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鲁迅作品教学探微
中学语文课中鲁迅作品教学方法探索

中学语文课中鲁迅作品教学方法探索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
鲁迅的思想博大渊深,其文出神入化。
重视鲁迅作品教学,对于提高语文素质有重要的作用。
鲁迅所处的时代与现代人的生活相去甚远,加上鲁迅作品的文言成分较浓,思想意蕴比较隐晦等,因此,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为此,语文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审视这位文豪,为学生开辟一条认识鲁迅的道路。
鲁迅作品的高超艺术价值是进行语言艺术熏陶的极好材料,教学鲁迅作品,我们要做到亲近、理解、阅读学习和创新。
一、通过文本亲近鲁迅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想搞好鲁迅作品教学,首先必须打破陈旧的思想桎梏,从鲁迅各个阶段的实际出发,正确引导学生认识鲁迅的本真,还学生一个真实的鲁迅。
例如:《社戏》是鲁迅的一篇小说,文中的平桥村就是现代版的“世外桃源”,那里山美,水美,人更美,尤其是一群淳朴、可爱的孩子,如双喜、阿发、桂生等,他们聪明活泼、胆大心细、热情、友爱,具有未被宗法礼教束缚的个性和未经封建思想毒化的人性。
“夜航看戏”,“偷豆”等事件,写出了儿童的天真纯朴,这些作品充分继承了传统的写人记事的长处,再现民俗,重温人情,呼唤童真,把握好这一点,让学生接近鲁迅是完全可能的,这也能让学生感到鲁迅并不神秘,人们之间的思想感情,生活经历应该说是可以引起共鸣的,进而对鲁迅作品产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打破神秘感特别对初一刚入学接触鲁迅作品的学生尤为重要。
其次,在教学鲁迅作品时,还要把鲁迅融入现代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文化意识中。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这一现代教学方式,再现鲁迅生活的时代和生活的环境,便于学生理解鲁迅及其作品,特别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对鲁迅与当代文化和思想的思考。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带领学生畅游鲁迅故居,通过江南水乡的民俗旅游,认识江南水乡的旅游文化;其中很多就是取材于鲁迅的作品,如“咸亨酒店”、“三味书屋”、“绍兴黄酒节”、“乌蓬船旅游风情节”、“鲁迅文化艺术节”等等,让学生在畅游优美的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的同时,感受到鲁迅作品不朽的艺术魅力,从而激起学生对鲁迅及作品的亲近与兴趣。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鲁迅作品教学研究

摘要鲁迅先生无论从人格到作品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最熠熠生辉的重要组成,鲁迅先生的作品内涵深刻丰富,塑造的人物形象饱满立体,语言的风格鲜明。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鲁迅精神熏陶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
本文主要分析了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鲁迅作品教学的现状,找出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文章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写的2019年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分析其中鲁迅相关作品的编选情况,并对其选文情况和助读系统进行了分析,为继后探讨实际教学中的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对学生发放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鲁迅作品教学情况的调查问卷,对教师进行相关的访谈;通过课堂实践观察鲁迅作品真实的教学情况,并依据数据分析出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部分主要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分别提出一些教与学的建议和对策,希望对于今后初中的鲁迅作品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部编版初中语文鲁迅作品教学ABSTRACTLu Xun's works,from personality to works,are the most brilliant and important component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Lu Xun's works are rich in connotation,full of three-dimensional figures and distinctive in language style.As an important writer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Lu Xun's spirit edifies Chinese youth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u Xun's works teaching i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xtbooks compiled by the Ministry,find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ctual teaching,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strategies.