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古筝演奏左手技法
古筝曲《春江花月夜》赏析

古筝曲《春江花月夜》赏析古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民族器乐曲,是我国音乐宝库中的瑰宝。
它籍以山水之巍峨洋溢,花木之幽芳荣华,水光云影奇诡变幻,这一情状皆可宣之于乐,以传其神,而合其志精湛音乐诗画,深刻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广阔胸襟和刚直不阿的高尚情操。
本文以《春江花月夜》为例,对其欣赏方法作如下介绍:一乐曲源流《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原名叫《夕阳箫鼓》,见于已故琵琶演奏家吴婉卿1875年的手抄本。
至1895年平湖派琵琶演奏家李芳国收入所编《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工尺谱本中,更名为《浔阳琵琶》,这时乐曲已发展为十段,由李芳园分段标以“夕阳箫鼓、花蕊布迥风,关山临却月、临山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干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等十个词藻华丽的小标题。
以后又有人将曲名改为《浔阳月夜》、《浔阳曲》。
乐曲以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的诗意“寻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芦花秋瑟瑟”相联系而成曲的。
虽然标题与《琵琶行》中诗句:“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洒还独倾”相似。
但乐曲情趣已超脱“枫叶芦花秋瑟瑟”的秋意晚江别,而强调了“春江花月夜”的春意江夜美。
二意诗意趣《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大多较为典雅、轻快、细腻、流畅,并具有绵延起伏和级进等特点。
三筝曲移植古筝独奏曲《春江花月夜》的移植,是以琵琶独奏曲《夕阳箫鼓》为依据,先从曲调入手,在取其精化的原则下集中发展。
在继承发扬古筝传统技法的基础上,着意在音质、音色、力度,速度的对比变化等方面下功夫,同时又较好地刻划调度了古筝的托、擘、抹、挑、连重托、大小勾搭、套指、滚、拂、拨、摇、撮、及压、按、滑、吟、点、空、走、弱、音、制音、“流水”等不可取代的艺术特色,使诸种手法之间,能相互巧妙地的配合,承接自如,为演奏者提供发挥艺术才华的可塑性,使乐曲增加了色彩,丰富了表现力。
在曲调的进行中,各种技巧的施展,往往在节奏上形成对比,大有“你简我繁”,我简你繁”和向更高一层,深一层的“由简入繁,简中尽是精华点”的艺术情趣发展,听起来慢得情联而不绝,紧得意蓄而断。
春江花月夜古筝曲谱

《春江花月夜》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
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西岸轻轻得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它原先并不是由多种民族乐器演奏的合奏曲,而是一首琵琶曲,名叫《夕阳箫鼓》。
这个曲名最早见于清朝姚燮晚期著作《今乐考证》一书中,被列为"江南派琵琶曲目"的中曲一类。
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的传抄琵琶谱及1875年吴畹卿的手抄本。
20年代,上海的新式音乐社团将它改编成一首民乐合奏曲,并根绝此乐曲诗情画意的内容,给它取名为《春江花月夜》。
此曲音乐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
它的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的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句出现.听起来十分和谐。
