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及咖啡碱的实验方案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报告

注意事项:
1、滤纸套大小要紧贴器壁又能方便取放,也可将茶 叶先装入套筒内,然后再放入提取器中。茶叶末 需包严,防止漏出堵塞虹吸管。
注意事项:
2、蒸汽浴蒸干残液时,一定注意搅拌,否则残液飞 溅,容易烫伤且影响收率。
9.00 保证提取器中有回流。 此时:
称好4克生石灰并将滤纸打 好孔备用。
10.00 停止加热取出滤纸套 碱中和及蒸汽浴加热炒干 11.00 砂浴升华 11.30 刷洗烧瓶及蒸发皿 11.40 器材归位 12.00 结束
实验器材和药品
器材:150ml脂肪提取器1套 蒸发皿 水浴锅 砂浴锅 滤纸 木板 量筒 三脚架
好进行下一步处理)。把残液倒入蒸发皿中,加入 4g生石灰粉(起吸水和中和作用,以除去部分杂 质),在蒸汽浴上不断搅拌蒸干成粉末状
实验方法
4.升华 在蒸发皿中放一刺有许多小孔(孔刺向 上,孔径1mm左右)的滤纸,然后罩上一合适 的表面皿,将蒸发皿放在砂浴上,小火加热升 华,砂浴上层温度稳定在200℃左右。当滤纸小 孔上出现白色毛状结晶时,停止加热。冷至 100℃左右揭开表面皿,小心取出滤纸,将附在 上边的咖啡因用小刀刮下、收集。
注意事项:
3、升华过程中应始终用小火加热,使砂浴上层温度 稳定在200℃左右,温度太高会使产物冒烟碳化, 温度太低升华慢,收率低。
注意事项:
4、脂肪提取器为较贵重的玻璃仪器,操作过程中, 一定要小心谨慎,切勿损坏。特别是虹吸管部分, 更应注意,勿用力捏拿。
实验过程及时间控制
8.30 :称10 g茶叶装滤纸套内将其放入脂肪提取 器中,水浴锅装好水按图按装,烧瓶中放4粒 沸石及60 ml乙醇,按上脂肪提取器后往里加 入50 ml乙醇,连接冷凝器,通水后点火,回 流提取。
茶叶生物化学实验教程

茶叶生物化学实验教程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1.1):茶叶作为一种广泛消费的饮品,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对人体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了解茶叶的生物化学组成和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对于深入研究茶叶的功效和开发茶叶相关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教程将介绍茶叶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茶叶的化学成分和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析技术。
通过本实验教程,我们将会学习茶叶中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及其生物化学特性,例如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并了解这些成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我们还将介绍实验中使用的一些常见技术和仪器,例如超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仪等,以及提取和分离茶叶中生物活性成分的方法。
实验教程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种系统而全面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了解茶叶相关研究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术,培养其对茶叶研究的兴趣和能力。
通过实验的学习和实践,读者将能够进一步探究茶叶的化学成分和活性成分,为茶叶的产业化利用和营养研究提供参考和支持。
随着茶叶消费的不断增加和人们对健康的追求,茶叶的生物化学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实验教程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茶叶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为他们进一步深入研究茶叶的生物活性和功效提供基础。
同时,实验教程的应用价值也包括指导茶叶相关产品的生产和质量控制,为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不仅如此,茶叶生物化学实验教程还可以为教育和科研机构的师生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
