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疆拓土
第四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马匹、皮毛、瓜果蔬菜、香料、药材、珠宝、音乐、舞蹈、宗教
西 方
丝绸之路 友谊支路 丝绸、瓷器、漆器、铁器、冶铁技术、蚕种和养蚕技术
东 方
作 用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中国的丝绸、陶瓷、 铁器、漆器等商品经此运送到西方。而西方商人则利用此路把毛 皮、香料、药材、珠宝等物品运到中国。丝绸之路也成为东西方 文化交流的桥梁。古罗马的魔术表演、波斯的马球游戏经此传入 中国。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 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汉对匈 国力情况 奴的政 策 汉高祖时 战争、 汉初国力较 期 和亲 弱 所处的时 期 汉武帝时 期 武力反 经过汉初几 击匈奴 十年的休养 生息,国力 强盛 国力强盛 汉武帝之 和亲 后
和亲的性 质
被迫和亲
平等互利
比较汉朝初期和后期与匈奴的和亲政策的 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变化:汉初出击匈奴失败,为了换取北部 边疆暂时的安宁,采取了被动的和亲政策; 汉武帝时期,打败了匈奴,在匈奴的请求 下,西汉政府采取了主动的和亲政策。 原因:这种政策变化取决于西汉国力的变 化。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加强,国力强盛, 加上对西域有了更多的了解,汉武帝才可 能对匈奴大规模用兵,并取得战争的胜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张骞出使西域的大致路线: 长安——陇西——河西走廊——玉门关——楼 兰——龟兹——大宛——大月氏——大夏——葱 岭——于阗——阳关——祁连山——陇西——长 安 经过的国家: 中国、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伊朗、土库曼 斯坦和塔吉克斯坦 经过的高山峻岭和戈壁沙漠: 天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和塔克 拉玛干沙漠
军事(疆域治理或民族关系)上:开疆拓土
汉武帝的开疆拓土之道

汉武帝的开疆拓土之道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着眼于国家发展与疆土扩张,奠定了汉朝强大的基础。
他实行的开疆拓土之道,推动了汉朝的国力增强与疆域扩张。
本文将重点探讨汉武帝的开疆拓土之道,包括其主要策略、实施手段以及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一、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强化统一的国家行政管理,实现了对各地区的有效控制。
他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将地方官员的权力大大削弱,加强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联系。
这一举措为汉武帝开疆拓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推行文化统一汉武帝推行文化统一政策,推广中原文化,加强了全国各地的文化交流与整合。
他废除了秦朝的焚书坑儒政策,恢复儒家思想的地位,推动了儒家文化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
这一举措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洽,增强了汉朝的凝聚力。
三、设立都护汉武帝设立了都护制度,加强了对西南和西北边疆的控制。
他派遣大将出征西域,开拓西域疆土,使汉朝的疆域得到了较大扩张。
同时,他派遣使者出使南越,亲自主持对南越的征讨,彻底消灭了南越政权,统一了南方地区。
四、启动“匈奴战争”汉武帝启动了对匈奴的战争,巩固了汉朝北方边境的安全。
他派遣骑兵部队对匈奴进行持续的进攻,削弱了匈奴的实力,为汉朝的疆域拓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他采取联姻政策,与匈奴建立友好关系,达到了稳定边疆的目的。
五、开发新疆土汉武帝开拓了大片新疆土,增加了汉朝的疆域。
他发动对南越的战争,消灭了南越政权,将南方地区纳入汉朝版图。
此外,他还派遣使者到西域开展外交活动,扩大了汉朝在西域地区的影响力。
总结起来,汉武帝的开疆拓土之道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他通过加强中央集权、推行文化统一、设立都护、启动匈奴战争和开发新疆土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控制与开发,推动了汉朝的疆域扩张与国力增强。
汉武帝的开疆拓土之道为后世统一疆域、加强国家实力提供了有益启示,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开疆拓土 唐诗

