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让孩子更聪明的成长故事_邹忌比美
描述青少年聪颖机智的故事

描述青少年聪颖机智的故事1、司马光砸缸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稳重的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手里放不下书本,甚至到了忘记了饥渴,冷热的程度。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
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2、曹冲称象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
”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3、诸葛恪得驴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哥哥诸葛瑾的大儿子。
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
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让人牵一头驴来,贴了一张长的标签在驴的脸上,写着:诸葛子瑜。
诸葛恪跪下来说:“我乞求大王让我用笔增加两个字。
”孙权于是就听从了他,给他笔。
诸葛恪接下去写了:“之驴”。
全部的人都笑了。
(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4、孔融让梨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吃梨,孔融总是拿小的吃。
有大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
他回答说:"我年龄小,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由于孔融这么聪明早慧,很小就懂得这样的道理,宗族亲戚们认为他是个奇才。
”5、文彦博树洞取球幼年的文彦博,聪明过人。
在一次和小伙伴们玩儿球的过程中,不小心把球掉进树洞里。
小伙伴们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把球拿出来。
就在大家着急的时候,聪明的文彦博想了一个办法,让大家用装水的工具往树洞里倒,球在水的浮力下,很快浮了上来。
故事告诉小朋友,一定要努力学习知识,并学以致用。
(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激发孩子潜能的智慧故事_忙碌的蜜蜂

蜜蜂的商店终于开张了,生意特别红火。
顾客来自各个领域,山上跑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
蜜蜂高兴地不停招呼,忙得不亦乐乎。
不久,他绞尽脑汁地想出了在山坡、水边和森林里开几家分店,把生意做大的好主意。
一天,游乐场的场主蝴蝶从从容容地前来拜访蜜蜂。
“蜜蜂,我工作累了,出来和你聊聊,你有没有时间啊?”蝴蝶轻松愉快地问。
蜜蜂又好气又好笑,边团团转地忙碌着,边回答说:“我现在忙得连思考‘有没有时间’这个问题的时间都没有了。
你没有看到我正忙着开几家商店吗?我至少也要忙完这个周末!”
“你这不是有时间开几家分店吗?我看你不仅有时间,而且时间多得是,只是没有想问题的时间罢了。
”
蜜蜂听后看看自己,觉得自己就像一只无头苍蝇在不停地旋转,而蝴蝶在说笑的功夫里就想出了在蜜蜂的商店旁开一家游乐分场的好主意。
告诉孩子
一个整天忙碌的人并不一定能创造出最大的价值,相反,懂得抽出一些时间来思考问题的人才是更懂得珍惜时间的人,因为他的效率会比前者要高得多。
(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增强孩子思维能力的经典故事_第二辑 要有深刻的理解力

吃鸡的猫从前,赵国有户人家,家中老鼠泛滥成灾,于是,他就到附近的中山国寻找一只善于捕捉老鼠的猫。
中山国的人给了他一只在中山国有捕鼠好手称号的猫。
只是,它有个比较特别的习惯,即不仅善于捕捉老鼠,还喜欢吃鸡。
一个多月后,赵国人家的鼠患被消除了,可是随之而来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家里的老鼠被捉干净的同时,饲养的鸡也被猫吃了个精光。
儿子觉得这是个严重的问题,便对父亲说:“这只馋猫吃光了我们家的鸡,为什么不把它赶走呢?”“你有所不知啊,我们家的祸患是老鼠,而不是有没有鸡。
试想一下,假如家里没有鸡,顶多我们不吃鸡就是了,还不至于挨饿和受冻!但是假如家里有老鼠,它就会偷吃我们的粮食,毁坏我们的衣物,损坏我们的家具,打穿我们的墙壁,到那时我们就要忍饥受冻了。
那样,岂不是比没有鸡吃更可怕?照这样讲,我们能把猫赶走吗?”父亲告诉儿子说。
教子建议:应该学会站在整体效益的角度和高度上去考虑问题,用长远的目光权衡事物的利弊。
只要三楼有一个富人,很愚蠢。
他看到另一个富人家的房屋有三层楼,轩敞壮丽,心中非常羡慕。
他也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三层楼,他有的是钱,马上叫泥瓦匠来造一栋同样的三层楼房。
泥瓦匠开始打地基,垒砖头,建造楼房的最下面一层。
富人瞧了,心里有些疑惑,就跑来问泥瓦匠道:“你这是造什么房子呀?”泥瓦匠答道:“还不是照你的吩咐建造三层楼房吗?”富人说:“我雇你来给我盖房子,你就得听我的,你只问了我一下‘要什么样的房子?盖成几层?’你怎么不问问我先盖哪一层?”泥瓦匠被富人的一席话说得一头雾水,弄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富人羡慕的,只是楼房的最上面一层,他要造的也只是这一层。
他连忙止住泥瓦匠道:“你给我造房子,就得按我的要求,我是不需要什么第一、第二层楼的,只要第三层就够了,还是给我把第三层先造起来吧!”教子建议:物有本末,事有先后,事物都有它一定的规律。
如果违背规律、舍本逐末的话必然是要失败的。
炒栗子一次,辽圣宗巡视天下,发现一个叫萧朴的臣子特别善于治理领地。
表现古代儿童智慧的故事