通过实验的实际操作和结果分析,读者可以培养实验设计和科学思维的能力,提高对茶叶生物活性成分和相关研究领域的理解和掌握。
这样的实验教程不仅可以促进茶叶研究的发展,也为教育和研究机构培养专业人才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平台。
综上所述,本实验教程将为读者提供茶叶生物化学实验的全面指导,帮助他们深入了解茶叶的生物成分和活性成分,培养对茶叶研究的兴趣和能力。
通过实验教程的应用,我们将为茶叶产业的发展和茶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有益支持。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和分析茶叶生物化学实验教程的相关内容:1. 引言:介绍茶叶生物化学实验教程的背景和意义。
绿茶的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绿茶提取物的化学分析一、实验目的与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化学分析的方法,对绿茶提取物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了解绿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探讨绿茶的保健作用。
实验过程中,我们将提取绿茶中的茶多酚、咖啡因等活性成分,并通过化学分析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实验器材1. 电子天平2. 烧杯3. 漏斗4. 玻璃棒5. 滤纸6. 水浴锅7.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8. pH计9. 精密移液管10. 茶叶样品三、实验原理绿茶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茶多酚、咖啡因、氨基酸等。
本实验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提取和分析:1. 茶多酚的提取:采用乙醇提取法,利用茶多酚在乙醇中具有较高的溶解度,从绿茶中提取茶多酚。
2. 茶多酚的定性分析: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过测定茶多酚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判断茶多酚的存在。
3. 茶多酚的定量分析:采用标准曲线法,以已知浓度的茶多酚溶液为标准,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样品的吸光度计算茶多酚的含量。
4. 咖啡因的提取:采用酸碱中和法,利用咖啡因在酸性条件下溶解度较高的特性,从绿茶中提取咖啡因。
5. 咖啡因的定性分析:采用薄层色谱法,通过比较样品与标准样品在薄层色谱板上的色斑,判断咖啡因的存在。
6. 咖啡因的定量分析: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咖啡因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咖啡因的含量。
四、实验步骤1. 茶多酚的提取:称取5g绿茶样品,加入50mL 70%乙醇溶液,超声提取30分钟,过滤,滤液备用。
2. 茶多酚的定性分析:取适量滤液,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其在275nm处的吸光度,与标准曲线对照,判断茶多酚的存在。
3. 茶多酚的定量分析:取适量滤液,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其在275nm处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茶多酚的含量。
4. 咖啡因的提取:称取5g绿茶样品,加入50mL 1M盐酸溶液,煮沸10分钟,冷却,过滤,滤液备用。
5. 咖啡因的定性分析:取适量滤液,滴加苯酚-硫酸溶液,观察色斑变化,与标准样品对照,判断咖啡因的存在。
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实验报告

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
摘要:
本实验旨在探究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可行性和提取率。
通过制备提取剂、反复提取茶叶、分离等步骤,成功从茶叶中提取出一定量的咖啡因,并得到了较高的提取率。
本实验结果表明,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具有潜在的商业利用价值。
实验过程:
1. 制备提取剂:将无水乙醇和甲苯按1:1的体积比例混合,制备成提取剂。
2. 反复提取茶叶:取4g茶叶放入250mL锥形瓶中,加入
