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S系统及特点
CORS介绍_天宝GPS单基站_天宝VRS_网络RTK

CORS介绍_天宝GPS单基站_天宝VRS_⽹络RTKCORS技术简介连续运⾏参考站系统(Continuous Operational Reference System,简称CORS系统)可以定义为⼀个或若⼲个固定的、连续运⾏的GPS/GNSS参考站,利⽤现代计算机、数据通信和互联⽹(LAN/WAN)技术组成的⽹络,实时地向不同类型、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户提供经过检验的不同类型的GPS观测值(载波相位,伪距),各种改正数、状态信息,以及其他有关GPS服务项⽬的系统。
它是⽬前GPS测量技术发展的⼀个⽅向,是⽹络RTK技术和GPS 主板技术的发展的产物,它的产⽣弥补了⼀些传统的RTK的不⾜,促进了GPS在测量和其他领域的应⽤。
CORS技术在⽤途上可以分成单基站CORS、多基站CORS和⽹络CORS。
⼀、单基站CORS和多基站CORS单基站CORS:就是只有⼀个连续运⾏站。
类似于⼀加⼀或⼀加多的RTK,只不过基准站由⼀个连续运⾏的基站代替,基站同时⼜是⼀个服务器,通过软件实时查看卫星状态、存储静态数据、实时向Internet发送差分信息以及监控移动站作业情况。
移动站通过GPRS\CDMA ⽹络通讯和基站服务器通讯。
多基站CORS:就是分布在⼀定区域内的多个单基站联合作业,基站与基站之间的距离不超过50公⾥,他们都将数据发送到⼀个服务器。
流动站作业时,只要发送它的位置信息到服务器,系统⾃动计算流动站与各个基站之间的距离,将距离近的基站差分数据发送给流动站。
这样就确保了流动站在多基站CORS覆盖区域移动作业时,系统总能够提供离距流动站最近的基站差分数据已达到最佳的测量精度间。
单基站CORS和多基站CORS解决了传统RTK作业中①⽤户需要架设本地的参考站,且架设参考站时含有潜在的粗差②没有数据完整性的监控③需要⼈员留守看护基准站,⽣产效率低④通讯不便⑤电源供给不便等问题1.1、单基站CORS作业原理基准站连续不间断的观测GPS的卫星信号获取该地区和该时间段的“局域精密星历”及其他改正参数,按照⽤户要求把静态数据打包存储并把基准站的卫星信息送往服务器上Eagle软件的指定位置。
CORS系统测量的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随着GPS技术的飞速进步和应用普及,它在城市测量中的作用已越来越重要。当前,利用多基站网络RTK技术建立的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已成为城市GPS应用的发展热点之一。CORS系统是卫星定位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通讯技术等高新科技多方位、深度结晶的产物。
关键词:CORS系统;分类;技术特点;应用
2.4增强参考站技术
增强参考站技术由周乐涛博士(西南交通大学)提出,该技术的基本思想在于实现MRS观测数据的融合,并将融合数据利用到流动站的差分定位中,进而获得多基线解,该技术在数据处理与传输上具有源自大的优势。3.CORS的应用
CORS RTK技术在矿业工程测绘中的应用广泛,作用重大。例如某一矿业工程采矿权范围内以及周边环境的主要地质、地形、地貌等比较复杂,采矿权开拓工程、采场位置和具体形状等地理要素也十分繁杂,利用CORS RTK技术可以直接测量比较隐蔽的地区的信息,收集的信息更加全面化。
1.CORS的分类及运用优势
CORS被分为单基站CORS、多基站CORS与网络CORS。单基站CORS只有一个连续运行站,与“1+1”或者“1+N”的RTK相类似,只是基准站为连续运行的一个基准站;多基站CORS由多台连续观察站组成,分布在一定区域内的,每个观察站即是一个基准站,在流动站作业中,当位置信息发送到服务器,系统就能够对流动站与基站间的距离进行自动计算,并将差分数据(近距离基站)发送到流动站;网络CORS能够利用软件对多台基准站的坐标与实施观测数据进行消除,从而确保高精度的实施定位。
4.CORS国内应运用的不足之处
由于我国CORS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尽管各领域部门建立了满足自身需要的不同功能的CORS系统,但就其应用情况来看,在存在一些列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建设目标单一化,网点稀疏,为能实现该技术在经济建设中的所有摄像,存在工作盲区;建网缺乏统筹规划,分散,由各省市自行规划建设,如气象局、交通局与测绘院等覆盖范围有限;建网区域存在不平衡性,这集中体现在CPRS技术多在经济发达或者沿海地区应用较广,而在西部等相对落后的地区则建网落后,这种不平衡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再者资源缺乏共享,这是由于各省市之间的数据链与数据传输方式不同所造成的,资源共享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CORS系统缺乏统一的管理方案,由于数据可靠性、保密级别不同,各省市服务标准不同,使得管理与对外服务要求存在矛盾;此外还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而服务的范围也很有限,缺乏推广,在国民基础建设与鱼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并未获得充分的发挥。
