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教学设计教案
论美(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

《论美》教案(教师中心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主要概念和观点,如“美”、“审美”等。
2. 提高学生对美学基本问题的认识,包括美的本质、美的标准等。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
4. 引导学生运用美学原理去分析、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美。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论美》的阅读与理解。
2. 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介绍。
3. 审美实践活动的设计。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学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课文内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美学问题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审美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论美》的打印稿。
2. 与美学相关的参考资料。
3. 审美实践活动的道具或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与美相关的故事或现象引发学生对美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课文《论美》,引导学生理解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3. 讨论:组织学生就美学问题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4. 实践:分组进行审美实践活动,如欣赏艺术品、评价美的现象等。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3. 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在审美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欣赏能力、评价能力等。
七、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为学生提供与美学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
2. 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审美场所,增强他们的审美体验。
3. 美学社团:鼓励学生参加美学社团,开展美学沙龙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审美兴趣。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
2. 家长沟通: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审美状况,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九、教学修改:1. 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评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关爱。
论美教学设计

白板使用
备注
导入新课,简介作 出示两组图片让学生说说谁美,引出论美的课 回答谁美的问题。
第三张右边书架上有一个很小
者
题。简介作者。
读一读作者简介
的蓝星星可以拖出作者简介。
1、明确本文的论 1、作者论及哪几种美?这几种美之间是什么关 自读全文,圈点勾画出能表明作 屏幕遮罩先拉到第一个问题的
教
点并理清本文的 系?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 论美
课时 1
教学
1.能说出本文的观点并梳理文章的思路。
目标
2.通过制作格言卡等形式,品味文章的语言。
3.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作者的观点作出自己的评价。
重点、 品味作者生动的议论性的语言,学会有见地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难点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设计者 如东县实验中学 章银美
学问离不开智慧
(举例:孟德尔、达尔文、爱因斯坦,对比论证)
世间不但缺少有智慧的人而且缺少有智慧的书
学
问 和
(旁征博引)
智
慧
智慧离不开学问
智慧必须以学问为基础 (肥皂泡与珍珠泉水作比喻)
无学问的智慧只会是浮光掠影(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智慧与学问相辅相成 (建筑材料和建筑师的匠心作比喻,比喻论证)
请学生到白板上完善板书设计
美;口语交际
1、第四小节有必要存在吗? 2、作者的观点中,你有要提出疑义的地方吗?
请学生举例 请学生读口语交际题目
畅所欲言。
简介人物事迹 同桌完成口语交际
课外 作业
课后阅读培根的作品《论美》,在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写一篇关于美的随笔。
点击问号按钮,出现人物介绍。
论美(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

论美(教师中心稿)第一章:美的概念与内涵1.1 教学目标1. 了解美的概念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2. 探讨美的内涵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分析美的多样性和普遍性。
1.2 教学内容1. 美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2. 美的内涵:形式美、内容美、艺术美等。
3. 美的在不同领域的体现:自然美、人文美、社会美等。
1.3 教学方法1. 讲座:讲解美的概念与内涵。
2. 小组讨论:探讨美的多样性和普遍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美的事物,如艺术品、自然景观等。
1.4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讲座和小组讨论的表现。
2. 案例分析报告:分析具体美的事物的内涵和特点。
第二章:美的标准与评价2.1 教学目标1. 了解美的标准的演变过程。
2. 探讨不同文化、时代对美的评价标准。
3. 分析美的评价方法及其局限性。
2.2 教学内容1. 传统美的标准:古代、中世纪、现代等。
2. 现代美的标准:审美观念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3. 美的评价方法:主观评价、客观评价、综合评价等。
2.3 教学方法1. 讲座:讲解美的标准的演变和现代美的评价方法。
2. 小组讨论:探讨不同文化、时代对美的评价标准的差异。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美的事物在现代审美观念下的评价。
2.4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讲座和小组讨论的表现。
2. 案例分析报告:分析具体美的事物在现代审美观念下的评价结果。
第三章:美的创造与表达3.1 教学目标1. 了解美的创造过程及其方法。
2. 探讨艺术家如何通过不同艺术形式表达美。
3. 分析美的表达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1. 美的创造过程:灵感、构思、创作等。
2. 艺术形式与美的表达: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
3. 美的表达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情感传达、思想交流、审美体验等。
3.3 教学方法1. 讲座:讲解美的创造过程及其方法。
2. 艺术家分享:邀请艺术家分享他们的创作经验和心得。
3. 小组讨论:探讨不同艺术形式在美的表达中的特点和优势。
第12课《论美》教案

