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二十四孝教案

合集下载

二十四孝课程设计

二十四孝课程设计

二十四孝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二十四孝”的基本故事内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的核心价值。

2. 学生能通过分析“二十四孝”的故事,把握古代孝子孝行的特点及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3. 学生能结合“二十四孝”的故事,认识并举例说明孝道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方式,提升对文本的理解、分析和评价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以“二十四孝”为主题的演讲、小品或绘画等作品,提高表达和创新能力。

3. 学生学会搜集、整理和运用文献资料,培养信息处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二十四孝”,培养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良好品质,增强家庭责任感。

2. 学生能从“二十四孝”的故事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关爱他人,弘扬传统美德。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二十四孝”为主题,结合教材中相关章节,组织以下教学内容:1. “二十四孝”概述:介绍“二十四孝”的起源、背景及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帮助学生建立整体认识。

2. “二十四孝”故事精讲:详细讲解“卧冰求鲤”、“扇枕温衾”等具有代表性的孝行故事,分析孝子孝行的精神内涵。

3. 孝道文化在当代的意义:探讨孝道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引导学生认识到孝道在家庭、社会中的重要性。

4. 孝道实践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孝道行为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孝道在当代的实践方式。

5. 创作与展示: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以“二十四孝”为主题的作品,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导入,“二十四孝”概述,了解孝道文化的起源和背景。

第二课时:讲解“卧冰求鲤”、“扇枕温衾”等故事,分析孝子孝行的精神内涵。

第三课时:探讨孝道文化在当代的意义,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孝道实践案例。

第四课时:创作与展示,指导学生创作作品,并进行课堂展示和交流。

《二十四孝图》讲课稿

《二十四孝图》讲课稿

《二十四孝图》一、故事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连老师自己都感动不已的女孩。

这个女孩叫杜瑶瑶,来自山东青岛。

杜瑶瑶8岁时,父亲突然去世。

从此,8岁的她就承担其照顾卧病在床的妈妈和安排自己学习生活的重担。

每天,当你们还在梦中的时候,瑶瑶已经早早起床,做饭、帮妈妈洗漱,给妈妈喂药、准备午饭,一切安排妥当后,才匆匆忙忙奔向学校。

下午放学后,当你们坐上爸妈的车或吃着爸妈准备好的晚餐时,瑶瑶却是在买菜、给妈妈倒大小便、收拾屋子,直到很晚才睡去,就这样数年如一日,无怨无悔。

为了省钱给妈妈治病和补充营养,瑶瑶不仅不吃零食,连水果也很少吃,可总是想方设法给妈妈吃。

有一次,妈妈把一个苹果递给她,她接过了又放下,妈妈很奇怪,问一向爱吃苹果的她为什么不吃,她说也许过去吃得太多了,现在不爱吃了……不仅如此,为了让妈妈开心,瑶瑶还不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妈妈报告一个又一个好消息,被评上“小劳动能手”了,获得“市级三好学生”了,取得年级第一名了……就这样,坚强乐观的杜瑶瑶不仅成了妈妈的开心果和精神支柱,也成了中国最美少年,她的故事也被拍成电影《一个独生女的故事》。

这样的杜瑶瑶还有很多,也正是她们对中国的传统美德——孝顺做了最好的诠释。

今天,我们学习的也是一篇关于孝的散文,也就是鲁迅的《二十四孝图》。

二、解题这个题目加了一个书名号,是什么意思呢,哪个同学给大家解释一下。

(是一本关于24个孝子故事并配有相关图画的书)你知道是哪些孝子的故事?(老师适当举例狄仁杰、舜、黄庭坚等这些学生耳熟能详的人物,学生很是感兴趣。

)三、了解故事1、寻找故事《二十四孝图》本意是让人行孝,然而年幼的鲁迅在看它之前,还信心满满地做个孝子,看之后,却对做孝子的机会完全绝望,那么年幼的鲁迅究竟在《二十四孝图》中看到了什么而让他产生如此大的反差呢?请同学们浏览(11-19)自然段,找出鲁迅在文中写了《二十四孝图》哪几个故事。

