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3.2 乐音的三个特征学案(无答案)(新版)教科版 (2)
2019-2020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3.2 乐音的三个特征教案 (新版)教科版.doc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班级
授课时间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常识性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
2.通过观察声波的图形,初步学习利用仪器进行探究,观察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通过观察波的图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科学探究不能光凭人的感观,还要借助于仪器,初步建立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音色的认识
教具准备
示波器
教
学
过
程
1.情景创设、提出问题
放音乐,提出同样是乐音它们有什么区别的问题。启发学生自己得出声音有大小、高低之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有区别的。然后总结出乐音的三特征。再提出这些特征与声源振动情况有什么关系的问题。
观察声波的图形的实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比较形象地认识声波,同时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介绍:话筒把声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输入示波器后可在荧光屏上显示出相应的图象。通过演示,只要让学生知道看不见的声波可通过仪器显示,借助仪器是科学研究所必需的。
让学生通过观察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的波形,获得具体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知道不同频率的声音在波形上有什么区别。然后可让不同的学生在话筒前发声,观察其波形。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观察波形,使学生知道不同响度的声音在波形上的区别。指导学生观察不同乐器产生的声波波形的区别。波形图包含了乐音的三特征。
③另外,轻轻摇动响铃,使前排学生可听到铃声。后排学生几乎听不见,表明响度还与离声源的距离有关。
永乐场八年级物理上册 3.2 乐音的三个特征导学案(无答案)教科版(2021年整理)

四川省金堂县又新镇永乐场八年级物理上册3.2 乐音的三个特征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教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四川省金堂县又新镇永乐场八年级物理上册3.2 乐音的三个特征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教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四川省金堂县又新镇永乐场八年级物理上册3.2 乐音的三个特征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教科版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乐音的三个特征一.学习目标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距声源的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间色不同.二.学法指导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明白乐音的三个特征。
三.课前导学1。
_________的声音叫乐音.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是乐音的三个特征。
2。
音调是指乐音的_________,音调是由声源的振动_________决定的。
物体振动快,发出的音调就_________。
3。
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_________叫做响度,响度又叫音量。
响度是与声源振动的_________相关的,振动幅度大,响度就_________;响度还跟人与声源的_________有关。
4. 音色就是声音的_________,音色又叫音品。
音色跟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四.合作探究学习通过观察、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分析、归纳五.学习检测1. 在使用MP3听音乐时,调节音量按钮能改变声音的()A。
音量 B. 音色 C. 响度 D。
频率2。
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所发乐音的( )A。
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3.2 乐音的三个特征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教科版

【课题】乐音的三个特征学习目标:1、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系;3、知道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4、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
重点:掌握乐音的三个特征。
难点:探究“音调与频率有关”和“响度与振幅有关”这两个实验。
【预习导学】议一议1、自学教材42页第一自然段,并填空:悦耳的声音叫做________________。
想一想:蚊子的叫声和牛的叫声有什么不同?哪个音调高?哪个响度大?2、乐音是________________,它的三个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音调是指乐音的______,它是由声源的_________决定的。
声源振动___,频率____,听起来声音尖细;声源振动____,音调____,听起来声音低沉。
4、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叫做______,也叫做________。
响度与发声体的______有关,振幅越大,响度________。
响度还与声源的_______有关,距离越远,听到的声音就越____,响度也越小。
5、音色又叫_______,指声音的品质,它取决于发声体本身,由于_________的不同,就会构成自己特有的声音特色。
所以,音色是我们分辨各种声音的依据,不受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6、现在有很多流行音乐,可是很多歌曲我们都唱不上去,这是为什么?轻轻的敲一下桌子,再重重的敲一下桌子,两次敲击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吗?我们和家人打电话时,一听到对方的声音就知道是谁在接电话,我们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合作探究】做一做1、认识乐音,了解音调分析下列情况,回答问题课本P42,图3-2-3,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手拨动尺子,比较两种情况,哪个音调高,哪个音调低,说明了什么?(音【自主学习材料】乐音与噪音声音由于振动的不同可分为乐音和噪音(与生活中的噪音的概念有所区别)。
在音乐中所使用的音既有乐音也有噪音。
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教案:3.2《乐音的三个特征》(教科版上册)

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教案:3.2《乐音的三个特征》(教科版上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以我的口吻,为我的孩子们设计了一节有趣的课程,为《认识颜色》。
