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的分期及治疗

合集下载

2型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

2型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

2型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2型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因此,对2型糖尿病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而对于2型糖尿病肾病的分期标准,了解清楚不仅有助于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也有助于患者及时了解自己的病情,采取相应的保健措施。

本文将介绍2型糖尿病肾病的分期标准,希望能够帮助广大患者和医生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疾病。

1. 分期标准。

2型糖尿病肾病的分期标准主要是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和尿蛋白排泄率(UAE)来进行评估的。

根据国际糖尿病学会(IDF)和国际肾脏病学会(ISN)的联合提出的标准,2型糖尿病肾病分为5个阶段:阶段1,肾小球滤过率正常,但尿蛋白排泄率升高;阶段2,肾小球滤过率轻度下降,伴有不同程度的尿蛋白排泄;阶段3,肾小球滤过率中度下降,伴有明显的尿蛋白排泄;阶段4,肾小球滤过率重度下降,伴有大量尿蛋白排泄;阶段5,肾衰竭阶段,肾小球滤过率严重下降,伴有持续大量尿蛋白排泄。

2. 临床意义。

了解2型糖尿病肾病的分期标准对于医生来说,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及时干预,延缓疾病的进展。

对于患者来说,了解自己的病情分期可以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合理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减缓疾病的发展速度,提高生活质量。

3. 预防和治疗。

针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不同分期,预防和治疗策略也有所不同。

在早期阶段,重点是控制血糖和血压,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的下降。

在晚期阶段,除了血糖和血压的控制外,还需要进行肾替代治疗,如透析或肾移植等。

4. 结语。

2型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分期标准对于患者和医生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了解分期标准,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延缓疾病的进展。

医生可以根据分期标准,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因此,加强对2型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的认识和应用,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及分期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及分期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及分期(一)糖尿病肾病的表现及分期Mongensen将1型糖尿病肾损害分为5期,约每5年进展一期,该分期现已被临床医师广泛采用。

其实,2型糖尿病肾损害过程也与此相似,只不过2型糖尿病肾损害进展比1型糖尿病快(约每3~4年进展一期),这可能与2型糖尿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肾脏已有退行性变,且多合并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相关。

现将这5期的临床病理表现简述如下:1.肾小球高滤过期此期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GFR)增高。

如果及时纠正高血糖,GFR 变化仍可逆转。

此期病理检查除可见肾小球肥大外,无其他器质性病变。

2.无临床表现的肾损害期此期可出现间断微量白蛋白尿,患者休息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正常(<20μg/min或<30mg/d),应激时(如运动)增多,超过正常值。

在此期内患者GFR可仍较高或降至正常,血压多正常。

此期病理检查可发现(常需电镜检查确定)肾小球早期病变,即肾小球系膜基质轻度增宽及肾小球基底膜(GBM)轻度增厚。

3.早期糖尿病肾病期出现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UAER持续在20~200μg/min或30~300mg/d)为此期标志,但是尿常规化验蛋白仍阴性。

此期患者GFR大致正常。

血压常开始升高。

病理检查肾小球基质增宽及肾小球基底膜(GBM)增厚更明显,小动脉壁出现玻璃样变。

一般认为从此期起肾脏病变已不可逆。

4.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尿常规化验蛋白阳性即标志进入该期,此期病情进展迅速,三四年内出现大量蛋白尿(>3.5g/d)及肾病综合征。

严重肾病综合征病例常呈现大量腹水及胸腔积液,利尿治疗疗效差。

此期患者GFR减低,血压明显升高。

病理检查肾小球病变更重,部分肾小球已硬化,且伴随出现灶性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

5.肾衰竭期从出现大量蛋白尿开始,患者肾功能加速恶化直至肾衰竭。

患者出现肾性贫血。

糖尿病肾病与多数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不一样,患者虽已进入肾衰竭期,可是尿蛋白量却不减,可呈现肾病综合征。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治疗

