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

答:不可以,由于乙酸乙酯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为了尽可能减少由此而造成的损失,所以采用饱和食盐水进行洗涤。
8.为何本实验要在恒温条件进行,而CH3COOC2H5和NaOH溶液在混合前还要预先恒温?
答:因为反应速率k受温度的影响大,(kT+10)/kT=2~4,若反应过程中温度变化比较大,则测定的结果产生的误差较大;反应物在混合前就预先恒温是为了保证两者进行反应的时候是相同温度的,防止两者温差带来温度的变化影响测定结果。
10.如果两溶液均为浓溶液,能否用相同的方法求k值?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实验原理成立的先决条件是电导与浓度成正比例关系,如果为浓溶液,则电导很低,试验将无法进行。
11、为什么氢氧化钠和乙酸乙酯的浓度必须足够低?
答:实验原理成立的先决条件是电导与浓度成正比例关系,而其中的比例系数K=∧m/Kcell,若使K成为与浓度无关的常数,需将∧m以∧m∞代替,则要求电解质的浓度足够稀。
9.为什么CH3COOC2H5和NaOH起始浓度必须相同,如果不同,试问怎样计算k值?如何从实验结果来验证乙酸乙酯反应为二级反应?
答:因为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是二级反应,为了简化计算,采用反应物起始浓度相同。如果不同,则k=1/t(a-b)·ln[b(a-x)/a(b-x)]。选择不同浓度的CH3COOC2H5和NaOH溶液,测定不同浓度的反应物在相同反应条件下的反应速率。
答:不合适,因为使平衡向生成物一方移动,使用过量的酸不好,因为酸不能与酯共沸
3、蒸出的粗乙酸乙脂中主要有哪些杂质?如何除去?
答:主要杂质有乙醚、乙醇、乙酸和水等。由于乙醚沸点低,在多次洗涤中,极易挥发掉;使用饱和的Na2CO3溶液洗涤除去乙酸;紧跟着用饱和NaCl溶液洗涤除去残留的Na2CO3溶液,然后用饱和CaCl2溶液直接洗涤除去少量的乙醇。
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认定办法

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认定办法为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开设与规范化管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定义(一)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即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在具有一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运用一门课程或多门课程的知识对学生实验技能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型实验。
开设综合性实验的目的是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以及查阅资料的能力。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视为综合性实验:1.内容涉及一门课程的2个以上知识点的有机综合;2.内容涉及多门课程的知识点的有机综合;3.一门课多项实验内容的有机综合。
(二)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是指结合课程教学或独立于课程教学,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探索性实验。
着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视为设计性实验:1.教师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学生自行选择仪器设备,拟定实验步骤加以实现的实验;2.根据课程或理论的特点,学生自主选题,自行设计,在教师指导下得以实现的实验。
(三)创新性实验创新性实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或教师选定的研究方向,针对某一或某些选定研究目标所进行的具体研究、探索性质的实验,是学生早期参加科学研究,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
创新性实验应当体现实验内容的自主性、实验结果的未知性、实验方法、手段的探索性。
选题突出当前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或前沿课题。
二、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认定1.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设置和认定由各学院(部、中心)负责组织实施。
2.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依据课程的实验教学大纲,在遵循本门课程或本专业教学规范的前提下,经过充分论证,选定切实可行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设置方案,填写“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审定表”,学院(部、中心)组织专家对所申报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进行审核,报教务处核准备案。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管理办法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实验教学是本科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为适应应用型办学需要,突出学生能力培养,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建设和管理,丰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内容和开设形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设置原则:1、普遍性原则。
课程内实验原则上应开设综合性实验或设计性实验。
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必须设置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各专业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应占实验课程的80%以上。