第12课《论美》教案设计者:吴中区胥口中学蔡娴琴一、教学目标:1、理解美的真正含义,形成对美的正确认识。
2、能找出文章的主要观点,简述理由。
3、能恰当引用课文语句,写一段文字表明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1、初步了解培根的审美观,品味文章的有关论述,培养锤炼语言的意识。
2、学习杂感的写法,联系相关知识,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
三、课时数:1课时四、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探究式五、教学用具:多媒体显示六、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显胥口景观图片:清明山、太湖、书画城、胥王亭、孙武路夜景、胥江工业园等]【目的:利用地方资源,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引出对美的探讨。
】问:这些图片美吗美在哪里归纳:【我们胥口是山美、水美、路美、书画美、历史美……我们为生活在这样风景如画、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发达的胥口而感到骄傲。
山美,水美,人应更美!作为胥口人的我们可不能辜负了这样美的生活环境啊!那怎样才能做到“人美”呢请同学们一起来看英国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对美有过资深研究的著名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的《论美》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建议。
[显培根像及简介]【目的:让同学们了解培根】(二)品读课文:请同学们打开书本,一起来品读这篇精美的随感。
①诵读课文。
看文中提到哪几种美按作者的观点由低层次到高层次进行排列。
【4种;颜色之美—形体之美—行为之美—德行之美。
[显板书]】②细读课文。
作者分别是怎样论述的(提示:圈圈、点点、划划、写写,标示相关语段,划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注意作者用词的精确、严密。
在旁边写出自己的分析及看法,并可和旁边同学讨论、交流、完善。
)【1、颜色之美,即容貌美。
作者是这样论述的:“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
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
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
但这话也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论美(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

论美(教师中心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美”的概念和内涵。
2.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美的原则去创造和评价事物。
二、教学内容:1. 美的定义和内涵:介绍美的起源、定义和不同学科对美的理解。
2. 美的类型:分析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不同类型的美。
3. 美的评价标准:探讨美的普遍性和相对性,以及评价美的方法和原则。
4. 美的创造和应用:讲解如何运用美的原则创造美的作品,以及在日常生活和事业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的定义、类型、评价标准和创造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美的事物,引导学生感知和鉴赏美。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美的评价标准,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参考资料。
2. 投影仪、白板、教学PPT。
3. 美的案例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美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美的思考。
2. 讲授美的定义和内涵:讲解美的起源、定义和不同学科对美的理解。
3. 分析美的类型:展示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案例,引导学生感知和鉴赏。
4. 探讨美的评价标准:讲解美的普遍性和相对性,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5. 讲解美的创造和应用:介绍如何运用美的原则创造美的作品,以及在生活中和事业中的应用。
6. 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美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7. 总结与展望: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激发学生对美的继续探究兴趣。
8. 板书设计:论美1. 美的定义和内涵2. 美的类型3. 美的评价标准4. 美的创造和应用9. 课后作业:1. 整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美的理解心得。
2. 收集一幅自然美、艺术美或社会美的案例,分析其美的特点和价值。
3. 思考如何将美的原则应用于日常生活和事业中,制定一个应用计划。
4.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准备参与讨论。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论美.doc教学设计