区域CORS系统的定位精度分析

区域CORS系统的定位精度分析区域CORS系统(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是一种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的精密测量技术,用于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服务。
该系统通过在地面上分布具有准确位置信息的基准站来收集GNSS信号,然后将这些数据传输至中央服务器进行处理和分析,最终提供精确的定位结果。
1.基准站布设密度:基准站的布设密度对定位精度有很大影响。
通常情况下,基准站的间距越小,系统的定位精度越高。
因此,在设计和部署区域CORS系统时,应尽可能增加基准站的数量和分布密度,以获取更准确的定位结果。
2.基准站的地理位置:基准站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接收到GNSS信号的多样性和质量。
为了提高系统的定位精度,应选择广泛分布于整个区域的位置,以确保系统能够接收到尽可能多的卫星信号,并减少由于信号阻塞或遮挡引起的误差。
3.接收机的性能和灵敏度:区域CORS系统中使用的接收机的性能和灵敏度对定位精度有很大影响。
高性能和高灵敏度的接收机能够更好地接收和处理GNSS信号,从而提供更准确的定位结果。
4. 数据处理算法:数据处理算法的准确性和鲁棒性也会影响到区域CORS系统的定位精度。
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算法,如差分定位、RTK (Real-Time Kinematic)定位等,可以提高系统的测量准确性。
5.大气条件和多路径效应:大气条件和多路径效应也会影响区域CORS系统的定位精度。
大气条件如天气变化、大气湿度和温度等会引起信号传播时延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定位结果的准确性。
多路径效应是指卫星信号在反射、折射和散射等过程中产生的多个路径,干扰和削弱了原始信号的质量,导致定位误差增大。
因此,在系统设计和数据处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并修正这些因素的影响。
6.数据传输网络的可靠性和带宽:数据传输网络的可靠性和带宽也会对区域CORS系统的定位精度产生一定影响。
不同定位模式下北斗单基站CORS定位精度分析

不同定位模式下北斗单基站CORS定位精度分析北斗单基站CORS定位是利用北斗卫星系统进行精确定位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在不同的定位模式下实现高精度的定位。
本文将从不同定位模式、CORS定位原理、定位精度分析以及优化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北斗单基站CORS定位的精度有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北斗卫星系统可以提供两种不同的定位模式,即单点定位模式和差分定位模式。
单点定位模式是指通过接收卫星信号来进行定位,但没有纠正系统误差的模式,精度较低。
而差分定位模式是在单点定位基础上,利用差分技术对系统误差进行纠正,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CORS(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定位是一种差分定位技术,它基于至少一个已知位置的基准站(基站)和一个或多个接收站(用户站),通过比较基站和接收站观测到的卫星信号,计算出接收站的位置。
北斗单基站CORS定位中,基站通常选择一个已知位置非常稳定且位置准确的固定站,以提供高质量的参考数据。
在进行北斗单基站CORS定位时,精确的卫星钟差、星历数据和大气延迟等参数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北斗CORS系统通常会通过与卫星星历、卫星钟差等数据的无线传输来获取这些参数,以实现高精度的定位。
在分析北斗单基站CORS定位精度时,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影响因素:1.基站的位置精度:基站的位置越准确,其提供的参考数据就越可靠,从而能够提高定位精度。
2.大气延迟:大气延迟是卫星信号在穿过大气层时受到的影响,会引起定位误差。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对大气延迟的估计和纠正来提高定位精度。
3.天线高度:天线高度的准确度对定位精度有较大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天线高度的误差会导致定位误差。
4.数据处理方法:差分定位需要进行复杂的数据处理和计算,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对定位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也是提高定位精度的关键。
