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优质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书愤(公开课教案)

书愤(公开课教案)

书愤(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书愤》。

(2)理解《书愤》的创作背景和诗文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体会诗人的愤世嫉俗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书愤》。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分析诗文中的情感,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愤世嫉俗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书愤》。

(2)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中修辞手法的分析。

(2)诗人愤世嫉俗之情的体会。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文的世界。

2. 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读诗文。

4. 对比分析法:通过比较其他诗人同类题材的作品,突出《书愤》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典音乐,营造诗意氛围。

(2)展示诗人画像,简介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文,圈点勾画生字词。

(2)讲解生字词,疏通诗文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解读诗文内容。

(2)分享讨论成果,总结诗文主旨。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朗读诗文,感受诗的韵律美。

(2)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愤世嫉俗之情。

5. 拓展延伸:(1)比较其他诗人同类题材的作品,如杜甫的《登高》。

(2)总结《书愤》的独到之处。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主旨和情感。

7. 布置作业:(1)熟读并背诵《书愤》。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书愤/陆游》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书愤/陆游》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书愤/陆游》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书愤》的创作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原文《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2.2 创作背景介绍陆游的生平和创作《书愤》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

2.3 诗歌翻译讲解诗歌的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1)理解《书愤》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

3.2 教学难点(1)诗句中的历史典故和意象的理解。

(2)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抒发。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4.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体会诗人的情感。

4.4 讲解与示范讲解诗句中的历史典故和意象,分析诗歌的深层含义。

4.5 课堂练习让学生翻译诗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4.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抄写课文让学生抄写《书愤》,加深对诗句的印象。

5.2 预习下节课内容预习下节课要学习的诗歌,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5.3 查阅资料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陆游的其他作品及其创作风格。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6.3 小组合作评价对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交流、协作、创新等方面。

书愤教案(优秀6篇)

书愤教案(优秀6篇)

书愤教案(优秀6篇)书愤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七律的特点用用典的含义。

能力目标理解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情感目标了解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特点,教学要求教学重点背诵全文,提高对、研讨的鉴赏能力,教学难点了解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特点,教学方法诵读分析比较课是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关于陆游陆游(一一二五~一二一O),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高宗时,试礼部,名在前到,因触怒秦桧,被罢免,孝宗时,赐进士出身,历官隆兴,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建及江南西路平茶监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去职,归老故乡。

二、解题,诵读本诗写于1186年陆洲居山阴时所作,诗中追求壮岁心情,自伤迟幕,致慨世事多艰,小人误车,恢复中原的时机,一去而不可没,结尾诗人并不消沉,以赞颂的口吻表达了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诵读(教读,齐读,背诵)三、分析(一)释题书,写,愤,愤懑,悲愤。

(二)请学生朗读“阅读提示”(三)诗歌分类1、诗歌分类简表(见投影)2、研讨分类(见投影)3、七律常识七律共八句,每句七言,计56字,二,四,六,八句抻韵。

一二句称首联,二四句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对句最后一字为平声字。

讲究平仄相间。

(1)问:本诗抻何韵、?有什么好处?答:每联第二句押an韵,天成节奏和韵律,读起来回环上口,具有音乐美,给人以情韵流容的艺术感受。

(2)问:本文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答: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

“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

檀道济传》。

“出师一表” 出自《三国志》。

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

尾联用典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推崇,诸氏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统一中原为其终身大业,尽管蜀汉地狭人少,他仍毅然上表北伐,颂古为了非邻居作者自负为卫国良将,却“报国欲死无战场”。

结句揭示全诗“愤”的由来,将全诗批判的矛头集中到南宗起先的全降派身上,用“千载”名反洁,到现的委婉含蓄,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2023最新-《书愤》教案(优秀6篇)

2023最新-《书愤》教案(优秀6篇)

《书愤》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勤劳的编辑帮家人们分享的《书愤》教案(优秀6篇),欢迎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书愤》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准确背诵并默写这首诗②赏析《书愤》,掌握从语言和意象等方面赏析古诗的基本方法2.过程与方法③通过对内容、语言等方面的赏析,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④通过诵读、讲析、问答与探究等方法,开展有关的教学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⑤继承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颔联的分析,赏析诗歌意象与语言艺术。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语言,准确把握作者情感。