基底膜增厚
微量白蛋白尿
超滤过
肾脏超负荷
糖尿病对肾脏的影响
时间 (年)
0
5
20
30
糖尿病开始
蛋白尿开始
终末肾病
结构改变 (肾小球基底膜增夺取系膜扩展)
高血压
糖尿病肾病的自然进程
明显肾病
(Scr,升高 GFR降低)
初期肾病 (高滤过,微白蛋白尿,血压升高)
临床前的肾病
分期
时间
特点
I
增生高滤期
诊断糖尿病2年以内
Estimated prevalence (millions)
1995
2000
202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Africa
America
Europe
Southeast Asia
Estimates of diabetes prevalence in world regions
50
100
糖尿病肾病的严重性
糖尿病肾病患病率高 在美国和欧洲, 糖尿病是ESRD最常见的单一原因 DM的患病率(尤其T2DM)不断增加 DM患者的寿命更长 DM伴ESRD者更多地接受正式的ESRD治疗 美国糖尿病肾病发病率在过去10年增加了150%, 新ESRD 病人中糖尿病肾病占40% 糖尿病肾病治疗费用高 1997年糖尿病肾病伴ESRD的费用超过156亿美元, 糖尿病 肾病透析费用约为51000美元,比非DM高12000美元。
Incidence Rates of Reported ESRD by Primary Diagnosis
United States Renal Data System (USRDS) 2000 Annual Data Report •

糖尿病肾病分期如何诊断

糖尿病肾病分期如何诊断

糖尿病肾病分期如何诊断
一、糖尿病肾病分期如何诊断二、糖尿病肾病的护理三、糖尿病肾病的症状
糖尿病肾病分期如何诊断1、糖尿病肾病分期如何诊断
一期:这一时期由于肾小球滤过率增强,蛋白尿排泄增加,肾脏出现扩大趋势,但是患者血压正常,此时如果严格控制血糖可以逆转病情,也是治疗的最佳时期,患者需要把握。

二期:这一时期肾小球滤过率比第一时期略高,蛋白尿排泄也出现异常患,但是患者血压仍然正常,此时治疗仍然可以逆转病情,达到治愈的目的,但是需要治疗方法,尽量选择中西结合方式治疗。

三期:又称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期,这一时期症状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或者升高,出现持续性少量蛋白尿,肾小球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增大,小动脉血管呈玻璃样病变,患者血压升高并出现轻度并发症,但是这一时期仍然可以治疗,只是治疗难度有所增加。

四期:称为糖尿病肾病期,这一时期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出现持续蛋白尿,肾小球出现硬化,血压明显升高,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成肾衰竭,这一时期的并发症比较严重,已经无法治愈,只能控制病情。

2、什么是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性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引起的严重和危害性最大的一种慢性并发症,由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而导致的肾小球硬化,是本症的特点。

亦是IDDM患者主要死因。

糖尿病患者出现的感染性病变如肾盂肾炎、肾乳头坏死,大血管病变如肾动脉硬化,不属糖尿病肾病的范畴。

随着糖尿病治疗手段及技术的不断进步,死于糖尿病急性并。

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5期

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5期

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5期
据糖尿病肾病的病程和病理生理演变过程,一般糖尿病肾病分为以下五期:(1)肾小球高滤过和肾脏肥大期。

