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yiji集中学习内容和时间要求
方剂学补益剂自学

补益剂(补气)自学提纲
一、自主学习目标
掌握目标方剂的组成、功用、主治,理解方剂的方解、配伍特点、辩证要点。
能够掌握方剂的配伍规律,分析同类方剂的组方特点,具有区别运用这些方剂治疗疾病的能力。
二、自主学习内容
掌握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散的组成、功用、主治,理解方剂的方解、配伍特点、辩证要点。
熟悉玉屏风散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
熟悉补益剂的概念、分类、注意事项。
三、自主学习形式
1. 学生自学(网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四、自主学习安排
1. 学生课下通过课程网络独立学习目标方剂,初步掌握其组成、功用、主治,分析各药物在方剂中的作用;
2. 小组合作学习,对思考题进行解答,讨论方剂的配伍特点,鉴别方剂的特点及运用,打印上交word文本。
五、自主学习重点和难点
掌握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散的组成、功用、主治,理解方剂的方解、配伍特点。
六、自主学习思考题
1.使用补益剂的注意事项
2.整理含有四君子汤的方剂(全书)
3.如何理解阴火和甘温除热
4. 参苓白术散、痛泻要方皆治泄泻,二方在功效、适应证上有何异同?
5、参苓白术散可否培土生金?
6.玉屏风散的组方原理?
7.生脉散能否治疗亡阴证?
七、自主学习资源
教材:《方剂学》.李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视频资源: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方剂学》
/coursestatic/course_2683.html
八、自主学习考核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的word文本以小组为单位提交,所得成绩为小组成员统一成绩。
中药学生学习计划

中药学生学习计划一、学习时间安排1. 早上8:00-11:00:上午课程学习2. 中午12:00-13:00:午饭时间及午休3. 下午13:00-17:00:下午课程学习4. 晚上19:00-21:00:晚上自习5. 晚上21:00-22:00:休息时间二、学习内容安排1. 中药学基础知识- 中药的起源、发展和历史- 中药的药材基础- 中药的经典著作- 中药的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2. 中药配方学- 中药处方的组成和理论- 中药处方的制备和应用- 中药处方的临床应用3. 中药药效和用药学- 中药的药效机制和疗效评价- 中药的质量评价和控制- 中药的用药禁忌4. 中药学实验技术- 中药的提取和分离技术- 中药的成分分析技术- 中药的药理实验技术5. 中药临床应用- 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药的临床试验和评价- 中药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三、学习方法1. 多读书,多实践:学习中药学先要多读相关的经典著作,了解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然后结合实践进行巩固和深化学习。
2. 多与老师交流:学习中药学的过程中,可以和老师进行多次交流,向老师请教问题,获得建议和指导。
3. 多进行实验:中药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多进行实验操作,熟练掌握分离提取和药效评价等实验技术。
四、学习目标1.掌握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独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熟练运用中药学的实验技术,进行中药的提取、分离和成分分析。
3.了解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具备一定的临床实践能力。
五、学习规划1. 第一年:主要学习中药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包括中药的起源、发展和历史,药材基础,经典著作等。
2. 第二年:学习中药学的配方学和药效学,熟练掌握中药处方的制备和应用,了解中药的药效机制和疗效评价。
3. 第三年:学习中药学的实验技术和临床应用,进行中药的提取和分离技术的实验操作,并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六、学习习惯1.坚持每天按时完成学习任务2.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保证每晚8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3.饮食均衡,适时进行体育锻炼七、自我评估学习计划执行3个月后对自己的学业成绩进行评估,如果达到预期目标则继续执行学习计划,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则对计划进行调整并重新执行。
补益剂医学知识培训课件

西药补益剂的主要成分
西药补益剂的成分主要是化学合成药 物,如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 这些药物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成 分,调节生理机能,增强免疫力等。
补益剂的应用范围及适用人群
补益剂虽有补益作用,但并非万能药 ,不可盲目追求效果而超量使用或滥 用。
长期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身体负担加重 、代谢紊乱等问题,甚至产生药物依 赖性。
04
补益剂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补益剂的常见副作用及原因分析
消化系统问题
补益剂可能会引起胃部不适、 恶心、腹泻等消化系统问题, 可能与药物成分刺激胃肠道有
阳虚体质
适合选择温阳类补益剂,如鹿 茸、淫羊藿等,以温补肾阳、
强壮身体。
注意补益剂的用量和使用时间
01
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需要,遵医 嘱确定补益剂的用量和使用时间 。
02
一般补益剂的起效时间较长,需 要坚持长期使用,同时注意观察 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及时调整用 量或暂停使用。
避免过量使用和滥用补益剂
应用范围
补益剂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食品等领域,用于防治多种疾病,如慢性疲劳 综合症、肿瘤、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
适用人群
补益剂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健康状况的人群,特别是对于身体虚弱、慢性 疾病患者、老年人、孕妇和儿童等需要增强免疫力或补充营养的人群更为适用 。
02
常见补益剂种类及功效
传统补益剂:人参、黄芪、枸杞子等
储存环境
补益剂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避光的地方,以保持其质量 和效果。避免放在高温、潮湿或阳光直射的环境中。
储存容器
补益剂(方剂学)