《论美》教学设计徐爱武教学课题:《论美》教学设计(配有PPT课件)教学背景:本文主要是想教育学生如何正确的认识美,悟到美的内涵。
这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于正爱美却又无法正确评判美审视美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导向。
此时的学生,不少以奇装异服为美、以盲目的时髦为美、以武力征服为美、以敢于叛逆为美,却对于衣着朴实、刻苦勤奋、勤俭节约、拼搏奋斗、艰辛付出等等嗤之以鼻。
在此背景下,学习本文就大有裨益了。
可以让学生明白内在的德行之美远超过外在的颜色形体之美,从而修身养性,胸有大志并为之奋斗,提升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目标:1、能找出文章的主要观点,简述理由。
2、能找出本文所使用的论证方法。
3、能体会课文语言的精妙含义。
4、能根据课文内容的学习描述自己认识的美。
教学重点:1、找出中心论点,找出论证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2、认识“美”的真正内涵。
教学难点:1、学会在众多的观点中判断出中心论点。
2、学会理清议论文的论证思路。
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单元几篇议论文中的最后一篇,在前几篇议论文的学习中,有关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学生已经较为清楚,学习方法应该掌握的较为娴熟,怎么寻找或是提炼观点、怎么确定中心论点、怎么理清论证思路、怎么判定使用的是什么论据、怎么寻找论证方法、怎么评析论证方法的作用、怎么评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等等都应该手到擒来驾轻就熟了,学习本文就不应该感到有什么障碍了。
教学方法:以“先学后教,小组合作,教师点拨”模式为主。
让学生通过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探讨交流,再全部交流,教师穿针引线,适时导拨。
教学过程:一、导入:运用多媒体把一组美丽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品味出其美在何处:如花儿的娇艳美、落叶的飘零美、草房的古朴美、狮子的威武美、海边落日的雄浑璀璨美等导出: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美才是真正的美长久的美呢?我们来看看英国的哲学家培根是怎么论美的吧!二、走进作者: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
论美 教学设计

论美【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本课字词,熟读课文,初步了解培根的审美观;2.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理解美的真正含义,分清内在美与外形美的主次关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3.学会在生活中识别美、发现美、创造美。
【教学重难点】1.初步了解培根的审美观,品味文章的有关论述,培养研读课文能力;2.联系相关知识及自己的体验,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
【教学准备】1.畅言智慧课堂平台、多媒体课件等;2.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轻松谈话,引入课题。
雪莱曾经这样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的确,风华正茂的同学们,正值“美”的年龄,相信你们对美也有自己独到的认识,那么,别吝啬,将你慧眼发现的美说出来与大家共享吧!(学生畅所欲言)过渡:看来,同学们眼中的美可真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呀,雨后的彩虹是美的,春雨滋润下的万物是美的,胜利者的微笑是美的,诗人作家笔下流出的篇章是美的,国色天资也是美的。
但这些美是不是算得上是真正的美呢,让我们请出一位对美有过资深研究的哲学家吧,他是谁呀?——弗兰西斯·培根,英国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著名的哲学家。
他将在《论美》一文中给我们一个答案。
设计意图:耳熟能详的名人名言,特别能激起学生的共鸣。
可究竟什么是美呢?自然引出这个问题,回到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作者论及哪几种美?这几种美之间是什么关系?2.作者的观点有哪些?主要观点是什么?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文章最后作者给我们提出怎样的勉励和希望?(二)文章的主要观点。
1.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者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只强调了美德的重要)2.美貌的人,未必也具有内在的美。
(非作者的观点,而且在下文就已经否定了)3.就形貌而言,自然之美要胜于服饰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单纯仪容之美。
(通过三者的比较说明优雅行为之美最为要,优雅行为之美是美德的一种表现,但并不是全部。
《论美》教案

