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迟来的正义不是正义”

合集下载

励志_励志女性人物故事

励志_励志女性人物故事

励志女性人物故事励志女性人物故事篇一董明珠:刚与柔“董明珠走过的路不长草”这是坊间形容格力首席执行官董明珠强势作风的一句评价。

再见董明珠,是11月份在格力珠海总部举办的“格力20年品质见证大使”的颁奖典礼上。

那天,董明珠特意穿上了一袭红裙,外罩一件黑色的针织衫,脖子上戴着那串她最喜欢的珍珠项链,齐肩的卷发配上简单修饰过的妆容,优雅又不失庄重。

然而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的过程中,这位女强人将从容果敢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又让记者想起那句评价。

“真正的财富不在于拥有多少亿的资产,而是取决于创造了多少社会尊重、解决了多少就业与困难这是我一直坚持的理念。

”在董明珠看来,“刚”只是手腕,“柔”是情怀,而刚柔并济才能兼济天下。

刚的捍卫在董明珠的世界里,一切都要清澈见底,她不接受任何一点点的“灰色地带”。

关于董明珠的强悍,有太多经典的桥段。

的一天,董明珠接到了一个老朋友的电话,他希望能够重返格力。

这个人此前供职格力期间,发明众多,后被竞争者以重金挖走。

然而,他得到的却是董明珠强硬的拒绝。

在格力,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如果从格力离开,就永远不要指望再被这家公司接纳;另一方面,只要是从同行其他企业出来的,无论多能干,原则上不收留。

“不是说别人不优秀,但如果仅靠别人培养人才,本身就是一个贪婪的行为。

”董明珠说。

在董明珠的世界里,一切都要清澈见底,她不接受任何一点点的“灰色地带”。

格力电器总裁令中赫然写道“行贿、受贿者一律辞退,情节严重者交由司法机关处理”。

言必信、行必果,董明珠这种强硬的作风深深地影响着格力的企业文化。

有人问董明珠,国有企业的“婆婆”多,不会有人干预你的决策吗?董明珠的回答一如继往,“我是珠海的纳税大户,我每年要缴那么多的税,我就是要将企业搞好,他们为什么干涉我?”据说,格力某年广告招标,有一家广告公司是某政府领导推荐的,但招标第一轮就被董明珠刷下来了,董明珠还底气十足地表示,“(这个公司)连报价系统都不完善,凭什么来招标?”当时很多人替格力捏了一把汗,而后来的事实显示,格力并未因此付出什么代价。

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让富人多交税,996工作制不可行

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让富人多交税,996工作制不可行

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让富人多交税,996
工作制不可行
侯隽
【期刊名称】《中国经济周刊》
【年(卷),期】2022()5
【摘要】“现场聆听政府工作报告非常感动,尤其是报告中提到‘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这非常了不起!面对如此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我们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下依然能完成,并实现预期目标,非常不容易。

”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如是表示。

【总页数】2页(P60-61)
【作者】侯隽
【作者单位】《中国经济周刊》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全国人大代表、珠海格力集团董事长、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创新的前提是没有“后顾之忧”
2.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格力集团董事长、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让全球消费者尊重格力品牌
3.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每个企业都要做祖国的一个“健康细胞”
4.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疫情
之下绝不裁员带货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制造5.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中国制造要敢于亮剑,推行"中国标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行棋无悔 董明珠

行棋无悔 董明珠

2001年春天,南国海滨花海人潮,我出任珠海经济特区第一大企业――有6000名职工的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一职。

临阵受命,任重道远,作为中国第一大空调企业的主帅,在这一空调销售旺季里,全国市场本应是我纵横驰骋的活动大舞台,可是,万万没想到,就在我全身心投入到稍纵即逝的市场的黄金时刻,却被迫卷入到淮地格力销售公司“哗变”事件里去。

《格力惊爆内讧――淮地格力停业可能蔓延全国》、《淮地格力哗变内幕》、《格力内讧:“董姐”当家会下什么棋?》……从5月开始,全国大小媒体以这样耸人听闻的标题,纷纷报道“淮地哗变”事件,并冠以“靠渠道优势起家的格力空调这回在渠道上遇上了大麻烦”等副标题来蛊惑人心。

