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实战技法选粹
形意拳绝技二十四手

形意拳绝技二十四手
二十四手分上中下共分为三套,称为硬八手、软八手、岳家八手。
这二十四手法为形意门的无尚绝学,如果说八字功授徒极严,这三套绝手则历代只授掌门弟子一人,或老师认为有修养和武德之人所以传世很少,许多人练形意拳数十年,不要说见过,甚至从未听说过,可知其保守程度的严密了。
这并非老师保守,主要形意门之门规,这套拳法当时传人不多,听先人讲李存义传这二十四手人并不多,好象是只传了尚云祥,傅剑秋,
这二十四路绝手因传人不多,又是形意门拳法精粹所在,拳路把五行拳与十二形拳极为精巧的组合运用,从有刚有柔,到亦刚亦柔,再到不刚不柔的境界,因此拳经上说:“懂劲而知法者,上乘功夫;懂劲而不知法者,中乘功夫;不懂劲也不知法者,下乘功夫;概懂劲难而知法更难。
好多形意名家称二十四手为《形意神打》,上八手的劲诀用法为:起如钢锉,落如钩竿。
起者去也,落者回也。
未起如摘星,未落如坠月。
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起如风,落如箭,打倒敌手还嫌慢。
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梢要齐全,气连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
中八手的劲诀用法为:起似伏龙升天,落如霹雷击地。
起无形,落无踪,去意好似卷地风。
起不起,何用再起;落不落,何用再落。
低中望为高,高中望为低,起落如水中翻浪,不翻不钻,一寸为先。
下八手的劲诀用法为: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
虚中含实,实中含虚。
奇无不正,正无不奇,奇正之变,妙用无穷。
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即三回九转是一式也。
形意拳的拳理拳法――十六练法

形意拳的拳理拳法一一十六练法形意拳的拳理拳法一一十六练法“十六练法”是形意拳历代先师从实践中总结和提炼的关于手、眼、身法、步的要诣与精华。
凡学形意拳的,要想学出一点上乘的功夫,务须逐字逐句地领会此“十六练法”的深刻含义,除此之外, 没有捷径可走。
此“十六练法”是:一寸、二践、三躜、四就、五夹、六合、七疾、八正、九胫、十惊、十一起落、十二进退、十三阴阳、十四五行、十五动静、十六虚实。
现将这“十六练法”分述如下:一、“寸”,指步法而言。
它居形意拳“十六练法”之首,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在平时的演练或实际散手较技(太谷民间叫撕扒)时,无论是进步攻击、还是退步防守,都是前脚带后脚,后脚催前脚,要求进步要低,退步要高。
为防止被对方乘隙,一般来讲,步幅的大小不过“尺”,故名为“寸”。
拳谚云:“学者要知真消息,奥妙就在一寸间。
”这种“寸”的步法,其最大的特点是稳,即使攻击不成功,也极少被对方闪击;其次是发劲短促,一旦接触目标,就可充分发挥力达四梢的威力。
二、“践”,是指践步而言。
这种步法是后脚提起向前成虚步,同时束身向下,另一脚即利用束身的“弓弩劲”以“鹞子入林”之势尽力向前抢占有利地位,以达到攻击目的。
此步法一般在距对手两米左右时,突然发起攻击而用此步较适宜。
三、“躜”,是形意拳里特有的身法之一,所谓“躜”是说身、步二者相合相随,束身向前穿入,而瞬间贴近对方,叫做“躜”。
在形意拳谱中有“远践近躜、躜进合膝、沾身纵力”的理论。
“躜”的关键是身步二者必须相合相随。
四、“就”,是指对方攻击我的一瞬间,我即上下束身如一,犹如行进的槐虫,贴近对方,因势利导,弓I进落空,借势击之,以逸待劳,即拳谱所云:“打人如亲嘴,贴身近打全凭腿”。
五、“夹”,意指两股和两肘犹如夹剪,无论平时演练还是与人较技,都要两股紧夹,肛要上提,沉肩坠肘,两肘不离肋,势要严,劲要整,周身现“四象”,威严不可挡,谨慎防护周身要害,不给对方留有空隙,这是形意拳中重要的技法和防护要诀之一。
正宗形意拳内功秘籍,形意拳练气法!

