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病护理手册
儿科疾病的护理

儿科疾病的护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环境的变迁,儿科疾病在儿童中的发生率逐渐增加。
作为父母或护理者,了解并掌握儿科疾病的护理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儿科疾病的护理方法,以帮助您更好地应对这些疾病,保护孩子的健康。
一、感冒与咳嗽感冒和咳嗽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一旦发生就需要及时采取护理措施。
首先,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积聚的病毒。
其次,饮食上要注意清淡、易消化,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
同时,遵医嘱给予适当的退热药物,以缓解发热不适。
另外,给予孩子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有助于促进康复。
二、腹泻腹泻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的腹泻会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因此,在腹泻期间,要确保孩子的水分补充。
父母可采用口服补液盐溶液或含有盐分的食物,如稀粥、浓汤等。
同时,注意观察孩子的排尿情况,及时更换湿透的尿布,避免感染。
如腹泻情况严重,应尽快就医。
三、哮喘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常伴有咳嗽、喘息等症状。
针对哮喘患儿的护理,应首先创造一个干净、无烟的环境,避免过敏原的接触。
其次,确保患儿的长期控制药物按时使用,及时给予急救药物。
父母要特别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加重的迹象,要及时就医。
四、生病前与生病后的护理在孩子生病之前,家长可通过增加锻炼、合理饮食以及加强免疫力的方式来提高孩子的抵抗力。
而当孩子生病后,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并遵医嘱进行相应治疗。
在照料生病的孩子时,保持温暖的室内环境、适度的休息和充足的水分摄入都是至关重要的。
五、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除了对儿童疾病的护理,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积极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常通风、注意饮食均衡、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等,都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六、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在儿科疾病的护理中,除了生理护理,心理护理也至关重要。
孩子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病情的变化和康复的速度。
因此,父母和护理者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爱护,耐心倾听他们的感受,并用积极的语言传达信心和勇气,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疾病。
儿童常见皮肤疾病与护理要点

婴幼儿荨麻疹的护理要点
1 1. 清洁皮肤
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肥皂和沐浴露。
2 2. 保持凉爽
穿宽松、透气的衣服,避免过度出汗,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3 3. 避免抓挠
剪短指甲,并使用棉手套保护宝宝免受抓挠,防止感染。
4 4. 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抗炎药等药物,缓解瘙痒症状。
婴幼儿脂溢性皮炎
快速出现消失
荨麻疹斑块通常在几分钟到几个 小时内出现,然后自行消失。
反复出现
荨麻疹斑块可能反复出现,持续 数天、数周甚至更长时间。
婴幼儿荨麻疹的成因
过敏反应
食物、药物、花粉等过敏原是 常见的诱因,引起免疫系统过 度反应,导致荨麻疹。