四君子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各等分(各9g)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15g),水一盏,煎至七
分,通口服,不拘时候;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现代 用法:水煎服)。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
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组成】莲子肉一斤(500g)薏苡仁一斤(500g)砂仁一斤(500g) 桔梗一斤(500g)白扁豆一斤半(750g)白茯苓二斤(1000g)人参 二斤(1000g)甘草二斤(1000g)白术二斤(1000g)山药二斤 (1000g)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g),枣汤调下。小儿量岁数加 减服之(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阴虚补阴,阳虚补阳,阴阳两虚则阴阳并补,这是补 益阴阳的常规方法。但因阴阳互根,孤阴不生,独阳 不长,故补阴药与补阳药常配合使用。《类经》卷十 四中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 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 泉源不竭。”因此,阳虚补阳时,常佐以补阴之品, 使阳有所附,并可借阴药滋润之性以制阳药之温燥。 阴虚补阴时,常佐以补阳之品,使阴有所化,并可借 阳药温运之力以制阴药之凝滞。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
1.脾虚气陷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 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 崩漏等。
2.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 脉虚大无力。
【方 解】
本方所主为脾胃气虚,清阳下陷所致。脾胃为营卫气血 生化之源,脾胃气虚,纳运乏力,故饮食减少、体倦肢 软、少气懒言、大便稀薄;脾主升清,脾虚则中气下陷, 升举无权,故见脱肛、子宫下垂等;清阳陷于下焦,郁 遏不达则发热,因非实热,故热势不甚,表现为时发时 止、手心热甚于手背,与外感发热有显著区别;气虚媵 理不固,阴液外泄,则自汗。治当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方剂学》讲课稿:补益剂

《方剂学》讲课稿:补益剂上次我们讨论完了温里剂,接下来是第七章补益剂。
补益剂是体现了八法中的补法。
补法,严格讲,在其它相关的各章里,有时作为合用的方法,有经常兼用。
这一章的方剂,它是以补法为主。
在讲总论《医门八法》的时候谈到过,补法的分类,可以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这个思路分类,就是按基础物质,不同的种类的亏虚来补益。
也有以脏腑系统来补益,也就是补心、补肺、补肝、补脾、补肾,补五脏这种结构。
我们的教材以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同时也气血双补,阴阳双补,这样分成六节。
各选一些代表性的方剂。
包括基础方、代表方、常用方作为范例。
第一节补气因为每一节,它在使用上,配伍上有它的特点。
所以我们在各一节的前面概述,简要的提一下这个特点。
补气的方子是针对气虚证。
气虚,气在人体有先天之气,后天之气,气蓄积在气海,有上气海,下气海之分。
我们这里所讲的补气,主要是以脾肺气虚,特别是脾气虚为中心的后天之气。
后天之气,因为后天之气来源是由脾肺化生的水谷精气,和摄入的天阳之气结合而成。
先天之气,它由肾精所化,肾精化生肾气。
所以这里涉及到的补气,涉及到相关各脏的话,不在这一节讨论后天之气,这个补益方法之内,那在后面相关的补阳的方里要涉及到。
补气方配伍基本结构补气方它的配伍基本结构,首先是以补气药为主,像人参、黄芪这类补气药为主。
常配伍除湿药,由于气的源头在脾,“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脾的特点,它是把水谷精微化生为气血津液,如果气不足了,运化功能减弱,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水谷不得正常运化,转化为病理产物水湿。
所以既然用补气药,是治疗脾气虚为中心的这类证候,那往往伴随脾湿,病理产物挟有脾湿,所以脾就有喜燥恶湿这个特点。
用药来说,就要配伍一定的除湿药。
根据不同的情况,补气方剂可以用结合开宣肺气,气行则湿化,配桔梗一类的。
可以用苦燥的,像苍朮、白朮苦温燥湿的,可以在补气健脾的基础上燥湿。
祛除脾湿。
可以用一些芳化的药。
比如像白蔻、砂仁,芳香化湿。
补益剂知识点归纳

