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4教案:第一章 三角函数 第1课时 1.1任意角
(完整)《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一、教学内容分析:高一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必修4)》(人教版A版)1。
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第一课时。
本节课是三角函数这一章里最重要的一节课,它是本章的基础,主要是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生成过程,从而很好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在《课程标准》中: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它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数学和其他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课程标准》还要求我们借助单位圆去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在本模块中,学生将通过实例学习三角函数及其基本性质,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具有变化规律的问题中的作用。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我们的课堂教学常用“高起点、大容量、快推进”的做法,忽略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对学生加以反复的训练,无形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泯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虽然刻意地去改变教学的方式,但仍太多旧时的痕迹,若为了新课程而新课程又会使得美景变成了幻影,失去新课程自然与清纯之味。
所以如何进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就很值得思考探索。
如何让学生把对初中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迁移到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中?《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中在三角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以下两点:第一、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丰富的情境,例如单调弹簧振子,圆上一点的运动,以及音乐、波浪、潮汐、四季变化等实例,使学生感受周期现象的广泛存在,认识周期现象的变化规律,体会三角函数是刻画周期现象的重要模型以及三角函数模型的意义。
第二、注重三角函数模型的运用即运用三角函数模型刻画和描述周期变化的现象(周期振荡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也是《课程标准》在三角函内容处理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教学应该帮助学生解决好两个问题:其一:能从实际问题中识别并建立起三角函数的模型;其二: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并认识其定义域、函数值的符号。
必修四 第一章 三角函数 1.1.1任意角

练习
☼ 打开水龙头形成的角是正角吗? ☼ 经过两个小时,时针上的时针旋转了多少度?
是正角 -600
☼ 与-4630角终边相同的角是(
A、3600K+1030,K∈Z C、3600K+4630,K∈Z
)
B、3600K+2570,K∈ Z B D、3600K-2570,K∈Z
☼ 若α是第四象限角,则下列是第一象限角的是( ) A、α+1800 B、α+2700 C、α-1800 D、α-2700
0
终边相同的角
一般地,我们有: 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 S={β|β=α+3600k,k∈Z}, 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整个周角的 和。
☼ 一个具体的角,对应一个终边
☼ 一个终边对应无数个角,它们圈数、方向有区别
☼ 分两步确定一个角:代表角+方向和圈数
象限角
为了方便,我们将角放在直角坐标系中研究 ☼ 让角的“始边”与x轴“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 几“象限角(quadrant angle)”。 画出一个第二象限角 ☼ 象限角有几种? 四种,一、二、三、四象限角。 ☼ 直角坐标系内,只有象限角吗?
终边落在坐标轴上时——轴角。
生活中的角
你能举出生活中超过360o的例子吗?
用什么来区分 这种不同方向 的角呢? 顺时针 逆时针
角的概念推广
通过刚才的试验,我们发现:要准确的描述角,除了给定 大小,还需要给定方向! 正角(positive angle):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负角(negative angle):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零角(zero angle):一条射线没作任何旋转
高中数学1.1.1任意角讲义苏教版必修4