为了提高北斗单基站CORS定位的精度1.增加基站数量:通过增加基站的数量,可以提供更多的参考数据,并进行多站差分处理,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CORS简介

观察者远离波源,则观察到的波源频率为(c-v)/λ。
公式
观察者 (Observer) 和发射源 (Source) 的频率关系为:
f’为观察到的频率; f 为发射源于该介质中的原始发射频率; V 为波在该介质中的行进速度; v0 为观察者移动速度,若接近发射源则前方运算 符号为 + 号, 反之则为 - 号; vs 为发射源移动速度,若接近观察者则前方运算 符号为 - 号,反之则为 + 号。
多普勒原理的应用
多普勒效应不仅仅适用于声波,它也适用于所有类
型的波,包括电磁波。科学家爱德文·哈勃 (Edwin Hubble)使用多普勒效应得出宇宙正在膨 胀的结论。
在移动通信中,当移动台移向基站时,频率变高,
远离基站时,频率变低,所以我们在移动通信中要 充分考虑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 Doppler effect
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
多普勒效应是为纪念奥地利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克里斯 琴· 约翰· 多普勒(Christian Johann Doppler)而命名的, 他于1842年首先提出了这一理论,主要内容为:物体辐射 的波长因为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在运动的 波源前面,波被压缩,波长变得较短,频率变得较高 (蓝 移blue shift);在运动的波源后面时,会产生相反的效应。 波长变得较长,频率变得较低 (红移red shift);波源的 速度越高,所产生的效应越大。根据波红(蓝)移的程度, 可以计算出波源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 恒星光谱线的位移显示恒星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 除非波源的速度非常接近光速,否则多普勒位移的程度一般 都很小。所有波动现象都存在多普勒效应。
cors系统的名词解释

cors系统的名词解释在当今互联网时代,跨域资源共享(CORS)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它允许网站在不同域之间共享资源。
本文将对CORS系统进行详细的名词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技术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CORS(Cross-Origin Resource Sharing)即跨域资源共享,它是一种浏览器安全机制,用于允许一个域的网页请求来自另一个域的资源。
在传统的网络环境中,浏览器限制了网页从其他域请求资源的能力,这是为了保护用户的安全和隐私。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需要在不同域之间共享资源的情况越来越多,CORS便应运而生。
CORS的工作原理十分复杂,涉及到多个HTTP请求头和服务器端的相应设置。
在进行CORS请求时,浏览器首先发送一个预检请求,该请求会带有一些特殊的HTTP请求头,例如Origin,用于指示请求资源的来源域。
服务器收到预检请求后,会根据设置的规则进行验证,并在响应头中返回一些特定的HTTP头,例如Access-Control-Allow-Origin,用于指示允许访问该资源的域名。
如果预检请求通过验证,浏览器才会发送真正的请求并获取资源。
CORS系统的核心概念包括"简单请求"和"非简单请求"。
简单请求是指满足一定条件的跨域请求,例如只使用特定的HTTP方法(GET、POST和HEAD)和特定的请求头。
这类型的请求不会触发预检请求,而是直接将请求发送给服务器。
但是,非简单请求则需要进行预检请求来验证是否允许访问资源。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同源策略"。
同源策略是一种浏览器安全机制,它要求网页只能从同一个域名下获取资源,不能直接访问其他域的资源。
这是出于安全考虑,以防止恶意网站窃取用户的信息。
CORS系统的设计就是为了解决同源策略所带来的限制,让不同域之间能够更加灵活地共享资源。
在实际应用中,CORS系统需要在服务器端进行相应的配置。
阐述CORS技术和其优势

阐述CORS技术和其优势一、CORS技术概述和通常PTK不一样,CORS网络中,各固定参考站不直接向移动用户传递任意修改信息,而是把所有的初始数据经过数据通讯线发给控制中心。
与此同时,在移动用户在工作之前,第一时间通过GSM的短信息性能向控制中心传递一个概略坐标,控制中心收到这个位置信息后,根据用户位置,计算机可以自主选择最好的一组固定基准站,参考这些站传递过来的的信息,全体的改正GPS的轨道误差和电离层、对流层和大气折射导致的误差,将高精度的差分信号传递给移动站。