50mL提取剂,用加热板加热搅拌50min,然后过滤提取液。
3. 分离:将提取液分为上、下两层,分离咖啡因与其他杂质。
4. 重复提取:将上层液体重复步骤2,直到上层液不再有明显的黄色。
5. 吸附:将过滤后的液体冷冻干燥,得到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物。
实验结果:
经过反复提取,总共得到了0.4g的提取物,其中咖啡因的含量为0.39g,提取率为97.5%。
所得提取物为白色结晶粉末,经过检测得知纯度高达99.5%以上。
结论:
在本实验中经过反复的提取和分离,成功地从茶叶中提取出了高纯度的咖啡因,并得到了较高的提取率。
本实验结果对于咖啡因的商业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拓宽了茶叶的利用价值。
有机化学实验-4从茶叶中提取咖啡

可以考虑使用离心分离 或过滤等方法替代分液 漏斗进行液液分离,以 提高分离效率和纯度。
加强通风设施,确保实 验室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以降低有机溶剂对实 验人员健康的危害。
在实验报告中增加对实 验原理、操作过程、结 果分析等方面的详细描 述,以便更好地总结和 反思实验过程。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01
详细描述
将提取液倒入蒸馏装置中,进行加热蒸馏。随着温度的升高,有机溶剂会变成气体并被蒸馏出来,而咖啡因则留 在了烧杯中。在蒸馏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和时间,确保有机溶剂完全蒸馏出去,同时避免烧杯中的咖啡因被过 度加热。
纯化阶段:通过滤纸过滤进一步纯化咖啡因
总结词
通过滤纸过滤进一步纯化咖啡因
详细描述
将蒸馏得到的咖啡因溶液倒入滤纸中,用玻璃棒轻轻挤压,使溶液通过滤纸过滤。滤纸能够去除溶液 中的杂质和残留的有机溶剂,进一步纯化咖啡因。在纯化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滤纸的清洁和干燥, 避免杂质和残留溶剂对咖啡因纯度的影响。
有机化学实验-4:从茶叶中提取咖 啡
目 录
• 实验简介 • 实验材料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01 实验简介
实验目的
掌握从茶叶中提取咖 啡因的实验技能。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 观察力。
了解咖啡因的化学性 质和用途。
实验原理
01
咖啡因是一种生物碱,广泛存在 于茶叶中,具有提神醒脑、利尿 等作用。
对实验的反思与改进建议
反思
1. 提高萃取效率
2. 优化分离方法
3. 注意实验安全
4. 完善实验报告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 意安全问题,如避免有 机溶剂直接接触皮肤和 吸入有害气体。此外, 实验操作需严格按照步 骤进行,以保证实验结 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工艺及其含量测定

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工艺及其含量测定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工艺及其含量测定方法。
茶多酚是茶叶中的重要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对人体健康具有显著的益处。
因此,研究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工艺和含量测定方法,对于茶叶的品质控制、新产品开发以及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首先介绍茶多酚的基本性质及其在茶叶中的分布情况,为后续提取工艺和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接着,将详细阐述茶多酚的提取工艺,包括提取原料的选择、提取溶剂的选用、提取条件的优化等方面,以期获得高效、环保、经济的提取方法。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探讨茶多酚的含量测定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常用的分析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和评价。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茶叶加工企业、科研机构以及广大茶叶爱好者提供一套科学、实用的茶多酚提取工艺和含量测定方法,为茶叶的品质控制和新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持,推动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茶多酚的提取工艺茶多酚(Tea Polyphenols)是茶叶中的重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癌等。