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In the first part, according to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2019 edition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xtbook,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ompilation of Lu Xun's relevant works,and analyzes the selection of articles and the reading aid system,so a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ubsequent discuss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blems.The second part is about the questionnaire on the teaching of Lu Xun's work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xtbook compiled by the students'Distribution Department,and the relevant interviews with the teachers.The real teaching situation of Lu Xun's works is observed through the classroom practice,and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data.The third part mainly puts forward some teaching and learning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of Lu Xun's works in junior high school in the future.Key words:Ministry Edition,Junior Chinese,Lu Xun’s Works,teaching目录绪论 (1)(一)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1)(二)文献综述 (2)(三)研究方法 (5)(四)研究的条件和思路 (5)一、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概述 (6)(一)鲁迅作品的选编情况 (6)(二)鲁迅作品的教学价值 (10)二、鲁迅作品教学现状调查和结果分析 (12)(一)问卷调查说明 (12)(二)调查结果分析 (13)三、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教学策略探究 (19)(一)学生学习鲁迅及其作品的建议 (19)(二)教师教授鲁迅及其作品的建议 (20)结语 (25)参考文献 (26)附录1 (28)附录2 (30)致谢 (31)绪论鲁迅是二十世纪重要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初中语文课堂中鲁迅作品的教学与探索

初中语文课堂中鲁迅作品的教学与探索曾晓婕康县阳坝镇初级中学教师在进行鲁迅作品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新课改的大背景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利用精神引导和角色表演来树立学生的学习观念,进而提升鲁迅作品教学的实际效果。
研究认为,在初中课本鲁迅作品教学中,必须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分析讲解鲁迅作品诞生的时代背景,吸引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初中生能够拓宽学习视野和知识面。
通过科学化的对初中语文课本鲁迅作品教学探究,不断实现教学途径科学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鲁迅作品学习环境,通过引导学生学习鲁迅作品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阅读教学方法的应用对于初中生来说,许多教材课文所涉及的知识要求度与他们的认知水平是有差别的,在这种前提下,独白式阅读教学往往是颇具效用的一种教学手段。
这种教学运用表现在浅层次与深层次两个方面的问题上。
