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公路设计
三级公路设计标准

三级公路设计标准三级公路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重要交通枢纽,其设计标准直接关系到交通运输的安全和效率。
三级公路设计标准的制定,旨在保障道路的安全、畅通和舒适性,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从道路线型、纵横断面、路基及路面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关于道路线型的设计标准。
三级公路的线型设计应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和地形地貌特点,采用适当的线型布局,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在平原地区,应尽量采用直线和大半径水平曲线,以提高通行速度和视觉舒适度;而在山区、丘陵地区,应采用适当的水平曲线和立交桥等措施,以适应地形地貌的变化,确保行车安全。
其次,纵横断面的设计标准也是三级公路设计的重要内容。
在设计纵横断面时,应根据交通量、车速和道路等级确定道路的宽度、坡度和路肩等参数。
在一般情况下,三级公路的纵横断面应采用双向四车道或双向六车道的设计,以满足交通需求;同时,应合理设置超车道、应急车道和服务设施,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此外,路基及路面的设计标准也是三级公路设计的关键环节。
路基的设计应根据地基条件和交通荷载确定路基的厚度和材料,以保证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而路面的设计则应选用合适的路面材料和结构形式,以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平整度,减少车辆行驶噪音和燃油消耗。
总之,三级公路设计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道路的安全、畅通和舒适性,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实际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和地形地貌特点,合理设置道路线型、纵横断面、路基及路面等参数,以满足不同地区的交通需求,确保道路的安全和畅通。
同时,应加强对三级公路设计标准的研究和总结,不断完善和提高设计水平,为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级公路设计标准

三级公路设计标准三级公路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的重要交通枢纽,其设计标准直接关系到交通安全和通行效率。
在制定三级公路设计标准时,需要考虑道路的功能定位、交通量、车辆类型、地形地貌等因素,以确保道路的安全性、通行性和舒适性。
首先,三级公路设计标准需要根据道路的功能定位来确定。
不同功能定位的道路对设计标准有着不同的要求,比如城市快速路需要考虑车流量大、车速快的特点,而乡村道路则需要考虑通行车辆类型多样、道路曲线较多等因素。
因此,在确定设计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道路的实际使用情况,以满足不同道路的特殊需求。
其次,交通量是确定三级公路设计标准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不同的交通量等级,需要确定不同的车道宽度、路肩宽度、坡度等设计参数。
对于高交通量的道路,需要保证道路宽度和坡度能够满足车辆的高速通行需求,同时要考虑到交通流量的分流和汇聚,以确保交通安全和通行效率。
另外,不同类型的车辆也需要考虑在三级公路设计标准中。
比如,货车和客车对道路的要求有所不同,货车需要更宽的车道和更大的荷载能力,而客车则需要更舒适的行驶条件。
因此,在确定设计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类型车辆的特点,以满足其通行需求。
最后,地形地貌也是确定三级公路设计标准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对于山区、平原、湿地等不同地形地貌,需要采取不同的设计标准来确保道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比如,在山区需要考虑到大坡度、大曲线半径等因素,而在湿地需要考虑到排水和防滑等问题。
因此,在制定设计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的特点,以确保道路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三级公路设计标准需要充分考虑道路的功能定位、交通量、车辆类型、地形地貌等因素,以确保道路的安全性、通行性和舒适性。
只有在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的情况下,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标准,为三级公路的建设和运营提供有力支撑。
三级公路路面设计弯沉值

三级公路路面设计弯沉值三级公路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重要交通干线,其路面设计对路面弯沉值的要求尤为重要。
弯沉值是指路面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受到弯曲荷载作用而产生的沉陷变形,是对路面结构承载性能的一种重要指标。