同学们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说出故事的名称及位置,如“子路负米”在12自然段中的“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负米’……”学法指导:同学们读书时,一定要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读书方式,如本次是浏览寻找孝的故事,那么就在相关的内容下勾画,与此无关的就一带而过或直接略过,而不要再纠结于一些字音啊、个别词语的意思啊。

二十四孝教学设计教案

二十四孝教学设计教案

二十四孝临沂第二十四中学刘洪芝2010-10一、教学目标( 背景音乐—《感恩的心》)1.学习二十四孝之一孝子仲由《百里负米》的故事。

2.传承中华孝亲的美德。

3.培养学生的孝心﹑爱心。

4.教育学生懂的感恩父母,学会沟通。

二、教学步骤(一) 导入调查﹕1.教师﹕同学们说出最疼爱你们的人。

结果﹕最疼爱我们的人—父母。

2.提出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父母?3.答案﹕我们应该回报父母、孝敬父母。

4.导入课题:观看《百里负米》图片5.现场调查学生对《百里负米》故事的了解,并让学生简述故事。

6.解读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二十四孝故事之一《百里负米》的故事,了解并学习古人是怎样孝敬父母的。

(二) ①《百里负米》故事原文以及孝子仲由简介。

【原文】:周仲由,字子路。

家贫,常食藜藿(lí huò)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

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末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据裴骃《史记》集解引徐广《尸子》说)人。

出生日期:公元前542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480年。

职业:卫蒲邑大夫,季氏家宰。

孔子得意门生。

以政事见称。

性格爽直率真,有勇力才艺,敢于批评孔子。

孔子了解其为人,评价很高,认为可备大臣之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并说他使自己“恶言不闻于耳”。

做事果断,信守诺言,勇于进取,曾任卫蒲邑大夫、季氏家宰,是孔子“堕三都”之举的最主要合作者之一。

后为卫大夫孔悝家宰,在内讧中被杀。

②故事的释文:【释文】周朝,有个叫仲由的人,字子路。

家里很贫穷,时常在外面采集藜藿等野菜当食物。

而子路为了赡养父母双亲,常常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米来,尽到自己的孝心。

父母去世以后,子路南游到楚国。

楚王非常敬佩恭慕他的学问和人品,给子路加封到拥有百辆车马的官位。

家中积余下来的粮食达到万钟之多。

二十四孝之《行佣供母》教学设计

二十四孝之《行佣供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9 行佣供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诵读《行佣供母》诗文,达到熟读成诵。

会记诵诗歌。

2、通过人物分析让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懂得孝顺父母。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小组交流,理解诗句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从小培养学生懂得感恩,孝顺长辈。

教学重难点通过人物分析让学生受到传统感恩教育并落实到行动中课前准备收集《行佣供母》故事原文插图与视频动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谈话导入、情境激趣原文后汉江革,少失父,独与母居。

遭乱,负母逃难。

数遇贼,或欲劫将去,革辄泣告有老母在,贼不忍杀。

转客下邳,贫穷裸跣,行佣供母。

母便身之物,莫不毕给。

翻译东汉齐人江革(章帝时任五官中郎将),少年丧父,独自与母亲住在一起(侍奉母亲极为孝顺)。

不幸遭遇战乱,江革背着母亲逃难。

多次遇到匪盗,有的贼人想劫持他入伙,江革就哭着哀告说有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就不忍杀他。

