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传类比终版
著名文学作品创作灵感来源是什么

著名文学作品创作灵感来源是什么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文学创作就是生活的一种浓缩与提炼,它有时会把生活中的东西做的更纯粹,更极致。
它是美的,纯粹的,带着创作者的个人倾向,必定是展现,提取他认为有价值的东西。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著名文学作品的创造灵感来源,希望能帮到你。
《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1872年1月,俄国报纸报道了一位35岁妇女的死讯:衣着楚楚,带着一包换洗衣服,女郎把自己扔入莫斯科外Yasenki火车站一辆外国火车的车轮下。
那位妇女身份被确认为Anna Pirogova,列夫•托尔斯泰妻子的远方亲戚,以及他好友和邻居Alexander Bibikov的情人。
很快有小道消息说,亚历山大曾告诉安娜他计划离开她并娶他儿子的新女家庭教师。
对此无能为力,她给他留下一个简短的字条——“你是害死我的人,高兴去吧,如果杀人会是件乐事”——然后逃走。
托尔斯泰本人后来参与料理安娜的后事,据说这位作家曾经认识的女子身后模糊难认的遗体在作家的脑海留下了如此长久的印象,以至于一年多后他才能提笔写下这部他早已在心中得出悲剧结论的新小说。
《鸟》达夫妮•杜穆里埃杜穆里埃夫人某些最著名的作品灵感源自位于英格兰西南端康沃尔郡她移居的家园,这点众所周知。
《牙买加旅馆》(1936)的灵感来自在1930年作者在真实生活中的牙买加客栈住过的一整晚,这家18世纪的客栈孤零零地位于Bodmin荒野。
《法国人的港湾》(1941)的灵感出自Readymoney海岸,那里杜穆里埃有一栋位于海岸边的度假别墅。
而在《蝴蝶梦》(1941)中令人难忘的华屋Manderley,至少部分是杜穆里埃本人在1943年搬进去住过的一栋豪华乡间别墅。
在这栋名叫“曼纳比利”别墅居住的时候,她看到附近农场里一群海鸥跟着一个犁,突然一个简单又让人泄气的念头闪出——如果鸟袭击人会发生什么。
小说《鸟》,最早出现在杜穆里埃的1952年的作品集《苹果树》里。
《第22条军规》约瑟夫•海勒1942年,19岁的约瑟夫•海勒加入美国空军,并在二战结束前参加了超过50次欧洲轰炸行动。
公务员行测真题类比推理试卷每日一练(388)

公务员行测真题类比推理试卷每日一练一、单选题(共计40题,每题1分) 1.单选题衰败:方兴未艾B.抄袭:拾人牙慧C.战争:马放南山D.后悔:抱恨终天2.单选题人烟辐辏:鸡犬相闻:繁盛A.人迹罕至:门可罗雀:荒凉B.筑巢引凤:腾笼换鸟:友善C.战马长矛:坚船利炮:强大D.大国工匠:小国寡民:专注3.单选题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A.农村美丽:民风淳朴:农家幸福B.榜样力量:鼓舞人心:引导征程C.智慧增长:信心增强:干劲增大D.传统习惯:文化底蕴:历史传承4.单选题肥皂对于( )相当于煤炭对于()A.衣服;锅炉B.水;火C.污渍;能源D.洗涤液;天然气5.单选题北风对于( ),相当于民歌对于()A.微风合唱歌曲B.飓风陕北民歌C.南风音乐体裁D.风向儿童歌曲6.单选题固有属性:偶有属性A.机械记忆:长期记忆B.寒性食物:热性食物C.静态博弈:动态博弈D.名胜古迹:万里长城7.单选题油田:钻探:石油A.房产:交易:证书B.车站:驾驶:乘客C.渔场:捕捞:海鲜D.灯塔:搭建:轮船8.单选题金子:银子A.电脑:汽车B.王阳明:格物论C.韭菜:洋葱D.唐诗:贺知章9.单选题征稿:审校:出版A.组装:维修:报废B.送审:开题:毕业C.分离:发射:入轨D.绘画:展出:装裱10.单选题老鹰:树枝:天空A.蜜蜂:蜂箱:花丛B.蟒蛇:山涧:森林C.蚊子:沟渠:野外D.鲈鱼:江河:海洋11.单选题保温杯:玻璃杯A.望远镜:显微镜B.自行车:三轮车C.睡裙:真丝裙D.白炽灯:LED灯12.单选题轿车:代步A.温室:蔬菜B.沙漏:计时C.健身:竞技D.中药:食疗13.行测类比推理文字:资料:图片A.木板:建材:钢铁B.红色:颜色:彩色C.塑料:脸盆:脚盆D.窗户:窗帘:布料14.单选题白鸽:母鸽:鸽A.柿饼:甜饼:饼B.桃花:梨花:花C.零售:网售:买D.水桶:铁桶:桶15.单选题婚礼:司仪:宾客A.教学:学生:教师B.诉讼:法官:原告C.新闻:主持人:记者D.球赛:裁判:球迷16.单选题就地保护:易地保护A.汽车爆胎:汽车漏油B.防洪堤:绿化带C.纯种繁育:杂交繁育D.销售提成:股份分红17.类比推理练习下载:网站:上传A.购物:商家:退货B.打工:城市:返乡C.上学:学校:放学D.上场:比赛:下场18.单选题轮椅:汽车A.公路:马路B.火车:水车C.缆车:索道D.飞机:坦克19.单选题乾:坤A.秦:汉B.中:外C.纵:横D.宇:宙20.单选题贫困:脱贫:共同富裕A.协商:参与:社会治理B.输液:治疗:身体康复D.污染:治污:绿水青山21.单选题头雁:雁阵A.蜂王:蜂巢B.猎狗:羊群C.蚁后:工蚁D.狮王:狮群22.单选题( )之于帐篷相当于进餐之于()A.敖包;餐厅B.野营;碗筷C.宿营;用餐D.探险;烤鸭23.单选题卧薪尝胆:勾践A.破釜沉舟:刘邦B.入木三分:王羲之C.三顾茅庐:孙权D.韦编三绝:吕不韦24.单选题质量:重力( )A.年龄:幼稚B.电源:电阻C.海拔:气压25.行测类比推理化险为夷:转危为安A.异曲同工:深入浅出B.承前启后:继往开来C.除旧布新:空前绝后D.畏首畏尾:瞻前顾后26.单选题钢笔:书写A.水瓶:保温B.春天:播种C.手表:计时D.眼睛:阅读27.单选题歌曲:作词:作曲A.钢琴曲:钢琴:钢琴家B.香烟:烟农:收获C.城市:街道:商铺D.诉讼:原告:被告28.单选题白天:夜晚:夏夜A.红色:黑色:漆黑B.中国:外国:欧洲国家C.高山:大海:南海D.草原:森林:原始森林29.单选题河长:河道巡查:水清岸绿A.湖长:污染治理:波平浪静B.路长:道路维修:车水马龙C.机长:客机驾驶:安全准点D.村长:带头致富:鸟语花香30.单选题相信:坚信:质疑A.希望:盼望:奢望B.报道:报告:封杀C.微词:批判:赞扬D.诚恳:诚信:伪装31.单选题舍生取义:苟且偷生A.爱财如命:乐于助人B.古为今用:今非昔比C.异口同声:一言九鼎D.祸不单行:鸿运当头32.单选题生产:销售A.收入:支出B.起草:修改C.救灾:抗灾D.闭幕:开幕33.单选题诗人:作诗:作词A.画家:艺术:画展B.乐手:指挥:弹琴C.