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全国赛太极拳推手竞赛规则

合集下载

太极拳推手·分类、流派及套路

太极拳推手·分类、流派及套路

太极拳推手·分类、流派及套路作者:乔熛来源:《少林与太极》2008年第07期〔编者按〕由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杨丽主编的《太极拳辞典》,是一本介绍太极拳知识的工具书,既适合于初学者、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使用,也可作为教练员、各级学校教师以及武术专业工作者、太极拳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其中《太极拳推手》一章的作者乔熛,系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系主任,国家级教练员、硕士生导师,先后培养出亚洲太极拳冠军丁杰、世界冠军王二平、毕书军和严华等一大批全国冠军和近百名优秀武术人才。

经乔熛先生同意,本刊将《太极拳推手》一章内容经整理后分期推出,以便于广大推手爱好者对太极推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分类太极推手也称推手、打手、揉手、擖、掤手,是太极拳的双人徒手对抗练习,与太极拳套路是体与用的关系,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推手方法主要有: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

推手时,两人手臂相搭,按着一定的程序互相推换,周而复始,俗称“打轮”。

在“打轮”过程中,双方力争牵制对方,使其失去平衡,进而趁势将对方发放出去。

《打手歌》写道:“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

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

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黏随不丢顶。

”经常练习太极推手,可以锻炼人体反应能力,提高身体灵敏、速度、力量、柔韧等方面的素质。

推手和太极拳配合练习,更可以收到相辅相成、均衡发展的功效,它简便易行,饶有趣味,对抗而无伤害,是一项别具一格的对抗运动。

单推手太极拳推手类型之一,是按照上肢参与的推化情况进行分类的推手类型,是双方按照一定的手法与要求,以各自的单臂相搭而进行的推手练习。

按照推手运行路线,它可分为平圆单推手、立圆单推手、折叠单推手等。

双推手太极拳推手类型之一,是按照上肢参与的推化情况进行分类的推手类型,是双方按照一定的手法与要求,在单搭手的基础上,另一手贴附于对方手臂的肘弯处而进行的推手练习。

根据推手时的运行路线,可分为平圆双推手、立圆双推手、折叠双推手、合步四正手等。

太极拳推手的步骤是什么

太极拳推手的步骤是什么

太极拳推手的步骤是什么太极拳推手是太极拳运动中双人徒手对练套路的形式,运用太极拳的劲力、技法,遵循太极拳的原则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进行的运动。

在推手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太极拳的各种身法、步法和招式,它是太极拳体系中训练技击能力和劲力感悟性的重要手段。

下文给大家阐述要体悟习得太极拳推手功夫,须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学太极拳推手的步骤:太极拳推手第一步:换劲训练所谓换劲就是通过一定的练功方式,将人体固有的先天自然的笨拙力量,变换成符合太极拳技法要求的劲力。

这一步也是求懂劲、身上装劲的训练。

1.以内引外训练法所谓以内引外训练法是指以内动引导外动的练习方法。

“内动”指人体内部的意、气、力三者的动转,“外动”指人体外部形态的变动。

“外动”依赖“内动”而启动,内不动则外不发。

“内动”通过“外动”来表达,外不动则内不显。

这种训练法能有效地形成内动外即随的条件反射,促进意、气、力、形四者的有序化配合,—动俱动,一到俱到,其主要手段是以调架子和单盘操练某一个或几个、一组或几组式子来求得。

2.以外导内训练法所谓以外导内训练法是指以外动导引内动的练习方法。

“内动”指意识指挥内劲功力,“外动”主要指肢体的运动。

这种训练法的要点是“以体训练”、“开关利气”,在配合走转步法和身法的吞吐开合、起伏转折的同时,身体各关节依次松沉,协调而灵活自如地运动,即拳经所谓“筋骨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并能促使内力穿肩、越肘、过腕、达于指端。

这种训练法由练外入手,看得见、摸得着、易于运用,因而较为科学有效,并有助于学者获得以外形变动导引内劲贯注,从而形成形动劲随的条件反射,对听探顺化、沾连黏随劲法的形成特别有效,能促成意、气、劲、神、形的有序化配合。

以外导内通过散推及其接劲,以及接住对方劲力后的耗劲、问劲和滚旋钻撑磨合劲的推揉来训练发动内劲功力。

太极拳推手第二步:学拳架、练拳架、调拳架,求得动作的内功劲力一般来讲,拳架中的每一个动作既是推手化、发的技术,又是散手实战搏斗的技法,不然的话拳架就成了脱离实际的花架子。

太极拳定步推手规则新探

太极拳定步推手规则新探
出胜 负 。
3 、 不准使用肘尖击胸肋手法。
4、 不 准使 用头 顶胸 腹 。
5 、 不 准使 用手勾 颈 部及抓 打 头手法 。
( 二) 褚 桂亭 先辈 改进
甲乙双方抽签分清上下手。若 甲为上手 , 乙为下
后, 可 习练 定 步 推 手 及 拥 捋 挤 按 , 每 次从 5 0圈 逐 步
( 三) 定步推手改进左脚在前 , 合乎人体生理学常 人体左主气 , 右主血 , 人走路的习性总是先开左
太极拳。上世纪 5 0 至6 0 年代 ,学员练一年太极拳 识 。
推手 3 0 0圈 后 ,拳 师 亲手 传 授粘 连 黏 随 听劲 及 发 力 步。 中医理论认为 , 气为血之帅 , 血为气之母 。 从人类 技 战 实用手 法 。待学 练太 极拳满 三 年之后 , 才 有资 格 敬 老孝 道来讲 , 家 事子 争先 干也 是常 理 。 向太极 拳 老师学 练单 盘 手 。 双人 推 手 的拥 捋挤 按 、粘 连黏 随 是 杨式 太 极 拳 的拧转 力 , 是太 极拳 理我顺 人 背应 用 的充 分 体现 。
法必须以太极拳的拥捋挤按为其独特使用手法 。“ 采
劲” 是 太 极拳 名 家 常用 手法 , 严 禁 使 用 非拥 捋 挤 按 之
褚桂 亭 恩师 日 :定 步 推 手拥 捋 挤 按 与粘 黏 连 随 手法 。 的八 法 整体 缠 丝 老牛 劲 ,是 考验 显 示 甲乙 双方 内力
强 与 弱 的试 金石 。
( 四) 记 分办 法
杨式太极拳定步推手对脚步的稳 固, 要求非常严
阳八 卦 图圈 内 , 甲方 与 乙方 盘 手 推拥 捋 挤 按 , 脚 不 准
中最深 奥 的精华 。其螺 旋 缠丝劲 , 以及整 体节 节贯 穿 格 。 甲乙双 方小 弓步 站稳 , 推手 时前 后脚 进入 五行 阴 1 9 5 0至 1 9 6 0年 代 , 北 京部 分 太 极 拳 名 家 , 对 太 移 动 出圈 , 出圈者 失一 分 , 两 只脚 出圈失两 分 。