后来,他辗转迁居江苏下邳,穷困地连鞋子都没有了,便做雇工挣钱供养母亲。

母亲所需衣服等,没没有一样缺乏的。

在乱世当中,江革行孝的确比一般人要艰辛困难。

兵荒马乱之中,妻离子散的比比皆是,一家人分散,骨肉分离,可以说是非常平常的事。

江革背着母亲,每逃难到一处,内有母亲要照料、要保全,外又有盗贼在行抢,一日三餐都相当的困难,更怕有盗贼来抓走他,所以他是在险阻艰难中,全人所不能全。

但是江革尽了最大的力量,终于能保全自己身体的安危,而且还能保护他的母亲。

即使在这么颠沛流离的日子里,他仍然可以克尽为人子的孝道,实在是难中之难。

所以后人称颂他:挽车极劳古,逃贼最间关。

太息江巨孝,能为人所难。

孝子忠臣,可以像日月一样永恒地照耀世间。

江革在这么艰困的环境当中还能脱险,为母亲做最好的孝养。

由此可见,环境的好坏并不足以影响孝子的心,只要我们有一颗真诚心,任何环境我们都可以做到孝亲、敬亲。

二、配乐诵读、品读解意1、师配乐范读、领读2、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

二十四孝教学设计(推荐五篇)

二十四孝教学设计(推荐五篇)

二十四孝教学设计(推荐五篇)第一篇:二十四孝教学设计《亲尝汤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讲《亲尝汤药》的故事。

2.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学做有孝心的孩子。

教学准备:1.古文《亲尝汤药》及对照的现代文。

2.搜集故事主人公刘恒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弟子规》中的部分内容,指名学生读一读: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2.请学生齐读,之后解释意思,并谈自己的理解。

3.师:在我国古代的《二十四孝》故事中,就有一位这样大孝至贤的人,他的名字叫刘恒。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亲尝汤药》的故事。

(板书:亲尝汤药)二、初学古文,了解故事:1.教师出示古文《亲尝汤药》: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

刘邦的三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

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

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

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

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

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

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

有诗颂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2.教师范读之后,请学生自由练习,读熟该文。

3.请学生试读,纠正读音(指名三人,)4.全班齐读。

指名说说故事的意思。

(学生根据理解变成现代文,教师适当补充纠正)三、学讲故事《亲尝汤药》:1.出示该故事的现代文,请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同桌互相读,纠正读音。

3.小组内试讲,选出优秀的小讲解员。

4.班内展示讲故事,评选优秀讲解员。

四、补充资料,联系自身谈体会,指导实践:1.搜集并交流其他《二十四孝故事》,并就故事中各个人物谈谈自己的看法。

2.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在现实生活中自己该怎样做。

3.为父母做一件事,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孝心。

《弃官寻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古语有云:“百行孝为先”,可见“孝”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二十四孝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二十四孝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二十四孝教案名称:二十四孝传统文化教学教学目标:1. 了解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孝”故事,培养幼儿的道德感和礼仪意识;2. 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幼儿园阳光课堂的建设。

教学准备:1. 二十四孝故事的相关图片、视频、音频;2. 提供有关二十四孝的书籍和少儿读物;3. 提供有关珍爱生命、讲道德、尊敬父母等教育课程。

教学内容:第一节:导入环节1. 用幼儿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引导幼儿回顾和复述“珍爱生命、讲道德、尊敬父母”等教育内容;2. 介绍中国文化中的“二十四孝”故事;3. 以“孝”为主题,引起幼儿对家庭、长辈的关注与重视。

第二节:教学主体1. 告诉孩子什么是“二十四孝”,并逐个讲解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2. 观看相关的视频或图片,让幼儿对“二十四孝”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3. 课堂互动:老师提出问题或假设情境让幼儿自己分组表演20多个“二十四孝”故事,鼓励幼儿在演绎过程中对故事内容和情节有更深入的思考。

第三节:课后延伸1. 建议和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与“二十四孝”相关的书籍和少儿读物,并互相分享彼此的感受;2. 提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注身边的长辈,特别是要尊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老一辈的人们;3. 引导幼儿认识到家庭的温馨和幸福来自于每个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关爱和尊重。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了解了中国文化中的“二十四孝”,并更进一步了解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道德规范,提高了幼儿的情感素质和认知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和家长对传统文化和孝道文化的认同。

