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

合集下载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探究题和参考答案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探究题和参考答案
3.将两个同样的圆柱体木块同时放在一块木板上,一个横放使之向下滚动;一个竖放使之向下滑动,观察现象。
4.在小车上放上钩码,使之运动,记录拉力的大小
5.增加小车上的钩码,使之运动,记录拉力的大小
6.再增加小车上的钩码,使之运动,记录拉力的大小
现象:光滑的木板上的木块比粗糙的木板上的木块受的摩擦力小,因此移动得快;滚动的木块比滑动的木块受的摩擦力小,因此移动得快。小车上的重物越重,受的摩擦力越大,因此所需的拉力也就越大。
实验结论:通过比较能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你是怎样验证“温度对岩石有破坏作用”这个猜想的?请简单写出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材料:酒精灯、大理石块、镊子、冷水
实验步骤: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住石块。将石块在酒精灯中烧热并立即放入冷水中,使石块冷却,反复操作几次。
(1)需要的材料:
(2)升温和保温的措施:
(3)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设计图:
(1)大纸盒,小饮料瓶,锡箔纸,泡沫塑料等。(2)把瓶子支起来,背面用锡箔反光;对着光的一面用塑料纸罩住;盒子可以改变角度;盒子内外全涂成黑色。(写出其中的几点就可以)(3)略。(4)略。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
把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一定距离,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据图回答。
注意事项:做重力实验时,小车的运动速度要一样。
特别说明:用重力牵引小车,拉力的大小就是小车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观察数据,填写表格: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关系的实验记录
橡皮筋缠
绕的圈数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运动和力5 运动与摩擦力-章节测试习题(1)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运动和力5 运动与摩擦力-章节测试习题(1)

章节测试题1.【答题】在()上水平拉动同一辆小车,用的力最省。

A. 玻璃B. 木板C. 毛巾【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物体接触面光滑程度和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解答】两个物体的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小;两个物体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玻璃最光滑,在上面拉小车最省力。

2.【答题】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

A. 相同B. 相反C. 都有可能【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摩擦力的方向。

【解答】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3.【答题】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物体运动速度越快,摩擦力越大B.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C. 物体越重,滑动摩擦力越大【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答】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表面光滑程度和物体轻重有关,和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

4.【答题】小车载重量越大,受到的摩擦力越()。

A. 大B. 小C. 与载重量无关【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物体重量大小和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解答】物体越重,摩擦力就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就越小。

5.【答题】在做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关系实验时要改变的条件是()。

A. 拉动物体的速度B. 物体的轻重C. 表面的光滑程度【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关系实验。

【解答】在做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关系实验时要改变的条件是物体的轻重。

这是一个对比实验,一个物体轻,一个物体重,其他条件不变,比较不同重量物体的摩擦力大小。

6.【答题】物体不动就不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静摩擦力。

【解答】物体不动也可能会受到静摩擦力。

7.【答题】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如何测摩擦力的大小。

【解答】桌上拉动木块可以用测力计测量出摩擦力的大小。

8.【答题】载满货物的大卡车很不容易停下来,所以可以说明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小。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载满货物的大卡车的摩擦力大小。

教科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年级上册科学3.7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同步练习题 (含答案)

教科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年级上册科学3.7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同步练习题 (含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3.7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对于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古人对于时间的计量是没有要求的B.我们在所有的活动中,对时间精确度的要求都是一模一样的C.在航天航空领域的研究中,如火箭发射,对时间精确度的要求更高2.下列最需要精确计时的是()。

A.吃饭的时间B.交通信号灯C.发射火箭3.根据摆的()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计量误差更小。

A.经济性B.易加工性C.等时性4.如图,在垂体摆钟的主要部件中,齿轮转动的动力来源于()。

A.齿轮操纵器B.垂体C.摆锤5.滴漏是一种测时间的仪器,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可以作为滴漏装置的是()。

A.输液装置B.饮水机C.漏斗6.下列计时工具中最准确的是()。

A.沙漏B.摆钟C.电子表7.地球昼夜交替变化的周期大约是()。

A.24小时B.30天C.12小时D.8小时二、填空题8.在太阳下,将一根细木棒竖直地插在地上,地面上就会有一个木棒的影子。

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________和________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我国古代人民发明了计时工具,这种计时工具叫________9.石英晶体受到电池电力影响时,和音叉一样会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人类计时工具的演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英钟表。

11.探索:了解精确计时的重要性时刻表时刻表精确到________。

交通信号灯交通信号灯精确到________。

田径比赛田径比赛的成绩精确到百分之一秒。

航天器航天器的发射过程精确到毫秒(1秒=1000毫秒)。

12.从古至今人类发明了很多测量时间的工具,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最精确的计时工具是__________。