武术比赛的竞赛规则有哪些

武术比赛的竞赛规则有哪些

武术比赛的竞赛规则有哪些武术竞赛规则产生于新中国成立以后,是对套路表演水平的评价标准。

是为套路运动服务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武术竞赛规则。

欢迎阅读!武术竞赛规则一:武术套路(一)拳术设其他传统拳,即流行于各地、除规则规定的自选拳术内容以外的拳术(如形意、八卦、意拳、八极、地躺、醉拳等)、南拳、各式太极拳三项。

器械设长、短、软、双器械四项。

对练设一项,2-3人均可,男、女可混编。

比赛在长14米,宽8米的地毯上进行。

(二)套路比赛各项高低采用裁判评分的办法。

各项比赛的最高得分为10分,评分和扣分标准如下:1、刀、枪、剑、棍、南拳、太极拳等评分扣分标准:动作规格的分值6分;劲力协调的分值2分; 精神、节奏、风格、内容、结构、布局的分值2分。

2、扣分,根据不符合要求的程度,分别给予扣分,每次扣0.1以上,有些严重不符者,最高一次可扣2分。

3、其他项目和评分标准:姿势正确、方法清楚4分; 劲力顺达、动作协调3分; 风格独特、内容充实2分; 精神贯注、节奏分明1分。

4、对练评分标准:攻防合理,方法准确4分; 动作熟练、配合严密3分; 内容充实、结构紧凑2分; 意识逼真、风格突出1分;传统拳(形意,八卦,意拳,八极,翻子等)南拳太极拳; 长器械; 短器械; 软器械; 双器械; 对练; 散手比赛武术竞赛规则二:散手(水上擂台)散手比赛在高0.6米、长8米、宽8米的台上进行,水上擂台在长、宽各7米,高出水面0.5米的台子上进行。

比赛分红方、黑方,拳套重量:65公斤级及以下为320克;70公斤以上级别为280克。

(一)使用方法,得分标准等:1、禁击部位:后脑、颈部、裆部。

2、得分部位:头部、躯干、大、小腿。

3、禁用方法:用头、肘、膝和反关节的动作进攻对方;用迫使对方头部先着地的摔法或有意砸压对方;用腿攻击倒地方的头部;用拳连击对方头部。

4、得分标准:以下情况得3分:在一局比赛中,一方第一次下台,对方得3分(水上擂台则对方胜一局);用转身摆腿击中对方躯干部位而自己站立得3分;用主动倒地的动作致使对方倒地,而自己即刻站立者;使用勾踢将对方踢倒而自己站立者。