鼓手:弹奏:作曲D.会计:审核:做账34.单选题开水瓶:保温A.密码锁:加密B.体温计:测温C.热水器:洗澡D.保险箱:安全35.单选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江西:庐山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山东:泰山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安徽:黄山C.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陕西:骊山D.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河南:嵩山36.单选题年号:历法:计时A.股票:基金:投资B.水坝:城墙:防洪C.火把:流星:照明D.手机:信函:洽谈37.单选题剪子对于( )相当于()对于秒表A.指甲赛跑B.厨刀卷尺C.剪纸计时D.理发师裁判38.单选题植物:松树:长寿A.生物:康乃馨:健康B.植物:玫瑰:富贵C.动物:鸽子:和平D.雕像:狮子:威严39.单选题飞行员:飞机A.教师:教室B.海军:大海C.妻子:家庭D.皇帝:皇宫40.行测类比推理蝴蝶:蟋蟀:昆虫A.和风:细雨:气候B.梨花:梨子:果树C.餐桌:衣柜:家具D.日食:月晕:星球正确答案一、单选题(共计40题,每题1分)1. C 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终极版)

第一章:绪论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种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三、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一)教育心理学同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也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四、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一)理论: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
(二)实践: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帮助教育者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五、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四)教育性原则八、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中国:儒家的《学记》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荀子:“教学相长”西方:夸美纽斯:“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赫尔巴特:教学过程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二、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卡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冯特(德):1879年;科学心理学桑代克(Thorndike)(美):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加涅——第一次提出教育心理学的概念190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第三章学习心理概述一、学习的一般含义学习是个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活动,由主客体相互作用而发生学习由经验的获得并引起相应的行为变化而体现二、学习的定义广义的学习:定义: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理解: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②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③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定义: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理解一:人与动物学习的区别①内容:简介经验为主②方式:以语言为中介③性质:有目的、积极主动理解二:学生的学习特点①掌握简介经验②在教师指导下③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四、学习的分类(一)、我国传统的学习分类法知识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的学习(二)、西方的学习分类法1加涅的分类法①从学习水平(复杂程度)分: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语言联合、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②从学习结果来分: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第四章联结派学习理论第一节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一、基本观点1、学习的实质: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2、学习的过程:形成一定联结的过程.一定的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trial and error)的过程而建立。
17种科学方法