甚至有的文章在结尾处阴阳怪气地问:“棋行天下”的董明珠,迫在眉睫的这步棋该怎么下?“格力淮地内讧”的事实真相是:鉴于淮地格力电器销售公司高管梁君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损害格力在淮地市场发展的行为,为维护用户的权益,保护经销商的利益,我以淮地格力公司董事长、法人代表的身份,宣布将其免职,并对淮地格力具体事务进行一系列处理。

董事长免掉应聘的经理人纯系企业内部管理的正常事务,缘何会被别人冠以“内讧”?老板炒员工,员工炒老板,天下皆然,怎么能叫“内讧”?而此刻我深知,对淮地事件处理的过程,不仅引起广泛的舆论关注,也是全国格力经销商所关心的。

尤其是淮地的广大经销商,他们为格力做出了很多贡献,突然出现这样的情况,特别关心谁能保护他们的利益;而同行业竞争对手更为关注,他们站在自己的角度,希望看到不同的结果。

“新官上任三把火”,现在变成了传媒三把火烧“新官”,真让人啼笑皆非。

说到这场“哗变”,不得不先说说淮地格力销售公司高管梁君这个人。

淮地格力销售公司成立于1999年秋天,是格力较早成立的销售公司之一。

未成立销售公司之前,淮地有五个空调销售大户共同经销格力在淮地的市场。

当时“窜货”很严重,淮南的空调可以窜到淮北,淮北的也可以窜到淮南。

董明珠:公平的营商环境不能光靠政府,企业也要遵纪守法

董明珠:公平的营商环境不能光靠政府,企业也要遵纪守法

董明珠:公平的营商环境不能光靠政府,企
业也要遵纪守法
构建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企业需要做什么?10月26日,2019年“读懂中国”广州国际会议平行研讨会上,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表示,企业要自立,同时也需要完善的监管和公平的环境。

怎么让中国走向世界,受到世界尊重?她认为,关键在于环境。

作为制造业代表,董明珠说,公平的营商环境不能光靠政府。

首先,企业要自立。

“制造业要打出诚信产品,不能弄虚作假。

中国制造四个字要在世界上掷地有声。

我们走出去的是我们的品牌,后面支撑的是质量和技术,包括我们的诚信文化。


其次,监管要到位。

在她看来,“管”就是打假,打击劣质行为,打击劣币驱除良币生态。

“管不是护短,劣质企业不能用简单保护让它生存。


第三,一定要营造公平的环境。

她认为,营商环境的主体是企业。

她呼吁,政府要营造更加公平的营商环境,企业也要遵纪守法,这就是好的环境。

“环境是每个人创造出来的,而不是破坏。

如果嘴上说公平,面对问题时却不能这样做,市场环境就会越来越恶劣。

”她说,“世界上也需要公平的环境,各国要联手起来,共同营造公平的营商环境。


她表示,随着企业责任感的加强,相信中国制造业会越来越优秀,这些优秀企业会用更好、更包容、奉献的精神为全球服务。

关于中美贸易战,这些消息都是假的!。

董明珠说的经典语录

董明珠说的经典语录

董明珠说的经典语录董明珠,中国格力电器董事长,被誉为“中国制造业女王”。

她有着深厚的行业背景和经验,曾多次获得国内外各类荣誉和奖项。

不仅如此,她还有着深刻的思想和言谈,能够让人受益终身。

在这里,我们将就她说的经典语录举七个案例进行论证。

1. “只有不断奋斗,才会有更好的未来。

”这句话表明了一个人只有不断努力,才能为自己创造出更好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前途。

奋斗是一个无尽的过程,而实现未来的方式就是努力拼搏。

2. “在所有的经历中,我最讨厌出现偏差。

”这句话表明了格力电器的质量控制非常严格,因为在产品开发、制造和销售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小的偏差都会使得整个产品出现质量问题。

这个观点告诉人们更注重细节,严格控制每一个环节的质量。

3. “把困难看成机会,否则就永远没有机会。

”董明珠看待困难的态度非常积极,因为她相信任何困难都是一种机会。

只有经历了挑战,才可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个观点告诉人们不要害怕挑战,要敢于面对。

4. “不要让生活控制你,要你控制生活。

”这句话意味着我们应该意识到自己对生活的控制力,而不是深陷在生活的各种事物中。

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生活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而不是看到每一天的工作和职位变动。