对于三级公路而言,保证路面的稳定和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合理的路面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探讨三级公路路面设计中的弯沉值要求,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三级公路路面设计要求1. 弯沉值标准三级公路路面设计中,弯沉值的标准通常由相关国家规范或标准规定。
我国《公路工程路基和路面设计规范》中对于不同级别的公路都有相应的弯沉值要求。
一般来说,三级公路路面的弯沉值要求较高,因为它承载的交通量相对较大,车流速度较快,对路面的稳定性和平顺性要求也较高。
2. 路面结构设计为了满足三级公路路面的弯沉值要求,路面结构设计显得尤为关键。
合理选择路面材料、结构层次和厚度,采用适当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都会对减小弯沉值起到重要作用。
在进行路面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弯沉值要求,合理设计路面的各个参数。
3. 施工质量要求路面的弯沉值除了与设计参数相关外,还与施工质量密切相关。
优质的道路施工不仅可以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还能有效降低弯沉值。
在施工过程中,应该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要求,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路面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二、弯沉值的影响因素1. 交通荷载交通荷载是影响路面弯沉值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级公路承载车流量大、车速快,对路面的荷载作用相对较大。
交通荷载的大小和分布对路面弯沉值有着直接的影响。
2. 地基土质路面的地基土质也会对弯沉值产生影响。
地基土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直接关系到路面的弯沉值,因此在进行路面设计时,需要对地基土的性质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合理选择路面结构和材料。
3. 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如气温、湿度等也会对路面弯沉值产生影响。
特别是在高温季节,路面受热胀冷缩的作用较大,易导致弯沉值增大。
在路面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三级公路路面设计弯沉值

三级公路路面设计弯沉值三级公路是指等级较高、车流量较大的公路,其设计和施工涉及到许多关键因素,其中之一便是路面设计的弯沉值。
路面设计的弯沉值是指路面几何横截面上的纵坡和横坡的设计数值,对于公路的舒适性、安全性以及整体运行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系统阐述三级公路路面设计的相关内容,着重探讨路面设计中的弯沉值问题,以期为公路设计和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一、三级公路路面设计概述三级公路是国家公路网络中等级较高的公路,通常承载着有一定规模的交通量和重要的运输任务。
其路面设计要求高,需要充分考虑到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安全性和整体的运输效率。
路面设计应包括路基设计、路面设计和路基路面的结构设计等内容,其中路面设计的弯沉值作为其中一项关键参数,对公路的使用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弯沉值的意义及影响因素1. 弯沉值的意义弯沉值反映了公路纵向和横向的坡度设计,直接影响着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合理的弯沉值设计能够减小车辆在拐弯时的惯性力,减轻驾驶员的疲劳程度,并且降低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侧倾倾角,提高了车辆的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
2. 弯沉值的影响因素(1)交通流量和速度:不同交通流量和速度下,对于弯沉值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车速较高的路段需要更加平缓的弯沉值设计,以保证车辆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2)地形条件:不同的地形条件对于弯沉值的设计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山区、丘陵地带或平原地带,弯沉值的设计需根据实际地形条件进行合理的调整。
(3)气候条件:气候条件也会对弯沉值的设计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在多雨地区,需要考虑排水情况,避免因坡度设计不合理导致积水等问题。
三、弯沉值的设计方法和原则1. 弯沉值的设计方法(1)以车辆行驶舒适为前提:在进行弯沉值设计时,应以提升车辆行驶舒适性和安全性为最终目的,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结合实际地形、交通状况和气候条件,确定合理的弯沉值范围。
(2)考虑道路整体设计:弯沉值的设计应与道路的整体设计相协调,充分考虑道路的纵、横坡以及平曲线的设计,保证整体设计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三级公路设计交通量标准