2、科学性原则。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是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在确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时应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紧密结合学生知识、技能水平和实验室设备条件,选择运用多种实验技术手段,完成思路较多的项目作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验内容,难度不宜太大,操作不宜太复杂。
3、灵活性原则。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一般安排3-6个学时,学时应包含在本门课程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验总学时内,可采取必做和选做的形式进行设置。
对于选做实验可与实验室开放有机结合起来,具体办法参照《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
4、审批性原则。
列入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认定,审批后方可执行。
若需更新或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要填写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变更申报表(见附件2),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认定和审批。
第二章概念和内涵第三条综合性实验是指在学生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某一门课程或多门课程的综合知识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性实验。
开设综合性实验的目的是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查阅资料、数据处理的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四条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选择或制作仪器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认定资料概要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认定资料2007-11-10 10:16:38| 分类:创新基地|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认定资料一、综合性实验项目综合性实验是指在学生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某一门课程或多门课程的综合知识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性实验。
开设综合性实验的目的是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以及查阅资料的能力。
综合性实验的综合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内容的复合性:实验内容的复合性是综合性实验的重要特征,旨在培养学生知识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
对基础课而言,实验内容一般为涉及本课程的知识综合或系列课程知识综合,而专业课则常常涉及相关课程或多门课程的综合知识。
具体是指能将一门课程中二个及以上的知识点有机结合,或者属于二门及以上课程的知识点有机结合的实验。
2、实验方法的多元性:即综合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实验方法完成同一个实验,培养学生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实验原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不同的实验方法。
3、实验手段的多样性:综合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实验手段完成同一个实验,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手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不同的实验技能。
4、人才培养的综合性:综合性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内容、方法、手段的综合性,掌握综合的知识,培养综合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运用综合的方法、手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
二、设计性实验项目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选择或制作仪器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开设设计性实验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运用知识、提出问题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开设设计性实验时由指导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提出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并给出实验室所能够提供的实验仪器设备、器件、药品、试剂等实验条件,由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提出实验的具体方案、拟定实验步骤、选定仪器设备(或器件、药品、试剂等、独立完成操作、记录实验数据、绘制图表、分析实验结果等。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
实验目的
➢ 学习等电聚焦电泳分离血清蛋白的原理 ➢ 学习聚丙烯酰胺作为电泳介质的优点及用途 ➢ 了解等电聚焦电泳和普通聚丙烯酰胺电泳的异同
