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成语
邯郸成语故事 邯郸成语典故 关于邯郸的成语大全

邯郸成语故事邯郸成语典故关于邯郸的成语大全邯郸成语故事邯郸成语典故关于邯郸的成语大全在成语形成的过程中,与邯郸这座城市有着不解之缘,在汉语全部万余条成语中,竟有1584条之多出自邯郸。
而且这些成语大部分属于有历史典故的部分,比如“围魏救赵”、“胡服骑射”、“完壁归赵”、“邯郸学步”、“负荆请罪”、“刎颈之交”、“将相和”、“毛遂自荐”、“纸上谈兵”、“一言九鼎”、“背水一战”等,这一非常奇特的历史文化现象,映衬出邯郸文化底蕴的厚重。
邯郸有许多因成语典故而得名的文物古迹,比如学步桥、回车巷、黄粱梦吕仙祠、毛遂墓等,到那里不仅能欣赏历史遗存,而且能感悟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
为弘扬成语这一语言文字艺术的奇葩,邯郸在市区内修建了一座“邯郸成语典故苑”,邀请著名书法家将100多条成语典故书写、篆刻于奇石、碑林、亭台之上,成为文化旅游的一大特色。
今天小编就分享一些关于邯郸的成语典故故事:1、邯郸学步邯郸学步的来历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
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
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
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
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
这成了他的心病。
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
有关邯郸的成语

有关邯郸的成语
1、邯郸学步:比喻学习取法仿效他人。
2、邯郸酿酒:比喻做任何事情不出路子,就先设法制定规矩。
3、挂羊头卖狗肉:形容欺骗行为,冒充或着装其它东西卖给人。
4、牛郎织女:形容朱两情相悦或夫妻分离重聚的感情。
5、邯郸来使:比喻有重大使命肩负而前往。
6、邯郸大观:比喻看到许多难以回忆的奇景纷呈。
7、邯郸布衣:比喻只有穷困之中才有救治的能力。
8、邯郸府城:比喻重要的地方有充分的保障。
9、邯郸市郊:比喻来去的事情必须准备到位。
10、邯郸夜宴:比喻在夜晚举行联欢活动。
11、邯郸墓地:比喻一件事做得有失厚道。
12、蜗牛带珠:比喻缓慢而扎实的进步。
13、邯郸遗恨:比喻 sore that cannot be healed.
14、负荆请罪:形容要自负其过,求贴罪情。
15、邯郸节日:比喻愉悦的节日盛宴。
16、泉台拱手:形容恭谨有礼。
17、邯郸远游:比喻超越自身常规而追寻理想。
18、快马加鞭:比喻急迫、加紧地催促事情开展。
19、沧海桑田:形容极大的变化或者改变。
20、群山围邯:比喻险要、坚韧。
邯郸成语之乡简介

邯郸成语之乡简介
邯郸是中国著名的成语典故之乡,这里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和典故,如“围魏救赵”、“完璧归赵”、“邯郸学步”、“负荆请罪”、“胡服骑射”、“纸上谈兵”、“毛遂自荐”等等。
这些成语和典故多源于邯郸的历史文化,如战国时期赵国的政治家、军事家蔺相如、廉颇等人的故事。
邯郸位于河北省南部,是国务院批准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和市区人口超百万的大城市。
全市现辖6区、1市、11县,1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个省级开发区,总面积12073.8平方公里,总人口1051.45万人。
邯郸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8000年前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
自战国以来,邯郸就是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为中原地区最著名的古都之一。
在邯郸的历史上,曾经涌现出许多政治家、军事家和哲学家,如蔺相如、廉颇、荀子、赵奢、李牧等。
他们的思想和事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邯郸的文化遗产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除了成语和历史文化,邯郸还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里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武安古武当山、涉县娲皇宫等著名景点,以及磁山文化遗址、赵王城遗址、丛台等历史文化遗迹。
总之,邯郸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成语典故之乡,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美丽的自然景观,是一个值得游客前来探访的地方。
邯郸成语典故及其景点

