所说的同龄林。
树木年龄相差两个龄级以上的为异龄林。
人工林的年龄可通过访问、查经营档案以及查数具有每年出生一轮枝特性的针叶树种轮生枝的办法求得;对于天然林,则采用计数伐根年轮或用生长锥取出木芯计数年轮法求得。
对于异龄林或相对同龄林,可用调查平均木的年龄或调查随机样木的年龄求平均年龄作为林分年龄;对于复层林与混交林,则分别林冠层与混交树种求年龄。
标准地调查及林分调查因子的测定(外业)

低山 海拔为《1000m 的山地
丘陵
没有明显的脉络,坡度较缓和,且相对高差小于 100m
平原
平台开阔,起伏很小
2、坡向 3、坡位 表 2-19 4、坡度 坡向
坡向划分标准 划分标准
北坡 方位角 338º ~22º
东北坡 方位角 23º ~67º
东坡 方位角 68º ~112º
东南坡 方位角 113º ~157º
3.实测树高(精度0.1米)、树冠长度、树高1/4、 1/2、3/4处的带皮、去皮直径。测胸径和1/2处直径,最 近10年(或5年)的直径生长量及胸径最近10年(或5年) 的直径生长量及胸径最后1厘米的年轮数。
4.以二米(或一米)为区分段,进行区分求积,如作 树干解析木时,应在伐根、胸径、各区分段中央直径及梢 端处截取圆盘。如不作树干解析,则在胸径和各区分段中 央直径测定最近十年(或五年)直径生长量。
我国境内分布的森林,处于原始状态的已经十分少 见,由于不断地开发利用等干扰,形成了许多过伐林、 次生林和人工林类型。这些森林类型,不同程度地保留 着或已经失去地带性顶级群落的特征,处于演替过程中 的某一阶段。这些森林发挥的各种效益差异很大,需要 采取的经营措施各不相同。因此调查时,按照现实森林 类型与地带性原始顶极森林类型的差异程度,或次生森 林类型位于演替中的阶段,将现存森林划分为不同的自 然度等级,以便于制定合理的经营措施,促进森林群落 向地带性顶级群落发展。自然度划分为5级,具体划分 标准见表2-22。
Dg
5.计算平均直径:
1 N
d
2 i
Dg
1 N
k
ni
d
2 i
上式中:k——径阶个数;ni——第i径阶 株数
(三)测树高
林政专业测树学复习资料及题目

测树学复习资料及题目第一章、绪论1、测树学的概念:测树学是以森林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单株木、林分、大面积森林以及原木产品的数量测算、质量评定和生长动态分析的理论与技术方法的一门学科。
2、测树学的目的:在分析树木形状、林分结构规律及林分特征因子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研究树木、林分的数量(材积或蓄积、生物量)、质量(材种出材量)及其生长量的测定理论、方法和技术。
3、测树学发展简史:(1)测树学的萌芽阶段:19世纪早中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2)形成和发展时期:19世纪末期开始,德国完成适用伐倒木和木材材积测定公式的理论推导和检验,确定了形数的概念和测定立木的材积公式,并且进行一些简单的测仪器的研制。
(3)成熟和稳定期:20世纪30年代以来,由于数理统计、遥感技术、抽样技术和电算技术的发展及广为应用,以及角规测树学理论技术陆续发展起来。
(4)新技术应用阶段:近10-20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处理数据、航天遥感、动态预测、角规测树等新技术在森林调查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这预示着一个新的时期的到来。
4、测树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树木和林分的蓄积量(材积)、材种出材量生长量及其生物量的测定理论、方法和技术。
5、测树学中的误差:从误差的来源分,分为过失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
6、测树学中的有效数字运算规则:①加减乘除运算:结果保留位数与有效数字位数最少者相同。