13.计时工具准确的提高要靠________、________ 等的改进。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
1、先用镜子将阳光投射到纸上,观察比较使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时反射光的强弱并记录。
2、用温度计分别测量纸上光斑处的温度,比较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并记录。
四、操作建议: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且要拿稳。
2、镜子的反射光斑调整集中到温度计的玻璃泡部位。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实验基本操作
1—1种子发芽实验(一)
一、实验内容:
种子发芽实验
二、器材:
(每生)放大镜1个、绿豆种子4粒、塑料盒2个、标签4张、纸巾1块
(每组)水1杯、滴管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52到53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三个步骤的实验并观察。
四、操作建议:
做沉积实验时,土壤倒入水中时应该先观察一下,再搅拌静置、观察。
3—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一、 实验内容:
雨水对土地侵蚀模拟实验
二、器材:
(每组)一侧有小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1个、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若干、报纸1张、塑料薄膜1张、小铲子1个、脸盆1个、喷水器1个、水1瓶。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58到59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实验并观察。
四、操作建议:
1、喷水器喷水的高度要相同,喷水的量也要相同。
2、作为对比实验,实验时不能再动土坡的模型,而且只能改变实验计划中所选的那一个条件。
3、实验后观察、比较的重点是土坡被侵蚀的程度(被侵蚀的土壤的多少、所接的水的多少和清澈程度、土坡的变化情况等)。
2、活动2中屏最好垂直竖起来,屏和手电筒的位置保持不变,只改变木块到手电筒的距离。
3、实验时要求学生先在屏上用铅笔画下实际的影子,再把结果画在课本上。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知识点梳理及实验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知识点梳理及实验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班级: 姓名:一、填空题1.在研究种子发芽的实验中,只能改变我们选择的那个条件,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这样的实验方法叫做( )。

2.将一组蚯蚓放在一半明亮一半黑暗的交界处,一段时间后蚯蚓聚集在黑暗处,说明蚯蚓喜欢生活在的( )环境中。

3.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 )。

二、判断题4.种子有顽强的生命力,因此它落在自然界的任何地方都能发芽。

( )5.在探究蚯蚓喜欢生活在干燥还是潮湿的环境的实验中,应重复多次实验。

( )6.草原上成群的羊和茂盛的小草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因此羊和草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 ) 三、选择题今年,学校增设了劳动教育这一门新课程,并给每个班划分了一片植物园。

佩佩和同学们在一个多月前播下的种子现如今已长成了一棵棵成熟的植物。

看着生命力旺盛的植物园,佩佩产生了很多新问题。

7.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可能不止一个,于是佩佩还设计了下表的实验方案,她想要研究的是( )因素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A.光B.温度C.水分8.佩佩还想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她应该选择( )进行实验对比。

A.甲和乙B.甲和丙C.乙和丙9.阳光下和黑暗处的两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这个实验说明绿豆种子发芽( )。

A.需要阳光B.不需要阳光 C 不需要空气10.为了让绿豆芽生长得更好,佩佩将绿豆芽移到植物园里种植。

在土壤中,佩佩惊喜地发现了蚯蚓。

蚯蚓喜欢生活在( )的环境中。

A黑暗、干燥 B.明亮、潮湿 C黑暗、潮湿11.现如今已是草长莺飞的夏天,佩佩最有可能会看到植物园的青蛙出现的行为是( )。

A.挖洞B.冬眠C.捕食12.佩佩注意到植物园里的绿豆苗的叶子出现了小小的虫口,仔细一看叶子上爬满了蚜虫。

这片植物园最不可能出现的食物关系是( )。

A.绿豆苗→蚜虫→瓢虫一→蜘蛛→小鸟B绿豆苗→羊一→狮子C.小草→蚜虫→瓢虫→小鸟在科技社团活动课上,佩佩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制作了一个生态瓶。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一、模拟火山喷发实验目的:模拟火山喷发实验材料:三脚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实验过程: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番茄酱受热后外溢的现象。

结论:土豆泥相当于岩层,番茄酱相当于岩浆。

二、地震成因模拟实验实验目的:模拟地震产生的原因实验材料:竹筷实验过程:1.每人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2.同时用两根筷子试一试。

实验现象:筷子会断裂,手感觉麻木。

结果及解释:筷子相当于地壳的岩层;筷子用力弯曲相当于挤压产生褶皱;当筷承受不了所用的力时就会突然断裂——地震。

三、卵石的形成实验目的:通过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认识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材料:有盖的大口玻璃瓶、水、砖1.用锤子把砖敲成碎砖块。

2.把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口玻璃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晃瓶子,过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

实验现象:观察到碎砖块没有了棱角。

实验结论:在水的冲刷和碎砖块的相互碰撞、摩擦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失,变得光滑起来。

四、声音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实验材料:鼓碎纸屑实验步骤:1.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轻敲鼓,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纸的振动情况。

