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 走进新农村 位置与变换教案 青岛版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上册四走进新农村__位置与变换第4课时教案青岛版20200402232

三年级数学上册四走进新农村__位置与变换第4课时教案青岛版20200402232

四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第四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3、初步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第一题:是区分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基本练习。

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模拟运动,说一说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并说出理由。

还可以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旋转现象,让学生感受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的区别。

第二题:是按要求平移图形,并给平移的图形涂色的练习。

练习时可先让学生观察图形,向上平移六格是怎么平移的,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中的题目,完成后进行汇报交流。

第三题:是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的题目。

把三个图形按不同的要求进行平移,平移后能组成一条鱼的图案。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在“玩”中按要求进行,体验数学带来的快乐。

附:什么样的考试心态最好大部分学生都不敢掉以轻心,因此会出现很多过度焦虑。

想要不出现太强的考试焦虑,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形成自己的掌控感。

1、首先,认真研究考试办法。

这一点对知识水平比较高的考生非常重要。

随着重复学习的次数增加,我们对知识的兴奋度会逐渐下降。

最后时刻,再去重复学习,对于很多学生已经意义不大,远不如多花些力气,来思考考试。

很多老师也会讲解考试的办法。

但是,老师给你的办法,不能很好地提高你对考试的掌控感,你要找到自己的一套明确的考试办法,才能最有效地提高你的掌控感。

有了这种掌控感,你不会再觉得,在如此关键性的考试面前,你是一只被检验、被考察甚至被宰割的绵羊。

2、其次,试着从考官的角度思考问题。

考官,是掌控考试的;考生,是被考试考验的。

如果你只把自己当成一个考生,你难免会惶惶不安,因为你觉得自己完全是个被摆布者。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 位置与变换 教案 单元概述与课时安排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 位置与变换 教案 单元概述与课时安排

第四单元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单元备课部分■教材分析学生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单元要让学生练习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亲身体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并能用准确的方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

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进行室外的探究,积累了一定的表象以后,然后回到教室内进行图中方位的探究。

在直观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平移、旋转现象。

直观操作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时,可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基础上,借助学具的直观操作,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描述,充分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向,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能根据在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不同的方向,并能运用合适的术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平面图上的方位,会看简单的线路图。

2、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4、初步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辨认方向教学难点:借助路线图确定现实生活中物体所在的具体方位。

■教学建议1.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学会辨认方向。

2.学生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本单元要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亲身体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并能用准确的方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

3.在直观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平移、旋转现象。

4.直观操作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时,可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基础上,借助学具的直观操作,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描述,充分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向,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

课时安排。

2019-2020年三年级数学上册 走进新农村 位置与变化(四)教案 青岛版

2019-2020年三年级数学上册 走进新农村 位置与变化(四)教案 青岛版

2019-2020年三年级数学上册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化(四)教案青岛版教学内容:教科书61页: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了解同一物体在不同时刻影子的长短是不同的;在同一地点,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最短。

2、经历观察、测量影子长短的过程,体会影子长短与时刻的关系,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及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了解同一物体在不同时刻影子的长短是不同的;在同一地点,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最短。

教学过程: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出示课本情境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活动二:解决问题师:为什么越接近中午,树的影子越短?[学生自由交流]师:你认为怎样证明这个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自己的设想。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全班交流各组的活动计划]活动三:师:我们在操作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学生自由交流]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制一张影子的长度与时刻变化记录表。

[全班交流,评出最优秀的]师:下面请各小组选择不同长度的物体,在不同时刻实际测量,记录影子长度与时刻变化情况。

附送:2019-2020年三年级数学上册走进新农村摸名片统计(一)教案青岛版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教学重点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什么是名片?再什么情况下用名片?生:名片就是一张卡片,上面写着自己的名字、工作。

在第一次见面时使用、在交朋友时使用。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卡片放在几个信封里,然后分给每个小组,同学们按要求填写名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 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 青岛版(2014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 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 青岛版(2014秋)