邯郸成语典故及其景点
邯郸是中国河北省的一个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成语典故。
以下是一些邯郸成语典故及其相关景点:
1. 邯郸之梦:
典故出自《汉书·循吏传》,故事中有个叫范增的官员作梦说“请将邯郸故城築,取河阳南鼠籠。
” 后来梦境成真,范增果
然被任命为汉武帝的循吏,修葺邯郸故城。
邯郸市目前设有
范增纪念馆。
2. 失马塞翁:
典故出自《后汉书·苏武传》,故事中苏武放牧时遇到野马,
将之驯服后,他的朝廷的父老为他筹备了一匹良马,但后来这匹马却被狼群所杀。
这个典故常用来比喻命运的反复无常。
邯郸市有失马塞翁故居和明清古建筑群,是一个旅游景点和历史遗迹。
3. 守株待兔:
典故出自《战国策·齐策五》,故事中有个叫东郭牧的农夫,
他在地里耕田时看到一只兔子撞死在一棵树桩上,从此他每天都守株待兔,希望有兔子撞死在他的树桩上。
这个典故常用来比喻盲目地等待幸运降临。
据说在邯郸市内有东郭牧的坟墓和纪念碑。
邯郸市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景点,如历代皇陵、丛台公园、石门桥等。
这些景点可以让游客感受到邯郸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风景之美。
关于邯郸的成语20个

关于邯郸的成语20个
1. 邯郸学步:形容人勤奋学习,脚踏实地,模仿别人的经验。
2. 邯郸出师:比喻有才能的人受到重用,成为名师,获得成功。
3. 邯郸丧师:比喻失去教育家、名师或领导者,而使一个团体受到损害。
4. 邯郸兵变:比喻士兵或团体内部发生不和谐,结果互相斗争。
5. 邯郸折衝:比喻互相妥协、和解,取得共识,避免双方受损。
6. 邯郸之穴:比喻一个有困难的情况,会陷入困境,无法自拔。
7. 邯郸煮酒:比喻做准备,为将来做准备,充分准备好。
8. 邯郸飞碟:比喻发明或创造出一种新的东西,取得进步或成功。
9. 吃邯郸烧饼:比喻快速拼凑事物,取得良好的效果。
10. 走邯郸道:比喻一个人按照正确的道路走,取得良好的成果。
11. 歌邯郸舞:比喻大家共同努力,和谐合作,取得高质量的成果。
12. 邯郸金秋:比喻事业达到顶峰,取得巨大的成就。
13. 邯郸落叶:比喻失去成就、失去力量。
14. 邯郸血流:比喻大量的牺牲,大量的伤亡。
15. 邯郸大梁:比喻伟大的人物,伟大的领袖。
16. 邯郸花朝:比喻昙花一现,短暂而美丽的景象。
17. 邯郸墓地:比喻无法挽回的结局,一蹶不振的结果。
18. 邯郸烽火:比喻战争的火焰,烽火连天。
19. 邯郸赤壁:比喻征服困难,逆境中
取得胜利。
20. 邯郸雨露:比喻平均分配,恰当的分配与分享。
邯郸成语故事

邯郸成语故事邯郸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城市,它孕育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富有教育意义,而且富有哲理。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邯郸成语故事吧。
成语一,邯郸学步。
相传在邯郸城里,有一位父亲教孩子走路,他每天都带着孩子到城外的草地上,让孩子在草地上学步。
孩子刚开始学步的时候,显得摇摇晃晃,不稳当,但是父亲却一直鼓励他,不断地指导他。
慢慢地,孩子学会了稳健地走路,不再摇摇晃晃了。
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比喻学习新知识或技能的过程。
成语二,邯郸之梦。
相传,邯郸城里有一个年轻人,他一直向往外面的世界,希望能够闯荡一番。
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看到了许多奇异的景象,经历了许多奇妙的事情。
当他醒来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好像真的到过那个地方一样,但是他又觉得那只是一个梦而已。
于是,他就用“邯郸之梦”来形容那些虚幻的幻想和奇异的景象。
成语三,邯郸驿路。
邯郸城里有一条驿路,这条驿路通往远方,是连接邯郸和其他城市的重要通道。
相传,这条驿路曾经发生过一件重大的事件,这件事情对邯郸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于是,人们就用“邯郸驿路”来形容那些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成语四,邯郸县令。
邯郸城里有一位县令,他是一位非常有德行的官员,深得百姓的爱戴。
他在任上推行了许多有益于百姓的政策,使得邯郸县的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
后来,人们就用“邯郸县令”来形容那些为民造福的官员。
成语五,邯郸先生。
邯郸城里有一位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先生,他为人正直,深受人们尊敬。
他不仅在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在为人处世上也有很高的道德标准。
后来,人们就用“邯郸先生”来形容那些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人。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邯郸成语故事的介绍,这些成语故事不仅富有教育意义,而且富有哲理。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成语故事中汲取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