在民间音乐中,这种手法叫"换头合尾",能从格格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表现的内容。
全曲分成10段,人们遵循中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为每段加了一个小标题。
这些标题是: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漱、欸乃归舟和尾声。
《春江花月夜》旋律古朴、典雅、节奏比较平稳、舒展,用含蓄的手法表现了深远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构思非常巧妙,随着音乐主题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逐渐地变换,时而幽静,时而热烈,现实了大自然景色的变换无穷。
第9段是全曲的高潮,旋律由慢而快,由弱而强,激动人心。
这段音乐描绘小船向归途划去时欢乐的声浪响彻江面,达到了情绪的顶峰。
随后音乐在快速中徒然而止,又回复到平静、轻柔的意境之中,然后便转入尾声。
尾声的音乐是那样飘渺、悠长、好象轻舟在远处的江面渐渐消失,春江的夜空幽静而安详,使人沉湎在这迷人的诗画意境。
《春江花月夜》古筝曲背景与赏析

《春江花月夜》古筝曲背景与赏析《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筝曲中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创作于明代,曲作者为清朝乾隆年间的古筝大师赵孟頫。
该曲以其华丽瑰丽的音乐形象和表现手法,渗透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与赞誉。
《春江花月夜》在设计中将古典乐曲和民间乐曲相结合,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下将分别从曲名、曲调和曲意三个方面来对《春江花月夜》进行背景介绍,并深入探讨其音乐形象和艺术特征。
一、曲名背景与意义《春江花月夜》这一曲名中蕴含了丰富的意象和意义。
其中,“春江”意味着春天的河流,表现了大自然在春季时的变幻美景。
而“花月夜”则描绘了一幅花朵盛开、月色柔和的夜晚景象。
这一诗意的构想使得《春江花月夜》不仅在音乐中展现了山川湖泊、花朵林荫、月光皎洁等具象景色,同时饱含了中国园林文化和意境,让人产生赏心悦目的情感体验。
二、曲调与表现手法《春江花月夜》采用了古筝曲常见的十一徽二品音阶,并巧妙运用了琵琶、笛子、洞箫等器乐的合奏,使得曲调独特且丰富。
音乐旋律在整个曲谱中流转自如,韵律曲线的起伏变化适应了不同景色和情感的描绘。
曲谱中巧妙运用了琴韵、箫吹、笛声等乐音,带给人们一种宛如身临其境的美感。
同时,为了突出表现出《春江花月夜》的主题,赵孟頫运用了一系列的音乐手法。
比如,他在曲谱中加入了颤音、滑音、和弦滑动等技巧,以表现春江的流动和变幻;运用琴韵和琴鸣技法来描绘花木青翠的美景;还通过音符的重复与变奏来表现月夜的幽静与神秘。
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整个乐曲充满了生动活泼的旋律,将春江、花朵和月光的美感真实地呈现在听众面前。
三、音乐形象与艺术特征《春江花月夜》以其独特的音乐形象和艺术特征成为古筝曲中的经典之作。
首先,乐曲中宛如江水奔流的琴曲和吹奏的管乐相互呼应,仿佛将人们带入了春天的大自然之中。
其次,曲中旋律婉转而多变,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贴合了大自然在春天焕发勃勃生机的美好形象。
最后,乐曲通过一段段抒情的音乐造型,展现了山水画中的诗意美景,使人沉浸其中,产生沁人心脾的愉悦和美好联想。
《春江花月夜》1—10段讲解与训练

1
民族音乐传承与创新资源库
Min Zu Yin Yue Chuan Cheng Yu Chuang Xin Zi Yu段“渔歌唱晚”,先是出现了一段悠扬的箫 声,好似渔歌飘来。随后是一段非常富有特色的音乐, 曲调风趣生动,给乐曲增加了诙谐、活跃的气氛。接 着是乐队的全奏,速度逐渐加快,情绪逐渐高涨。展 现了在晚霞映衬的江面上,点点白帆越来越近,渔船 在月光映照下满载而来,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富 有审美情趣的美丽画面,充满轻松愉快的气氛。 在演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木鱼的演奏节奏要准确无误,要随着箫独奏声 部的律动、速度敲击,既不可早、也不可晚。 ②第139小节突快后,演奏速度要积极、充满激情、 与前面几个段落形成巨大反差,情绪保持不能泄,一 直到150小节,一气呵成。后渐慢,稍自由结束本段。