《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日常生活实例及生活经验,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判断、区别这两种现象。

2.能找出各种平移和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能找出各种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情景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参观工厂。

1、图中工厂里有你认识的物体吗?(指名学生说出物体名称。

)2、说一说每种物体的运动方式,用手势模仿它的运动。

(学生具体描述传送带、升降机、电动门是平平的、直直的运动,吊扇、换气扇、汽车轮子是围绕一个固定的点转动,并用手势模仿。

)3、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相同吗?你们能根据它们的运动方式试着给它们分分类吗?(生:不同。

传送带、升降机、电动门分为一类,吊扇、换气扇、汽车轮子分为一类)4、为什么这样分?(传送带、升降机、电动门是平平的、直直的运动,吊扇、换气扇、汽车轮子是围绕一个固定的点转动。

)师:像传送带、升降机、电动门这样的运动叫平移。

像吊扇、换气扇、汽车轮子这样的运动叫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移和旋转”。

二、在观察、感受、操作活动中认识平移和旋转过度:师故意将课题倒着放到黑板的右下角,孩子们很快发现课题放错了位置,由此抛出问题:1.谁能送课题到正确的位置?学生上台操作:生:先向右平移,再向上平移,再旋转。

生:先向上平移,再向右平移,再旋转。

......生:先向左上平移,再旋转。

师:向左上移动也叫作平移吗?生:只要是按照直线运动,不改变方向都叫作平移。

2.小游戏(1)送数学课本回家。

(先独自操作,再请三名学生上台来操作)。

(2)大转盘游戏。

(用手臂代替指针,指名学生上台来指挥大家转动手臂,体会旋转。

)。

三、说一说1.同学们咱们的生活中有平移和旋转现象吗?找一找?(推拉黑板、教室的门等等,学生举例并用手势模仿)2.老师也找到了一些平移和旋转现象。

课件出示:转动的方向盘、拧水龙头、拨算盘等,指名学生说。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传授内容: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位《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信息窗1课本剖析:本课时是在学生初步明白东、西、南、北4个偏向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传授中注意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4个偏向;会看方位图,能根据方位和隔断确定某一所在的准确位置。

本信息窗选取了“走进新农村”的具体情境,学生在办理实际标题的历程中明白农村新貌,同时借助已有的生活阅历,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关联起来,领会到偏向与位置在生活中的作用。

传授目标:1.学生能连合具体情境,辨别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8个偏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偏向(东、西、南或北),辨认别的7个不同的偏向,并能运用合适的术语描述物体所在的偏向。

2.学生会看简略的平面图,能按8个方位描述行走路线。

3.在履历探究物体位置干系的历程中,成长学生的空间看法,能在生活中发觉、发起和办理有关偏向的简略标题,感受数学与平常生活的密切关联,培育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传授重点:1.学生能连合具体情境,辨别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8个偏向。

2.学生会看简略的平面图,能按8个方位描述行走路线。

传授难点:能根据给定的一个偏向(东、西、南或北),辨认别的7个不同的偏向。

传授历程:(一)创设情形,激发兴趣:师:同砚们,你去过农村吗?你能说说农村是什么样子吗?生:农村有稻田、牛羊……师:老师带来几张农村的照片,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师:现在的农村,盖起了高楼,建起了工厂,修好了公路而且还开辟了相关的旅游项目。

节沐日,我们可以到农村去游玩,可以感受农村的新变化。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新农村。

(西席板书课题:走进新农村){设计意图:议决欣赏农村的照片,使学生初步明白农村的新变化,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地过渡到信息窗提供的情境图中。

}二、直观感受,探究新知1.看直观图,梳理信息。

师:我们现在来到了凤凰村,请看凤凰村有哪些旅游景点?学生看图,回答:凤凰村有凤凰塔、风景区、住宅区……师:你感觉凤凰村怎么样?生:凤凰村很美。

三年级数学上册四走进新农村__位置与变换第2课时教案青岛版20200402234

三年级数学上册四走进新农村__位置与变换第2课时教案青岛版20200402234

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6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四个方向,并能用适当的术语进行描述,能根据线路图说出不同的方位。