开疆拓土唐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开疆拓土是唐朝时期的一种重要政治军事活动,是指通过战争和外交手段,拓展国土疆域,开辟新的领土。
唐朝在开疆拓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唐朝的长治久安。
唐朝自唐太宗时期开始进行开疆拓土的活动,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发动了一系列对外渡河的战争,成功地将中原文化影响力扩展到了西域,并建立了西域四镇,有效地加强了中原与西域之间的联系。
唐太宗在位期间还通过一系列外交手段,成功地维护了中原地区的稳定与安全,使得唐朝的国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张。
唐朝在开疆拓土过程中,不仅仅是通过军事手段,还通过贸易和外交手段,招纳外族,加强了对外地区的控制,同时也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唐朝的开疆拓土活动不仅仅是为了扩大领土,更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确保中原地区的繁荣与安全。
在唐朝的开疆拓土活动中,文化交流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唐朝在对外地区进行统治的也积极推动了中原文化的传播,推广中原的语言、文字、宗教等,加强了各地与中原地区的联系。
唐朝在西域地区设立了许多文化交流的据点,推广了唐诗、唐画等文化形式,丰富了中原文化。
唐朝的开疆拓土活动得到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广泛支持和赞扬。
许多著名的唐诗家都在自己的诗作中歌颂了唐朝的开疆拓土事业,将军事胜利与文化传播结合起来,赞美了唐朝在开疆拓土中的胜利和成就。
这些诗作凝聚着当时文人的爱国之情和文化自信,成为当时开疆拓土的一个鲜明标志。
在唐朝文学史上,有很多关于开疆拓土的唐诗,这些诗作表现了当时文人对开疆拓土的积极态度和热情赞美。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首诗描绘了唐代边塞风光,反映了唐朝在开疆拓土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杜甫的《北征》、杜牧的《登黄鹤楼》等诗作也表现了文人士大夫对唐朝开疆拓土的良好祝愿和赞美之情。
第二篇示例:开疆拓土,是唐代皇帝们不懈的追求与努力。
在唐代,开疆拓土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战略,也是皇帝们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
开疆拓土的近义词

开疆拓土的近义词
开疆拓土的近义词:开疆辟土。
造句:
(1) 先民以精卫填海的意志开疆拓土,其坚忍不拔的精神为后代子孙所景仰。
(2) 成吉思汗,塔马兰在狂热的开疆拓土中消灭了所有反抗他们的人.
(3) 帝王之业,开疆拓土。
但凡有为君主,安定国力之后,想着的便是剑指天下,扩张国土,留予王朝万代,以成万世之基。
所以有穷兵黩武,有战火连绵,有这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有这父母亲人从此死别。
天下归元
(4) 帝皇的军队东征西讨,开疆拓土,重新发现一度失落的人类世界,驱逐异星压迫者.
(5) 美国积极进取的企业家文化和冒险精神,在该国开疆拓土之前就已存在,目前仍激励和滋育着无数美国人.。
开疆拓土励志句子

开疆拓土励志句子面对新的征程,大胆开拓,励志追求。
正所谓“越努力,越幸运”,及时行乐,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大步向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伟业,从心出发”。
每当看到一句激情四射的励志句子时,就总会被充满活力的力量所折服。
下面就是一些关于开疆拓土励志句子:一、把自己最大的梦想当做生命的动力,不断前行,不断创造,拓宽眼界,开拓新的天地!二、革命就是在创造的过程中,不断在探索中拓展,在尝试中成长,在挫折中练习,在攻破中勇往直前!三、智者才能变幻莫测的景色,勇者才能创造无可复制的历史,只要我有勇气,只要我有智慧,疆土便会褒扬!四、不要被憧憬所迷惑,要脚踏实地,用汗水喷湿大地,用智慧照亮前方,用拼搏和奋斗赢取荣誉勋章!五、精准定位,把握脉搏,秉持梦想,奋斗不息,在前行的道路上,我们将为自己树立一个崇高的目标,在挥洒的汗水中,赢得一段充满荣耀的历史!六、勇士展翅高飞,精英振翅掠影,我们坚毅拼搏,把梦想变成事实,只要有足够的勇气,改变前途,开拓未来,无人可挡!七、把奋斗当作一种习惯,把改变当作一种生活,把开拓当作一种勇气,把意志当作一种信念,就能改变前程,创造奇迹!八、勇往直前,敢于拼搏,从不怕苦,从不怕死,走上勇者的征程,善良的心总是为自己的目标准备的,追求梦想,不断火烧心中的激情!九、用勇力去破除自己的懦弱,用智慧去打破坚固的屏障,用血汗去拓展新世界,用必胜的信念去努力奔跑,勇于开拓,拓宽眼界,拥抱未来!十、只要以极端的拼搏,极尽全力,用热血冲开一切阻碍,绽放光芒,铸诸心,集中精力,才能把梦想转化为现实,开拓新天地!开拓新的天地,结交新的朋友,经历新的挑战,体验新的旅程,勇敢的去踏出第一步,把自己的梦想和期望去达成。
绝不落下,把梦想变成现实,勇敢地去追求,去奋斗,去开拓,去超越,必将收获无限的荣耀。
失败虽不可怕,但是当能够理解每一次失败的意义,懂得怎样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加以积累经验,我们才能够去做更好的决定,勇敢地改变自己,去挑战新的旅途,去追求新的梦想,真正变得更加优秀和出色。
汉武帝的开疆拓土思想