一、科学方法(17种)在教学与检测中,要求学生记住下面17种科学方法的名称、常见实例,并会运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
这些科学方法也是中考考查的内容。
1.控制变量法:(1)定义:在研究一个量与多个因素关系时,将一些因素固定不变,分别只研究该量与一个因素的关系,从而使问题简化。
(2)举例: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先将电阻固定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然后再将电压固定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2.转换法:(1)定义:将看不见、摸不着、不便于研究的问题或因素,转换成看得见、摸得着、便于研究的问题或因素。
(2)举例:磁场看不见,我们撒上铁粉,通过铁粉的有序排列“看见”磁场并进行研究。
3.放大法:(1)定义:放大、扩大、变大或增加某些因素使问题更容易解决。
许多情况下可以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转换法。
(2)举例:将带有细玻璃管的塞子插到装满水的瓶口,显示玻璃瓶的微小形变。
4.换元法(替代法):(1)定义:换元法就是运用替换或代换的方法去进行创造的方法。
(2)举例:研究平面镜成像时,用平面玻璃代替平面镜进行研究。
研究透镜时,用冰块去代替玻璃制作简易的透镜。
5.等效法:(1)定义:两种现象在效果上一样,因此可以进行相互替代。
可以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替代法。
(2)举例: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6.分类法:(1)定义:将许多东西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组。
(2)举例:将汽化现象分为蒸发、沸腾两类。
7.比较法:(1)定义:找到两种东西(现象、物理量等)的相同点、不同点。
(2)举例: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8.类比法:(1)定义:由两种东西的一部分相似之处,推测其他部分也可能相似。
(2)举例:研究功率时,想到功率表示做功快慢、速度表示运动快慢这一相似性,推测功率在定义、定义式、单位等方面也可能与速度相似。
9.拟人类比法:(1)定义:拟人类比又称“亲身类比”或“角色扮演”。
在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设想自己变成了问题中的某些事物,从而去设身处地、亲临其境地感受问题的本质,解决问题。
公务员行测真题类比推理试卷(414)

公务员行测真题类比推理试卷每日一练一、单选题(共计45题,每题1分)1.单选题衰败:方兴未艾B.抄袭:拾人牙慧C.战争:马放南山D.后悔:抱恨终天答案:C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方兴未艾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与衰败构成反义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曲意逢迎是指违背自己的本心去迎合别人的意思;讨好是指迎合别人,取得别人的欢心或称赞;二者行为的本质均是讨好他人,所以二者为近义关系,与题干逻辑不一致,排除;B项:拾人牙慧比喻窃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与抄袭构成近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马放南山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与战争构成反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D项:抱恨终天指因做错某事而后悔一辈子,与后悔构成近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考点语义关系-反义关系来源2019年山东省选调应届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考试《行测》试卷(网友回忆版)第89题统计正确率79%易错项2.单选题主播:播报:带货A.火药:武器:炼丹B.手机:通讯:支付C.演员:唱歌:演戏D.教师:教书:育人答案:B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主播早期的功能为播报(通过广播.电视播送报道),而现在主播的功能也包括带货,第一个词和后两个词都是功能的对应关系,并且有时间先后之分。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火药可以作为有些武器的原材料,火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炼丹术,它是中国古代的炼丹家们在炼丹的过程中发明的,火药和后两个词不存在功能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手机早期的功能为通讯,而现在手机的功能也包括支付,第一个词和后两个词都是功能的对应关系,并且有时间先后之分,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C项:演员可以唱歌和演戏,但演员进行唱歌和演戏不存在时间先后之分,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教师可以教书和育人,但教书和育人不存在时间先后之分,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江苏高考语文现代文答题模式终极版

