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拉赫玛尼诺夫-论文
拉赫玛尼诺夫浪漫主义最后的钢琴巨人

拉赫玛尼诺夫浪漫主义最后的钢琴巨人谨纪念拉赫玛尼诺夫去世76周年1873.4.1-1943.3.28被斯特拉文斯基描述为“6.5英尺宽脸颊”的浪漫主义晚期俄罗斯作曲家、钢琴艺术大师及指挥家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Rachmaninoff ),十八岁时凭借自己的《第一钢琴协奏曲》而名声大振。
拉赫玛尼诺夫不仅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事实上,他也是一位大师级别的钢琴家。
指挥:布鲁诺·瓦尔特作为一名钢琴家,拉赫玛尼诺夫的演奏曲目主要包括十九世纪公认的巴赫、贝多芬、鲍罗丁、德彪西、格里格、李斯特、门德尔松、莫扎特、舒伯特、舒曼及柴可夫斯基这些名家的作品。
如果要给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演奏特征下个定义的话,那就是演奏质感非常清晰,这是他和约瑟夫·霍夫曼(Josef Hofmann)的共同特点,拉氏的《第三钢琴协奏曲》正是敬献这位波裔美籍钢琴家之作。
以下是有关这位作曲家兼钢琴艺术大师的七个有趣写照(所附唱片都是最新出的):如同安东·鲁宾斯坦一样拉赫玛尼诺夫有着硕大无比的双手《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安娜·维尼斯科娃克里斯托夫·乌尔班斯基/北德易北拉赫玛尼诺夫曾视安东·鲁宾斯坦为自己的榜样,尤其赞许鲁宾斯坦演奏的贝多芬《热情奏鸣曲》以及肖邦的《葬礼进行曲奏鸣曲》。
“他的演奏抓住了我的全部想象力,对我成为钢琴家的抱负产生了显著影响。
”拉赫玛尼诺夫对自己的传记作家奥斯卡·冯·里塞曼这样说过。
如同安东·鲁宾斯坦一样,拉赫玛尼诺夫有着硕大无比的双手:事实上,从小指尖到大拇指尖他能跨出十二个钢琴键。
这是缺乏天赋的演出者发现难以演奏他一些作品的原因所在。
围绕着《第三钢琴协奏曲》的恐惧《第三钢琴协奏曲》范·克莱本基里尔·康德拉辛/空中交响乐团很多钢琴家都畏惧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认为这是古典音乐曲目单中最具技术挑战性的协奏曲之一:作品的受敬献者约瑟夫·霍夫曼从未在公开场合演奏过这部作品。
211056789_纪念和缅怀“老拉”

16 MUSIC LOVER拉赫玛尼诺夫是我最喜欢的作曲家之一,和“老柴”(柴科夫斯基)一样,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老拉”。
在我的创作中,或多或少受到了“老拉”音乐作品的影响。
首先我自己学习、演奏并教授过拉赫玛尼诺夫的一些作品,如《悲歌》《前奏曲》《音画练习曲》《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三钢琴协奏曲》等,对他的作品风格有着比较深入、细致的了解。
我在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读书时,那个年代的教材内容与方式深受苏联音乐体系的影响。
柴科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肖斯塔科维奇等作曲家的音乐风格,我们大都能十分准确地理解和表达。
我很喜欢俄罗斯的艺术与文化。
除了音乐之外,文学、戏剧、绘画等,都是我青少年时代十分感兴趣的内容。
在学习钢琴的同时,我也曾尝试创作或改编一些钢琴作品,除了从中国本土的民歌及民间音乐中汲取营养和素材外,欧洲古典及浪漫主义的钢琴作品也是我创作的重要来源。
我接触了大量的钢琴音乐,对它们进行有目的或不经意的模仿、参照、学习,获益良多。
具体来说就是从经典作品的作曲技法入手,探究其中曲式结构、和声语言、织体手法的特色与奥义。
今天专门就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与乐迷分享我的心得感悟。
众所周知,拉赫玛尼诺夫是杰出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仅这一点就足以让我对他顶礼膜拜。
拉赫玛尼诺夫既重视欧洲传统,又强调本土音乐文化,其作品带有浓郁的俄罗斯纪念和缅怀“老拉”文字_储望华In Memory and in Honor of Rachmaninoff青年拉赫玛尼诺夫FEATURE特稿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01 02 03钢琴协奏曲《我的祖国》手稿储望华的油画作品《拉赫玛尼诺夫肖像》《储望华钢琴作品集》01 02 03。
试讨论拉赫马尼诺夫钢琴曲的创作特色