表现古代儿童智慧的故事
1、孔子弟子五十五人正围在他的身旁,一位年幼的孩子突然问道:“孔子,你说人应该做到什么才能成为一个圣人?”孔子微笑着回答说:“做到所说之一。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儿童时期的人们往往能够提出令人振聋发聩的问题,因为他们的心灵是纯真的。
他们不受社会的束缚,可以提出深思熟虑的问题。
2、在古代有一个名为邹忌的儿童,他对学习非常热衷。
有一次,他去拜访鲁国大夫孙子,学习军事。
孙子非常不屑地对他说:“你太年轻了,根本不能理解这些。
”邹忌听到后反而更加努力地学习,不久后他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将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古代的儿童有一种顽强的学习精神,不怕困难,勇于面对挑战。
他们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年龄不是限制智慧的因素。
3、古代有一位年幼的儿童,他名叫孟子。
他非常聪明,有一天他的父亲建议他去见孔子,并问孔子如何教养儿女。
孔子回答说:“若儿不愿学,不可强也。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古代的儿童智慧出于自觉,他们知道学习是一种享受。
他们不是被迫学习,而是出于自愿,因此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总的来说,古代的儿童智慧是令人羡慕的。
他们带着纯真和好
奇的心态探索世界,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年龄不是限制智慧的因素。
(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开启孩子智慧之门的哲理故事_胸怀

毕加索对冒充他作品的假画毫不在乎,从不追究,最多只是把伪造的签名涂掉。
有人不解地问他为什么这样。
毕加索说:“作假画的人不是穷画家就是老朋友。
我是西班牙人,不能和老朋友为难,穷画家朋友的日子也不好过。
再说,那些鉴定真迹的专家也要吃饭。
那些毕加索假画使许多人有饭吃,而我也没有吃亏,为什么要追究呢?”
哲理箴言
假画不一定就是伪劣产品,也是一种创造,被人摹仿也不是什么坏事,起码证明你的影响力,若认真追求只能让琐事占满自己的时间,徒增烦恼,毕加索是相当明智的,也网开一面,给了别人空间,但对于影响国泰民安的伪劣产品,此种胸怀可要不得。
(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启迪孩子智慧的动物故事_鹬蚌相争

有一天,天气晴朗,阳光普照,一只大蚌慢慢爬上河滩,展开两扇甲壳,十分惬意地晒着太阳。
这时候,从空中沿河飞来一只鹬鸟,他看见河蚌裸露出肥白的身体,又馋又喜,忙用长而尖的嘴啄去。
大蚌吃了一惊,“啪”的一声合拢甲壳,便像铁钳一样,紧紧地钳住了鹬的尖嘴巴。
鹬死死地拉着蚌肉,蚌想回到河里去,却无法脱身;蚌紧紧地钳着鹬嘴,鹬鸟想拔出嘴飞走,可是使出全身力气也拔不出来。
他俩谁也不肯让谁。
鹬发怒地威胁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在河滩上!哼,等着瞧吧!”
蚌也不甘示弱地说:“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你就会饿死在这里!你等着瞧吧!”
鹬蚌越吵越厉害,相持不下,越钳越紧,争得精疲力竭。
这时,有个渔翁提着鱼篓沿河走来,看见鹬蚌互相死斗,便毫不费力地把它们塞进鱼篓里,高高兴兴地带回家,做成了一顿美餐。
(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开发孩子想象力的寓言故事_为社稷忍羞