2、能运用方向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初步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四个方向;会看方位图,对照方位图确定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

教学过程:第一题:是根据已确定的向北的方向,在方向板上填出其它七个方向的练习。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填写,完成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哪两个方向是相对的。

第二题:是一道利用山东省政区图设计的辨认城市方位的练习题。

练习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山东省政区图,并让学生找一找自己知道的城市,找一找自己的家乡在山东省的哪个方位?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山东省的省会济南,再让学生讨论回答练习中的问题。

第三题:是一个通过辨认方向找朋友的数学小游戏。

练习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室外分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充分感受八个方向,教师也可多设想几个游戏,丰富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第四题:呈现的是一个公园的平面示意图,是用方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题目。

练习时可先让学生观察示意图,然后独立完成。

汇报交流时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一名同学当导游,向同学介绍游览路线和自己所了解的一些有关公园的知识。

第五题:是在实际生活中确定方位的题目。

课前可先安排学生对自己周围熟悉的建筑物进行观察,课堂上让学生在小组或班内进行交流,交流时要用准确的方位术语来描述方向,以建立学生的方位意识。

第七题:是根据路线图辨认方向,确定行程路线的题目。

练习时可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行车线路图,按题目要求独立完成,然后汇报交流,也可以充分利用路线图,让学生任选两个站点,互相说一说行车路线和方向,以培养学生认识路线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 走进新农村 位置与变换教案 青岛版(2021年整理)

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 走进新农村 位置与变换教案 青岛版(2021年整理)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教案青岛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教案青岛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教案青岛版的全部内容。

位置与变化
磁窑镇宁阳六中小学教师电子备课
任课教师:宋秀蕊学科:数学第〔 4 〕单元
磁窑镇宁阳六中小学教师电子备课
任课教师:宋秀蕊学科:数学第〔 4 〕单元
磁窑镇宁阳六中小学教师电子备课
任课教师:宋秀蕊学科:数学第〔 4 〕单元
磁窑镇宁阳六中小学教师电子备课
任课教师:宋秀蕊学科:数学第〔 4 〕单元
磁窑镇宁阳六中小学教师电子备课
任课教师:学科:第〔〕单元
磁窑镇宁阳六中小学教师电子备课
任课教师:学科: 第〔〕单元。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 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 青岛版(2014秋)(1)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 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 青岛版(2014秋)(1)

平移与旋转(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实例,初步感知平移现象,结合生活实例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物体和圆形的旋转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数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的格数。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难点:能用准确的方向词对某一地点进行描述。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认真看课件中的图片,找出数学信息,发现哪些正在运动的物体,它们又是怎样运动的?我们比比谁的眼睛最敏锐。

(课件演示:①师解说“瞧!大门正在缓缓的打开”;②传送带“就是传送带上的这些的瓶子;③换气扇“这是用来疏散车间热气的换气扇”;④升降机“这是他们正在维修的门口的路灯最后画面静止)[评析:选取典型性的实例,并制作成动态的画面,既有助于学生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借助学生熟识的物体的运动,可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

]二、新授1、模仿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看谁说的最多。

(学生自由发言)生:大门,升降机,汽车,传送带,换气扇。

(同时师出示5张图片课件)(生每说一个运动的物体,都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是怎么运动的。

)师:刚才我们找到了这么多运动的物体,我们一起再来比划一下它们都是怎样运动的,好吧。

(师生一起比划,比划即可不要多说话)2、分类师:大家比划的真形象,那老师有个问题考考你——“这些运动中的物体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可以进行怎样的分类?”比如说可以把它们分几类?谁和谁是一类?为什么这样分类?”给你30秒考虑一下。

(学生思考)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总结出一种你们认为最合理的分法。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师:谁来说说你们组讨论的结果?(指名回答)生:换气扇、转轴、车轮为一类。