试讨论拉赫马尼诺夫钢琴曲的创作特色【摘要】拉赫马尼诺夫是俄国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之一,他的钢琴曲以其浓烈的浪漫主义风格而著称。
这些曲子充满了丰富的旋律和复杂的技巧性,展现了他在音乐创作上的才华。
拉赫马尼诺夫的钢琴曲还充满了深刻的情感表达,让人们深受感动。
他专注于为钢琴创作而写的曲子,使得钢琴的音色和技巧得到了充分展现。
拉赫马尼诺夫的钢琴曲在音乐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为钢琴音乐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通过分析他的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音乐风格和创作特色,以及他对钢琴音乐的影响。
拉赫马尼诺夫的钢琴曲不仅具有美妙的旋律和复杂的技巧性,还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他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关键词】拉赫马尼诺夫,钢琴曲,创作特色,浪漫主义,旋律,技巧性,情感表达,钢琴音乐,音乐史,贡献。
1. 引言1.1 拉赫马尼诺夫钢琴曲的重要性拉赫马尼诺夫(Sergei Rachmaninoff)是俄国作曲家、钢琴家,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曲作曲家之一。
他的钢琴作品广泛受到欢迎,被认为是钢琴音乐的巅峰之作。
拉赫马尼诺夫钢琴曲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拉赫马尼诺夫的钢琴曲在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作品融合了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对后来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拉赫马尼诺夫的钢琴曲在其时代就受到了广泛关注,至今仍然被钢琴家和听众所喜爱。
拉赫马尼诺夫的钢琴曲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和深度。
他的作品充满激情和浪漫主义情感,旋律优美动人,技巧性强大。
拉赫马尼诺夫钢琴曲的演奏难度较高,要求演奏者具有出色的技巧和表现力,因此成为许多钢琴家梦寐以求的演奏曲目。
拉赫马尼诺夫钢琴曲所展现的音乐天赋和创作才华使其成为钢琴音乐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在今天仍然被广泛演奏和传颂,为钢琴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2 拉赫马尼诺夫钢琴曲的独特魅力拉赫马尼诺夫钢琴曲的独特魅力主要体现在其深情且富有激情的音乐表现力上。
我心中的拉赫玛尼诺夫《幻想小品集》

我心中的拉赫玛尼诺夫《幻想小品集》作者:陈学元来源:《音乐爱好者》2013年第12期我最早知道拉赫玛尼诺夫可以追溯到我读初中的时候。
那时,上海音乐出版社刚刚出版他的前奏曲和音画练习曲的乐谱,但是由于这样的作品不论是技巧还有音乐性都相对较难,所以我也没多留意。
而当时的我也从未听说过他的第二、三、五(也就是为钢琴与乐队写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钢琴协奏曲,更别说录音了。
辗转间,我去了基辅读书。
在那儿,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学习了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也就是大家很熟悉的《G小调前奏曲》(作品23之5)。
当时还对音乐不甚了解的我,只觉得弹他的这首作品很过瘾,很有动感,但是对其中的技巧和音乐还没有很好地掌握,只是莫名地喜欢上了他的音乐。
之后我回国念书,也大量接触到他的练习曲和前奏曲。
后来才知道,他的这两套作品几乎是每位钢琴专业学生必学的作品。
在我的硕士毕业音乐会上,我又选择演奏了他的早期作品3的五首《幻想小品集》。
作品3并不是很冷门的一套作品,其中的第二首《升C小调前奏曲》(“莫斯科的钟声”)是音乐爱好者们非常熟悉的作品,但是真正全部研究他的学者甚少。
这套小品集共有五首,每首可以独立演奏,是作曲家十八岁时,以“自由艺术家”身份创作并正式出版的第一部钢琴独奏作品,题献给他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时的作曲老师安东·阿连斯基(Anton Arensky),作于1892年秋天。
全曲由作曲家1892年12月28日在乌克兰的哈尔科夫(Kharkov)的音乐厅演奏,整套作品都留有作曲家亲自演奏的老唱片录音和钢琴卷筒录音。
选择演奏这套作品,还得感谢我的好兄弟孟令帅先生。
一天我在学校图书馆翻阅文献,突然发现2012年5月期的《人民音乐》收录了由孟先生翻译的、拉赫玛尼诺夫自己口述后人撰写的《我的升C小调前奏曲》。
原文是孟令帅先生在莫斯科音乐学院留学十三年期间研究俄罗斯钢琴学派时读到并翻译成中文的。
也正是因为这篇文章,我与孟先生相识。
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中浪漫主义情怀体现