赵简子是春秋末年晋国的六卿之一。
他临终前留下遗嘱,要将二儿子赵无恤立为继承人。
有位名叫董阏于的臣僚问他:“历来都以长子继位,无恤是庶出又非长子,怎可以立为继承人呢?”
赵简子回答说:“我把自己的一群儿子都考虑过了,只有无恤为人能顾全大局,能为国家忍受羞辱。
”
赵无恤继位以后,有一天,他在宫殿请晋国的另一个大贵族知伯喝酒。
知伯倨傲无礼,酒席间百般侮辱赵无恤,可是赵无恤呢,他不但不发怒,而且还劝知伯“别生气,别生气”,但是知伯不知好歹,竟当着赵无恤家那么多下人的面打了赵无恤两个响亮的耳光。
左右侍臣都按捺不住怒火,要赵无恤把知伯杀了。
赵无恤劝住他们,说:“先君指定我为继承人,说过我能为社稷忍辱,我怎能因小失大而去杀人呢?”
过了10个月,知伯倚仗自己强大,向赵无恤勒索领地,赵无恤没有答应。
知伯恼羞成怒,率重兵将赵无恤围困在晋阳,又决汾水灌城,大有一口吞吃之势。
但是赵无恤没有认输,也没因此就失去信心,仍然顽强御敌。
第二年,他联合晋国的韩、魏二卿,分兵出击,将知伯军队彻底击溃,形成了“三家分晋”的局势。
在庆贺胜利的宴席上,赵无恤将知伯的头颅做成酒器,犒军痛饮。
《邹忌》读后感精彩5篇

《邹忌》读后感精彩5篇《邹忌》读后感篇一近来工作挺忙的,思绪也跟着忙碌起来,甚觉脑子非常兴奋,在夜深人静之时,不觉读书兴发,随心翻阅《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时,使读了起来,过去多次读过此文,并在上面画了不少圈和杠,但仍未嚼透,现读起来颇有感触,其中体现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例如“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一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作者不仅把道理讲得非常透彻,而且学以致用。
他使我也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读书要读懂别人,首先要读懂自己,只有读懂自己,才能自知之明,也才能真正读懂别人。
从文中得知,邹忌这个人还真是有点自知之明,自觉不如徐公长得帅,然而,妻妄却说他帅。
邹“暮寝而思之”,悟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妄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这一番自我省思,则很有自觉性和哲理性,在这一点上自觉不如,往往自以为是的多,自以为非的少,尤其是当人夸己时常常沾沾自喜,说明自己还缺少自知之明,没有真正读懂自己。
邹忌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不因妻妄和客人的赞美而昏昏然、飘飘然,而是看到了她们的动机和偏见。
依我看,邹忌真正读懂了自己,正因为这样他才有可能读懂齐王。
邹忌正是从评议闺房琐事入题,顺势向齐王进势,这也正是邹忌的高明之处。
邹曰则“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庭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类,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进而使得齐王从邹忌不因他人奉承而不受蒙蔽一事中受到启发,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此后,齐王听了邹忌的劝告,不因权势而堵塞言路,“悬尝纳谏”。
现实生活中,好多人并没有读懂自己,何以不少人往往因别人的奉承而昏昏然,因上级的表扬而飘飘然。
有的人听到一点恭维话便忘乎所以,而听到一点逆耳之言,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
对于这些沉醉于阿谀奉承之中的人们,难道不需要用邹忌的哲理启蒙启蒙吗?在一些公务人员中,有的人真的不如古人,明明知道自己身上的毛病,就是不承认,躲躲闪闪,文过饰非;有的爱吹不爱批,听到一点批评,便火冒三丈;更有甚者,有的仗势欺人,对敢于批评的人穿“小鞋”,甚至打击报复,这种人最终难免要垮台!《邹忌》读后感篇二我的高中第三册语文课本里有一篇《纳谏与止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时期,在齐国有一位被公认的美男子,别人都叫他徐公。
和徐公家离得不远,有一户人家,那家人的主人叫邹忌。
邹忌也是一个长得还算魁伟漂亮的男子。
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对着镜子,问他的妻子说:“你看,我和那个徐公比,哪个漂亮些?”
妻子答道:“当然是我相公漂亮了,他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徐公是闻名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更漂亮,所以又去问他的小妾:“你看,我和徐公比,哪个漂亮些?”
小妾也回答:“徐公虽然漂亮,但他离您还差得远呢!他怎么能和您比呢?”
邹忌听到妻妾都这样说,感到很得意,心想:连妻妾都这样说我,那肯定就是我最美了。
过了一天,有个客人来邹忌家拜访他,邹忌就摆下了酒席去招待他,席间,邹忌又顺便问了问客人:“我和徐公比美,你认为哪个更漂亮一点儿呢?”
客人的回答也同样是:“徐公没有您漂亮。
”
这句话使得邹忌更加得意了,他现在都不知道自己有多漂亮了。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到了邹忌家里,邹忌就把徐公的面貌、身材、姿态等各方面都仔细打量了一番,又暗中和自己相比,始终看不出他什么地方比徐公漂亮。
徐公走了以后,他又去照了一回镜子,更觉得自己比徐公逊色。
邹忌为这事夜晚睡不着觉。
他想了又想,终于得出一个结论:“妻子对我有偏爱,当然要说我漂亮;妾呢,她是怕我,所以也说我漂亮;至于客人的当面捧我,那还不是因为他有求于我吗?”
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要被假话蒙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