感染因素
病毒、细菌等感染,如感冒、 喉咙痛等,可能引起免疫系统 过度反应,导致荨麻疹。
3 3. 渗出
4 4. 疼痛
湿疹的皮疹可能会渗出液体,形成黄色结痂,有时会伴有肿 胀和红肿。
湿疹会引起疼痛,特别是当婴儿抓挠皮肤时,这可能会导致 皮肤破损和感染。
婴幼儿湿疹的成因
遗传因素
湿疹有家族遗传倾向。父母一 方或双方有湿疹史,孩子患湿 疹的可能性会增加。
环境因素
环境中的过敏原,如尘螨、花 粉、动物皮屑等,会导致皮肤 过敏,引发湿疹。
婴幼儿脂溢性皮炎的症状
头皮
头皮上出现黄色或棕色油腻的鳞屑,可能伴有轻微的瘙痒。
身体
胸部、背部、腋窝、腹股沟等皮肤褶皱处也可能出现类似的 症状。
面部
脸颊、额头、眉间出现红色或黄色的丘疹或斑块,可能伴有 鳞屑。
其他
婴幼儿脂溢性皮炎还可能出现头发稀疏、头皮发痒、睡眠不 安等症状。
婴幼儿脂溢性皮炎的成因
新编整理儿科疾病健康教育手册 [儿科常见疾病健康教育]
![新编整理儿科疾病健康教育手册 [儿科常见疾病健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78658eddaf1ffc4fff47ac11.png)
儿科疾病健康教育手册[儿科常见疾病健康教育]儿科健康教育知识新生儿保暧与散热⑴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冬天注意保暖,夏天注意散热。
居室阳光要充足,通风良好,冬季室温XX年长儿自愿服药,耐心说明,不可粗暴强迫。
6、任何中西药均不可混于乳汁中同时喂哺。
7、给药后应观察患儿反应在,如将药物吐出应立即处理,清除呕吐物,并使之安静。
母乳喂养卫生须知、婴儿出生后即可开始喂奶。
二、哺乳前洗净双手,用清洁热毛巾擦净乳头。
■•吸空母乳后,要轻轻拍婴儿背部排出空气。
四、婴儿出生4・6个月内母乳能满足孩子全部的营养需要,婴儿4-6后添加菜泥、水果汁、蛋黄等,7・8个月添加猪肝泥、肉未等,9-12个月每天可喂3次加一定量荤素菜副食品的原粥或饭。
1、刚出生的宝宝皮肤出现黄疸怎么办?因于新生儿期的宝宝由于肝脏功能不成熟,及其胆红素代谢的特点,约50%足月儿和80%早产儿可出现肉眼可见黄疸。
如果黄疸出现已达到大腿,医生建议您给宝宝查肝功能,而其中血清胆红素浓度可帮助区分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足月儿总胆红素不超过XX年会感冒4・5次,有时甚至更多。
对儿童来说,反复不断的呼吸道感染,常伴有厌食,还容易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慢性疾病,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对学龄儿童还耽误学习,而且由于反复感染,发源经常使用抗生素治疗,长期反复的抗生素治疗会进一步削弱人体的免疫力。
所以儿童呼吸道感染必须及时治疗,并要求儿童及早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
7、远离感冒的温馨提示为了让你宝宝患感冒机会降低再降低,请留意每个孩子一年平均患感冒的次数6次左右。
但孩子们每得一次感冒他们的身体与病毒可作战能力可增强一些,到他们上学后感冒的次数会大大减少。
感冒孩子间可传染,感冒一般会持续6・14天,最初的3天传染性最强,但两周后仍然可发生孩子之间互相传染的机会。
孩子患感冒的症状仅仅表现为流鼻涕时,大家并不在意,而宝宝喜欢用手去擦鼻涕,细菌或病毒就到了他的手上衣服上玩具上了。
宝宝常见疾病的防治和护理手册

宝宝常见疾病的防治和护理手册1.婴幼童常见疾病有哪些2.新生儿常见病症的观察及护理3.春季宝宝常见病及护理大全4.春夏季幼儿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5.想要避免新生宝宝生病,宝妈就要掌握哪五大日常护理事项?6.宝宝湿疹的预防和护理婴幼童常见疾病有哪些新生儿常见病早产儿常见病小儿常见病婴儿疫苗接种全国儿童医院TOP婴幼儿因为自身身体没有发育成熟,免疫系统也不完善,所以经常生病。
宝宝生病了,妈妈是最着急上火看着心疼的,宝宝的身体健康时时牵动着父母的心。
虽然小心呵护,但是宝宝还是会因为各种原因患上感冒、咳嗽、偏食、皮肤病等常见疾病,所以提前了解婴幼儿常见病才可以有备无患。
婴幼童常见疾病有哪些?0-6岁宝宝不同阶段各有什么常见疾病和如何预防?婴儿疫苗接种时间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婴幼童常见疾病一览。
新生儿常见病新生儿先天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病因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
