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导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导学案第【1】篇〗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背诵课文、默写课文2、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4、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二、【学法指南】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

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

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上片:写景第一层:总写北国风光;第二层:具体写冰封雪飘;第三层:设想雪后美景;下片:议论、抒情第一层:评论历代英雄;第二层:抒发宏伟抱负。

1、毛泽东诗词的雄浑、奔放、挺拔、流畅。

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诗词作品的独特风格。

笔意爽健,格调流畅,在内容和艺术上处处让人觉得他的博大精深。

表现在《沁园春·雪》这首咏雪词上,尤为突出,它笔力遒劲,挥洒纵横、气势磅礴、诗情奔放、舒卷自如。

论空间,纵横万里;论时间,上下千年;论天象,冰雪、晴日;论地形,大河群山;论人物,帝王英雄。

论景物,河流大雕……丰富的想象力,巨大的概括力,一气呵成,创造出诗词艺术的极高造谐。

2、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为一体《沁园春·雪》是一首非常典型的写景咏怀词。

作者将写景与抒情、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突出作品的主题,强化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词作上阕写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纵横四野,气势磅礴,却又寓情于景,充满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下阕是议论加抒情,由对祖国河山的赞美,引出无数英雄,并对历代英雄进行评说,寓情于议。

“俱往矣”由评点历史人物转到赞扬当代风流,从而深化主题,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八上《沁园春·雪》导学案

八上《沁园春·雪》导学案

八上《沁园春·雪》导学案
一、文本理解
1.仔细阅读全诗,了解主要内容和意蕴。

2.理解每个词汇的含义,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诗句。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运用,掌握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二、背景介绍
1.了解作者毛泽东的生平背景和文学创作背景。

2.探究《沁园春·雪》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社会背景。

3.了解《沁园春·雪》这首诗在毛泽东文学创作中的地位和意义。

三、文本解读
1.解读诗歌中运用的典故、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形象,理解其象征意义和表现手法。

3.探究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并思考其对我们的启示和影响。

四、语境感受
1.体验诗歌中所描绘的雪景,感受其美妙和神韵。

2.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探究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3.探讨诗歌中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并思考它们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的启示和影响。

五、写作创作
1.小作文:就你所读的《沁园春·雪》这首诗歌进行分析,包括意象、表达思想与情感方式以及启示等方面。

2.大作文:比较《沁园春·雪》这首诗和其他一首描写雪景的现代诗歌,分析其共同点和不同点,并谈谈自己的感想。

总结
通过本次的导学案学习《沁园春·雪》这首诗歌,我们不仅能够深入理解诗歌
的主要内容和意蕴,还可以领略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同时,我们也能够更好地把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借此思考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和生命的意义。

《沁园春·雪》导学案(通用16篇)

《沁园春·雪》导学案(通用16篇)

《沁园春·雪》导学案(通用16篇)《沁园春·雪》导学案篇1知识目标: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素质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教学媒体: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题解与背景:毛泽东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

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领导全党和人民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一次,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之后,写下了这首诗词。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上阕:描写北国雪景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三、研究下列问题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银蛇,原驰蜡象……)4、哪几句是虚景?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6、作者用一个惜字统领全文、评价历史人物,包含着什么样的感情?(惋惜、委婉批评不足)7、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四、反复朗诵课文并能达到熟练成诵五、作业:1、查找资料。

抄录一首毛泽东的诗词并谈谈你的理解2、背诵抄录《沁园春雪》第二课时一、复习上内容1、背诵默写这首诗词2、交流所抄录的另一首毛泽东诗词并谈谈自己的理解3、学生评价二、阅读课后诗《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并比较两首词的异同点这两首诗共同点都是写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

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面,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

《沁园春雪》优秀教学设计 3篇

《沁园春雪》优秀教学设计 3篇

《沁园春雪》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诗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学习这首词语言精确的特点。

3、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

【教学重点、难点】1、这首词的创作和发表的重大意义。

2、这首词的意境博大深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伟大的祖国风景秀丽,疆域辽阔,历史悠久。

3000多年来,有过不少的英雄好汉、帝王将相,试问: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是谁?──是无产阶级人民大众。

毛泽东同志在《沁园春·雪》一词中形象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为什么?──历史证明了这一点,红军长征的胜利更证明了这一点。

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宣布:“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黄河东征。

视察地形时,他看到雪后的壮丽河山,展望革命的灿烂前景,满怀战胜敌人的信心,挥笔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形象地指出:中国的命运只有掌握在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手里才能走上“光明的路”。

未来是属于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的。

二、指导预习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分外()娆()思汗()今朝()数风流人物()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惟须上下俱文采、风骚顿素妖娆输、逊风流人物蜡竞折腰数今朝3、思考下列问题:⑴这首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但上、下两阕各有侧重,上阕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下阕又侧重于哪两种表达方式?⑵上阕写的什么地什么景?试按对景色的概括写、具体写、想象写的脉络,把它分为三个层次。