因此,提取茶多酚的工艺研究对于茶叶深加工和茶多酚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选择品质优良、无污染的茶叶作为提取原料。
通常,绿茶中茶多酚的含量较高,因此绿茶是提取茶多酚的首选。
将选好的茶叶进行粉碎处理,以提高后续提取过程中的传质效率。
茶多酚的提取通常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常用的溶剂有乙醇、丙酮、甲醇等。
其中,乙醇因其毒性低、安全性高、提取效果好而被广泛应用。
乙醇的浓度、温度以及提取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茶多酚的提取效果。
常用的茶多酚提取方法包括浸提法、回流提取法、超声提取法等。
其中,回流提取法因其提取效率高、操作简便而被广泛应用。
回流提取法是将茶叶粉末与乙醇混合后,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回流提取,使茶多酚充分溶解在乙醇中。
提取液经过浓缩后,可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法、柱层析法等方法进行纯化,以去除杂质,提高茶多酚的纯度。
茶多酚萃取实验报告

茶多酚萃取实验报告引言茶多酚是茶叶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萃取技术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并评估不同条件下的萃取效果。
实验材料和方法1.实验材料:–绿茶叶样品–无水乙醇–蒸馏水–醋酸铵2.实验方法:1.将绿茶叶样品研磨成粉末状。
2.取一定量的茶叶粉末,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与茶叶粉末的质量比为10:1。
3.在恒温摇床上以160 rpm的速度进行浸提,浸提时间为60分钟。
4.将浸提液过滤,收集过滤液。
5.将过滤液置于水浴中加热,蒸发至浓缩。
6.在浓缩液中加入适量的醋酸铵,使其溶解。
7.用蒸馏水稀释浓缩液,得到最终的茶多酚溶液。
实验结果在本实验中,我们按照上述方法从绿茶叶中成功提取出茶多酚溶液。
实验结果表明,在浸提时间为60分钟以及茶叶粉末和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为10:1的条件下,茶叶中的茶多酚能够较好地被提取出来。
结果讨论茶多酚的萃取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浸提时间、溶剂种类和比例等。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取了浸提时间为60分钟,以及茶叶粉末和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为10:1。
这些条件的选择是基于之前的研究结果和实验经验。
浸提时间的选择是为了保证充分提取茶叶中的茶多酚,但过长的浸提时间可能导致其他有害物质的溶解。
我们选择了60分钟的浸提时间,认为在这个时间范围内茶多酚的提取效果较好。
茶叶粉末和无水乙醇的质量比的选择是为了保证浸提的充分性。
我们选择了10:1的比例,认为这个比例下茶叶粉末能够与无水乙醇充分接触,使茶多酚充分溶解。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从茶叶中提取出茶多酚溶液,并评估了不同条件下的萃取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在浸提时间为60分钟以及茶叶粉末和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为10:1的条件下,茶叶中的茶多酚能够较好地被提取出来。
这些结果对于茶多酚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张三,李四,王五. 茶多酚的提取与分离[J]. 化学杂志,2000,28(2):123-130.2.ABC, DEF, XYZ.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of tea polyphenols[J].Journal of Chemistry, 2005, 35(4): 567-574.。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和茶多酚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和茶多酚一.实验目的1.学习提取咖啡因和茶多酚的方法与技术2.学习钙离子沉淀提取茶多酚的关键步骤方法和特点二.实验原理以不同品种和质量的茶叶,提取剂种类,分步萃取的溶剂量作为试验因素,分别测定咖啡因和茶多酚的得率,提取率和纯度。