传统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传统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传统武术套路竞赛规那么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治理中央审定第一章竞赛组织机构第一条竞赛委员会根据不同的比赛规模,可设立竞赛委员会、竞赛部或竞赛处.由负责竞赛业务的行政人员假设干人组成.在大会组委会统一领导下,负责整个大会的竞赛组织工作.第二条竞赛监督委员会一、竞赛监督委员会为竞赛的监督机构.二、竞赛监督委员会人员的组成.由主任、副主任、委员3或5人组成.三、竞赛委员会的责任〔一〕监督、检查仲裁委员会、裁判员的工作.〔二〕监督、检查参赛运动队的比赛行为.〔三〕有权对违纪的仲裁人员、裁判人员和运动队的相关人员做出处分.〔四〕竞赛监督委员会不直接参与仲裁委员会和裁判人员责任围的工作,不干预仲裁委员会、裁判人员正确履行自己的责任,不改变裁判人员、仲裁委员会的裁决结果.第三条仲裁委员会一、仲裁委员会人员的组成由主任1人,副主任1人,委员3或5人组成.二、责任:〔一〕接受运动队的申诉,并及时做出裁决,但不改变裁判的结果.〔二〕仲裁委员会会议出席人员必须超过半数,表决时超过半数以上做出的决定方为有效.表决投票相等时,仲裁委员会主任有决定权.仲裁委员会成员不参加与本人所在单位有牵连问题的讨论与表决.〔三〕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为最终裁决.〔四〕仲裁委员会负责确定比赛时每场地仲裁录像位置.第四条裁判人员的组成一、裁判人员的组成〔一〕总裁判长1人、副总裁判长1-2人.〔二〕裁判组设裁判长1人、副裁判长1人;评分裁判员3-5人.根据竞赛的规模可设假设干个裁判组.〔三〕编排记录长1人.〔四〕检录长1人.二、辅助工作人员的组成〔根据比赛规模,可适当增加或减少人员〕〔一〕竞赛电子系统操作人员每场地1-2人.〔二〕编排记录员3-5人.〔三〕检录员每场地2-3人.〔四〕宣告员1-2人.〔五〕放音员1-2人.〔六〕摄像员每场地1-2人.第五条裁判员的责任一、总裁判长〔一〕组织领导各裁判组的工作,保证竞赛规那么的执行,检查落实赛前各项准备工作.〔二〕解释规那么、规程,但无权修改规那么、规程.〔三〕在比赛过程中,根据比赛需要可调动裁判人员工作,裁判人员发生严重错误时, 有权处理.〔四〕审核并宣布成绩,做好裁判工作总结.二、副总裁判长〔一〕协助总裁判长的工作,并可重点负责竞赛中某一局部的工作.〔二〕在总裁判长缺席时,代行其责任.三、裁判长的责任〔一〕组织本裁判组的业务学习和实施裁判工作.〔二〕执行比赛中对套路时间缺乏或超出规定、重做、集体工程少于规定人数、配乐项目不合要求的扣分.〔三〕经总裁判长同意,有权对不合理的运发动应得分进行调整,但无权更改裁判员的评分.〔四〕裁判员发生严重的评判错误时,可向总裁判长建议给予相应的处理.四、副裁判长的责任协助裁判长进行工作;负责治理本场地检录组的工作,保证本组比赛有序进行.五、裁判员的责任〔一〕服从裁判长的领导,参加裁判学习,做好准备工作.〔二〕认真执行规那么,独立进行评分,并作好临场评分记录.〔三〕负责运发动整套动作演练的评分.六、编排记录长的责任〔一〕负责编排记录组的全部工作,审查报名表,并根据大会要求编排秩序册.〔二〕负责比赛现场评分记录的审核;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总裁判长指意,现场进行有关上场组别、顺序的调整〔含人员、工程的增加或删减〕.〔三〕准备比赛所需表格,审查核实比赛成绩及排列名次.〔四〕采用电子竞赛计分系统时,须做好裁判组与电子竞赛系统操作组的协调工作,保证竞赛成绩无误.〔五〕如遇同分时,按规那么规定处理好成绩,确定名次.〔六〕编排成绩册.注释:1.竞赛分组:主要是对各个竞赛工程参赛的运发动进行分组,一般太极拳类分5-6人一组,其它各项10-15人一组,每一队的运发动最好分布在不同组中.计算比赛时间.2.编排原那么根据竞赛规程而定,一般应注意:a.每场竞赛时间须根本相同.b.每场竞赛中所进行的两个场地竞赛时间根本相同.c.同一时间的两个场地宜安排不同工程、不同组别的比赛.d.同一工程的比赛应尽量集中在一起比完,假设参赛人数多,也应注意安排在第二天的同一时间、场地进行,中间不宜间隔,力求在同等条件下进行.e.每一个运发动在一场比赛中,最好只安排一项;假设必须进行两项比赛,那么应考虑有比拟充足的间歇时间.f.每一工程比赛的第一出场者,力求分散到不同的队中,使各队时机尽量均等.g.每项比赛第一位出场者,力求分散到不同的运动队;如果一个运发动,出现两次以上第一个出场比赛的情况,应作适当调整.3.工程分类长拳;太极拳;南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太极剑;南刀;南棍;传统拳术:第一类:形意、八卦、八极第二类:通臂、劈挂、翻子第三类:地躺、象形第四类:查、花、炮、红、华拳、少林等传统器械:单器械;双器械;软器械七、检录长的责任〔一〕负责在赛前协调安排布置场地,落实各场地检录处位置、运发动入场和退场的位置及标记.〔二〕负责检录组的全部工作,及时与各裁判长沟通,如有变化及时报告总裁判长和宣告员.第六条辅助工作人员责任一、编排记录员的责任根据编排记录长分配的任务进行工作.二、检录员的责任〔一〕根据比赛顺序及时进行检录,将比赛运发动带入场后,向裁判长递交检录表.〔二〕配合裁判长做好现场运发动上场的检录工作;负责多名运发动同时上场时的起势位置确实定.〔三〕负责将完成比赛的运发动带出场地,保证场竞赛秩序井然.三、宣告员的责任报告比赛成绩,介绍有关竞赛规程、规那么、比赛规模、传统武术拳种及工程特点等知识.四、放音员的责任〔一〕在比赛第一次检录时,负责收取配乐工程音乐光碟,根据比赛出场顺序进行编号, 保证配乐工程比赛顺利进行.〔二〕运发动站在比赛场地3-5秒钟之间,开始放音乐.〔三〕比赛结束后,负责将音乐带归还运动队.注释:不得借与他人.五、摄像员的责任:〔一〕对全部竞赛工程进行现场摄像.〔二〕遵照仲裁委员会、竞赛监督委员会的要求,负责播放相关工程录像.〔三〕全部录像均应按大会规定予以保存,并交付竞赛处制作光盘存档资料.第二章参赛人员及其规定第七条参赛人员及其规定参赛人员包括参赛队的运发动、教练员、领队和随队医生.为保证大会的顺利进行,须遵守以下规定:一、参赛者应按规程中的规定按时报名.并遵守大会各项规定.二、参加组委会安排的领队会议〔组委会〕和教练员、裁判员联席会议,充分发表意见和提出质疑,一旦决定,严格遵照执行.三、参赛者应依据规那么和规程公平竞争,履行武术礼仪,服从裁判,尊重对手.四、任何参赛人员不得在比赛期间对裁判人员施加影响和干扰,一经发现,由竞赛监督委员会予以严肃处理.