正宗形意拳内功秘籍,形意拳练气法!正宗形意拳内功秘籍,形意拳练气法!目录序文第一篇气法真气解调气解丹气解通络解气道解朝元解第二篇三体解盘根解纳卦解腾膜解第三篇劲法劲源解劲起解拔力解起落解相合解化虚解后跋序文宋氏形意拳是我国北方形意拳的一支重要流派,由宋世荣及其胞弟宋世德在李能然所创形意拳基础上发展而来。
宋世荣、宋世德皆为形意大家李能然大师之徒,世人尊称大宋、二宋。
宋氏形意拳之所以形成一支流派,是由于宋世荣先生在全面继承传统形意拳术的基础上,创出了新的独到之处,形成了形意拳新的特色,同时也丰富了形意拳的内容。
宋世荣先生在总结习练形意拳经验的同时,将其悟得的独到之法,传于其子宋虎臣、侄宋铁麟及其他弟子,其独特之法对形意拳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宋世荣先生家居山西太谷县,后人称宋门一派形意拳术为山西宋氏形意拳。
宋门先师宋虎臣先生曾讲,五行、十二形及其套路,是形意拳的基本拳法,也是形意拳术的基本形态载体,宋氏形意拳的绝特之处不在拳术的形态套路,而是蕴含在拳术的“气法” 、“” 和“劲法”之中。
这本小册子根据宋氏形意拳第三代传人车润田大师生前的笔记和口述,将宋虎臣、宋铁麟二位大师传授的宋氏三法的要点之处,做了概要描述。
仅供后学者研究参考。
编者:车铭君二零零七年十月十六日第一篇气法真气解:气者,古人称之为“炁”(qì)。
“炁”乃人体先天之真气。
真气本在娘胎中蕴生而成,是人之五脏六腑适应自然界变化的先天整体能力。
先天之气旺盛,人之精、气、神俱强。
拳术之劲力源于人体真气的充盈,真气足则拳力强。
人之真气伏于肾阴之中,先天真气依后天之气调膳。
习练形意拳术,须依“气法”培植养护真气。
调气解:调气是“气法”的基本要义。
调气,即通过调整气息的运行,整合五脏六腑之间的阴阳关系。
脏器自身的功能为内、为阴;其他器官功能的支持作用为外、为阳。
调气的实质是促导五脏六腑功能的有效发挥,整合五脏六腑之间功能的配合能力。
在调气的过程中,人体气血的运行得以通畅、协调,进而达到气血为一,强壮肾阴,培植真气之目的。
古拳谱《形意拳秘法》十二形招式与实战运用

古拳谱《形意拳秘法》十二形招式与实战运用古人采龙、虎、猴、马、骀、猫、燕、鹞、鹰、鸡、鹤、蛇十二种动物之动作,象形取意,练成十二形象。
夫龙有搜骨之法,虎有扑食之猛,猴有纵跃之灵,马有蹄击之功,骀有竖尾之力,猫有捕捉登高之术,燕有取水之妙,鹞有穿林之巧,鹰有抓拿之技,鸡有斗智之勇,鹤有展翅之用,蛇有拨草之能。
观其形,取其能,其各物之技术,使人兼而有之,专练手眼身法步,必至行动灵敏,立势稳固,起若风,落若箭,形似狸猫,站如虎,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苟能持之以恒心,不畏苦,不惮劳,纯功习练,须数载如一日,不五载而功必成,学者宜勉之。
一、龙形预备式dFr由预备式,左腿向后转旋约200度,屈膝成弓箭步,腰随腿向左拧,左臂上悬,横置头上,手心向上,肘弯处要圆,右手由胯旁,手背向前,往左方平运,至档间,将手藏伏,作裹身藏手式。
注意:眼须随左臂向左平移视线,左臂上裹时要含滚劲。
接前式,两足向右拧,屈右膝,腰随身向右拧,右腿变前弓步,右臂由左肋上举,横悬头上,手心向上,左手由额旁手心向下按至胯旁,手背向前平运,至档间藏伏,成裹身藏手式二。