1.1.1 任意角一、任意角的概念1.角的概念:一个角可以看做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2.角的分类:按旋转方向可将角分为如下三类:[提示]不一定,若角的终边未作旋转,则这个角是零角.若角的终边作了旋转,则这个角就不是零角.二、象限角与轴线角1.象限角:以角的顶点为坐标原点,角的始边为x轴正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这样,角的终边(除端点外)在第几象限,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2.轴线角: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三、终边相同的角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为{β|β=k·360°+α,k∈Z}.思考2:终边相同的角一定相等吗?其表示法唯一吗?[提示]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不唯一.1.思考辨析(1)180°是第二象限角.( )(2)-30°是第四象限角.( )(3)第一象限内的角都小于第二象限内的角.( )[解析](1)×.180°是轴线角.(2)√.(3)×.如375°>120°,而375°和120°分别是第一、二象限内的角.[答案](1)×(2)√(3)×2.如图,则α=________,β=________.240°-120°[α是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的,为240°,β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为-120°.]3.与-215°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可表示为________.{β|β=k·360°-215°,k∈Z}[由终边相同角的表示可知与-215°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是{β|β=k·360°-215°,k∈Z}.]4.将-885°化成k·360°+α(0°≤α<360°,k∈Z)的形式是________.(-3)×360°+195°[设-885°=k·360°+α,易得-885°=(-3)×360°+195°.]角的概念辨析【例1】(1)下列结论:①第一象限角是锐角;②锐角是第一象限角;③始边和终边重合的角是零角;④钝角是第二象限角;⑤小于90°的角是锐角;⑥第一象限角一定不是负角.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填序号).(2)将35°角的终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所得的角度数为________,将35°角的终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后的角度数为________.思路点拨:(1)根据任意角、象限角的概念进行判断,正确区分第一象限角、锐角和小于90°的角.(2)由正负角的概念可得角的大小.(1)②④(2)-25°395°[(1)①400°角是第一象限角,但不是锐角,故①不正确;②锐角是大于0°且小于90°的角,终边落在第一象限,故是第一象限角,②正确;③不正确,因为360°角的始边和终边也重合;④钝角是大于90°且小于180°的角,终边落在第二象限,故是第二象限角,④正确;⑤0°角是小于90°的角,但不是锐角,故⑤不正确;⑥-300°角是第一象限角,但-300°角是负角,故⑥不正确.(2)由角的定义可知,将35°角的终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所得的角度数为35°-60°=-25°,将35°角的终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后的角度数为35°+360°=395°.]1.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象限角与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等概念,严格辨析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判断结论正确与否时,若结论正确,需要严格的推理论证,若要说明结论错误,只需举出反例即可.1.时钟走了3小时20分,则时针所转过的角的度数为________,分针转过的角的度数为________.-100° -1 200° [时针每小时转30°,分针每小时转360°,由于旋转方向均为顺时针方向,故转过的角度均为负值,又3小时20分等于313小时,故时针转过的角度为-313×30°=-100°;分针转过的角度为-313×360°=-1 200°.]终边相同的角与象限角【例2】 已知α=-1 910°.(1)把α写成β+k ·360°(k ∈Z,0°≤β<360°)的形式,并指出它是第几象限的角;(2)求θ,使θ与α的终边相同,且-720°≤θ<0°.思路点拨:(1)把α写成β+k ·360°(k ∈Z,0°≤β<360°)的形式后,判断β所在的象限即可.(2)将θ写成θ=β+k ·360°(k ∈Z,0°≤β<360°)的形式,用观察法验证k 的不同取值即可.[解] (1)法一:∵-1 910°=-6×360°+250°,∴-1 910°角与250°角终边相同,∴α=-6×360°+250°,它是第三象限的角.法二:设α=β+k ·360°(k ∈Z ),则β=-1 910°-k ·360°(k ∈Z ).令-1 910°-k ·360°≥0,解得k ≤-1 910360=-51136. k 的最大整数解为k =-6,相应的β=250°,于是α=250°-6×360°,它是第三象限的角.