汉武帝的开疆拓土思想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使得中国的社会经济和科技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也在国土拓展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汉武帝的开疆拓土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尤其是汉朝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汉武帝的开疆拓土思想。
一、汉武帝的开疆拓土思想概述汉武帝的开疆拓土思想主要是指他对于国土拓展的思想和实践。
在位期间,汉武帝进行了多次的战争,将原中国境内的较大一部分与中原地区接壤的区域拓展了出去,其中包括对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占领,以及对于南方吴越一带的征服。
其次,汉武帝还通过对于治理以及官员考核制度的改革,对于国家的内部治理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使得国家得到了更好的统一和管理。
二、汉武帝在对待北方少数民族方面的开疆拓土思想首先,汉武帝在对待北方少数民族方面的开疆拓土思想主要是通过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军事征讨,将这些地区纳入到汉朝版图之中。
对于这一点,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比如建立骑兵,改进兵器,提高兵士的训练水平等。
同时,他还在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划分了几个都尉制,通过分治来加强对于这些地区的掌控。
而在与少数民族的征战之中,汉武帝也不断总结经验,使得汉朝能够更加有效地对待这些地区。
三、汉武帝在对待南方吴越一带的开疆拓土思想其次,汉武帝在对待南方吴越一带的开疆拓土思想主要是通过与南方地区的交流和联姻关系来实现的。
为了实现与南方地区的交流,汉武帝曾派遣多位使者进入到吴越之地,在举行了一系列的会见和交流之后,汉武帝还通过公主的婚嫁来建立与南方地区的联姻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汉武帝还做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政策,比如减税减赋和改善当地民生等,使得南方地区也能够更好地认同汉朝,以及加强他们对于整个国家的认同感。
四、汉武帝在国内治理方面的开疆拓土思想最后,汉武帝在国内治理方面的开疆拓土思想主要是通过制度和政策的改革来实现的。
在他的统治期间,汉武帝废除了徭役制度,建立了均田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政府在土地的管理和分配。
创效的成语

创效的成语
1. 开疆拓土:开拓疆域,扩展领土,形容创下丰功伟绩。
2. 独具只眼: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形容有创见、有创新。
3. 别出心裁: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有创新精神。
4. 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有创新和创造。
5. 推陈出新:指事物的除旧更新,有创造和革新之意。
6. 别开生面:原意是凌烟阁里的功臣画像本已褪色,经曹将军重画之后才显得有生气。
比喻另外创出一种新的形式或局面。
7. 破旧立新:破除旧的,建立新的。
指去掉旧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8. 自出心裁:出于自己的创造。
指不抄袭、模仿别人。
9. 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
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10. 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路。
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
这些成语都强调了创新、创造和创效的重要性,可以在描述创业、创新、创造效益等方面使用。
在使用成语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和意图来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
开疆拓土的详细解释

