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反思】寻迹孔子故里

合集下载

【观课记录】寻迹孔子故里

【观课记录】寻迹孔子故里

观课记录
时间:2016年4月8日
课题:寻迹孔子故里-至圣先师
记录人:
今天我聆听了徐老师执教的《寻迹孔子故里—至圣先师》,使我受益匪浅。

徐老师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认为徐老师的这节课充分展示了“小组合作学习、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是一节十分精彩的课。

徐老师在我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课堂上徐老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巧妙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课堂上,徐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充分思考并给予适时的点拨。

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提高课堂效益,在课堂中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堂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言、质疑。

教师采用引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孔子产生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就多引用孔子的名言,让学生体会该如何学习、处事等。

恰当的点拨、引导是提高教学有效性和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使老师的评价成为学生的指明灯。

小学道德与法治_走进孔子故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道德与法治_走进孔子故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同学们,我们齐鲁大地,历史悠久,其文化精髓可以概括为一山一水一圣人,一山指泰山,一水指黄河,一圣人指孔子。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寻迹孔子故里(齐读课题)二、介绍孔子生平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小时候家庭生活艰难,幼年丧父,在母亲的教导下,从小就对礼教很感兴趣,年轻时,孔子因为公正、有礼、好学而赢得了好声誉。

他四处游历求学,声望也越来越高,曾在鲁国做官,后来,孔子开始授徒讲学,并带领弟子游历许多国家。

传说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三、介绍孔子故里出示课件,展示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1.小组为单位讨论关于三孔的资料,自主探访三孔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对三孔的了解3.播放视频,深入了解小结:孔庙中的大成殿与泰山的天贶殿、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并称为中国三大宫殿建筑。

可见,孔庙规模宏大,建筑规格可以与皇家宫殿相媲美,那么,历史上的历代帝王这么推崇孔子,不断扩建孔庙,追封孔子呢?是因为孔子的思想受到历代帝王的推崇,孔子的思想就体现在一部书中《论语》。

四、孔子说教出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言必信,行必果。

感受诚信出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感受诚信(1)孔子论学习: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孔子论做人:不学礼,无以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孔子对教育的贡献:孔子开创了我国私人办学的先河主张“有教无类”、“举一反三”、“教学相长”孔子认真研究和整理,编纂、审定了《诗》《书》《礼》《乐》《春秋》等著作。

小结: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为全人类的思想文化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五、孔子价值观播放《孔子拜师》的小故事学生交流从孔子身上学到的道理教师点评:从孔子的故事中我们能看到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是孔子的个人价值所在,他的思想放在现在仍是正确的行为指导。

小学思想政治_3循迹孔子故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思想政治_3循迹孔子故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寻迹孔子故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孔子,积累《论语》中的名言教诲。

2、情感目标:感受孔子思想对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影响。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用有关格言指导自己行为的意识以及锻炼学生搜集交流信息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孔子,积累《论语》中的名言教诲并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指导自己言行。

难点:孔子对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影响。

学生汇报交流信息的能力教学设计意图及突破重难点措施:本课活动以学生交流汇报、解决问题为主,培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指导学生交流汇报过程为主,让学生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了解孔子,感受孔子,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课时从了解孔子的生平和世界著名历史文化遗产——孔府、孔庙、孔林入手,然后以孔子名言和小故事的形式初步展示孔子的一些思想和孔子对教育的贡献。

课前给学生指导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制作成课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教学方法: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并辅助以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师准备:孔府、孔庙、孔林的图片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1.搜集孔子生平、孔子故里、孔子名言、孔子事迹或孔子小故事等资料。

(建议通过上网搜索、参观、访问、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搜集)教学过程:活动一:学生回忆之前接触的有关孔子的文章,交流对孔子的印象谈话:同学们,刚才大家谈了以往对孔子的印象,老师告诉大家,不仅如此,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他被后世称为‘至圣先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孔子。

活动二:小组讨论,交流材料。

1.师讲述: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有关孔子的资料,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三个方面:孔子生平、孔子故里、孔子教诲名言进行组内交流补充,一会儿分组进行展示。

(讨论要求:1、讨论需要具体到以上三个方面;2、讨论过程人人参与,各成员资料相互补充,内容尽量完整。

寻迹孔子故里-张延惠

寻迹孔子故里-张延惠
师:孔子对我国乃至世界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孔子改变了过去只有贵族子弟可以受教育的状况,主张“有教无类”,他认为每个人都应用受教育的机会。
孔子故事组:76c661371a82.html
教师小结:孔子给中国的几千年历史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后人尊崇他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民间更是把孔子作为读书人的祖师。
孔子的出生地曲阜也成了历代帝王、文人圣拜的精神家园。因为遗留下大量的文明古迹,形成闻名中外的“三孔”,现在已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中国和世界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让我们一起寻访孔子的故里――曲阜。
五、拓展延伸
资料,办一期手抄报。
七、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达到预期目标。通过对孔子的专题研究,走进三孔,不但了解了孔子和孔子对中国的影响,而且在探究的过程中,总结专题研究的经验,提高专题研究的能力。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汇报学习收获时,引导学生的发言,梳理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对专题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选择有价值信息,使专题研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有方向,有层次,步步深入,同时及时肯定学生好的专题研究方法,激发学生探究的动力,并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教师恰当的点拨引导是提高教学有效性和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使老师的评价成为学生的路标和灯塔。
师:“三孔”指的是孔庙、孔府和孔林。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庙宇,其主要建筑大成殿与泰山脚下的岱庙天殿、北京故宫太和殿并成为中国三大宫殿建筑。
孔府是孔子世代子孙居住的府第。
孔林是为孔子及历代子孙墓葬所在地,是中国保存年代最长最完整的一座氏族古墓园。
孔庙、孔府、孔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两千多年来,帝王将相、文人学士竞相来曲阜朝圣、求和。
师:我们平时常用的孔子名言有很多,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心的启迪。