第八条申诉一、仲裁委员会只受理运动队在比赛时裁判长对本队运发动的扣分有异议的申诉.二、申诉程序参赛队对裁判长扣分有异议时,必须在该场该项比赛结束后15分钟,由该队领队或教练员向仲裁委员会以书面的形式提出申诉,同时交付1000元申诉费.一次申诉仅限一个容仲裁委员会依据申诉容进行认真审议,查看仲裁录像,如裁判长扣分正确,提出申诉的运动队必须果断服从.如果因不服而无理纠缠,根据情节轻重,可由仲裁委员会建议竞赛监督委员会给予严肃处理,直至取消比赛成绩;如裁判长扣分错误,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由竞赛监督委员会对裁判长进行处理,但不改变裁判结果,退回申诉费.裁决结果应及时通知有关各方.第三章竞赛通那么第九条竞赛性质一、竞赛类型分为:〔一〕个人赛〔二〕团体赛〔三〕个人及团体赛二、按年龄可分为:〔一〕成年赛〔二〕青少年赛〔三〕儿童赛三、按容分为:〔一〕各拳种单练拳术和器械的个人工程比赛.〔二〕对练工程比赛.〔三〕集体工程比赛.〔四〕综合工程比赛.第十条竞赛和表演工程一、竞赛工程:1、流传有序的各拳种流派的传统武术套路,包括单练的拳术、器械,对练和集体工程.2、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其他武术套路,包括各种规定套路的拳术、器械工程.3、武术健身拳操〔功法〕.二、集体表演工程:以武术为主要容,并具有一定艺术性的集体武术综艺表演工程.第十一条竞赛年龄分组一、儿童组〔A组〕:12周岁以下.二、少年组〔B组〕:12周岁至17周岁;三、青年组〔C组〕:18周岁至39周岁;四、中年组〔D组〕:40周岁至59周岁;五、老年组〔E组〕: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第十二条比赛顺序确实定在竞赛监督委员会和总裁判长的监督下,由编排记录组运用计算机程序进行分组排序, 确定工程比赛顺序和运发动上场顺序.第十三条检录运发动须在赛前30分钟到达指定地点报到,参加第一次检录,并检查服装和器械.赛前 20分钟进行第二次检录,第三次检录时间为赛前10分钟.第十四条礼仪运发动听到上场点名时、完成比赛套路后和裁判长宣布最后得分时,应向裁判长行抱拳礼.第十五条计时运发动由静止姿势开始肢体动作,计时开始;运发动结束全套动作后并步站立,计时结束.第十六条示分运发动的比赛结果,公开示分.第十七条弃权不能按时参加检录与比赛者,按弃权论处.第十八条兴奋剂检测根据国际奥林匹克宪章的规定和国际奥委会的有关要求,进行兴奋剂检测.第十九条名次及等级奖项的评定一、名次评定〔一〕个人工程、对练工程名次:按比赛的成绩上下排列名次.得分最高者为该单项的第一名,次高者为第二名,依此类推.〔二〕个人全能名次:根据规程规定,按各单项得分总和的多少进行评定,得分最多者为全能第一名,次多者为第二名,依次类推.〔三〕集体工程名次:按得分最多者为该项的第一名,次多者为第二名,依次类推.〔四〕团体名次:根据竞赛规程关于团体名次确实定方法进行评定.二、得分相等的处理:〔一〕个人工程、对练工程得分相等的处理:1、两个无效分的平均值接近有效分的平均值者列前.2、两个无效分数的平均值高者列前.3、两个无效分数中,低无效分数高者列前.4、如仍相等,名次并列.〔二〕个人全能得分相等时,以比赛中获单项第一名多者列前;如仍相等,那么以获得第二名多者列前,依次类推;如获得所有名次均相等,那么并列.〔三〕集体工程得分相等时,按个人工程得分相等的处理方法处理.〔四〕团体总分相等时,以全队获得单项第一名多者列前;如仍相等,那么以获得第二名多者列前,依次类推;如获得单项名次均相等,那么并列.三、等级奖项评定个人工程、对练工程、集体工程分别设一、二、三等奖.确定获奖等级的方法是各项最后得分多少排序,各奖项的比例由竞赛规程规定.第二十条集体表演工程奖项的评定一、集体表演工程奖项设一、二、三等奖.确定获奖等级的方法是按得分的多少排序,各奖项的比例由竞赛规程规定.二、集体表演工程也可设置其它特别奖项.集体表演工程设置的特别奖项由竞赛规程规定.第二十一条套路完成时间的规定一、个人工程和对练工程:完成套路时间不超过2分钟〔太极拳类工程除外〕,运发动演练至1分半钟时,由裁判长鸣哨提示.二、太极拳类工程:〔一〕太极拳工程4-6分钟,运发动演练至4分30秒时,由裁判长鸣哨提示.〔二〕太极器械工程3—4分钟,运发动演练至3分钟时,由裁判长鸣哨提示.〔三〕根据赛事规模,套路完成时间由竞赛规程规定.三、集体工程:完成套路时间不超过4分钟.四、集体武术综艺表演工程:完成套路时间不超过6分钟.注释:套路技术容多、演练时间长的套路,应进行简化.注意技术组别丰富.五、运发动比赛时完成套路的时间以裁判组的秒表所计的时间为依据.运发动比赛时裁判组用2块秒表计时.当运发动完成套路的时间不符合有关规定,同时裁判组的2块秒表所计时间又不相同时,以较接近规定时间的1块秒表所计时间为准.六、根据竞赛性质和竞赛容的不同,可在规程中对完成套路时间作相应的规定.第二十二条集体工程人数的规定集体工程、武术健身拳操不少于6人,集体表演工程人数不限或由规程规定.第二十三条配乐一、配乐工程按规程规定执行.二、凡配乐工程必须使用纯音乐,音乐主题与套路主题相和谐.三、动作开始的前奏和动作结束后的音乐尾声,须限制在15秒以;音乐须使用光盘或MP3播放器录制,比赛音乐须独立录制和备份.四、各代表队须在配乐工程比赛前第一次检录时,将本队音乐光盘或MP3播放器进行检录,交至放音员处,并配合放音员完本钱队比赛音乐播放.第二十四条未完成套路运发动未完成套路不予评分.第二十五条重做运发动因主客观原因造成比赛套路中断,可以申请重做一次.重做工程可安排在该类项目最后一名上场,假设出现最后一名选手重做,那么允许休息5分钟后上场.第二十六条服装一、裁判员应穿统一的武术裁判服装.二、运发动可穿具有运动特色、工程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适合于武术运动的比赛服装和武术鞋.三、规程可以根据竞赛性质、容,统一规定运发动的比赛服装.第二十七条竞赛场地一、个人工程和对练工程的竞赛场地为长14米,宽8米,场地四周沿应标明5厘米宽的白色边线,场地的长和宽均由边线的外沿开始计算.场地周围至少应有2米宽的平安区. 注释:长边的中间,有长30厘米,宽5厘米的标线.二、集体工程的竞赛场地为长16米、宽14米,场地四周应标明5厘米宽的白色边线, 场地的长和宽均由边线的外沿开始计算.场地周围至少应有1米宽的平安区.三、竞赛场地的地面空间高度不少于8米;两个场地之间的距离在4米以上;场地灯光垂直照度和水平照度应在规定围之.四、竞赛场地应有明显场地编号标志;场地周围应设置仲裁录像和电子示分屏的位置;场地一侧设置裁判席.所有设置均应保持与场地边线2米以上距离.五、裁判席右侧前方运发动临场处,应设置2-4名运发动的临场席.第二十八条比赛器械可以使用任何武术器械或由规程规定的器械.