实验原理
以聚丙烯酰胺作为支持物,两性载体电解质在支持物内形成稳定的pH梯 度,当蛋白质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便会在支持物中运动到相当与自身 pI 的位置中聚合成一狭窄的区带而停留下来。
等电聚焦电泳
➢ 蛋白质是带有电荷的两性生物大分子,其正负电荷的数量随所处环境酸碱度的变化而变 化。在电场存在下的一定pH溶液中,带正电的蛋白分子将向负极移动而带负电的蛋白分 子将向正极移动,在某一pH时,蛋白分子在电场中不再移动,此时的pH值即为该蛋白质 的等电点。
➢ 等电聚焦(IEF)电泳就是在凝胶中加入两性电解质从而构成从正极到负极pH逐渐增加的 pH梯度,处在其中的蛋白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运动,最后各自停留在其等电点的位置上, 测出蛋白分子聚焦位置的pH值,便可以得到它的等电点。
➢ 两性电解质 - Ampholine(由瑞典LKB公司生产) 它是由许多脂肪族的多氨基,多羧基的异构体和同系物组成的, pH范围,4-6.5,5-8,。
➢ 在没有电场时,载体两性电解质溶液的pH值大约是该溶液pH范围的平均值(如pH3-10的载
体两性电解质溶液,其pH约为6.5左右)。所以载体两性电解质分子都带有电荷,只是在溶
➢ 当质点在电场中作稳定运动时:F=F′即:QE=6πrην
n = qE f
=q 6 π gh
E
在同一电泳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因其分子大小(r)和带电量(Q)的差异而具有不同 的泳动速度,因此,电泳一定的时间(t)就可互相分离。
电泳的影响因素
➢ 待分离大分子的性质 :所带的电荷、分子大小和形状。 分子带的电荷量越大、直径 越小、形状越接近球形,则其电泳迁移速度越快。
综合性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综合性实验实验目的:1. 熟悉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和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2.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3. 掌握综合性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时间: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天平、滴定管、烧杯、锥形瓶、试管、酒精灯、蒸馏装置、分光光度计等。
2. 材料:盐酸、氢氧化钠、酚酞指示剂、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硫酸铁溶液等。
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研究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等综合性实验方法。
通过滴定实验,测定未知溶液的浓度,验证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实验步骤:1. 酸碱滴定实验:(1)称取一定量的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指示剂;(2)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滴定,观察颜色变化;(3)记录滴定终点,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2. 氧化还原滴定实验:(1)配制一定浓度的待测溶液;(2)加入适量的氧化剂或还原剂;(3)滴加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观察颜色变化;(4)记录滴定终点,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3. 沉淀滴定实验:(1)称取一定量的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2)加入适量的沉淀剂,观察沉淀形成;(3)滴加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观察沉淀溶解;(4)记录滴定终点,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酸碱滴定实验:(1)根据滴定终点记录的数据,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2)分析误差来源,如滴定管的读数误差、指示剂颜色变化不明显等。
2. 氧化还原滴定实验:(1)根据滴定终点记录的数据,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2)分析误差来源,如滴定管读数误差、氧化还原反应不完全等。
3. 沉淀滴定实验:(1)根据滴定终点记录的数据,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2)分析误差来源,如沉淀剂加入过量、沉淀溶解不完全等。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综合性实验,我们掌握了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等实验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准确操作实验步骤,并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综合性实验

粪便检验
一般性状检查
1.量 2.颜色与性状 (1)稀糊状或水样便:见于各种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
(diarrhea )。 (2)粘液便(mucous stool)。 (3)脓性及脓血便(pus and blood stool):肠道下段病变。 (4)冻状便:肠易激综合征(IBS)性菌痢病人。
12
15
白细胞正常粪便中不见或偶见,多在带粘液的 标本中见到,主要是中性分叶核粒细胞。肠炎进一 般少于15个/HPF,分散存在。具体数量多少与炎症 轻重及部位有关。小肠淡症时白细胞数量不多,均 匀混于粪便内,且因细胞部分被消化而不易辨认。 结肠炎症如细菌性痢疾时,可见在量白细胞或成堆 出现的脓细胞,亦可见到吞有异物不小吞噬细胞。 在肠易激综合征、肠道寄生虫病(尤其是钩虫病胶阿 米巴痢疾)时,粪便涂片洌还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 胞,可伴有夏拉莱登结晶。