一、设计意图: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孩子们能够通过观察、实践,了解并掌握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合作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能够认识并区分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到合作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认识并区分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红色、黄色、蓝色的物品,如红色气球、黄色卡片、蓝色玩具等。
2. 学具:彩色笔、画纸、颜料盘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我会向孩子们展示红色、黄色、蓝色的物品,让他们观察并说出这些物品的颜色。
2. 实践:我会让孩子们用彩色笔在画纸上画出红色、黄色、蓝色的图案。
3. 讨论:我会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他们画出的图案,引导他们观察和区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特点。
4. 合作:我会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用颜料盘调和红、黄、蓝三种颜色,体验合作的乐趣。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认识并区分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次《认识颜色》的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这些细节不仅是孩子们学习的关键,也是我在教学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
一、引入环节的观察和认知:二、实践环节的动手操作:实践环节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我让孩子们用彩色笔在画纸上画出红色、黄色、蓝色的图案。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我发现,在实践环节中,孩子们不仅能够画出他们所观察到的颜色,还能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进一步加深对颜色的认识。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3.2乐音的三个特征

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3.2乐音的三个特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乐音的三个特征”。
本节主要讲述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三个特征的含义及其在音乐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乐音特征分析音乐现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定义及其在音乐中的应用。
难点:音调和频率、响度和振幅、音色和材料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乐谱、音叉、钢尺。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播放一首学生熟悉的歌曲,如《青春修炼手册》,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然后提问:“大家能感受到这首歌曲的哪些特点呢?比如声音的高低、大小、清晰度等。
”引导学生关注乐音的三个特征。
2. 讲解乐音的三个特征:(1)音调:教师拿起一个音叉,轻轻敲击,让学生听其声音的高低。
解释音调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教师将音叉靠近音响设备,增大音响设备的音量,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大小。
解释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教师拿起一个钢尺,轻轻拨动,让学生听其声音的清晰度。
解释音色是由发声体材料决定的,不同材料的发声体产生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
3. 实例分析:教师展示一首钢琴曲,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音乐现象。
4. 随堂练习:乐谱:低音高音 ..现象1:敲击鼓面,声音越来越大。
现象2:吹奏长笛,声音越来越高。
5. 板书设计: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频率) | 响度(振幅) | 音色(材料)六、作业设计:1. 根据乐谱,判断音符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现象1:敲击鼓面,声音越来越大。
现象2:吹奏长笛,声音越来越高。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 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的世界》的第三节3.2《乐音的三个特征》。
本节主要介绍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三个特征的含义和表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理解它们的概念和表现。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乐音特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乐音的三个特征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乐音的三个特征的概念和表现。
难点:乐音特征在实际应用中的分析和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音叉、尺子、鼓等)。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乐音的美妙,引导学生思考乐音有哪些特点。
2. 理论讲解:介绍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解释每个特征的概念和表现。
3. 实验演示:利用实验器材,展示乐音特征的实验现象,如音叉的振动、尺子的伸缩等。
4. 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验报告单,记录实验现象,分析乐音特征的表现。
5. 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乐音特征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如歌唱家如何运用音调、响度和音色来表现歌曲情感。
6. 知识拓展:介绍乐音特征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数字音频处理技术、声音识别等。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乐音的三个特征及其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乐音的三个特征:1. 音调:乐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
2. 响度:乐音的强弱,与振动幅度有关。
3. 音色:乐音的特质,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七、作业设计:1. 完成教科书P48的练习题:(1)乐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什么?(2)请举例说明每个特征的表现。
2. 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阐述歌手如何运用乐音的三个特征来表现歌曲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乐音特征的创作活动,如自制乐器、创作音乐作品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入地理解乐音特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乐音的三个特征导学案(无答案)教科版