《论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A、了解作者,积累本课字词,熟读课文B、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质疑能力以及表达能力2、情感与价值目标A、理解“美”的真正含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B、学会在生活中识别美、发现美、创造美教学重点反复品读课文,领悟课文大意以及所蕴含的美的真谛。
教学难点揣摩并品味文中富有哲理性语言的深刻含义。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文章属于一篇议论性随笔,非常富于哲理韵味。
作者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17世纪的贵族,是一个通晓人情世故的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的《随笔》主要书写对世家子弟的“社会的与道德的劝言”,因此文章的语言风格就像一长者在倾心交谈,优规劝,有警告,但都平易近人。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培根的《论美》一文。
二、自读课文,感知文意。
三、指名学生读课文并解释生难字词。
菲腓华贵:华丽而贵重。
同义词是:华美贵重端庄:端正庄重。
俊秀:清秀美丽。
放荡:放纵,不受约束或行为不检点。
考究:(动词)考查;研究。
同义词是:研究探究优雅:优美高雅。
同义词是:典雅高雅滑稽:形容(语言、动作)引人发笑。
大丈夫:指有气质或有作为的男子。
愧悔:羞愧悔恨。
德行:道德和品行。
颜色:四、品读课文,思考一下问题:1、找出每个自然段的关键语句。
(1)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明确:用宝石打比方,说明一个人如果有了美好的德行,朴素的外表不仅不会有影响,而且会使这美好的德行更加可贵。
(2)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它方面的才能。
明确:谈论美貌之人的才德问题。
(3)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明确: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
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
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所以在三者中它是最高。
(4)最高的美是画家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
明确:“最高的美”应指内在美,比如德行,画家怎么画得出来呢?“奇妙”在于会起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 美
灵宝市三中 张香果
预习提示
一、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边读边用勾画的方式画出能够表达作者观点的语
句。
二、品析语言。(赏析、质疑)
(一)赏析:
读课文,找出你所认同并喜欢的观点,谈一谈你对这一观点
的理解,可以结合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或者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理解。可以写
下评注,或者小组内自由交流。
(二)质疑:
培根的文章写于400多年前的英国,以21世纪的中国青年的眼
光来看,你觉得他的观点有没有过时?文章在潜词造句、思想观点方面有没有值
得修正或补充的地方?如有,举例说明。
(三)班级交流。
三、拓展延伸。
(1)编写“凡人论美格言”。
(2)每人拟一条关于美的格言,小组交流后全班评比。
四、课后练笔。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动用了高科技手段来整容,一时间
“整容”“人造美女”等成了我们茶余饭后的话题。
请以“人造美女,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封300字左右的信。
要求:(1)在运用文中一些观点或语句进行劝说的基础上,学用精辟的语言表达
自己的看法。
(2)言辞恳切,真诚,300字左右。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对美的认识,认清内在美与外在美之间的关系。
2、体会语言精练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对美的认识,认清内在美与外在美
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们喜欢怎样的美?
师小结:有人喜欢“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 ,有人独爱“空山新
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清新美,有人欣赏“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的豪壮美,有人向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永恒美。
学完本文,对于美,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那么作者是如何认识美的呢?
二、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边读边用勾画的方式画出能够表达作者观点的语
句。
分析后总结本文的中心论点——美德最美。
三、品析语言。(赏析、质疑)
(一)、赏析:再读课文,找出你所认同并喜欢的观点,谈一谈你对这一观点
的理解,可以结合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或者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理解。可以写
下评注,或者小组内自由交流。
讨论并归纳:
A 、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B 、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
C 、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
D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
分析理解:
A、 用宝石打比方,说明一个人如果有了美好的德行,朴素的外表不仅不会有
影响,而且会使这美好的德行更加可贵。
B、一个人既有外形美,又有内在美,是不容易的。
C、晚秋的景色是一种成熟的美,具有最丰富的内在美。用晚秋景色打比方,说
明有些老人,因为具有丰富的内在修养而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成熟美。
D、 这里的美是指外表的美丽。这句话用水果打比方,说明没有丰富的内蕴而
只有表面的美丽,是不可能长久的。
(二)、质疑:培根的文章写于400多年前的英国,以21世纪的中国青年的眼
光来看,你觉得他的观点有没有过时?文章在潜词造句、思想观点方面有没有值
得修正或补充的地方?如有,举例说明。
班级交流。
四、拓展延伸。
编写“凡人论美格言”。
每人拟一条关于美的格言,小组交流后全班评比。
五、课堂小结。
莎士比亚曾说:“美的容颜不一定有美的灵魂”。可见,他赏识内在的
美。 泰戈尔有言:“你可以用外表的美来评价一朵花,或一只蝴蝶,但你不能
评价一个人。”证明不能以貌取人的道理。的确,一个人美不美不在外表,而在
才华、气质和品格。
同学们,在老师的眼中,你们漂亮潇洒,可爱且正值青春,你们是美的。学习本
文后,你们一定更懂得了美在内涵,她是一股属于心灵的力量。只有心灵的美,
才是永恒的美,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的美。愿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这样的美,都
能做回让自己满意美的人。
六、课后练笔。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动用了高科技手段来整容,一时间
“整容”“人造美女”等成了我们茶余饭后的话题。
请以“人造美女,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封300字左右的信。
要求:(1)在运用文中一些观点或语句进行劝说的基础上,学用精辟的语言表达
自己的看法。
(2)言辞恳切,真诚,300字左右。
练习题
1、编写“凡人论美格言”。
2、每人拟一条关于美的格言,小组交流后全班评比。
3、课后练笔。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动用了高科技手段来整容,一时
间“整容”“人造美女”等成了我们茶余饭后的话题。
请以“人造美女,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封300字左右的信。
要求:(1)在运用文中一些观点或语句进行劝说的基础上,学用精辟的语言表
达自己的看法。
(2)言辞恳切,真诚,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