②乘方或开方运算:结果有效数字位数不变。
③对数运算:对数尾数的位数应与真数的有效数字位数相同。
④表示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时,误差和偏差只取一位或者两位有效数字。
⑤计算中涉及到常数π、e以及非测量值,如自然数、分数时,不考虑其有效数字的位数,视为准确数值。
⑥为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在计算过程中可暂时多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计算完后在修约。
运用电子计算器运算时,要对其运算结果进行修约,保留适当的位数,不可将显示的全部数字作为结果。
7、测树学所使用的符号和单位:第二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1、基本测树因子:树木直径、树高、树干横断面积、树干材积。
测树学(北林)(课堂PPT)

②人工林采伐后萌生形成的森林也属人工起 源;
③实生林和萌生林的判断可以根据树种来进 行,同时也可以结合树干形状综合判断。
二、林相(林层)(storey) 1、基本概念
无论天然林或人工林,按起源还可以分为实 生林(seedling crop)和萌生林(sprout forest,sprout land) 。
④实生林:凡是由种子繁殖形成的林分,包括天 然下种、人工栽植实生苗或直播后长成的林分。 针叶树大多形成实生林。
⑤萌生林或萌芽林:由根株上萌发或根蘖形成 的林分。一些具有无性更新能力的树种,当原 有林木被采伐或受自然灾害(火烧、病虫害、风 害等)破坏后,往往形成萌生林。萌生林大多数 为阔叶树种,如山杨、白桦、栎类等;但少数 针叶树种,如杉木也能形成萌生林。
育时所依靠的媒介的不同来划分林分。通常划 分 为 天 然 林 ( natural stand ) 和 人 工 林 (planted forest)。
②天然林:由自然媒介的作用天然下种、人 工促进天然更新或萌生所形成的森林。
③人工林:以人为的方法供给苗木、种子或 营养器官进行造林并育成的森林。
人工方法包括:人工直播(条播或穴播)、 人工植苗、分殖或扦插以及人工林采伐后萌生 形成的森林。
三、树种组成 在混交林中,常以树种组成系组成系数是某树种的蓄积量(或断面积) 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重.
树种组成系数通常用十分法表示,即各树种 组成系数之和等于“10”。由树种名称及相应 的组成系数写成组成式,就可以将林分的树 种组成明确表达出来。
木疏密度不小于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确定林分起源的方法
考查已有的资料、现地调查或者访问等方式。
现地调查,根据林分特征进行判断. 人工林有较规则的株行距;树种单纯,或者 几个树种在林地上的分布具有某种明显的规律 性;树木年龄基本相同。 天然林则没有规则的株行距、林木分布也不
均匀,若林分内有几个树种时,树种呈团状分
布,一般林木年龄差别甚大。
其防护作用也较复层林为弱。
异龄混交林、阴性树种组成的林分, 尤其是经过择伐以后,易形成复层林。 土壤气候条件优越的地方常形成多层的 复层林,如热带雨林的林层可达层。复层 林可充分利用生长空间和光、热、水、养 分条件,防护作用和抵抗力都较强。
1
2
3
4
5
6
2.1.2.3 树种组成 组成林分树种的成分称作树种组成(species composition)。 ①纯林(pure stand)
3、确定林分起源的意义 对于同一树种而起源不同的林分,不仅采取的 经营措施不同,而且在营林中所使用的数表也 不相同。所以,林分起源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 不可缺少的调查因子。 起源不同的林木其生长过程也不同,与萌生林 相比,实生林在幼小时生长较慢,以后生长加 快,寿命较长,采伐年龄一般也比萌生林大.