5. “成功的标志是不得已做任何事情。

”这句话表明了董明珠的成功方式——努力争取你真正想做的事情。

要是你的工作就像在度日,那说明你并不是真正地成功,因为你并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

6. “困难不在于钱,而是想象中的压力。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信念,我们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

人们往往会将困难想象成无法承受的事情,实际上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潜力和实力。

7. “与人交往须谦虚,但天性不会改变,必须坚定自己。

人不可以随波逐流,一定要有思想有信仰。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与人交往时一定要谦虚,不贪图虚荣。

同时,要坚持自己的道路,有自己的思想、信仰。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所成就,才会掌握自己的命运。

“铁腕女帅”董明珠:用“强悍”、“霸道”之风创造格力神话

“铁腕女帅”董明珠:用“强悍”、“霸道”之风创造格力神话

“铁腕女帅”董明珠:用“强悍”、“霸道”之风创造格力神话作者:来源:《党史天地》2016年第23期1990年辞去在南京的干部工作,36岁的董明珠从当时还叫海利的基层业务员做起,业绩不断突破业界的营销纪录,创造多个营销神话,后逐步升任格力总裁。

竞争对手用“董明珠走过的路不长草”,来形容其作风强硬果断……36岁的“打工妹”董明珠出生于江苏南京一个普通人家,毕业于安徽省芜湖干部教育学院统计学专业,1975年在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管理工作。

在同学和邻居的眼里,少年时的董明珠是个文静可爱的女孩,总是微笑着听别人说话而很少发言。

1984年,即儿子2岁的时候,董明珠的丈夫病逝,那年她30岁。

这一事件成为董明珠人生的转折点。

为了撑起家庭,董明珠决定南下打工。

不过,考虑到儿子只有两岁,董明珠并没有马上起程,而是等到孩子长到8岁时才迈开了南下的步伐。

1990年,董明珠南下珠海打工,进入格力做了一名最基层的业务员。

营销在当时还是一个很新的职业,男的跑业务要能吃能喝能侃,八面逢源;女的要青春貌美,善于“攻关”。

看到董明珠滴酒不沾,在饭桌上只喝水,做事还原则性很强,不会“随波逐流”,一些老业务员禁不住为她担心。

1990年的海利是一家刚投产不久的国有小厂,空调产量2万台,销售收入2000万元,其中有相当部分还收不到钱。

空调销售旺季到来时,产品被包装一新拉出去,不用多久,一部分又被丢盔卸甲地拉回来。

在跟着一位老业务员熟悉了几个月的业务后,董明珠被派到安徽开拓市场。

一到安徽,董明珠就发现合肥一家经销商拖欠了42万元的货款,虽然多次催促,仍迟迟不还。

这是前任业务员留下的烂账,董明珠本来可以不管,而且公司当时按照销售额的2%对业务员进行提成,即使她讨回这笔债,自己也得不到一分钱。

但她想,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不能就这样算了。

经过40多天的斗智斗勇,董明珠硬是讨回了多年未归的债款。

从此,先款后货,决不赊账,成了董明珠为自己设立的第一条商规。

[作文素材]董明珠成功背后的故事

[作文素材]董明珠成功背后的故事

[作文素材]董明珠成功背后的故事董明珠成功背后的故事她是现任格力集团董事长、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世界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华人女企业家”、“全球商界女强人50强、全球100位最佳CEO”――董明珠。

在2021年12月12日央视举行的第十四届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上,董明珠荣获2021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奖。

提起董明珠,竞争对手们是这样形容她的:“董姐走过的路;都长不出草来。

”,可见这位铁娘子的厉害之处。

而格力内部的员工这样评价自己的女上司“说话铿锵有力,做事雷厉风行,即便不化妆,她也比实际年龄看起来年轻许多。

”媒体们则说“这个女子,虽然36岁前的人生平淡无奇,但36岁后的她,却用自己的坚韧和执著走出了一条别人无法复制的路。

”80后带你一起了解这位女强人的女性职场励志故事。

为什么说董明珠的创业故事很励志,因为很少有人像她这样,36岁再从基层业务员做起,而15年时间,她用自己超乎普通女性的能力,升任格力集团CEO。

一、大器晚成不失天分董明珠跟那个年代很多人一样,出身也平平,1954年,她出生于江苏南京一个普通人家,1975年参加工作,当时在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管理工作。