(2)由(1)知令θ=250°+k ·360°(k ∈Z ),取k =-1,-2就得到符合-720°≤θ<0°的角:250°-360°=-110°,250°-720°=-470°.故θ=-110°或-470°.1.把任意角化为k·360°+α(k∈Z且0°≤α<360°)的形式,关键是确定k,可以用观察法(α的绝对值较小),也可用除法.2.要求适合某种条件且与已知角终边相同的角时,其方法是先求出与已知角终边相同的角的一般形式,再依条件构建不等式求出k的值.3.终边相同的角常用的三个结论:(1)终边相同的角之间相差360°的整数倍.(2)终边在同一直线上的角之间相差180°的整数倍.(3)终边在相互垂直的两直线上的角之间相差90°的整数倍.提醒:k∈Z,即k为整数这一条件不可少.2.在0°~360°范围内,找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同的角,并判定它们是第几象限角.(1)-150°;(2)650°;(3)-950°15′.[解](1)因为-150°=-360°+210°,所以在0°~360°范围内,与-150°角终边相同的角是210°角,它是第三象限角.(2)因为650°=360°+290°,所以在0°~360°范围内,与650°角终边相同的角是290°角,它是第四象限角.(3)因为-950°15′=-3×360°+129°45′,所以在0°~360°范围内,与-950°15′角终边相同的角是129°45′角,它是第二象限角.区域角的表示[探究问题]1.第一象限内的角的集合能否用{α|0°<α<90°}表示?为什么?提示:不能,第一象限内的角未必是(0°,90°)的角,也可能是负角,也可能是大于360°的角,其表示为{α|k·360°<α<90°+k·360°,k∈Z}.2.终边落在x轴上的角如何表示?提示:{α|α=k·180°,k∈Z}.3.若角α,β满足β=α+k·180°,k∈Z,则角α,β的终边存在怎样的关系?提示:角α,β的终边落在同一条直线上.【例3】写出终边落在如图所示阴影部分的角的集合.思路点拨:法一:先写出与30°及105°终边相同角的集合,再写出其对称区域内角的集合,最后合并便可.法二:分别写出与30°及105°的终边在同一直线上的角的集合,合并求解便可.[解]法一:设终边落在阴影部分的角为α,角α的集合由两部分组成:①{α|k·360°+30°≤α<k·360°+105°,k∈Z}.②{α|k·360°+210°≤α<k·360°+285°,k∈Z},∴角α的集合应当是集合①与②的并集:{α|k·360°+30°≤α<k·360°+105°,k∈Z}∪{α|k·360°+210°≤α<k·360°+285°,k∈Z}={α|2k·180°+30°≤α<2k·180°+105°,k∈Z}∪{α|(2k+1)180°+30°≤α<(2k+1)180°+105°,k∈Z}={α|2k·180°+30°≤α<2k·180°+105°或(2k+1)·180°+30°≤α<(2k+1)·180°+105°,k∈Z}={α|n·180°+30°≤α<n·180°+105°,n∈Z}.法二:与30°角终边在同一条直线上的角的集合为{α|α=k·180°+30°,k∈Z}.与180°-75°=105°角终边在同一条直线上的角的集合为{α|α=k·180°+105°,k∈Z},结合图形可知,阴影部分的角的集合为{α|k·180°+30°≤α<k·180°+105°,k∈Z}.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在0°~360°上写出角的集合,再利用终边相同的角写出符合条件的所有角的集合,如果集合能化简的还要化成最简形式.提醒:求解这类问题要注意实线边界与虚线边界的差异.教师独具1.本节课的重点是象限角的判断、终边相同角及区域角的表示,难点是n α及αn所在象限的判定.2.本节课要重点掌握以下规律方法(1)求终边相同的角及区域角的表示.(2)象限角及n α、αn所在象限的判断. 3.本节课的易错点有以下几点(1)对于角的理解,要明确该角是按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为正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为负角.(2)把任意角化为α+k ·360°(k ∈Z ,且0°≤α<360°)的形式,关键是确定k ,可以用观察法(α的绝对值较小),也可以用除法.(3)已知角的终边范围,求角的集合时,先写出边界对应的角,再写出0°~360°内符合条件的角的范围,最后都加上k ·360°,得到所求.1.-210°角的终边所在象限为(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B [-210°=(-1)×360°+150°,∵150°是第二象限角,∴-210°也是第二象限角.]2.已知-990°<α<-630°,且角α与120°角的终边相同,则α=________. -960° [∵角α与120°角的终边相同,∴α=k ·360°+120°,k ∈Z .又∵-990°<α<-630°,∴-990°<k ·360°+120°<-630°,k ∈Z ,即-1110°<k ·360°<-750°,k ∈Z ,∴k =-3.当k =-3时,α=(-3)×360°+120°=-960°.]3.如图,射线OA 先绕端点O 逆时针方向旋转60°到OB 处,再按顺时针方向旋转820°至OC 处,则β=________.-40° [∠AOC =60°+(-820°)=-760°,β=-(760°-720°)=-40°.]4.已知角β的终边在直线3x -y =0上.(1)写出角β的集合S ;(2)写出S 中适合不等式-360°≤β<720°的元素.[解] (1)如图,直线3x -y =0过原点,倾斜角为60°,在0°~360°范围内,终边落在射线OA 上的角是60°,终边落在射线OB 上的角是240°,所以以射线OA ,OB 为终边的角的集合为:S 1={β|β=k ·360°+60°,k ∈Z },S 2={β|β=k ·360°+240°,k ∈Z },所以,角β的集合S =S 1∪S 2={β|β=k ·360°+60°,k ∈Z }∪{β|β=60°+180°+k ·360°,k ∈Z }={β|β=2k ·180°+60°,k ∈Z }∪{β|β=(2k +1)·180°+60°,k ∈Z }={β|β=n ·180°+60°,n ∈Z }.(2)由于-360°≤β<720°,即-360°≤60°+n ·180°<720°,n ∈Z ,解得-73≤n <113,n ∈Z , 所以n =-2,-1,0,1,2,3.所以S 中适合不等式-360°≤β<720°的元素为:-2×180°+60°=-300°;-1×180°+60°=-120°;0×180°+60°=60°;1×180°+60°=240°;2×180°+60°=420°;3×180°+60°=600°.。