2.1.2.2 林相(林层)(storey) 1、基本概念
例如:
杉木纯林,则林分的组成式:10杉。
云南松和栎类组成的混交林,林分总蓄积为
245m3 ,其中,云南松的蓄积为 190m3 ,栎类蓄 积为55m3,各树种的组成系数分别为: 云南松:
190 0.78 0.8 245
栎
类:
55 0.22 0.2 245
该林分的树种组成式:8松2栎
分 为 天 然 林 ( natural stand ) 和 人 工 林
(planted forest)。
②天然林:由自然媒介的作用天然下种、人
工促进天然更新或萌生所形成的森林。
③人工林:以人为的方法供给苗木、种子或 营养器官进行造林并育成的森林。 人工方法包括:人工直播(条播或穴播)、 人工植苗、分殖或扦插以及人工林采伐后萌生 形成的森林。 无论天然林或人工林,按起源还可以分为 实生林( seedling crop )和萌生林( sprout forest,sprout land) 。
红松=5÷115=0.045
组成式:Ⅰ: 7落(120)3云(100)
Ⅱ :10云+红
组成是指蓄积而言,有时断面积与蓄积呈正相关,也可用断面 积,在直径大小相近的人工林中,有时也用株数。
2.1.2.4林分年龄
树木自种子萌发后生长的年数为树木的年龄
(age of tree)。通常指林分内林木的平均年龄。
有时在组成式中要括上年龄
例:某复层混交林,
Ⅰ层:总蓄积量为360m3,其中落叶松250m3,年龄120年,云杉
110m3,年龄100年,
组成系数: 落=250÷360=0.69; 云=110÷360=0.31
Ⅱ层:总蓄积量为115m3,云杉110m3,80年;红松5m3,50年。
云杉=110÷115=0.955
2、林层划分的意义 将林分划分林层不仅有利于经营管理,而
且有利于林分调查、研究林分特征及其变化
规律。
3、我国规定划分林层的标准 ①次林层平均高与主林层平均高相差 20% 以上(以主林层为100%); ②各林层林木蓄积量不少于30m3/hm2; ③各林层林木平均胸径在8cm以上;
④主林层林木疏密度不少于 0.3 ,次林层
2.1.2林分调查因子及其测算方法
林分(stand)定义 将大面积的森林按其本身的特征和经营 管理的需要,区划成若干个内部特征相同且 与四周相邻部分有显著区别的小块森林,这 种小块森林称作林分(stand). 反映林分特征的因子称为林分调查因子 (stand description factor)。
树木的年龄往往不是以一年为单位,而是以龄 级表示。 龄级按小大依次由Ⅰ、Ⅱ、Ⅲ、Ⅳ…罗马数字 表示。 针叶树和硬阔叶树20年一个龄级,云杉、红松。 软阔叶树和萌生林以10年为一个龄级,马尾松。 速生树种以5年(或2年)为一个龄级,杉木、 桉树、泡桐。
• 确定树木年龄可靠的方法是伐倒树木,查数根颈部位 的年轮数。
( 1 )对于绝对同龄林分,林分中任何一株林木的年龄
就是该林分年龄; (2)而对于相对同龄林或异龄林,通常以林木的平均 年龄表示林分年龄。计算林分平均年龄一般有两种方法,
对于异龄林计算林分平均年龄,在一般情况 下其意义不大,因为对异龄林,仍应以主要树
种或目的树种的年龄为主,制定经营措施。
对于复层林,通常按林层分别树种记载年龄, 而以各层优势树种的年龄作为林层的年龄。
“优势树种”。
在一个地区既定的立地条件下,最适合经营 目的的树种称作“主要树种”或“目的树种”。 目的树种有时为优势树种,有时并非优势树种。
当林分中主要树种与优势树种不一致时,若
两者蓄积相等,则应在组成式中把主要树种写
在前面。
例如,一个由落叶松、云杉、冷杉、白桦组成
的混交林,各树种的组成系数分别为:
根据构成林分的林木年龄,可把林分分为同龄林 ( even—aged stand ) 和 异 龄 林 ( uneven—aged
stand)。
同龄林指树木年龄相差不超过1个龄级; 异龄林指林分内树木的年龄相差超过1个 龄级
• 在火烧迹地或小面积皆伐迹地上更新起来的 林分有可能成为同龄林。绝对同龄林多见于
由一个树种组成的或混有其他树种,但材积 都分别占不到一成的林分。 ②混交林(mixed stand)
由两个或更多个树种组成,其中每种树木在 林分内所占成数均不少于一成的林分。