《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古朴典雅,节奏平稳舒 展,它以巧妙的手法塑造了生动而鲜明的音乐形 象;同时全曲的层次分明、高潮突出,诗情画意 的音乐语言表现了一种幽静深远的意境,如涓涓 流水般展现在人们面前,因此具有较高的艺术感 染力,给人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
9
第一
三、作业与思考 1.欣赏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 的音像资料,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体会; 2.练习并熟练掌握乐曲的分谱演奏; 3.练习乐曲的技术难点; 4.能够熟练掌握乐曲的演奏。
①琵琶模仿鼓声的演奏要慢起渐快,要自如。 ②第十五小节开始箫和琵琶再次慢起渐快要对齐, 22小节琵琶的气口要给的很舒服,要能让所有的演奏 员感觉到即将演奏的主题的速度,做到自然而然的进 入。 ③第23小节开始两次两小节的分句都要做从强到 弱的处理,下来的四小节要做先渐强后渐弱的处理, 接下来的两次两小节的分句还是要做从强到弱的处理, 最后稍渐慢,自由些结束本段。
诗化意境构就的旋律——兼谈项斯华演奏筝谱《春江花月夜》

诗化意境构就的旋律——兼谈项斯华演奏筝谱《春江花月夜》毛丽华【摘要】以<春江花月夜>为名的诗与曲,均有深厚的渊源.把项斯华演奏的筝谱<春江花月夜>与同名诗、曲进行比对,诗中句法与旋律手法的可比性以及"诗乐一体"现象,提示诗的意境移植等对筝曲的理解与演奏具有一定的意义.【期刊名称】《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08)003【总页数】4页(P47-50)【关键词】《春江花月夜》;诗歌;筝曲;诗乐一体;意境与旋律【作者】毛丽华【作者单位】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杭州31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05《春江花月夜》本是乐府旧题,现在它既是古诗名,又为乐曲名。
其文学的脉络为:源自乐府诗《清商曲·吴声歌》旧题,曲调为南朝陈后主所创。
初唐张若虚在传统的乐府诗题中选择了“春江花月夜”这个旧题,而摒弃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浓艳空洞,并变五言短篇为七言长篇,又借诸多美好意象抒写真挚的情感,融入自己视觉感受和美学经验,开创了自魏晋以来田园山水诗的全新境界。
闻一多誉之为“诗中之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
作为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原为琵琶独奏曲,其曲名多次变换,有称《夕阳箫鼓》,也有称为《浔阳夜月》《浔阳琵琶》或《浔阳曲》的。
据考证,琵琶曲的衍变过程符合诸如师承、转抄、改编等因素,大约可分为“七段有小标题”与“十段有小标题”的两大类[1]。
1923年,上海大同乐会柳尧章、郑觐文首次将琵琵曲《夕阳箫鼓》改编为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曲式为分十段并改标题,这是一次十分成功的改编。
从琵琶曲《春江花月夜》的曲名及衍变历程看,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与白居易的《琵琶行》这两首诗的意境与曲目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
这正应了《诗经》所确立的“诗乐一体”的形式。
“诗乐一体”,指诗的意境 (由句式、声调、节奏、结构来组成)与乐曲旋律的相互交融、共同发展,诗的意境能启发和制约旋律的律动。
古筝曲《春江花月夜》赏析

