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Methods:一种全新的邻近蛋白质生物素化标记方法—可直接用于原代组织

Nature Methods:一种全新的邻近蛋白质生物素化标记方法—可直接用于原代组织
Nature Methods:一种全新的邻近蛋白质生物素化标记方法—可直接用于原代组织

Nature Methods:一种全新的邻近蛋白质生物素化标记方法—可直接用于原代组织

订阅号APExBIO

研究意义

在生物学研究中,获取某一细胞系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图谱或许并不难,但是直接从原代组织中检测蛋白质组图谱甚至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重大的挑战。近日,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的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新的生物素标记方法,用抗体代替传统的酶融合,标记靶蛋白邻近的蛋白。即使用针对靶蛋白的抗体来引导生物素沉积到与其相邻的蛋白质上,通过链霉亲和素磁珠捕获这些蛋白质并用质谱鉴定,样本可以是细胞或原代组织。该团队使用这种方法检测了多种细胞和组织类型中靶蛋白即核纤层蛋白A的邻近蛋白组成。

有一些蛋白质可以以单体的形式发挥作用,但是大部分都是与分子伴侣或者其它蛋白质组装在一起发挥作用。蛋白质组装(Protein assemblies)对于所有活细胞的功能都至关重要。细胞或组织中完整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称为蛋白质相互作用组(protein interactome),是动态的,会随着时间、发展阶段、细胞周期进程或组织类型而改变。因此,表征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获得靶蛋白质的位置和功能等重要信息。然而,特定突变对组织特异性蛋白质相互作用组的影响很少被详细研究。

我们都知道单个基因的不同突变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疾病。如核纤层蛋白 A / C (LMNA)基因有400多个不同的突变,会产生超过14种不同的表型,这些表型引起不同病症包括脂肪营养不良、肌营养不良和早衰综合症。然而这些单基因突变与其高度可变表型之间的机制联系尚不清楚。尤其是组织特异性核纤层蛋白(lamin)的相互作用组也有待阐明。

通过标准的免疫共沉淀(CoIP)分析核纤层蛋白的相互作用组是不切实际的,因为由核纤层蛋白长丝产生的不溶性高阶结构导致无关蛋白的过量沉淀。已经用各种遗传和生物化学方法来鉴定核纤层蛋白A的相互作用蛋白,如利用生物素化的邻近标记方法、表达高亲和力的OneSTrEP-标签和免疫共沉淀、蛋白芯片等。虽

然这些方法鉴定了多个已知和新型的相互作用蛋白,但它们的应用仅限于单细胞系。而且之前基于生物素化的邻近标记方法还需要在细胞系或种系中预先插入融合基因,因此它们不能用于原代人组织样本。为了克服这些限制,作者开发了一种抗体引导的,基于邻近的标记方法,称为抗体识别生物素化(BAR,Biotinylation by antibody-recognition),可以标记和分离靶蛋白附近的蛋白。

什么是抗体识别生物素化(BAR)方法?

图1 抗体识别生物素化(BAR)方法。细胞或原代组织样品被固定并透化。一抗结合感兴趣的靶蛋白,带有HRP的二抗结合一抗。在生物素-酪胺偶联物(biotin-tyramide)和过氧化氢的孵育下,HRP催化生物素偶联物产生自由基,附着在与靶蛋白相邻的蛋白质上并使其生物素化。通过与生物素具有高亲和力的链霉亲和素磁珠分离蛋白质,用western印迹和质谱进行分析。

BAR法用于鉴定靶抗原附近的蛋白质(图1)。在固定的和透化的组织样品中,使用一抗来靶向感兴趣的蛋白质。在过氧化氢和生物素-酪胺(biotin-tyramide)的存在下,HRP(辣根过氧化物酶)缀合的二抗产生自由基,其导致靶蛋白质的

相邻蛋白质发生生物素化。使用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包被的磁珠来沉淀生物素化的蛋白质,然后通过串联质谱法检测。

作者将该方法应用于线粒体验证了灵敏度和特异性,并成功地利用此方法表征多种细胞系和组织中的核膜(nuclear envelope,NE)组成。

核纤层蛋白是核膜(NE)的重要结构元件。如(图2)所示,作者应用BAR鉴定了Hela细胞中核纤层蛋白A / C附近的蛋白质。从超分辨率显微镜可见,生物素成功沉积在核膜(NE)上。

图2 超分辨率显微镜显示NE上的生物素沉积(核纤层蛋白A / C抗体;左)(FITC-抗生物素蛋白;右)。

细胞培养虽然可以模仿整个生物体内发生的相关过程,但在许多情况下并非是有效的。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作者试图在与核纤层蛋白病相关的原发性人体组织中鉴定核纤层蛋白A / C的相互作用蛋白。作者成功地在死后组织标本中标记了NE。如(图3a),肌肉肌原纤维在细胞核中形成凹槽,这不仅与核纤层蛋白A / C 的分布相关,而且与DNA相关。脂肪样品中的一些细胞核具有甜甜圈形状(图3b),这是以前在细胞培养中但未在原代人组织中报道的表型。总体而言,骨骼肌组织显示与平滑肌组织的相似程度高于脂肪组织。这些结果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NE 组成在不同组织之间变化。

图3a,原代人骨骼和平滑肌组织的成像。用核纤层蛋白A / C抗体(红色;左图)对NE进行成像,用FITC-抗生物素蛋白(绿色;第二幅图像)对生物素进行成像,并用DAPI(蓝色;第三幅)对DNA进行成

像。b,来自原代人脂肪组织的甜甜圈形状的核。

通过用抗体代替酶融合,这种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BAR不需要为每种感兴趣的蛋白质生成单独的细胞系或动物模型。使用抗体可以防止任何与蛋白质融合有关的假象。但是标记不区分直接相互作用与近端蛋白质。(2)可以用于组织特异性蛋白。BAR在疾病相关的原发性组织中鉴定出某些临床相关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先前的研究中未被鉴定,也没有在HeLa细胞中被BAR鉴定为核纤层蛋白A / C相互作用蛋白。例如,抗肌萎缩蛋白-糖蛋白复合物中的突变可导致各种肌肉营养不良,类似于由核纤层蛋白A / C突变引起的肌肉营养不良,作者发现该复合物的多个成员在骨骼肌NE附近被发现(图4)。鉴于其在核周边的富集,推测该复合物可能在调节肌肉组织的NE形态和核位置方面具有结构性作用。该复合物的多个成员是跨膜蛋白,复合物甚至有可能渗透到核周间隙中,从而促进与内核膜的蛋白质的相互作用。(3)可以比较不同条件下靶蛋白的相互作用组。在表达progerin的HeLa细胞或HGPS成纤维细胞中,BAR可以鉴定新的疾病相关蛋白,如PTRF,之前并不知晓与progerin有关。之前有报道lamin A调节PTRF转录,PTRF和CAV1抑制NRF2并促进早衰。本文发现虽然在HeLa细胞中几乎看不到PTRF和CAV1肽,但是这些蛋白质在成纤维细胞以及原代肌肉组织中给出强烈