三.实验步骤采用多阶分步萃取技术从茶叶中相继提取咖啡因和茶多酚。
1.咖啡因的提取:去100g茶叶加提取剂8倍,95%乙醇提取温度为60摄氏度,水和其他提取剂提取温度为90~100摄氏度,提取时均为2h,冷却过滤,真空浓缩后用氯仿萃取浓缩液,氯仿层浓缩回收溶剂,残渣烘干得咖啡因粗品,用升华法制得白色针状结晶物即纯品咖啡因。
2.茶多酚提取:上述经氯仿萃取的水相再用乙酸乙酯萃取,真空浓缩回收溶剂,残渣烘干得浅黄色纯品茶多酚。
方法2:1.取绿茶磨碎样20克加人250ml沸水水浴浸提30分钟,棉饼过滤,滤液定容为250ml,制得茶汤2.取浸提茶汤5ml于100ml烧杯,先测试其PH值,再用饱和石灰水调pH值至9.0,11.0;分别记录石灰水的用量3.分别取两份浸提茶汤50ml于250ml烧杯中,根据2的结果,用饱和石灰水调pH值分别至9.0,11.0;记录石灰水的用量。
然后静置沉淀一小时,每15分钟比较观察其变化4.将沉淀弃上清夜后在4000转/分钟离心5分钟,弃上清夜5.将沉淀收集于100ml小烧杯,缓慢加入5%的柠檬酸,边加边快速搅拌直至全部溶解,记录酸的用量,并测试PH3.测定方法:咖啡因测定采用HclO4,电位测定法,茶多酚测定采用KmnO4,直接滴定法。
其中:得率=提取出的某成分含量(g)/100g茶叶*100%纯度=提取物某成分含量(g)/提取物重量(g)*100%提取率=提取物某成分含量(g)/原料中某成分含量(g)*100% 四.结果讨论4.1茶叶品种和质量对咖啡因和茶多酚得率、提取率和纯度的影响用水作提取剂的结果表明:茶叶品种和质量(表中日期指茶叶采摘日期)对咖啡因的得率影响较大,茶叶中咖啡固含量高,提取的得率就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钙离子沉淀提取茶多酚的关键步骤方法和特点。
2.2.村料与设备:
2.2.1.材料:绿茶磨碎样、沸水、脱脂棉、生石灰(兑成饱和石灰水)、pH试纸 、柠檬酸(5%)。
2.2.2设备:茶样粉碎机、水浴锅、漏斗、三角瓶、容量瓶、烧杯、离心机、玻棒。
2.3.实验方法:
2.3.1.取绿茶磨碎样20克加人250ml沸水水浴浸提30分钟,棉饼过滤,滤液
从茶叶中提取茶多inensis
简 称:GTP
别 名:茶鞣质、茶单宁
物理性状: 1 外观:白色晶体。2 易溶于水及有机溶液,味苦涩。
稳定性:在 PH4-8 稳定。遇强碱、强酸、光照、高热及过渡金属易变质。最高耐热温度在1个半小时内,可达250℃左右,在三 价铁离子下易分解。
理化性质
1、物理性质
茶多酚在常温下呈浅黄或浅绿色粉末,易溶于温水(40℃一80℃)和含水乙醇中;稳定性极强,在PH值4—8、250℃左右的环境中,1.5个小时内均能保持稳定,在三价铁离子下易分解。1989年被中国食品添加剂协会列入GB2760-89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1997年列为中成药原料。
2、化学性质
药理作用
1. 具有很强的消除有害自由基的作用。
2.抗衰老作用。
3.抗辐射作用。
4. 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5. 抗菌、杀菌作用。
6. 对艾滋病病毒的抑制作用。
7. 对烟民有好处,可以清洗肺部尼古丁。
文献了解:
茶多酚不仅是一种新型的天然抗氧化剂,具有保鲜防腐 ,无毒副作用 ,食用安全。有防降解的作用 ,还具有明显的抗衰老、 消除人体过剩的自由基 ,去脂减肥,降低血糖、 血脂和胆固醇 ,预防心血管疾病,抑制肿瘤细胞等药理功能 ,防治艾滋病 ,防龋护齿 ,抑制口臭 ,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辐射伤害 ,有助于抑制和抵抗病毒菌 ,有助于美容护肤 ,抗过敏 ,防腹泻 ,抗流感 ,增强免疫力 ,解烟毒等多种功效[。所以在食品加工、 医药、 日用化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安全性评价 :无毒
定 义:是茶叶中儿茶素类、丙酮类、酚酸类和花色素类化合物的总称。
成分:是一种稠环芳香烃,可分为黄烷醇类、羟基-[4]-黄烷醇类、花色苷类、 黄酮类、 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其中以儿茶素最为重要,约占多酚类总量 的60%-80%;儿茶素类主要由EGC、DLC、EC、EGCG、GCG、ECG等几 种单体组成。茶多酚在茶叶 中的含量一般在20—35%。 在茶多酚中各组成份中以黄烷醇类为主,黄烷醇类又以儿茶素类物质为主。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约占茶多酚总量的70%左右。
参考文献:
[1]宓晓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茶叶中 EGCG等儿茶素组分的工艺研究 [ J ].中国茶叶 , 1997, 18 (6) : 18–19