症状经常感冒、生长发育差、喂奶困难、易疲乏、喜欢蹲踞等。
预防35岁以前生育;准妈妈要戒烟戒酒;加强对孕妇的保健;孕期远离磁场,不去高海拔地区。
幽门狭窄病因幽门肌间的神经丛发育不全,导致幽门括约肌松弛不良。
症状反胃和呕吐、右上腹部有肿块。
治疗手术治疗。
先天性髋关节脱臼症状有臀纹、大腿纹不对称,下肢不等长等。
预防新生儿期不要给患儿捋腿和捆腿。
镰形细胞病病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血红蛋白病。
症状患儿3~4个月大出现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及黄疸;6个月大可见肝、脾大,发育迟缓。
治疗采取对症治疗,主要是输血和药物治疗。
预防通过羊水穿刺获取胎儿细胞进行基因检测,可以作为产前诊断的依据。
唇裂和腭裂病因可能与遗传、营养、内分泌或感染、创伤等有关。
症状先天性唇裂和腭裂畸形。
治疗必须进行修复手术。
其他先天性疾病:畸形足、情绪低落综合征、神经管畸形、兔唇。
更多+新生儿常见病湿疹病因机体内部因素如免疫功能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等基础上,由多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儿童常见病护理(面诊辩证阴阳虚实)

儿童常见病护理(一)第一课:理论知识大家好,接下来会用5天时间给大家介绍儿童常见病护理(结合中医阴阳、虚实)以及一些小窍门,遇到问题及时快速处理。
这次课程虽然说是常见病,其实也可以用到非常见病上。
当然,中医调病,重点不是关注这个病,而是关注孩子本身整体的一些方面,究竟哪些方面,后面详解。
接下来,我先讲一下中医调病的基本原理,正确认识中医,如果你不明白调病原理,在孩子生病的时候,根本不会想到运用中医的方法,就先想到打针吃药了。
其实在中医里,很多病有相同的调法,我们叫异病同治。
就是不同病用同样的方法来治疗。
(也有同病异治)本次我要分享的窍门,大部分以异病同治为主。
儿童常见病比较多的有发烧、咳嗽、再就是吃不下饭,没胃口,还有便秘,腹泻,腹痛,湿疹,荨麻疹,流鼻血,鼻炎……大概这么多吧这些问题,看来没联系,其实始终有一条线贯穿,下面先讲中医阴阳的概念,就是把所有的东西分阴阳两大类。
阴阳并没有大家印象中那么玄乎,我给大家解释,大家就理解了。
阴阳最初的涵义很朴素,就是表示阳光的向和背,也即是向日是阳,背日为阴。
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阴和阳,既可以表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来分析一个事物的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面。
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
以天地而言,天气轻清为阳,地气重浊为阴;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润下属阴,火性热而炎上属阳。
不过,我还是多说一句,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这种相对性,一方面表现在一定条件下,阴和阳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
另一方面,体现于事物的无限可分性。
上面讲的是理论层面,有点复杂,那我总结下来了,记住就可以了。
对于儿童常见病:里面的症状、虚的症状、寒的症状、我认为是阴证为主。
表面的症状、实的症状、热的症状、我认为是阳证为主。
儿童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

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避免接触感染源。
合理饮食
均衡饮食,保证营养摄入,避 免过度摄入高糖高脂食物。
加强锻炼
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
02
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护理常规
感冒
总结词
感冒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通常 由病毒引起,表现为发热、咳嗽、流 涕等症状。
护理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证患儿充足休 息,遵医嘱治疗,注意患儿体温变化 ,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度 穿衣导致中暑等问题。
腹泻