的信号。此外,仅在肌肉样品中观察到CAV1的清晰的核膜定位(图5),强调需要探索相关组织中NE组成的变化。

图4 免疫荧光显示在小鼠骨骼肌中定位于核周围(蓝色为DAPI染色的DNA)的肌聚糖(SGCA;绿色)

图5 CAV1在原代人肌肉组织中的免疫荧光图像。用CAV1抗体显现的CAV1(左)与用DAPI显现的DNA

合并(右)。

总之,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利用这种抗体识别生物素化(BAR)方法直接从患者和对照的临床样本中表征各种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组,从而阐明遗传和非遗传因素(如患者的生活史)对蛋白质相互作用组的影响。

图6 Biotin-tyramide的结构式

原始论文:

Biotinylation by antibody recognition—a method for proximity labeling. Nature Methods.

Published Online 18 December 2017.

Nature Methods:一种全新的邻近蛋白质生物素化标记方法—可直接用于原代组织

Nature Methods:一种全新的邻近蛋白质生物素化标记方法—可直接用于原代组织 订阅号APExBIO 研究意义 在生物学研究中,获取某一细胞系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图谱或许并不难,但是直接从原代组织中检测蛋白质组图谱甚至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重大的挑战。近日,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的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新的生物素标记方法,用抗体代替传统的酶融合,标记靶蛋白邻近的蛋白。即使用针对靶蛋白的抗体来引导生物素沉积到与其相邻的蛋白质上,通过链霉亲和素磁珠捕获这些蛋白质并用质谱鉴定,样本可以是细胞或原代组织。该团队使用这种方法检测了多种细胞和组织类型中靶蛋白即核纤层蛋白A的邻近蛋白组成。 有一些蛋白质可以以单体的形式发挥作用,但是大部分都是与分子伴侣或者其它蛋白质组装在一起发挥作用。蛋白质组装(Protein assemblies)对于所有活细胞的功能都至关重要。细胞或组织中完整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称为蛋白质相互作用组(protein interactome),是动态的,会随着时间、发展阶段、细胞周期进程或组织类型而改变。因此,表征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获得靶蛋白质的位置和功能等重要信息。然而,特定突变对组织特异性蛋白质相互作用组的影响很少被详细研究。 我们都知道单个基因的不同突变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疾病。如核纤层蛋白 A / C (LMNA)基因有400多个不同的突变,会产生超过14种不同的表型,这些表型引起不同病症包括脂肪营养不良、肌营养不良和早衰综合症。然而这些单基因突变与其高度可变表型之间的机制联系尚不清楚。尤其是组织特异性核纤层蛋白(lamin)的相互作用组也有待阐明。 通过标准的免疫共沉淀(CoIP)分析核纤层蛋白的相互作用组是不切实际的,因为由核纤层蛋白长丝产生的不溶性高阶结构导致无关蛋白的过量沉淀。已经用各种遗传和生物化学方法来鉴定核纤层蛋白A的相互作用蛋白,如利用生物素化的邻近标记方法、表达高亲和力的OneSTrEP-标签和免疫共沉淀、蛋白芯片等。虽

34抗体的标记——生物素(Biotin)

抗体/蛋白的生物素(Biotin)标记 一般每个抗体可以标记3~5个生物素,标记时,生物素与抗体的比率受抗体浓度影响,对于10 mg/ml 的抗体溶液来说,生物素应超过蛋白12倍(摩尔数),对于2 mg/ml 的抗体溶液应超过20倍,生物素也可以直接以粉末的形式加入蛋白溶液中。 蛋白样品不得含有叠氮钠、BSA、甘氨酸、Tris或其他任何有自由氨基的添加物。 SOP35 抗体/蛋白的生物素(Biotin)标记 1. 抗体/蛋白的前处理: 1.1 选择适当截留的超滤柱中加入400μl 标记反应溶液(0.1M PBS pH 7.2),加入1mg抗体,混匀。 1.2 4℃,6,000rpm,离心2min,弃滤液;于超滤柱中再加入200μl标记反应溶液,混匀。4℃,6,000rpm,离心2min, 1.3 重复步骤1.2 6~7次。 1.4 混匀超滤柱中的残留的液体,室温静置1min;将超滤柱反转倒置于一新的超滤管中,4℃,6,000rpm,2min,收集液体。 1.5 取50μl PBS于超滤柱中混匀,静置1min。倒置超滤柱,4℃,6,000rpm,2min,收集液体。 1.6 步骤1.4 与步骤1.5 的收集的滤液合并,用标记反应溶液调节抗体浓度到2mg/ml,4℃放置备用。 2. 生物素的标记: 2.1 将生物素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请参照所选购生物素的说明书,不同的生物素其溶剂不同),浓度为20mg/ml,按照生物素与抗体分子摩尔比1:20的比例加入抗体溶液,室温反应1h。 2.2 葡聚糖凝胶分离纯化/透析袋或者超滤管去除游离生物素及其他试剂。 2.3 将抗体保存于合适的抗体保存液。 进行抗体标记的时候,需要对抗体性质、交联剂和标记物的性质非常了解,否则很难标记出高品质的抗体;标记量低,导致信号值低;标记量太高,不但容易造成背景,并且还容易由于标记物的聚集造成信号拮抗,反而降低或者淬灭信号值。标记物的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标记物其性质完全不一样,标记物很难选择和把握,建议初学者使用专业化的试剂盒进行标记,或者直接委托专业化公司标记。福因德生物提供以下抗体标记相关产品,同时可以提供抗体/蛋白标记服务。