这种初期改变与高血糖水平一致,血糖控制后可以得到部分缓解。

本期没有病理组织学损伤。

(2)正常白蛋白尿期:GFR高出正常水平。

肾脏病理表现为GBM 增厚,系膜区基质增多,运动后尿白蛋白排出率(UAE)升高(>20
μg/min),休息后恢复正常。

如果在这一期能良好的控制血糖,病人可以长期稳定处于该期。

(3)早期糖尿病肾病期,又称“持续微量白蛋白尿期”。

GFR开始下降到正常。

肾脏病理出现肾小球结节样病变和小动脉玻璃样变。

UAE持续升高至20~200μg/min 从而出现微量白蛋白尿。

本期病人血压升高。

经ACEI或ARB类药物治疗,可减少尿白蛋白排出,延缓肾脏病进展。

(4)临床糖尿病肾病期。

病理上出现典型的K-W结节。

持续性大量白蛋白尿(UAE>200μg/min)或蛋白尿大于500mg/d,约30%病人可出现肾病综合征,GFR持续下降。

该期的特点是尿蛋白不随GFR下降而减少。

病人一旦进入IV期,病情往往进行性发展,如不积极加以控制,GFR将平均每月下降
1ml/min。

(5)终末期肾衰竭。

GFR<10ml/min。

尿蛋白量因肾小球硬化而减少。

尿毒症症状明显,需要透析治疗。

Mogensen分期

Mogensen分期

Mogensen:根据病程及病理生理演变过程将糖尿病肾脏改变分为5 期,轻重与肾小球硬化程度呈正相关。

I期:肾小球高滤过期。

以肾小球滤过率(GFR)增高和肾体积增大为特征,GFR 可高达150 ml/min;尿白蛋白排出率(UAE)正常(<20 μg/min,或<30 mg/24 h);血压正常。

病理:肾小球肥大,基底膜(GBM)和系膜正常。

这种糖尿病肾脏受累的初期改变与高血糖水平一致,是可逆的,经过治疗可以恢复,但不一定能完全恢复正常。

此期没有病理组织学的损害。

Ⅱ期:正常白蛋白尿期。

GFR 增高或正常;UAE 正常(<20 μg/min,或<30 mg /24 h),应激后可升高,休息后可恢复;血压可正常或轻度升高。

病理: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GBM)增厚和系膜基质增加。

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

GFR 大致正常;UAE 持续20~200 μg/min(或30~300 mg/24 h),初期UAE20~70μg/min 时,GFR 开始下降至接近正常(130 ml/min);血压轻度升高,降低血压可部分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

病理:GBM 增厚和系膜基质增加更明显,已有肾小球结带型和弥漫型病变以及小动脉玻璃样变,并已开始出现肾小球荒废。

此期多发生在病程>5 年的糖尿患者。

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或显性糖尿病肾病期(DN)。

GFR 下降(早期130~70 ml/min,后期70~30 ml/min),平均每月下降 1 ml/min;大量白蛋白尿,UAE>200μg/min,或持续尿蛋白>0.5 g/24 h,为非选择性蛋白尿,约30%的患者可出现典型的糖尿病肾病“三联征”———大量尿蛋白(>3.0 g/24 h)、水肿和高血压的肾病综合征特点;血压增高。

病理:GBM明显增厚,系膜基质增宽,荒废的肾小球增加(平均占36%),残余肾小球代偿性肥大。

Ⅴ期:肾功能衰竭期。

2型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

2型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

2型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2型糖尿病肾病是指由于2型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病变。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负责排除代谢废物和调节水盐平衡。

然而,当糖尿病患者患上肾病时,肾脏功能受损,会导致水盐代谢紊乱、尿毒症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2型糖尿病肾病进行准确的分期和评估,对于及时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际上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分期标准主要采用了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蛋白排泄率(UACR)两个指标进行评估。

根据这两个指标的不同组合,将2型糖尿病肾病分为不同的阶段,以便临床医生更好地进行干预和治疗。

首先,根据eGFR的水平,将2型糖尿病肾病分为5个阶段。

eGFR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通常情况下,eGFR的数值越高,表示肾小球滤过功能越好。

在2型糖尿病肾病的分期标准中,eGFR的水平被划分为,≥90ml/min/1.73m²为1期,60-89ml/min/1.73m²为2期,30-59ml/min/1.73m²为3期,15-29ml/min/1.73m²为4期,<15ml/min/1.73m²为5期。

通过eGFR的分期,可以更好地了解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程度,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其次,根据UACR的水平,也可以将2型糖尿病肾病分为3个阶段。

UACR是尿蛋白排泄率的指标,正常情况下,尿中排泄的蛋白质很少,但在肾脏病变时,尿中的蛋白质排泄率会明显增加。

根据UACR的水平,将2型糖尿病肾病分为,A1期(正常/微量白蛋白尿),<30mg/g,A2期(中度白蛋白尿),30-300mg/g,A3期(重度白蛋白尿),>300mg/g。