再左足向前迈进一步,但足须绕至右足旁向前进,重心点则能稳寄右脚上,左臂由肋上提,横置额旁;右手由额上,手心向地下按至胯旁,手背向前上运,至裆中将手藏过,作裹身藏手龙形式二。
接前式,右手由额角下按至右胯旁止,左手由裆前提起前推,手心蓄力,作分心掌式。
注意:用掌前推时,劲须发于腰,以腰催膀,膀催腕,掌心蓄力,俟手到敌身一寸间,再发劲推去,敌固不及逃,劲亦难以散.学者注意之。
接上式,右腿前进一步,膝前屈,作弓箭步,右手随腿前推,肩和腰要平,左手指稍屈(作鸡爪式)向后抓,成龙尾式一。
如左步前上,左手随腿前推,右手指稍屈后抓,成龙尾式二。
注意:身须侧进,肩向前,手腕与肩及膝成一直线,后手与后腿亦成一垂直线。
实战用法:敌由左方击来,我以左手上裹敌臂,以右手背击敌左肋。
反之敌由右方击来,我以左手背击敌右肋。
《形意拳二十四法》(含内容精义)

《形意拳二十四法》(含内容精义)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关注“老拳谱”公众号,海量经典老拳谱,免费为您推送;李存义形意拳二十四法三顶:头上顶有冲天之雄,手外顶有推山之功,舌上顶有吼狮吞象之容;三圆:脊背圆则力催身前,胸圆则两肱力全,虎口圆则勇猛外宣;三挺:挺项则精气贯顶,挺腰则力达全身挺膝则腿坚马稳;三抱:丹田抱气气不外泄,胆量抱身临敌不变,两肘抱肋出入不乱;三扣:肩扣则力气到肘,掌扣则力气到手,手足指扣则周身力厚;三垂:气垂则气降丹田,肩垂则力催肘前,肘垂则两腕撑圆;三曲:两肱宜曲则力富,两股宜曲曲则力凑两腕宜曲曲则力厚;三毒:心毒如怒狸攫鼠,眼毒如觊兔之饥鹰手毒如捕羊之饿虎校二十四法的具体内容之精义说明二十四法的具体内容之精义,必须取形意拳八字诀和象形拳八字诀,依依对照,方能议论的清楚,阐释的明白,以备习拳者参阅。
否则,偏于任何说法,都会论述的不全面了。
故只有一条一条的录其原文,方能较全面的议论清楚,阐释明白。
以八字诀为纲,二十四法为目,这样方能纲举目张。
照录之原文,首条用薜颠先生之八字诀,次条为姜容樵先生之八字诀,然后是我的议论之内容。
下面就依序阐释此中之精义。
顶字诀:薛:头上有顶冲天之雄,手上有顶推山之功,舌上有顶吼狮威容,故谓“三顶”。
姜:三顶者何?头(后脑骨)向上顶,有冲天之雄。
头为周身之主,上顶则后三关易通,肾气因之上达泥丸,以养性。
手掌外顶,有推山之功,则气贯周身,力达四肢。
舌上顶,有吼狮吞象之容,能导上升之肾气,下行归人丹田,以固命,是谓之“三顶”。
顶字诀之顶字,有止于此之意,内气上升至百会上,谓之冲天之雄。
头为天才。
百会为头之最上顶端,内气至此谓之顶。
所谓“尾闾正中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之顶也。
拳经云:“头若顶千钧,颈如搬树转”。
就是此“顶”字之诀也。
所谓“后脑骨向上顶”之顶字,乃向上竖起之意,还是百会穴放置头的最上端之意。
百会置头最上端则头正,头正领起则一身无懒骨,正所谓“头统健之体,乃全身之总领也。
15种形意拳打法

15种形意拳打法形意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拳法,主要以其独特的打法和注重内功的特点而著称。
下面将介绍15种形意拳打法。
第一种:跨步挤拳法。
该打法是采用跨步的方式后,用拳头挤击对方的手臂或胸口,形如挤牛步。
第二种:摆腰捆手法。