现代文答题模式一、艺术手法题(一)艺术手法类型1修辞手法修辞是增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自语言出现,人类就有修辞的需要;修辞可以令人:修饰自己的文章、语言,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加深别人的印象和抒情效果;更清楚了解别人的意思,不会受修辞手法的影响而有所误解;便于分析、欣赏文学作品:中文的修辞类型比喻譬喻──明喻、暗喻、借喻;比拟——拟人、拟物;排比;夸张──时间、空间、物象、人情、数量;互文;对偶──单句对、句中对、隔句对、三句对;双关;顶真;移觉通感2表现手法渲染、烘托、映衬正衬\反衬、虚实结合以虚衬实\以实衬虚、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声衬静\以静衬声、正侧、欲抑欲抑先扬&先抑后扬、点面以点代面\点面结合、象征、联想、想像、引用用典\化用、白描、留白等;(二)答题模式是什么点出手法;为什么解释手法;怎么样作用以比喻为例答:①比喻;②把……本体比作……喻体;③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本体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以拟人为例答:①拟人;②把……人所特有的动作/形态用到了……描写对像上面;③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描写对像的……特点/使得……描写对像人格化;表达了作者……的感情;二、作用题一知识积累这是答“作用题”的依据,必须熟记在心,答题时按照题干要求选择合适的术语作答结构主题类:A、词句出现在开头段:开篇点题,揭示主题;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奠定基调,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上下文形成对照;B、词句出现在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C、词句出现在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照应开头,呼应前文,使结构首尾呼应;含蓄有余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寄托作者感情;D、线索:文章中把全部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体的脉络,其作用是环环相扣,连接紧凑;线索在文中表现为:时间、空间、人物、事物、事物的内在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线索在文中往往有语言标志;表达技巧类:1.修辞手法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的作用是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的作用是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具体如下: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拟人——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拟物——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带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致;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设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用在开头有引起思考的作用,用在中间段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达鲜明,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强化作用;反复——分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连续出现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间隔叫连续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不连续出现,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在中间叫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一般都是为了能够强调突出某种意思;用于写人,强调人物心理状态或思想感情用于写事,强调事件结果或意义用于抒情,强调作者思想感情用于议论,强调作者观点和看法间隔反复的作用除能表达强烈的情感之外,还能起到分清层次脉络,增添旋律美,加强节奏感的作用;用在抒情文字中能达到反复咏叹,回环起伏抒情效果,充满语言美;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中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一方面可使语言幽默,另一方面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表现力;2表现手法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对比:使形象鲜明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对比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着,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烘托衬托;烘托与衬托本来是有差别的,但这个差别不要求中学生分清,烘托是不正面刻画主要对象,而通过描写主要对象周围的环境、人物来加以映衬,以突出主要对象;分为正衬与反衬;正衬是从正面衬托主体事物;反衬是从反面衬托主体事物,如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以乐景写哀情等;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类