读·闻·观109摘要:拉赫玛尼诺夫是晚期浪漫主义作曲家,他作品中的浪漫主义风格与现代风格浑然一体,常人看来格格不入的音乐语言在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中被神奇地融合在一起,诸如浪漫主义情怀与悲情色彩融合在一起。
本文以《g小调前奏曲》为例分析作品中的作曲家浪漫主义情怀。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浪漫主义;前奏曲拉赫玛尼诺夫作为晚期浪漫主义作曲家,其深受肖邦作品影响,创作的代表性作品《24首钢琴前奏曲》包含着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怀和浪漫主义的风格特点。
这部前奏曲中的每一首作品音乐情感较为细腻、抒情,可以说这部前奏曲是对肖邦的致敬。
《g小调前奏曲》由作曲家创作于巅峰时期,当时创作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已获得成功,这为创作这首前奏曲奠定了基础。
因此这部作品在技术上也是相当成熟的。
整首作品是以复三部曲式结构写的,按照曲式结构的发展原则,首部与再现部均是具有行进式舞蹈风格的快板,与中部抒情行、宽广流畅的主题旋律形成明显对比。
首部是由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构成,呈示段由a+a’(9+7)的两个平行乐句构成,主题具有典型的俄罗斯民间舞蹈节奏,行进式的节奏感动力很强,再加上每个小节中的强弱对比性,使得主题具有很强的动力性。
单二部曲式的中段是将主题进一步引申发展而来的,动力性主题在这一段中由于织体层次加厚所以力度加强,在再现句时乐句内部的扩充深化了首部的主题。
整个首部中的主题节奏很像时肖邦玛祖卡中的典型节奏,与中部的抒情旋律形成明显对比。
这种鲜明的节奏下所呈现的丰富织体与色彩性的和声始终表达着作曲家热爱生活的声音。
拉赫玛尼诺夫的前奏曲作品绝大多数选择复三部曲式结构,在这个结构中作曲家将高超的写作技法和音乐主题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巧妙地变化在里面,也让我们学习到用作品的结构去表达音乐的内涵。
在音乐创作中,和声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作用,为不同的音乐作品塑造不同音乐形象。
古典主义时期主要以功能和声为主,到了浪漫主义时期,和声打破了原有的功能性,从传统和声基础出发,大大扩张了和声手法,色彩性和声的应用拓展了和声技法。
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前奏曲》风格及演奏阐释论文

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前奏曲》风格及演奏阐释摘要: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前奏曲是他青年时期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感心动耳、一鸣惊人的成名之作,后来成为拉赫玛尼诺夫在每次钢琴演奏会上必须重复演奏(encore)的名曲。
这首前奏曲虽是拉赫玛尼诺夫青年时期的试笔,但其有声有色的动人表现就是在成熟时期的作品中也是少见的,所以至今仍不失为二十四首前奏曲中的代表作。
本文将从把握乐曲背景、整体风格以及演奏技巧为主线来剖析这部经典之作。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前奏曲;演奏俄罗斯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的#c小调前奏曲,是一首典型具有拉氏风格的作品,无论从音乐构思,织体结构,还是演奏技巧方面都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创作特点,是学习俄罗斯钢琴演奏风格的必弹曲目。
一、拉赫玛尼诺夫生平简介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1873-1943),1873年生于俄国诺夫戈罗省奥涅格。
父为地主,家庭富有。
4岁开始学钢琴,1883年人彼得堡音乐学院学钢琴与作曲。
所作钢琴曲集《幻想小品集》中的第二曲《升c小调前奏曲》获得好评。
拉氏创作深受柴科夫斯基的影响,作品旋律性突出,和声与复调织体饱满,表现手法基本上来用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语言。
他的音乐以灰色调为主,他习惯运用阴郁、神秘的创作气氛。
他的作品常会出现重大的悲剧构思,作品气势磅礴、庄重、沧桑而不失优美。
在他的音乐创作中,“命运”、“死亡”、“魔鬼”,这些刻画心理的主题始终出现在他的创作道路上,而这些形象的形成主要原因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他的家庭和个人性格也是造成这些形象的因素。
二、#c小调前奏曲“莫斯科的钟”拉赫玛尼诺夫音乐创作属于晚期浪漫主义的音乐观和风格。
拉赫玛尼诺夫对肖邦的前奏曲甚为赞赏,并心摹手追,从1892年起沿着肖邦的路子写出了二十四首热情洋溢、诗意盎然的钢琴前奏曲。
包括作品3之2一首(1892),也就是托小调前奏曲,作品23十首(1903)和作品32十三首(1910)总数也是二十四首。
关于拉赫玛尼诺夫的个人回忆(二)