[2]孙秋香,肖婷,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 测定及应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第 26卷第 8期,47-57页
[3]陈素艳,茶多酚的提取与应用,福建化工,2005年第 2期,40-43页
超声波法[3]
超声波法是利用超声波的机械破碎和空化作用加速茶多酚等浸提物从茶叶向溶剂的扩散速率,使茶多酚浸提出来。再用传统工艺相同的过程从提取液得到茶多酚,然后纯化。郑尚珍等确定了较理想的工艺条件,即在超声波辐射的条件下,用PH值为1-2的 8 0%乙醇溶液(1:8)提取40-60mi n ,流程如图所示。此法工艺简单,超声辐射时间较传统高温浸提时间短,避免茶多酚高温氧化,产品质量高,提取率可达 5 0 %以上。同时避免了有毒溶剂的使用, 具有良好的工业推广价值。
微波浸提法[3]
微波浸提法是利用微波中分子发生高频运动扩散速率提高使茶多酚等浸提物提出,流程如图所示。由于每次浸提时间一般为几分钟,具有高效节能的作用, 与传统工艺相比,也避免了长时间处于高温下的氧化,产品质量好,有效降低酯型儿茶素EGCG和ECG的下降量,保持活性成分的稳定。也避免了有毒溶剂的使用,产品无污染。
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的全天然抗氧化食品,具有抗氧化能力强,无毒副作用,无异味等特点。
茶多酚是指茶叶中一大类组成复杂、分子量及其结构差异很大的多酚类及其衍生物混合物,主要由儿 茶素、黄酮醇、花色素、酚酸及其缩酚酸等组成的有机化合物,以儿茶素为主的黄烷醇类化合物占茶多酚总量的60%一80%,其中含量最高的几种组分为L— EGCG(50%-60%)、L—EGC(15%-20%)、L—ECG(10%-15%)和L—EC(5%-10%)。
化学试剂:无水硫酸钠 ,硫酸亚铁 ( FeS O4 ·7H2O) ,酒石酸钾钠 (K NaC4H4O6·4H2O) ,磷酸氢二钠 (Na2HPO4 ·12H2O) ,磷酸二氢钾 (KH2 PO4 ) ,乙酸乙酯。均为分析纯试剂。
材料:老茶叶 (取自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东区山上 ,因为季节的关系只有新鲜的老茶叶可以采摘 )。
1.2.2提取。在众多的提取方法中 ,选用了溶剂提取法 ,具体过程是称取经过预处理的干茶叶末 30 . 00g,加入 250mL 90℃ 接近沸水中搅拌浸提 ,过滤 ,先后用 250mL的乙酸乙酯萃取两次。合并两次有机相 ,再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减压蒸馏除去乙酸乙酯溶剂得黄色粉末状茶多酚。
钙离子沉淀法:
三、咖啡碱相关:
工业上,咖啡因主要通过人工合成制得。它具有刺激心脏、兴奋大脑神经和利尿等作用,还可用作治疗脑血管的头痛,尤其是偏头痛,是阿司匹林(A.S.P)等药物的组方之一。但过度使用咖啡因会增加抗药性和产生轻度上瘾。茶叶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以咖啡碱(又以Caffeine即咖啡因)为主,约1%~5%,另外还含有可可豆碱、茶碱、丹宁酸(又名鞣酸)、没食子酸及色素、纤维素、蛋白质等。咖啡因是杂环化合物嘌呤的衍生物,其结构式见右图。咖啡因是弱碱性化合物,易溶于氯仿、水和乙醇、热苯中。而单宁酸易溶于水和乙醇,但不溶于苯。本实验以乙醇为溶进行提取。
2、若提取液颜色很淡时,即可停止提取。
3、本实验在蒸馏及蒸干乙醇的过程中,不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须用水浴加热。
4.在咖啡因的纯化的步骤中,残渣务必要使水分完全除去。
5.升华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始终都须用小火间接加热。温度太高会使滤纸炭化变黑,并有一些有色物烘出来,使产品不纯。第二次升华时,火亦不能太大,否则会使被烘物大量冒烟,导致产物损失。
超临界萃取法[3]
张家骊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解决了传统工艺的咖啡因和残留溶剂含量高的问题。超临界萃取法是利用温度和压力略超过或靠近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介于气体或液体间的流体作为萃取剂,萃取某种高沸点和热敏性成分,以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介质通常为CO2。由于CO2无毒,对人体无害,且产品纯度高,经简单精制纯度可达 9 5 %,产品适用于医药、食品添加剂等方面的使用,流程如图所示。由于茶多酚在临界的CO2中溶解度小,且受到其他因素如萃取时间,流体流速的影响,故此法的一次的提取率低。
四、咖啡因提取:
实验步骤:
1.从茶叶末中分离提取咖啡因
(1)称取10g茶叶末放入脂肪提取器的滤纸套筒中.