5个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
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有五个,分别是:
1.邯郸学步:这个成语出自战国时期,燕国寿陵的一位少年,他缺乏自信心,经常感到事事不如人,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走路的姿势太丑。
于是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去学走路。
在邯郸,他无论是看到小孩,老人还是看到妇女走路他都觉得好看,都学。
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成语“邯郸学步”,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2.围魏救赵: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
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
孙膑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
这个成语后来用来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3.胡服骑射:这个成语开改革之先,指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故事。
4.毛遂自荐:这个典故讲的是秦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平原君准备亲自到楚国去请求救援,他希望门下食客中能有一个毛遂自荐与他一同前往。
毛遂主动请缨前去游说楚王,最终促成楚王答应出兵援赵。
5.负荆请罪:这个成语兴团结之风,源自战国时期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
廉颇在蔺相如面前负荆请罪,表示悔过。
以上是与邯郸有关的五个成语典故。
邯郸成语有哪些

邯郸成语有哪些【拼音】:hán dān xué bù【简拼】:hdxb【表述】: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自学走路。
比喻恶搞人没家,反华把原来自己可以的东西忘了。
【出处】:《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示例】:半臂迎寒尚书醉酒,屏后金钗楚楚,魏望~。
清·梁绍任《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一【近义词】:鹦鹉学舌、东施效颦、数典忘祖【反义词】:标新立异、独辟蹊径、二三而短【语法】:作定语、宾语、分句;指盲目崇拜的人【顺接】:步人后尘步履例如飘步履安静步履维艰步履艰难步履蹒跚步态步履蹒跚步斗踏罡【顺接】:卬头阔步昂头阔步昂首阔步才高七步得步进步东行西步东趋西步鹅行鸭步【逆接】:【逆接】:邯郸之梦邯郸匍匐邯郸学步邯郸躧步邯郸郭公邯郸重步战国时候,燕国有个青年人,他听闻赵国都城邯郸的人特别存有风度,他们走起路来,不紧不慢,又洒脱又典雅,那姿势特别漂亮。
于是这位燕国青年同意必须回去赵国学邯郸人走路的姿势。
他罔顾家人的反对,带旅费,长途跋涉千里,专程赶往邯郸一心要学邯郸人走路的样子。
他来到大街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看得他都发了呆,不知该怎样迈开步子。
这时,迎面走来一个人,年龄和这位燕国青年相仿,那走路的样子实在令人羡慕。
于是等那人走过,燕国青年便跟在他后面摹仿,那人迈左脚,燕国青年也迈左脚,那人迈右脚,燕国青年也迈右脚,稍一不留心,他就搞乱了左右,搞得他十分紧张,哪还顾得了什么姿势。
眼看那人越走越远,燕国青年渐渐跟不上了,他只好又回到原地。
接着他又盯住了一个年纪稍大的人,他又跟在别人身后一步一趋地学走路,引得街上的人都停下脚步观看,有的人还捂着嘴笑。
几天下来,他累得腰酸腿疼,但学去学来总是学不像。
燕国青年心想,学不好的原因确实就是自己原来跑使唤了的老姿势和步法,于是,他下定决心失掉自己原来的习惯走法,从头开始自学走路,一定必须把邯郸人的步法教给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璧归赵、毛遂自荐、存孤嗣赵、破釜沉舟
2、培育衡量时代精神的文化表达。
胡服骑射
3、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
将相和、邯郸斑鸠
4、推动中外思想交流的文化桥梁。
赵氏孤儿、邮票 、邯郸杯、对外汉语
赵 地 人 民 多 热 情 热 情 邯 郸 欢 迎 你
华 夏 文 化 别 洞 天 天 下 成 语 多 姓 赵
胡 服 騎 射
和 氏 璧
負 荊 請 罪 完 璧 歸 趙 價 值 連 城
邯鄲成語
——趙文化之歷史記憶 邯郸城之文化名片
製作者:李寧寧
黃 粱 美 夢
負 荊 請 罪
毛 遂 自 薦
紙 上 談 兵
邯 鄲 學 步
白 马 非 马
一、邯郸成语典故的理论界定
二、邯郸成语典故的文化基础
三、邯郸成语典故的文化精神 四、邯郸成语典故的当代价值
一、邯郸成语典故的理论界定
成语典故是邯郸文化脉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这座文化名城一种特有的历史记忆形式。
春秋战国直至两汉年间,既是邯郸文明史的 黄金时期,也是赵文化的核心时代,大量邯郸成 语典故孕育,形成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
二、邯郸成语典故的文化基础
1、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 2、学术大师的积极活动。
谢谢大家~~
飞龙乘云、白马非马、鸡三足、短绠汲深、过犹不及
3、机利为食的土风民俗。
邯郸学步、豫让吞炭、鉏麑触槐、义不帝秦
三、邯郸成语典故的文化精神
1、变革图强的精神。
胡服骑射 沙丘宫变、白马非马
法如深涧、解狐荐仇
2、开放包容的精神。
3、厚德重法的精神。
四、邯郸成语典故的当代价值
1、传承衡量民族精神的文化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