所谓浅层次的问题,即是作者介绍、作品背景等基本知识,留给学生自行交流解答即可,教师对于这方面的独白可以适量减少。
例如,鲁迅的《故乡》与《孔乙己》这类小说,任课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自己预习有关知识,包括字词等等。
独白式教学需要教师讲解相对重要的问题,如段意的归纳、小说主体思想的剖析等。
此外,作家鲁迅的生平简介与创作情况对于学生来说易于理解,然而对于例如食指、宗璞等作家,学生少有完全了解知晓他们的,故通过教师的独白式语言能够更通达、流畅地传递信息,避免课程时间的浪费。
所谓深层次问题,即对于作品主旨与艺术手法的挖掘探索。
现代中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是有所欠缺的,所以许多教师出于提高上课效率、避免课时浪费的目的,有选择性地将这一部分深层问题作独白式的教学处理,教师的语言往往言简意赅,保持着知识的准确性、条理性和深刻性,确保应试方面的零疏漏。
二、问答教学方法的应用俗话说的“话匣子”,其实就是为师生对话提供的话题机会。
教师的课堂独白,学生的课堂失语,就是因为没能打开引起师生共鸣的“话匣子”,而打开“话匣子”的钥匙就是对话话题。
中学语文课鲁迅作品教学研究

中学语文课鲁迅作品教学研究摘要:本论文以中学语文课鲁迅作品教学研究为主题,通过对鲁迅作品教学的思考和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教授鲁迅的作品,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该论文分析了鲁迅作品教学的意义、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建议和措施,以期对中学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鲁迅作品,语文教学,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正文:一、引言鲁迅是现代中国文学的伟大作家,他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病和问题,并引发了人们对于自身处境和历史前途的深入反思。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鲁迅作品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教授鲁迅的作品,是我们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二、鲁迅作品教学的意义鲁迅作品教学的重要性在于,他的作品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反映了社会变革的压力和人民的苦难,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人类的命运。
因此,学生通过阅读鲁迅的作品,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和现实的关系,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人生感悟。
三、鲁迅作品教学的教学方法1、启发式学习法鲁迅作品的教学要以启发式学习为主,让学生通过阅读作品自己去思考、去理解。
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帮助学生摆脱既定的思想,拥抱真善美,使其逐渐对鲁迅的作品充满兴趣和好奇心。
2、比较法在鲁迅作品的教学中,可以采用比较法,比较鲁迅和其他作家的作品。
比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鲁迅的作品,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感受到鲁迅的思想、写作风格和文学成就。
四、鲁迅作品教学的教学策略1、情境模拟法通过情境模拟法,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鲁迅作品中的人物、事件和场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
2、个案研究法鲁迅的作品是富有思想性和深度的,学生对鲁迅的作品的重要理解和评价可以用个案研究法进行讲解。
教师可以用一些小组讨论,让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作品的思想、文化、人物等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并掌握这些内容,并提高文学素养。
初中语文鲁迅文章教法探析

初中语文鲁迅文章教法探析鲁迅作品堪称经典,不仅在于作品本身的价值和生命力,还在于鲁迅个性人格的魅力和生命力让读者回味无穷、百读不厌,经得起时间考验。
不仅在当时而且直到今天、未来都有其存在的空间,不仅给人以思考的方向,还给人以思想的力量。
对于当下的中学生语文学习来说,鲁迅作品有利于学生阅读、反思,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和艺术品味的涵养;对未来的发展来说,学生能通过鲁迅作品了解历史、社会和人生,感受社会的变化和语言的声音。
总之,鲁迅与其作品属于沉重的、强健的,关系人生大问题的那一类,它代表的是一面精神的旗帜,让鲁迅精神在学生心灵中生长起来,这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具有深远的价值。
而事实上,鲁迅作品的教学价值也是十分丰富的。