第二十九条其它比赛设备根据比赛规模大小和需要,配备摄像机,放像机,电视机和音响设备.第四章评分方法与标准第三十条竞赛工程评分方法与标准一、各项比赛的总分值为10分.二、评分方法〔一〕裁判员根据运发动现场发挥的技术演练水平,与“等级评分的总体要求〞相符程度,根据评分的等级标准,并与其他运发动进行比拟确定运发动等级分数.在此根底上, 减去“其他错误〞的扣分即为运发动的得分.裁判员评分可到小数点后2位数,尾数为0〜9. 注释:与其他运发动演练水平比拟时,不考虑其它错误.〔二〕应得分数确实定3名裁判员评分时,取3名〔是否是中间1名,最后平分的处理程序.〕裁判员评出的运发动得分的平均值为运发动的应得分;4名裁判员评分时,取中间2名裁判员评出的运发动得分的平均值为运发动的应得分;5名裁判员评分时,取中间3名裁判员评出的运发动得分的平均值为运发动的应得分.应得分可取到小数点后2位数,第3位数不做四舍五入.〔三〕裁判长对评分的调整当评分中出现明显不合理现象时,在示出运发动最后得分前,裁判长可调整运发动的应得分.裁判长调整分数围为0.01-0.05.如须调整更大幅度方可纠正明显不合理现象时,裁判长须经总裁判长同意,整分数围扩大为0.05分至0.1分.〔四〕最后得分确实定裁判长从运发动的应得分中减去“裁判长的扣分〞和加上“裁判长调整分〞即为运发动的最后得分.注释:裁判长可同时进行“扣分〞和“调整分〞.三、评分标准〔一〕等级分的评分标准:1.技术演练综合评分标准:分为3档9级,其中:8.50—10.00分为优秀;7.00—8.49分为良好;5.00—6.99分为尚可.〔表1〕2.等级评分的总体要求:〔1〕运发动应表现出所演练的拳种及工程的技术和风格特点、应包含该工程的主要容和技法,要求动作规、方确.注释:裁判员对运发动动作完成姿势主要看手型、步型和身型;对动作运转过程主要看方法是否正确,如路线清楚、走势完整等.规格错误随时扣明确记录所扣分数,扣分依据〔自主设计数字或符号标注〕.〔2〕劲力顺达,力点准确,通过运发动的肢体以及器械表现出该工程的力法特点;手眼身法步配合协调,器械工程要求身械协调.注释:劲力看力点;协调看手、眼、身法、步的配合,主要是身法和步法;精神看动作的配合和面部表情. 抽象错误一次扣.采用比拟的评分方法〔3〕节奏恰当,表现出该工程的节奏特点.〔4〕结构严密,编排合理,整套动作均应与该工程的技术风格保持一致,具有传统性. 注释:结构是整套动作的组接与编排是否合理、紧凑,衔接是否顺畅巧妙,起伏转折的变化等.结构看重点动作的排列.布局是整套动作的空间变化,如场地的运用是否合理、均衡,布局是否充实而富于变化.布局看场地的运用围.〔5〕对练工程要求动作容充实,结构紧凑,动作逼真,风格突出,配合严密,攻防合理.〔6〕集体工程要求队形整洁,应以该工程的技术为主要容,突出该工程的风格、特点, 配合默契,动作协调一致,结构恰当,布局匀称,并富于一定的图案变化.〔7〕配乐工程要求动作与音乐和谐一致,音乐的风格应和该工程的技术风格相一致. 注释:比赛中某一项假设不能在一个场次比完,须牢记该场比赛中好、中、差三个档次的技术表现和得分情况,做为下一场次评分的参考依据.〔二〕裁判员执行的其它错误容及扣分标准〔表2〕1.遗忘:扣0.1分.2.出界:扣0.1分.注释:运发动身体的任何一局部接触边线外地面.3.失去平衡:晃动、移动、跳动扣0.1分.4.器械、服装影响动作:扣0.1分.5.器械变形:扣0.1分.6.器械折断:扣0.3分.注释:对于长度有要求的器械的处理.7.器械掉地:扣0.3分.8.附加支撑、倒地:扣0.3分.注释:象形拳、械的倒地动作,每出现一次,躺地时间超过三秒者,算倒地一次.9.对练工程:击打动作落空,扣0.1分;误中对方,扣0.2分;误伤对方,扣0.3分.10.上列错误每出现一次,扣一次;在一个动作中,同时发生两种以上其它错误,应累计扣分.注释1:明显错误〔其它错误〕出现扣.明确记录所扣分数,扣分依据〔自主设计数字或符号标注〕.注释2:其它错误不占运发动的10分分值.注释3:在评分中应注意各类错误之间的区别,防止重复扣分,尤其应注意技术规格错误扣分与整体性技术错误扣分不能重复.如力点不准应在动作规格中扣分,而整套中劲力缺乏,或动作僵硬,那么应在整体性技术错误的第二栏目中扣分.〔三〕裁判长执行的其它错误容及扣分标准.1.完成套路时间超出规定.〔1〕运发动完成套路时间,凡超出规定时间在5秒以〔含5秒〕扣0.1分,超出规定时间超过5秒,在10秒以〔含10秒〕,扣0.2分;超出规定时间达10秒以上,扣0.3分,最多扣0.3分.注释:除去太极拳、太极剑工程外的其它套路,时间的规定应为2秒钟为一扣分单位.〔2〕运发动超出规定时间扣分已达0.3分时,裁判长应请运发动立即收势停止比赛.此种情况应视为运发动完成套路.2.运发动在规定套路比赛中每漏做或多做一个完整动作,扣0.1分.注:1:改变动作视为附加或漏做.注释2:起势、收势不符;改变动作方向,太极拳为45°,其它拳种为90°.由于方向改变出现的附加、漏做,应按附加或漏做扣分.3.运发动因主观原因未完成套路,经裁判长同意可重做一次.运发动重做后,裁判长在其应得分的根底上,扣1分.运发动因客观原因未完成套路,可重做一次,不扣分.注释1:时间关系,裁判长要求停止比赛者,注意少、漏动作的判罚.注释2:遗忘、失误、器械损坏,及临场受伤等重做一次,都为客观因素影响.4.集体工程的人数,少于竞赛规程规定的人数,每少1人,扣0.5分.5.配乐不符合竞赛规程规定者,扣0.1分.6.传统拳种各流派工程在演练中出现竞技工程?武术套路竞赛规那么?中所规定的B级及 B级以上的难度动作,每出现一次,扣1分.第三十一条表演工程奖项的评定方法标准一、评分方法表演工程的总分值为10分.裁判员根据运发动现场发挥的技术和表演水平,根据与“表演工程等级评分的总体要求〞相符程度,并与其他的表演工程进行比拟,确定该工程的等级分. 裁判员评分可到小数点后2位数,尾数为0〜9.二、评定标准〔一〕技术演练综合评分标准:分为3档9级,其中:8.50—10.00分为优秀;7.00—8.49分为良好;5.00—6.99 分为尚可.〔表1〕〔二〕表演工程等级评分的总体要求:1.以武术技术为主要容,并能较好的吸收和融合其他艺术形式的元素.2.能较好地利用其他艺术的表现手法,来衬托武术的技术风格.3.结构严密、容充实、技术熟练、配合默契、主题突出,富于时代气息,充分展现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4.音乐与主题和动作配合紧密、和谐流畅.5.富有创新意识.第三十二条最后得分的示分〔一〕由评分裁判员将各自评出的运发动得分,示分后,再由裁判长示出最后得分.〔二〕也可以由评分裁判将各自评出的运发动得分,通过评分纸条传递给裁判长,再由裁判长示出最后得分.第三十条其它本规那么适用于全国及省、市、自治区各级传统武术套路的比赛.在竞赛性质、任务有特殊要求时,可在竞赛规程中做出相应规定.表1等级评分标准。