生物素标记EMSA探针-AP1

生物素标记EMSA探针-AP1 产品简介: 生物素标记EMSA探针-AP1是用于EMSA(也称gel shift)研究的并经生物素(Biotin)标记的AP1 consensus oligonucleotide。 这个生物素标记的双链寡核苷酸含有公认的AP1结合位点,可以用作EMSA研究时的探针。 AP1 consensus oligo的序列如下: 5’-CGC TTG ATG ACT CAG CCG GAA-3’ 3’-GCG AAC TAC TGA GTC GGC CTT-5’ 本生物素标记EMSA探针已经过纯化,可以直接用于EMSA结合反应。 本生物素标记EMSA探针可以和碧云天的化学发光法EMSA试剂盒(GS009)配套使用。 一个包装的生物素标记探针可以进行约200-400个样品的EMSA检测。 保存条件: -20℃保存,一年有效。 注意事项: 避免加热到40℃以上,温度过高会导致双链DNA探针解聚成单链。而单链无法用于EMSA研究。 对于基于生物素标记的EMSA检测的详细操作可以参考碧云天的化学发光法EMSA试剂盒(GS009)的使用说明。 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使用说明: 1.本生物素标记EMSA探针用于EMSA结合反应时,参考如下步骤进行: A.如下设置EMSA结合反应: 阴性对照反应: Nuclease-Free Water 7-7.5μl EMSA/Gel-Shift 结合缓冲液(5X) 2μl 细胞核蛋白或纯化的转录因子 0μl 生物素标记探针 0.5-1μl 总体积 10μl 探针冷竞争反应: Nuclease-Free Water 4-4.5μl EMSA/Gel-Shift 结合缓冲液(5X) 2μl 细胞核蛋白或纯化的转录因子 2μl 未标记的探针 1μl 生物素标记探针 0.5-1μl 总体积 10μl Super-shift反应: Nuclease-Free Water 4-4.5μl EMSA/Gel-Shift 结合缓冲液(5X) 2μl 细胞核蛋白或纯化的转录因子 2μl 目的蛋白特异抗体 1μl 生物素标记探针 0.5-1μl 总体积 10μl 样品反应: Nuclease-Free Water 5-5.5μl EMSA/Gel-Shift 结合缓冲液(5X) 2μl 细胞核蛋白或纯化的转录因子 2μl 生物素标记探针 0.5-1μl 总体积 10μl 突变探针的冷竞争反应: Nuclease-Free Water 4-4.5μl EMSA/Gel-Shift 结合缓冲液(5X) 2μl 细胞核蛋白或纯化的转录因子 2μl 未标记的突变探针 1μl 生物素标记探针 0.5-1μl 总体积 10μl

Biotin 生物素简介

Biotin 生物素簡介 Biotin 生物素簡介生物素是一環狀有如尿素的化學物質,具有一硫酚(Thiophene)的結構環,此種學物質有八種同形異構物,但也只有右旋生物素(d-biotin)是存在於自然界中,也才有維生素的功能。生物素是一無色、針狀的物質,稍微溶解在冷水中,較易溶解於酒精裡,但不溶有機溶劑中。生物素對熱還算穩定,並不被酸或鹼所破壞的。生物素是某些微生物發育所必須的營養素之一,只要很少量即可助微生物之生長。其廣存於自然界中所以正常人不虞匱乏,唯飲食大量缺乏時,可能會伴隨生物素的缺乏。功能:細胞的生長脂肪酸的生成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代謝維生素B群的利用缺乏症狀沮喪,2.乾燥皮膚,3.疲勞,4.稍帶灰色皮膚,5.失眠症,6.肌肉蒼,7.食欲不振。用人做試驗時,4週時會出現中度性的皮膚炎,到7~8週後形成脫屑性膚病,尤其在四肢手腳部份,帶有麟片似地灰斑。舌狀乳突萎縮,反胃、食欲不振等毛病。肌肉蒼白、神經過敏症(hyperaesthesia),厭倦、疲乏、貧血亦會發生。皮脂溢出性的皮膚炎、脫屑性的紅皮症等與生物素缺乏有關。用來治療的症候皮膚炎、粉刺溼疹腳痙攣禿頭。治療時,每日5mg生物素注射或 2~5mg口服,療程數天。增進效率的物質1.維生素B群,2.維生素B12,3.葉酸(folic acid),4.泛酸(patothenic acid),

5.維生素C,5.硫(sulphur)。相抗抗衡的物質1.酒精,2.咖啡,3.生蛋白。中華民國衛生署每日營養素建議攝取量RDNA: -- (衛生署每日營養素建議攝取量以16歲男性為基準。)美國國立食品營養委員會每日營養素建議攝取量 RDA(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s): 300mcg 來源:內臟,蛋黃,豆類,穀類....等為最佳食物來源。雞肉 -------------------------------2~5 巧克力---------------------------32 花椰菜----------------------------17 蛋---------------------------------6 豬肉-------------------------------2~5 全麥------------------------------5 花生-------------------------------30 青豆------------------------------2 牛肝-------------------------------100 鮭魚------------------------------5 牛奶------------------------------5 牡蠣------------------------------9 牛肉-------------------------------4 玉蜀黍---------------------------6 胡蘿蔔----------------------------2 菠菜------------------------------2

DNA3’端生物素标记

1、准备工作: A、取出TdT Buffer (5X)、Biotin-11-dUTP和Ultrapure water溶解,并置于冰浴上备用。 B、取出待标记的单链EMSA探针,用水稀释至1μM,并置于冰浴上备用。如果待标记的EMSA探针为双链, 95℃加热2分钟,然后立即放置到冰水浴中,使双链的EMSA探针转变为单链的探针,然后同样用水稀 释至总的单链DNA浓度为1μM,即每条单链的浓度为0.5μM,相当于最初双链的EMSA 探针浓度为0.5μM。 2、DNA探针的标记: Ultrapure water 29μl TdT Buffer(5X) 10μl 待标记探针(1μM) 5μl Biotin-11-dUTP(5μM) 5μl TdT(10U/μl) 1μl 总体积 50μl A、参考上述设置反应体系。注:对于双链的EMSA探针的标记反应,建议一次做两管,即总体积共100μl,以最终获得足够的生物素标记EMSA探针用于后续EMSA检测。 B、用枪轻轻吹打混匀,切勿vortex。37℃孵育30分钟。 C、加入2.5μl 探针标记终止液,轻轻混匀终止反应。 3、TdT的去除: A、探针标记反应终止后,加入52.5μl氯仿-异戊醇(24:1),vortex使有机相和水相充分混合以抽提TdT(说明:静止后有机相和水相会很快分层)。 B、12000-14000g离心1-2分钟。吸取上清备用。上清即为被生物素标记的单链DNA探针。 4、探针的纯化(选做): 通常为实验简便起见,可以不必纯化标记好的探针。有些时候,纯化后的探针会改善后续实验的结果。 如需纯化,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操作: A、对于100μl标记好的探针,加入1/4体积即25μl的5M醋酸铵,再加入2体积即200μl的无水乙醇,混匀。 B、-70℃至-80℃沉淀1小时,或-20℃沉淀过夜。 C、4℃,12,000g-16,000g离心30分钟。小心去除上清,切不可触及沉淀。 D、4℃,12,000g-16,000g离心1分钟。小心吸去残余液体。微晾干沉淀,但不宜过分干燥。 E、加入50μl TE,完全溶解沉淀。标记好的探针可以-20℃保存。 5、生物素标记探针标记效率的检测: A、取5μl Biotin-Control Oligo(0.4μM),加入196μl TE,混匀,稀释成10nM Biotin-Control Oligo(作为标准品)。取出适量10nM Biotin-Control Oligo,依次稀释成5nM、2.5nM、1nM、0.5nM和0.25nM。 B、取3μl步骤3B所获得的生物素标记的DNA探针(100nM),加入27μl TE,混匀,稀释成10nM 生物素标记的探针(作为待测样品)。取出适量的10nM 生物素标记的探针,依次稀释成5nM、2.5nM、1nM、0.5nM和0.25nM。 C、参考下面的表格,取一适当大小的带正电荷尼龙膜,在膜上做好相应标记。对于经过