⑶下阕如何引入对人物的评论,评论了哪些古人?又评论了哪些今人?试按此线索也将它分为三个层次。

三、研习新课1、指名板书注音:分外(fèn)娆(ráo)数风流人物(shǔ)今朝(zhāo)思汗(hán)2、指名口头解释:惟:只。

《沁园春雪》教案(精选13篇)

《沁园春雪》教案(精选13篇)

《沁园春雪》教案《沁园春雪》教案(精选1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沁园春雪》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沁园春雪》教案1一、导学目标1、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能有感情的背诵全词;2、掌握上下阕所写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重点)3、学会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揣摩,并能体会其作用。

(难点)二、导学引领,自主学习(一)基本知识学习1、识记文常,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

2、识记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以及文章注释中注音的字词。

3、反复朗读全词,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思路:(1)词的上下两阙各写了什么内容?主要采用那些表达方式?(2)作者欣赏这幅图的立足点在什么地方?从词的上阙中哪个字能看出来?(3)上阙中的有虚写的景色也有实写的景色,请你把它在文中勾画出来。

(4)词中哪一句话可概括上阕这个意境磅礴,气势雄伟的画图?(5)下阕中哪句话是过渡句?下阕由景到人,写了哪些英雄人物?作者用哪一个字概括他对五位历史英雄的评价?作者这样评价的目的是什么?(6)本词的主旨句是那句?抒发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二)重难点突破词的下阙部分作者评论历代的帝王,分别用了“略输”、“稍逊”和“只识”三个词语,请问它们有什么含义?点拨:“略输”、“稍逊”两个词语一方面表明了毛泽东对秦皇汉武的惋惜之情,同时又对他们在历史上的贡献;而“只识”一词则表现了毛泽东对成吉思汗只重武功忽视文治的之情。

(三)学法指导学习本词,应该先弄清它的创作背景,在掌握上下阕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揣摩,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困惑所在:三、组内合作,收获共享(1)我们组讲解的问题是:(2)我们组讲解的思路是:(3)讲解中需要强调的关键点和重难点是:四、课前热身,自我完善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沁()分()外妖娆()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2、“沁园春雪”中的“沁园春”是词的()“雪”是词的()上下阕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 雪 导学案

沁园春 雪 导学案

1、沁园春·雪毛泽东一、自学辅导学习目标1、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2、学习写景、记叙、议论相结合的方法3、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重点目标1、2;难点目标3预习导学背景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和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1.正音:分娆逊数汗2.解词:竞折腰红装素裹输,逊:文采,风骚:俱往矣:风流人物:学生自学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合作探究1、上阕和下阕各侧重写什么?2.总括上下阕内容。

3.分析上阕思路4.逐层分析上阕结构: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③问题:“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5.下阕可分几层?试总结层意。

6.逐层理解下阕:①问题:哪两句是过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②毛泽东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评价,既指出他们的不足,又表达了对他们功绩的赞颂,不失客观。

这一点从哪些词语的运用上可以体现出来?请简析。

③“惜”字有哪些丰富的含义?7.“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应怎样理解?二、知识梳理1.总结层次与思路上阕—写景下阕—论史2三、当堂训练(一)1、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2)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3)稍逊风骚..(4)北国..风光(5)惟余莽莽..(6)须.晴日(7)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8)引无数英雄竞折腰..2、《沁园春雪》中,"沁园春"是,"雪"是。

《沁园春·雪》导学案

《沁园春·雪》导学案

1.《沁园春·雪》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词的相关知识,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词,注意停顿和重音。

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过程与方法: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准确,体会“诗化”形象的丰富内涵,体会本词的壮美意境和诗人豪迈情怀。

情感与价值观:领略祖国山河的壮美,感受伟人豪迈的气概,激励自己为祖国富强而奋斗。

学习重点: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准确,领会本词的壮美意境和诗人豪迈情怀。

学习难点:学会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学法指导:朗读法;合作交流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同学们,雪是大自然的精灵。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为它写下无数动人的篇章,你知道哪些写雪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而开国领袖毛泽东又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怎样的“雪的世界”呢?今天,我们共同欣赏《沁园春·雪》。

环节二:自主学习一、助学资讯1.文体知识: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歌”,是配音乐的。

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成为诗的别体,故又称“诗余”。

2.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3.背景介绍: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

1936年1月,红军准备渡河东征,2月初,在一场大雪后,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茫茫雪野,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词,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壮志豪情。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

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

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二、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