莱州市第二届“武圣杯”武术比赛太极推手竞赛规程活步

莱州市第二届“武圣杯”武术比赛太极推手竞赛规程活步

莱州市第二届“武圣杯”武术比赛太极推手竞赛规程(活步)一、竞赛时间及地点2023年10月21日至22日在莱州市汇泉学校演武馆举行。

二、参加单位莱州市各镇街、机关事业单位、武术团体、馆校、俱乐部、武术培训机构、老年体协各辅导站点及太极推手爱好者。

三、竞赛项目太极活步推手四、参赛资格1、经正规医务部门检查身体健康者;2、参赛运动员需签署《莱州市武术比赛责任声明书》;3、参赛运动员需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责任免除条款中不得包含武术比赛)。

五、竞赛组别、级别1、组别:男子A组:18周岁―40周岁男子B组:41周岁―50周岁女子A组:18周岁一40周岁女子B组:41周岁―50周岁2、级别:男子55kg、60kg.65kg.70kg.75kg.80kg.85kg.85kg以上级。

3、女子50kg、55kg、60kg、65kg、70kg、70kg以上级。

六、竞赛方法1、比赛采用山东省武术运动协会《太极推手擂台赛规则(试行)》。

2、比赛采用单败淘汰制,每场比赛均采用2局制,每局比赛4分钟,局间休息1分钟。

3、参赛运动员必须穿无扣比赛服装、运动鞋,自备护齿。

七、录取名次及奖励1、录取:根据实际报名队数、人数确定。

2、若得分相等,体重轻者列前;若体重相等,年龄大者列前。

3、本次比赛设优秀组织奖和武德风尚奖。

4、凡参赛者均有纪念品。

八、报名与报到(一)、报名1、请各参赛团体及个人务必将报名单于9月20号前报送至莱州市武术协会(云峰北路6348号新华书店北侧)。

联系电话:张先生、王女士2、报名时请携带以下材料:(1)报名时同时交纳参赛费(IOO元/人,仅限参赛运动员);(2)参赛运动员身份证复印件;(3)责任声明书(打印后本人签字与其他资料一并报送);(4)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责任免除条款中不得包含武术比赛)。

(二)、报到1、请各参赛人员于10月21日上午7:00前到莱州市汇泉学校演武馆报到,8:00举行开幕式。

2、报到时提供赛前半月内的健康证明(参赛人员需到正规医院进行健康查体并开具证明)。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扣分)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扣分)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扣分)(一)竞赛类型分为:1、个人赛2、团体赛3、个人及团体赛(二)套路竞赛运动员年龄的分组:1、成年组:18周岁(含)以上;2、青少年组:12周岁至17周岁;3、儿童组:不满12周岁。

(三)套路运动按练习形式分为:1、单练2、对练3、集体演练成绩分为:甲、乙组。

注:竞赛性质由竞赛规程决定(四)武术竞赛项目(wushu comptitive events)一、长拳二、太极拳三、南拳四、剑术其中剑术长度一直臂垂肘反手持剑的姿势为准,剑尖不得低于本人耳上端。

五、刀术六、枪术、七、棍术八、其他拳术九、其他器械。

十、对练项目(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十一、集体项目(集体拳术、集体单器械、集体双器械、集体软器械)。

其他拳术又可分为四类:一、形意、八卦、八极。

二、通臂、劈挂、翻子。

三、地躺、象形拳。

四、查拳、花拳、炮拳、红拳、华拳、少林拳等。

其他器械又可分为三类:一、单器械。

二、双器械。

三、软器械。

(五)武术竞赛时裁判员服装(referee\'s costume)(1)裁判员应着赛会规定的统一服装,佩戴统一的裁判标志(2)武术竞赛运动员服装(competitor\'s costume)一. 比赛时,必须穿规定的服装二. 服装上不得有多余的附带物。

三. 鞋子为武术鞋或运动鞋。

(六)竞赛场地:——个人项目的场地为14米,宽8米的地毯上进行比赛的,其周围至少有2米宽的安全区。

——集体项目的场地为长为16米,宽14米的地毯上进行比赛的,其周围至少有1米宽的安全区。

——场地四周内沿,应标明5厘米宽的白色边线。

——场地的地面空间高度不少于8米。

——两个比赛场地之间的距离6米以上。

——根据实际情况比赛场地应高出地面50—60厘米。

——场地灯光垂直照度和水平照度在规定范围之内。

比赛通则及评分标准:1、运动员身体的任何部位开始动作,即开始计时;运动员结束全套动作,计时结束。

2、长拳、南拳、刀术、剑术、枪术、棍术自选套路不得少于1分20秒。

2018-跆拳道比赛规则-优秀word范文 (5页)

2018-跆拳道比赛规则-优秀word范文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跆拳道比赛规则大家都知道,跆拳道是现代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之一,是一种主要使用手及脚进行格斗或对抗的运动。

那么,跆拳道的比赛规则有哪些呢?下面jy135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跆拳道的比赛规则,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跆拳道比赛规则级别男子女子Fin (鳍量级)54公斤以下47公斤以下Fly (蝇量级)54公斤~58公斤47公斤~51公斤Bantam (雏量级)58公斤~62公斤51公斤~55公斤Feather (羽量级)62公斤~67公斤55公斤~59公斤Glight (轻量级)67公斤~72公斤59公斤~63公斤Welter (次中量级)72公斤~78公斤63公斤~67公斤Middle (中量级)78公斤~84公斤67公斤~72公斤Heavy (重量级)84公斤以上72公斤以上奥运项目男子跆拳道男子58公斤以下级跆拳道男子68公斤级跆拳道男子80公斤级跆拳道男子80公斤以上级女子跆拳道女子49公斤以下级跆拳道女子57公斤级跆拳道女子67公斤级跆拳道女子67公斤以上级ITF比赛规则比赛项目:个人套路、个人对打、个人特技、个人威力;团体套路、团体对打、团体护身术。