开疆拓土的详细解释
开疆拓土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国家或组织扩展领土、拓荒开辟新地的行为。
它可以用于解释国家的版图扩大、领土的扩展、领土内部资源的开发,以及组织的业务范围扩张等情况。
详细解释开疆拓土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国家领土扩张:这是开疆拓土最常见的解释。
在历史上,
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和外交手段扩展了他们的领土,
这样可以增加其国土面积、资源和影响力。
比如中国的历
史上,秦始皇、汉武帝等都实行过开疆拓土的政策,不断
吞并周围的国家和地区,扩展了中国的版图。
2.领土内部资源的开发:开疆拓土也可以解释为对国家或地
区领土内部尚未开发或利用的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这可
以是农业、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通过合理的开发和利
用,提高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
3.组织的业务范围扩张:开疆拓土也可以指组织、企业或机
构通过拓展其业务范围来实现扩张和增长。
这包括市场拓
展、产品线扩充、进军新行业或领域等。
通过开拓新市场、推出新产品和服务,组织可以增加其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
开疆拓土是一个积极向上、追求进步和发展的行为。
然而,在实践中,开疆拓土也需要谨慎考虑,尊重他国主权,遵守国际法和道德准则,以确保合作、和平和公正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评价汉初的和亲政策
①目的 ②实质
边疆暂时安宁 被迫的、屈辱的
③结果 没从根本上解除匈奴的威胁。但大的冲突暂
时避免,为西汉争取了发展生产的时间。
(3) 汉初与匈奴
汉初的和亲政策原因
①汉初国力较弱 ②休养生息,稳定边疆
白 登 之 围
③刘邦白登之围
与匈奴的关系 汉初 汉武帝时 汉武帝后
战,和亲
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猜一猜:
新疆发现的汉朝丝织品
汉代的丝绸织品怎么 会出现在古罗马呢?
物产
意义
丰富了汉族的 经济生活。
西域
西汉
葡萄、核桃、良 马、地毯 铸铁、开渠、凿 井等技术、 丝织品、金属
促进了当地的 经济发展。
西汉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材料一:张骞随卫青出征立功,“知水草处, 军得以不乏”。 ——《汉书· 西域传》 材料二: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兵攻打大宛,利用 断绝水源的方式围困城市。然“宛城中新得汉人知 穿井”,令大宛人坚持了很长时间。
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技术的运用?
凿井技术
(3)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公元前60年,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
西域都护府
意义:促进了汉族与西域各族之间的经济文
化的交流。
(4)丝绸之路
丝绸、陶瓷
影响:①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成为 路线: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②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西亚—欧洲 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东汉与匈奴
①南匈奴 友好、南迁
从蒙古草原消失
②北匈奴 侵犯、西迁
4.汉匈文化交流
P60阅读卡
《昭君出塞》
二、与西域的关系
(1) 张骞出使西域
①西域的地理范围 ②张骞出使目的
《张骞拜别汉武帝图》
联络大月氏共同对付匈奴
概况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结果
(1)张骞出使西域
长安
大月氏
土耳其 伊拉克
辽东
全长一万多余里
临洮
起止点: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目的:
抵御匈奴,维护国家统一
阅读相关资料,说一说修建秦长城的历史作用?
观点1:秦长城的修建,对防备、阻止匈奴侵扰,保卫黄河流域先进 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保障内地人民安定的生产和生活,起到了积极而 重要的作用。 观点2:长城是秦始皇权力的象征,为修长城,秦朝连年投入数十万 人力,它消磨了秦帝国的国力,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匈 奴
秦朝 西汉
商 夏 战国 战国 春秋 西周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一、与匈奴的关系
1.秦与匈奴的关系
(1)匈奴的兴起: ①匈奴是活跃在蒙古草原上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 ②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强大的国家,首领称为“单于” (2)秦与匈奴的关系 ①秦统一后北击匈奴,夺回大片土地。 ②秦始皇在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北方长城基础上, 修筑城防。
汉武帝后 和亲与互市
题昭君墓 汉武雄图载史篇, 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 鸣镝无声五十年。
呼韩邪单于的和亲
“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马之警,黎庶亡干 戈之役。”—---《汉书》 1、反映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起到的是什么作用?
昭君出塞: 为汉匈两族友好相处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2、当时两族的最高统治者分别是谁?
匈奴:呼韩邪单于;
西汉:汉元帝
比较汉初 “和亲”与汉元帝时“和 亲”的异同?
相同: 目的:都是为了两族的和平友好。
形式:都是汉朝出嫁公主给匈奴。 作用:都使两族的经济文化得到了交流和发展。 不同:
原因:汉初力量薄弱,被动提出“和亲”; 汉元帝时,西汉力量强大,匈奴主动提出“和亲”。
乌兹别克斯坦
阿富汗 伊朗 印度 中国
中国
长安、楼兰、疏勒 大宛 大月氏 安息 阿富汗 伊朗
乌兹别克斯坦
经过哪些高山峻岭,戈壁沙漠?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天山、昆仑山
玉门关
( 大秦)
大月氏 伊朗高原 (古罗马)
葱 安息 岭 帕米尔高原
阳关
河西走廊 (敦煌)
(长安)
(西安)
(2)西汉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三、西汉政府对南方的经营
1.有效管理越人居汉朝与周边国家的交往
1.东汉时期和朝鲜半岛来往密切 2.西汉时和30多个日本小国交往
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 执政官凯撒,身着华丽的 丝质长袍去看戏。长袍制 作之精美令全场观众赞叹 不已。后来,穿着用中国 丝绸缝制的衣服成为罗马 贵族的时尚。
积极:阻止匈奴侵扰,维护国家的统一;中国建筑史 上的一次伟大创举,有利于弘扬中华文明。 消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给秦朝百姓带来 沉重的负担;体现了秦的暴政。
2. 西汉与匈奴关系
经历了一个战争、和亲、再战争及再和亲的复杂过程。
与匈奴的关系 汉初 汉武帝时 汉武帝后
变化的主要原因
(1) 汉初的和亲政策 ①嫁公主给单于 ②每年赠送大量财物
匈奴国力强盛,退让和亲。
(4) 汉武帝与匈奴 ①汉武帝反击原因
休养生息 雄才大略 国力强盛
②三破匈奴
将军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卫青 霍去病 卫青 霍去病 取得了…… 分裂 设置了…… 呼韩邪单于向汉 称臣、和亲 西汉结果 匈奴结果
(5)有战有和,和为主流
与匈奴的关系 变化的主要原因 汉初 汉武帝时 战,和亲 武力反击 匈奴国力强盛, 被动和亲。 休养生息,国力强 盛,雄才大略 匈奴分裂,国力衰 弱。主动和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