补益剂知识点归纳补益剂是一种提供身体所需营养物质和增强身体功能的辅助剂。
它在日常饮食无法满足身体需要或者身体状况需要时起到补充作用。
下面是关于补益剂的一些知识点的归纳:1.补益剂的分类:补益剂可以分为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植物提取物等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补益剂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2.维生素补益剂:维生素是人体所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主要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两大类。
维生素补益剂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维生素,维持身体正常功能。
3.矿物质补益剂:矿物质是人体所需的无机元素,包括钙、镁、铁、锌等多种元素。
矿物质补益剂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矿物质,维持骨骼、神经、血液等方面的功能。
4.氨基酸补益剂: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包括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氨基酸补益剂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氨基酸,促进肌肉生长、修复和恢复。
5.植物提取物补益剂:植物提取物补益剂通常以天然植物为原料提取,包括花草、果实等。
不同的植物提取物具有不同的功效,比如抗氧化、免疫增强等。
6.补益剂的作用机制:补益剂通过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满足身体的需要,对健康起到补充和维持的作用。
补益剂可以改善营养不足、促进代谢、增强免疫力等。
7.补益剂的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补益剂时,需要根据个人的需要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类型和剂量。
同时,需要注意不要过量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特别是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过量摄入可能引起中毒。
8.补益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于一些特定人群,如孕妇、老年人、病人等,补益剂可能是必要的。
但对于一般健康人群,通过均衡饮食来获取营养更为重要。
同时,应选择经过认证和检测的补益剂品牌来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9.补益剂的合理使用:补益剂并不能替代正常饮食,它应作为饮食的补充而不是替代品。
合理的健康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才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
总之,补益剂是一种辅助补充营养和改善身体功能的工具,但它并不是万能的。
在使用补益剂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类型和剂量,并结合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来保持身体健康。
中药的学习计划

中药的学习计划一、学习目的中药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是我国独特的宝贵传统文化之一。
随着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中药学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此,通过系统学习中药学知识,可以更好地了解、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为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学习内容。
1、中药基础理论:包括中药的基本概念、中药的分类、药物性味归经、药材的采集、加工和贮藏等基本知识。
2、中药药用价值:包括中药对疾病的治疗作用、中药的适应症和用法用量等相关知识。
3、常用中药材及其药理作用:包括生药、炮制药、饮片等中药材的名称、来源、性味归经、功能主治、适应症等。
4、中药配伍原则:包括中药的药物配伍关系、中药的功效增强、副作用减弱等基本原理。
5、现代中药研究:包括中药提取纯化技术、中药成分分析技术、中药制剂研究等现代中药研究的基本知识。
6、方剂学:包括中药方剂的基本概念、方剂的分类、方剂的药物组成与功效、方剂的用法用量等相关知识。
三、学习计划。
为了系统地学习中药学知识,我制定了如下的学习计划:第一阶段:中药基础理论的学习1、时间安排:3个月2、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中药的基本概念、中药的分类、药物性味归经、药材的采集、加工和贮藏等基本知识。
3、学习方法:阅读中药基础理论方面的专业书籍和论文,听取中药理论课程的授课,参加相关的讲座和研讨会,积极参与中药基础理论的讨论与交流。
第二阶段:常用中药材及其药理作用的学习1、时间安排:3个月2、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生药、炮制药、饮片等中药材的名称、来源、性味归经、功能主治、适应症等。
3、学习方法:阅读中药材方面的专业书籍和论文,积极参与中药材的实践操作,学习中药材的鉴别、贮藏、加工等技术,了解中药材的使用原理和方法。
第三阶段:中药配伍原则与现代中药研究的学习1、时间安排:3个月2、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中药的药物配伍关系、中药的功效增强、副作用减弱等基本原理,以及中药提取纯化技术、中药成分分析技术、中药制剂研究等现代中药研究的基本知识。
教案补益剂一