打法的关键在于摆动腰部,利用大臂勾住对方小臂,将对方捆住。
第三种:七星步法。
此打法中步履有关键,利用脚前后平行的步伐,拳头迅速地打向对方。
第四种:窝肘拳法。
该打法的特点是以肘部为重心,将拳头窝在肘下,用力突击对方。
第五种:猿臂扭勾道。
该打法主要利用肩臂的移动,以猿臂之势产生扭勾的力道,将对方制服。
第六种:模糊拳法。
这种拳法采用的是变幻莫测的打法,常常让对手无从下手。
第七种:伏虎拳法。
此打法主要以强力攻击对方下腹、上腹及胸部区域,相当凶猛。
第八种:提肘拳法。
利用上劲的力道,将肘头向上提起,将拳头猛然击向对方。
第九种:流星赶月道。
该打法主要借助身体的前倾力量,以惯性与力量的相结合,将拳头猛地砸向对方。
第十种:盾架拳法。
将手臂放于腰间,向外提起,将拳头猛烈撞击对方,以达到控制对手的效果。
第十一种:猛虎扑食法。
此拳法利用整个身体的爆炸力量,以强有力的攻击打倒对手。
第十二种:架花大放拳法。
招式中以双手一前一后架住对方,以后背部力道借助双臂的力道将对方甩掉。
第十三种:转身翻拳法。
以快速的转身和翻滚,用脚踢和拳打等手法制敌。
第十四种:连环劈拳法。
该打法主要以连续发射拳击为主,攻击力极强。
第十五种:盘龙卧虎法。
此拳法主要借助身体灵活性和力道,迅速攻击对方,以制胜为目标。
以上就是15种形意拳打法,每一种打法都各有特色,需要在实践中多多领悟,才能掌握其中的精髓。
形意拳实战——十二形

形意拳实战——十二形一、龙形拳散打应用(一)上打下撩(伏地龙形)我以前手向对方点打,对方防手反击,我则后手里旋向后架格对方之手,接对方之势;前手着力对方防守之机,即向侧伏身反撩击打对方腹及小腹部,使对方失控,见机变招。
注意:此招点打为虚,伏身反打为实,在突然变招中使对方防不胜防;在前手着力,后手即接招,同时下打,快速灵活,一晃便打。
掌握好:形意拳龙形拳,前手钻变招刁,拿手反打,要极力前伸,好比“拳如炮形龙折身”,龙折身犹如蜇龙潜伏,不弯不曲,不折不伏。
(二)上挑下踹(老龙卧道)对方用拳向我贯来,我前手迎击上挑,或以点打进攻;与对方着力,我即着力内旋后架格拦对方手腕,在架拦对方的同时,后脚向前蹬踹对方膝关节以上部位;后手同时前奋探打对方头部、耳门关等部位。
蹬踹着力而下顺势而踩。
注意:前手架拦与蹬踹要协调一致,劲力奋达,英勇奋进;不管脚的蹬踹着力与否,后手的探打必须连续连击。
掌握好:形意拳之龙形拳在技法上望膝而起,望脚而落;望胸而起,望腹而落;腰际旋转,抽身调膀至关重要。
二、虎形拳散打应用(一)双拳攻鼻(虎形拳进击法)对方与我快速火拼,双手连连向我进攻,左右互搏,双方拳互打,我必须瞅准机会,双手猛然向下卸力化解,双手将其力引进使其无着力的地方。
我双手下卸力之时着力外旋上搓,同时前脚寸进,后脚跟进;同时双臂由口前内旋翻手向对方面部扑打,以虎形拳(双阳拳)向对方鼻梁攻击。
注意:对方只要与我出现互拼、互打,我即在脑子中要闪电般的反映出虎形攻击技法,并予以实施。
在攻击鼻梁时两肘夹肋,保心护面,瞄准扑鼻,以寸劲弹抖,向对方狠狠攻击。
此招为引进落空,舍己从人。
掌握好:形意拳虎形拳在散手中的扑劲运用,此招双臂合抱,中门封闭比较安全,好比是猫扑鼠之一瞬间,缩身只待一触即发,只是束身落劲,才会利用于全身的发劲,犹如猛虎扑羊,体现出快速迅猛疾毒的冲扑劲来。