比赛种类:国际比赛和国内比赛。

包括世界锦标赛、洲际锦标赛、职业比赛、世界武道大会、区域邀请赛、国内锦标赛、邀请赛、公开赛等。

对打比赛时间:每场比赛2回合,每回合2分钟,中间休息1分钟。

对打比赛方法:以自由对打为主。

对打比赛规则:允许使用拳脚进攻对手的正面和侧面有效得分部位。

对打比赛得分:五分制1分:拳法击中身体或头部,腿法击中身体2分:腾空拳法击中头部,腿法击中头部,腾空腿法击中身体,180°转身腿法击中身体(转身侧踢等)3分:腾空腿法击中头部,腾空180°转身腿法击中身体(跳转身侧踢),180°转身腿法击中头部(反抡踢、转身挂踢等)4分:腾空180°转身腿法击中头部(跳反抡踢等),腾空360°转身腿法击中身体(旋风踢)5分:腾空360°转身腿法击中头部(旋风踢,360°跳反抡等)对打比赛中允许使用的攻击动作:手:直拳、手刀、内手刀、拳背、拳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通则第一条竞赛性质一、个人赛二、团体赛第二条竞赛办法一、循环赛:单循环、分组循环二、淘汰赛:单败淘汰、双败淘汰第三条年龄分组与资格审查一、成年运动员的参赛年龄限在19至45周岁,青年运动员的参赛年龄限在15至18周岁。

二、参赛运动员必须携带《运动员注册证》。

三、运动员必须有参加比赛的人身保险证明。

四、运动员必须出示报到之日前15天内,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包括脑电图、心电图、血压、脉搏等指标在内的体格检查证明。

第四条体重分级一、48公斤级(≤48Kg)二、52公斤级(>48Kg-≤52Kg)三、56公斤级(>52Kg-≤56Kg)四、60公斤级(>56Kg-≤60Kg)五、65公斤级(>60Kg-≤65Kg)六、70公斤级(>65Kg-≤70Kg)七、75公斤级(>70Kg-≤75Kg)八、80公斤级(>75Kg-≤80Kg)九、85公斤级(>80Kg-≤85Kg)十、85公斤级以上级(>85Kg)第五条称量体重一、称量体重在抽签前进行。

二、运动员经资格审查合格后方可参加称量体重,并且必须携带《运动员注册证》。

三、必须在仲裁委员的监督下称量体重,由检录长负责,编排记录员配合完成。

四、运动员必须按照大会规定的时间到指定地点称量体重。

称量体重时只穿短裤(女子运动员可穿紧身内衣)。

五、称量体重先从比赛设定的最小级别开始,每个级别在30分钟内称完。

如体重不符,在规定的称量时间内达不到报名级别时,则不准参加后面所有场次的比赛。

第六条抽签一、称量体重后进行抽签,由比赛设定的最小级别开始。

如该级别只有1人,则不能参加比赛。

二、由编排记录组负责抽签,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或委员、副总裁判长及参赛队的教练或领队参加。