2.注意事项: (1)可在直接涂片法标本上加碘液制作,也可以碘液 代替生理盐水然后按直接涂片制作; (2)及时观察,碘染才佳。
4
(三)饱和盐水浮聚法
1.操作方法:
用竹签取约花生米大小的粪便置漂浮管内(青霉素瓶 代替亦可),加入饱和盐水少许(约为容器1/3)以竹签 将粪便充分调匀,再加入饱和盐水接近管口,除去粗大的 粪渣(放在教师指定的位置),然后以吸管慢慢滴加饱和 盐水至液面略高于管口但不溢出为宜,静置20分钟后,在 管口盖一载玻片,使之与液面接触片刻,两手不离开玻片, 然后将载玻片向上提起并迅速翻转,加盖片,置中倍镜观 察后再转高倍镜观察。
操作方法:于载玻片中央滴加
1~2滴生理盐水(检查原虫的活动期 虫体须用生理盐水,如单纯检查蠕虫 卵可用自来水或其它清洁水滴,有时 检查某些原虫包囊须用碘液)用竹签 挑取粪便少许(约绿豆大)置水滴中涂 抹均匀,直径约2厘米,剔除大颗粒和纤 维,粪膜厚度以透过涂片约能辩认书 上的字迹为宜,置中倍镜观察后再转 高倍镜观察。
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实验一 不良导体导热系数的测量导热系数是表征物质热传导性质的物理量。
材料结构的变化与所含杂质对导热系数值都有明显的影响,因此材料的导热系数常需要由实验具体测定。
测量导热系数的方法一般分为两类: 一类是稳态法,另一类是动态法。
在稳态法中,先利用热源在待测样品内部形成一稳定的温度 分布,然后进行测量。
在动态法中,待测样品中的温度分布是随时间变化的,例如是周期性的 变化等。
本实验采用稳态法进行测量。
实验原理原理1。
1882年法国数学、物理学家傅里叶给出了一个热传导的基本公式——傅里叶导热方程式。
该方程式指出,在物体内部,取两个垂直于热传导方向、彼此相距为h 、温度分别为θ1、θ2的平行面(设θ1>θ2),若平面面积均为S ,在δt 时间内通过面积S 的热量Q δ满足下述表达式:hS t Q21θθλδδ-= (1—1) 式中t Qδδ为热流量,λ即为该物质的热导率(又称导热系数)。
λ在数值上等于相距单位长度的两平面的温度相差1个单位 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 热量;其单位为W /(m ·K )。
2.本实验装置如图 1—1所示, 在支架D 上先后放上圆铜盘P 、待测 样品B (圆盘形不良导体)。
在加热盘C的上表面用电熨斗A 进行加热,使样品上、下表面各维持稳定的温度21θθ、,的冰水混合物中。
G 为双刀双向开关,用以变换上、下热电偶的测量回路。
数字式电压表F 用以测量温差电动势。
由式(1—1)可知,单位时间内通过待测样品B 任一圆截面的热流量为221B BR h t Qπθθλδδ-= (1—2)图1—1式中B R 为圆盘样品的半径,B h 为样品厚度。
当传热达到稳定状态时,1θ和2θ的值不变,于是通过B 盘上表面的热流量与由铜盘P 向周围环境散热的速率相等。
因此,可通过铜盘P 在稳定温度2θ时的散热速率来求出热流量t Qδδ。
实验中,在读得稳定时的21θθ、后,即可将样品B 盘移去,而使电熨斗A 和加热盘C 与铜盘P 直接接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性实验:小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实验学时:4学时涉及的知识点:分支语句、循环、分类统计、结构体、函数、文件操读写,记录的排序、增删改查等操作一、实验目的综合应用分支语句、循环、结构体、函数、文件操读写、排序等知识,实现一个小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程序。
(1)掌握结构体的类型声明、变量定义与初始化;(2)掌握函数的声明、定义和调用,能够正确理解、使用指针作参数的函数;(3)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的要点:把一个较大的程序模块划分为若干小模块,小模块包含一个或多个函数,每个函数实现一个特定的功能,main函数起主控作用;(4)熟悉控制台环境下菜单设计的基本思路,并能通过菜单的选择调用相应函数模块;(5)掌握文本文件的打开、读取、写入、关闭等操作;(6)熟悉记录的排序、增删改查操作的基本思路。
二、实验内容某小学要求在学生考试结束后,对考试成绩进行简单的处理和统计。
功能包括:成绩的输入、删除、修改、查找、排序、统计、保存到文件等。
学生的考试科目有:语文、数学和外语三科。
学生基本信息包含:学号、姓名两项。
学生总人数不超过1000人。
一个学生的所有信息(包括基本信息、成绩等)为一条记录。
主要功能列举如下:(1)输入若干条学生成绩记录(包括学号、姓名、各科成绩)。
(2)显示所有记录。
(3)计算每个学生的总分。
(5)按姓名查找并显示相应的记录。
(6)按学号查找并删除相应的记录。
(7)输出各个科目的统计信息(最高分、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等)。
(8)将数据保存到文本文件中。
(9)从文本文件中读取数据。
三、实验器材设备安装了Windows XP(或其他版本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VS 2010(或以上版本的Visusl Studio版本)的PC机一台。
四、实验要求(1)主要的数据存储方式该程序主要处理学生成绩。
学生成绩数据比较多,而每个学生的信息都具有相同的结构,这种情况最适宜采用结构体数组进行存储。
因为已经知道学生人数不超过1000人,所以只需要定义元素个数为1000的结构体数组即可。
为了适当增加灵活性,可以将学生人数的最大值定义为一个常数。
如果学生人数不能预测,则需要利用动态内存分配技术和链表等,复杂度会增加。
结构体定义:注意包含学生基本信息、三科成绩,另外还要一个总分字段。
#define MAX_STUDENT_COUNT 1000typedef struct /*定义结构体数组*/{int num; /*学号*/char name[20]; /*姓名*/double chi; /*语文*/double math; /*数学*/double eng; /*英语*/double total; /*总分*/}Student;Student Stud[MAX_STUDENT_COUNT]; /* 结构体数组变量 */int Student_Count; /* 学生记录数 */由于整个程序功能主要就是围绕这个结构体数组进行,为了减少参数的传递,可以将变量定义为全局变量。
(2)主菜单设计程序的功能比较多,为了方便用户操作,常用的方式是在进入程序后提供一个主菜单(列出程序提供的功能),让用户可以通过直观的方式选择要执行的功能。
主菜单的设计要注意,应该包含所有的系统功能,并且有快捷键执行相应的菜单。
根据本程序的功能,可以设计如图1所示的主菜单:图1 系统主菜单示图用户在执行完一个功能后,往往还要继续执行另一个功能。
此时需要循环地显示主菜单,输入用户的选择,并执行相应的功能。