36岁以前,她的生活也是平淡无奇,没有人会想到,36岁以后的董明珠,却用自己的坚韧和执著创造了让人无不佩服的职场传奇。

1990年,董明珠毅然辞去工作,南下打工。

当时已经36岁的她,到了格力公司,要从一名基层业务员做起。

不知营销为何物的董明珠却凭借坚毅和死缠烂打,40天追讨回前任留下的42万元债款,令当时的总经理朱江洪刮目相看,成为营销界茶余饭后的经典励志故事。

这位女强人的创业传奇就是从这里开始。

靠着勤奋和诚恳,董明珠不断创造着格力公司的销售神话,她的个人销售额,曾经飙升至3650万元。

二、雷厉风行的女上司1995年,董明珠成为格力的`销售经理,下属们是这样看当时的这位女上司:一个从不按牌理出牌的人,她的“牌理”只有一个:自己的原则,自己认为对的。

董明珠个人简短经历

董明珠个人简短经历

董明珠个人简短经历董明珠,中国著名企业家,现任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

她以其坚定的意志和卓越的领导能力,成功将格力电器打造成了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成为了中国制造业的传奇人物。

董明珠出生于江苏省,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坚强的个性。

她在青年时期就表现出了对商业的浓厚兴趣,立志要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

她先后考入了南京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取得了经济学学士和硕士学位。

毕业后,董明珠进入了国营企业沈阳二机床厂工作,开始了她的职业生涯。

在那里,她展现出了出色的管理才能和商业头脑,很快就获得了领导的赏识。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她离开了沈阳二机床厂,开始了她的创业之路。

1990年,董明珠加入了当时还是一个小厂的格力电器。

在那里,她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很快就获得了公司领导的信任,被提拔为副厂长。

在她的领导下,格力电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了中国空调行业的领军企业。

2007年,董明珠正式成为格力电器的董事长兼总裁。

她以其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卓越的领导能力,带领格力电器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她提出了“产业报国、创新报国”的理念,致力于将格力电器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

在她的领导下,格力电器不仅在空调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还逐步拓展到了家电、通讯等多个领域。

她以其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果断的决策,使格力电器成为了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赢得了无数荣誉和奖项。

董明珠是一位充满魅力的女性企业家,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女性在商业领域同样可以取得非凡的成就。

她的成功不仅仅是对格力电器的成功,更是对中国制造业的成功,对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成功。

董明珠的个人简短经历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年,但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

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只要有梦想,就能创造奇迹”的真理,成为了中国制造业的传奇人物,也成为了无数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她的事迹会被更多的人所传颂,成为中国商业史上的一段佳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迟来的正义不是正义”
作者:崔晓林邹锡兰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2年第10期
典雅的草绿色丝巾、时尚的黑色裙裤——3月7日12点45分,首都大酒店的大堂酒吧,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副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的出现,令现场秩序大乱,众多媒体记者蜂拥而上,长枪短炮劈啪作响。

就“家电寒冬”、专利权保护、自主创新等话题,董明珠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寒冬”里的格力成绩单
2011年,家电行业显得“不旺”。

来自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2011年10月,国内洗衣机销量同比下降8.17%。

来自中国电子视像协会和奥维咨询的数据,2011年彩电行业国内零售规模略有增长,但出口额和出口总量却大幅下滑。

于是,在2011年底至2012年初,家电行业遭遇“寒冬”的说法被迅速发酵,并一度令众多从业者感到恐慌。

对此,董明珠向记者表示,年销售收入超过820亿元,这是在压力重重的2011年家电市场上,格力电器交出的业绩答卷。

“2012年格力将全力冲刺销售收入过千亿的目标。

而未来五年,格力电器将延续目前的扩张速度,力争实现营业收入达到2000亿元的目标。


据产业在线统计,2011冷年空调行业的总产量是1.14亿台,总销量是1.12亿台,同比分别增长37%和36.9%。

而空调市场规模从5000万台跃升到去年的上亿台,仅仅用了两年时间。

假如平稳缓慢的增长都被视为“寒冬”的话,那只能说许多过惯了舒服日子的企业已经不知如何去应对竞争。

董明珠向记者表示:“就算是行业的增速是个位数,对格力电器而言,我认为还是会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增长。