腹泻症状
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形状改变,可能伴有 腹痛、发热等症状。
护理措施
在腹泻期间,家长应注意保持孩子饮食清淡,多饮水以补充电解质,避免油腻食 物加重肠道负担。同时,注意观察孩子病情变化,如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就医。
便秘
便秘症状
便秘也是儿童常见的消化道问题,表现为排便困难、大便干 燥、排便次数减少等。
哮喘
总结词
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炎症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胸闷、咳嗽等症 状,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
护理措施
避免过敏原,如烟雾、花粉、宠物毛发等;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清洁空调 滤网;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提供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鼓励患 儿进行适当的运动,增强体质。
03
儿童常见消化道疾病护理常规
儿童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1
• 儿童常见疾病概述 • 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护理常规 • 儿童常见消化道疾病护理常规 • 儿童常见皮肤疾病护理常规
01
儿童常见疾病概述
儿童常见疾病类型
上呼吸道感染
消化道疾病
皮肤疾病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儿科是专门研究儿童生长发育和儿科疾病的医学科学,针对儿童常见的疾病,进行合理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1.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常见儿童的初期症状为喷嚏、流涕、咳嗽等。
护理诊断如下:-气道清晰度减退:观察儿童的呼吸频率,定期清洁呼吸道。
-阻塞性呼吸:教育家长帮助儿童用盐水清洗鼻腔、采取正确的鼻息肉按摩。
-体温升高:监测体温,及时采取措施降低体温,如冷敷、退热药等。
-水分不足:鼓励儿童多喝水,避免口干舌燥。
2.腹泻腹泻是指每天排出的大便次数明显增多,大便量明显增大,大便呈液体或半液体,常伴有腹部胀气、腹痛等症状。
护理诊断如下:-备用液平衡失调:观察儿童的尿量、体重及液体摄入量,及时根据情况调整液体补充量。
-配合疾病治疗:根据病情,及时给予抗生素、消炎药等治疗。
-皮肤完整性破损:保持肛门及周围皮肤的清洁,定期更换纸尿裤或尿布。
-营养不良:鼓励儿童适量进食,注意提供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
3.肺炎肺炎是指由细菌、病毒等引起的肺组织感染,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发热、呼吸急促等。
护理诊断如下:-气道通畅度下降:定期清洁呼吸道,保持患儿气道通畅。
-体温升高:观察体温变化,及时采取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措施。
-缺氧:观察患儿的呼吸频率、心率和肤色,及时采取补充氧气等措施。
-营养不良:鼓励儿童适量进食,提供高营养的食物。
4.病毒性感冒病毒性感冒常见症状有流涕、鼻塞、咳嗽、发热等。
护理诊断如下:-气道通畅度下降:教育家长帮助儿童用盐水清洗鼻腔、采取正确的鼻息肉按摩。
-体温升高:监测体温,及时采取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措施。
-水分不足:鼓励儿童多喝水,避免口干舌燥。
-营养不良:鼓励儿童适量进食,提供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5.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由于机体缺乏铁元素而引起的贫血,常见症状有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苍白等。
护理诊断如下:-体液平衡失调:观察尿量、体重和体温,及时调整液体补充量。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儿科常见疾病涵盖了婴儿和儿童时期的各种疾病。