第二节乐音的三个特点学习目标1.能从平时生活中的直接感觉中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差别。
2.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次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距声源的远近有关,不一样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一样。
课前学习一、复习回首1. 声是由而发生的,声是靠流传,声不可以在中流传。
2. 物体叫频次,人耳只好听到频次为的声音,频次高于叫超声,频次低于叫次声。
二、试试学习音。
1.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是乐音;、和是乐音的三个特点。
2. 乐音的叫音调,它是由声源振动的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乐来决定的,振动的越高,音调就越。
3. 乐音的叫响度,它是由声源振动的有关,越大,响度就越大;响度还跟人与声源的有关,距离越远,听到的声音就越,响度就。
4. 物体自己独有的声音特点叫。
讲堂学习一、音调1.感觉单一。
①在小组内说明音调的观点。
并请同学用不一样的物体发两个音调不一样的声音,差别出哪个音调更高。
②请同学说出“女高音歌唱家”的“高音”的物理意义。
2.研究“单一”。
提出问题:音调跟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猜想与假定:振动越,音调越。
设计实验:设计思路:所需器械:。
进行实验与采集数据实验步骤:。
记录数据:表一拨动张紧的橡皮筋实验次数长度横截面积张紧程度振动快慢12表二拨动伸出桌面的塑料尺实验次数伸出桌面的振动的快慢音调的高低长度音调高低12实验结论:。
3.音调与波形。
察看示波器,音调越高的声音,其声波波形特点是。
二、响度1.理解响度。
①说出响度的物理意义。
并发出两个响度不一样的声音。
②说出“引吭高歌”中的“高”的意义。
③分别发出一个音调低而响度大的声音和一个音调高而响度小的声音。
2.研究响度。
声音的响度与哪些要素有关?猜想与假定:。
进行实验与采集凭证:与声源振幅的关系;与声源距离的关系;与声音聚散程度的关系;实验结论:与声源振幅的关系;与声源距离的关系与声音聚散程度的关系;;3.响度与波形。
察看示波器,响度越大的声音,其声波波形特点是。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2节 乐音的三个特征学案(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乐音的三个特征学案(新版)教科版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生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生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
独立自学:(基础知识)1、乐音的三个特性是、、。
它的波形是有的。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物理学中把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它是用来描述物体的物理量,它的单位是,符号是。
人们把高于2000Hz的声音叫,低于20Hz的声音叫,大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
* 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有关,越大,响度越大。
* 音色:钢琴、小提琴、二胡演奏同一首歌,人们可以分辨它们的声音,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不同。
音色由决定。
质疑探学:(变式训练)实验一:阅读课本27页实验内容,自己做一做,得出什么结论?实验二:如何用钢尺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讨论: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幅的关系,小明将钢尺的一端压在桌面上,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一定,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上下拨动钢尺的另一端、发现钢尺被压得越弯,上下振动的幅度越大,桌面被拍打得越响、根据这些实验证据他提出了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收集证据时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音色:阅读课本不同发声体的_____、_____不同,发出声音的_____也就不同、我们很容易区分不同乐器演奏的声音,主要依据的是声音的________、以练促学:(当堂检测)1、音调是指声音的_____,它是由发声体的____决定的,_____越高,音调越高;女同学声音比男同学声音尖细一些,就是因为女同学的声带比较____,造成她们的声音______比男同学高、2、物理学中用______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它的单位是____、某种苍蝇在飞行时,5s内翅膀振动2000次,频率是____,人类___(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苍蝇发出的声音、3、男同学说话声音“低沉”,是指男同学声音的___低,这是因为男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____的缘故、4、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A、音调低,响度大B、音调低,响度小C、音调高,响度大D、音调高,响度小5、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_____叫响度、收音机音量开关开得越大,发现喇叭的纸盆振动得越厉害,说明响度的大小跟声源的_____有关;离收音机越近,感觉声音越响,这又说明响度跟____有关、6、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调和响度7、汽车从远处开来、声音越来越大,是因为()A、发声体的频率越来越B、发声体的音调越来越高C、汽车加大了油门D、距离发声体越来越近,响度越来越大10、我们根据人们说话的声音,一般都能正确区分出男、女,这主要是根据人说话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钢琴和小提琴演奏同一支曲子,人们很容易辨别出来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B、将吉他的弦线拉紧或放松,可以改变吉他发出声音的音色C、在听熟人打电话时,从声音的特点上,很容易辨别对方是谁,主要根据不同人说话的音调不同D、以上说法都不对12、图1-3-1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______图和_____图,响度相同的是______图和_______图、13、下列四个句子:①这首歌调子太高,我唱不上去;②引吭高歌;③她是唱高音的;④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4、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震耳欲聋”形容人说话的情况,这是指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都有可能教师二次备课栏或学生学习笔记栏教师二次备课栏或学生学习笔记栏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乐音的三个特征
【教师寄语】没有人能让我输,除非我不想赢!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
1.能从日常生活中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2.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距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重点难点】劲往这里使!