古筝曲《春江花月夜》赏析古筝曲《春江花月夜》赏析古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民族器乐曲,是我国音乐宝库中的瑰宝。
它籍以山水之巍峨洋溢,花木之幽芳荣华,水光云影奇诡变幻,这一情状皆可宣之于乐,以传其神,而合其志精湛音乐诗画,深刻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广阔胸襟和刚直不阿的高尚情操。
本文以《春江花月夜》为例,对其欣赏方法作如下介绍:(一)乐曲源流《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原名叫《夕阳箫鼓》,见于已故琵琶演奏家吴婉卿1875年的手抄本。
至1895 年平湖派琵琶演奏家李芳国收入所编《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工尺谱本)中,更名为《浔阳琵琶》,这时乐曲已发展为十段,由李芳园分段标以“夕阳箫鼓、花蕊布迥风,关山临却月、临山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干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等十个词藻华丽的`小标题。
以后又有人将曲名改为《浔阳月夜》、《浔阳曲》。
乐曲以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的诗意“寻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芦花秋瑟瑟”相联系而成曲的。
虽然标题与《琵琶行》中诗句:“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洒还独倾”相似。
但乐曲情趣已超脱“枫叶芦花秋瑟瑟”的秋意晚江别,而强调了“春江花月夜”的春意江夜美。
(二)意诗意趣《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大多较为典雅、轻快、细腻、流畅,并具有绵延起伏和级进等特点。
(三)筝曲移植古筝独奏曲《春江花月夜》的移植,是以琵琶独奏曲《夕阳箫鼓》为依据,先从曲调入手,在取其精化的原则下集中发展。
在继承发扬古筝传统技法的基础上,着意在音质、音色、力度,速度的对比变化等方面下功夫,同时又较好地刻划调度了古筝的托、、抹、挑、连重托、大小勾搭、套指、滚、拂、拨、摇、、及压、按、滑、吟、点、空、走、弱、音、制音、“流水”等不可取代的艺术特色,使诸种手法之间,能相互巧妙地的配合,承接自如,为演奏者提供发挥艺术才华的可塑性,使乐曲增加了色彩,丰富了表现力。
在曲调的进行中,各种技巧的施展,往往在节奏上形成对比,大有“你简我”,我简你”和向更高一层,深一层的“由简入,简中尽是精华点”的艺术情趣发展,听起来慢得情联而不绝,紧得意蓄而断。
古筝ppt课件图片

古筝主要由面板、底板、侧板、岳山 、弦柱等部分组成,其中面板是影响 音色的关键部分。
特点
古筝具有音域宽广、音色优美、表现 力丰富等特点,能够演奏出柔美、激 昂、悲壮等多种情感的音乐。
演奏方式与技巧
演奏方式
古筝演奏方式包括传统演奏方式和现代演奏方式,传统演奏方式以右手弹拨为 主,左手揉、滑、颤,现代演奏方式则融入了多种技巧和表现手法。
古筝的音乐风格深受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同时也吸收了民间音乐的元素,形成了 独特的音乐语言。
古筝的音乐风格注重旋律的流畅性和节奏的变化,通过运用滑音、颤音、泛音等技 巧,使音乐更加生动、形象。
文化内涵
古筝是中国传统乐器中的代表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不 仅是音乐的载体,更是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以梅花为题材,表现了梅 花的傲骨和坚韧,曲调悠 扬。
现代创作曲目
《渔舟唱晚》
这首曲目表现了渔民在夕 阳下归航的场景,旋律欢 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
《战台风》
以抗击台风为背景,表现 了人们的顽强拼搏精神, 节奏明快。
《春江花月夜》
以春天江边的景色为背景 ,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和追求,旋律优美 。