沁园春(qìn)莽莽(mǎng)分外(fèn)妖娆(ráo)数风流人物(shǔ)折腰(zhé)成吉思汗(hán)稍逊(xùn)风骚(sāo)今朝(zhāo)2.理解词语。

《沁园春雪》教案(通用17篇)

《沁园春雪》教案(通用17篇)

《沁园春雪》教案(通用17篇)《沁园春雪》篇1沁园春•雪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诗词中的意境美、语言美和情感美。

2、学习诗人将描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背诵诗词、积累相关写雪景的诗词名句。

教学难点:1、熟读课文,理解诗词中的意境美、语言美和情感美。

2、背诵诗词、积累相关写雪景的诗词名句。

教学重点:学习诗人将描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准备:挂图、课文朗读及朗诵录音。

教学过程:一、亲诗人,导新课:1、谈话:(在《东方红》的乐曲声中)出示毛泽东巨幅挂像,地球人都知道。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大气十足的诗人。

著名的诗人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诗言志,毛泽东的诗词正是表现了他一生的雄才大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千古绝唱词《沁园春雪》。

2、板书课题并解题。

3、明确目标:读——思——悟——诵。

二、忆历史,知背景。

同学们想知道毛主席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词的吗?1936年2月,遵义会议后,抗日战争爆发前,此时否定了原来错误路线,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他找到了救国救民的路。

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皑皑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三、读导语:三分文章七分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1、学生试读。

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两遍。

要求:①用笔画出文中自己不认识的字。

②将自己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

③思考: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2、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标出节奏。

(用“/”标出停顿,用“●”标出重音。

)3、学生揣摩读,要求读出感情和节奏,(采用分组读或男女生比赛读的方式。

)4、全班练习配乐朗读。

四、思导语:孔子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

设置问题:1、词中联结上、下阕的过渡句是哪一句?其作用是什么?2、“江山如此多娇”,在这里用到一个“娇”字,是褒还是贬?(是褒义)那祖国有哪些可赞之景?(引导分析写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风骚.( )今朝.( )莽莽
..( )稍逊.( )妖娆.( )
..( )滔滔
chéng jísīhán hóng zhuāng sùguǒ
Sāo zhāo mǎng tāo xùn ráo
成吉思汗红装素裹
2.下列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惟余.莽莽(只) 大河
..上下(黄河)
B.须.晴日(等到) 红装素.裹(白)
C.稍逊.风骚(差) 原驰.蜡象(奔跑)
D.竞折腰
..(折了腰) 数.风流人物(数得上)
D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荣获“2015年国际安徒生奖”的曹文轩堪称新时代的风流人物
....。

B.雪花在空中飞舞,使北国江山显得分外妖娆
....。

C.昨夜一场大雪,早上出门一看,天晴了,好一派红装素裹
....的绚丽景象。

D.一代天骄
....李白豪放不羁,写诗慷慨淋漓,岂能和那些凡夫俗子相提并论。

B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B.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C.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D.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C
5.根据提示默写。

师题
(1)须晴日, ,
(2)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3)《沁园春·雪》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
(4)《沁园春·雪》中点明全词主旨的句子是: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只识弯弓射大雕;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阅读《沁园春·雪》,回答问题。

6.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

动静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2)欲与天公试比高。

“欲”运用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了,生动地写出了远远望去,在雪花飘飞中,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与天相连的动感,显得生机勃勃,昂扬奋发。

7.这首词气势恢宏,意境壮美。

上阕写的是,下阕写的
是,再现了一代伟人的豪迈气概。

北国雪景评说历史(英雄)
8.“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进行赏析。

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群山比作舞动的银蛇,高原比作奔跑的白象。

同时,“舞”“驰”又化静为动,使所描绘的景物生机勃勃、生动活跃。

9.“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热情歌颂,以及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综合运用】
10.学习《沁园春·雪》后,同学们《沁园春·雪》讲解想出一个对联贴在“学习园地”,请你从下列8个短语中选用4个组成下联。

时代先锋看今朝兢兢业业谱新篇
继往开来盼未来勇争先齐奋斗
上联:忆往昔革命前辈开天辟地创伟业下联
下联:
看今朝时代先锋继往开来谱新篇
11.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

他们感人的故事、不朽的业绩、博大的情怀、高尚的品质,常驻我们心中。

假如你班要开展以“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主题语。

示例:说风流人物,传丰功伟绩。

(2)在参与此次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老师设计了两项活动,请你再补充两项。

①排风流人物座次②讲风流人物故事
诵风流人物诗文评风流人物功过
(3)在“排风流人物座次”时,假如你把毛泽东排在第一,请仿照评价诸葛亮的示例说说理由。

示例:诸葛亮——勤勤恳恳,竭尽心力,为事业奋斗终生。

示例:毛泽东——雄才大略,勇往直前,为国民谋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