高中数学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完整教案

第一章 三角函数 4-1.1.1任意角(1)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用“旋转”定义角的概念,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学会在平面内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来讨论角;并进而理解“正角”“负角”“象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含义。
教学重点:理解“正角”“负角”“象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含义 教学难点:“旋转”定义角 课标要求:了解任意角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同学们在初中时,曾初步接触过三角函数,那时的运用仅限于计算一些特殊的三角函数值、研究一些三角形中简单的边角关系等。
三角函数也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今后的学习中大家会发现三角学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它能够简单地解决许多数学问题,在中学数学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二、新课1.回忆:初中是任何定义角的?(从一个点出发引出的两条射线构成的几何图形)这种概念的优点是形象、直观、容易理解,但它的弊端在于“狭隘”师:初中时,我们已学习了0○~360○角的概念,它是如何定义的呢?生: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
师:如图1,一条射线由原来的位置OA ,绕着它的端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终止位置OB ,就形成角α。
旋转开始时的射线OA 叫做角的始边,OB 叫终边,射线的端点O 叫做叫α的顶点。
师:在体操比赛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术语:“转体720o” (即转体2周),“转体1080o”(即转体3周);再如时钟快了5分钟,现要校正,需将分针怎样旋转?如果慢了5分钟,又该如何校正?生:逆时针旋转300;顺时针旋转300. 师:(1)用扳手拧螺母;(2)跳水运动员身体旋转.说明旋转第二周、第三周……,则形成了更大范围内的角,这些角显然超出了我们已有的认识范围。
本节课将在已掌握~角的范围基础上,重新给出角的定义,并研究这些角的分类及记法. 2.角的概念的推广: (1)定义:一条射线OA 由原来的位置OA ,绕着它的端点O 按一定方向旋转到另一位置OB ,就形成了角α。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第1课时)》参考教案1

1 / 3§1.2.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理解三角函数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 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函数在各象限内的符号; 强化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各种三角函数在各象限内的符号.教学难点: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根据定义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1.情境引入:作PMO Rt ∆,回顾初中三角函数的定义. 2.提出问题: POM ∠的三角函数有哪些?分别如何定义的? 二、学生活动问题1:将POM ∠放到直角坐标系中,点P 的坐标分别表示什么? 问题2:当点P 在终边OP 上移动时,POM ∠的三角函数值是否发生变化? 三、建构数学问题3:此时POM ∠的各三角函数值是否可以由点P 的坐标),(y x P 以及点P 到原点的距离r (022>+=y x r )来表示?正弦r y=αsin , 余弦r x=αcos ,正切x y=αtan .问题4:这样将锐角三角函数推广到任意角? 四、数学理论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般地,对任意角α,我们规定: (1)比值ry叫做α的正弦,记作αsin ,即 αMOP),(y x P αMOxyryx),(y x P αOryx。