三、教学准备本课将制作简单课件,辅助教学。

四、教学时间本课计划一课时授完。

(如果课堂活动活跃,讨论深入,超时,那么意象赏析、形象赏析可以放在下节课)五、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亘古男儿一放翁”,这是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对陆游的赞美。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陆游的诗歌《书愤》。

并以《书愤》为例,学习鉴赏古诗语言和意象等基本方法。

(二)板写课题《书愤》陆游——例读高中古诗赏析(三)诵读感知指导学生先听录音朗诵,然后集体朗读课文,再分组读、集体齐读。

(四)诗题解读教师明确:书:即书写,愤:心中不平、不满意。

两个字合起来,即:写写我心中的不平。

(()五)《书愤》内容赏析①教师讲析:赏析古典诗歌,首先要理解诗歌内容,而表现内容的诗歌语言具有含蓄性和跳跃性,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补出诗歌的空白。

②师生共同活动指点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解说《书愤》诗句,并补出诗句间的空白,使之连贯流畅。

③教师明确首联:早年由于不懂世事的艰难,那时,我遥望着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满腔愤恨,气势如山,真渴望一举收复沦陷的故土。

颔联:曾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在瓜洲做通判时,与朝廷军队一起在雪夜里驾驶着高大的战船在瓜洲大败敌军,第二年朝廷军队骑着勇猛的快马,奔驰到西北大散关,赶走了敌人,收复了大散关。

《书愤》优秀教学教案(通用6篇)

《书愤》优秀教学教案(通用6篇)

《书愤》优秀教学教案《书愤》优秀教学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书愤》优秀教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书愤》优秀教学教案篇1一、导入介绍陆游诗作及特点,结合《钗头凤》、《示儿》等诗。

二、【作者介绍】陆游(放翁):科举除名——绝恋沈园——载浮载沉——临终示儿字务观,号放翁。

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陆游生于1125年,就在他出生的第二年,金兵南侵,他的父亲不得不带着家人南下逃难,九岁时才返乡定居。

这种生活,在陆游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他出生于一个有文化教养的官僚家庭,其父陆宰是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

这种家庭环境,对陆游爱国精神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18岁时又师从曾几,不仅学诗,更受到言传身教的爱国教育,20岁时便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

但是,由于君上昏聩,朝廷内秦桧为首的投降派把持朝政,使得全国的抗战形势每况愈下。

观其一生,陆游仕途坎坷,始终没有得到重用。

29岁时赴试,明年复试,由于名列秦桧之孙秦埙之前,且“喜论恢复”,触怒了秦桧,竟被黜落。

其后孝宗即位,起用抗战派人士,赐他进士出身,派任地方通判。

后张浚北伐,终以失败告终。

因陆游曾力说张浚北伐,因此被加上“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归山阴故里。

后入王炎幕府担任川陕宣抚使司干办公事(主管视察军政事务),但不到一年王炎被召东归,他被调成都,代理地方官,无所作为。

范成大镇蜀,他被召为成都府参议官,后虽入朝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等职,但十余年间,三遭黜落:在江西任上因拨义仓救灾,以“擅权”罪免官还乡;在淮东任上以“不自检饬,所为多越于规矩”论罢;朝官任上又被诬为“嘲咏风月”而罢黜。

此后二十年中,除了一年起用为史官外,一直闲居在山阴家中。

他的一生,“恢复”之志贯穿始终。

书愤教案 陆游书愤教案 陆游《书愤》教案(5篇)

书愤教案 陆游书愤教案 陆游《书愤》教案(5篇)

书愤教案陆游书愤教案陆游《书愤》教案(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作者整理了5篇陆游书愤教案陆游《书愤》教案,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书愤教案。

《书愤》教案篇一一、说教材《蜀相》和《书愤》分别是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单元第四、五篇课文。

本单元教学目标为掌握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即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