无论是急性疾病还是慢性疾病,正确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对于儿童的康复和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儿科疾病,包括感冒、流感、支气管炎和胃肠病,并提供相应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1.感冒感冒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常见症状包括流鼻涕、咳嗽、喉咙痛、发热和乏力。
护理诊断:-呼吸道清晰度受限-发热-疼痛和不适感护理措施:-给予足够的休息和睡眠-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鼓励儿童经常洗手,避免传播病毒-鼓励儿童使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嘴和鼻子,以防止病毒传播-使用婴儿鼻涕吸管或盐水滴鼻,以帮助清除鼻塞-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退热药物2.流感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常见症状包括高热、肌肉疼痛、咳嗽、喉咙痛和乏力。
护理诊断:-发热-疼痛和不适感-水分不足护理措施:-给予足够的休息和睡眠-鼓励儿童经常洗手,避免传播病毒-使用婴儿鼻涕吸管或盐水滴鼻,以帮助清除鼻塞-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退热药物-提供足够的水分,避免脱水3.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在幼儿中特别常见。
常见症状包括咳嗽、气喘、呼吸困难和发热。
护理诊断:-呼吸困难-咳嗽和气喘-发热-疼痛和不适感护理措施:-给予足够的休息和睡眠-避免暴露在吸烟和其他刺激性气体或物质的环境中-保持儿童保暖,以避免细菌感染-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氧气治疗或雾化吸入药物-提供充足的水分摄入,以帮助稀释和排出痰液-温和地敲击背部和胸部,以帮助儿童排出痰液4.胃肠病胃肠病包括腹泻、呕吐和腹痛等症状。
常见的胃肠病包括胃肠炎和食物中毒。
护理诊断:-水分不足-发热-恶心和呕吐-腹泻和腹痛护理措施:-提供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避免脱水-鼓励儿童经常洗手,以避免传播细菌-遵循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止吐药物-避免食用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的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常见病护理没有什么比宝宝生病更让一家人揪心的了!特别是家人常常会就生病的宝宝护理,以及该不该再去医院等问题产生纷争,甚至会引发婆媳大战。
【腹泻篇】和秋冬季不同,在春夏之交宝宝若出现腹泻多为饮食不洁引起的。
此时,广东的气温已经比较高,食物易变质,所以最好不要给宝宝吃剩菜,如果要吃一定要经过彻底加热。
还要提醒家长,已经开了口的饮料,过夜后就不要给宝宝再喝,饮料中的糖分比较高,非常适合细菌生长,宝宝一旦喝过一口里面就已经有了细菌,过夜后的细菌量会非常高(有些细菌20分钟繁殖一代),宝宝再喝易引起腹泻。
Q:就医时我是不是需要带着宝宝拉过的纸尿裤给医生看?A:是有必要的。
医生会特别关注宝宝的便便中是否有血和黏液,这些提示可能是细菌感染。
如果路途较远或不方便带,可以用手机把宝宝拉的便便拍下来,就医时给医生看。
Q:什么方法止泻效果又快又好?A:这是宝宝腹泻后,大多数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有的甚至要求医生给宝宝注射“止泻针”,打一针即好。
医生一般不会开强力止泻药,因为宝宝腹泻是个将病毒排出体外的过程,强力止泻反而不利于病毒排出。
和止泻相比,医生会更关心预防宝宝脱水的问题,如果宝宝出现了脱水症状,需要立即就医,由医生评估宝宝脱水的程度,重度脱水的宝宝甚至需要留医,因重度脱水可能会迅速发展为休克,需要立即抢救。
对脱水的干预不能等到出现脱水症状再开始,而是要从一开始腹泻就要采取补水措施。
Q:我如何知道宝宝是不是脱水了?A:记住这句话即可判断——“摸摸头、摸摸手,看看眼,看看口”。
“摸摸头”指的是如果宝宝头部的前囟出现凹陷,提示可能脱水;“摸摸手”指观察宝宝是否出现手干、手凉、皮肤弹性差等症状;“看看眼”指观察宝宝是否哭时没有眼泪,眼窝凹陷;“看看口”指观察宝宝是否嘴唇干燥;此外如果宝宝尿量比以往明显减少,皮肤出现花斑纹等,也都提示宝宝可能出现了脱水,需要立即送医。