持续运作参考站系统能定义为一个或几个个变位置的、持续运作的GPS参考站,运用现代计算机、数据通信和互联网高新科技组成的网络,实时实地向多种类型、多种需求、很多层次的用户自主地提供经过检验的多种的GPS观测值,各种修改数、状态数据,还有其他相关GPS服务项目的系统。
CORS主要由控制中心、固定参考站、数据通讯和用户等几部分构成。
CORS 支持下的定位模式有以下两种:单基站系统:就是仅有一个持续运作站。
就像一加一的RTK,只是基准站由一个持续运行的基准站代替,基准站上由一个控制软件实时监控卫星的状态,存储和发送相关数据。
多基站系统:分布在特定范围内的多台持续观测站。
每一个观测站均是单一基站,与此同时每一个单基站还由一个中央控制计算机控制。
CORS系统从根本上改变了常规RTK测量作业形式,其关键优势在以下几个方面特别显著。
(1)更改了初始化所用时间、增大了有效工作的范围;(2)运用连续基站,用户可以及时观测,使用简单,增大了工作效率;(3)具备完善的数据监控系统,能有效地除去系统误差以及周跳,增强差分运行的准确性;(4)用户不用架设参考站,真正意义上实现单机作业,降低了費用;(5)使用准确可靠的数据链通讯方法,降低了噪声影像;(6)具有远程INTERNET服务,实现了数据的共享;(7)增大了GPS在动态领域的使用范围,更有助于车辆、飞机和船舶的精密导航;(8)为建设数字化城市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价值意义。
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

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Continuous Operational Reference System),简称CORS,是建立于现代GNSS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化实时定位服务技术、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基础之上的大型城市定位与导航综合服务网络,是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数字城市多种空间数据采集的基准参考框架,是现代化城市获取和采集各类空间信息的位置、时间和与此相关的动态变化的一种基础设施。
CORS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网络化的概念引入到大地测量应用中,不仅为测绘行业带来深刻变革,而且也将为现代社会带来新的位置、时间信息的服务模式。
CORS系统按照其作用范围可分为微型、区域型、国家型和全球型等,按照其实时性可分为静CORS和动态CORS。
一、国内外连续运行GPS基准站建设动态1.1 美国的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系统(CORS)是一个多功能网,除满足用户精密定位要求外,还可满足气象、地球动力学、地震监测、实时广域差分等多项任务。
其目标是:100-200km距离上的GPS相对定位,几分钟或更短时间即可达1cm级的相对定位精度水平。
其服务方式原则上是公益性的。
1.2 美国CUE,ACCQPOINT公司的广域定位导航服务网络CUE和ACCQPOINT公司是美国、加拿大地区的两个卫星无线网络通信公司。
公司在美国和加拿大有20余个GPS永久跟踪站,通过FM提供亚米级到十米级的广域差分有偿性服务。
最近开发了利用FM副载波发送GPS载波相位观测修正数据进行实时动态精密定位服务(RTK FMTM)技术,有效作用距离可达70km ,动态定位精度可达±1cm。
1.3 加拿大的主动控制网系统(CACS)加拿大大地测量局将该国目前已建成的十几个永久性GPS卫星跟踪站构成一个主动控制网(CACS),作为加拿大大地测量的动态参考框架。
其目的通过因特网提供网站地心坐标和相应的GPS卫星跟踪观测数据,用户采用GPS单机即可进行事后精密定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CORS系统及特点
随着gps技术的飞速进步和应用普及,它在城市测量中的作用已越来越重要。
当前,利用多基站网络rtk技术建立的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continuous operational reference system,缩写为cors)已成为城市gps应用的发展热点之一。
cors系统是卫星定位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通讯技术等高新科技多方位、深度结晶的产物。
由基准站网、数据处理中心、数据传输系统、定位导航数据播发系统、用户应用系统五个部分组成,各基准站与监控分析中心间通过数据传输系统连接成一体,形成专用网络。
基准站网:基准站网由范围内均匀分布的基准站组成。
负责采集gps卫星观测数据并输送至数据处理中心,同时提供系统完好性监测服务。
数据处理中心:系统的控制中心,用于接收各基准站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形成多基准站差分定位用户数据,组成一定格式的数据文件,分发给用户。
数据处理中心是cors的核心单元,也是高精度实时动态定位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