三、马形拳散打应用(一)双拳攻胸(马形拳进击法)对方以双拳向我上路攻来,我即双手上钻迎击对方来势,双手起钻,双臂护胸,双手护腮,前脚跟进,同时双手内旋着力粘就顺势由上向下栽捶打击对方颌、腮、胸乳部任何部位,以着力为准;前脚奋进,后脚跟进,两肘裹劲,拥身以整劲而上,粘就转动吐栽随身。
传统武术形意拳的招式与技法

传统武术形意拳的招式与技法传统武术中的形意拳,作为一种以拳法为主要手段的战斗技术,源远流长,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与演变。
形意拳以其独特的招式和技法而备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对传统武术形意拳的招式与技法进行介绍,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一传统武术的精髓所在。
一、形意拳的基本招式形意拳以其简洁、直接的招式而著称。
其基本招式主要包括:“推”的拳法、“托”的拳法、“靠”的拳法、“砸”的拳法等。
这些基本招式以直线为主要运动轨迹,打击力度直接而有力,给予对手以迅猛的攻击。
1. "推"的拳法推拳起初为挡击对手的拳法,后来逐渐发展为进攻之用。
其特点是以掌心向内的掌击,运用肩膀、胸腹等部位的力量,向对手推击,以压制对方的进攻。
2. "托"的拳法托拳以手掌拿住对方的肢体部位为主要手段,通过托持对方的肘、手腕等关节部位,进而控制对方的动作,使其失去攻击力。
3. "靠"的拳法靠拳以身体接触为核心,通过靠击对方的胸部、背部等部位来产生攻击效果。
靠拳要求身体、手臂以及腰腿等部位通过协调的动作,迅速移动并与对手接触,从而给予对手极大的压力。
4. "砸"的拳法砸拳以拳头作为主要冲击部位,通过直线式的冲击方式,打击对手的关键部位,如头部、胸腹等。
这种拳法要求力度准确、力量有力,给对手造成巨大的打击。
以上所述为形意拳的基本招式,其设计简明直接,注重攻击直接、有效,能在瞬间给予对手巨大的压力和伤害,是形意拳的核心。
二、形意拳的技法要领形意拳作为一种内家拳的代表,其技法要领更注重于内外结合的发力方法和技巧。
1. 呼吸控制形意拳注重呼吸的配合,通过深呼吸和有力的发声,调整自身的气息和节奏,使发力更加有力。
2. 重心下沉形意拳要求保持稳定的重心,并且将重心下沉于腰部,通过腰部的扭转和转移,使得力量源源不断地产生,增强发力的效果。
3. 动作连贯形意拳强调整体的协调运动,要求拳的发出和收回动作要连贯流畅,自然而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意拳实战技法选粹(七星十四处打法)孟庆威技击是武术的灵魂和精髓,不讲技击的武术只能说是中看不中用的“舞术”。
历代形意先师都有“形意技击秘法”之传。
所谓“秘法”即“打有目标、顾有诀窍、进退有度、开合有法”。
武术界同仁熟知的车永宏的“游鼍化险,绝地逢生”,郭云深的“连珠崩拳”,买壮图的“鸡形四把捶”,宋世荣的“燕子取水”,刘奇兰的“龙形特技”,张树德的“马形技法”,布学宽的“狮吞手”,刘剑的“截手连珠炮”,宋铁麟的“阴阳把”,孙德宜的“反手割脖、顺手牵羊”,吕加麟的“连三腿”等等都是诸位先师的拿手绝活;技击泰斗李复祯的“五花炮、绞捎子、连环手法虎扑子”更是形意界众所周知的绝招。