幼儿们在表演过程中,不仅体验了戏剧、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更激发了合作精神。

通过团队协作,配合默契,学生之间的友谊得到了更好的加深与沉淀。

教学目标顺利达成,班级氛围更加和谐,幼儿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了提升。

《二十四孝图》教学设计

《二十四孝图》教学设计

《二十四孝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二十四孝图》的内容和文化背景。

2、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对传统孝道观念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二十四孝图》中的主要故事和人物形象。

(2)理解古代孝道观念的内涵和演变。

2、难点(1)引导学生对《二十四孝图》中的孝道观念进行批判性思考,区分其中的精华与糟粕。

(2)培养学生将古代孝道观念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树立正确的孝道观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孝道的视频或讲述一个现代社会中的孝道故事,引起学生对孝道话题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孝道的理解和看法,引导学生思考孝道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知识讲解(1)介绍《二十四孝图》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2)选取《二十四孝图》中的几个典型故事,如“卧冰求鲤”“郭巨埋儿”等,进行详细讲解,分析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和所体现的孝道观念。

3、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二十四孝图》中的某些故事,讨论其中的孝道观念在现代社会是否仍然适用,以及如何看待其中一些极端或不合理的行为。

(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4、批判性思考(1)引导学生对《二十四孝图》中的孝道观念进行批判性思考,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封建礼教和愚孝成分。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5、对比分析(1)将古代孝道观念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的异同点。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孝道精神,使其符合时代的需求。

6、阅读拓展(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与孝道相关的文学作品,如《论语》中的有关章节、朱自清的《背影》等,进一步加深对孝道的理解。

(2)要求学生写一篇读书笔记,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

7、总结归纳(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传承过程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下 二十四孝校本教案

下 二十四孝校本教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德育目标)
1知书达理--规范学生的生活学习行为;
2.明理修身--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
重、难点
熟读成诵---适度拓展—引导力行
教具
电子课件、视频
学具
二十四孝故事读本
教学流程
课堂规范
预测创新
1.读:视频导入
教师范读---学生诵读---熟读成诵;
2.讲:简洁释义—适度拓展—引导力行;“百善孝为先”
行父母孝事,孝道即成矣。
有孝心方成人
孝字当先,家风必正,
为人必善,人生必和谐。。




“百善孝为先”
孝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
人世间最不能等待的是孝敬父母。
最应该先躬行的是孝敬父母!
课题
二十四孝故事—扼虎救父
第(2)周
目标
预设
知识与技能
做到:与经典同行,与规范为友。
过程与方法
读:教师范读---学生诵读---熟读成诵;
讲:简洁释义—适度拓展—引导力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德育目标)
1知书达理--规范学生的生活学习行为;
2.明理修身--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
重、难点
熟读成诵---适度拓展—引导力行
教具
电子课件、视频
学具
二十四孝故事读本
教学流程
课堂规范
预测创新
1.读:视频导入
教师范读---学生诵读---熟读成诵;
2.讲:简洁释义—适度拓展—引导力行;
课题
二十四孝故事--弃官寻母
第(7)周
目标
预设
知识与技能
做到:与经典同行,与规范为友。
过程与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二十四孝教案
【篇一:《二十四孝》与《二十四孝》教案(王展鹏)原
始】
佛山市顺德区碧桂花城学校“读写特色课程”教案集
佛山市顺德区碧桂花城学校“读写特色课程”教案集
【篇三:《二十四孝图》教学设计】
《二十四孝图》教学设计
教学要点
1、了解作品诞生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2、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深刻领悟作品的主旨
3、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孝道”进行思考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题解及导入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通过一个个的故事来宣扬孝道。