候他 会邀 请一 些教师 在校 长室 喝茶 , 我在 那见 过几 次普希 金 的这位 儿子 。 他 的 脸长 得 极 像 自己 的父 亲 ,而 语 言、谈吐 并没 有什 么特别 ,也没 有对
《 第 一钢琴协 奏 曲》 。
别 的是 他 演 奏 的 斯 克里 亚 宾 《 第 五
奏 鸣 曲》 , 他 的诠释 在很深 的程度 上 , 已经 非常接 近 于晚 期 的斯克 里亚 宾 。 尽 管总 的来说 ,拉赫玛 尼诺夫 对斯 克 里 亚 宾 的 作 品 没有 产 生 过 什 么太 大 的共 鸣 。
记 得 在 第 一 场 纪 念 斯 克 里 亚 宾
的音 乐会 前三 四天 , 拉 赫玛尼 诺夫来 我 家 做 客 。 他 说觉 得 定 好 的 曲 目有 些少 , 询 问我 能够 加一 些什么 曲 目进 去 。我 问他 知 不知 道 斯 克 里 亚 宾 的 《 幻想 曲》 ,他 说不知 道 ,我随 即拿 出
喜 欢 ,决 定加 进 自己的演 出曲 目中。 于是 , 三 四天之后 , 这首 《 幻想 曲》 完 美地 出现在 他音 乐会 的曲 目中。
显 然 ,拉 赫 玛 尼 诺 夫 对 于 钢 琴 演 奏 艺 术 的 品 位 不 仅 仅 局 限 于 自 己 的
作 品之 中 。一 次他 决 定与 库 谢维 茨
乐 谱 给 他 看 。 拉 赫 玛 尼 诺 夫 从 头 至 尾 弹 了 一 遍 这 首 斯 克 里 亚 宾 最 难 的 作 品 之 一 ,《 幻 想 曲》 很 长 ,但 他 非 常
我为 拉赫玛 尼诺夫 伴奏之后 ( 当
时 在 场 的还 有 阿 尔 切 夫 斯 基 ) , 他 开
始 和 我 们 商 议 返场 曲 目 。我们 提 议
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协奏曲的创作与风格特性

方法探索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协奏曲的创作与风格特性沈阳音乐学院!杨煦熔摘要:拉赫玛尼诺夫是俄罗斯非常著名的作曲家和钢琴家,是俄罗斯音乐史上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他的作品中,钢琴协奏曲是最具有代表性,也最为突出的一种音乐体裁,对俄罗斯音乐的发展和进步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贯穿了作曲家的整个音乐生涯,经历了多次的修改,成为公认的杰出音乐作品。
本文从钢琴协奏曲的旋律、和声、结构等三大视角,来分析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协奏曲的风格特性。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协奏曲创作风格拉赫玛尼诺夫是俄罗斯音乐史的杰出作曲家、钢琴家,为俄罗斯音乐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以及演奏在世界上享受声誉,是世界公认的音乐代表人物。
在他的一生中,钢琴协奏曲贯穿了他的整个音乐生涯,是最具有代表性、最突出、最具影响力的音乐体裁,对俄罗斯乃至整个世界的音乐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一、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协奏曲的创作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作品涉及到多种体裁和范围,包括交响乐、合唱曲、独奏曲等众多领域,体裁方面非常丰富,特别是钢琴作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体裁上都很突出。
而钢琴作品中,又以钢琴协奏曲最为突出,成为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作品中的典型代表。
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协奏曲总共分为五部,可以说是贯穿了拉赫玛尼诺夫的一生,分布于他不同的音乐作品创作时期。
在"#$%年,拉赫玛尼诺夫还处于学生时代,就完成了第一协奏曲。
虽然在此之前拉赫玛尼诺夫已经有自己创作的作品,但是他坚持认为协奏曲展现了自己的真实水平,对其非常珍视,将其视为自己的一号作品,这也代表着他开始正式进入以钢琴协奏曲为主的创作阶段。
可事与愿违,拉赫玛尼诺夫并没有因此走向巅峰,反而转入了音乐创作的低谷期。
直至"$&"年,第二协奏曲创作成功,取得了广泛关注,也因此使作曲家走出低谷,重新振作起来,创作积极性高涨。
到"$&'年,第三协奏曲取得了更加耀眼的成绩,作品风格更加成熟,也呈现了更多更新的创作特点,其评价相较于第二协奏曲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