2 / 3r y =αsin ; (2)比值r x叫做α的余弦,记作αcos ,即r x=αcos ,(3)比值)0(≠x x y叫做α的正切,记作αtan ,即x y=αtan .2.回顾反思:(1)以后我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研究角的问题,其顶点都在原点,始边都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2)书写及读法名称,α为自变量,αsin ,αcos ,αtan 分别叫做α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以上三种都称为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是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3)对αsin 的理解,符号是不可分的,不能认为是α⋅sin . (4)αtan 中规定0≠x 的理解,即Z k k ∈+≠,2ππα.(5)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P16练习3.α 0︒ 30︒ 45︒ 60︒ 90︒ 120︒ 135︒ 150︒ 180︒ 270︒ 360︒ 弧度αsinαcosαtan3.三角函数在各象限内的符号α 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αsinαcosαtan+—+ + +++—————αsinαcosαtan3 / 3总结规律: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 3.三角函数的定义域五、数学运用 1.例题例1.课本P15例1(变题:0),3,2(<-t t t P ) 例2.课本P15例2例3.确定下列条件的角α是第几象限角.(1)0cos ,0sin <>αα (2)0tan ,0sin <<αα (3)0tan ,0cos <>αα 2.练习:可以讨论课本P15练习1,2,4,5,6;P16链接. 六、总结反思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各种三角函数在各象限内的符号.。
高一数学苏教版必修4(江苏专用)课件1.2.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
5 , 13
sin α+cos α=-
12 5 7 + =- . 13 13 13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已知角的终边上一点,求该角的三角函数值,一般是先求出该点到 原点的距离 r,再由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三角函数值.若点的坐标有字 母时,由于字母符号未知,所以点所在象限不确定,因此要根据情况进行 分类讨论,避免漏解.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2.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
正弦函数值的符号与 y 的符号相同,余弦函数值的符号与 x 的符号 相同. 此符号规律可用口诀:“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来记忆 (只记函数值为正的情况,“一、二、三、四”指象限).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预习交流 2
各象限角的三角函数值的符号由什么来确定? 提示: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可知,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由角 α 终边上任意一点 P 的坐标 x,y 的正负来确定.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二、三角函数值的符号的应用
活动与探究 判断下列各式的符号: (1)tan 120° · sin 269° ;(2)cos 4· tan 23π 4
.
思路分析:利用角的终边所在的象限,确定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解:(1)∵ 120° 是第二象限角,∴ tan 120° <0; ∵ 269° 是第三象限角,∴ sin 269° <0, ∴ tan 120° ·sin 269° >0. (2)∵ π<4< ,∴ 4 弧度角是第三象限角, ∴ cos 4<0;∵ ∴ 23π π =-6π+ , 4 4 3π 2目标导航Fra bibliotek预习导引
苏教版必修4高中数学第1章《三角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2)教学案

高中数学 第1章《三角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2)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4
教学目标:了解如何运用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将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分别用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表示出来,并能作出三角函数线。
促进学生对数形结合
思想的理解与感悟。
教学重点:三角函数线的探究与作法 教学难点:三角函数线的探究与作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设点P(x,y)是α终边上的任意一点(r=22x y +),
sin α=_____,cos α=_____,tan α=_____.
问题:三角函数的几何表示又如何呢?
二、学生活动:
探究:1、为简化上式可令r=____,则sin α=_____,cos α=_____,tan α=_____.此时,点P 的位置在哪?可如何取得?
2、在上述条件下,若α是锐角,sin α=____=_____,cos α=____=______,
tan α=____=_____.若α是任意角,结论还成立吗?