一般我们都会被其中描绘的场面所感动,但是鲁迅先生却有与我们不一样的看法,他是如何看待《二十四孝图》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二十四孝图》。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后改为豫亭,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这篇《二十四孝图》是选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朝花夕拾》写到他年少时代以至于到日本前后的若干生活片段,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展现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

三、阅读文本,把握整体内容
学生进行自由朗读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四、理解课文
1、课堂交流:
(1)鲁迅先生对二十四孝图所列举的孝子们的做法持什么态度?
提示:批评的态度
(2)文章的线索
提示: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记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
(3)我收到长辈赠送的二十四孝图是一种怎样的反应? 读完后又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为什么会感到失望?
提示:起先很高兴,读完后却感到失望。

因为其不实的描写与封建性
(4)鲁迅先生着重写了哪几个故事?鲁迅先生通过这几个故事主要批判了什么?提示:“哭竹生笋”“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前两则鲁迅先生主要
批判了其不真实性,而后两则是对愚昧的孝道的沉重抨击。

通过这几则故
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

2、理清文章结构内容
全文可以分为两个大部分:
第一部分(1——4段):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第二部分(5——17段):鲁迅先生回忆起自己儿时读书的情景,进而详细叙述了对
《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批判封建孝道。

在讲第一部分时,将时代背景给同学交代清楚,从时代背景就可以很容易理解
鲁迅先生为什么会提倡白话,批判反白话者。

讲解的重点将放在第二部分上面,引导学生对“孝道”形成正确的认识。

背景:其发表于1926年5月25日《莽原》,其思想主要是批判旧文学旧思想,也是五四时期反对旧道德的一篇文章。

在1925年11月2日,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通过会议决定,小学生要读经,自初小四年级起,每周一小时,直至高小毕业。

北洋军阀竭力提倡“以正人心而厚风俗”的读物。

上海出版了《男女百孝图全传》作为“家庭教育的好模范”
的必读本。

《朝花夕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其用意,正如许广平在讲到关于鲁迅对待儿子海婴的态度时所指出的那样:“他自己生长于大家庭中,一切戕贼儿童天真的待遇,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绝不肯让第二代的孩子再尝到他所受得一切。

尤其是普通的所谓的礼仪,把小孩子教成木头人一样,见了人都不敢声响的拘拘为仁。

”因而《朝花夕拾》中的许多作品,是对封建教育制和封建家长的无情鞭挞。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去后找5个关于《二十四孝图》的成语故事
板书:
1——4段:反白话反复古
5——17段:
私塾读书:读书受限打骂
私下读书:自由
《二十四孝图》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请同学起来谈谈自己看过《二十四孝图》中故事后的看法
二、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全面地把握中心思想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明确了鲁迅先生的《二十四孝图》一文通过对自己儿时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对封建孝道进行了批判。

课堂交流:
1、请同学归纳本文的中心
提示:①尖锐批判复古倾向②批判封建教育与封建孝道
2、鲁迅在文中虚拟自己仿效“陆绩怀橘”“哭竹生笋”“卧冰求鲤”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揭示道德家们的虚伪,他们故意捏造那种现实中不存在的道德高标来突显
自己的价值。

3、鲁迅先生是真的在批判孝道吗?
提示:不是在批判孝道,孝是应该的,愚孝与盲从是错误的。

4、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孝道”的看法
提示:不应该“愚孝”,对传统“孝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5、写作手法
把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有机的糅合一体,充满诗情画意。

把对往事的
回忆和对时弊的议论结合的自然恰当,天衣无缝。

揶揄嘲笑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正话反说,反话正说,犀利风趣耐人寻味。

三、总结
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

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
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

鲁迅是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对于当下的国人,孝道该如何提倡,仍然是非常值得思索和探讨的问题。

但是我
们可以肯定的是,对于传统孝道,我们要取其精华,取其糟粕,辩
证的看到。

四、布置作业
写一篇小作文,谈谈自己对孝道的看法,不少于3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