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之《芦衣顺母》教学设计
二十四孝教案

一、二十四孝顺故事教学目标1 学生会读故事的内容,并且能够读通顺流畅。
2 初步理解其含义。
3 做到熟而成诵。
教学重难点重点:背诵内容。
难点:理解含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学习故事:二老师示范读一遍本课内容:三逐字逐句讲解句意,边讲解边指导学生背诵。
亲尝汤药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
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
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
仁孝闻天下。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
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四强化学生理解背诵记忆。
五反馈检查。
二、二十四孝顺故事教学目标1 学生会读故事的内容,并且能够读通顺流畅。
2 初步理解其含义。
3 做到熟而成诵。
教学重难点重点:背诵内容。
难点:理解含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学习故事:二老师示范读一遍本课内容:三逐字逐句讲解句意,边讲解边指导学生背诵。
行佣供母后汉江革,少失父,独与母居。
遭乱,负母逃难。
数遇贼,或欲劫将去,革辄[音zhe]泣告有老母在,贼不忍杀。
转客下邳[音pi],贫穷裸跣[音xian],行佣供母。
母便身之物,莫不毕给。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母极孝。
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
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自己赤脚做雇工供养母亲,而母亲所需甚丰。
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后人有诗颂曰:负母逃危难,穷途贼犯频。
哀求俱得免,佣力以供亲。
四强化学生理解背诵记忆。
五反馈检查。
三、二十四孝顺故事教学目标1 学生会读故事的内容,并且能够读通顺流畅.2 初步理解其含义。
中国文化经典-芦衣顺母(话剧舞台剧本)

中国文化经典-芦衣顺母(话剧舞台剧本)简介《芦衣顺母》是一部以中国古代传说故事为基础创作的话剧舞台剧本。
故事讲述了芦衣少年顺藤而上,勇敢地寻找自己失散多年的母亲的经历。
剧本通过表达孝道和勇气的重要性,展现了中国文化中家庭、亲情和传统价值观的力量。
剧情梗概故事开始,年幼的芦衣被母亲带到一座山上,然后母亲突然消失了。
芦衣长大后,决心要寻找母亲。
他听说母亲被困在一个巨大的山洞中,于是决定踏上寻母之旅。
芦衣穿过险恶的山林,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挑战。
他勇敢地面对恶势力,帮助了许多需要帮助的人,得到了许多人的赞赏和感激。
最后,芦衣来到了山洞前,发现洞口有一只巨大的怪物守护着。
他不畏困难,冲上前去与怪物搏斗。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芦衣终于打败了怪物,成功地进入了山洞。
在山洞里,芦衣找到了失散多年的母亲。
他们相拥而泣,母子重逢的喜悦溢于言表。
母亲告诉芦衣,她被邪恶势力困住了很久,但因为芦衣的勇气和坚持,他们才能够重聚。
故事以芦衣和母亲的重逢为结局,展示了孝道和母爱的伟大力量。
他们的故事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一,激励着人们珍惜家庭关系,勇敢面对困难。
主题和意义《芦衣顺母》这个经典故事传递了几个重要的主题和意义:1. 孝道:故事中的芦衣展现了对母亲的无尽孝心和追寻母爱的决心。
他的行为代表了中国文化中孝道的重要性,激励人们尊敬和孝顺父母。
2. 勇气:芦衣在寻找母亲的过程中面临了各种困难和危险,但他从未退缩。
他的勇气和坚持代表了中国文化中勇敢面对挑战的精神,鼓励人们勇往直前。
3. 亲情的力量:故事表达了亲情的伟大和力量。
芦衣和母亲的重逢象征着家庭的团聚和亲情的回归。
这一主题提醒人们家庭关系的重要性,以及亲人间的深厚情感。
《芦衣顺母》作为中国文化经典的一部分,通过剧本的形式向观众展示了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它在表演艺术中承载着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为观众带来思考和感悟。
芦衣顺母教学设计