3、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三、知识建构:
1、有向线段:
有向线段的数量:
2、正弦线:
3、余弦线:
4、正切线:
x y O M P
四、知识运用:
例1、比较大小:(1)sin1______sin60°(2)c os 4
7
π______cos
5
7
π
练习:书 P15 7、 8
五、回顾反思:
知识:思想方法:
六、作业布置:
书P22 习题1.2 2(2)(4)、 3。
高中数学必修四《任意角》教学设计

1.1.1 任意角(教学设计)内容: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④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适合对象:高一学生【教材分析】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之一,也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研究度量几何的基础,又是研究自然界周期变化规律的最强有力的数学工具.因此,本节课作为高中三角函数的起始课,有着衔接初高中学习,承前启后的作用,也为今后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奠定了基础.本节课主要介绍推广角的概念,引入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介绍象限角的概念;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运动变化的观点,并由此深刻理解推广后角的概念.【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上述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理解用“旋转”定义角;(2)理解“正角”、“负角”、“零角”、“象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含义;(3)掌握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包括角α)的表示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完成角的概念的推广这一认知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指导学生通过各种角表示法的训练,提高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角的定义的推广过程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性和知识的力量,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2)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同时体会到创新的乐趣;(3)通过对角的集合表示的严密化,培养学生形成扎实严谨的科学作风.【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零角及象限角的定义,会表示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2.教学难点:把终边相同的角用集合的符号语言表示出来.【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学过0360范围内的角,这可能对角的概念的推广在认识上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可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例子,以学生熟悉的背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体会角的概念有推广的必要.接着给出有关角的概念,在已有的认知条件下,学生是可以接受的.值得注意的是,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并不难理解,但用集合表示终边相同的角时,部分学生还是会有一些障碍,针对这一问题,在教学时应多举实例将特殊问题推广到一般情况,最好能让学生自己总结.【教学方法分析】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节课可采用问题引领的方式让学生思考、自主探究及教师启发的教学方法.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为若干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手段,构建学生自主探究的平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解决问题.【信息技术分析】多媒体教室及PowerPoint2003.【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今天这节课,我想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个话题:角(教师板书)师:对于角,我们并不陌生,初中就学过角的概念.问题1:初中我们是如何定义一个角的?所学的角的范围是什么?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设计意图:回忆初中所学角的概念,为接下来角的推广作准备.新课讲解内容一:角的定义问题2:体操名词“程菲跳”是“踺子后手翻转体180度接前直转体空翻540度”的动作命名.这里的540度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能描述它吗?设计意图:用体操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由此引出用“旋转”来定义角.师生活动:师:540度角初中学过吗?怎么描述呢?生:初中没学过,我认为540度实际上就是旋转了一周半.师:那540度角能画出来吗?生:我目前画不出来.师:现在540度角还画不出来,说明初中角的概念不能满足我们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所以本节课的首要任务就是将角推广到任意角.(教师板书:1.1.1任意角,同时PPT给出角的定义)角的定义: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的图形.(接着用PPT演示角的形成过程并给出角的表示方法以及角的顶点、始边和终边的概念)内容二:正角、负角和零角师:好,我们接着看下一个问题.问题3:跳水运动员向内、向外转体两周半,这是多大角度?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角的推广不仅考虑要用旋转量,还应考虑旋转方向,为接下来正角、负角和零角的概念做好准备.师生活动:生:这是900度的角(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的?学生继续作答)师:那向内旋转和向外旋转完全一样吗?生:不完全一样,空中旋转过程不一样(因为方向不同)师: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从数量的角度将角推广,还需要根据旋转方向不同将角加以区分.在新的定义下,我们继续探讨与角有关的概念.(教师板书,同时PPT给出概念)1.正角、负角和零角我们规定,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叫做正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叫做负角.如果一条射线没有作任何旋转,我们称它形成了一个零角.师:这样,我们就把角的概念推广到了任意角,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内容三:象限角师:前面我们讲了这么多,现在请大家动手画出120的角.设计意图:利用新概念重新认识角的问题,通过画120角发现位置可能不同,让学生感受没有统一标准时,角的表示不方便. 通过画图探究、交流,不难给出合理的规定,让学生感知把角放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好处.师生活动:教师让学生把所画的图形在黑板上展示,最好有位置不同的图形作对比.如果没有的话,教师自己画一个和学生所画位置不同的角.师:可以看出,由于选取始边的位置不同,可能同样大小的角画出来的位置不同,我们更好的管理任意角,我们要给任意角加以规定.为了后续学习的需要,我们常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讨论角,那么怎么呢把角放到坐标系中比较合理?生:把角的顶点放在坐标原点,始边放在x 轴的正半轴.(教师纠正为x 轴非负半轴) 教师在总结分析角的始边和顶点规定的基础上,给出象限角的概念.(教师板书:象限角.同时PPT 上给出象限角的概念)2.