因为他们都是转动的(用手模仿);(师:接着说)把传送带、汽车和大门分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左右移动的(表演);升降机自己为一类,因为它是上下移动的。

师:我听明白了,你们实际上是把这些物体分成了3类,一类是转动的(指黑板的分类板贴),一类是左右移动的,一类是上下移动的,是吧?有没有不同意见?(指名,分2类的)生:我们组把换气扇、转轴、车轮为一类,因为他们都是转动的(用手模仿)把传送带,大门,升降机,汽车分为一类,但它们都是平平的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12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K12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位置与变化 课题:信息窗 总( )课时 教学内容:位置与变化 教学课时 ( 1 )课时

教学目标 1、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 2、能用准确的方位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 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 能用准确的方位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预习设计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预习展示 提出问题 你们喜欢旅游吗?去哪儿玩过? (出示挂图)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农村看看,好吗? 二、指导点拨 解决问题 (一)活动1: 1、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2、你想到村里哪个地方? 3、从村口到风景区怎么走?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交流。(学生交流走的几种方法) 4、你知道风景区在牡丹亭的什么方向呢? 5、小结:风景区所在方向在牡丹亭的东与北之间,是东北方向。 (二)活动2: 1、刚才我们参观了风景区,现在如果我们想从文化中心到饮料加工厂怎么走? 2、你能说出文化中心在牡丹亭的哪个方向吗?(与你的同位互相交流一下) 3、板书: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K12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K12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4、大家仔细观察这四个方向。你能试着把我们认识的八个方向在纸上表示出来吗? (学生独自完成) 5、我发现同学们都能当一个合格的小导游了,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一位小导游,继续带领大家参观凤凰村,并说出你们的参观路线。 小组活动。 三、类化练习 限时作业 巩固与应用: 1、你能指出教室里的八个方向吗? (引导学生说出哪个方位有什么物体) 2、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说说校园内各个方向有些什么? 3、集体活动:找朋友 4、课外延伸: 向同学或家长介绍一下你的家的位置,或周围的一些地点。

板书设计: 走进新农村——位置

限时作业 : 教后反思: 磁窑镇宁阳六中小学教师电子备课 任课教师:宋秀蕊 学科:数学 第〔 4 〕单元 课题:信息窗一 总( )课时 教学内容:位置与变换、青岛版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7-38页。 教学课时 ( 2)课时 课型 练习 主备老师 宋秀蕊

教学目标

1、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

2、能用准确的方位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 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 能用准确的方位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 K12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K12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教学准备 情境图

预习设计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预习展示 提出问题 1、 通过预习你了解哪些知识,学生汇报 2、 明确练习内容。 二、指导点拨 解决问题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四个新的方位,谁记得是什么? 2、以教室为例,说说每个方位有什么? 3、小练习,找朋友。 三、类化练习 限时作业: 1、小组内介绍建筑物的方位,注意培养学生的方位意识。 2、找一找,填一填 出示山东省政区图:师介绍。 你知道哪些城市?指一指,找找家乡在哪儿? 小组内讨论练习中的问题 全班交流 3、请你当导游 这是一个公园的平面图,你愿意当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先自己填写,再在小组内交流,每组选出一名小导游,向同学介绍公园的有关知识和游览路线。 4、我们的学校。 认真读介绍文字,找好参照物,辨认方向,然后独立完成。 汇报交流 说一说自己学校建筑物的方位。

板书设计:

限时作业 : K12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K12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教后反思: 磁窑镇宁阳六中小学教师电子备课 任课教师:宋秀蕊 学科:数学 第〔 4 〕单元 课题:信息窗二 总(3 )课时 教学内容:平移与旋转 教学课时 ( 3)课时 课型 新授 主备老师 宋秀蕊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2、了解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教学准备 情境图