通过UACR的分期,可以更好地了解肾脏蛋白质排泄的情况,为临床医生评估肾脏病变的程度提供重要依据。

综合考虑eGFR和UACR两个指标,可以将2型糖尿病肾病分为6个阶段,A1期,eGFR≥90ml/min/1.73m²,UACR<30mg/g;A2期,eGFR≥90ml/min/1.73m²,UACR≥30mg/g;A3期,eGFR60-89ml/min/1.73m²,UACR≥30mg/g;B1期,eGFR30-59ml/min/1.73m²,UACR≥30mg/g;B2期,eGFR15-29ml/min/1.73m²,UACR≥30mg/g;C期,eGFR<15ml/min/1.73m²,UACR≥30mg/g。

2型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

2型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

2型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
2型糖尿病肾病分期是从2012年12月以来,由国际肾脏病学联合会(ISN)与国际激素协会联合编制的,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损害进行统一诊断、治疗和监测的新一代分期统一标准。

根据全球健康组织(WHO)的诊断标准,2型糖尿病肾病的分期标准如下:
(1)无肾损害(DKD-1):糖尿病持续24个月,没有发生肾脏损害,尿液化验中蛋白尿不超过30mg/gCr,血清血清肌酐(SCr)30ml/min未超过60ml/min,小于0.54mg/dl 或60μmol/L.
(4)严重肾损害(DKD-4):血清肌酐(SCr)为1.44mg/dl或160μmol/L以上,且显微镜检查显示肾脏损害的种类集中性损害出现,肾小球受累性增多或低分子量蛋白质排放量降低,或在小量尿液中发现血或蛋白尿症状.
(5)慢性肾衰竭(DKD-5):血清肌酐(SCr)超过1.44mg/dl或160μmol/L,肾脏功能衰竭,肾衰竭患者需要依赖葡萄糖负责性肾小室替代透析治疗,或通过肾移植治疗.
总之,2型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是以血清肌酐(SCr)以及尿液中蛋白尿的数值变化作为诊断参考,并兼顾显微镜检查显示肾脏损害程度,统一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损害诊断、治疗和监测的新一代分期统一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肾病的分期及治疗
那宇主任,解放军306医院,肾内科
糖尿病肾病(DKD)作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

随着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DKD在终末期肾病中所占比例也逐年攀升,积极防治糖尿病肾病(DKD),意义深远。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分期
糖尿病患者若存在大量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程5~10年以上应考虑DKD。

DKD分期
I 期:肾脏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升高(GFR>90 ml/(min.1.73m2)),无临床症状。

II期:正常尿白蛋白期:快速微量白蛋白尿ACR<30 ug/gCr,GFR 60~89ml/(min.1.73m2);血压多正常。

III期:早期DKD:ACR 30~300 ug/gCr,GFR30~59ml/(min.1.73m2);血压轻度升高。

IV期:临期DKD:出现大量蛋白尿,ACR>300ug/gCr,尿蛋白>0.5g/24h,GFR15~29ml/(min.1.73m2);血压升高、水肿、高血脂症。

V期:晚期DKD:GFR<10>
*前三期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呈阴性,仅能通过快速微量白蛋白尿发现异常。

DKD鉴别诊断
糖尿病合并蛋白尿并不等于DKD。

出现下列情况时,要注意鉴别诊断:①无视网膜病变;②GRF迅速下降;③蛋白尿急剧增加或出现肾病综合症;④尿沉渣活动表现,有红、白细胞;⑤合并其他系统疾病(如自身免疫病)的症状或体征;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起始治疗后,GRF下降快;⑦肾病综合症持续时间长,但肾功能正常。

上述情况提示糖尿病
可能合并其他肾脏疾病,建议肾穿刺以协助诊断。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糖尿病患者发生DKD后,其进展到肾功能衰竭的速度要比一般肾脏病快14倍。

因此预防和延缓DKD的发生和发展,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十分重要意义。

DKD的防治分3个阶段:
1. DKD的预防,做好糖尿病的筛查,一旦发现有糖耐量受损或空腹血糖高者应积极治疗,预防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2. DKD早期治疗,早期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经积极治疗后部分患者可以逆转,积极干预可减少和延缓大量蛋白尿的发生。

3. 预防DKD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和延缓其进展。

DKD的治疗强调控制血糖、血压,纠正脂质代谢紊乱,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和积极治疗并发症的综合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