三级公路设计交通量标准三级公路是指交通量较大、路宽较宽的干线公路。
交通量标准是为了根据道路的交通量来确定公路的等级和设计要求,从而保证公路的安全和顺畅。
三级公路的交通量标准是根据道路的功能、规模和所处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的。
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标准主要包括日交通量、小时交通量以及设计年交通量。
日交通量是指一条公路在一天之内双向流经该路段的车辆总数。
小时交通量是指在某个时间段内通过该路段的车辆数。
设计年交通量是指预计在未来几年内通过该路段的车辆数。
一般来说,三级公路的日交通量标准是3000辆以上,小时交通量标准是200辆以上。
根据路段的特点和功能,有些地区对交通量标准有更高要求。
例如,一些较为繁忙的四川公路标准要求日交通量达到5000辆以上,小时交通量要求达到300辆以上。
交通量标准的制定是根据公路的设计等级、所处环境特点和预计未来几年的交通发展趋势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经过县城、集镇或者交通枢纽的道路交通量要求较高,而通过偏远地区或者农村的道路交通量要求较低。
此外,交通量标准还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提高,以适应日益增长的车辆数量和交通需求。
交通量标准的制定不仅涉及道路的设计,也涉及到道路的交叉口和路口的设计。
交通量较大的三级公路需要设置交通信号灯、立体交叉口或者环形交叉口等,以提高交通效率和交通安全。
交通量标准的制定还考虑到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和道路的服务水平。
通行能力是指道路在一定时间内能够承载的车辆数量,而道路的服务水平是指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根据交通量标准,公路建设部门可以合理规划和设计路段,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总之,三级公路设计交通量标准是根据道路的功能、规模和所处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的。
交通量标准的制定可以保证公路的安全和顺畅,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交通量标准的不断提高也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需求的增长密切相关。
公路建设部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适应的交通量标准,以用好公共资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三级公路设计标准

三级公路设计标准
首先,水平几何标准是指道路在平面上的布置和设计。
在三级
公路设计中,需要根据道路的等级和交通量来确定设计车速,然后
根据设计车速来确定曲线半径、超车道长度等参数。
曲线半径的大
小直接影响着车辆在曲线上的行驶安全性,而超车道长度则影响着
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交通流畅度。
此外,还需要考虑道路的横坡和纵坡,以确保道路在不同气候条件下都能正常通行。
在山区地区,还
需要考虑到大幅度的高差变化,因此需要设计合适的坡度和坡道长度,以确保车辆在上下坡时能够安全通行。
其次,垂直几何标准是指道路在垂直方向上的设计要求。
在三
级公路设计中,需要根据道路的等级和交通量来确定设计坡度和坡
道长度。
坡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车辆在上下坡时的能耗和行驶舒适性,而坡道长度则影响着车辆在上下坡时的视距和安全性。
视距要
求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视距来观察前方的道路情况,以确保安全通行。
因此,在设计三级公路时,需要根据道路的地形
和交通需求来确定合适的视距要求,以确保道路的安全性和通行能力。
综上所述,三级公路设计标准中的水平和垂直几何标准是非常
重要的,它们直接影响着道路的安全性、通行能力和舒适性。
在设
计三级公路时,需要根据当地的地形、交通需求和环境条件来确定
合适的水平和垂直几何标准,以确保道路的安全性和通行能力。
希
望相关部门和设计单位能够重视三级公路设计标准,确保道路建设
的质量和安全性,为人民群众出行提供更加便利和舒适的交通条件。
三级公路设计说明

三级公路设计说明三级公路是指交通量和行车速度相对较高的城市主干道,通常是连接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镇之间的重要交通干线。
三级公路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供高效、安全、快速的交通运输服务,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一、设计标准:1.交通量: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根据通行能力和预测交通需求确定,一般应满足设计年通行能力要求。
2.行车速度:三级公路的设计行车速度应根据交通需求和路段特点确定,一般应满足设计时速要求。
3.路面宽度:三级公路的设计路面宽度应根据交通量、行车速度和车道数确定,一般应满足设计路面宽度要求。
4.车道数:三级公路的设计车道数应根据交通量和行车速度确定,一般应满足设计车道数要求。
5.设计荷载:三级公路的设计荷载应根据交通量和货运需求确定,一般应满足设计荷载要求。