因而中学语文课程中学习、宣传、纪念鲁迅,教育学生理解鲁迅作品是当代语文教学工作者不可推卸的教学重任。
一、授课思路上一定要注意深入浅出以鲁迅的文章《风筝》为例,要当作鲁迅的作品来教,而不应当简单地当作一般的文学作品对待。
对于鲁迅的生平、主要著作及《风筝》的写作背景等应当涉及。
但如果按一般程序:作家作品、背景介绍、字词教学、文本解读、美点探究、延伸拓展,则又会显得呆板、枯燥。
可以换一个思路:不妨先不介绍鲁迅,先从文本入手,从文本语言文字的解读出发,去感受作品所描绘的文学形象,进而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
作品思想的深邃,选材的精巧,结构的别致,加上语言运用的高超的艺术功力,使《风筝》这篇作品不仅具有深沉的思想力量,而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那么在这时候再去探究作者、作者的生平、作者的家世、作品所折射出的思想内涵,学生就会有兴趣,探究的结果会使他们感受到鲁迅先生的人格美、人情美。
他们会情不自禁地爱上鲁迅,为以后更进一步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倡导联读,运用比较法语文教学中,比较的方法可以说无处不在。
这种方法在鲁迅作品教学实践中,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因为鲁迅作品中主题的相互关联与暗合的现象大量存在。
对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浅见

二 规 范 鲁 迅 作 品 中 的 语言 文 字
的揭露和抨击 , 对论 敌进行 了有力 的挖苦和讽 刺。 几 十年潮起潮 落 , 斗转星移。今 天的我们 , 恐怕应该要
用 新 的 眼光 来 评 价 鲁 迅 的 论 敌 , 即鲁 迅 作 品 中 的一 些名人了。 比如 , 鲁 迅 论 敌 中 的最 后 一 位 作 古 者 梁 实秋 , 他 是我国现代 文学史上很有影响的一个散文 家 、 学者, 1 9 4 9 年移居 台湾后 , 长期执 教于台湾师大 , 在教 学 、
例( 1 ) 中的“ 那里” 应该写作 “ 哪里 ” , 因为只有后 者可以用 于反 问句 , 表示 意在否定。至于例( 2 ) 中的 “ 怜俐 ” , 恐怕所有的学生不需要 翻工具书 , 就能知道 它应该写作“ 伶俐” 。 2 . 标点符号不规范。例如 : ( 3 ) “ 实在 , 我说不清……。” ( 《 祝福》 ) ( 4 ) 她就正告我 , “ 先生还是写一点吧 ; 刘和珍生 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 ( 《 记念刘和珍君》 ) 例( 3 ) 中的句号属多余 , 因为省略号 的使用有个 原则 :省略号前应该用什么标点符号就用什么标点 符号 ( 如果是顿号 、 逗号 , 也可 以不用 ) , 省略号后不 必再用标点符号 ( 问号 、 感叹号除外 ) 。 例( 4 ) 中“ 她就 正告我” 后 面 的 逗 号 应 该 改 为 冒号 , 因 为后 面 的 内容 是“ 她” 说 的完 完 整 整 的话 。 3 . 语法不规 范。例如 : ( 5 ) 它的事业 , 只是以伶俐 的皮 毛 , 获得 贵人 的 豢养 ……( 《 论“ 费厄泼赖” 应该缓行》 ) ( 6 )定 眼再 看 ,却 也看 不 出什 么 别 的奇 怪 。 ( 《 药》 ) 例( 5 ) 中的“ 伶 俐” 是 聪明 、 灵 活的意思 , 怎么能 修饰 “ 皮毛 ” 呢?例 ( 6 ) 显然缺乏宾语 中心词 , 应该在 “ 奇怪 ” 后加“ 现象” 一词方可通顺 。 当然 , 鲁迅 的作 品 , 写于现代 白话文兴起 之初 , 语言文字 尚未规范 , 是一种特定时期 的现象 , 本 不应 该苛求于他。 但作为语文教师 , 应 当向学生指出这些 不规范的地方 ,并且应 当向学生讲清这是特定 时期 的现象 , 不必学 习和模仿 。
初中鲁迅作品教学探析

初中鲁迅作品教学探析-中学语文论文初中鲁迅作品教学探析孙成广一、联系背景,理解主旨每一篇文章在创作时都会受到写作背景的影响与制约,对于鲁迅作品来说同样如此,在教学时教师有意识地增加对鲁迅作品有关创作背景的说明是使学生更深入理解作品主旨的前提条件之一。
比如对《雪》一文的讲解。
该篇散文诗是作者在1925年1月于北京完成的。
当时,作者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书,而此时正处于五四运动退潮阶段。
鲁迅以比较优美的形式展现了当时内心的苦闷与彷徨之感,这使得本文成为理想和现实冲突的形象写照,同时也是作者内心深处冲突的形象写照。
作者感受到黑暗势力依然比较强大,认识到战斗不能有丝毫松懈。
作者给学生补充这些历史环境背景,能够更方便学生理解文本主旨。
二、深入朗读,感受情感无论什么样的文章都要以朗读作为基础,特别是反复诵读,才能让情感得到升华。
在学习鲁迅作品时,学生既可以在带感情朗读教材时体会文本,也可以将问题带到朗读过程中去,又或者是从朗读过程中发现问题。
鲁迅作品以生涩、佶聱著称,教师可以从培养朗读兴趣开始,让学生对鲁迅作品逐渐熟悉起来,改变陌生的感觉与抵触的情绪。
朗读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会从不想读到想读,从不会读到会读,继而便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读出味道、读出感悟、读出收获。
比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教师可在正式讲解之前,给学生提供反复诵读课文的机会,让学生在阅读时即能体会到昔时蒙童在百草园里面产生的乐趣,畅想作者在孩提时代的情感,并将这种情感同自身经历对接起来。