2002—2008年,家电行业的增长也是个位数,特别是2008年,整体行业是下滑的,但是格力电器还是保持了两位数增长,这就说明了行业面临调整期,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格力电器这种竞争力强的企业来讲,反而是一个机会,我认为行业会进一步整合,对格力来讲,更好地发挥优势,能够促进新一轮的整合力的提升。

只要你掌握核心科技、顺应市场潮流,就一定能抓住机遇,战胜挑战,赢得市场的青睐。


绝不做“技术附庸”
中国在10年前就已经是全球家电第一制造大国,但目前中国制造仍未突破技术与品牌两大瓶颈,尤其是黑电企业。

也有一些企业沉醉于“买技术也能创造可观利润”,止步于做“技术附庸”,核心技术一直在外国企业手里,无法跻身国际强势企业行列。

对于中国家电企业如何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力,董明珠还是坚持她的“工业精神”:“我一直认为一个制造业不要太浮躁,不要追求利益最大化,而要追求消费者的利益最大化,怎么来保证市场最大化·无非就是两点:一是创新意识,二是人才培养。

我认为只有这两点做到了,那么你的技术自然会领先于别人。

‘中国制造’想要突围,企业家一定要有个好的心态,不能浮躁,应该求精、求稳。

如果我们的心态不转变,还是急功近利,还是鼠目寸光,对‘中国制造’将会有很大影响。


“掌握核心技术对中国制造很重要,技术创新才能让消费者敞开大门。

我觉得技术就是创造一个东西去改变别人,而不是模仿别人。

技术就是我创造了一个东西,让消费者感受到因为这样的改变给自己提供了方便,那么这就是你的创新。

所以,我觉得创新是中国制造最不可丢失的精神。

”董明珠说。

“迟来的正义不是正义”
“保护知识产权”是董明珠此次参加全国两会的议案中最重要的部分。

提起这项议案,董明珠的语气变得犀利起来,“举个例子。

我们的一项知识产权诉讼案,官司打了3年,我们胜诉了,得到的赔偿是200万元。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案件审理时间漫长,耗费了大量精力;二是赔偿数额太少,起不到应有的惩戒作用。


董明珠表示,一件并不复杂的专利权官司,竟然耗时3年时间,这真是马拉松式的审理过程,官司打到最后,大家都精疲力竭。

关于赔偿的数额,董明珠向记者表示,格力维权的目的也不是为了钱,“你赔偿我们几千万,甚至几个亿,对格力来说,无非是账面上增加了一些资产,这意义并不大,我们在意的,是通过维权,维护企业本身及这个行业,或者说全体专利权拥有者的集体利益。

国家要加重对侵犯知识产权现象的打击力度,要在整个社会中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


董明珠认为,当前是中国经济面临转型的紧要时期,经济转型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企业的创新能力。

而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保护也就是知识产权的保护,是能否激励主体创新积极性的关键因素。

《专利法》、《商标法》等法律法规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非常明确,虽然在司法实践以及当前的社会环境,对知识产权作为财产权加以保护的法律文化在不断强化和形成,但在现实的执行过程中,甚至在司法保护环节却面临很多困境。

“首先就是专利案件审理期限太过漫长。

虽然民诉法规定,一审审理期限6个月,二审3个月,但通常从立案起到生效判决,大部分都在两年以上。

之所以如此‘拖沓’,其主要是法院审判人员缺乏,尤其是知识产权法官,每个法官每年100多宗案件,导致结案率低下;还有,很多案件都经过管辖权异议、因提起无效而申请中止诉讼以及司法鉴定环节,导致延长时限。

由于专利权保护本身有时限性,如果案件审理期限过长,不利于专利权的保护,正所谓迟来的正义不是正义。


董明珠认为,知识产权保护现在面临的法律困境是遇到侵害时,不能够及时得到保护,也很难得到足够的赔偿。

这导致侵害人的违法成本很低,权利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知识产权根本得不到有效保护,无疑是对创新精神的巨大打击。

为此,董明珠建议,国家应重视知识产权法官队伍建设,简化程序。

成立专门、相对独立的知识产权法庭,培养专业的法官队伍,提高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水平。

对于清晰明了的案件,应当简化程序,对于审理时间过长的案件,应该强化侵权人的时间成本。

同时,对于赔偿金额的认定,应该赋予法院取证责任和能力。

过分地强调专利权人自行取证或者申请法院取证,会使专利权损害赔偿额的确定不科学,从而不能充分对专利权进行依法、确实的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