继承、挖掘诸位先师在散手技法上的宝贵遗产,对弘扬中华武术,促进全民健身运动,使中华武术走向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向广大武术爱好者就形意拳术中常用的实战技法作一简单的介绍,不妥之处,敬请诸位同仁批评指正。
在形意拳古谱中有左右上下“十四”打法之论,即头、手、肘、肩、胯、膝、脚。
无论哪种打法,形意拳历代先师均反复强调了手、眼、身法、步的高度协调一致,“一动无有不动,必须手脚并用”,“光是手到不为能,手足齐到艺为真”,“打人如亲觜,贴身近打全凭腿”。
往往听到一些外行讲:“形意拳用腿的地方不多”,其实,在形意散手技法中,一时一刻都离不开腿,进退转侧,扭身调膀,吞吐趋避,离开了步法的灵活多变,无论多么高明的技法都无济于世,所以,在下面介绍的形意散手技法中,步法的作用必须放在第一位。
一、头打技法头为“十四”打法之首,主要有顶、摆、撞三种打法。
“顶”有前顶和上顶,“摆”有左右之分,“撞”有前撞和后撞之别。
头打的主要部位是对方的眼、鼻、口、耳、两鬓以及胸部。
关于头打的要领是:“头打起落随脚走,起而未起占中央,足踏中门抢地位,就是神仙也难防”。
列举头打三例:1、对方以双峰贯耳来攻我,我以双手左右分顾其双手,同时以寸步跟进,用头直击对方的面部(图1、2)。
2、对方以顺步右崩拳击胸或腹部,我则侧身迂回使对方攻击落空;我从侧面贴近对手并以两臂封闭对方的攻击之手臂,用头摆打其面部或胸部(图3、4)。
3、对方从我身后用双手抱我,我则突然猛一下蹲,使对方顺势前倾,我立刻猛然向上直顶其下巴或向后猛击其面部(图5)。
二、肩打技法肩打可分左右上下之法,主要有撞、扛、靠、摆几种打法,攻击的主要部位一般是对方的胸部和双肩的前后左右。
肩打的要领是:“阴阳互变,或撞或扛,左右进击,贴身近打,步法适宜,遇敌不慌”。
1、肩撞打:对方以双马形或中门虎形向我中节击来,我即息步吞进并用捋手封闭其双臂,同时用前带步抢占对方两腿之间的地位,用肩猛撞其胸部。
2、肩摆打:对方以顺步崩拳击我上半身任何部位。
我以左(右)迂回步使其攻击落空,同时一手向上反提其手腕,一手下按其肘关节部位,成反关节势态,我同时用肩猛摆击其肩后或外侧。
三、肘打技法肘分左右,俗称“两门”,在形意拳古谱中有“横竖用肘”之谓。
肘的打击部位为人的上半身,前后左右均是肘打的有效部位。
肘打的要诀是:“顶肘与点,腰背拧转,上顶下砸,肘肱屈弯,开肘外打,马步跟上,坐要转动,摆打胯顾”。
肘打三例:1、顶肘:对方以右劈拳击我左肩或胸部,我立即将右腿右撤45度,并以右手刁拿对方来拳之手腕,我的左腿迅速插到对方右腿外侧,成马步,并以左肘顶打其右肋部位(图6)。
2、后摆肘打:对方从后用双手抓我双肩或用两手抱摔,我立即向左(右)扭胯转腰后摆右(左)肘,击其头部两侧之耳根或面部均可(图7、8)。
3、下砸肘:对方以崩拳或猛虎扑食之势攻击我,我以顺手牵羊之势顺势刁拿使其前倾,此时我迅速起肘下砸其背部的合缝穴或命门穴,一肘下去即可使对手丧失战斗力(图9、10)。
肘打歌诀如下:肘打去意占胸膛,出肘好似虎扑羊,顽敌攻来我吞化,侧身调步心莫慌,左右让敌势不顺,迅速出肘一命亡。
四、胯打胯打的技法主要有挤、挎、靠、撞等法,其攻击的主要部位是人体的中节。
用胯打的要领是:外胯用靠里胯挤,侧胯别身离地起,心沉一气阴阳合,坐胯狠毒用法奇。
胯打两例:1、对方若以右步崩拳或劈拳打我左肩或胸部位置,我之腰胯快速右转45度,使对方来招落空;我以右手刁拿牵引其右手,以左手向左推托其右肘,并同时向对方右腿后边插我右腿,立即腾出我的右手封割其喉部,对手必倒无疑(图11、12)。