6.设计标准:三级公路的设计标准应根据交通需求和路段特点确定,一般应满足设计标准要求。
二、设计要点:1.路线选择:三级公路的路线选择应考虑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环境影响等因素,选择最优路线。
2.断面设计:三级公路的断面设计应考虑交通量、行车速度、车辆类型等因素,确定最适合的断面形式。
3.路基处理:三级公路的路基处理应考虑地基承载力、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因素,采取适当的路基处理措施。
4.路面结构:三级公路的路面结构应根据交通量、车速、荷载等因素确定,采用适当的路面结构形式。
5.路灯设置:三级公路的路灯设置应根据交通量、行车速度、路段特点等因素确定,确保夜间行车安全。
6.交通标志标线:三级公路的交通标志标线应根据交通需求和路段特点确定,确保交通秩序和安全。
7.设计速度:三级公路的设计速度应根据交通需求和路段特点确定,确保行车安全和通行效率。
8.设计排水:三级公路的设计排水应考虑降雨量、地形地貌等因素,采取适当的排水措施,确保路面排水畅通。
三、设计流程:1.前期调研:进行路线勘测、地质勘查、交通量测算等调研工作,确定设计基础数据。
2.路线选择:根据调研结果,结合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环境影响等因素,选择最优路线。
三级公路设计标准

三级公路设计标准
三级公路设计标准
三级公路为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2000辆以下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
那么建筑企业在进行三级公路设计过程中,基本情况怎么样?以下是我们整理三级公路基本介绍:三级公路是我国公路等级中的一种,中国大陆将公路划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三级公路设计标准:
1. 三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2. 双车道三级公路应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
交通量2000~6000辆。
3. 三级公路作为支线公路时设计速度宜采用40km/h.
4. 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复杂时,设计速度宜采用30km/h.
5. 三级公路路基的标准横断面应由车道、路肩组成。
6. 三级公路路拱坡度不应小于1.5%。
7. 三级公路平面线形应由直线,圆曲线,回旋线组成。
8. 三级公路圆曲线半径小于250m时应设置加宽,设计速度为40km/h有集装箱半挂车通过时应采用第三类加宽;不经常有集装箱半挂车通过时应采用第二类加宽;设计速度为30km/h应采用第一类加宽。
以上是为中国建筑人士收集整理的关于三级公路设计标准的详细建筑知识介绍。
更对关于什么是三级公路、三级公路相关资料,敬请关注行业解读栏目。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绪论1.1 地理位置图(略,详细情况见路线设计图)1.2 路线及工程概况本路线是山岭重丘区的一条三级公路,路线设计技术指标为:路基宽度为7.5米,双向车道,无中央分隔带,土路肩为2 ⨯0.5米,行车道为2 ⨯3.250米。
设计速度为30Km/h,路线总长1981.451米,起点桩号K0+000.00,终点桩号为K1+1981.451。
设计路线共设置了6个平曲线,半径分别为350m 210m 250m 337m 75m 58.460m,弯道处均设置缓和曲线,本次纵断面设计设置了8个变坡点,5个凸形竖曲线,3个凹形竖曲线,半径依次为1800、4700、18000、2500、2500 3000、1400、1000米。
1.3 线自然地理特征安州区隶属四川省绵阳市,位于绵阳市西南部,四川盆地西北部,龙门山脉中段,介于北纬31°23′~31°47′,东经104°05′~104°38′之间,东与江油市,东南与本市的涪城区接壤;南与德阳市的罗江县,西南与绵竹市相连;北与本市的北川羌族自治县,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毗邻1.4 研究主要内容本毕业设计的任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吉林白河—露水河三级公路的设计工作,具体内容包括整理分析、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公路排水规划设计及设计文件的编制和图纸绘制。
1.4.1资料整理与分析设计资料是设计的客观依据,必须认真客观地分析。
首先要对设计任务书提供的各种资料加以理解和必要的记忆,明确对设计的影响,在头脑中对工程要求、自然条件、材料供应情况和施工条件等,构成一幅明晰的画面;其次要对资料进行分析、概括和系统地整理,从中抽取、确定有关设计数据。
1.4.2路线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设计1.4.3排水设计1.4.4设计文件毕业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
说明书交代设计内容、设计意图。
计算书交代设计中的具体计算方法和过程。
1.4.5设计图纸一般要求绘制路线平面图、纵断面图、路基标准横断面图、横断面设计图、路面设计图、路基排水设计图等主要图纸,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表、路基设计表、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等表格,其中一部分图纸需要计算机绘图。