2.敲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强弱的变化,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

实验现象、结论:响度越大,纸屑跳动得越高。

说明振幅越大,声音越高。

五、观星箱的制作步骤1.准备1个较大的盒子、线、胶带。

2.将盒子去掉盖,并在盒底左下角挖一个小洞,作为观察孔,洞不宜太大。

3.在原来盒盖处用线编出大小一样的网格,线的端口可以用胶带固定在盒子上,网格起到为观察对象定位的作用。

4.将制作好的观星箱放置在便于观察研究对象的位置,固定不动,并开始利用观星箱对研究对象进行长期观察。

六、木材特点的实验实验材料:各种木材锤子放大镜酒精灯镊子小刀电池、导线水槽等。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1)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1)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得分_________一、填空题:1、动物生存学要的条件是:、、、等。

2、水稻→老鼠→蛇这条食物链中,共有______种消费者,生产者是______。

3、生物之间这样一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______。

4、把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______,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事物的生物叫______。

5、由多条食物来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_______。

二、判断题:1、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就是指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如兔、鼠等。

( )2、香蕉树, 松树, 仙人掌它们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 )3、做一个生态瓶,首先要装水,然后把田螺、小鱼、小虾、泥鳅等放进去就行了( )4、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

( )5、只要没有自然灾害,就不会有动植物灭绝。

()三、选择题1、植物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B、光照、水分、温度、空气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2、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相互利用的关系 B.吃与被吃的关系C.相互竞争的关系 D.互惠互利的关系3、苹树不宜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A、阳光 B.温度 C.水 D.空气4、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控制()条件不发生变化。

A、一个B、二个C、三个5、每个食物链中生产者一定是()A、植物 B动物 C、植物和动物四, 下图表示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据图回答。

(1)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_____。

(2)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是__________。

(3)该食物网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

(4)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中,消费者有________种。

(5)如果大量捕猎狐,那么鹰的数量一定时间内将先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

五、实验题。

根据对蚯蚓的观察与实验完成下表填写任务。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复习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复习试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综合能力检测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填空题。

(每空2分,共20分)1.下雨时,随着雨量增大,地面就有了______________。

2.从中国地形图可知,东部地区地势较______________,多______________;西部地区地势较______________,多______________。

3.如图,黄土高原的切沟是由______________的作用形成的。

第3题图第4题图4.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树木的根可以穿破岩石(如图),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也会影响地球表面的变化。

5.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______________。

6.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冷却凝固后形成的岩石被称为岩浆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选择题。

(30分)1.如果雨下得一样大,( )的水土流失更严重。

A.华北平原B.黄土高原C.四川盆地D.内蒙古大草原2.沙漠地区的“石蘑菇”主要是( )的作用形成的。

A.雨水B.风C.温度D.地球内部运动3.我国的长江三角洲是( )形成的。

A.地球内部运动B.水流冲击C.泥沙堆积D.风的作用4.从地表到地心,地球内部结构可分为( )。

A.岩石圈、地幔、地核B.地壳、地幔、地核C.地核、地幔、地壳D.地幔、地壳、地核5.下列情形中雨水对土壤侵蚀最厉害的是( )。

A.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B.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小C.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D.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大6.金华的双龙洞(如图)是我国著名的溶洞,洞内有许多奇形怪状的钟乳石,还有清澈的泉水从洞中流出,双龙洞地区的岩石属于( )。

A.岩浆岩B.沉积岩C.大理岩D.变质岩7.以下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

A.石油B.火山地热C.煤炭8.暑假期间小科一家去了新疆吐鲁番,那里的中部是平原,四周是高山,那么吐鲁番属于基本地形中的(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
1、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的实验。

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
猜想: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
实验器材:
绿豆种子、有土的花盆
实验步骤:
把绿豆种子种到花盆里,每盆3粒,让第一盆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第二盆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

过几天观察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
第一盆的种子发芽了,第二盆的种子没有发芽。

实验结论:
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是∶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是∶水。

2、研究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的实验。

问题:绿豆芽的生长必须要有阳光吗?
猜想: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
实验器材:两盆绿豆芽
实验步骤:
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黑暗处,几天后观察绿豆苗的生长情况。

观察到的现象:
阳光下的绿豆芽长得好,黑暗处的绿豆芽长得不好。

实验结论:
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数量。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是∶阳光。

3、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的实验。

问题: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猜想: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实验器材:一个长方形的盒子、蚯蚓数条
实验步骤:
找一个长方形的盒子,把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盒子的盖子的一端剪掉一块,将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5 分钟后打开盖子观察。

观察到的现象:
蚯蚓爬向黑暗的一边
实验结论:
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4、研究蚯蚓喜欢湿润还是干燥的环境的实验。