2、对方若以左步崩拳或左步鲐形攻我,我迅速左转45度,泄其来招,随以两手封闭其左臂,我右腿向左内扣插入对方右腿外侧,并抽出我之右手推其左膀,同时用胯挤靠其中节,使其失去重心而倒地(图13、14)。
形意拳谱中有关胯打的歌诀是:胯打中节技法奇,左右并用须自然,挤靠挎撞莫死用,胜负只在一瞬间。
五、膝打技法人的两膝攻击力非常之大,若使用得当,只需一下便可让对手致残。
膝打的主要技法有:顶、撞、跪、拧等,打击的主要部位是人的中节以上部位以及腿、臂的关节处。
膝打的要领是:“顶撞身前后,还有左与右,里外跪膝法,可断膝关节,手膝同时用,其法妙无穷”。
膝打技法三例:1、对方以虎形或双峰贯耳击我正面,我息步吞进并用两手右左分顾或双手下捋破其来招,以速猛的动作腾出两手而抓其双肩或向前搂其后脑,使对方前倾,这时我猛然向上提膝顶击其面部或胸部(图15、16)。
2、对手以右步崩拳或猛虎扑食之势从我正面攻我,我马上右转45度,同时左手以顺手牵羊之势借对方冲力向我牵引,使其前倾,此时我快速提膝击其面部。
此招杀伤力非常之大,形意散手名家孙德宜师于太谷解放前夕,在太谷城内北市将一地痞恶棍用此招几乎置于死地(图1 7、18)。
3、对方若从我正面突然将我搂抱,此时我可直接向上提膝击其阴部。
此招对付男性对手最为有效(图19、20)。
膝打技法歌诀是:膝打前后神鬼惊,起膝好似虎出笼,手膝并用招法毒,左右皆能任我行。
六、脚打技法脚打技法在形意散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拳谚曰:“手打三分腿打七,腿功不硬不能得”。
脚打技法总是与手法紧密结合,故有“只是手到不为能,手足齐到艺为真”之说,脚打技法主要有:寸踢、崩踢、蹬踢、踹踢、弹踢等。
拳谱中则有:“踩、蹼、撩、削、勾、挂、截、摆、跺、踏、扫”等记载。
脚打的部位可遍及人体全身各个部位。
用脚打的要领是:“寸踢打臁骨,蹬踢须直出,趟踢脚要横,弹踢击下阴,踹踢从侧取,崩踢最怕人。
撩脚分前后,截有里外别,跺要全脚力,磕击在踝骨”。
脚打技法六例:1、对方以顺步右崩拳或劈拳击我,我顺势用右手刁拿来拳,左手上托其右肘关节处,立即起我左脚用力蹬踹其右肋(图21、22)。
2、对方以右步崩拳击我中节,我向右转45度,并以右手刁拿来拳,左手同时配合右手向右推托其右臂,顺势起脚踢其右腿臁骨或侧蹬其膝关节(图23、24)。
3、对方以双峰贯耳或双马形击我中上节,我以双手左右分顾,瞬间变中门虎形击其胸部,对手必然后闪以避我攻击,我则乘势起腿猛蹬其腹部,蹬脚时脚后跟用力,要短促快猛(图25、26、27)。
4、对方若用匕首向我上节刺来,我快速向左转45度,上身倒向我左侧,同时起右腿猛蹬其前腿膝关节(图28)。
5、对方若用左顺步崩拳或劈拳击我中上节,我则左转45度,用左手刁拿来拳,右手端其左肘,并以我右脚从外侧蹬其右膝关节或勾踢其右膝关节之后面,使其跪倒(图29)。
6、对方以顺步右拳直攻我头部或中节,我迅以右手刁拿来拳,并向我方牵引,此时我快速上左步出左贯耳掌打击其右耳,迫使对方向后或向左躲闪,瞬间我起右脚击其胸部或头部(图3 0、31、32)。
七、手打技法在形意门中,手打技法千姿百态,技法繁多,不但有单手和双手攻击的技法,更有拳掌互变之妙用和手脚并用精华,可以说变化无穷。
在实战中无论攻也好,顾也好,每招每式都离不开双手。