生物标志物

泥炭沉积的类脂化合物(正构烷烃、脂肪醇、脂肪酸、甾酮、三萜类化合物和类异戊二烯、直链酯类等)、纤维素中C,H,O 同位素,以及泥炭腐殖化度和孢粉、生物化石等都是恢复古环境的良好指标。虽然泥炭的这些气候代用指标能够反演古环境的相对干湿、冷暖,但并不能定量地给出温度值的大小。 1、GDGTs(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脂) 研究较多的GDGTs化合物主要包括类异戊二烯类(GDGT-0~GDGT-4)和支链类(I~III)两大类,类异戊二烯GDGTs被认为是古菌细胞质膜中所特有,是古菌存在的生物标志化合物。 与该指标的相关内容: (1)CBT:环化指数(the Cyclisation ratio of Branched Tetraethers) (2)MBT:甲基化指数(the Methylation index of Branched Tetraethers (3)研究发现支链GDGTs 结构中甲基个数(MBT指数)主要受当地年平均大气温度(MAAT)影响,其次受环境pH影响;支链GDGTs结构中环戊烷个数(CBT指数)主要受环境pH控制。 (4)环化指数(CBT)/甲基化指数(MBT)是近年来根据支链四醚膜类脂(GDGTs)提出的定量化重建土壤pH和陆地年平均大气温度(MAAT)的生物标志物指标。 (5)Weijers等人提出的MBT/CBT 指标在近海、湖泊沉积中都得到了较好应用,并依此将MBT/CBT 指标应用到泥炭沉积中,讨论了指标在泥炭沉积中的适用性和应用潜力。文章发表在2007年的《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上。 (6)许云平等利用GDGTs来重建全新世渤海湾有机碳的来源及沉积能量(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由GDGTS衍生出的指标BIT比值可用作湖相、河口、滨浅海环境沉积物中判识有机质来源的重要指标。 (7)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仪(HPLC-MS)进行GDGTs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脱-A-三萜烯系列化合物(属脂肪族) 脱-A-三萜类是地质体中重要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已在石油和各种沉积物中多有报道,认为是高等植物三萜类经光化学和/或微生物氧化使得A环丢失的降解产物。该系列化合物在沉积物中的出现一方面说明被子植物的输入,另一方面显示A环的丢失是高等植物五环三萜类较为普遍的转换途径。 与该指标的相关内容 (1)可反映气候的干湿、温度高低以及沼泽水位的高低; (2)研究发现,该指标在泥炭中的积累与沼泽发育期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差异密不可分;(3)脱-A-三萜烯变化序列与植被群落结构演替具有相关性(可以与孢粉、植物大化石的结果相互验证) (4)GC-MS分析采用惠普6890气相色谱与HP5973质谱联用仪

各种蛋白标签汇总

各种蛋白标签汇总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各种蛋白标签汇总 蛋白标签 蛋白标签(proteintag)是指利用DNA体外重组技术,与目的蛋白一起融合表达的一种多肽或者蛋白,以便于目的蛋白的表达、检测、示踪和纯化等。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相继开发出了具有各种不同功能的蛋白标签。目前,这些蛋白标签已在基础研究和商业化产品生产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标签纯化促进溶解度抗体效价细胞标记 His6++/-+/- Flag++/-+ GST+++ MBP++++ His-MBP++++ HA+ eGFP/CFP/YFP+++ Myc+ His-Myc++ His-AviTag++++++ Sumo++++ His-Sumo+++++ SNAP-Tag++++++ Halo Tag++++++ TrxHIS His6是指六个组氨酸残基组成的融合标签,可插入在目的蛋白的C末端或N末端。当某一个标签的使用,一是能构成表位利于纯化和检测;二是构成独特的结构特征(结合配体)利于纯化。组氨酸残基侧链与固态的镍有强烈的吸引力,可用于固定化金属螯合层析(IMAC),对重组蛋白进行分离纯化。使用His-tag有下面优点: 标签的分子量小,只有~,而GST和蛋白A分别为~26KD和~30KD,一般不影响目标蛋白的功能; His标签融合蛋白可以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存在的条件下或变性条件下纯化,前者在纯化疏水性强的蛋白得到应用,后者在纯化包涵体蛋白时特别有用,用高浓度的变性剂溶解后通过金属螯和亲和层析去除杂蛋白,使复性不受其它蛋白的干扰,或进行金属螯和亲和层析复性; His标签融合蛋白也被用于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DNA相互作用研究; His标签免疫原性相对较低,可将纯化的蛋白直接注射动物进行免疫并制备抗体。 可应用于多种表达系统,纯化的条件温和; 可以和其它的亲和标签一起构建双亲和标签。 Flag标签蛋白 Flag标签蛋白为编码8个氨基酸的亲水性多肽(DYKDDDDK),同时载体中构建的Kozak序列使得带有FLAG的融合蛋白在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效率更高。 FLAG作为标签蛋白,其融合表达目的蛋白后具有以下优点: FLAG作为融合表达标签,其通常不会与目的蛋白相互作用并且通常不会影响目的蛋白的功能、性质,这样就有利用研究人员对融合蛋白进行下游研究。 融合FLAG的目的蛋白,可以直接通过FLAG进行亲和层析,此层析为非变性纯化,可以纯化有活性的融合蛋白,并且纯化效率高。