问题:蚯蚓喜欢湿润还是干燥的环境
猜想: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实验器材:
一个长方形的盒子、蚯蚓数条、干土和湿土各一些
实验步骤:
1、找一个长方形的盒子,在盒子的一端铺上干土,盒子的另一端铺上湿土。

2、盖
好盖子,5 分钟后,打开盖子观察。

观察到的现象:
蚯蚓爬向湿土的一边
实验结论: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5、研究土地上坡度的大小对侵蚀的影响的实验。

问题:土地上坡度的大小对侵蚀有没有影响
猜想:土地上坡度的大小对侵蚀有影响
实验器材:
两个长方形的塑料盒子、喷水器、一些土壤
实验步骤:
1、在一个长方形塑料盒子中用土壤堆一个斜坡地形,另一个长方形塑料盒子中平平的铺一层土。

2、分别在两个盒子的土壤上方用喷水器喷水,观察发生的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
有坡度的盒子土壤被水冲走的比较厉害,而没有坡度的盒子土壤被水冲走的不多。

实验结论:坡度大对侵蚀的影响较大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是∶喷水的多少、喷水器的高度、土壤。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是∶土壤的坡度
6、研究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的影响的实验。

问题: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有没有影响
猜想: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有影响
实验器材:两块土壤、两块草坪、喷水器
实验步骤:
1、找两块土壤,一块盖上草坪,一块不盖。

2、在这两块土壤的上方的相同高度用喷水器喷水,观察发生的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
没有植物覆盖的土壤大部分被水冲走了,有植物覆盖的土壤只被水冲走一小部分。

实验结论:
有植物覆盖对侵蚀的影响不大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是∶喷水的多少、喷水器的高度、土壤、坡度。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是∶植物的覆盖。

7、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状况的关系的实验。

问题: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状况有没有关系
猜想: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状况有关系
实验器材:
两个重量相同的重物、测力计、一块橡皮
实验步骤:
1、分别把两个重物一个放在光滑的地上,一个放在橡皮上。

2、用测力计分别拉两个重物,观察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
放在光滑的地上的重物的拉力小,放在橡皮上的重物的拉力大。

实验结论:
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是∶物体的重量。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是∶接触面的光滑程。

8、研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的实验。

问题: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有没有关系
猜想: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有关系
实验器材:两个重量不同的重物、测力计、
实验步骤:
1、分别把两个重量相同重物光滑的地上。

2、用测力计分别拉两个重物,观察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
重量轻的物体拉力小,重量大的物体的拉力大。

实验结论:
物体重,运动时摩擦力大,物体轻,运动时摩擦力小。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是∶地面的光滑度。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是∶物体的重量
9、
实验内容:阳光下的影子
实验目的: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实验器材:木板、白纸、橡皮泥、木棒
实验步骤:
1、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

2、每隔十分钟,量铅笔影子的长度,在白纸上做下记录。

实验现象: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太实验结论: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10、
实验内容:光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目的: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实验器材:卡纸4张,其中3张在同一位置打一个洞、一枚硬币大小,夹子,手电筒、水管3段,弯头2个。

实验步骤:1、用夹子夹住卡纸,横立在桌面上排成整齐的一行,间隔距离为15cm(没有孔的放在最末端);
2、用手电筒照射有孔卡指和管口
实验现象:光在物质中是直线传播。

实验结论:光在同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11、
实验内容:光的反射能力
实验目的: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
实验器材:卡纸(红、黄、绿、黑、白)各一张,手电筒一支,夹子
实验步骤:1、夹子夹住卡纸2、将夹横立在桌上,并在桌面上放一页有字的纸。

3、打开手电筒开关,对着卡纸,观察文字。

实验现象:黑色反光弱,红色反红光,黄色反黄光,绿色反绿光,白色反光能力强。

实验结论:
深色反光弱,浅色反光能力强。

12、
实验内容: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实验目的:物体的颜色和吸热
实验器材: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的纸带,温度计
实验步骤:
1、把不同颜色的直对着做成袋状。

2、分别插上温度计放在阳光下。

实验现象:
1、深色纸比浅色纸升温快
2、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升温慢。

实验结论: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13、
实验内容: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实验目的: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
实验器材:温度计、黑色纸袋
实验步骤:
1、把三个同样的黑色纸袋分别按和地面水平、垂直、和太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

2、看哪个升温快。

实验现象:
和阳光接触面积越大升温越快
实验结论:
和阳光接触面积越大升温越快
14、
实验内容:光与热
实验目的: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温度计1支,镜子3 面,胶布
实验步骤:
1、用胶布将温度计固定在墙上。

2、用镜子反光对着温度计(一镜反射或多镜反)
实验现象:
一次照射的温度比多次照射光的温度低。

实验结论:
一次照射的温度比多次照射光的温度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