音调、响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是本节的重点。
音色是难点。
【器材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粗细不同的橡皮筋各一条,硬纸片、木头梳子一把,钢锯条(或钢尺)一把。
【知识回顾】防止知识遗忘,我能记得更牢!
1.声是由而发生的,声是靠传播,声不能在中传播。
2.声音在空气(15℃)中的传播速度是m/s= Km/h.
3.物体叫频率,人耳只能听到频率为的声音,频率高于叫超声,频率低于叫次声。
【课堂探究】亮出我的观点,秀出我的个性,展示我的风采!
目标一:音调(即声音的高低)
1. 感受音调:
①在键盘乐器中,越是左边的音,音调越……………………;越是右边的音,音调越……………………。
②女生的音调……………………,男生的音调……………………。
③小孩的音调……………………,大人的音调……………………。
(以上均填“高”或“低”)
2.探究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按课本42页■实验探究■音调的高低
①拨动绷紧的细橡皮筋,橡皮筋振动的……………,声音听起来__________(“尖细”、“低沉”),
说明音调__________(“高”、“低”); 拨动绷紧的粗橡皮筋,橡皮筋振动的……………,声音听起来__________(“尖细”、“低沉”),说明音调__________(“高”、“低”)。
②钢尺伸出的长度越长,振动的越__________(“快”、“慢”),声音听起来__________(“尖
细”、“低沉”),说明音调__________(“高”、“低”);相反,钢尺伸出的长度越短,振动的越__________(“快”、“慢”),声音听起来__________(“尖细”、“低沉”),说明音调__________(“高”、“低”)。
3.上面的两个实验说明:音调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___有关。
频率越_______(“高”、“低”),音调越_______(“高”、“低”);相反,频率越_______(“高”、“低”),音调越_______(“高”、“低”)。
目标二:响度(即声音的大小)
探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1、学生实验一:将桌面上撒些碎纸屑,然后用手轻拍和重拍桌面,认真观察并回答:轻排时,纸屑跳的_______(“高”、“低”),声音______(“大”、“小”);重排时,纸屑跳的_______(“高”、“低”),声音______(“大”、“小”)。
2、学生实验二:将钢尺伸出一定长度,轻压一次和重压一次,轻压时,钢尺的发声_____(“大”、“小”);重压时,钢尺的发声_____(“大”、“小”)。
3.上面的两个实验说明: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___有关。
振幅越_______(“大”、“小”),响度越_______(“大”、“小”);相反,振幅越_______(“大”、“小”),响度越_______(“大”、“小”)。
二、响度
目标三:音色(即声音的特色)
1. 音色与发声体的______、______有关。
人们利用______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
2.“闻其声而知其人”就是根据人的不同而分辨出来的。
3.音色不同声音的波形______。
【巩固提升】试试我的身手,我最行!
1. 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
(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
A.(1)(2) B.(2)(4) C.(1)(3) D.(3)(4)
2.男低音引吭高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生”音调高,响度大
B. “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生”音调低,响度大
C. “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生”音调高,响度大
D. “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生”音调高,响度小
3.请写出下面几句话中的“声音”各指的是声音的哪个特征?
①请您讲话声音高一点。
()
②李宁唱歌的声音真好听。
()
③电锯发出的声音很尖。
()
4. 用水壶往暖水瓶里倒开水时,凭感觉就可以听出水瓶中水
已满,为什么? (提示:用水壶往暖水瓶里倒开水时我们听到的声音是水面上方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
【学后记】记下今天的收获,累计明天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