芦衣顺母教学设计《芦衣顺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2)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闵损的高尚品质。
(3)学生能够学习作者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2)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体会闵损的高尚品质。
(3)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感受闵损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孝道观念。
(2)让学生体会到在家庭中要尊重长辈、关爱家人,才能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闵损的高尚品质。
(3)学习作者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1)体会闵损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孝道观念。
(2)学习作者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写作中。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 讲解课文的内容、生字、生词等知识。
演示法 展示闵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闵损的形象和品质。
讨论法 组织学生讨论闵损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朗读法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闵损的高尚品质。
写作法 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关于孝道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孝道的重要性。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孝道吗?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做过一些孝顺父母的事情?”引导学生回答出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芦衣顺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闵损的孝道故事。
”1. 2. 3. 1. 2. 1. 2. 3. 4. 5. 1.讲授新课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十四孝之《芦衣顺母》教学设计

⼆⼗四孝之《芦⾐顺母》教学设计认真做事踏实做⼈ 1
教学
内容 3 芦⾐顺母
教学
⽬标知识与技能:
1、诵读《芦⾐顺母》诗⽂,达到熟读成诵。
会记诵诗歌。
2、通过⼈物分析让学⽣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懂得孝顺⽗母。
过程与⽅法:
让学⽣通过反复朗读、⼩组交流,理解诗句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从⼩培养学⽣懂得感恩,孝顺长辈。
教学重
难点
通过⼈物分析让学⽣受到传统感恩教育并落实到⾏动中课前
准备
收集《芦⾐顺母》故事原⽂插图与视频动画。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次备课
⼀、谈话导⼊、情境激趣
原⽂
周闵损,字⼦骞,早丧母。
⽗娶后母,⽣⼆⼦,⾐
以棉絮;妒损,⾐以芦花。
⽗令损御车,体寒,失纼
(zh èn)。
⽗查知故,欲出后母。
损⽈:"母在⼀⼦寒,母
去三⼦单。
"母闻,悔改。
24孝故事教学计划

二十四孝故事教学计划四年级下册中心小学24孝故事教学计划一、背景材料“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一直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
流传数百年的“24孝”故事正是中国孝文化的集中体现。
二、教材分析1、孝感动天2、戏彩娱亲3、鹿乳奉亲4、百里负米5、啮指痛心6、芦衣顺母7、亲尝汤药8、拾葚异器9、埋儿奉母 10、卖身葬父 11、刻木事亲 12、涌泉跃鲤13、怀橘遗亲 14、扇枕温衾 15、行佣供母 16、闻雷泣墓17、哭竹生笋 18、卧冰求鲤 19、扼虎救父 20、恣蚊饱血21、尝粪忧心 22、乳姑不怠 23、涤亲溺器 24、弃官寻母)三、教学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对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24孝”,人们也产生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和争议。
今年8月13日,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新版“24孝”行动标准1、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2、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3、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4、亲自给父母做饭5、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6、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7、为父母建立“关爱卡”8、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9、教父母学会上网10、经常为父母拍照11、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12、打开父母的心结13、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14、支持单身父母再婚15、定期带父母做体检16、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1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18、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19、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20、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21、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22、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23、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24、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新“24孝”行动标准与旧“24孝”形成对比,就是想告诉大家,时代的脚步在不断向前迈进,“我们对‘孝’文化的理解,既要传承又要有创新”。
四、讨论思考“孝文化”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思想)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鲜明的民族性、继承性、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的作用?(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起积极作用;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起消极作用)二十四孝走过六百余年中国孝文化怎传承(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二十四孝图》教学设计

《二十四孝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二十四孝图》的内容和文化背景。
2、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对传统孝道观念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二十四孝图》中的主要故事和人物形象。
(2)理解古代孝道观念的内涵和演变。
2、难点(1)引导学生对《二十四孝图》中的孝道观念进行批判性思考,区分其中的精华与糟粕。
(2)培养学生将古代孝道观念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树立正确的孝道观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孝道的视频或讲述一个现代社会中的孝道故事,引起学生对孝道话题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孝道的理解和看法,引导学生思考孝道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知识讲解(1)介绍《二十四孝图》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2)选取《二十四孝图》中的几个典型故事,如“卧冰求鲤”“郭巨埋儿”等,进行详细讲解,分析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和所体现的孝道观念。
3、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二十四孝图》中的某些故事,讨论其中的孝道观念在现代社会是否仍然适用,以及如何看待其中一些极端或不合理的行为。
(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4、批判性思考(1)引导学生对《二十四孝图》中的孝道观念进行批判性思考,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封建礼教和愚孝成分。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5、对比分析(1)将古代孝道观念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的异同点。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孝道精神,使其符合时代的需求。
6、阅读拓展(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与孝道相关的文学作品,如《论语》中的有关章节、朱自清的《背影》等,进一步加深对孝道的理解。
(2)要求学生写一篇读书笔记,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
7、总结归纳(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传承过程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芦衣顺母教学设计