寻迹孔子故里

寻迹孔子故里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品德与社会2,课时:33,学生课前准备:⑴、搜集孔子故里、孔子生平、孔子名言、孔子的影响等资料。

(可以通过 参观、访问、上网搜索等多种方式搜集)⑵、搜集自己感兴趣的有关历史人物的资料。

二、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孔子,感受孔子思想对中国以及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

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做专题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艺术,历史上一些著名任务感受 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点贡献。

三、 教材分析《寻迹孔子故里》是鲁教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一单元第 3 课。

《寻迹孔子故里》 一课包括两个主题活动:至圣先师和孔子的影响。

通过两个主题活动使学生对孔子以及思想有 个初步的了解,知道孔子是一个对中国乃至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感受中国悠 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艺术,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教学重点,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是教学难点。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寻迹孔子故里》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 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找 到课文里需要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了解孔子及思想,也有助于学生的自我探究。

四、教学方法教学本课主要采用专题研究、讨论、交流的方式五、 教学过程第一节教学要点:至圣先师初步了解孔子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在中国历史文化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位伟人的神采:板书:至圣先师孔子【百度搜索】孔子图/article/html/14856.html二、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1.课件出示:你从课文、课外了解到有关孔子的哪些知识。

请同学们先结合书、查阅的相关资 料在小组内交流。

2.交流:【百度搜索】孔子生平简介/rw/kongzi/kz01.htm三、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交流,对孔子有一定的了解。

寻迹孔子故里-张延惠

寻迹孔子故里-张延惠
五、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搜集一些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的资料,办一期手抄报。
七、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达到预期目标。通过对孔子的专题研究,走进三孔,不但了解了孔子和孔子对中国的影响,而且在探究的过程中,总结专题研究的经验,提高专题研究的能力。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汇报学习收获时,引导学生的发言,梳理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对专题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选择有价值信息,使专题研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有方向,有层次,步步深入,同时及时肯定学生好的专题研究方法,激发学生探究的动力,并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教师恰当的点拨引导是提高教学有效性和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使老师的评价成为学生的路标和灯塔。
/show/QClCtibI8giewkhriArIGQ...html
/show/Quhoj82cuyfBx8vi.html
/show/iwg6X3hyQYPFrTVwscrOIg...html?st=1_1_2_1【搜索/view/7985.htm】
三、这段交流有让你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孔子的巨大成就。)
【设计意图:介绍孔子生平学习孔子名言,谈感想通过他忠、孝、智、礼、义、信思想对号入座加深对孔子言论的理解】
4、课堂小结。
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感受孔子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3)、各小组代表依次汇报调查收获。
(4)、将学生汇集的资料集中展示出来。
孔子生平组:ιβλιοθήκη ce2f00662334.html】
生:这是我搜3.html】
师:我们平时常用的孔子名言有很多,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心的启迪。
师生齐读: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山东人民版思品五下《寻迹孔子故里》WORD教案1

山东人民版思品五下《寻迹孔子故里》WORD教案1
4、学生分组研究了解孔子
孔子生平组、孔子名言组、孔子学生组、孔子作品组、三孔建筑组
5、投影:孔子内容
介绍孔子生平重点学习孔子名言,谈感想通过他忠孝智礼义信思想对号入座加深对孔子言论的明白得。
6、学生通过教育博客多扫瞄各样的日记,查找自己喜爱的课题去研究。
并学会扫瞄有关孔子以及曲阜旅行的网站. 阅读孔子的生平事迹. 专门是论语的内容.并阅读论语,写一写自己的论语心得.
依照自己所学,在博客里与同学老师其他网友交流所学所得.
7、写一篇我心目中的孔子或者我的论语心得.
板书设计
3.寻迹孔子故里-孔子的阻碍
孔子资料介绍
三孔 《论语》
教学难点
孔子对中国以及世界的阻碍
教学重点
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学生去过曲阜吗是否了解曲阜的意思。
因什么缘故而了解曲阜。
2、板书曲阜说明曲阜的意思。介绍历史文化名城曲阜录象三孔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曲阜因孔子而闻名。
3、简单了解空庙孔府孔林,认识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学生介绍孔子生平事迹,以及三孔资料。
山东人民版思品五下《寻迹孔子故里》
年 级

学科
品德与社会
授课教师
丁华
总序号
8
单元课第
第一单元 第3课
第几课对中国以及世界文化进展的阻碍。
2、能力目标:连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做专题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艺术,历史上一些闻名任务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点奉献。

五年级下册品德教案寻迹孔子故里 (

五年级下册品德教案寻迹孔子故里 (

xx人民出版社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第一单元一山一水一圣人“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3、寻迹xx故里教学设计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反思
《寻迹孔子故里》是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一山一水一圣人》中的最后一课,通过这一课教学,本课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与孔子有关的知识,用孔子的正确思想来指导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是让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认识的模糊之处、不当不准之处,因势利导,巧于点拨,畅通学生的思维通道,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学生思维活跃,表现积极,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既能提升学生素质,又能培养起良好的思想品德。

不足之处:课堂气氛不活跃,如果学生搜集一些课外资料课上小组交流会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