比:以浅寓深,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反语反讽:有2种作用: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和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3表达方式有五种:描写、抒情、说明、议论、记叙描写:描写是对人物、事件、环境、景物及其形态、特征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描写能把事物具体生动、鲜明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事、如临其境的感觉;描写有很多种类,按用语的繁简可分为渲染和白描;渲染:是浓墨重彩的铺陈、烘托事物,使形象鲜明突出,生动传神;白描:与渲染相反,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人物描写: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的性格特点;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又称风俗画,自然环境描写又称风景画;社会环境描写可以为人物活动提供大的社会历史背景,还可以烘托人物的志趣、情操等性格特征;自然环境描写可以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相应的场所和环境背景;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理和性格,寄托感情,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突出主题;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间接抒情:曲折有致,耐人寻味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议论记叙中的议论:画龙点晴,点明题旨说明:主要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列数字等;表达作用是:举例子:举例的作用是化抽象为具体实在,化深奥为浅显易懂,使读者易于接受,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还能丰富文章的内容;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作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打比方: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人称运用;第一人称: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情感,有如袒露胸怀,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第二人称:缩短作者和读者,或者“我”与被叙述者之间的距离,有如促膝谈心,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从而增加作品的感染力; 第三人称:所叙述的人物和事件可以不受特定的时空的限制,叙述者如冷眼旁观,显得客观冷静,反映的生活面极为宽广;叙述方法各有长短,为了发挥各自的优势,文章常常交叉采用两种不同的叙述人称;使用第一人称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进一步扩大表现的时空领域;使用第三人称的,则常常夹杂进人物的独白、对话等,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人称交叉叙述的方法,可以扬长补短,使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表现;二具体操作1、如果问题与文章结构有关,从词句对文章结构的作用来作答;例如:2007辽宁卷第17题: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秋去冬来”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答:起铺垫或引出下文的作用;2分写“秋去冬来”,自然引出下文的“炉火”,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写出了作者的感伤情绪,为下文写“炉火”的意蕴预设了空间;2分2、如果问题与表达技巧有关,从词句所运用的修辞及表现手法的效果来作答;例如2007年全国卷1第16题: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答: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和想象的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胡杨林死而不屈的精神;3、如果问题与主题有关,从词句对文章中心主旨的作用来作答;例如2007全国卷1第17题: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①以戈壁石的美丽,揭示出大西北的美丽;②以戈壁石的诱人,强化对大西北的热爱之情;③以戈壁石的呼唤,突出“到大西北”去的主旨;答题时要关注文章的重点语句,注意每段的段首和段尾,承上启下的,反复出现的,抒情和议论类的,这些句子往往对中心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要么深化,要么升华如上题原文中的倒数第二段,有一句话可以作为概括文章主旨的主旨句,即“人们会发现,大西北正在呼唤我们”;4、如果问题与情感有关,从词句本身流露出的作者情感态度价值观来作答;例如2007年的高考试题全国卷Ⅰ第14题:文中刻画的“左公柳”和“民勤人”两个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6分答:顽强不屈,有着极强的生命力;①表现大西北的精神风貌;②表达作者对大西北的赞美和崇敬之情;5.如果问题与人称有关,从人称表达的作用回答;例如2000年卷第22题第1小题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答:将长城拟人化:①便于与长城对话,②便于抒发感情;三、理解题与含义题(一)核心定义难以理解的的句子出理解题,有多层含义的出含义题(二)解题思路理解题:找出隐含的矛盾并解决之;此类题目往往是表面上有矛盾,但结合上下文却没有矛盾;含义题: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