中心24小时连续不断地根据各基准站所采集的实时观测数据在区域内进行整体建模解算,自动生成一个对应于流动站点位的虚拟参考站(包括基准站坐标和gps观测值信息)并通过现有的数据通信网络和无线数据播发网,向各类需要测量和导航的用户以国际通用格式提供码相位/载波相位差分修正信息,以便实时解算出流动站的精确点位。
数据传输系统:各基准站数据通过光纤专线传输至监控分析中
心,该系统包括数据传输硬件设备及软件控制模块。
数据播发系统:系统通过移动网络、uhf电台、internet等形式向用户播发定位导航数据。
用户应用系统:包括用户信息接收系统、网络型rtk定位系统、事后和快速精密定位系统以及自主式导航系统和监控定位系统等。
按照应用的精度不同,用户服务子系统可以分为毫米级用户系统,厘米级用户系统,分米级用户系统,米级用户系统等;而按照用户的应用不同,可以分为测绘与工程用户(厘米、分米级),车辆导航与定位用户(米级),高精度用户(事后处理)、气象用户等几类。
cors系统仅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定位框架基准,同时也是快速、高精度获取空间数据和地理特征的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cors 可在城市区域内向大量用户同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实时的定位信息,并实现城市测绘数据的完整统一,这将对现代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采集与应用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可以建立和维持城市测绘的基准框架,更可以全自动、全天候、实时提供高精度空间和时间信息,成为区域规划、管理和决策的基础。
该系统还能提供差分定位信息,开拓交通导航的新应用,并能提供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全天候、近实时、连续的可降水汽量变化序列,并由此逐步形成地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系统。
此外,cors系统可用于通信系统和电力系统中高精度的时间同步,并能就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地震等提供监测预报服务、研究探讨灾害时空演化过程。
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rs)可以定义为一个或若干个固定的、连
续运行的gps参考站,利用现代计算机、数据通信和互联网(lan/wan)技术组成的网络,实时地向不同类型、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用户自动地提供经过检验的不同类型的gps观测值(载波相位,伪距)、各种改正数、状态信息以及其他有关gps服务项目的系统。
与传统的gps作业相比连续运行参考站具有作用范围广、精度高、野外单机作业等众多优点。
自使用zjcors系统以来,感到明显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丽水南城建设过程中,我院采用了天宝r8gnss-3进行了相关测绘等工作,与传统的rtk测量方法相比较,具有很明显的优点。
1)改进了初始化时间、扩大了有效工作的范围;
2)采用连续基站,用户随时可以观测,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3)拥有完善的数据监控系统,可以有效地消除系统误差和周跳,增强差分作业的可靠性;
4)用户不需架设参考站,真正实现单机作业,减少了费用;
5)使用固定可靠的数据链通讯方式,减少了噪声干扰;
6)提供远程internet服务,实现了数据的共享;
与传统的全站仪等仪器相比,(1)作业效率高。
可全天候无基站单兵操作。
大大减少了传统测量所需的控制点数量和测量仪器的“搬站”次数。
只需一人操作,在一般的电磁波环境下几秒钟即可获得一组移动站的坐标,作业速度快,劳动强度低,节省了外业费用,提高了劳动效率。
(2)定位精度高,数据安全可靠,没有误差积累。
只要满足rtk 的基本工作条件,rtk的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都能达到厘米级,完全可以满足一般工程测量的精度。
(3)降低了作业条件要求。
rtk技术不要求两点满足光学通视,只要求满足“电磁波通视”。
因此,和传统测量相比,rtk技术受通视条件、能见度、气候、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较小,在传统测量看来由于地形复杂、地物障碍而造成的困难通视地区,只要满足rtk的基本工作条件,它也能轻松地进行快速的高精度定位作业,使测量工作变得更轻松、更容易。
(4)rtk作业自动化、集成化程度高,测绘功能强大。
rtk可胜任各种地形地籍测量的内、外业或工程放样工作。
移动站利用其控制器内装备的软件控制系统,无须人工干预便可自动实现多种测绘功能,使辅助测量工作极大减少,减少人为误差,保证了作业精度。
(5)操作简便,容易使用,数据处理能力强。
只要在设站时进行简单的设置,就可以边走边获得测量结果坐标或进行坐标放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