故拳谱中曰:双手好似两扇门,开为张,合为闭。
只有张开两扇门,才能吞进或引进对手而乘势击之;封闭两手即关住门户,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
在实战中,手脚配合,虚实结合,往往能迷惑对手,造成其判断的错误,从而让我抓住战机出奇制胜。
1、劈拳。
劈拳有左右之分和里外之别。
劈拳打击的主要部位是对方的左右两肩和胸部。
例(1)、对方若以右步崩拳击我胸部,我以息步吞进的同时用左手刁扣其来拳,随之右脚垫步向前,左步抢入对方右腿外侧,速出右劈拳击其左肩,攻击时要意、气、手脚同时到位,将挤、滚、劈之劲瞬间合为一体(图33)。
(2)对方以右崩拳或右步鹞形攻我中上节,我以息步避之,并用左手刁扣来拳,同时上右步抢占其中门,出右劈拳击其右肩里侧或右胸部。
2、崩拳,有顺步、拗步、寸步、抢步、蹬踢崩拳之分,各有妙用。
(1)顺步崩拳。
对方以右劈拳或右步鹞形击我中上节,我以息步左手刁拿来拳,迅速上右步出右拳击其心口或胸部(图34、35)。
(2)托肘崩拳。
对方以右步崩拳击我心口,我迅速息步吞进,并以左手向右托推其右肘,同时以左步向前,出右拳击其右肋(图36)。
(3)挎肘崩拳。
对方以左(右)崩拳击我心口,我在息步吞进的同时以右肘或左肘顾其来拳,紧接着以右步崩拳击其心口(图37、38)。
(4)退步崩拳。
对方以右步崩拳击我心口,我后撤右步同时以左手刁拿牵引来拳,快速出右拳击其右肋(图39、40)。
3、钻拳。
该拳在形意拳谱中有“生崩克炮之说”,钻拳是两顾一打,先顾后打,拳掌互变的技法。
它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对方的面部,拳谱中讲:起如水翻落如风,搂扒闪电打鼻准。
这里仅举钻拳技法两例:(1)对方以炮拳或劈拳从正面击我面部或肩部,我立即扭身调膀,以一手刁拿来拳,同时出钻拳打其面部(图41、42)。
(2)对方从我侧面以摆拳击我上节,我即变歇步化解来拳,出钻拳击其面部(图43、44)。
4、炮拳。
炮拳属火,有“生横克劈”之说,其攻击力很大,故拳谚曰:遇敌好似火烧身,滚架冲拳向前崩,顾中有打打有顾,进步出拳不留情。
举炮拳用法两例:(1)对方以悠捶盖顶击我头顶,我息步缩身,即以炮拳击其心口或面部(图45、46)。
(2)对方以右步贯耳击我头左侧,我立即进右步用炮拳击其面部或心口(图47、48)。
5、横拳。
谱有“生劈克钻”之说,其打击目标主要是对方的心口或两肋。
横拳技法两例:(1)对方以右崩拳击我心口,我息步吞进并以右手刁扣来拳,速以左寸步横拳击其肋或心口(图49)。
(2)对方以右崩拳击我中节,我进右步并以右手刁扣牵引来拳,同时出左横拳击其心口(图50)。
6、搂手炮。
对方以右步崩拳击我心口,我息步吞进,以左手从里往外格档,右手搂住来拳向我牵引的同时,我以右步崩拳击对方中节(图51、52)。
7、并步下砸拳。
对方以左崩拳击我中节,我立即息步吞进,并以左手刁扣来拳,同时并步下蹲用右拳猛砸对方左肘弯处(图53)。
8、撩阴掌。
对方以悠捶盖击我头部,我以左手刁拿其来拳,速进左步以右掌打击其阴部(图54、55)。
9、卡脖掌。
对方以右崩拳击我中节,我息步以右手刁拿牵引,迅速上左步出左掌卡其喉部(图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