基因克隆载体上的各种常用蛋白标签

基因克隆载体上的各种常用蛋白标签 蛋白标签(proteintag)是指利用DNA体外重组技术,与目的蛋白一起融合表达的一种多肽或者蛋白,以便于目的蛋白的表达、检测、示踪和纯化等。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相继开发出了具有各种不同功能的蛋白标签。目前,这些蛋白标签已在基础研究和商业化产品生产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美国GeneCopoeia(复能基因)为客户提供50多种蛋白标签,可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包括各种最新型的标签,如:SNAP-Tag?、Halo Tag?、AviTag?、Sumo等;也提供齐全的各种常用标签,如eGFP、His、Flag等等标签。 以下是部分蛋白标签的特性介绍,更加详细的介绍可在查询克隆产品的结果列表里面看到各种推荐的蛋白标签和载体。 TrxHIS His6是指六个组氨酸残基组成的融合标签,可插入在目的蛋白的C末端或N末端。当某一个标签的使用,一是能构成表位利于纯化和检测;二是构成独特的结构特征(结合配体)利于纯化。组氨酸残基侧链与固态的镍有强烈的吸引力,可用于固定化金属螯合层析(IMAC),对重组蛋白进行分离纯化。使用His-tag有下面优点: 标签的分子量小,只有~0.84KD,而GST和蛋白A分别为~26KD和~30KD,一般不影响目标蛋白的功能; His标签融合蛋白可以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存在的条件下或变性条件下纯化,前者在纯化疏水性强的蛋白得到应用,后者在纯化包涵体蛋白时特别有用,用高浓度的变性剂溶解后通过金属螯和亲和层析去除杂蛋白,使复性不受其它蛋白的干扰,或进行金属螯和亲和层析复性; His标签融合蛋白也被用于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DNA相互作用研究;

生物素标记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生物素标记试剂盒 使用说明书 货号: EBLK0002

产品介绍: Elabscience生物素标记试剂盒提供了生物素标记所需全部试剂,用于含有氨基(NH2-)抗体的标记。生物素已经活化,可直接使用,每个试剂盒足以完成3次标记,每次可标记0.2-2mg。试剂盒中包括6个用于抗体标记脱盐的Filtration tube,不用透析,操作简便,熟练操作90min可完成整个标记过程。 产品特点: 试剂全面:本试剂盒提供了生物素标记所需全部试剂。 快速:整个过程仅需90min。 方便:通过Filtration tube即可脱盐,无需透析或者凝胶过滤。 使用灵活:既可用于微量标记又可大量标记,每次可标记0.2-2mg。 理想的标记效果:已经优化确定了最适的标记比例,降低标记不足或由于过度标记而失活的可能性。 产品组成: 标记过程需要仪器: 1. 10ul,50ul,200ul,1000ul可调高精度移液器 2. 恒温箱(37℃) 3. 离心机(离心力可达到12,000×g) 储存条件: 本试剂盒未开封前在2-8℃可稳定保存一年

生物素标记反应原理: NH2-Reactive Biotin专一地与伯胺反应(N-末端及赖氨酸残基侧链)形成稳定的酰胺键 生物素标记NH 2 -Reactive Biotin使用量的计算: 每个反应中生物素试剂的使用量取决于待标记蛋白质的量和浓度。通过优化,我们确定了标记2mg/ml的抗体(IgG ,150KD),使用生物素和抗体的分子比为20:1能达到较理想的标记效果。 1、标记2mg/ml的抗体,使用生物素和抗体的分子比为20:1时,应加入生物素量的计算方 法: ml蛋白×2mg蛋白 ml蛋白×1mmolIgG 150,000mgIgG ×20mmol生物素 mmol蛋白 = mmol生物素 2、对于10mmol的生物素溶液,应加入反应中该生物素体积的计算方法: mmol生物素×1,000,000μL L ×L 10mmol = ul生物素 计算示例: 对于0.5ml 2mg/ml的IgG(分子量为150,000)溶液,需加入10mM的生物素溶液13.3ul。 0.5ml IgG×2mgIgG 1mLIgG ×1mmolIgG 150,000mgIgG ×20mmol生物素 1mmolIgG =0.000133mmol生物素 0.000133mmol生物素×1,000,000μl L ×L 10mmol =13.3ul生物素溶液 操作过程: 实验前准备: 1.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 2.计算待使用NH2-Reactive Biotin的量。 3.提前20min从冰箱中取出试剂盒,平衡至室温(注:不需要用到的NH2- Reactive Biotin 继续放置冰箱中)。

生物素标记抗体的免疫荧光方法

生物素标记抗体的免疫荧光方法 *重要提示:在开始实验前请查阅所用抗体的说明书中第一页应用(APPLICATIONS)部分,确认这支抗体已经验证过可用于你计划采用的本实验方法中的特定方案。 A.所需溶液和试剂 注意:用Milli-Q超纯水或是相当级别的水配制溶液。 1.10 X磷酸盐缓冲液(PBS): 1升水中加入80 g 氯化钠(NaCl), 2 g 氯化钾(KCl), 14.4 g 磷 酸氢二钠(Na2HPO4) and 2.4 g 磷酸二氢钾(KH2PO4)。调整pH到7.4。 2.甲醛溶液,16%,无甲醇的类型,Polysciences, Inc. (cat# 18814) ,现配现用。开封 以后放在4°C避光保存。使用时用PBS稀释。 3.二甲苯 4.无水乙醇,组织学级,100%和95%。 5.蒸馏水(dH2O) 6.封闭缓冲液:配制25ml时,2.5 ml 10X PBS和1.25ml正常血清(来源与二抗相同, 例如正常山羊血清,正常驴血清)兑到21.25ml的蒸馏水中,混匀。边搅拌边加入75μL Triton X-100(100%) 7.抗体稀释缓冲液配置40ml时,取4 ml 10X PBS兑入36 ml蒸馏水,混匀。加入0.4 BSA,使溶解。边搅拌边加入120μL Triton X-100(100%)。 8.10 mM 柠檬酸钠缓冲液配置1L时,称取2.94g二水合柠檬酸三钠(C6H5Na3O7?2H2O) 溶解在1L蒸馏水中。调整pH为6.0。 9.荧光素标记的抗生物素蛋白Avidin/Streptavidin 注意:第一次使用不论是一抗还是荧光素标记的抗生物素蛋白Avidin/Streptavidin时,都需要做滴定分析以判断何种稀释比例能在你的样品上得到最强的特异信号同时背景保持最低 11.Prolong? Gold 抗淬灭试剂(Invitrogen, Eugene, OR, Cat# P36930) B.样品制备 I.细胞系培养物来源(IF-IC) 重要提示:查阅说明书中APPLICATIONS部分,确认所用抗体可用于IF-IC。 注意:细胞应直接在多孔板,腔室玻片或是盖玻片上直接培养,处理,固定和染色。 1.用PBS稍加润洗。 2.吸去PBS,将细胞泡在2-3 mm厚的2-4%甲醛溶液(PBS配制)中。 注意:甲醛有毒,需要在通风橱中操作。 3.室温下固定细胞15分钟。 4.吸去固定剂,用PBS润洗三次,每次五分钟。 5.甲醇打孔步骤(是否需要参考抗体说明首页)在甲醛固定后,将细胞浸泡在冰纯甲 醇中(加入足量甲醇完全盖住细胞,液层厚度在3-5mm,千万别让细胞干掉),–20°C 孵育10分钟。用PBS润洗5分钟。 6.继续C部分的免疫染色。 II.石蜡切片(IF-P) 重要提示:查阅说明书中APPLICATIONS部分,确认所用抗体可用于IF-P。 脱蜡处理/再水化 1.用二甲苯浸洗切片3次,每次5分钟。 2.用无水乙醇浸洗切片2次,每次10分钟。 3.用95%乙醇浸洗切片2次,每次10分钟 4.在蒸馏水中润湿2次,每次5分钟。 抗原暴露:

蛋白标记技术详解

蛋白标记技术详解 蛋白质标记的主要目的是监测生物过程、辅助检测(例如化合物的可靠定量、蛋白质修饰的特异性检测)或者纯化蛋白及其结合对象。蛋白质的标记能够提高检测灵敏度以及简化检测工作流程。 目前有多种蛋白质标记技术来帮助我们研究感兴趣的蛋白质的丰度、位置、相互作用、翻译后修饰、功能,乃至监测活细胞中的蛋白质运输等问题。目前有多种类型的标记物和标记方式可供选择,但是针对特定的应用应当选择适合的标记策略。 1.代谢标记策略 代谢标记策略是一种体内标记方法,在这种方法中,细胞被“喂养”了化学标记的营养物,然后这些标记物被掺入新合成的蛋白质、核酸或代谢物中。然后,我们可以收集细胞并分离这些分子以获得细胞生物过程的全局视图。 蛋白同位素标记 原理 蛋白同位素标记是一种经典的蛋白示踪和蛋白组学定量技术,用天然同位素(轻型)或稳定同位素(重型)标记的必需氨基酸取代细胞培养基中相应氨基酸,这样细胞新合成的蛋白质可以在细胞生长期间通过掺入含有不同同位素的氨基酸进行标记。 应用举例 蛋白质组学研究方向流行的代谢标记方法是SILAC(Stable Isotope Labeling with Amino acids in Cell culture),即细胞培养中氨基酸的稳定同位素标记。结合质谱技术,SILAC 通过使用重型氨基酸(例如,15N-或13C-赖氨酸)标记其中一组培养物或细胞系,而向另一组添加正常的轻型氨基酸,从而量化两种培养物或细胞系之间蛋白质丰度的差异。然后将在这两种条件下生长的细胞的裂解蛋白按细胞数或蛋白量等比例混合,经分离、纯化后进行质谱鉴定,根据一级质谱图中两个同位素型肽段的

生物素标记提取膜蛋白以及WB具体步骤

一,Lipo2000转染 1,准备细胞:转染前一天,向含9mlDMEM(含血清不含抗生素)的9cm平板接入细胞,使其在转染时长到90%。转染前用DMEM(—)洗2遍后,加入9mlDMEM(不含血清不含抗生素) 2,准备混合物: ①将6ug质粒稀释于300ulDMEM(—)中,涡旋1s,静置5min。 ②将18ul Lipo2000稀释于300ulDMEM(—)中,涡旋1s,静置5min。 ③将①②混匀,静置20min。 3,将混合物加入平板,前后摇匀。 4,6h后给细胞换DMEM(含血清不含抗生素)。 5,继续培养8—48h,观察。 二,生物素标记 1,向皿中加入2ml 1mg/ml的生物素试剂。 2,4℃,温和shaking30min,孵育后有一些细胞会悬浮起来,转移这些细胞至离心管中,离心收集细胞,并按下面方法洗涤细胞。 3,用2ml含0.1mM Ca+,1mM mg2+,100Mm Glycine的PBS清洗细胞2次,这时也会有一些细胞悬浮起来,转移它们到一个离心管,离心收集细胞。 4,加2ml含0.1mM Ca+,1mM mg2+的PBS到皿中。 5,4℃,45min停止未反应的生物素试剂的反应。(使生物素试剂失活),并收集浮起来的细胞,离心收集细胞。 6,收集细胞:将皿中的细胞和浮起来的细胞转移进入一个1.5ml的离心管。 7,向1.5ml的离心管中加入1ml RIPA/lysis buffer。(含蛋白酶抑制剂1table /50ml)8,4℃涡旋1h。 9,20000g,10min,4℃,以沉淀核酸与其他残渣。 10,把上清转入新的EP管,(这是总蛋白,T,一般情况下浓度应该在1-5mg/ml,可以用Bradford method来测定浓度,并调整全部样品至同一浓度) 11,向300ul pre-cleared sample中加入300ul含50% slurry-Avidin beads的PBS,PI孵育。 (PI,蛋白酶抑制剂,的工作浓度0.1-1mM,17-174ug/ml) 12,室温涡旋1h。(使生物素和亲和素充分结合) 13,离心除去beads,将上清转移至一新离心管中。(这是位结合的蛋白质,浓度相对于总蛋白被稀释了1.5倍。) 14,向beads中加入150ul 2×Laemmli buffer来将beads上的蛋白质洗掉。(洗下来的蛋白浓度是总蛋白浓度的2倍) 三,WB (一)做胶 1,将板洗干净,晾干 2,把两个板合在一起放到模具上,板要对齐放平,板下垫胶皮垫,防止液体渗出。 3,配制分离胶:1.5mm的胶,一块大约7ml 用一个小烧杯,按顺序加入,每加入一样都混匀一下,再加下一样。加入 TEMED后,混匀,用枪头搅拌30s。 4,用蓝枪头吸取配制好的分离胶,慢慢加入两板之间,从板的一角竖直加入。 加到离梳齿下缘1cm处。 5,用蓝枪头吸取ddH2O,从两板之间的上方水平加入,直到水平面与玻璃板

几种常见的抗体标记方法-酶标记、荧光素标记、同位素标记、生物素标记

几种常见的抗体标记方法-酶标记、荧光素标记、同位素标记、 生物素标记 抗体标记主要有酶标记、荧光素标记、同位素标记、生物素标记等,还有一些其他的标记方法例如金标记,本文主要讲述了这些抗体标记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 一、酶标记 1、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单抗和多克隆抗体的常用方法是过碘酸钠法。其原理是HRP的糖基用过碘酸钠氧化成醛基,加入抗体IgG 后该醛基与IgG氨基结合,形成Schiff氏碱。为了防止HRP 中糖的醛基与其自身蛋白氨基发生偶合,在用过碘酸钠氧化前先用二硝基氟苯阻断氨基。氧化反应末了,用硼氢化钠稳定Schiff氏碱。这里介绍两种程序。 程序一: (1)将5mg HRP溶于0.5ml 0.1mol/L NaHCO3溶液中;加0.5ml 10mmol/L NaIO4溶液,混匀,盖紧瓶塞,室温避光作用2小时。 (2)加0.75ml 0.1mol/L Na2CO3混匀。 (3)加入0.75ml小鼠已处理的腹水,或纯化单抗等 (15mg/ml),混匀。 (4)称取Sephadex