2 路线设计2.1 公路等级的确定2.1.1 已知资料表2-1路段初始年交通量(辆/日,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6%)2.1.2 查《标准》由《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交通量换算采用小客车为标准车型。
表2-2各汽车代表车型与换算系数2.1.3 交通量计算初始年交通量:N=860×1.5+820×1.5+33×2.0+35×2.0+1689×1.0=4345辆/日2.1.4 确定公路等级假设该公路远景设计年限为20年,则远景设计年限交通量N:+⨯N1-20==辆/日6%)434513146(1根据《规范》: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25000辆以上。
一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15000~30000辆。
二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5000~15000辆。
由远景交通量可知本次设计道路等级为二级公路。
所以根据给定的条件,要按二级要求设计一条三级公路。
2.2 选线设计2.2.1 选线的基本原则:(1)路线的走向基本走向必须与道路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2)在对多方案深入、细致的研究、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3)路线设计应尽量做到工程量少、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标准。
(4)选线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的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应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穿过经济林园。
(5)要注意保持原有自然状态,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6)选线时注意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调查,弄清其对道路的影响。
2.2.2 选线的步骤和方法:道路选线的目的就是根据道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标准,结合地质、地表、地物及其沿线条件,结合平、纵、横三方面因素。
在纸上选定道路中线的位置,而道路选线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道路的具体走向和总体布局,具体定出道路的交点位置和选定道路曲线的要素,通过纸上选线把路线的平面布置下来。
a 全面布局全面布局是解决路线基本走向的全局性工作。
就是在起终点以及中间必须通过的据点间寻找可能通过的路线带。
路线的基本走向与道路的主观和客观条件相适应,限制和影响道路的走向的因素很多,大门归纳起来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类。
主观条件是指设计任务书或其他的文件规定的路线总方向、等级及其在道路网中的任务和作用,我们的起终点就是由老师规定的。
而客观条件就是指道路所经过的地区原有交通的布局,城镇以及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
上述主观条件是道路选线的主要依据,而客观条件是道路选线必须考虑的因素。
b 逐段安排在路线基本走向已经确定的基础上,根据地形平坦与复杂程度不同,可分别采取现场直接插点定线和放坡定点的方法,插出一系列的控制点,然后从这些控制点中穿出通过多数点(特别是那些控制较严的点位)的直线段,延伸相邻直线的交点,即为路线的转角点。
c 具体定线在逐点安排的小控制点间,根据技术标准的结合,自然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的因素。
随后拟定出曲线的半径,至此定线工作才算基本完成。
做好上述工作的关键在于摸清地形的情况,全面考虑前后线形衔接与平、纵、横综合关系,恰当地选用合适的技术指标,使整个线形得以连贯顺直协调。
2.3 选线分析2.3.1 选线方法(l)选线可采用纸上定线或现场定线。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采用纸上定线并现场核定的方法。
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可采用现场定线,有条件或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纸上定线或纸上移线并现场核定的方法。
(2)选线应在广泛搜集与路线方案有关的规划、计划、统计资料,相关部门的各种地形图、地质、气象等资料的基础上,深入调查、勘察,并运用遥感、航测、GPS、数字技术等新技术,确保其勘察工作的广度、深度和质量,以免遗漏有价值的比较方案。
2.3.2 本设计选线分析本设计起点高程为864.85m,终点高程为782.00m。
大致有两个方向可供选择:上线、下线。
我选择的是上线,下线路线虽短,但是路面起伏较大。
山岭地区路线弯多坡陡、标准低、工程量大,由于受山岭区地形、水文、地质、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道路平、纵、横都受限制。
2.4 方案选定2.4.1 选择路线方案的因素选择路线方案一般应综合考虑以下主要因素:(1)路线在政治、经济、国防上的意义,国家或地方建设单位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要求,战备、支农、综合利用等重要方针的体现。