最终版声学基础参考答案 上海海洋大学

声学基础参考答案一、判断题考点(10选5,每个3分)1骨导式传声器:2混响时间:在扩散声场中,当声源停止后从初始的声压级将低60dB所需的时间,用符号T60表示。
3吸声系数:材料吸收的声能与入射到材料上的总声能之比,叫吸声系数(α)。
4声波吸收:声波在非理想媒介中传播时,会出现声波随距离而逐渐衰减的物理现象,产生了将声能转变为热能的耗散过程,称为媒介中的声衰减。
5类比线路图:力学系统、声学系统类比线路图,阻抗型和导纳型类比线路图的相互转化老版P130 3.46超声波:高于20kHz的声波7声压级:老版P194 4.78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振动9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
突起的部分为波峰,凹下部分叫波谷。
10纵波:纵波是质点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平行的波。
如敲锣时,锣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就是平行的,声波是纵波。
二、名词解释(14选6个,每个6分)1 横振动:指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振动。
例如某弦在张力的作用下在与弦垂直方向做往返振动,振动的传播沿着弦长方向,这种振动方式称为横振动。
2 强迫振动:一个振动系统受到阻力作用后振动不能维持甚久,它要渐渐衰减到停止,因此要使振动持续不停,就要不断从外部获得能量,这种受到外部持续作用而产生的振动称为强迫振动。
3 可听阈: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其响度级即零响度级曲线称为可听阈4 等响曲线:人们曾做过很多实验以测定响度级与频率及声压级的关系。
一般人对不同频率的纯音感觉为同样响的响度级与频率的关系曲线,通常称为等呐曲线。
5 响度级:实用上为了定量地确定某一声音的轻与响的程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它和另一个标避的声音(通常为1000Hz纯音) 相比较,调节1000Hz纯音的声压级,使它和所研究的声音听起来有同样的响,这时1000Hz纯音的声压级就被定义为该声音的响度级,响度级的单位称为方。
6 声强级:在声学中,用于度量声强大小。
,单位为dB(分贝)。
2023年平房区初中升学三模测试理化综合试卷终版

2023年平房区中考调研测试(三)综合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为14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4.选择题必须使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迹工整、笔迹清楚。
5.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弄脏、不要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O -16Na -23S -32Cl -35.5Ca -40Cu -64一、选择题(1—27题,每题2分,共54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指尖的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助推冰城城市文明提升。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3.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 .水通电B .烧制陶器C .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 .洗涤剂除油污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空气用于工业制氧气B .焦炭炼铁C .稀有气体制闪光灯D .二氧化碳制碳酸饮料5.右图是氧原子的构成模型,下列信息或推理错误的是………………………()A .氧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其核电荷数为16B .氧原子结构示意图为C .在化学反应中氧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变成O 2-D .氧原子所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 .往试管中放入铁钉C .稀释浓硫酸D .蒸发A .回收塑料再利用,节约石油资源C .垃圾不经分类直接焚烧,产生更多能量B .回收废旧电池,减少环境污染D .回收铝制品比从铝土矿提取铝,节能、低碳6.“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量传递的难易程度 质量传递的难易程度
Le
k 热量传递的难易程度 c p DAB DAB 质量传递的难易程度
2014-6-19
三传类比
微分衡算相似
三传类比之
微分衡算相似
2014-6-19
x方向运动微分方程处理
yx zx Du x X xx D x y z
化工装备流动过程及原理
三传类比
李琪 于红 李雪 赵晓敏 高萨莎
目录
动力学物性相似及微分衡算相似 层流传递相似 湍流传递相似
三传类比典型方法介绍
三传类比