技巧
古筝演奏技巧包括弹拨、轮指、刮奏、摇指等,不同技巧能够表现出不同的音 色和情感。
02
古筝曲目欣赏
传统经典曲目
01
02
03
《高山流水》
这首曲目是古筝曲中的经 典之作,表现了高山的巍 峨和流水的清澈,旋律优 美动听。
《广陵散》
以古代名曲为素材,表现 了古代文人的高洁情操和 广阔胸怀,情感深沉。
《梅花三弄》
选购要点
选择优质的材料和工艺,注意音 色、外观和品牌信誉。
古筝弹奏左手技法

对古筝演奏的音质、音色和音量的探讨2、上弦的紧张度弦的紧张度直接影响到弦的振动状态,弦上得过紧,不但易断,而且音质生硬、干涩,弦上得过松,音质松散飘浮,音色暗淡,发出的声音没有爆发力和穿透力,且易产生杂音。
筝上弦时如何才是适宜的紧张度呢?笔者认为;必须严格地按照弦的号码次序排列,第一个琴码距前岳山约14厘米,最后一个琴码距后岳山约50厘米,其他琴码依次较均匀地排列,第三弦的音高为A。
上弦后,手指用适中的力度不能把琴码提起离开面板,左手按弦能使音升高到所需要的高度(大二度或小二度),这样的松紧度较为适宜。
(三)指甲古筝弹奏出美妙的声音是通过指甲触弦得到的,弹筝用的指甲和拉弦乐器用弓子一样重要,做指甲的材料、规格、硬度、表面光滑度等,都影响筝弹奏的音响效果,因此,弹筝用的指甲的制作材料和制作工艺都很讲究。
1、指甲材料的选择指甲有真甲和义甲之分,真甲是将自己的指甲留长约0.5厘米,然后修剪呈椭圆形,打磨光滑即可用以弹奏。
义甲的种类很多,有用金属片(铜片、钢片、银片)、化学片(赛璐璐片、涤纶片、硬尼龙片)、动物甲骨片(玳瑁片、穿山甲片、象牙片)等材料制作的义甲。
其中以玳瑁片制作的义甲最为上承,它的硬度适中、弹性好、弹出的音色清晰、圆润,所以较普遍使用。
2、指甲的规格指甲的人小剪裁要适当,指甲过大,触弦面宽,弹奏时阻力大,影响速度,指甲过小,弹奏时力度不够,音量小、音质单薄。
现在各琴行都有现成合格的用玳瑁制作的指甲,有大、中、小之分,手较大的或者男性可选用大号,一般人可选用中号,手较小的或者儿童可选用小号。
不论用何种材料制作的指甲,都必须把指甲用锋的边缘磨光滑,粗糙的指甲易产生杂音,影响音质。
3、指甲触弦的角度指甲触弦的角度以80度至90度力好,吃弦深度约0.5厘米,吃弦太深,触弦面过宽影响速度,吃弦太浅音质单薄,音色不宏亮饱满。
4、指甲触弦的力度、速度和弦段的选择触弦时的力度,速度和弦段的选择,要根据乐曲的需要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江花月夜古筝演奏左手技法 春江花月夜古筝演奏左手技法有那些?春江花月夜是古筝名曲,我们一起来 看看下面的技法吧 1 颤弦类 右手弹弦后,左手颤动筝弦,以美化余音。
颤弦是在基准音高上的轻微上下 颤动,这个颤动不改变弦的音高。
颤弦分慢颤、颤弦、快颤三种。
慢颤,颤动的 频率较缓,余音悠扬有韵。
颤弦,中等频率的颤动,这是基础训练中应重视的基 本颤弦。
快颤,较快频率的颤动,余音紧张,常表现激动的情绪。
滑弦类 右手弹弦,左手下按筝弦,改变弦的张力,产生滑音的音响。
滑弦分上滑音 和下滑音两种,又可细分为有时值的上下滑音、装饰性的上下滑音等等。
上滑音是先弹后按, 按弦滑至上方弦的音高, 上滑时值为本音符时值的一半, 上滑后的音高要保持住。
下滑音则是先按后弹,先按弦至上方弦的音高,弹弦后保持一半的时值,再 下滑至本音,下滑时值为本音符时值的一半。
其它有时值的上下滑音,装饰性的 上下滑音都是在滑音的时值上作不同的变化。
揉弦类 右手弹弦后,左手下按筝弦,在基准音上作较大幅度的波动。
这个波动实为 上下滑音结合的波动。
这个波动有音高的变化,从小二度到小三度内的变化。
这 个波动是有节奏的波动,也有随意性的波动。
揉弦可分为上揉和下揉两种。
上揉是先上滑后下滑;也可先上滑后下滑再上 滑。
下揉是先下滑后上滑,也可先下滑后上滑再下滑。
两者的区别在于开始时是 先上滑还是先下滑。
按弦类 右手弹弦时,左手下按下方筝弦,改变弦的张力,发出上方弦的音高。
按弦 的变化一般是升高小二度、大二度或小三度。
按弦又分轻按音和重按音两种。
轻按音一般指七声音阶的 4、7,在五声音 阶里通过按 3、6 取得 4、7 两音,在符号上不作标记。
重按音是在下方弦上取上 方弦的音高,如 3 弦取 5 音,6 弦取 1 音,以此类推。
按弦技巧要求动作干净准
确,不带滑音的音响,音准要准确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