G25干粉0.3g,加入一支下口垫玻璃棉的5ml注射器外筒内;随后将上述交联物移入注射器外套;盖紧,室温作用(避光)3小时或4℃过夜。 (5)用少许PBS将交联物全部洗出,收集洗出液,加 1/20V体积新鲜配制的5mg/ml NaBH4溶液,混匀,室温作用30分钟;再加入3/20V NaBH4溶液,混匀,室温作用1小时(或4℃过夜)。 (6)将交联物过Sephadex g200或Sepharose 6B(2.6×50cm)层析纯化,分管收集第一峰。 (7)酶结合物质量鉴定: 克分子比值测定 酶量(mg/ml)=OD403×0.4 IgG量(mg/ml)=(OD280-OD403×0.3)×0.62 克分子比值(E/P)=酶量×4/IgG量,一般在1-2之间。酶结合率=酶量×体积/抗体,标记率一般为0.3-0.6,即1-2个HRP分子结合在一个抗体分子上,标记率可大于0.6,0.8,0.9;OD403/OD280等于0.4时,E/P约为1。 标记率=OD403/OD280 酶活性和抗体活性的测定可应用ELISA法、免疫扩散、DAB-H2O2显色反应测定酶结合物的酶活性,抗体活性及效

融合蛋白的标签

重组蛋白表达技术现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各个具体领域, 特别是体内功能研究和蛋白质的大规模生产都需要应用重组蛋白表达载体。蛋白表达载体按照表达宿主的不同分为 3 类,分别为表达宿主为大肠杆菌,哺乳动物细胞的,以及慢病毒载体,宿主可以为哺乳动物细胞和原代细胞。当某一个标签的使用,一是能构成表位利于纯化和检测;二是构成独特的结构特征(结合配体)利于纯化。除了必要的复制和筛选的元件,协助表达和翻译的元件外,本文将6 个标签的功能初步介绍如下: (一) His 6 His6 是指六个组氨酸残基组成的融合标签,可插入在目的蛋白的 C 末端或N 末端。组氨酸残基侧链与固态的镍有强烈的吸引力,可用于固定化金属螯合层 析(IMAC) ,对重组蛋白进行分离纯化。 使用His-tag 有下面优点: 1. 标签的分子量小,只有~0.84KD ,而GST 和蛋白A 分别为~26KD 和~30KD ,一般不影响目标蛋白的功能; 2. H is 标签融合蛋白可以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存在的条件下或变性条件下纯 化,前者在纯化疏水性强的蛋白得到应用,后者在纯化包涵体蛋白时特别有用,用高浓度的变性剂溶解后通过金属螯和亲和层析去除杂蛋白,使复性不受其它蛋白的干扰,或进行金属螯和亲和层析复性; 3. H is 标签融合蛋白也被用于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DNA 相互作用研究; 4. H is 标签免疫原性相对较低,可将纯化的蛋白直接注射动物进行免疫制备抗 体; 5. 可应用于多种表达系统,纯化的条件温和;

6. 可以和其它的亲和标签一起构建双亲和标签。 (二) Flag Flag 标签蛋白为编码8 个氨基酸的亲水性多肽(DYKDDDDK ),同时载体中 构建的Kozak 序列使得带有FLAG 的融合蛋白在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效率更高。 Flag 作为标签蛋白,其融合表达目的蛋白后具有以下优点: 1. Flag 作为融合表达标签,其通常不会与目的蛋白相互作用并且通常不会影 响目的蛋白的功能、性质,这样就有利用研究人员对融合蛋白进行下游研究。 2. 融合Flag 的目的蛋白,可以直接通过Flag 进行亲和层析,此层析为非变性 纯化,可以纯化有活性的融合蛋白,并且纯化效率高。 3. Flag 作为标签蛋白,其可以被抗Flag 的抗体识别,这样就方便通过Western Blot 、ELISA 等方法对含有Flag 的融合蛋白进行检测、鉴定。 4. 融合在N 端的Flag ,其可以被肠激酶切除(DDDK ),从而得到特异的目 的蛋白。因此现Flag 标签已广泛的应用于蛋白表达、纯化、鉴定、功能研究 及其蛋白相互作用等相关领域。 (三) MBP MBP(麦芽糖结合蛋白)标签蛋白大小为40kDa ,由大肠杆菌K12 的malE 基因编码。MBP 可增加在细菌中过量表达的融合蛋白的溶解性,尤其是真核蛋 白。MBP 标签可通过免疫分析很方便地检测。有必要用位点专一的蛋白酶切割 标签。如果蛋白在细菌中表达,MBP 可以融合在蛋白的N 端或C 端。 纯化:融合蛋白可通过交联淀粉亲和层析一步纯化。结合的融合蛋白可用10mM 麦芽糖在生理缓冲液中进行洗脱。结合亲和力在微摩尔范围。一些融合蛋白在0.2% Triton X-100 或0.25% Tween 20 存在下不能有效结合,而其他融合蛋白

生物素标记

生物素标记 1,向皿中加入2ml 1mg/ml的生物素试剂。 2,4℃,温和shaking30min,孵育后有一些细胞会悬浮起来,转移这些细胞至离心管中,离心收集细胞,并按下面方法洗涤细胞。 3,用2ml含0.1mM Ca+,1mM mg2+,100Mm Glycine的PBS清洗细胞2次,这时也会有一些细胞悬浮起来,转移它们到一个离心管,离心收集细胞。 4,加2ml含0.1mM Ca+,1mM mg2+的PBS到皿中。 5,4℃,45min停止未反应的生物素试剂的反应。(使生物素试剂失活),并收集浮起来的细胞,离心收集细胞。 6,收集细胞:将皿中的细胞和浮起来的细胞转移进入一个1.5ml的离心管。 7,向1.5ml的离心管中加入1ml RIPA/lysis buffer。(含蛋白酶抑制剂1table /50ml)8,4℃涡旋1h。 9,20000g,10min,4℃,以沉淀核酸与其他残渣。 10,把上清转入新的EP管,(这是总蛋白,T,一般情况下浓度应该在1-5mg/ml,可以用B radford method来测定浓度,并调整全部样品至同一浓度) 11,向300ul pre-cleared sample中加入300ul含50% slurry-Avidin beads的PBS,P I孵育。(PI,蛋白酶抑制剂,的工作浓度0.1-1mM,17-174ug/ml) 12,室温涡旋1h。(使生物素和亲和素充分结合) 13,离心除去beads,将上清转移至一新离心管中。(这是位结合的蛋白质,浓度相对于总蛋白被稀释了1.5倍。) 14,向beads中加入150ul 2×Laemmli buffer来将beads上的蛋白质洗掉。(洗下来的蛋白浓度是总蛋白浓度的2倍)