(2)路线在铁路、公路、航道、空运等交通网中的作用,与沿线地区工矿、农业、城镇等规划的关系,以及与沿线农田水利等建设的配合及用地情况。
(3)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要求的路线技术等级与实际可能达到的指标(包括对低限指标的采用)及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影响,路线增长系数(两控制点问路线实际长度与空间直线距离的比值)、筑路材料来源、施工条件以及工程量、四材(钢材、水泥、木材、沥青)用量、造价、工期、劳动力等情况及其对运营、施工、养护等方面的影响。
(4)其他如与沿线革命史迹、历史文物、风景区的联系等。
2.4.2 本设计路线方案选定本方案路线总长1981.451m7个JD,直线段所占比重较平曲线大,选定线基本合理,满足《规范》要求,减少对耕地的破坏。
但也有不足之处:填挖方较大。
但是填挖基本平衡;在较填方多的路段需设置挡土墙,以保证道路安全,这势必使得筑路成本的增加。
2.5 平曲线要素值的确定2.5.1 平面设计原则:(1) 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舒,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 除满足汽车行驶力学上的基本要求外,还应满足驾驶员和乘客在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
(3) 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
为使一条公路上的车辆尽量以均匀的速度行驶,应注意使线形要素保持连续性而不出现技术指标的突变。
(4) 应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
这种线形给驾驶者造成不便,给乘客的舒适也带来不良影响。
设计时可在曲线间插入足够长的直线或缓和曲线。
(5) 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
如平曲线太短,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间过短会使驾驶操纵来不及调整,一般都应控制平曲线(包括圆曲线及其两端的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2.5.2 平曲线要素值的确定:平面线形主要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种线形组合而成的。
当然三个也可以组合成不同的线形。
在做这次设计中主要用到的组合有以下几种:(1) 基本型按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的顺序组合,基本型中的缓和曲线参数、圆曲线最小长度都应符合有关规定。
从线形的协调性看,宜将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之长度比设计成1:1:1。
图2.4 基本型图2.5 S型(2) S型两个反向圆曲线用回旋线连接的组合,S型相邻两个缓和曲线参数宜相等。
当采用不同的参数时,A1与A2之比应小1.5为宜。
图2.8 复合型图2.9 C型(3) C型同向曲线的两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衔接的形式,其连接处的曲率为零,相当于两基本型的同向曲线中间直线长度为零,这种线形对行车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C型曲线只有在特殊地形条件下方可采用。
a 平曲线主要参数的规定表2-3三级公路主要技术指标表设计车速30km/h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65m极限最小半径30m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30m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路拱≤2.0% 350m >2.0% 450m最大纵坡8%凸曲线一般最小半径400m 极限最小半径250m凹曲线一般最小半径400m 极限最小半径250m2.6.1 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要素计算公式在简单的圆曲线和直线连接的两端,分别插入一段回旋曲线,即构成带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
其要素计算公式如下:图2-1按回旋曲线敷设缓和曲线342238424R L R L p SS -= (2-3)232402R L L q S S -= (2-4)πβ18020⋅=R L S (2-5)q tg p R T ++=2)(α(2-6)S L R L +=180πα(2-7)R p R E -+=2sec)(α(2-8)L T D -=2 (2-9)式中: T ——总切线长,(m ); L ——总曲线长,(m ); sE ——外距,(m ); D ——切曲差,(m );R ——主曲线半径,(m ); α——路线转角,(°);β——缓和曲线终点处的缓和曲线角,(°); q ——缓和曲线切线增值,(m );p ——设缓和曲线后,主圆曲线的内移值,(m );sL ——缓和曲线长度,(m );主点桩号计算ZH JD T =- (1-1-15)SHY ZH L =+ (1-1-16) Y YH HY L =+ (1-1-17)SHZ YH L =+ (1-1-18)/2QZ HZ L =- (1-1-19)2/D QZ JD += (1-1-20)2.6.2 基本型曲线JD1:K0+286.000设R =350m ,SL =70m ,α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