在混交林中,常以树种组成系数表达各 树种在林分中所占的数量比例。 树种组成系数是某树种的蓄积量(或断面 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重. 树种组成系数通常用十分法表示,即各树 种组成系数之和等于“10”。由树种名称及 相应的组成系数写成组成式,就可以将林分 的树种组成明确表达出来。
组成林分的林木年龄相差不足一个龄级的林分又称
为相对同龄林(relative even—aged stand)。
在异龄林中,又将由所有龄级的林木所构成的林分
称作全龄林(all aged stand),即全龄林的林木年龄
分布范围即有幼龄、中龄、成熟龄及过熟龄林木。
由许多树木构成的林分,林分年龄( stand age )必然 与树木的年龄有关,其具体的表示和计算方法为:
在组成式中,各树种的顺序按组成系数大 小依次排列,即组成系数大的写在前面;
如果某一树种的蓄积量不足林分总蓄积的5
%,但大于2%时,则在组成式中用“+”号
表示;
若某一树种的蓄积少于林分总蓄积的2%时, 则在组成式中用“一”号表示。
在 混 交 林 中 , 蓄 积 量 比 重 最 大 的 树 种 称 为
混交林是指任何一个树种(组)蓄积量(未达 起测径阶时按株数计算)占总蓄积(株数)不 到65%的乔木林地。也以树种结构反映乔木林分 的针阔叶树种组成;
树种结构共分7个等级 表2-2 树种结构划分标准
树种结构类型 类型 1 类型 2 类型 3 类型 4 类型 5 类型 6 类型 7 划 分 标 准 针叶纯林(单个针叶树种蓄积≥90%) 阔叶纯林(单个阔叶树种蓄积≥90%) 针叶相对纯林(单个针叶树种蓄积占 65%~90%) 阔叶相对纯林(单个阔叶树种蓄积占 65%~90%) 针叶混交林(针叶树种总蓄积≥65%) 针阔混交林 (针叶树种或阔叶树种总蓄积占 35%~65%) 阔叶混交林(阔叶树种总蓄积≥65%)
人工林。
• 阴性树种构成的天然林,尤其是择伐后长起
的林分,通常为异龄林,多数天然林分,一
般为异龄林。 • 与同龄林相比异龄林的防护作用和对风、雪 等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强,但是经 营管理技术等复杂。
树 龄 完 全相 同 的林分称为 绝对同龄林( absolute even—aged stand);
第2章 林分调查
• 掌握林分主要调查因子概念、表达和
计算方法。
• 标准地调查的相关技术
重点掌握标准地设置以及各调查因子的调查技术,
各林分调查因子的记录及计算表格)
1.林分调查因子有哪些?如何调查、测定及 计算这些林分调查因子? 2.为什么说林分平均胸径( )是林木胸径 的平方平均数? 与 (算术平均直径) 之间 的关系是什么? 3.如何正确绘制树高曲线? 4.标准地调查法的主要工作步骤及调查内 容是什么?
• 对于轮生枝明显的树种,如油松、马尾松等针叶树种,
在年龄不大时,可通过查数轮生枝轮的方法确定树木 年龄。但应注意,我国南方某些树种,如思茅松, 1
年内可生长出两轮以上的枝轮,在这种情况下,要认
真判别次生枝轮,否则难以确定树木的准确年龄。 • 在伐树比较困难的地区,也可以利用生长锥钻取胸高 部位的木芯,查数年轮数,此为胸高年龄( age at breast height ),再加上树木生长到胸高时的年数, 即为该树木的年龄。
Ⅱ:l0云一桦
由于胸高断面积测定比蓄积量测定容易,所以
在实践中也常以断面积确定树种组成。
在实践中,一般林分内 80% 或 80% 以上的 优势木和亚优势木属于同一树种,除此还有
其它的伴生树种时,这样的林分仍视为纯林。
在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中,将乔木 林划分为纯林和混交林。
纯林是指一个树种(组)蓄积量(未达起测径 阶时按株数计算)占总蓄积(株数)的65%以上 的乔木林地;
④实生林:凡是由种子繁殖形成的林分,包括天 然下种、人工栽植实生苗或直播后长成的林分。
针叶树大多形成实生林。
⑤萌生林或萌芽林:由根株上萌发或根蘖形成
的林分。一些具有无性更新能力的树种,当原
有林木被采伐或受自然灾害(火烧、病虫害、风 害等)破坏后,往往形成萌生林。萌生林大多数 为阔叶树种,如山杨、白桦、栎类等;但少数 针叶树种,如杉木也能形成萌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