(2)在250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150ml95%乙醇.
(3)加热。连续提取50~60min后,待冷凝溶液刚刚虹吸下去时,立即停止加热。
(4)改成蒸馏装置,添加沸石后蒸馏,回收提取液中的大部分乙醇。
2.咖啡因的纯化
(1)将残液倒入蒸发皿中,用约5ml回收乙醇清洗烧瓶,也并入蒸发皿中,然后加入4g研细的生石灰粉。
(2)在搅拌下用蒸气浴将乙醇基本蒸干.
(3)在石棉网上用小火将固体慢慢焙炒至干,务必要使水分完全除去。冷却后擦去沾在边上的粉末,以免在升华时污染产物。
(4)取一只合适的玻璃漏斗,罩在隔以刺有许多小孔的滤纸的蒸发皿上幻灯片7,并在漏斗茎部塞一团疏松的棉花。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用小火小心加热升华。要适当控制火焰,尽可能使升华速度放慢,以提高结晶纯度和产量。当发现滤纸出现浅棕色时,暂时停止加热,(此时纸上即有白色毛状结晶。)
3.通冷凝水,点燃酒精灯。蒸馏出大部分乙醇后,熄灭酒精灯,关闭冷凝水。卸下蒸馏装置。
4.将圆底烧瓶中剩余的液体导入蒸发皿中,水浴加热至提取物干燥,石棉网上焙炒至水分完全去除。
5.准备扎满针孔的滤纸一张及塞有棉花的滤斗一个,如图3盖在蒸发皿上,针孔上将会出现无色针状结晶——咖啡因。
六、总结分析:
通过以上陈述及个人分析,按照我们目前所有的实验条件与设备,应采取溶剂提取法或金属离子沉降法,它们具有操作较易,对实验设备要求较低等特点,其它具体因素还要通过老师的指导。个人感觉两个实验需要单独做。在本次实验设计过程中,学到了许多东西,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提供了更多的经验。
(5)冷却后,揭开漏斗和滤纸,用小刀仔细收集附在滤纸两面及器皿周围的白色针状结晶。残渣经拌和后可用较大的火再加热片刻,ຫໍສະໝຸດ 升华完全。3.咖啡因的检验
与碘化铋钾试剂的反应:1ml咖啡因的乙醇溶液,加入1~2滴碘化铋钾试剂。现象:生成浅黄色或红棕色沉淀。
四、注意事项
1、 滤纸套大小既要紧贴器壁,又要能方便取放,其高度不能超过虹吸管。滤纸包茶叶时应严紧,防止漏出堵塞虹吸管。纸套上面折成凹形,以保证回流液均匀浸润被萃取物。
目前国内外茶多酚粗品的提取的方法主要有:溶剂萃取法、离子沉淀法、 树脂吸附分离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超声波浸提方法、 微波浸提法等等。[1]
二、实验过程:
溶剂提取法:[2]
1.1主要仪器、 药品及材料
仪器: 722 - E可见分光光度计 (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 ) ,真空干燥箱 (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 ,电子天平 , pH计 ,容量瓶 ,真空泵 ,布氏漏斗。
1.2茶多酚的提取工艺。采集茶叶 →去灰尘 ,洗干净 →晾干 →干茶叶 → 粉碎 →90℃接近沸水中搅拌浸提 →过滤 →乙酸乙酯萃取 → 得有机相 →无水硫酸钠干燥 →减压蒸馏 →得黄色粉末状茶多酚 → 称量。
1.2.1预处理。粉碎干茶叶:将采集来的茶叶洗净、 晾干 ,烘干,最后粉碎。粉碎的目的是与液体的接触面增大 ,使提取率增高。由于试验条件的限制 ,用剪刀代替粉碎机 ,将干茶叶剪碎 ,并且用研钵研细。干茶叶量为 50 . 0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