象限角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我们使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如果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就认为这个角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内容四:终边相同的角师:学习了这些概念,我们再画几个角.问题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32-,328,392-的角,观察这些角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设计意图:从具体问题入手,了解终边相同的角的关系.师生活动:学生独立画图.教师巡视后,学生回答.生:这些角的终边相同.(教师追问:为什么?能解释一下吗?)师:与32-角终边相同的角有多少个?(学生回答:无数个)师:这些与32-角终边相同的角,包括32-的角在内,能用集合表示出来吗?教师给足时间让学生思考、作图,教师巡视后请学生(可找多个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答案,教师归纳总结,得出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教师板书,PPT 展示下面文字)3.终边相同的角一般地,我们有: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360,k k Z ββα+⋅∈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整数 个周角的和.例题分析例 1 在0360(即0360α≤<)范围内,找出与95012'-角终边相同的角,并判定它是第几象限角.解:95012129483360''-=-⨯,所以在0360范围内,与95012'-角终边相同的角是12948',它是第二象限角.设计意图:通过例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任意角的概念以及象限角和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后回答,教师点评总结.学生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DA .第一象限的角小于第二象限的角B .若90180α≤≤,则α是第二象限的角C .小于90的角都是锐角D .有些角不是任何象限的角2.与460-角终边相同的角可以表示成( )参考答案:CA .460360,k k Z +⋅∈B .100360,k k Z +⋅∈C .260360,k k Z +⋅∈D .260360,k k Z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检验是否掌握的任意角的概念.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后请学生回答,教师再点评.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设计意图:让学生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同时解决学生提出的疑惑布置作业必做题:课本第9页 习题1.1 A 组 1、2、3选做题:已知α是第一象限角,那么2α和2α是第几象限角? 板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1.1 任意角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推广角的概念,引入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象限角、坐标轴上的角的
概念;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方法.
2.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理解任意角的概念,掌握所有与α角
终边相同的角(包括α角)的表示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考虑问题要细致,说理要明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运动变化观点,深刻理解推广后的角的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1)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2)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通过周期运动的实例引人三角函数.让学生对本章有一个初步
印象.
【学生活动】初中我们已给角下了定义.我们把“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
成的图形叫做角α.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
位置的图形(先后用教具和多媒体给学生演示:逆时针转动形成角,顺时针转动而
成角,转几圈也形成角,为推广角的概念做好准备).
讲解新课:
1.角的概念的推广
⑴“旋转”形成角
一条射线OA绕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形成角α.____ _叫做角α的
始边,______叫做角α的终边,_____叫做角α的顶点.
⑵.“正角”与“负角”“0角”
我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正角,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
⑶意义
用“旋转”定义角之后,角的范围大大地扩大了。
1 角有正负之分
2 角可以任意大
3 可以为零角
2.“象限角及轴线角”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角的顶点重合于___________,角的始边重合于
_______,这样一来,角的终边落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的角(角的终边落在坐标轴上,则此角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称之为________)
3.终边相同的角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30 , 390 , 330 角
⑴观察:390 , 330 角,它们的终边都与________角的终边相同
⑵探究: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一个0 到360 的角与)(Z k k ∈个周角的和:
390 =______+____360 330 =______+_____360
⑶结论:所有与 终边相同的角连同 在内可以构成一个集合:
}{__________==ββS
例题分析:
例1、在0到360度范围内,找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同的角,并判断它是哪个象限的角
(1)120(2)640(3)95012'-︒︒-︒
例2、写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S ,并把S 中在360~720-︒︒间的角写出来:(1)60︒ (2)21-︒ (3)36314︒'。
例3、写出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
引申1:写出所有轴上角的集合
引申2:写出四个象限角平分线上角的集合
例4、用集合的形式表示象限角
第一象限的角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象限的角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象限的角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象限的角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5、 已知 是第二象限角,问2
α是第几象限角?2 是第几象限角?分别加以说明。
练习:书P7
例6、 如图,写出终边落在阴影部分的角的集合(包括边界).
区间角的表示:1、逆时针旋转 2、注意从小到大
【小结】
这节课我们将角的概念进行了推广,主要学习了正角、负角、零角、象限角的概念,以及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方法.判断一个角α是第几象限角,只要把角α改写成)(36000Z k k ∈⋅+α. 000360α≤<的形成,那么α0在第几象限,角α就是第
几象限角.特殊位置及给定区域内的角的表示方法,角的集合的交、并运算,等分角所在象限问题.确定等分角所在象限,关键是看后面部分是否为360°的整数倍.若不是,则需对k 是进行讨论,想办法把它变为360°的整数倍.
作业:书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