接触到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一文时,同样可以在带感情朗读课文时感受到雪景的优美,读后再以自己的语言对文本进行复述,无疑会把自身同作品拉得更近。
三、揣摩形象,深化思维苏教版初中教材里面所收录的鲁迅作品,都比较深刻,然而其形象性与可读性却并不差,这是带领学生学习与品味作品的良好切入点。
几篇作品里面皆有极为丰富的景物描写,比如对百草园春季和夏季美景的描述,能够看到其由远而近、由整体而局部的变化规律,同时动静相生、形神兼备。
最是鲁迅应该读——关于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几点思考

最是鲁迅应该读——关于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几点思考最是鲁迅应该读——关于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几点思考王富仁鲁迅作品的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是个“重头戏”,但在当前,中学的鲁迅作品教学遇到了很多实际的问题,很多中学语文教师感到鲁迅作品很难教甚至无法教,很多中学生感到鲁迅作品很难懂甚至无法懂。
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
表面看来,这是一个现实的实际问题,但我认为,它实际仍是一个中学语文教学观念的问题。
所以,我想从整个中学语文教学的观念出发谈谈这个问题。
经典性与可感性的统一:中学语文教材的基本要求鲁迅作品能不能进入中学语文教材?这首先牵涉到我们对于中学语文教材的观念的问题。
在这里,可能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教材观念。
一种是认为中学语文教材就是让学生学的,只要有利于学生的阅读和理解,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一篇课文就是好课文,就可以选入中学语文教材。
在这里,“有利于学生的阅读和理解”、“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主要是从当下的效果来看的,至于学生在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的表现,并不考虑在内。
但是,学生的学习绝不仅仅是、甚至不主要是“当下的”需要,而是为了进入社会之后的生存和发展。
越是初级的教育,其意义和价值越是长时段的,恒久的,其作用要在学生一生的发展中来思考,而不应仅仅从当下的时效来感受、来判断。
我们看到,文章也有“经典”和“时文”之分。
什么是“经典”?就是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文章,它不仅适宜于现在的阅读和接受,同时也适宜于未来人的阅读和接受。
它们是已经进入一个民族的语言作品库的作品,不但这个时期的人要读,未来多少代的人都要读,其语言也是一个民族的语言的基本构成因素。
这样,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它就永远活着,永远是他了解社会、了解人,感受社会、感受人的语言形式,也是与社会、与其他人进行交流的语言方式。
所以,我认为,凡是选入教材的,都应是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经典性的。
当然,这种“经典性”,并不一定是在文学史上得到崇高评价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 经典 ,既是 “ 经典 ” ,就 应该 “ 不仅 适宜 于现 在 的阅读 和接受 ,同时也 适宜 于未来 的阅读 和接受 ” ,从 而反对 鲁 迅 作 品从 中学 语文 教材 中删 除 。持 缩减 观 点者 认 为 ,鲁 迅 作 品在 中学 教材 中所 占比例较 大 .其 政论 性 文 章思 想 远 离 时代 背景 ,与 当前 文化 潮 流不 符 ,应 当进 行 缩减 或
语 直 译 语 境 , 与 中 文 语 言 结 构 相 去 甚 远 , 给 读 者 造 成 阅
无 论何 种版 本 ,在 编选课 文 时 ,均依 照 语 文课 程标 准 中 的要求 ,课 文 编选 基 本 上都 具 有 “ 范性 ,文 质 兼 美 , 典 富有 文化 内涵 和时代 气息 ” 的特 点 。从 2 0 0 5年 开始 。各 省 区市 根据 不 同地域 发 展状 况 , 自主编 写 了适 合各 地 教
删 除。 二 、鲁 迅 作 品 入 编 中 学 语 文 教 科 书 的 比重
较 与 不 同时期 编 人语 文教 材 的鲁 迅作 品篇 目,我 们 不难 发 现 鲁迅 杂文 或 小说 中所 蕴涵 的中 国现代 知识 分 子 深切 的社 会忧 患 意识 ,强 烈 的文化 批判 精 神 ,浓厚 的历史 使
据 着重要的地位 。而在教 学过程 中确 实存在 着难教 、难 学的 困惑与尴尬 ,通过 调查研 究 ,梳理 和分析 问
题症 结所在 ,解析 f题形成 的 内外部 原 因,才能探 索 出中学语 文课 中鲁迅 作品教 学的新 途径。 - - I 关键词 :中学 ;鲁迅作 品 ;教 学 中图分 类号 :G633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 58 (0 1 2 0 8 — 3 3. 6 1 0 6 2 1 )2 — 0 8 0
命感。
自 20 0 1年教 育部 推动建 国 以来 的第八 次课 改始 。语
文 教 材 编 写 的 调 整 和 选 人 语 文 课 本 中 的 篇 目 的 增 删 成 为 了大众 关 注 的 问题 。无论 是 初 中还 是 高 中 的语 文 课 本 .