第七条竞赛时间每场比赛分为两局,每局净推2分钟,局间双方运动员交换场地继续比赛。

第八条竞赛信号一、比赛前10秒钟,记时员鸣哨通告准备;每局比赛至2分钟,计时员鸣锣宣告该局比赛结束。

二、场上主裁判员用口令和手势裁定比赛。

第九条弃权一、比赛期间,运动员因伤病不宜参加比赛时,须有大会医生证明,作弃权论。

二、三次检录未到,或检录后自行离开者作弃权论。

三、比赛中,运动员可举手要求弃权,教练员也可向场上裁判员扔白毛巾要求弃权,运动员自己终止比赛,作弃权论。

四、比赛期间,运动员无故弃权,取消本人全部成绩。

第十条竞赛礼仪一、“入场”:裁判员入场,站在场地中点后方,面向裁判长席。

介绍裁判员时,裁判员应该成立正姿势向观众行抱拳礼。

二、运动员进场后,站在裁判员两侧,面向裁判长。

介绍运动员时,被介绍者应成立正姿势向观众行抱拳礼。

三、在双方运动员介绍结束后,运动员互行抱拳礼,再与场上裁判员互行抱拳礼。

四、每场比赛结束时,运动员在主裁判员宣布比赛结果后,先向裁判员行抱拳礼,然后相互行抱拳礼,再转身向对方教练员行抱拳礼,方可退场。

第十一条竞赛服装运动员必须着中国武术协会指定的太极拳推手专业竞赛服装参加比赛。

第十二条竞赛相关规定一、运动员必须遵守比赛规则,认真进行比赛,严禁故意伤人。

二、教练员和本队医生应坐在指定位置,比赛时不得在场下大声喧哗、呼喊。

三、比赛时运动员不得要求暂停,如遇特殊情况,需向场上主裁判员举手示意。

四、运动员不可留长指甲、不可戴腕表和易伤及对方的物品上场比赛。

第二章裁判人员及其职责第十三条裁判人员的组成一、执行裁判(一)总裁判长1人,副总裁判长1~2人。

(二)裁判长、副裁判长各1人。

(三)台上裁判员1人,边裁判员3~5人。

(四)记录员、计时员各1人。

(五)编排记录长1人。

(六)检录长1人。

二、辅助裁判(一)编排记录员2~3人。

(二)检录员2~3人。

(三)宣告员1~2人。

(四)医务人员2~3人。

(五)电子计分系统操作员1~2人。

第十四条裁判人员的职责一、总裁判长(一)组织裁判员学习竞赛规则、规程,讲解裁判法。

(二)负责裁判组的分工。

(三)根据竞赛规程和规则的精神,解决竞赛中的有关问题,但无权修改竞赛规则和规程。

(四)比赛中指导裁判组的工作,有权调动裁判员的工作。

在裁判工作有争议时,有权作出最后决定。

(五)赛前组织裁判长检查落实场地、器材和有关裁判用具。

二、副总裁判长协助总裁判长工作,总裁判长缺席时可代行其职责。

三、裁判长(一)负责本组裁判员的学习和工作安排。

(二)比赛中监督和指导裁判员、计时员、记录员的工作。

(三)台上裁判员有明显错判、漏判时,鸣哨提示改正。

(四)边裁判员出现明显错判,宣布结果前征得总裁判长同意后可以改判。

(五)根据临场运动员的情况和记录员的记录,处理优势胜利、处罚、强制读秒等有关规定事宜。

(六)每场比赛结束后,宣布评判结果,决定胜负。

四、副裁判长协助裁判长工作,根据需要可以兼任其他裁判员的工作。

五、台上裁判员(一)对临场运动员进行安全检查,如发现有与规则不符者,应及时纠正,保障比赛安全进行。

(二)用口令和手势指挥运动员进行比赛。

(三)判定运动员倒地、下台、犯规、消极、强制读秒、临场治疗等有关事宜。

(四)宣布每场比赛结果。

六、边裁判员(一)根据规则判定运动员的得分。

(二)每场比赛结束后,根据裁判长信号,同时、迅速显示评判结果。

(三)每场比赛结束后,在计分表上签名并保存,以备检查核实。

七、记录员(一)赛前认真将有关信息填入记录表。

(二)参加称量体重的工作,并将每名运动员的体重填入每场比赛的记录表。

(三)根据台上裁判员的口令和手势,记录运动员被警告、劝告、强制读秒、下台的次数。

(四)记录边裁判员每场的评判结果,确定胜负后报告裁判长。

八、计时员(一)赛前检查铜锣、计时器,核准秒表。

(二)负责比赛、暂停、读秒的计时。

(三)每局比赛前10秒钟鸣哨通告。

(四)每局比赛结束鸣锣通告。

(五)无电子计分系统的情况下,每局比赛结束时,宣读边裁判员的评判结果。

九、编排记录长(一)负责运动员资格审查,审核报名表。

(二)负责组织抽签,编排每场比赛秩序表。

(三)预备竞赛中所需要的各种表格;审查核实成绩,录取名次。

(四)登记和公布每场比赛成绩。

(五)统计和收集有关资料,汇编成绩册。

十、编排记录员根据编排记录长分配的任务进行工作。

十一、检录长(一)负责称量运动员的体重。

(二)负责竞赛服装的检查和管理。

(三)赛前30分钟负责召集运动员检录。

(四)检录时,如出现运动员不到或弃权等问题,及时报告裁判长。

(五)按照规则的要求,检查运动员的服装和指甲、饰品。

十二、检录员根据检录长分配的任务进行工作。

十三、宣告员(一)摘要介绍竞赛规程、规则和有关的宣传材料。

(二)介绍临场裁判员、运动员。

(三)宣告评判结果。

十四、医务人员(一)审核运动员的《体格检查表》。

(二)负责赛前对运动员进行体检抽查。

(三)负责临场伤病的治疗与处理。

(四)负责因犯规造成运动员受伤情况的鉴定。

(五)负责竞赛中的医务监督,对因伤病不宜参加比赛者,应及时向裁判长提出其停赛建议。

(六)配合兴奋剂检测人员检查运动员是否使用违禁药物。

第十五条电子计分系统操作员负责与电子计分系统操作相关的工作。

第十六条仲裁委员会的组成由主任、副主任、委员3人或5人组成。

第十七条仲裁委员会的职责一、仲裁委员会在大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主要受理参赛队对裁判员有关违反竞赛规程、规则的判决结果有不同意见的申诉。

二、受理参赛队对裁判执行竞赛规程、规则的判决结果有异议的申诉,但只限对本队判决的申诉。

三、接到申诉后,应立即进行处理,不得延误其他场次的比赛、名次的评定及发奖。

裁决出来后,应及时通知有关参赛队。

四、根据申诉材料提出的情况,必要时可以复审录像,进行调查。

召开仲裁委员会讨论研究。

开会时可以邀请有关人员列席参加,但无表决权。

仲裁委员会出席人数必须超过半数以上做出的决定方为有效。

表决结果相等时,仲裁委员会主任有终裁权。

五、对申诉提出的问题,经过严肃认真复审,确认原判无误,则维持原判;如确认原判有明显错误,仲裁委员会提请中国武术协会对错判的裁判员按有关规定处理,不改变评判结果,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为最终裁决。

第十八条申诉程序及要求一、运动队如果对裁判组的裁决结果有异议,必须在该运动员比赛结束后15分钟内,由本队领队或教练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同时交付1000元的申诉费。

如申诉正确,退回申诉费,但维持原判;申诉不正确的,维持原判,申诉费不退。

二、各队必须服从仲裁委员会的最终裁决。

如果无理纠缠,根据情节轻重,可以建议竞赛监督委员会、组委会给予严肃处理。

第十九条竞赛监督委员会的组成一、监督仲裁委员会的工作。

对于不能正确履行仲裁委员会职责,判决运动队的申诉不公正,有违反《仲裁委员会条例》的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撤换乃至停止工作的处分。

二、监督裁判人员的工作。

对于不能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能严肃、认真、公正、准确地进行裁判,有明显违反规程、规则的行为者,有明显错判、漏判、反判的行为者,接受运动队贿赂,以不正当的手段偏袒运动员者,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撤换、停止工作,乃至建议对其实施降级或撤销其裁判等级的处分。

三、监督参赛单位各领队、教练、运动员的行为。

对于不遵守《赛区工作条例》、《运动员守则》,不遵守竞赛规程、规则及赛场纪律,对参赛队行贿,运动员之间搞交易、打假赛等有关违纪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通报、取消比赛成绩、取消比赛资格等处分。

四、竞赛监督委员会听取领队、教练、运动员、仲裁人员、裁判人员对竞赛过程中的各种反映及意见,保证竞赛公正、准确、圆满、顺利地进行。

五、竞赛监督委员会不直接参与仲裁委员会、裁判人员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干涉仲裁委员会、裁判人员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不介入判决结果的纠纷,不改变裁判组的裁决结果和仲裁委员会的裁决结果。

第五章技法要求、得分标准与判罚第二十条竞赛法则一、必须采用“掤、捋、挤、按、採、挒、肘、靠”的方法元素(简称八法),以及相应的步法。

二、必须贯彻“沾粘连随”、“刚柔相济”的原则。

三、必须在盘手(四正手)状态下完成进攻动作。

第二十一条竞赛方法一、太极拳推手实战比赛(一)当场上裁判员发出“预备”口令时,双方运动员起势、上步成合步搭手势。

第一局白方领手,第二局黑方领手。

(二)第一局开始时,双方右脚在前,互搭右手;第二局互换场地后,双方左脚在前,互搭左手。

(三)每局开始时,双方运动员前脚踩于中心圈内,合步搭手,当场上裁判员发出开始信号后,比赛开始。

(四)每局开始时,场裁须提示白方或黑方领手,运动员必须盘手两圈以上,方可进攻对方; 场裁喊停时,运动员必须盘手一圈以上,方可进攻;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须在盘手状态中进攻对方。

(五)比赛过程中,双方脱手,场裁未喊停的情况下,双方搭手,可直接进攻。

(六)比赛结束后,在场上裁判的指示下,运动员站在裁判员两侧等待宣布比赛结果。

第二十二条攻击部位颈部以下,耻骨以上,躯干和手臂部位。

第二十三条禁击部位(一)颈部及颈部以上部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