重点内容, 重点讲解, 病案讨论, 以证验方。
铁岭卫生职业学院
教 案 用 纸
年月日ຫໍສະໝຸດ 运 用 证治要点:面色无华,心悸头晕,唇甲色淡,舌淡脉细。 证治要点:面色无华,心悸头晕,唇甲色淡,舌淡脉细。 调理月经的常用加减 ( 《医方考》 ) 实热 加黄芩,黄连 先期 气虚 加黄芪 寒 加附子,肉桂 后期 痰 加半夏,陈皮 气滞 加枳实,厚朴 正体类要》 归脾汤 Ⅰ类 《正体类要》 以药测证 1、黄芪、人参、白术: 气虚兼失摄 2、当归、龙眼肉:血虚 主治 脾不统血 3、酸枣仁、茯神、远志:心神失养 4、生姜、大枣 功效 心脾两虚
铁岭卫生职业学院
教 案 用 纸
年
月
日
茯苓健脾? 茯苓健脾? 升麻、柴胡: 佐:升麻、柴胡:升阳举陷 黄芪:人参:升麻:柴胡= 黄芪:人参:升麻:柴胡=3-5:1:1:1 陈皮: 陈皮:通补 ★甘温除热 当归: 为何补血? 当归:养血 为何补血? 甘草: 使:甘草:调和 配 伍 特 点:补气与升阳并用 补气与养血并用 补气与行气并用 生 脉 散 主证分析: 主证分析:气阴两伤 (1)暑热汗多,耗伤气阴。 神疲乏力,短气;多汗,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虚数。 (2)久咳肺虚,气阴两伤。 咽干口燥,神疲乏力,气短,干咳少痰,咳则汗出,脉 虚细。 功用:益气生津,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麦冬(润) 津亏 汗多 五味子(敛) 人参(补) 气虚 为何取名“生脉” :气复津生,汗止阴存,脉得气充,则可复 生
日
补血方法:1、直接补血:补血药
2、间接补血:①益气生血 ②补肾填精 ③活血药 补血剂的常用配伍规律: 补血剂的常用配伍规律:1、行气药 2、活血药 四物汤 释名:四物,四类也,四味药均入血分,分别于心、脾、肝、肾 四脏起“生血” “滋血”“敛阴” “行血中之气”四 、 、 、 种不同作用 汪昂:“心生血,脾统血,肝藏血。当归辛苦甘温,入心 脾生血 生血为君,生地甘寒,入心肾滋血 滋血为臣;芍药酸寒,入 生血 滋血 肝脾敛阴 敛阴为佐;川芎辛温, 通上下而行血中之气 行血中之气为使也” 。 敛阴 行血中之气 主治证: 主治证:营血虚滞 1、内科:头昏目眩,心悸失眠,面色无华,唇淡甲枯, 舌淡脉细弦或细涩。 2、妇科 月经量少 月经量少 闭经 血虚 血滞 痛经 气虚 崩漏 3、外科:跌打损伤(瘀血疼痛) 皮肤瘙痒(血虚生风) 4、眼科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补血活血 (一)以血虚为主证进行组方 熟地:补肾滋血, 君:熟地:补肾滋血,多配砂仁 当归: 臣:当归:生血 川芎: 佐:川芎:活血行气 白芍: 白芍:养血敛阴 配伍特点:补血而不滞血(滋而不腻) 配伍特点:补血而不滞血(滋而不腻) 行血而不伤血(温而不燥) 行血而不伤血(温而不燥) 动(川芎、当归)静(熟地、白芍)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责人
4月13日-4月20日
集中学习不少于4小时
6
(1)《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
(2)《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
各党支部(总支)各单位
负责人
4月13日-4月20日
集中学习不少于2小时
各党支部(总支)各单位
负责人
4月1日-4月5日
集中学习不少于2小时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中央政治局常委参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的报告
(2)王金山同志在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总结暨3、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
(3)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金龙同志在市委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
(4)工委书记、管委会第一副主任姚卫东同志在开发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
各党支部(总支)各单位
负责人
4月6日-4月12日
集中学习不少于4小时
序号
学习内容
责任单位
责任人
时间
备注
3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2)全国“两会”精神(《政府工作报告》)
(3)省“两会”精神(《政府工作报告》)
各单位
负责人
4月6日-4月12日
集中学习不少于4小时
4
(1)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2)中央领导同志在听取安徽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各党支部(总支)各单位
负责人
4月13日-4月20日
集中学习不少于4小时
5
(1)学习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
(2)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金龙同志在今年初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死;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
-----无名
集中学习内容和时间要求
序号
学习内容
责任单位
责任人
时间
备注
1
(1)十七大报告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2)学习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3)中纪委十七届第三次会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