高中生物中的“同位素标记法

“同位素标记法”的总结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不断地放出特征射线的核物理性质,就可以检测和追踪它在体内或体外的位置、数量及其转变等。同位素标记在工业、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和科学科研等方面都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生物学领域可用来测定生物化石的年代,也可利用其射线进行诱变育种、防治病虫害和临床治癌,还可利用其射线作为示踪原子来研究细胞内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来源、组成、分布和去向等,进而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化学物质的变化、反应机理。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或内容)和相关习题中许多知识都涉及同位素标记法的应用。下面我就相关内容通过有关例题进行归纳阐述,以便大家对这项技术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并学会同位素标记的应用。 一、氢(3H) 例1:科学家用含3H标记的亮氨酸的培养液培养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下表为在腺泡细胞几种结构中最早检测到放射性的时间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形成分泌蛋白的多肽最早在内质网内合成 B.高尔基体膜向内与内质网膜相连,向外与细胞膜相连 C.高尔基体具有转运分泌蛋白的作用 D.靠近细胞膜的囊泡可由高尔基体形成 解析:分泌蛋白的多肽最早在核糖体上合成,高尔基体并不直接和内质网与细胞膜相连,而是通过囊泡间接连接。 答案:CD。 知识盘点:

1.科学家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在豚鼠的胰脏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3min后,被标记的氨基酸出现在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中,17min后,出现在高尔基体中,117min后,出现在靠近细胞膜内侧的运输蛋白质的小泡中,以及释放到细胞外的分泌物中。这个实验说明分泌蛋白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之后,是按照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方向运输的,从而证明了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 2.研究肝脏细胞中胆固醇的来源时,用3H—胆固醇作静脉注射的示踪实验,结果放射性大部分进入肝脏,再出现在粪便中。 3.用3H标记的尿苷或胸腺嘧啶可用来检测转录或复制。 二、碳(14C) 例2:给在温室中生长的玉米植株提供14CO2,光合作用开始很短内,在叶肉细胞中有绝大多数的14C出现在含有4个碳的有机酸(C4)中。一段时间后,叶肉细胞内C4中的14C逐渐减少,而在维管束鞘细胞中C3内的14C逐渐增多。下列对玉米固定CO2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C4和C3途径,依次在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完成 B.通过C4和C3途径,依次在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完成 C.通过C4途径,在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完成 D.通过C4途径,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完成 解析:通过题干描述可知在玉米中发生了如下过程: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CO2+C3→C4,C4化合物由叶肉细胞的叶绿体进入维管束鞘细胞释放出CO2,CO2+C5→2C3化合物。答案: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汇总 绪论 1、生物化学:从分子水平来研究生物体(包括人类、动物、植物、微生物)内基本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在生命活动中这些物质所进行的化学变化(即代谢反应)的规律及其与生理功能关系的一门科学,是一门生物学与化学相结合的基础学科。 2、新陈代谢:生物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有规律的物质交换,称为新陈代谢。通过新陈代谢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更新体内基本物质的化学组成,这是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是揭示生命现象本质的重要环节。药学生物化学:是研究与药学科学相关的生物化学理论、原理与技术,及其在药物研究、药品生产、药物质量控制与药品临床方面应用的基础学科。 第一章糖的化学 1、糖基化工程:通过人为的操作(包括增加、删除或调整)蛋白质上的寡糖链,使之产生合适的糖型,从而达到有目的地改变糖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2、单糖:凡不能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称为单糖。单糖是糖类分子中最简单的一种,是组成糖类物质的基本结构单位。 3、多糖:由许多单糖分子缩合而成的长链结构,分子量都很大,在水中不能成真溶液,有的成胶体溶液,有的不溶于水,均无甜味,也无还原性。 4、寡糖:是由单糖缩合而成的短链结构(一般含2~6个单糖分子) 5、结合糖:也称糖复合物或复合糖,是指糖和蛋白质、脂质等非糖物质结合的复合分子。 6、同聚多糖:也称均一多糖,由一种单糖缩合而成,如淀粉、糖原、纤维素、戊糖胶、木糖胶、阿拉伯糖胶、几丁质等。 7、杂多糖:也称为不均一糖,由不同类型的单糖缩合而成,如肝素、透明质酸和许多来源于植物中的多糖如波叶大黄多糖,当归多糖,茶叶多糖等。 8、粘多糖:也称为糖胺聚糖,是一类含氮的不均一多糖,其化学组成通常为糖醛酸及氨基己糖或其衍生物,有的还含有硫酸。如透明质酸、肝素、硫酸软骨素等。 9、糖蛋白:是糖与蛋白质以共价键结合的复合分子。其中糖的含量一般小于蛋白质。 10、肽聚糖:又称胞壁质,是构成细菌细胞壁基本骨架的主要成分,肽聚糖是一种多糖与氨基酸链相连的多糖复合物。由于此复合物中氨基酸链不像蛋白质那样长,因此成为肽聚糖。 11、蛋白聚糖:是一类由糖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非常复杂的大分子糖复合物,其中蛋白质含量一般少于多糖。蛋白聚糖由糖胺聚糖链共价连接与核心蛋白所组成。 12、脂多糖:格兰阴性菌的细胞壁较复杂,除含有低于10%的肽聚糖外,尚含有十分复杂的脂多糖。脂多糖一般由外层低聚糖链、核心多糖及脂质三部分组成。 13、内切糖苷酶:内切糖苷酶可水解糖链内部的糖苷键,释放多糖链片段,有时还可以将长的多糖链切断为较短的寡糖片段,以利于结构分析。 14、外切糖苷酶:只能切下多糖非还原末端的一个单糖,并对单糖组成和糖苷键有专一性要求,因为通过水解达到糖链的逐步降解,提供有关单糖的组成、排列顺序及糖苷键的α或β构型的信息。 第二章脂的化学 1、必需脂肪酸: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脂肪酸称为必须脂肪酸,多为不饱和脂肪酸。 2、胆酸:胆固醇的衍生物,由动物胆囊合成分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