芦衣顺母教学设计芦衣顺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掌握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闵损的孝顺和宽容,学习他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闵损的孝顺和宽容。
2. 教学难点:体会闵损的内心感受,学习他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的生字词、背景知识等。
2. 朗读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故事,体会人物的情感。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故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4. 表演法: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故事,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孝顺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孝顺的重要性。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孝顺吗?引出课题:芦衣顺母2. 讲授新课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认读生字词。
介绍故事的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让学生自由朗读故事,思考故事的主要内容。
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总结。
3. 深入探究让学生默读故事,找出描写闵损的语句。
组织学生讨论这些语句,体会闵损的孝顺和宽容。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故事,感受人物的情感。
4.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闵损,你会怎么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
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生字词、故事的主要内容、闵损的优秀品质等。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孝顺和宽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学习闵损的优秀品质,做一个孝顺和宽容的人。
6. 布置作业让学生抄写生字词。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故事。
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故事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掌握了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了故事。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芦衣顺母教学设计

芦衣顺母教学设计海滨小学王燕教学目标1.懂得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伟大的,报答不完的。
2.知道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子女应尽的责任。
3.初步学会理解、体谅父母,能主动与父母沟通,主动分担家务。
4.进一步体会孝敬父母是每个人应有的美德。
教学难点:1.初步学会理解、体谅父母,能主动与父母沟通。
2.初步学会理解、体谅父母,能主动与父母沟通,主动分担家务。
教师准备:1.收集《二十四孝》图,并布置于教室周围。
2.田世国新闻报道,为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
教学过程:活动一、看一看,了解美德故事1.提问:你看了这段广告,有什么想说的?(播放公益广告《为妈妈洗脚》)2.交流。
3.听读原文学生跟随录音读原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4.了解人物学生通过课前搜集曾参的人物简介初步了解人物,教师课上进一步出示人物相关介绍及趣味故事。
5.理解故事教师引导学生对照译文充分理解故事的内容及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孝顺父母的品质。
6.讲述故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讲述故事。
(一)为什么要孝敬父母?1.父母是社会主义劳动者2.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3.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讨论现实生活中我们与父母之间交往特点:排斥、逆反、顶撞实物投影:家长的信让学生体会并讨论家长的信,启发学生理解父母,进一步引入该怎样孝敬父母(讨论)(二)怎样孝敬父母?1.尊敬和爱戴父母棗棗从现在做起(1)听从父母的教导:在父母教育我的时候,要认真听讲,虚心接受父母的意见,牢记父母的话。
(2)关心体贴父母:在父母工作的时候,不吵不闹,不打扰父母工作和学习,父母在休息的时候,走路要轻,说话要低,不妨碍父母的休息;父母干活累了,要给父母倒水喝,给父母捶背在吃东西的时候,要把好的东西先给父母吃,让爸爸妈妈高兴......(3)尊重父母的意见:听到父母讲话;便有礼貌地认真地听,也不插嘴;当父母批评我的时候,我不要生气,因为这是为我好。
不能与父母顶嘴。
(4)体谅父母的难处:不向父母要好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教学
内容
3 芦衣顺母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诵读《芦衣顺母》诗文,达到熟读成诵。
会记诵诗歌。
2、通过人物分析让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懂得孝顺父母。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小组交流,理解诗句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从小培养学生懂得感恩,孝顺长辈。
教学重
难点
通过人物分析让学生受到传统感恩教育并落实到行动中
课前
准备
收集《芦衣顺母》故事原文插图与视频动画。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谈话导入、情境激趣
原文
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
父娶后母,生二子,衣
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
父令损御车,体寒,失纼
(zhèn)。
父查知故,欲出后母。
损曰:"母在一子寒,母
去三子单。
"母闻,悔改。
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翻译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在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
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
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二、配乐诵读、品读解意
1、师配乐范读、领读
2、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
3、形式朗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赛)
4、背诵比赛
三、联系实际感悟升华
1、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打算?
2、再次齐颂记诵诗歌。
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板书设计
3、芦衣顺母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 尊前贤母在,三子免风霜。
教学反思
目标完成情况学生的参与情况教师指导情况课堂成功与不足改进方法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