一般使用如下的循环实现:while(choice!='q'){//显示主菜单choice = getchar();switch(choice){case '1'://执行功能1break;case '2'://执行功能2break;...case '0':}}设计好菜单显示的内容之后,只需要直接显示出来即可。
(3)数据的显示在程序的多处地方都需要显示数据,一些地方需要显示多条记录,而另外一些地方则需要显示单条记录。
该程序对多条记录和单条记录均采用统一的输出格式,方便了程序的编写。
显示方法为首先显示统一的表头,然后依次显示每一条记录的内容。
(4)文本文件格式的设计程序需要输出数据到文本文件中,并且要求还能够从文本文件中读取数据。
如果设计不合理,会导致生成的数据文件无法正确读取出来等问题。
为了方便数据的写入和读取,这里采用文本文件格式。
格式如下:<记录总数><学号><姓名><语文>,<数学>,<英语>...<学号><姓名><语文>,<数学>,<英语>例如:一个数据文件内容3100Zhang398,67,53101Li465,92,84102Wang593,84,97文本数据文件的生成和读取都按照这一格式来进行,在文本文件的最开始处放置记录的个数,是为了方便数据的读取。
(5)使用fflush()函数清空文件缓冲区程序经常需要从键盘读入一个字符的命令。
如果在getchar()之前,输入缓冲区中还有一些未被读取的字符,会导致getchar()直接读取用户以前输入的尚未被读取的字符,甚至包括用户输入的回车符。
因此,在需要获取用户最新输入的字符时,需要首先清空标准输入文件(stdin, 一般对应输入的键盘)输入缓冲区的内容。
清空键盘输入缓冲区的方法是调用fflush(stdin)。
stdin是预先打开的标准输入文件的文件指针。
(6)程序主要函数原型和说明1) void display_menu()功能:显示系统的主菜单。
2) void display_header()功能:显示记录的标题。
3) void display_a_record(Student *pstud)功能:显示一条记录的记录体。
通过结构体指针传递参数,可以减少参数传递的开销。
4) void display_all_record()功能:显示全局变量中的所有记录。
实现主菜单中“显示所有记录”的功能。
5) Student input_a_record()功能:输入单个学生的记录,并返回该记录。
6) void input_record()功能:添加记录。
函数会循环提示用户输入学生信息,并逐条记录添加到全局结构体数组变量Stud中。
实现主菜单中“添加记录”的功能。
7) void calc_total()功能:计算所有记录的总分。
总分为三科成绩的和。
在显示记录和排序之前,都需要计算总分。
8) void sort_by_num()功能:按学号排序。
将学生记录按照学号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9) void sort_by_total()功能:按总分排序,将学生记录按照总分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0) int Delete_record_by_num(int num)功能:在学生记录中删除学号为num的记录。
11) void Delete_a_record()功能:删除记录。
首先输入要删除的学生的学号,然后删除该学号对应的学生记录。
对应主菜单“删除记录”的功能。
12) Student *query_a_record_by_name(char *name)功能:在学生记录数组中查找指定姓名的学生记录。
如果找到,则返回该记录的指针,否则返回空指针NULL。
13) void query_a_record()功能:输入一个学生的姓名,找到并显示匹配的学生记录。
14) void Statistic()功能:计算并输出所有学生记录的统计值,主要包括各科平均分和最高分。
15) void read_textfile()功能:从文本文件中输入学生记录。
16) void write_textfile()功能:将所有记录输出到文本文件中。
七、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除必备的实验目的、实验要求等要素外,应包含以下内容:(1)说明程序测试的过程和结果;答:复制相应的代码到C程序,检查代码是否错误,然后完善功能3~9,不断的调试不断的修改,只到程序能执行且能执行全部功能才可以。
(2)说明程序的运行流程;答:先显示菜单,清空输入缓冲区,输出0~9的数字,switch 到相应的数字功能,执行该功能,然后void display_all_record():显示全局变量中的所有记录。
实现主菜单中“显示所有记录”,然后break,清除输入缓冲区后,输入0结束程序。
(3)完善功能3~功能9的代码段内容;//功能4(按学生总分从大到小排序)void sort_by_total(){int i,j;Student t;for(i=0;i<Student_Count-1;i++)for(j=0;j<Student_Count-1-i;j++)if(Stud[j].total< Stud[j+1].total){t = Stud[j+1].total;Stud[j+1].total = Stud[j].total;Stud[j].total = t;}//功能6(成绩查询),输入一个学生的姓名,输出姓名相匹配的学生记录//先完成如下函数的定义,再调用相关函数实现上述功能Student *query_a_record_by_name(char *name){ int *p;p=&(Stud[i].name;for(int i=1;i< Student_Count;i++){ if (p== name)display_header()display_a_record(p);}}//完善功能7(“成绩统计”),增加计算并显示各科及格率和优秀率的功能。
{ int i,c1,c2,m1,m2,e1,e2; float j.chi,j.math,j.eng,y.chi,y.math,y.eng;for(i=0; i<Student_Count; i++){ if(Stud[i].chi>=60) c1++;if(Stud[i].math>=60) m1++;if(Stud[i].eng>=60) e1++;if(Stud[i].chi>=80) c2++;if(Stud[i].math>=80) m2++;if(Stud[i].eng>=80) e2++;}j.chi=c1/ Student_Count; J.math=m1/ Student_Count; J.eng=e1/ Student_Count; /*及格率 */y.chi=c2/ Student_Count; y.math=m2/ Student_Count; y.eng=e2/ Student_Count; /*优良率 */printf(“语文,数学,英语的及格率分别为%f%f%f”,j.chi,j.math,j.eng);printf(“语文,数学,英语的优良率分别为%f%f%f”,y.chi,y.math,y.eng);}//完成write_textfile函数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