预习设计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预习展示 提出问题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参观饮料加工厂,好吗? 二、指导点拨 解决问题 1、[出示录象]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感知各种运动形式) 2、它们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给大家说一说吗?试着用手演示一下。 3、你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给它们分分类吗?(小组内交流) 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平移、旋转 4、小节:大门、传送带、升降机……的移动都是平移现象。 换气扇、汽车轮子、吊扇……的转动都是旋转现象。 5、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旋转现象? K12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K12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先在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拓展延伸所学的知识) 三、类化练习 限时作业 1、自主练习1 先独立完成,再互相交流。分清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 2、小游戏:(判断练习) 根据老师的表述,判断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看谁完成的又对又快。

板书设计:

限时作业 : 教后反思:

磁窑镇宁阳六中小学教师电子备课 任课教师:宋秀蕊 学科:数学 第〔 4 〕单元 课题:我学会了吗 总( )课时 教学内容:青岛版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1页。我学会了吗? 教学课时 ( 4 )课时 课型 练习 主备老师 宋秀蕊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八个方位,以及平移与旋转现象。 2、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八个方位,以及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进一步认识八个方位,以及平移与旋转现象。 K12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K12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教学准备 情境图

预习设计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预习展示 提出问题 看,今天我们要去哪儿?(出示图画) 你认识这些健身器械吗?应该怎样使用呢? (请学生简单介绍) 二、指导点拨 解决问题 我学会了吗? 1、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画,请一位同学简单介绍一下这儿的环境与布局。注意使用上我们学过的八个方位。 (注意观察图上的提示语) 2、转椅在花坛的哪个方向? 跷跷板呢?…… 3、你能在图上找到平移和旋转现象吗? (提醒学生注意:有些运动既有平移,又有旋转。)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类化练习 限时作业 1、自主练习2 将图形通过平移可以重合的连起来。 2、自主练习3 哪个是通过平移得到的图案,划上对勾。

板书设计: 限时作业 : 教后反思: 磁窑镇宁阳六中小学教师电子备课 任课教师:宋秀蕊 学科: 数学 第〔 4 〕单元 课题:变化的影子 总( )课时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42页 实践活动 K12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K12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教学课时 ( 5 )课时 课型 新授 主备老师 宋秀蕊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测量各种目标物影子长度的实践活动, 解同一物体在不同时刻影子的长短是不的;在同一地点,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最短。 2.经历观察、测量影子长短的过程,体会影子长短与时刻的关系,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4.通过活动,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了解同一物体在不同时刻影子的长短是不同

的;在同一地点,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最短。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了解同一物体在不同时刻影子的长短是不同

的;在同一地点,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最短。

教学准备

尺,记录有关数据的表格。(学生在课前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均在课前合作选择自己小

组的测量地点,确定测量时刻,测量物体,制定测量计划)

预习设计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 预习展示 提出问题 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讲故事《聪明的阿凡提——卖树荫》。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一个炎热的下午,长工们正和阿凡提在巴依大老爷家门外的一棵大树下乘凉。这时,巴依大老爷出现了,非常蛮横地要大家出100个钱买下树荫。聪明的阿凡提一下就看穿了巴依贪婪的用心,决定将计就计,教训他一下。于是大伙凑够了100个钱给了巴依,巴依心满意足地走了。到了晚上,圆圆的月亮升上了天空,皎洁的月光照在大树上,大树长长的影子正好落在巴依大老爷的院子里和屋顶上。长工们在阿凡提的带领下,涌进巴依的家里,有的还爬上了房顶。巴依吓坏了,急忙赶大伙出去。这时,阿凡提说:“树荫是我们花钱买下来的。树荫移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你要想让我们出去,就得给钱。”巴依大老爷只好认输求饶,不仅退还了100个钱,还答应再也不阻挠大伙在树荫下乘凉了。 故事看完后,同学们纷纷称赞阿凡提聪明机智,敢于同巴依大老爷作斗争,为穷人谋幸福。 师:原来影子与我们的生活这么密切,那咱们同学想不想亲自测量一下影子,进一步探究其中的秘密。 二、指导点拨 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