定义:三传类比指传递过程中的 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 三者之间定量的类比关系。这三 种传递过程有相同的传递机理, 相同的数学表达形式。 意义:在缺乏传热和传质的数据 时,只要满足一定条件,可以用 流体力学实验来代替传热实验和 传质实验。
运动微分方程
ux uy uz
μ μ μ
u z z x P 2 u x u y u z Y u y y y z y 3 y x y P 2 u u y u z Z u x z z z 3 z x z y z
u y u
三传类比
微分衡算相似
x yx x y
zx
u z u x z x
xx p 2
u x 2 u x 3
u z z x
LDCT固液传质系数的测量原理:
电解质溶液中将发生电极反应。 以K3Fe(CN)6一K4Fe(CN)6一NaoH体系为例。 阴极反应:Fe(CN)6-3 +e→Fe(CN)6-4 电流 -4 -3 阳极反应:Fe(CN)6 - e→Fe(CN)6 电极反应
2014-6-19
LDCT
电极反应 分两步:
Du x p 2 u u y X u x D x 3 x x x y x u x u x y x x y X u x z z
y
t
y
y
u z uu z u z t
k H Dp p uH u H q u tZ D y c p x
类比方法的局限性
一 二 无内热源,无化学反应 无辐射传热的影响
三
由于表面传递的质量速率足 够低,对速度分布、温度分 布和浓度分布的影响可以忽 略不计,可视为无总体流动
局限 性
四
无边界层分离,无形体阻力
三传类比
相似之处
传递机理
传递过程
传递的物理——数学模型 边界条件 求解方法 求解结果 动力学的物理性质
ux
u x uu x u x u x u
u x u x u u u x
u x uu x
作用的特征能量( 成对分子间的最大引力 ) M:分子量 T:绝对温度(K) :碰撞直径
单原子气体分子导热系 数:k 8.326 10-22
T/M 2 k(左):导热系数 k(右):Boltzmann 常数(1.3804 10-23 J/K)
T 3 2 M A M B / M A M B P 2 AB D
能量微分方程:
k H Dp uH H q c t D p
a A ua A D AB a A rA t
组分A的质量传递微分方程:
1/ 2
当M A M B,理想气体时, D AB 2.6622 10-25
Chapman-Enskog理论: 三传动力学物性相似关系
k 2.5103
cv M
1 D D AB 1.2
如果KbT/ε在1~100之间 ΩD/Ω≈0.9 ν/D=0.75
2014-6-19
三传类比
微分衡算相似
u z 2 z x 3 x u
y方向z方向的运动微分方程: u p u uu u Y
p 2 u u x x 3 x x x
u y y x
u z z x
u x
2014-6-19
y
x
u y y y y
x
u z y z
2 3 y u
z
x
z
y
z
u z 2 u z z 3 z
涡流传递(湍流流动)
三传类比
动力学物性相似
动量传递
e d u x dy
能量传递
dc pt q H dy A e
质量传递
jA , e M d A dy
τe——涡流剪应力 或雷诺应力 ε ——涡流粘度
εH——涡流热扩散 系数 (q/A)e——涡流热 通量
三传类比
动力学物性相似
动量传递
牛顿粘性定理
能量传递
傅里叶第一定理
q dt k A dy d c pt q A dy
质量传递
费克第一定理
jA D AB d A dy
现象方程
yx yx
du x dy d u x dy
扩散系数
k C P
D AB
理想气体:
D AB
m / s
2
1 v 3
2014-6-19
三传类比
动力学物性相似
以动量传递为例:
ux1 λ ux2
单位体积气体中分子数为n,分子平均速度v, 每个气体分子质量m。 近似假设其中1/3垂直于气体层在y方向运动, 单位时间内经过单位面积交换的分子数为: 1 nv 3 分子传递动量: yx 密度ρ =nm
LDCT
单相液体与气液两相对流传热
湍流状态下的单相液体强制对流传热与气液两相对流传热的研究。实验中采 用LDCT法测得液固传质系数,再由三传类比原理计算出传热系数。
2014-6-19
LDCT
单相液体对流传热
采用LDCT与三传类比 的方法对单相液体对流 传热的测试结果与 Dittus-Boelter关联式
u 0
∴x方向的运动微分方程: u x uu
t
x
p u x u y u x X x x x x y
离子从溶液主体向电极表面运动 离子在电极表面发生电化学反应
极限扩散电流:
在极限扩散电流下,电化学反应速率可视为与反应离子向电极 表面的扩散速率相等。
由对流传质方程: N k L (c 0) k L c 由法拉第定律: N IL nFA I 因而,k L L nFAc
2014-6-19
yx
n vmu x 2 u x1 3 u x 2 u x1 du x du y
du 1 du x v x v 3 dy 3 dy
yx
du x dy
1 v 3
2014-6-19
实际气体
三传类生双分子碰撞 2)碰撞期间的分子运动可由经典力学描述 依据Chapman-Enskog理论 3)只发生弹性碰撞 4)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只在两分子固定中心 MT 26 单原子气体分子粘度: 2.6693 10 之间作用 ( P a s) 2 :碰撞积分值,是 kT / 的函数,ε是分子相互
jA,e——涡流质量 通量 εM——涡流质量 扩散系数费克第 一定理
H M u' y l
动力学物性相似的意义
2014-6-19
三传类比
动力学物性相似
普朗特数
动量传递的难易程度 Pr k 热量传递的难易程度
施密特数
cp
Sc
刘易斯数
D AB
D AB
Nu 0.023Re 0.8 Pr1 / 3
的计算值吻合良好。相 对误差在15%以内。
2014-6-19
LDCT
气液两相对流传热
气液两相流的传热 数据与Shah的关联 图吻合度较好
2014-6-19
三传类比
动力学物性相似
三传类比之
动力学物性相似
2014-6-19
分子传递(静止流体或层流流动)
2014-6-19
微分衡算相似
u S t
非定常项 方程 对流项 φ 扩散项 Γ
X
三传类比
微分衡算相似
源项 S
P 2 u u y u x x 3 x x x y x
2014-6-19
LDCT
极限扩散电流技术 ( limiting diffusion current technique,LD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