独 特 的时代 境 遇和 社会 背 景 ,是镌 刻 在鲁 迅 作 品 中 深 深 的烙 印 。首先 ,鲁 迅 是 白话文 运 动 的倡 导者 ,身 处 文 言 文和 白话 文相 互转 换 的特 殊 时代 ,文 白夹杂 、诘 屈 聱 牙 ,难 于理 解 是其 作 品 客 观存 在 的时 代 印迹 。其 二 , 鲁 迅作 品中包 含 了许 多外 国文 学语 法 和文 体 ,独 特 的多
迅作 品的篇 目、数量则各 不相 同。 1 . 选文 出发点 不同 。较 多版本 的教科 书选择 鲁迅作 品 的主要 标准 是鲁 迅 的一 些浅 显易 懂 的散 文 、小 说 和记 叙 文 ,主要是从 其散 文集 《 朝花夕 拾 》 、小说 集 《 呐喊》 中 选取 ,主要从 学 生能 够理 解 和领会 作 者 情感 的 角度 出 发 进行 选择 。有 些 版本则 侧 重 于从鲁 迅 作 品 的社 会意 义 和 思 想 意 义 角度 出发 进 行 选 文 ,选 人 了 如 《 书 杂 谈 》 读 、
学 实 际 的 教 材 版 本 ,而 这 些 不 同 版 本 的 教 材 中 . 编 入 鲁
读 与理 解 的语 义 困惑 。其 三 ,为 了摆脱 统 治 当局 对其 作 品的 “ 杀 ” 封 ,鲁迅 作 品中不得 不采用 暗 喻 、暗讽 、暗示 的词语 来 表达 思想 ,这 是形 成 其作 品 阅读 “ 隔阂 ” 的主 要 因素 。这 些缘 于 时代 变迁 和作 家 命运 跌 宕 的主 客观 因 素 ,造 成 了鲁迅 作 品教 学 中的认 知 困惑 ,学生 则更 是 难 于通 过阅读来 完全理 解作 品的内涵 。 近 年来 ,随着 新课 程 改革 的发 展和 深 入 .中学 语 文 教 材 中的鲁 迅作 品 篇 目变迁 也 引起 了文 化教 育 界人 士 的 极 大关 注 。一 时间 , “ 迅 大撤 退 ” 的观 点 , “ 迅 作 鲁 鲁
上 占有举 足轻重 的地位 。面对 2 0世纪 三 、四十年 代风 云 激 荡 、内忧 外 患 、民不聊 生 的现 实境 遇 ,鲁 迅秉 持 中国
知 识分 子 的文化 良知和 承担 精神 ,犀 利 而尖 锐地 发 出 了 惊 世骇 俗 的呐 喊和 怒 吼 ,鲁迅 作 品充 满 着 战斗 激情 。代 表 了 中国传 统文 化人 所坚 守 和追 求 的对 民族 危 亡 。社会 民生 沉 郁厚 重 的忧 患意识 和 救亡 图存 的抗 争 精 神 。早 在 民 国时 期 ,鲁 迅 小说 作 品就成 为 编入 语文 教 科书 的重要 内容 ,新 中国成 立 以来历 次编 写 的 中学语 文 教材 中 ,鲁
谭雅 乞
E C R I [I i RE E C 毛 W U l C 1 i R M S AR }
中学鲁 迅 品 学探 微 作 教
张 伯 阳
( 西北 师范 大学 文学 院 ,甘肃 兰州 7 0 7 ) 3 0 0
摘要 :中学语 文课 中的鲁迅 作品是 中学语文教 材编 写 内容 的一个 重要 方面 。在 历次教 材编 订 中一直都 占
一
、
中 学 鲁 迅 作 品 教 学 引发 的 困 惑
品 是 否 应 该 退 出 中 学 语 文 课 本 ” 的 讨 论 , 以 及 中 学 师 生 对 鲁 迅 作 品 的 态 度 ,诸 如 . 迅 部 分 作 品 很 难 读 懂 ,文 “ 鲁
鲁 迅 是 中 国新 文 化 运 动 的 先 驱 , 在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迅 的 杂 文 和 小 说 作 品 是 中 学 语 文 教 材 中 的 必 选 篇 目。 比
字较晦 涩” 和 “ 读鲁迅 作品 。好像 看不 到希 望 ,很 压抑 ” 等等 困惑 和 疑惑 ,形成 了中学语 文 教学 中的一 个 矛盾 纠 结 。另 一方 面 ,参 与 中学教 材 编写 的专 家 学者 也 抱持 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