知人论世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

《蜀相》是杜甫的名篇,是一首七言律诗。

杜甫作为为“诗圣”,一生经历分为四个时期,留下大量诗篇这样的名家名篇是进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诗歌鉴赏指导的较好教材,本课的学习,将为学生学习本单元其他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蜀相》前两联写景,通过精巧的炼字艺术,情景交融,表达了独特的情感和意蕴;后两联抒情,表达了对诸葛亮丰功伟绩的崇敬和思慕,由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不仅表达了诗人杜甫对其的痛惜,而且概括了古今英雄在国家危难之时,有才无命,壮志难酬的悲慨。

《书愤》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单元第五篇课文。

本诗的教学内容定为全面深入地了解陆游的生平经历,学习陆游的爱国诗词,以《书愤》这首诗观照整个南宋时代相类主题的诗词,理解陆游等南宋爱国志士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情怀。

二、说教学目标古代诗词是古代诗人心灵的透视,生活的缩影,字里行间流溢着诗人的激情。

可以说,每一个词都经过历练,每一句诗都经过生活的淘洗。

即使平仄声调,也如珠落玉盘。

因此,学习古诗词首先要学会吟诵,在反复的吟诵中,感知诗词的声韵美,在吟诵中激起想象,体味诗人的丰富情感。

根据上面的考虑,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为:(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围绕《蜀相》《书愤》分析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社会角色等一系列文化现象,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品味诗中写景的诗句,体会炼字技巧,把握其中蕴涵的作者情感。

书愤详细教案

书愤详细教案

《书愤》详细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书愤》全诗。

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把握诗中的意象与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把握诗中的意象与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分析诗中的典故与历史背景,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介绍诗人陆游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的题目,理解“书愤”的含义。

2.诗歌解读(1)学生自读全诗,感知诗歌的节奏与韵律。

(2)教师逐句解读,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与表达技巧。

例:【第一句】“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解读:诗人回忆年轻时对世事的看法,认为世事艰难,而中原地区的景色壮丽,令人向往。

【第二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解读:描绘了战争中的景象,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等意象,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悲壮。

【第三句】“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解读:诗人自嘲自己曾立志守卫边疆,但如今已老,镜中的衰鬓先于斑白。

【第四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解读: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忠诚、勇敢的赞美,认为出师有名,永载史册。

3.分析讨论(1)分组讨论,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历史背景,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

4.课堂小结5.课后作业(1)背诵《书愤》。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解读《书愤》,使学生深入理解了陆游的爱国情怀,感受到了古典诗词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意象与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同时,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但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1.《陆游诗集》2.《古诗词鉴赏词典》3.网络资源:陆游生平介绍、相关诗词解读等。

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书愤》优秀教案

《书愤》优秀教案

《书愤》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2、学习诗歌运用对比、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把握诗人的形象。

(2)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如对比、用典等。

2、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复杂深沉的情感,理解其爱国情怀的内涵。

(2)领悟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仁人志士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为国家的命运而奔走呼号,却往往壮志未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宋诗人陆游的《书愤》,感受他那悲愤激昂的爱国情怀。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简介陆游(1125 年—1210 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 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 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 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

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2、写作背景《书愤》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 年)春,此时陆游退居山阴家中,已是 61 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愤》教学设计
宿州三中裴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陆游的生平,掌握课文内容;
(2)理解诗人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报国无门的悲愤情怀;
(3)学习白描艺术方法,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布置预习,让学生了解陆游和他的诗作以及他所处的时代;
(2)朗读诗歌,体会诗情;
(3)探究问题,理解诗歌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南宋陆游等爱国志士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情怀;(2)学习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二、教学重点:
《书愤》主旨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1、学习白描的艺术手法。

2、同时代其他相同命运的诗人的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陆游《示儿》《诉衷肠》朗读导入。

从文中我们看到一位立志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爱国志士形象。

文如其人,陆游的精神可歌可泣,人格可敬可仰,现在我们来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书愤》。

二、新课
1、释题:书写愤慨之情
2、写作背景:陆游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所写,此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5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任命为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这首七律即写于此时。