Q:补水是不是一定要输液?A:预防脱水一般采用口服补液即可,除非宝宝一喝就吐的情况,或者脱水已经很严重,才考虑用输液的方式来补水。
Q:给宝宝喂白开水,他就是不肯喝,那该如何补水?A:给宝宝补水,不一定拘泥于白开水,饮料、粥水、汤水均可,只要宝宝肯喝就行。
不要一次喂太多,易引起宝宝抗拒,要少量多次,只要有机会就让宝宝喝。
其中,在米汤水中加点盐喂给宝宝喝最佳,和白开水相比,加盐的米汤水吸收率更高,还可以补充因腹泻流失的电解质和营养。
另外,家长也可以用医生开的低渗口服补液盐冲水给宝宝喝,水分的吸收率是喝白开水的好多倍。
这里要特别提醒,有些家长拿到低渗补液盐以为是“药”,冲一点水就让孩子喝下去了,这是错误的做法,达不到补水的效果,一定要按照包装上提示的比例添加水。
Q:老人家说宝宝腹泻,就不要给他吃东西,让肠胃充分休息会好得更快,这有没有道理?A:以前的观念认为拉肚子就最好禁食,但现在的观点则认为,宝宝在腹泻时仍可以进食,不过最好选择易消化的食物。
经历一场腹泻后,宝宝往往会明显瘦一圈。
因此宝宝病好后,家长要注意宝宝营养的补充。
Q:给宝宝喝了腹泻奶粉,为何还腹泻?A:对于正在吃奶粉的婴幼儿,如果出现了腹泻,医生一般会建议改喝腹泻奶粉。
腹泻奶粉的作用并不是止泻,而是不会加重腹泻的病情,也不会拖长腹泻的时间。
普通的奶粉中含有乳糖,宝宝在腹泻期间会出现一过性乳糖酶下降,如果喝普通的奶粉则可能加重腹泻病情,而腹泻奶粉则是去乳糖的。
宝宝腹泻好了之后,建议仍继续吃一周腹泻奶粉。
Q:宝宝每次拉完,我们都用清水洗,为何小屁屁仍溃烂了?A:腹泻的宝宝严重时一天可以拉好多次,过度清洗、擦拭,可能反而会引起宝宝皮肤的破损,继而引起感染。
如果宝宝的屁屁不是很脏,拉完后用柔软的纸巾或布将他的小屁屁轻轻抹干即可,尽量让宝宝的屁屁保持干燥。
有些家庭会使用“神灯”来照宝宝的屁屁,一定要有人在旁边监护,并要控制好温度和距离,避免宝宝被烫伤,如果没有把握掌控好的话,最好不要使用。
【便秘篇】宝宝便秘却常常被家长忽视。
有时宝宝便秘已数个月,直到出现便血、肛裂或因为排便痛苦宝宝不愿意排便时,家长才会带着宝宝来看医生。
有时候是因为其他疾病来就医时,医生问起才知道宝宝已便秘很长时间。
沈振宇说,宝宝便秘虽然看似不影响吃喝,但从长远看,是会影响宝宝的肠道功能,进而会影响宝宝的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的。
Q:我家宝宝虽然四五天才便便一次,但便便并不算太硬,这算不算便秘?A:判断便秘,一要看排便的间隔时间是否过长,二要看排出便便的硬度和排便时有无痛苦,符合其中一个指标就算便秘。
一般来说,宝宝每次排便的间隔最长不应该超过4天,超出这个时间的不管便便硬不硬都要算便秘了。
有些宝宝可能每天都有排便,但便便非常硬,像子弹样、羊屎球样,或者硬到经常堵塞马桶,这样也算是便秘。
如果宝宝排便时因为疼痛而哭闹,甚至不愿意排便的,都算是便秘。
Q:听说给他的小屁屁塞个肥皂条,宝宝便秘马上解决,这个办法我们能用吗?A:用开塞露和肥皂条刺激,是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这些方法不能经常用,否则宝宝会产生依赖性,不用这些方法就拉不出来,而且需要刺激的强度越来越大,才能拉得出来。
为了宝宝长远的健康考虑,还是要找到导致宝宝便秘的原因,从“源头”上来干预。
Q:我的宝宝咳嗽两三个月了,后来便秘治好了,咳嗽也就好了,这是怎么回事?A:这类案例我们在临床上经常能碰到。
家长往往是因为孩子咳嗽总是不好才来就医的,医生问起孩子的大便情况,才知道孩子可能已经便秘相当长时间了,而没有治疗。
经过干预后,宝宝的便秘治好了,咳嗽往往也随之好转。
这在西医上可能没有理论来解释,但按照中医的理论,肺与大肠互为表里,两者是有密切关系的。
这里也再次提醒家长,别因为宝宝看似能吃能喝,就不重视他们的便秘,便秘是可能带来许多其他健康问题的。
Q:老人家说,宝宝便秘多是因为体内有火,喝凉茶去去火就好了,不知是不是这样?A:在门诊我们发现许多家长都是这么认为的。
其实引起宝宝便秘的原因很多,比如肠动力不足、没有形成规律的排便习惯等,不一定是上火导致的,更不能一便秘就喝凉茶。
长期喝凉茶,会对宝宝的体质造成不良影响的。
Q:宝宝便秘一般是怎样治疗?除了吃药,我们家长能做些什么?A:对于宝宝的便秘,一般情况下,医生会开具缓泻剂、促进肠动力的药,以及益生菌、维生素B等辅助用药。
但便秘的治疗是个“系统工程”,远远不止吃点药那么简单,生活中的干预也非常重要,家长能做的事有很多。
比如说让宝宝多吃含水分和纤维素多的食物,帮助宝宝养成规律排便的好习惯。
另外,还可以有意识地鼓励宝宝多做盆底肌肉训练,如让宝宝多蹲跳(即“青蛙跳”)的动作,还可以让宝宝多多练习“坐球跳”,对于年龄稍大的宝宝,家长还可以教他进行收缩—放松肛门的训练。
这里要提醒家长的是,便秘的治疗除了是个“系统工程”外,还是个“长期工程”,无论是吃药还是对宝宝的排便训练,都要坚持一定的时间,不要一见效立即就停药了,这样便秘很容易复发。
Q:我家宝宝一直排便很规律,自从上了幼儿园后就开始便秘了,这是怎么回事?A:初上幼儿园,宝宝难免会出现分离焦虑。
便秘也与焦虑有关,人的精神状态紧张,会影响整个身体的血液循环,在血液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肯定是优先保障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如脑部、心脏、基础代谢,而胃肠就成为最后被考虑的部位。
肠道供血不充分,没有足够多的养分供应,“动力”不足,肯定会消极怠工,蠕动缓慢,自然就形成便秘了。
特别是有些孩子有了便意却不敢和老师说,经常忍便,或者玩得忘了排便。
便意持续只有几分钟,一旦错过就很难再捕捉到。
排便运动受大脑皮层的影响,意识可以加强或抑制排便。
人们对便意经常予以抑制,就使直肠渐渐地对粪便压力刺激失去正常的敏感性,加之粪便在大肠内停留过久,水分吸收过多而变得干硬,使得排便难上加难。
家长要鼓励宝宝如果有了便意要和老师或家长说,不要忍着。
另外还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排便,无论有没有便意,都在这个时间去马桶坐5分钟,慢慢就形成规律。
对于不愿意在幼儿园大便的宝宝,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训练他在早上或晚上固定的时间排便。
【感冒发烧篇】我们常说的孩子感冒发烧了,医学领域被称作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儿科门诊一年四季“永恒”的主题。
Q:去不去医院?A:宝宝出现了明显的感冒症状,流鼻涕、打喷嚏,甚至发起了烧,家里就会为“去不去医院”纷争。
一边是妈妈怕去医院被交叉感染,主张买点药给孩子吃;一边是奶奶坚持要去医院,别把孩子给耽误了。
如果宝宝只是出现咳嗽、打喷嚏、流鼻水、一过性低热等典型的感冒症状,且精神状态很好,并不是说一定要去医院就医。
宝宝的感冒一般多是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意思是说不管是否治疗,一般来说都会在一周左右痊愈,而且针对病毒也没有什么特效药。
家长可以给宝宝买些非处方儿童专用感冒药来吃,主要是缓解症状,让他们没有那么难受。
对于发烧宝宝,如果体温没有超过38.5摄氏度,首先考虑物理降温;当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再考虑使用退烧药。
Q:发烧出现反复,要不要换医生、换药?A:很多家庭都有这样的遭遇,白天刚带宝宝去过医院,把温度降了下来,可一到晚上宝宝再次发烧,一家人又手忙脚乱地把宝宝送到医院。
明明吃了退烧药,体温为何仍会反弹?是药不行,还是医生不行?这时很多家庭都会因是否换医生、甚至换医院再起纷争。
宝宝发烧出现反复并不是说“治疗失败”。
那是因为体内感染了细菌、病毒,出现了炎症。
就算宝宝吃了抗生素或抗病毒的药物,但炎症并不可能立即消失,退烧药也只是暂时将温度降下来,当药效一过体温会再次上升。
家长不要把“发烧”当成敌人,发烧并不是病,只是一种症状。
给宝宝吃退烧药也不要追求体温一定要降到36.5℃,其实降到38℃即可,在这个体温下,宝宝不会觉得太难受,细菌和病毒的活力则相应下降,与此同时宝宝体内白细胞杀伤力会提高,是有利于宝宝的康复。
Q:感冒发烧时哪些食物不能吃?能不能洗澡?A:在护理发烧宝宝时,到底能不能给宝宝洗澡呢?有人认为,宝宝就是因为受凉才感冒的,洗澡会让宝宝再次受凉;有人认为宝宝洗个澡会舒服很多,有利于康复。
这个问题也是门诊中经常有家长问到的。
洗澡时和穿衣时如果能够注意保暖,避免宝宝受凉的话,那么洗澡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而且洗温水澡后宝宝会觉得很舒服,同时也有利于退烧。
洗温水澡本身也是物理降温的一种方法。
洗澡前后鼓励宝宝多喝水,让他或她多出汗和排尿,也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
许多妈妈奶奶们非常关心宝宝在感冒发烧时有何饮食禁忌的,其实宝宝应该继续饮食,即平时吃什么现在仍可吃什么。
Q:何时该再去看医生?A:如果只是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正如前面所说,一般多是病毒感染,医生并不会使用抗菌素,如果宝宝发烧持续3天,建议带宝宝再次就医,医生一般会给宝宝做血常规检查,看是否合并有细菌感染,否则没必要使用抗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