三、读一读,明确诗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学生展示,师生点评
3、齐读课文
4、结合注释,明确诗意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圈点勾画难点;交流讨论,明确诗句内容。

板书:
早年岁月
书愤盛年鏖战过去
晚年现状现在对比
追慕先贤
过渡语:同学们,学习诗歌只会读,明确了诗句的内容还不够,我们还需走进诗境,理解诗文的内涵和情感。

四、想一想,品一品(小组合作探究)
1、结合诗人生平说说“世事艰”指什么?包含诗人什么情感?
指的是青壮年时期少不更事,根本不知道收复中原这件事竟是这样艰难。

所愤之一乃“世事艰”。

艰者,难也。

“世事”也即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的事业,竟有多难?只举同时代抗金英雄岳飞的遭遇可见一斑。

诗人报国无门,悲怆至极。

2、“气如山”该如何理解?
诗人北望中原(倒装),立下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宏图大志,豪气如山。

3、“气如山”的依据是什么?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这两句诗写的是南宋人民抗金的两次胜仗,给了诗人信心,南宋人民完全有能力保卫自己的国家。

所以诗人的报国壮志如山一样雄壮,如山一样坚定,如山一样不可动摇。

4、“塞上长城”指什么?
“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

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

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


5、“空”字和“已”字饱含诗人什么情感?
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呢?诗人年青时以捍卫祖国、认为自己就像万里长城一样,可以抵挡敌人的千军万马。

可是就诗人的经历来看,年青时参加进士考试因位于秦桧的孙子之前而被除名,入仕以后多次因力主抗金而被罢官,可谓壮志难酬、请缨无路。

着一“空”字,壮志难酬,沉痛愤懑之极。

早年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如今已两鬓斑白,祖国山河依然破碎,广大人民依然受难,自己却岁月蹉跎,年华空老,壮志难伸。

着一“已”字,悲凉之至。

6“出师一表”指什么?
诸葛亮一生以北伐中原、恢复汉室、统一中国为其终身大业。

他在《出师表》中写道:“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


7“谁堪伯仲间”表达诗人什么情感?
这话正说出了陆游的心事;有谁比得上写作《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呢?言外之意是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没有一个像诸葛亮这样的人物来“奖帅三军,北定中原”。

由此可见收复大业,无人领军。

悲凉万分。

板书:
报国无门悲怆
壮志难酬愤懑
愤年华空老无奈
无人领军悲凉
五、读一读,品一品
1、带着感情朗读课文
2、学生展示,(背景音乐)
六、难点突破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语言形式有何特点?
不用动词,不用虚词,只用六个名词组接,采用白描手法构成一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的军容画面,形象飞动、画面壮阔。

这种表现手法叫白描,是描写的一种。

展示:“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形象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

不加烘托,不加渲染。

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也同样以几个名词组成而不着虚字。

还有“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种难挨时刻的心情刻画;“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总结语:《书愤》所表现的陆游“壮志难酬,年华空老”的人生际遇,无疑是一种悲剧,但是这种悲剧是他个人的悲剧,还是整个南宋时代所有抗金爱国志士共同的悲剧?
辛弃疾《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岳飞《小重山》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明确:,这三位诗(词)人,他们的志向都是一致的,指的都是收复中原的大计。

而他们的遭遇也惊人的相似。

请问他们悲剧的根源是什么?(南宋朝廷的软弱,主和派把持朝政的南宋面对外敌的侵犯,一再称臣纳贡),可见悲剧并不是陆游一个人的,报国无门、请缨无路、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是南宋所有有志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志士们共同的悲剧,他们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他们的悲怆是英雄们共同的悲怆,陆游终生没有解开的情结不是他个人的情结,而是所有南宋爱国志士们共同的情结。

五、拓展提升:想一想,写一写
写一写:同学们,此时,我相信你对南宋和陆游等文人志士会有许多感慨,现在请写下你最想说的话。

(学生展示)(播放音乐《国家》)
结束语:同学们,有国才有家,国强则民富,国耀则民荣。

我爱我家,我更爱我的国。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我们要努力学习,为中国梦的蓝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时作业》。

2、预习《春江花月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